一、树立“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本是一家”的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刘昆[1](2016)在《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安效先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博士生导师,传承博士后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47年的行医生涯中,安师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对小儿外感发热、急慢性咳嗽、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心肌炎、腹泻病、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抽动障碍、睡眠障碍等病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创立研究了一系列方剂,如小儿止哮平喘冲剂、阳春白雪散、复儿康、健脾益肺汤等。目的:1.本研究目的旨在从不同的视角整理、总结导师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见解和诊疗规律,为进一步传承中医儿科的诊疗及用药特点提供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安师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并通过安师的学术思想,拟定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安效先教授近50年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成形的过程。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2.第二部分运用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开展临床研究。对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的临床有效性、创新性。结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1.安效先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渊源:安师1962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省右玉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0年,1978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着名中医儿科专家王伯岳先生,参与点校了《小儿药证直诀》,编写并校对了《中医儿科学》。在科研工作方面,完成了“热平冲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并实现了成果转让。研制成功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止哮平喘冲剂”,并成为西苑医院院内制剂,已运用于临床20余年,疗效得到广大哮喘患儿家长的充分肯定。2.安效先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总结:①提出小儿为“少阳体质”学说:安师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系统论述小儿“少阳体质”学说,该学说融合了“纯阳”和“稚阴稚阳”两种学说,丰富发展了中医儿科理论。②重视脾胃,强调“后天之本”:强调调整小儿脾胃阴阳升降之气机;脾贵在运而不宜妄补;重视饮食调节;用药谨慎,顾护脾胃等。③重视“未病防病”的思想:小儿脏腑娇嫩,传变迅速,尤其是外感热病,小儿发热多以风热为主,发病后很快传变至气、至营、至血,而致卫气营血同病。安师非常赞赏姜春华先生的“截断扭转”学说,体现既病防变,治未病的思想。④融合中西,互为补充,善于创新:安师认为要继承中医的精华,不要与现代医学的概念对号入座。治疗时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提高临床疗效。强调以法统方,善用专方专药。3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3.1呼吸系统疾病:①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时注意顾护阴液;②强调专病专方专药,重视对药;③辨治小外感发热的临床经验:安师运用凉温并用、清透并举、顾护津液、截断扭转、泻下治上等法灵活运用,治疗效果确切。④辩治小儿肺炎:安师通过小儿热势、咳痰、喘憋、精神四方面系统立体的评价小儿肺炎的病情轻重程度。临床上常用采用“清、宣、降”及“补、收”等法治疗,同时强调活血化瘀的重要性。⑤辩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安师认为临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两期三型:两期感染期和缓解期分三型:风热外感,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治宜清热解毒、表里双解;健脾益肺,培土生金;益气补肺,养阴润燥。3.2消化系统疾病:①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发病率高。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失运化,精微不布,百病丛起。③安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学术思想:脾胃之病重于“调养”。④辩治小儿腹泻的大法为健脾渗湿。安师认为泄泻主要病因为脾虚失运,湿困中焦,推崇明·李中梓的治泻九法,临证时灵活应用,善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各种泄泻。⑤“增液行舟”法治疗小儿便秘:安师认为小儿便秘的病机主要是热结阴亏,津亏肠燥,则“无水行舟”。故提出治疗小儿便秘应以滋阴养液为主要大法,常用方为增液汤加减。⑥和胃降逆治疗小儿呕吐:总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安师善用旋覆代赭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⑦温中散寒治小儿腹痛:本病寒者居多,善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治法。方用小建中汤加乌药、木香、香附、延胡、白芷等。3.3其他系疾病:①儿童抽动障碍治疗经验:安师认为本病定位在肝,多可影响肺、心、脾等脏,治疗大法为平肝熄风、养心豁痰,镇静安神。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②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的经验:安师从痰热方面入手,运用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法,选温胆汤和酸枣仁汤及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③肾病治疗经验:安师运用益气滋肾等七法,并注意和激素不同时期辨证用药,进行治疗,疗效显着。4.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门诊收集的60例符合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患儿,按随机法分组的原则,分治疗组(银翘退热方组)30例,对照组(抗感颗粒组)30例。治疗前分别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及血常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有无可比性;治疗3天后再次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3.3%,治疗组在整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6.94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50.63h,说明治疗组退热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比较:治疗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比率(96.7%,90%)高于对照组(83.3%,70%),说明治疗组血常规相应指标恢复正常速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④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好。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安师的学术经验,以卫气营血同治的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患儿,较抗感颗粒对照组,可以更为有效的缓解中医证候,更有效的退热。少阳体质学说是指导小儿外感风热的理论依据。
