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52例(论文文献综述)
许晶晶[1](2021)在《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根据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该型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有争议。通过前期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半年腕关节功能与钢板内固定无明显差异,但术后早期易出现腕关节僵硬、活动度差等并发症,因此我们提出外固定架联合小夹板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利用外固定架在骨折早期牵拉固定,达到可接受的复位标准,拆除外固定架后采用小夹板固定,此时骨折处于纤维愈合期,再移位率较低,小夹板弹性固定既满足固定又便于腕关节活动,两阶段联合,既降低了单纯外固定架固定后腕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又提高了单纯小夹板解剖复位率。该方案动静结合,减少坚强固定时间,改为弹性固定,加速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早期康复。1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和单独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影像学和腕关节功能,评价外固定架拆除后小夹板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2研究方法将前期首都临床特色项目“半环式外固定架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课题收集的病例报告表以及后续病例资料包括X线及功能锻炼图,整理后建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数据库。根据是否接受小夹板再固定分为小夹板再固定组与外固定架组。重新测量外固定架术后1天、4周、8周、12周X线并进行评价,导出疼痛VAS评分表及腕关节活动度等数据,将所有数据整理筛选建立本课题数据库。对比2组病例术后骨折有无再次移位,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变化。3研究结果3.1一般资料共调取5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其中50例回访数据记录完整,根据有无小夹板再固定分为外固定架组23例和小夹板再固定组27例,2组数据在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损伤部位及骨折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分别为45.04±14.11、28.85±4.34,Z=-5.977,P<0.05。所有患者骨折经治疗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2.44±8.41天(小夹板再固定组38.22±1.45,外固定架组47.39±1.76,P<0.05)。3.2影像学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结果对比,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均有所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照Lidstrom评分系统修订版对进行2组患者术后12周影像学评价,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95.65%高于小夹板再固定组的92.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组均可获得相对满意复位率。掌倾角:治疗前后掌倾角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45.539,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12.228,24.079,均为P<0.05。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术后掌倾角呈稳步上升趋势,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骨高度:治疗前后桡骨高度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25.062,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9.149,5.583,均为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桡骨高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小夹板再固定组拆除外固定架后桡骨高度无明显下降趋势,拆除小夹板固定后呈现下降趋势,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尺偏角:治疗前后尺偏角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23.958,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9.406,7.227,均为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尺偏角变化呈上升趋势,小夹板再固定组拆除外固定架后尺偏角有下降趋势,术后12周小夹板再固定组较外固定架组存在尺偏角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738.295,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104.255,5.583,均为P<0.05。2组术后疼痛变化呈下降趋势,表明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能够逐渐减轻疼痛反应。关节活动度: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术后8周腕关节活动度分别为旋前 69.09±8.15°、68.15±8.49°;旋后 54.61±18.23°、57.89±18.39°;掌屈31.04±8.70°、35.74±12.61°;背伸 24.70±13.15°、33.04±13.05°,其中背伸活动度2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术后12周腕关节活动度分别为旋前73.43±4.26°、73.47±8.45°;旋后62.00± 15.89°、63.00±18.17°;掌屈 49.78±17.22°、54.22± 14.27°;背伸51.96± 12.97°、51.33±14.03°,术后12周2组腕关节活动度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W综合评分:经过G-W综合评分显示术后12周小夹板再固定组优良率为92.59%,高于外固定架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疗效评价2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外固定架组治愈14例,好转9例,小夹板再固定组治愈16例,好转11例,2组疗效对比无差异。4结论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术后可早期拆除外固定架,改为小夹板再固定,可以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的发生,同时减少腕关节僵硬、关节炎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腕术后早期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何利雷[2](2020)在《单髁置换术后运动轨迹和步态及中药外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分析容积CT扫描数据结果,进行运动轨迹曲线分析,研究髌骨运动轨迹的变化,得出相应的结论。2.通过先进光学定位跟踪技术为基础的Opti-Knee关节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对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后的KOA患者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统计,探讨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KOA患者运动学的影响。3.对比研究单纯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和术后联合中药外洗干预的疗效,得出相应的结论。方法:1.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髌骨运动轨迹分析、运动学分析及术后中药外洗干预的影响。(1)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行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的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设为单髁组;并招募20例膝关节功能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健康组志愿者分别在0-105°不同屈曲角度时行容积CT扫描;单髁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行容积CT扫描,获得动态膝关节数据,并测量膝关节在0°、15°、30°、45°、60°、75°、90°、105°时髌骨在三维坐标中髌骨内外倾角度、髌骨内外旋角度、髌骨中心相对纵向位移、髌骨内、外侧移位大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个月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观测指标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月患者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观测指标差异。