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伤病人的呼吸道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温凤鸾[1](2019)在《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发病突然,有着高并发症、高致残性,且预后较差,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社会负担。康复训练能显着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是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无法有效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如何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是医护人员重点关注问题。众所周知,康复需求可通过科学方法调查、检测和评估而来。调查显示,临床上康复需求评估工具较少,且缺乏科学性,针对康复需求的健康指导手册更是鲜有,因此,寻求一个科学的康复需求评估工具,并在其基础上构建康复指导手册极其具有实用价值和创新性。本研究在文献研究、质性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临床观察形成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SCI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以该问卷为评估工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经查阅文献、专家共识,构建《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并验证该指导手册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目的1.构建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评估问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2.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3.验证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SCI患者康复需求的评估和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的构建(1)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条目的形成采用质性研究,对2018年01月~2018年06月入住康复科的20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情况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资料的提取、分析,结合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和临床观察,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初始条目。(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条目的修改和确定运用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10名患者小样本预实验的方法,根据专家意见和预实验结果对问卷维度、条目进行论证、修改、整理,最终形成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为后续指导手册的构建提供评估工具。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1)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选取扬州市三家医院在2018年5月~2019年01月期间入住的300名脊髓损伤患者,运用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并对需求之间的差异进行探索和分析。(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基于前期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参考指南,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初稿,运用专家共识法,对手册框架、内容进行修订、论证,最终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3.奥马哈问题分析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临床实用性验证选取2019年02月~06月入住康复医学科的64例脊髓损伤患者,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100量表评分(WHOQOL-100)、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情况。研究结果1.构建了条目清晰、科学性较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框架,对质性访谈内容深度剖析,反复分析、归纳、提炼、萃取患者资料、凝练问卷主题,结合临床观察、德尔菲专家咨询、小样本预实验,构建了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该问卷由三大部分组成:①患者一般资料;②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由环境(3个条目)、社会心理(4个条目)、生理(9个条目)、健康相关行为(7个条目),共4大维度23个条目;③健康指导方式的选择。2.构建了《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通过对300例脊髓损伤患者需求现状调查,结合文献查阅,临床观察、专家意见,构建了以康复需求为导向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该手册由绪论、脊髓损伤基础知识介绍、康复需求内容指导、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健康需求问卷表四大部分组成。3.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利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对脊髓损伤患者干预3个月后发现,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泌尿系统结石、便秘、尿潴留、深静脉血栓(DVT)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25.00%(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WHOQOL-100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87.50%、87.5%)高于对照组(59.38%、54.17%)(P<0.05)。研究结论1.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具有体系结构清晰,条目全面科学的特点,能够较准确评估患者康复需求;2.以患者康复需求为导向,基于专家共识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手册的应用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的发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且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工作热情。因此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健康指导手册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黄国琴,葛旭玲[2](2018)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施行综合呼吸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施行综合呼吸道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创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脑创伤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呼吸道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道护理在重症颅脑创伤临床护理中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周亚南[3](2014)在《创伤病人急救护理》文中认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性创伤病人具有伤情复杂,病变迅速,死亡率高,并发病症多,易漏诊等特点,故争分夺秒地进行有效的救护,为后续诊治赢得时机,对提高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伤后第一小时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故又称为"黄金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李元,程华刚,石兴莲,王鹏,王晓明[4](2012)在《循证护理在口腔颌面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口腔颌面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口腔颌面创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从心理、呼吸道、疼痛、口腔、饮食、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感染率及病人满意度,随访1年内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及自理能力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感染率、随访1年内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满意度、随访1年内自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口腔颌面创伤病人预后有重要作用,能有效降低病人感染、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及自理能力。