张焱[2](2016)在《贾六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整理挖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梳理导师学术渊源,凝练学术思想,总结临床经验。领悟导师治病思想与方法,阐明学习心得体会,以加深认识,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小儿肺系疾病常见多发,其中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率日渐增高,占居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的首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围绕小儿肺系疾病深入系统地总结贾六金教授的诊疗经验,探析导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推新师意,进一步评价自拟方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本课题的研究将为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系疾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丰富治疗方法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探索有效的研究模式。研究内容与方法1.理论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归纳总结,凝练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通过文献调研、跟师侍诊、医案整理、听师讲座、临床观察等多种途径,结合深度访谈等方法,高度凝练贾六金教授的学术思想,归纳总结导师诊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尤其围绕小儿肺系疾病全面系统总结导师证治经验。从病证方药体系全面反映导师学术思想在临证中的应用。2.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用药规律。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入选病例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研究的观察方法,采用EXCEL和SPSS数据挖掘,用Ward聚类分析,采用clementine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贾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3.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价自拟方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针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门诊与儿科门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进行暴露分组,进入队列,治疗组口服宣清化痰汤,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观察周期21天。对咳嗽的程度、证候总积分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统计分析方法应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研究结果1.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贾六金老作为新中国成立初始的一代中医人,为山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巨大贡献。峥嵘岁月痴国医,志在活人施妙药,贾六金学术思想的形成源于他系统学习,研读经典,师从名医,勤于实践,善于总结的过程。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尤以专科四经典《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幼幼集成》、《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奠定导师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又深得恩师李翰卿先生、张光煜先生的真传,经五十余载精勤不倦积累,形成其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2.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2.1贾六金学术思想体现2.1.1中西结合,优势互补:贾师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是研究疾病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各取所长,为我所用,合理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2.1.2重视组合,继承创新:他善用组合思维的模式,给我们一把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贾师古不泥古,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识病的基础上,重视证的组合,治法方药的组合,提高临床疗效。2.1.3四诊合参,重于望诊:贾师非常重视望诊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他博采众家之长,不仅对神色形态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发掘望小儿口咽、气池色泽、诊察指纹等内容,以此指导临床辨证。2.1.4纵横识病,动态辨证:贾师擅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病证方药体系的构建,纵横识病,并认识证的运动变化性,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1.5脏腑证治,突出肺脾:贾师临证擅用脏腑辨证方法指导临床实践,强调一证之中,各有侧重,定要审清辨明,从而指导有效的治疗。针对儿病,重视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论,并注重肺脾的密切联系,以此指导常见病的辨治。2.1.6多法并举,擅用和清:贾师辨证施治常多法并用,擅用和法,和解表里,兼顾虚实,顾护肺脾;又因儿科温热病多,则擅用清法,按不同脏腑、不同病位与不同阶段,选择相应治法。2.1.7对方组药,用之多效:贾师审明主治从治,擅用复方,特别是两两相合,组成对方,增强疗效。临证遣方用药,擅用药组,增效减毒,用药平和。2.2总结贾六金教授对儿科病证的临床经验,通过临床实践医案整理,围绕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胸膜炎6个肺系疾病,与5个疑难病症(复杂型热厥、癫痫、脑性瘫痪、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总结贾师证治经验。从病证方药体系反映导师诊治儿科病证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小儿肺炎重视痰热闭肺的影响,注意后期调护肺脾;反复呼吸道感染擅用和法,自拟复感灵疗效卓着;哮喘以三期辨治,辨病辨证结合,急性期首重西药的治疗,持续期重在辨治寒热,缓解期注意肺脾肾调治;咳嗽变异性哮喘以祛痰为要;慢性咳嗽辨病辨证相结合,注意病的诊断和证的辨识;胸膜炎分阶段辨治,消补兼施,重视和法。总结贾师治肺系疾病的“治肺十二法”。归纳贾师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常用的3首自拟方(银柴退热汤、解毒透脓汤、加味苍耳子散)的应用;并选取贾师临证常用6组药物,阐发其遣方用药精华。3.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3.1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探析:通过对76例患儿门诊160诊次的处方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共用中药53味总计2057味次。