(2)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行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的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设为单髁组;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并收集膝关节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的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单髁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2个月收集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运动学参数采集采用先进光学定位跟踪技术为基础的Opti-Knee关节三维运动测量系统,主要观测指标是最大伸直角、最大屈曲角、最大内翻角、最大外翻角、最大内旋角、最大外旋角、最大前位移、最大后位移、最大上位移、最大下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外位移。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单髁组在术前与术后12个月上述观测指标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个月观测指标的差异。(3)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接受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随访资料,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舒筋洗外用颗粒热敷、热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术后第3周开始使用舒筋洗外用颗粒溶于约2L温开水(约42℃)中对患膝进行热敷、热洗,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对照组则不使用该药物治疗。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单髁置换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评估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膝关节Lysholm评分(Lysholm)、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评分(KSS)。结果:1.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髌骨内外侧位移相比,除75°外,其余屈膝角度下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组患者术后12月屈膝角度下的髌骨内外侧位移数值与健康组比较,屈膝60°和105°的髌骨内外侧位移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屈膝角度下测量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所有屈膝角度下髌骨中心相对纵向位移两两比较中,健康组与单髁术后12月、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组相比较,所有屈膝角度测量值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所有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倾角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月的所有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倾角测量值比较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比较,除屈膝0°外,其余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月在75°屈膝角度时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运动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所有运动学参数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髁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与健康组运动学参数对比,其中最大外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伸直角三个参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的运动学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较术前的VAS评分、WOMAC评分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较术前的Lysholm评分、KSS评分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严格纳入标准下选择合适病例并进行第四代Oxford假体单髁置换术对KOA患者的近期髌股关节运动恢复效果满意,能恢复髌骨运动轨迹趋近正常生理情况。2.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可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使患者关节功能趋向于正常生理状态。3.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可有效改善KOA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术后联合中药外洗可进一步提高该疗效。
吴单[3](2020)在《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患者运用中药熏蒸疗法对其疼痛和关节僵硬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中药熏蒸组和水熏蒸组,各组62例。水熏蒸组患者接受水熏蒸治疗,中药熏蒸组患者接受中药熏蒸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的病例为120例,包括中药熏蒸组61例,水熏蒸组59例。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评分量表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和ADL量表评分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评分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患者实施中药熏蒸疗法,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患者的关节僵硬能够得到显着改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揭强[4](2020)在《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间就诊于泉州市正骨医院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标准、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的患儿60名,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于514岁之间,平均年龄7.9±2.5岁。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入选病例均由同一组医生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出院后并由同组医生复查,术后第28天(4周)复查X线片证实临床愈合予拔除克氏针,术后第31天针眼闭合后开始熏洗。对照组为术后常规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1天同等水温的温水熏洗,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试验组为术后同样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1天同等水温的熏洗2号方熏洗,同样也是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均观察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记录术后第31、38、45天肘关节被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记录术后第31、38及45天的肘关节的活动度;术后第31、38、45天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阶段性评定;是否出现接触性皮炎。全部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及受伤侧别)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说明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2)肘关节被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观察指标:两组术后第38天、45天分别比较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均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3)患侧肘关节活动度观察指标:两组术后第38天及第45天分别比较以及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4)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阶段性评定:两组术后第38天及第45天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指标:两组患儿在整个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肤烫伤及皮肤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结论:1、熏洗2号方能有效缓解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锻炼时的疼痛。