高月华[5](2011)在《多发性创伤病人手术前后的救治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提高多发性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生存率。方法:通过437例多发性创伤病人救治护理回顾。结果:437例多发性创伤病经术前和术后及时、快速、正确的救治创伤生命支持和护理,治愈392例(89.7%),死亡45例(10.3%)。结论:对多发性创伤病人入院时正确情判断,实施及时、正确的救治及生命支持和术后精心全面整体护理,是多发性创伤病人救治成功保证。
牟光容,鄢家莉[6](2008)在《经鼻导管吸痰在胸外科病人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经鼻导管吸痰在胸外科病人呼吸道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不能有效咳嗽排痰,有明显呼吸道分泌物滁留的胸部创伤和开胸手术后病人,采用经鼻导管吸痰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并比较经鼻导管吸痰应用前、后两个时期胸外科病人呼吸衰竭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发生率。结果:应用经鼻导管吸痰方法以前,胸部创伤和胸科手术后病人因呼吸衰竭而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为3.8%(11/287);应用该方法以后,共54人次接受了该项操作,胸部创伤和胸科手术后病人因呼吸衰竭发生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为1.3%(4/318),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导管吸痰能够有效清除严重胸部创伤和胸科手术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因呼吸道分泌物滁留导致的呼吸衰竭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刘喜文,尼春萍,尚磊,郎红娟,郝璐[7](2007)在《多发性创伤病人呼吸道急救护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病人快速有效的伤情评估、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103例多发性创伤病人采用“五、三、三、九”系列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初步伤情评估和急救护理。[结果]利用“五、三、三、九”系列急救护理模式可迅速、准确地判断多发伤病人的伤情,及时、有效地解除威胁多发伤病人生命的呼吸道问题。[结论]“五、三、三、九”系列救护方法可保证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给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调整及专科的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有利时机,为提高救治率、降低并发症和伤残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张绍荣[8](1994)在《111例创伤病人的监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化监护手段已成为危重症救治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创伤病人监护方面的资料报道较少。我院创伤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了111例创伤病人,为创伤病人的监护积累了一些经验: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2.确保呼吸道通畅,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3.积极抗休克,包括采取正确体位,快速补充血容量,控制输液量和速度等。熟练掌握监护手段,是提高创伤病人救治水平的重要条件。
梅丛敏,华素萍,邵小兰[9](2021)在《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促醒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促醒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认知功能评估量表(LOTCA)、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两组病人促醒效果、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GCS评分、Fugl-Meyer及LOT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GCS评分、Fugl-Meyer及LOT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6.00%(P<0.05);观察组病人预后良好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2.00%(P<0.05)。结论: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促醒效果,有利于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良好。
尉纳[10](2021)在《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了解国内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模式的研究现况;2、明确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核心和原则,并以此为框架,制订ICU的探视方案;3、汇集与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相关的证据,基于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构建相关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降低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降低患者和家属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研究方法: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2、循证护理学研究方法。(1)文献质量评价:系统检索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获取系统评价以及原始研究,追溯系统评价的相关参考文献。运用使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行相关证据提取。(2)相关指南分析:检索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网,如美国国立指南库(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等,获取相关指南,追溯指南的相关参考文献。运用Johns Hopkins-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估法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进行相关证据提取。(3)汇总以上相关证据,并根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对证据条目进行分级。(4)形成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初稿。3、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使用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甄选浙江省内危重症领域的18名临床医生和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汇总专家的反馈意见,最终确立本土化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研究结果:1、共有32篇文献纳入最终研究,其中临床实践指南2篇,临床实践标准2篇,JBI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及综述8篇,原始研究17篇;初步制定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涵盖了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4方面内容和37项具体指标内容。2、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是89%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其中第二轮函询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变异系数在0.00-0.23之间、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在0.11-0.25之间、协调系数分别为0.266和0.178,Ρ值均<0.01。3、最终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共包括4个维度和37项具体指标内容。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护理学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构建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包括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四方面内容,方案构建过程严谨规范,结果科学可靠,适合我国的ICU临床现状。该方案为我国实行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提供了证据支持,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创伤病人的呼吸道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伤病人的呼吸道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第三节 理论框架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六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的构建 |