用Ward法聚类分析获得5类,集中体现化痰止咳平喘药物。12味中药出现频率大于50%,出现频率在10%~50%之间的有12味中药。用药归经以入肺脾胃经药物为核心药物,其中入肺经药物有42味,使用频次1667次,占据总使用药物频次的81%,占据总药物数的79.24%。clementine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麻黄、杏仁、甘草、陈皮、茯苓、姜半夏、桔梗、贝母、地龙、紫菀、冬花的关联性较强。3.2宣清化痰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纳入患儿共计69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34例,脱落8例,纳入统计分析61例。咳嗽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治疗组治疗前6.52±1.02,治疗后2.14±1.38;对照组治疗前6.44±1.11,治疗后3.09±1.6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23.34±2.70,治疗后8.66±3.89;对照组治疗前22.78±2.47,治疗后11.78±4.72,经过治疗后两组间证候总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81.26%,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贾六金教授勤思敏学,博采众长,通过研读经典、师从名医、勤于实践五十余载的业医历程,形成系统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贾师精于儿科,擅长小儿肺系疾病、感染性疾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系统总结贾师论治小儿肺系疾病的理法方药,加深了认识,丰富了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通过挖掘整理贾六金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提高了认识水平,促进了现代中医药继承与发展,大量的宝贵经验急需进一步整理与挖掘。2.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重视小儿体质特点,突出肺脾论治的学术思想,重视和法与清法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立足于伏痰,重在化痰止咳兼顾祛风宣肺,注重复方化裁活用,擅用组药协同增效,一药多效药取兼功,精方简药贵在平和,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应用。3.通过跟师学习,研究自拟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提示该方可有效减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咳嗽程度,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但更需要进一步优化临床研究方法以进一步证实作用机理。本研究提示应用导师从清肺法着手论治本病有效,丰富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认识与临床诊疗方案。
李红[3](2016)在《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脾胃论治脾虚湿阻型慢喉痹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刘大新,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1953年3月生于北京。他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即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读诵诗书、练习书法,学习音律。1974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刘大新老师在校学习期间,曾受刘渡舟、任应秋、程世德、黄庭佐、杨甲三、王绵之等中医药大家教诲,尤其受刘渡舟临证思想影响颇深,主要推崇内经及伤寒学派,又旁及各家,兼收并蓄,临床识病、处方紧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汲取各家精华,摒弃门户之见,灵活用药,法圆机活。他在从医四十年中,已经编写发表的专业着作36部,其中既有专科内容亦有涉及广泛中医的内容,如有《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临床研究》、《今日中医耳鼻喉科》等专科着作,也有《中医证侯鉴别诊断治疗学》、《中医外科大成》、《中医大辞典》、《中医大百科全书》等。在学习中他强调做学问要注重“学”和“问”,在临证时重视观察与思考。他尤其赞许孙思邈《大医精诚》中的论述,并以此为行医规范,他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和观点无不渗透着前人影响。他将患者视为老师,诊病时尽显尊重体贴之情;他总是从病人角度出发,本着“少花钱治好病”原则,不到万不得已,不用贵重药材及血肉有形之品;他谨遵为医之法,从不“炫耀声名,訾毁诸医”。在学术观点上他强调“疾病整体观”,强调临证要有战略思想,强调中医临证是“看病人”而非单纯“看病”。他把患病之人比喻成“树”,疾病是树叶、树枝,病因是树干、树根。他的诊疗过程充分体现了“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的中医思想。可以说,老师学术观点的形成,与受到当代中医大家启迪和深受古代医家思想影响紧密相关。1学术流派刘大新老师早年学习期间,曾受刘渡舟临证思想影响颇深,主要推崇内经及伤寒学派,又旁及各家,兼收并蓄,临床识病、处方紧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汲取各家精华,摒弃门户之见,灵活用药,法圆机活。2指导老师学术思想的整理、挖掘导师从事中医四十年,其主要创新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肾虚不是现代耳鸣耳聋主要病因:古人认为耳鸣耳聋多与肾虚有关,如《内经》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其耳鸣耳聋耳痒者,皆属肾虚,水不上流,清气不升所致也”。故从古至今对耳鸣耳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肾虚致聋上。但刘老师认为古人之所以强调肾虚,是因古人生活年代多为物质匮乏,所以多患阴虚为主的疾病;而现代因环境、社会、饮食的改变,及进食过多运动过少,今人多患气虚为主的疾病,因此疾病病机也随之改变。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脾的功能正常,则耳得濡养而健旺。《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若脾气虚,则耳失濡养为病,若脾受伤,湿困于脾,蒙蔽清窍,亦可致清窍失聪。若过食醇酒厚味,脾胃受伤,聚湿生痰,痰郁化火,痰火上扰,则致耳鸣耳聋。从临床来看,脾气虚证型的耳鸣耳聋多见,故刘老师认为现代人患此病因于脾虚的更多。(2)咽异感症不能等同于梅核气:刘老师认为不是所有咽异感症都属于梅核气,也就是说本症应与局部疾病、全身疾病和心理因素所致的咽部异物感仔细鉴别,尤其少数急重症如会厌炎、下咽脓肿、心肌梗死、喉部肿瘤等都可以出现咽部异物感,若以梅核气论之岂不贻误病情。而梅核气主要是由精神因素所致,应将其与局部或全身疾病所致的咽部异物感仔细鉴别。(3)从脾胃论治虚证喉痹:喉痹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病,本病在症状上主要以咽部痛、干燥、发痒、灼热及异物感为主,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从中医理论上看,咽属胃系。脾与胃互为表里。在喉痹治疗中,注重局部与脏腑的关系辨证施治,以固本治标,标本兼顾。饮食不节,思虑劳累过度,而伤脾胃,或寒凉攻伐太过,而碍脾胃,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咽失温养:气虚不行,脉络不畅,可有郁滞,脾虚湿浊不化,痰湿内生则浊邪郁滞清道。从现代解剖学看,咽部与消化系统在神经上亦有紧密联系。刘老师综合考证喉痹历史演变过程,对此做出过详细论证,其观点得到全国中医耳鼻喉科专家认可。鉴于他在此方面见解独到,有深入探讨价值,所以是我的主要研究内容。