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1](2021)在《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检察机关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反贪局、反渎局等职能从检察院分离,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检察机关的职能发生了重要转变。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我国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信息化建设面临更高的要求,正在从普通的检察信息化建设向智慧检务建设过渡。2015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印发《“十三五时期科技强检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开始探索“智慧检务”新模式,全国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建设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在推进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的推进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智慧检务建设工作质量和效率。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相关研究方法,以政府流程再造、系统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山东省枣庄市所辖6个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基层检察院在“全业务智慧办案、全要素智慧管理、全方位智慧服务、全领域智慧支撑”方面的建设现状,并对智慧检务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基层检察院在智慧检务建设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系统平台应用不畅、专业人才缺乏等共性问题,并分析出是思想观念存在误区、保障制度不健全、统筹规划和管理缺失等方面原因造成的。通过对国内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的优秀经验进行总结借鉴,结合公共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理论,针对性提出了强化智慧检务建设规划和保障机制、提高运维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等对策建议,推进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不断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罗艺[2](202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文中认为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社会知识体系的不断解构与重塑。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素养需求与结构面临新的变革契机。信息素养成为技术变革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等国际性纲要文件彰显着信息素养的时代意义,并将信息素养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之中,无容置疑凸显了信息素养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频现,其在应对技术变革层面胜任力明显不足。为此,本研究尝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议题。参照美国、欧盟等陆续推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本研究较为认同信息素养即能力这一概念,并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界定为大学生发展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理解、选择、运用、评价、反思、创造能力。基于对境脉理论和学习者特征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视角,本文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教育支持维度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困境表征及教育支持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研、教育比较、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设计和验证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六个省份12所大学近2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而对60余名大学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次,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和教育支持的相关维度,构建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实施构想,注重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得两者互为补充、相互验证。研究发现,在信息素养现状方面,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教育成效不显着,具体存在的六个方面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等。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特质和外部环境两大教育支持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具体是指信息行为极易受到个人特质影响,且不易受大学教育影响而转变;外部环境则囊括大学、网络、社会三方,主要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大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相应教育项目和举措不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未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重视;缺乏系统性成效评估体制机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等。基于以上发现,归纳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四项实然困境:其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理念滞后;其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其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多元主体缺失;其四,大学生信息素养政策大学供给匮乏。立足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三个原则构想,分别为“教育模式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原则”、“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原则”、“教育环境的系统化与长效性原则”,同时从大学生个体、大学本身、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出发,遵循微观到宏观、外促到到内生、泛化到专业、单主体到全育人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以内生为核心、大学为重点、网络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四条实施路径,以期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价值参考。
于丰源[3](2021)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对策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网络事实上已成为公众信息发布、获取、交互的主要载体,同时,整个社会也在向以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新媒体时代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为公众提供自由便利的交互平台和免费、海量、快捷的信息的同时,也因其泥沙俱下的特点,导致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难以保障,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网络安全风险。对于以网络为信息获取主渠道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其求知欲旺盛、鉴别力较低,很容易陷入无法预测的问题和风险之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昭示,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迫在眉睫,这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内涵。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目前国内外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现状,全面梳理目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然后以大连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问卷调查,系统分析和研判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以及网络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调查显示,在连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多数大学生未接受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知识缺乏,对网络环境特别是新媒体平台中潜在的风险点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未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开设课程的也存在形式僵化、效果不好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措施,首先政府提高认识,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制;其次高校要主动作为,提高网络安全教育质量,改善和创新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最后,以家庭为出发点,全社会合力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夏东[4](2021)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教育”的推广,网络已经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要素。互联网的普及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了便利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小学生过早地接触网络,如何让小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学会必备的网络安全技能,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小学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开展不但有利于小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还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更有利于将小学生培养为数字时代的合法公民。本次研究站在一线教师的视角通过实时观察小学生的网络行为,访谈部分家长、教师、学生了解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对“互联网+教育”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考虑到小学教育的特点,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并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当前教育实际提出通过完善学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家庭网络安全教育质量和健全社会网络安全教育功能,让小学网络安全教育在未来能够成为保护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防火墙”。本次研究对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也感受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任重道远。