2、熏洗2号方经过药力与热效的共同作用,具有舒筋、通络、止痛的功效,对提升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评分有显着的作用。3、熏洗2号方不会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郭峻奇[5](2020)在《改良双柏散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改良后的双柏散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疼痛、肿胀、局部皮温、关节活动度与相关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初步分析改良双柏散治疗本病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探索新的立法方向,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治疗(卧床休息,适当的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等)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改良双柏散外敷,每日1次,时间约2小时。两组治疗周期均为9天,治疗后对膝关节的肿胀程度、膝关节局部皮温、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CRP、ESR以及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安全性指标进行观察记录。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经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Kellgren-Lawrence分级、肿胀程度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膝关节局部皮温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约为71%,治疗组总有效率约为92%,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约为76%,治疗组总有效率约为9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膝关节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CRP和ESR值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显着优于照组(P<0.01)。结论:改良双柏散外敷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骨关节炎,较单独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效果更佳,治疗后,治疗组改善关节炎症,减轻关节肿胀、降低局部皮温、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
游燕良[6](2020)在《骨伤康复外洗颗粒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早期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我院制剂骨伤康复外洗颗粒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对照组予单纯的功能锻炼康复,而观察组于术后2周开始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给予骨伤康复外洗颗粒熏洗治疗,于术后8周,观察两组患者在VAS疼痛评分、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范围、DBYA评分(肘关节De Boar YA功能评分)、DASH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优良率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结果:(1)62例患者最终纳入研究,失访率为11.4%,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患侧、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以及骨折类型等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术后2周,即干预前,两组患者在VAS疼痛评分、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范围、De Boar YA评分以及DASH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疼痛评分情况:术后8周,两组患者在VAS疼痛评分和DBYA疼痛模块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与术后8周的VAS疼痛评分之差、DBYA疼痛模块评分之差,均提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肘关节功能活动情况:术后8周,两组患者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DBYA的日常生活模块评分以及DBYA运动模块评分上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与术后8周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之差、旋转活动度之差、DBYA的日常生活模块评分之差和DBYA运动模块评分之差,均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情况:术后8周,两组患者在DBYA总体评分和DASH评分方面均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与术后8周的肘关节在DBYA总体评分之差、DASH评分之差,均提示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依据DBYA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有4例优、11例良、14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50.0%;而观察组有11例优、15例良、5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81.3%,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分布情况以及优良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并发症情况:术后8周,对照组发生异位骨化10例,肘关节僵硬12例,异位骨化率为33.3%,肘关节僵硬率为40.0%;观察组发生异位骨化9例,肘关节僵硬5例,异位骨化率为28.1%,肘关节僵硬率为15.6%,两组患者术后8周在异位骨化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肘关节僵硬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康复外洗颗粒熏洗早期并不能有效的减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和降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但有利于增加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活动的范围,降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预防肘关节功能障碍情况的发生,缩短康复的进程,并提高患者的优良率,从而改善生活的质量。
柯华荣[7](2020)在《舒筋洗药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舒筋洗药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前瞻性原则进行设计,于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佛山中医院小儿骨科进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依据纳入标准选取8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天予舒筋洗药熏洗,结合自主功能锻炼;对照组予等量温水熏洗,结合自主功能锻炼。测量并记录两组熏洗前、熏洗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和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价舒筋洗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在基线指标如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就诊时间、骨折侧别等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舒筋洗药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良率(85%)高于对照组(45%),说明舒筋洗药对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4.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2例出现皮肤潮红、疼痛症状,对照组2例出现皮肤瘙痒,1例出现湿疹,2组患儿经及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除,继续本研究。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7.5%,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舒筋洗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能够改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可靠。