此项落足于实际,将采用选择适当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提取规律性的资料,与以上学术思想进行结合研究,这是论文的主体所在,以期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认识,总结出有价值的系统治法,从而对指导实际临床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4)重新规范急慢性咽炎的中医名称:在传统中医耳鼻喉科统编教材中,将西医急性咽炎与中医“风热喉痹”、慢性咽炎与“虚火喉痹”相对应。刘老师根据中医疾病证候诊断理论原则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中医病名的演变发展应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与西医病名不能一一对应。刘老师提出把急性咽炎归属于中医“急喉痹”、慢性咽炎归属于“慢喉痹”范畴,更符合从古至今喉痹一病的实际情况。(5)强调中西医互补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刘老师认为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要清楚西医耳鼻喉科解剖结构,明确西医的发病机理及诊断,同时还要有中医耳鼻喉科的临床思路和扎实的辨证论治的立法方药基本功力,常告诫我们学习好西医能做到知己知彼、为我所用。3刘老师主要临床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割治鼻丘治疗鼻鼽。(2)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经验。(3)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经验。(4)益气活血法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经验。(5)益气宣肺化痰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经验。(6)治疗喉暗的经验。(7)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经验。(8)从风痰论治耳性眩晕的经验。(9)运用温阳化饮法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经验(10)从肝郁痰凝论治甲状腺结节的经验4现代中医药治疗慢喉痹研究概述本综述针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喉痹的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包括慢喉痹病因病机及中医药防治进展两方面,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5刘大新教授从脾胃论治脾虚湿阻型慢喉痹临床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喉痹“脾虚湿阻证”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喉痹“脾虚湿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2013年9月-2015年12月诊治的240例喉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方式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分别给予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味并局部金喉健喷雾剂治疗、金喉健喷雾剂单一药物局部治疗。观察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和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评分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经评分和比较,治疗组的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较之常规金喉健治疗,若同时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喉痹“脾虚湿阻证”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总之,脾胃虚弱、湿邪内阻导致慢喉痹为本病的关键,临床治疗上通过调理脾胃,使中气得充,运化正常,精微生化有源,上奉以养咽喉,则咽痛、咽干诸症渐可消失。
王灵甫[4](2016)在《基于TLR9/ERK信号通路探讨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是一组兼具有过敏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特征的临床常见症候群,病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目前西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仅能对症治疗,而中医学立足于整体观念,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临床常获佳效。但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对本病的干预的靶点尚未完全清晰,动物实验缺乏公认的造模方法,故中医药对于本病发挥疗效的作用机理也难以阐明。吾师史锁芳教授潜心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出独特治法“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法”和经验方—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临床用治本病疗效满意。本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已经发现该方可以阻断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相关信号通路,限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索本方治疗本病的相关机理,特进行本研究。本论文由三大部分组成:首先是理论部分的复习,主要为关于CARAS的中西医认识,对于本经验方的理法方药组成及药理学上的研究进展及待研究通路的中西医认识;第二部分是实验研究:其中实验一为探索本病豚鼠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相关文献的介绍、造模的具体思路及步骤、各组豚鼠血清炎性介质IL-5、IL-13之间的比较以及豚鼠鼻粘膜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及对比。实验二为经验方(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对豚鼠CARAS模型抗炎平喘的实验观察。主要内容为:(1)各组之间血清IL-5、IL-13水平的比较;(2)各组之间肺组织匀浆液IL-5、IL-13水平的比较;(3)各组之间肺组织匀浆液TLR9、ERK1/2表达水平;(4)各组之间鼻粘膜及肺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第三部分为讨论:分为豚鼠CARAS模型制备的思考与评价,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的疗效评估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和当下研究的前景展望。现将论文的大致内容简概如下:目的:本研究是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探索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调节TLR9/ERK信号通路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造模:参考相关文献,采用过敏性鼻炎联合支气管哮喘的造模方法,豚鼠腹腔注射卵蛋白及氢氧化铝凝胶全身致敏,后以卵蛋白雾化激发制备支气管哮喘模型,再用卵清蛋白滴鼻造成上呼吸道炎症,通过血清炎症因子治标及鼻粘膜与肺组织病理改变评估造模结果;(2)干预:选取60只豚鼠。分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西药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造模方法同前。空白组及模型组:采用普通盐水灌胃:中药组:按照分组不同以经验方汤剂灌胃。西药组:地塞米松片。1次/d,连续7天。后予以检测豚鼠血清中IL-5、IL-13变化情况、肺组织中IL-5、IL-13、TLR9、ERK情况及各组豚鼠鼻粘膜、肺组织病理染色。结果:此种造模方法成功建立了豚鼠气道炎症模型。豚鼠出现了挠鼻、打喷嚏、咳嗽、气喘等CARAS临床类似特征。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能显着降低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当中的炎症因子水平,下调ERK1/2的表达水平,减轻鼻粘膜及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其疗效或可与地塞米松相当。结论:1、本造模方法成功复制出了豚鼠CARAS模型,其结果有一定的研究意义;2、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导师经验方(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具有良好的抗炎平喘的效果,且治疗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3、研究表明:本方可以通过阻断ERK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达到对本病治疗的效果。