第一节 需求问卷初始条目的形成 |
第二节 需求问卷的修改和确立 |
第三章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 |
第一节 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 |
第二节 健康指导手册的构建和修订 |
第四章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试用研究及效果评价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点 |
第三节 本研究局限性 |
第四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脊髓损伤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 |
附录一 医学伦理审批报告 |
附录二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专家询函表 |
附录三 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调查表(终稿) |
附录四 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初稿 |
附录五 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终稿 |
附录六 患者满意度问卷表 |
附录七 护士满意度问卷表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2)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施行综合呼吸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护理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护理效果比较 |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4)循证护理在口腔颌面创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2.1 干预方法 |
2.1.1 确定问题 |
2.1.2 查阅资料以指导循证护理工作 |
2.1.3 循证护理实践 |
2.1.3.1 心理护理 |
2.1.3.2 呼吸道护理 |
2.1.3.3 疼痛护理 |
2.1.3.4 口腔护理 |
2.1.3.5 饮食护理 |
2.1.3.6 张闭口功能康复训练 |
2.1.3.7 出院指导 |
2.2 护理效果评价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6)经鼻导管吸痰在胸外科病人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促醒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2.1 成立急救护理小组 |
1.2.2 术前准备 |
1.2.3 确保呼吸道畅通 |
1.2.4 病情观察 |
1.2.5 术中配合 |
1.2.6 术后护理 |
1.2.7 并发症护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改进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促醒效果 |
3.2 改进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 |
3.3 改进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生活质量 |
3.4 改进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 |
3.5 改进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 |
(10)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
1.2.2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 |
1.2.3 循证护理学 |
1.2.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
1.3 研究现状 |
1.3.1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ICU探视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初稿 |
1.4.2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最终确立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
1.5 技术路线 |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检索策略 |
3.2.2 纳入、排除标准 |
3.2.3 文献筛选 |
3.2.4 文献质量评价 |
3.2.5 文献资料提取 |
3.2.6 证据分级和证据汇总 |
3.3 质量控制 |
3.4 研究结果 |
3.4.1 文献筛选结果 |
3.4.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结果 |
3.4.3 证据汇总结果及方案初稿 |
4 形成本土化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
4.2.2 遴选函询专家 |
4.2.3 函询过程 |
4.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
4.2.5 指标筛选标准 |
4.3 质量控制 |
4.3.1 专家甄选 |
4.3.2 专家函询问卷的制订 |
4.3.3 匿名性 |
4.4 研究结果 |
4.4.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4.4.2 第一轮函询过程 |
4.4.3 第一轮函询结果 |
4.4.4 第二轮函询过程 |
4.4.5 第二轮函询结果 |
4.4.6 确立方案终稿 |
5 讨论 |
5.1 方案的具体内容分析 |
5.1.1 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 |
5.1.2 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 |
5.1.3 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 |
5.1.4 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 |
5.2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5.2.1 专家的代表性 |
5.2.2 专家的积极程度 |
5.2.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
5.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5.2.5 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 |
6 总结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性 |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我国ICU弹性探视模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创伤病人的呼吸道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D]. 温凤鸾. 苏州大学, 2019(02)
- [2]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施行综合呼吸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J]. 黄国琴,葛旭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18(20)
- [3]创伤病人急救护理[A]. 周亚南. 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4]循证护理在口腔颌面创伤中的临床应用[J]. 李元,程华刚,石兴莲,王鹏,王晓明. 全科护理, 2012(14)
- [5]多发性创伤病人手术前后的救治处理[J]. 高月华.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2)
- [6]经鼻导管吸痰在胸外科病人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牟光容,鄢家莉.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04)
- [7]多发性创伤病人呼吸道急救护理的临床研究[J]. 刘喜文,尼春萍,尚磊,郎红娟,郝璐. 护理研究, 2007(05)
- [8]111例创伤病人的监护[J]. 张绍荣. 中华创伤杂志, 1994(01)
- [9]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促醒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 梅丛敏,华素萍,邵小兰. 全科护理, 2021(31)
- [10]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D]. 尉纳.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