李鹏飞[8](2019)在《化瘀祛湿方联合中药烫熨加贴敷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药化瘀祛湿方内服联合中药烫熨加贴敷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为下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方法:本课题研究纳入的60例KOA患者,同属于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诊疗时限是从2018年04月-2018年12月,且中医辨证为瘀湿痹阻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中药化瘀祛湿方内服,日1剂,早晚温服,每次200ml。配合自拟中药烫熨包烫熨,每日1次,每次时间为20-30min,表层可覆盖薄被,保持温度。后予我院院内制剂五方散患膝贴敷,每日一次,每次(6±2)小时。对照组:予化瘀祛湿方内服,组方及操作同试验组,同时配合模拟剂烫熨、模拟剂贴敷治疗,操作方法同试验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治疗2周。采用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测量膝关节肿胀程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4周对上述指标进行观察和评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试验资料及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设定当P<0.05时,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则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有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X线分型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的WOMAC各项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WOMAC各项评分(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后发现: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两组KOA患者的症状均得到缓解,而且试验组效果更佳;但是,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关节僵硬评分比较结果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P=0.09>0.05),这说明化瘀祛湿方内服配合中药烫熨加贴敷的治疗模式,只能短期内缓解膝关节僵硬情况,疗效不能持久,但不会影响整体疗效。3.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后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4、P=0.000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0.757>0.05,说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后4周,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说明试验组的临床效果更佳。结论:采用化瘀祛湿方联合中药烫熨加贴敷治疗早期KOA,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疗效显着。
李久芬[9](2019)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分级运动康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和传统运动康复对成人髌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为今后症状相近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病区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病区收入住院的成人髌骨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8例患者,排除开放性骨折,合并全身其他骨折,严重膝关节炎病等,选入病例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根据100分制《骨科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表》分为71~100分等级、31~70分等级、0~30分等级三组。对照组各组均予传统运动康复治疗,康复组根据100分制《骨科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表》得分予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记录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髌骨骨折疗效临床评分标准Bostman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基线资料各得分等级对应的康复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骨折患侧、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软组织损伤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本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膝关节活动度在71~100分等级、31~70分等级中,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两得分等级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改善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较传统运动康复效果更佳。在0~30分等级中,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改善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与传统运动康复效果相比,优势不明显。3.临床疗效在71~100分等级中,术后1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组优良率(92.86%)高于对照组优良率(58.33%),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术后3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91.67%)。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在31~70分等级中,术后1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组优良率(30.0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11.11%),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术后3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优良率(80.0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33.33%),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在0~30分等级中,术后1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对照组的优良率均为0,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与传统运动康复相比,优势不明显。术后3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组优良率(33.33%)高于对照组优良率(22.22%),结果提示该两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提高髌骨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运动康复。本研究在术后3个月,康复组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0.00%,33.33%,对照组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1.67%,33.33%,22.22%,康复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对改善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较传统运动康复有效,且对骨折类型较稳定,内固定方式较可靠,软组织损伤程度较轻患者优势更明显,可作为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方案加以推广。