张晓洁[5](2015)在《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变应性鼻炎为哮喘的高危因素,且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二者在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许多患者常先后或同时罹患上述疾病。该文就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相关性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王雪茜[6](2016)在《王庆国教授学术思想及其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经验》文中提出王庆国,1952年生,河北省沧州市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4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中医藏象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局医学流派——燕京刘氏伤寒学派负责人,刘渡舟名家研究室主任。本文旨在整理、保留并继承王庆国教授的宝贵临床经验,启迪后学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1.研究目的:疏理王庆国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形成过程,明确其家传情况,师承谱系及对中医各家学派观点的继承的关系,为指导继承人的成长和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整理王庆国教授擅长治疗的常见病诊疗经验,形成主方明确结合辨治思路的诊治体系。围绕王教授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病因、药证及配伍规律进行详细论述。为该病的证治提供有效的临床支持。2.研究方法:2.1王庆国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思想渊源整理中医学兼具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特性。医生的临床思维过程是医者个体所受环境熏染和学术思想交融的产物,对于医家学术经验的整理如果脱离其生活背景将难以做到准确、完整。因此,全面把握指导教师的中医学思维内涵,需要记录成才历程、保存诊疗第一手资料,结合个人时代特征、生长环境、教育背景等人文因素全面认识,以启迪后学。2.2王庆国教授学术渊源整理全面总结王庆国教授的家传情况、师承谱系、疏理对其学术思想形成有影响的各个医家及影响的情况,归纳其人生经历和学术发展过程。2.3王庆国教授治学成果疏理通过记录、整理王教授平时的带教语录;对本人及其同门师兄弟进行访谈,收集王庆国教授特色学术观点和主要研究思路;以听课、录像方式记录其讲解《伤寒论》的全过程,并将音频资料转化为文字,同时整理其研究《伤寒论》的文章、教案及主编教材等,疏理其认识伤寒的特色见解。展示王教授从“治学”到“临床”并深入“科研”的学术成就。2.4王庆国教书临证经验总结通过规范统一处方签,由王教授问诊后直接书写,尽可能多地保存第一手临床资料,并真实反映其辨治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临床跟诊,以验案收集、经验归纳,初步统计结合导师验证的方式总结王教授对部分疾病的诊疗特色,常用方剂,配伍及加减经验。所得结果,需要与王教授反复讨论并得到肯定后,方能作为临床诊治特色的最终结果。2.5王庆国教授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经验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IgE介导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该病对病人的睡眠、记忆、情绪、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王庆国教授以益气温阳,解表散寒,兼清郁热为法论治变应性鼻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部分患者能够治愈,显示出中药治疗AR的优势。研究从变应性鼻炎的鼻部症状、伴随症状等方面,评价王庆国教授自拟方双辛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采用开放性、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纳入研究,总观测周期设定为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TNSS积分、TNNSS积分,以评价双辛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3.结果3.1王庆国教授名医历程:王庆国教授名医历程经历了5个阶段,包括:幼受启蒙,积累文化底蕴;励学敦行,汲取医门至理;求学京城,拓宽思路视野;随时侍诊,尽得恩师真传;勤于思考,开拓创新,融汇新知。其现今取得的诸多成就,与早年经历密切相关,为指导继承人的成长和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3.2导师学术渊源王教授精研《伤寒杂病论》,立法既不失古人之意,又不拘泥于古方,在经方运用上颇有心得。擅用经方,同时注重从各家汲取。他熟记《医宗金鉴》心法,喜爱李东垣、朱丹溪、陈士铎、傅青主、张锡纯、叶天士诸家,重视吸纳其中诊治经验,并在临床实践中将上述诸家经验融入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提高临床疗效。3.3学术思想:王庆国教授尽得恩师刘渡舟教授真传,善用柴胡类方,提出重视枢机,贵“和”而非“平”,在此基础上擅用经方,不拘时方,创制新方。临证时重视辨病辨证,更重辨病辨证相结合,融会新知,西为中用;重视一病(证)一方,更倡导一病(证)多方;立足证候、探索“中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内外兼治、缓急兼施、因病用药;重视立法、立方,更重守法、守方。3.4临床经验:导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是师承的精华,从“道”、“法”、“术”三个层面继承导师衣钵是传播、发扬导师学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有效手段。在脾胃病诊治方面,王教授既受到仲景“保胃气”学术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的影响,常用半夏泻心汤类方和补中益气汤类方。肝病方面他执气血为纲,善用柴胡剂、麻黄剂、苓桂剂等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临床治疗。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王教授认为病机是脾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并兼有肝气失调和肾阳亏虚,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痛泻要方和援绝神丹合方加减创立了以温阳补脾、调肝和血、祛湿止泻为法的专病专治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他强调病证相合,分期论治,创立了穿藤痛痹汤’。更年期综合征王老师对以补肾之法,常用滋水清肝饮合方加减。以清上蠲痛汤治头痛等都体现了他的独到经验。3.5应用双辛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特色经验:疾病疗效观察显示,疗后2周时总有效率为50%,疗后4周时总有效率为78.5%,疗后8周时,总有效率为92.8%。