薛远亮[10](2011)在《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文献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整理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古今文献,总结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渊源发展和应用方法,对比分析古今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方药的运用规律,初步探讨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古代、现代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软膏、膏药、外洗、药熨和摩捈10个方剂数据库。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以上各类药物的使用频数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相应的高频药物,并对高频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功用等进行频数分析,从药性理论角度分析用药的特点。将中药复方中的药物根据是否使用该药进行分类,该方若含有此药计为“1”,若无此药计为“0”,输入SPSS 17.0软件包,对全部高频药物采用组间连接的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专业知识确定类的数目,选择较理想的分类。结果:各种骨折外治方法高频药物中药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归经以归肝经、脾经、心经、肾经的药物为主;多用具有活血化瘀、温里、解表、补虚、理气等功用的药物。聚类分析得到的药物组合每组大多有以上各类药物组成。结论:中医骨折药物外治多用解表、理气和芳香类和辛香走窜的药物以透表达络、引药入里到达病处。药物到达体内一部分直接聚集到骨折部位以消肿止痛;另一部分刺激骨折部位周围的穴位,通过经络系统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还有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和内服药物相似作用。通过对高频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还可将骨折外治药物分为含有挥发油类、含生物碱类、含微量元素类、镇痛止痛类、镇静类、促进血肿吸收骨痂形成类、减轻炎性反应类、提高免疫类、局部麻醉类、利水消肿类、及促进凝血、止血类等新类别。
二、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5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52例(论文提纲范文)
(1)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 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
1 桡骨远端骨折概述 |
2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诊断 |
3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
4 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 |
5 不足与展望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研究对象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数据来源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
3.2 影像学评分 |
3.3 功能评价 |
3.4 疗效评价 |
4 讨论 |
4.1 外固定架拆除时机的选择 |
4.2 小夹板再固定的优势 |
4.3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药物的应用 |
4.4 外固定疗法康复锻炼 |
4.5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单髁置换术后运动轨迹和步态及中药外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
1.1.1 病因病机 |
1.1.2 辨证分型 |
1.1.3 膝骨关节炎的古代中医治疗 |
1.1.4 膝骨关节炎的现代中医治疗 |
1.2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治疗进展 |
1.2.1 药物治疗 |
1.2.2 其他非手术疗法 |
1.2.3 手术治疗 |
1.3 牛津单髁假体在膝骨关节炎中的运用 |
1.3.1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发展历程 |
1.3.2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1.3.3 牛津单髁假体的研发历程 |
1.3.4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难度 |
1.3.5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步态分析与运动轨迹 |
第二章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髌骨运动轨迹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 |
2.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
2.2.3 病例数的确定及分组 |
2.3 手术操作 |
2.4 术后康复计划 |
2.5 随访 |
2.6 观测指标与方法 |
2.7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
2.8 结果 |
2.8.1 一般资料比较 |
2.8.2 3D坐标数据与髌骨内外侧位移 |
2.8.3 髌骨内外倾角 |
2.8.4 髌骨内外旋角 |
2.9 讨论 |
第三章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步态分析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 |
3.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
3.2.3 病例数的确定及分组 |
3.3 处理 |
3.3.1 一般资料 |
3.3.2 病例的处理 |
3.4 术后康复计划 |
3.5 随访 |
3.6 观测指标与方法 |
3.6.1 手术基本情况 |
3.6.2 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 |
3.7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
3.8 结果 |
3.8.1 一般情况 |
3.8.2 膝关节步态分析结果 |
3.9 讨论 |
第四章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后中药外洗干预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 |
4.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
4.2.3 病例数的确定及分组 |
4.3 处理 |
4.4 随访 |
4.5 观测指标与方法 |
4.5.1 手术基本情况 |
4.5.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
4.5.3 膝关节Lysholm评分(Lysholm) |
4.5.4 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评分(KSS) |
4.5.5 美国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 |
4.6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
4.7 结果 |
4.7.1 一般情况 |
4.7.2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 |
4.7.3 美国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 |
4.7.4 膝关节Lysholm评分(Lysholm) |
4.7.5 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评分(KSS) |
4.8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临床资料 |
(一) 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 研究对象 |
(三) 诊断标准 |
1. 西医诊断标准 |
2. 中医诊断标准 |
(四) 纳入标准 |
(五) 排除标准 |
(六) 剔除及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试验设计方法 |
1. 样本量估算 |
2. 随机分组 |
(二) 治疗方案 |
1. 水熏蒸组 |
2. 中药熏蒸组 |
(三) 疗效评定标准 |
(四) 安全性评价及对策 |
(五) 统计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临床资料比较 |
(二) 治疗结果比较 |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对比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评分的对比 |
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 |
4.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的对比 |
5.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分的对比 |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的对比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现代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
1.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发展机制 |
2. 四肢骨折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二) 中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
1. 四肢骨折的病因病机 |
2.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
(三)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研究进展 |
1.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理论及依据 |
2.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患者的优势 |
(四) 中药选择依据 |
(五) 研究结果分析 |
(六)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僵硬中医临床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4)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病例诊断依据 |
3 病例分型标准 |
4 研究病例标准 |
4.1 纳入标准 |
4.2 排除标准 |
4.3 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主要器械及药品 |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3 注意事项 |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4.1 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强度 |
4.2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 |
4.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
4.4 安全性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患儿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
1.2 两组患儿的年龄差异性分析 |
1.3 两组患儿的侧别差异性分析 |
2 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强度分析 |
3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分析 |
4 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析(Mayo评定标准) |
5 安全性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及治疗进展 |
1.1 儿童肱骨髁上的解剖特点 |
1.2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
2 肘关节功能障碍概述 |
2.1 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
2.2 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分类 |
2.3 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 |
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
3.1 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 |
3.2 肱骨髁上骨折的早期治疗及固定方法 |
3.3 早期功能锻炼因素 |
4 中医学对肘关节功能障碍认识 |
4.1 中医学对功能障碍的理论认识 |
4.2 中药熏洗在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运用 |
4.3 熏洗2号方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熏洗2号方对术后功能锻炼时疼痛强度的影响 |
5.2 熏洗2号方对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的影响 |
5.3 熏洗2号方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
5.4 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改良双柏散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一般情况 |
1.3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基线资料比较 |
2 疗效性指标的比较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KOA治疗现状分析 |
3 课题思路与方义 |
3.1 中医对早期KOA的认识 |
3.2 中医治疗早期KOA的方法分析 |
3.3 改良双柏散治疗湿热阻络型KOA的立法依据 |
3.4 方药分析 |
4 临床效果分析 |
4.1 改善临床症状 |
4.2 改善中医证候指标 |
4.3 安全性评价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外敷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个人简历 |
(6)骨伤康复外洗颗粒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早期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损伤机制 |
2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现代医学研究 |
2.1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保守治疗的条件 |
2.2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分析 |
2.3 现代医学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
3 中医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的认识 |
4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历史沿革 |
5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骨伤疾病的作用 |
6 骨伤康复外洗颗粒的组成及作用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中止或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总体设计 |
2.2 样本量估计 |
2.3 病例分组方法 |
2.4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
2.5 一般情况及观察指标 |
2.6 统计数据并分析 |
3 研究结果与统计 |
3.1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
3.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活动度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肘关节DBYA功能评分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DASH评分的比较 |
3.6 两组患者优良率的的比较 |
3.7 两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比较 |
4 讨论 |
4.1 骨伤科中药熏洗作用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
4.2 骨伤康复外洗颗粒的组成及现代药理研究 |
4.3 疗效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舒筋洗药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中医的研究现状 |
1.1.1 中医对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认识 |
1.1.2 中医药对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治疗现状 |
1.2 现代医学的研究现状 |
1.2.1 肱骨髁上骨折的受伤机制 |
1.2.2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治疗 |
1.2.3 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
1.2.4 现代医学对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治疗 |
1.3 评语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临床病例来源 |
2.1.2 疾病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终止临床试验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本量估算 |
2.2.2 病例分组 |
2.2.3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3.1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 |
2.3.2 HSS(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肘关节功能评分 |
2.3.3 安全性指标 |
2.4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三章 临床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
3.1.1 性别比例比较 |
3.1.2 两组患者年龄段构成比比较 |
3.1.3 就诊时间比较 |
3.1.4 致伤原因比较 |
3.1.5 致伤部位比较 |
3.2 观察指标统计分析 |
3.2.1 治疗前后HSS肘关节评分的比较 |
3.2.3 治疗前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 |
3.2.4 治疗后两组肘关节功能比较 |
3.4 安全性观察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背景及基础 |
4.2 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障碍的发生机制 |
4.3 中药熏洗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4.4 舒筋洗药对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恢复的疗效分析 |
4.4.1 对屈伸活动度的影响 |
4.4.2 对HSS功能评分的影响 |
4.5 舒筋洗药的组方依据和现代药理分析 |
4.6 舒筋洗药对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障碍熏洗机制的探讨 |