比较患者治疗前与疗后2周、疗后4周、疗后8周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症状评分,P值均<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同时均数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比较患者治疗前与疗后2周、疗后4周、疗后8周的鼻涕从咽部流出症状评分,P值均<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数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比较疗后2周与疗后4周,疗后4周和疗后8周的症状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治疗前与疗后2周、疗后4周、疗后8周的流泪症状评分,P值均<0.01,差异有显着统计意义,均数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在鼻或眼睛瘙痒症状上较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不明显,治疗4周与疗前的症状评分,P=0.008<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该疗效一直延续至治疗8周。比较疗后2周、疗后4周、疗后8周与治疗前的鼻或口腔上颌疼痛症状以及头痛症状评分,P值均<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数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分析126例临床病案表明,王庆国教授门诊过敏性鼻炎患者用药,多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随证进一步变化加减。证候分析证实患者以本虚标实为多,症状既有热郁又兼肺脾气虚或肾阳不足,方证契合,反映导师治疗本病有主病主方的特点,也解释了临床辨治过敏性鼻炎取得良好疗效的病机。
张罗[7](2012)在《基于诊疗效率评价体系的医疗过程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理论上基于目前管理学界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创新过程的研究,综述了其定义、界定方法、运行特点和分类,并深入研究了其创新过程的六代模型,认识到创新的启动点逐渐由企业自身向市场反应转移,逐渐由企业自身能力向内外部客户需求转移;二是客户感知价值的研究,综述了客户感知价值的概念发展、国内外关于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总结了目前所知研究缺陷,明确了研究要立足顾客角度、选择竞争性指标、开展过程研究;三是知识管理研究,系统阐述了知识循环过程,认为该理论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激励机制设计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并根据其管理效益不易测算这一缺陷,提出以知识存量、工作产出、内外客户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弥补。本文首先对医疗机构进行了特征研究,认为其符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之后对医疗机构的运行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对其影响做了概述,并通过中美对比研究,提出提升医师满意度、提高有效医疗普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解决当前医改矛盾的有效手段。在研究中,提出以医师满意度、患者感知价值、临床工作量为一级指标,以沟通满意度等14个指标为二级指标建立诊疗过程评价体系,之后在此框架之内以过敏性鼻炎诊疗过程创新为例进行研究。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模糊多层次分析方法,得到患者感知多元回归价值模型和医师满意度多元回归模型,并调研出实施过程创新的启动点和关键点,在过敏性疾病免疫特异治疗中心进行过程创新,采用模糊多层次分析法计算诊疗流程创新前后诊疗效率,发现计算结果与问卷和访谈结果完全一致,证明流程创新成功。研究发现掌握核心知识员工(称为“关键员工”)是影响客户感知价值最关键的因素;还发现建立良好的科教环境,推动知识循环对提高其满意度具有较大影响力。虽然研究集中在个别科室,但是由于研究比较深入,而且在规模上和创新方式上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可以反映出医院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的一般运行规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王雯,王辰[8](2009)在《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文中提出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二者常同时存在,后者先于前者发生,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现通过阐述二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联系,为临床医生树立同一个呼吸道,同一种疾病理念。
王雯,王辰[9](2008)在《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二者常同时存在,后者先于前者发生,是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现通过阐述二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联系,为临床医生树立同一个呼吸道,同一种疾病理念。
吴雨平,李洪波[10](2006)在《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二、树立“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本是一家”的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立“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本是一家”的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1)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安效先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渊源 |
1 成才之路 |
2 学术源流 |
第二部分 安效先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总结 |
1 小儿为“少阳”体质,创立“少阳体质”学说 |
2 辨病辨证相结合严守病机 |
3 重视四诊,以望诊为首 |
4 重视脾胃,强调“调脾胃以安五脏” |
5 重视“未病防病”的思想 |
6 融合中西,互为补充,善于创新 |
第三部分 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集萃 |
1 呼吸系统疾病 |
2 消化系统疾病 |
3 其他系统疾病 |
第四部分 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临床研究 |
文献综述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西医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
研究方法 |
1 治疗方法 |
2 观测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基本资料比较 |
2 临床疗效比较 |
3 退热时间比较 |
4 治疗后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
5 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
6 不良反应 |
讨论 |
创新点 |
小结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贾六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及相关流派学术观点 |
1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
1.1 研读经典,注重传承与创新 |
1.1.1 四大经典的学习 |
1.1.2 四小经典的学习 |
1.1.3 专科四经典的学习 |
1.2 师从名医,专注儿科数十载 |
1.2.1 李翰卿 |
1.2.2 张光煜 |
1.3 勤于实践,衷中参西善总结 |