结语 |
5.1 小结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化瘀祛湿方联合中药烫熨加贴敷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选取病例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疾病诊断标准 |
1.2.2 X线病情分级标准 |
1.2.3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剔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WOMAC评分 |
2.3.2 VAS评分 |
2.3.3 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 |
2.3.4 安全性观察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
3.1 疗效评定标准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2 WOMAC评分比较 |
3 VAS评分比较 |
4 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 |
5 临床疗效比较 |
6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KOA的研究与治疗 |
1.1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KOA病因病机的研究 |
1.3 现代医学对KOA的治疗 |
1.3.1 基础治疗 |
1.3.2 口服药物 |
1.3.3 膝关节腔注射给药 |
1.3.4 手术治疗 |
2 中医对KOA的认识与治疗 |
2.1 中医对KOA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药对KOA的治疗 |
2.2.1 中药内服 |
2.2.2 穴位贴敷 |
2.2.3 针灸疗法 |
2.2.4 针刀疗法 |
2.2.5 推拿 |
3 化瘀祛湿方治疗KOA的中医理论基础 |
4 化瘀祛湿方分析 |
5 中药烫熨、中药贴敷 |
6 关于对照组设立模拟剂问题 |
7 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8 研究总结 |
9 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9)髌骨骨折术后的分级运动康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髌骨的解剖特征 |
1.1.1 骨解剖 |
1.1.2 软组织解剖 |
1.1.3 动脉血液供给 |
1.2 伸膝装置 |
1.3 髌骨骨折的诊断 |
1.3.1 病史和体格检查 |
1.3.2 影像学检查 |
1.3.3 鉴别诊断 |
1.4 髌骨骨折分型 |
1.5 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 |
1.5.1 直接暴力损伤 |
1.5.2 间接暴力损伤 |
1.6 髌骨骨折的治疗 |
1.6.1 保守治疗 |
1.6.2 手术治疗 |
1.7 髌骨骨折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 |
1.7.1 运动疗法的相关概念 |
1.7.2 运动疗法结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在髌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
1.7.3 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治疗髌骨骨折术后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病例采集时间 |
2.1.3 诊断标准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排除标准 |
2.1.6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2 康复方法 |
2.2.1 病例分组 |
2.2.2 康复方法 |
2.2.2.1 对照组运动康复处方 |
2.2.2.2 康复组运动康复处方 |
2.2.3 口服中药 |
2.2.4 心理干预 |
2.2.5 医疗监督 |
2.3 出院指导 |
2.4 评定方法 |
2.4.1 关节活动评定 |
2.4.2 临床疗效评分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基线资料 |
3.2 71~100分等级 |
3.2.1 关节活动度比较 |
3.2.2 BOSTMAN评分结果比较 |
3.3 31~70分等级 |
3.3.1 关节活动度比较 |
3.3.2 BOSTMAN评分结果比较 |
3.4 0~30分等级 |
3.4.1 关节活动度比较 |
3.4.2 BOSTMAN评分结果比较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4.1 临床总结 |
4.2 讨论 |
4.2.1 运动康复疗效讨论 |
4.2.2 中医的骨折愈合分期辨证 |
4.2.3 关于髌骨骨折术后多长时间内开始运动康复 |
4.2.4 关于髌骨骨折术后多长时间开始步行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10)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文献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整理与研究 |
一、闭合性骨折名称简述 |
二、骨折的病因 |
(一) 外因 |
(二) 内因 |
三、骨折病机 |
(一) 脏腑、经络病机 |
(二) 皮肉、筋骨病机 |
(三) 气血、精津病机 |
四、骨折外治辨证 |
(一) 骨折外治 |
(二) 骨折肿胀外治法 |
(三) 中医五体辨证理论 |
五、骨折中药外治的作用 |
(一) 整体作用 |
(二) 局部作用 |
(三) 综合作用 |
六、骨折中药外治方法 |
(一) 敷贴药 |
(二) 搽擦药 |
(三) 熏洗湿敷药 |
(四) 热熨药 |
七、骨折外治方药源流 |
(一) 殷商战国到秦汉时期 |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三) 隋唐时期 |
(四) 宋金元时期 |
(五) 明清时期 |
八、骨折中药外治的现代研究 |
(一) 骨折中药外治的优势 |
(二) 临床疗效研究 |
(三) 骨折中药外治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研究 |
(四) 经皮吸收与中药经皮给药 |
九、骨折中药外治方法作用机理研究 |
(一) 膏药作用机理研究 |
(二) 熏洗作用机理研究 |
(三) 药熨作用机理研究 |
十、活血化瘀机制研究 |
(一) 活血化瘀影响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 |
(二) 活血化瘀影响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的生成 |
(三) 活血化瘀可加速骨折早期钙盐沉积 |
(四) 活血化瘀增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数量 |
(五) 印证活血化瘀有关理论 |
第二部分 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
一、设计思路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资料与方法 |
二、统计结果 |
(一) 中药学研究(频数分析) |
(二) 组方配伍研究(聚类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用药规律 |
(一) 性味归经功用规律 |
(二) 药物应用规律 |
二、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作用机理初步探讨 |
(一)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
(二) 药物作用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论文摘要 |
四、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5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D]. 许晶晶.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单髁置换术后运动轨迹和步态及中药外洗研究[D]. 何利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单.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 揭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改良双柏散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郭峻奇.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6]骨伤康复外洗颗粒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早期疗效的临床研究[D]. 游燕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舒筋洗药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D]. 柯华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化瘀祛湿方联合中药烫熨加贴敷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李鹏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髌骨骨折术后的分级运动康复研究[D]. 李久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文献证治规律研究[D]. 薛远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标签: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论文; 肱骨髁上骨折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论文; 骨折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