2 相关流派的学术观点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
1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1.1 中西结合,优势互补 |
1.2 重视组合,继承创新 |
1.3 四诊合参,重于望诊 |
1.4 纵横识病,动态辨证 |
1.5 脏腑证治,突出肺脾 |
1.6 多法并举,擅用和清 |
1.7 对方组药,用之多效 |
2 贾六金教授论治肺系疾病与疑难病经验总结 |
2.1 贾六金治疗小儿肺炎经验总结 |
2.2 贾六金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总结 |
2.3 贾六金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 |
2.4 贾六金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总结 |
2.5 贾六金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总结 |
2.6 贾六金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经验总结 |
2.7 贾六金治疗复杂型热厥经验总结 |
2.8 贾六金治疗小儿癫痫经验总结 |
2.9 贾六金治疗脑性瘫痪经验总结 |
2.10 贾六金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总结 |
2.11 贾六金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总结 |
3 贾六金教授“治肺十二法”概述与常用方药总结 |
3.1 贾六金教授“治肺十二法”概述 |
3.2 贾六金教授常用方药总结 |
3.2.1 贾六金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常用方总结 |
3.2.2 贾六金教授常用组药集萃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
综述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内容一 贾六金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探析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内容二 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4 讨论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脾胃论治脾虚湿阻型慢喉痹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刘大新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
1. 接受正规的学院教育为其奠定扎实的基础 |
2. 勤于实践,辛勤耕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
3. 仁心仁术,医德高尚 |
4. 博学精思,诲人不倦 |
5. 学术流派 |
第二部分、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与特色的整理、挖掘 |
1. 肾虚不是现代神经性耳鸣耳聋主要病因 |
2. 咽异感症不能等同于梅核气 |
3. 从脾胃论治虚性喉痹 |
4. 重新规范急慢性咽炎的中医名称 |
5. 强调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病 |
第三部分、刘大新教授的临床经验 |
1. 割治鼻丘治疗鼻鼽 |
2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经验 |
3. 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经验 |
4. 益气活血法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经验 |
5. 益气宣肺化痰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经验 |
6. 治疗喉喑的临床经验 |
7.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经验 |
8. 从风痰论治耳性眩晕的临床经验 |
9. 刘老师治疗其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
第四部分、现代中医药治疗慢喉痹研究概述 |
1. 慢喉痹的病因病机 |
2. 慢喉痹的中医药治疗 |
3. 中医药治疗慢喉痹的问题与展望 |
第五部分、刘大新教授从脾胃论治脾虚湿阻型慢喉痹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基于TLR9/ERK信号通路探讨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西医对于CARAS的认识 |
1.1 西医学对CARAS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CARAS的认识 |
2. 对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的认识 |
2.1 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的组方思想 |
2.2 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的现代研究进展 |
3. TLR9/ERK信号通路的认识 |
3.1 现代医学对ERK的认识 |
3.2 ERK与哮喘的联系 |
3.3 中医药对于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豚鼠CARAS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动物 |
1.3 造模方法 |
1.4 豚鼠标本采集与观测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HE染色):彩图如下 |
2.2 豚鼠血清炎性介质IL-5、IL-13水平 |
3. 结果分析 |
实验二: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对CARAS豚鼠模型各项炎症指标及TLR9、ERK1/2水平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和试剂 |
2. 方法 |
2.1 造模方法 |
2.2 动物给药 |
2.3 血清制备 |
2.4 标本制备 |
2.5 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IL-5、IL-13、TLR9、ERK1/2蛋白水平 |
2.6 Elisa法检测血清IL-5、IL-13水平 |
2.7 RT-PCR法检测ERK1/2 mRNA表达量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血清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见表1) |
3.2 肺组织western blot检测IL-5、IL-13结果(见表2) |
3.3 肺组织western blot检测TLR9、p-ERK1/2结果(见表3) |
3.4 肺组织ERK1/2RT-PCR RNA相对表达量 |
3.5 鼻粘膜及肺组织病理染色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豚鼠CARAS模型制备的思考与评价 |
2. 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的疗效评估 |
2.1 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对豚鼠CARAS IL-5、IL-13水平的影响 |
2.2 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对豚鼠CARAS TLR9、ERK1/2水平的影响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学术成果 |
致谢 |
(5)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研究 |
1.1 患病率 |
1.2 危险因素 |
1.3 遗传易感性 |
2 病因学研究 |
2.1 解剖生理学 |
2.2 免疫病理学 |
2.3 病因 |
3 发病机制 |
3.1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
3.2 鼻后滴漏综合征 (PNDS) |
3.3 鼻支气管反射 (又称鼻肺反射、鼻心肺反射) |
3.4 呼吸方式改变 |
3.5 骨髓反应 |
3.6 病毒感染 |
4 治疗原则 |
4.1 抗变态反应药物 |
4.2 糖皮质激素 |
4.3 特异性免疫疗法 (SIT) |
4.4 抗Ig E单克隆抗体 |
4.5 其他治疗 |
5 前景与展望 |
(6)王庆国教授学术思想及其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王庆国教授成名历程 |
1.1 幼受启蒙,积累文化底蕴 |
1.2 励学敦行,汲取医门至理 |
1.3 求学京城,拓宽思路视野 |
1.4 随时侍诊,尽得恩师真传 |
1.5 勤于思考,继承、开拓、创新 |
第二部分 王庆国教授主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
一、王庆国教授学术渊源 |
二、王庆国教授的主要学术思想 |
2.1 重视枢机,贵“和”而非“平” |
2.2 擅用经方,不拘时方,创制新方 |
2.3 尽得真传,善用柴胡类方 |
2.4 重视辨病辨证,更重辨病辨证相结合,融会新知,西为中用 |
2.5 重视一病(证)一方,更倡导一病(证)多方 |
2.6 立足证候、探索“中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2.7 内外兼治、缓急兼施、因病用药 |
2.8 重视立法、立方,更重守法、守方 |
三、王庆国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
3.1 运用泻心剂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
3.2 运用柴胡剂治疗肝病的经验 |
3.3 运用和血止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
3.4 分虚实辨治痛经的经验 |
3.5 运用傅青主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崩漏的经验 |
3.6 运用滋水清肝更年汤或柴桂更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 |
3.7 运用金沸草汤治疗外感后久咳的经验 |
3.8 运用王氏穿藤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 |
3.9 运用养心汤治疗心悸虚证的经验 |
3.10 运用清上蠲痛汤治疗头痛的经验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王庆国教授灵活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经验 |
一、文献综述: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二、王庆国教授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
2.1 临床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三、王庆国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
3.1 数据的整理与规范化 |
3.2 分析结果与展示 |
3.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四、结论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基于诊疗效率评价体系的医疗过程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研究综述及医院相关研究 |
2.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创新管理研究的进展 |
2.2 过程创新理论研究 |
2.3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发展 |
2.4 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医疗机构的运行特点和相关研究 |
3.1 医疗机构的功能和运行特点 |
3.2 医疗机构的知识管理理论应用 |
3.3 社会和技术进步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
3.4 中美医疗服务行业的对比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立诊疗流程评价体系的模型综述 |
4.1 基于列联表的关系显着性分析 |
4.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关系研究 |
4.3 基于模糊多层次的诊疗流程改善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诊疗评价体系的诊疗流程创新及效果评价 |
5.1 建立诊疗流程评价体系 |
5.2 时点1(传统诊疗方式下)诊疗流程效率及其影响变量模型研究 |
5.3 流程创新工作 |
5.4 时点2(流程创新后)诊疗流程效率及其影响变量模型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医疗信息电子化优化过敏性鼻炎患者诊疗流程 |
6.1 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谱分析 |
6.2 过敏性鼻炎集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患者感知价值调查问卷 |
附录2、流程创新前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3、流程创新后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4、患者就诊行为调查问卷 |
附录5、患者感知价值调查问卷 |
附录6、流程创新前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7、提高诊疗流程效率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评分调查表 |
简历 |
博士在读期间(2006-2011)获得科研项目资助情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8)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联系 |
1.流行病学方面: |
2.组织解剖学和免疫病理学: |
3.病理生理学: |
二、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治疗原则 |
(10)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解剖病理学 |
2 流行病学 |
3 发病机制 |
四、树立“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本是一家”的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D]. 刘昆.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2]贾六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D]. 张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3]刘大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脾胃论治脾虚湿阻型慢喉痹临床研究[D]. 李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基于TLR9/ERK信号通路探讨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作用机制[D]. 王灵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张晓洁. 中国疗养医学, 2015(10)
- [6]王庆国教授学术思想及其运用双辛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经验[D]. 王雪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基于诊疗效率评价体系的医疗过程创新研究[D]. 张罗. 天津大学, 2012(08)
- [8]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J]. 王雯,王辰.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 2009(03)
- [9]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J]. 王雯,王辰. 国际呼吸杂志, 2008(02)
- [10]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研究进展[J]. 吴雨平,李洪波. 蛇志,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