谢尚均[5](2021)在《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信图书馆被普遍的接受和应用,微信图书馆提供的各项信息服务离不开大数据的信息挖掘技术与整合技术,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通过网络技术能够被更加方便地搜集和更广泛、快速地传播,用户信息曝光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大数据时代下侵犯用户隐私权益的特征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增加了微信图书馆保护用户隐私权益的难度。因此,微信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时需要采取一系列隐私权益保障手段,如何有效地对保障用户基本权益成为微信图书馆运行中的工作重点。本文以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相关理论基础,阐释了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内涵,剖析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特点,论述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规避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通过对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模式和机制的论述,从法律政策、服务机构、用户素养和运行技术等四个维度揭示了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现存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法律政策保障、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用户素养和完善运行系统等维度提出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黄毅煊[6](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数据网络概念不断发展,由于其快速的传播、提升工作和沟通效率的特点,推动社会进入新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每日的传播数据量暴增、信息种类多样。随着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民的生活和办公都需要互联网的支撑,近二十年我国大数据正以几何级数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为9.40亿,网络使用的普及率达67.0%。在大数据的时代,伴随着科技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能够快速获取并且能实现便捷地传播与分析。在数据处理能力产生质的增加的同时,个人信息非法贩卖、窃取、利用以谋取不正当收益等风险也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挑战,其中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几乎存储了绝大部分中国网民的个人信息。2020年是全球人民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卫健委高级专家李兰娟院士提到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在我国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分析疫情走势、搜寻和定位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城市、社区人员流动管理等方面为工作人员的审核和管理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进出小区扫码、疫情防控排查系统等都是在搜集公民行动轨迹的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统一管理,数据的集中管理对信息安全带了一定的风险,确诊人员接触者名单(名字、住址、手机号码)频频泄露、利用公民个人购买口罩的网络信息实施诈骗案的不断发生、通过利用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实施犯罪数据在不断增加,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产生一定的威胁,国家和各级政府应重视并尽快开展公民的信息安全管理。论文运用的是案例分析法,对典型事件剖析研究,梳理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存在的现实安全问题,通过分析当前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从个人和社会多角度提出改善意见,因地制宜,从立法司法角度、从行业自律角度,从公民个人角度深入分析。本文将从五个部分对个人网络信息安全展开系统分析。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记得基础上,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论述大数据、个人网络信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在分析大数据时代与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关系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表现及特征;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政府对网络安全信息治理的现状,指出了政府对个人网络信息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存在的隐患。为进一步说明网络信息安全的危害,论文第四部分通过梳理国内外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提炼出事件产生的主要方式。在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最后,结合个人层面、企业层面、政府层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分析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提出的保护个人网络信息的对策。
任欣[7](2020)在《W县党政机关保密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便利。近年来,基层党政机关失泄密案件呈高发态势,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网络失泄密事件频发,保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保障作用更加明显。本文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保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解读和述评,界定了保密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结合笔者在保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介绍了W县党政机关的保密管理现状,结合基层典型的失泄密案例,指出W县党政机关保密工作在管理体制运行、工作人员管理、宣传教育培训、日常工作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公共组织环境理论,分析基层党政机关保密工作管理面临的环境因素,从外部社会发展环境、组织内部管理环境、系统技术环境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制约基层党政机关做好保密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关联矩阵法对各影响因素重要度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保密理论和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健全保密工作制度体系、加强保密工作队伍建设、丰富宣传教育培训方式、加强保密科学技术投入、改进保密监督检查方式五个方面对策建议,以期对提升基层保密管理整体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李胜男[8](2020)在《外事工作中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以吉林省S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开始兴起,现已被国内外各级政府所认同。我国各级政府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与推广。电子政务是指各政府部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确保政府工作的效率,透明度和准确性。开展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服务成本,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吉林省S市在中央和省级部门的号召与指导下,不断深入发展电子政务工作,使电子政务更深入更广泛地应用到外事工作当中。但是,在电子政务迅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由于外事工作的特殊性,在吉林省S市外事工作中,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低,缺少相关技术人员;电子信息安全网络不完善,安全域划分模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混乱;传统政务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等问题导致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电子政务在吉林省S市外事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分析其原因包括思想意识不到位,信息技术受制于人,管理制度建设不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与原因,吉林省S市应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意识宣传,注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培训。科学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内容,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制度约束力。积极构建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鼓励自主研发,突破技术壁垒。
马晓飞,艾力彼热·艾力肯,卢奕同[9](2020)在《“打上问责补丁”:网络信息安全问责制的国际实践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网络信息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的网络信息安全问责制度对于预警、规范和管制目前各类多发频发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创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制度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聚焦网络信息安全问责制的国际经验和制度对比,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网络信息安全问责制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序化和机制化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美、英、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责制实现了问责制度科学规范、问责主体多元协同、问责机制操作性强的问责体系建设。鉴于此,本文认为应从法律规范、行政管制、行业自律三个方面,完善中国网络信息安全问责制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陆佳怡[10](2021)在《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全面进入3.0时代,云计算、算法、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给电子商务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使其成为数据驱动型产业。在电商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俨然已是电商交易达成所需的基础资源和电商经营者作出商情决策的重要依据。但电子商务市场在依靠信息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致使消费者个人信息权被损害的乱象屡屡发生,包括“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不当收集,危及消费者信息选择权与知情权”、“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损害消费者信息限制使用权”和“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不当存管,侵犯消费者信息保密权”。电子商务领域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具有权利主体更为弱势、权利客体更为广泛、侵权主体更为多元、双重属性更为显着、侵权方式更为隐蔽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个人信息权保护规则无力应对电商3.0时代发生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受损乱象。鉴于此,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极具实践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包括立法现状、执法现状、司法现状以及电商行业实践现状。通过现状考察,发现既有的保护规则有以下六点不足:第一,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和权利客体不清,致使相应的保护模式和保护范围混乱;第二,现行执法监管机制运行混乱,且监管主体结构设置失衡,无法实现常态化有效监管目标;第三,适用于消费者个人信息收集阶段的告知同意规则泛化,无法维护消费者信息知情权与选择权;第四,适用于消费者个人信息使用阶段的合理使用边界模糊,无法维护消费者信息限制使用权;第五,适用于消费者个人信息存管阶段的泄露防范要求不足,无法维护消费者信息保密权;第六,传统的司法救济机制致使相关侵权的法律责任归责困难、赔偿难以实现。随后,本文分析了欧盟和美国对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制度,并得出如下启示:相应保护模式需立足于国家现实状况;宜采取多元监管主体机制提高法律保护的实效;需结合电子商务情境中的信息应用特征改良传统的个人信息权保护规则;从电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市场地位差异性出发设置司法救济机制。最后,本文以利益衡量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为理论指导,针对现有制度的不足提出了若干完善对策:第一,明确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和权利保护客体,包括:确定权利属性以厘清权利保护模式、拓宽权利客体范围以适应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应用情境。第二,建立适应常态化有效管制需求的监管机制,包括:确立国家担保责任理念作为监管逻辑、明晰多元化监管主体的权责。第三,优化消费者个人信息收集阶段的告知同意规则,包括:增设“充分性”告知标准、完善同意的生效要件。第四,实现消费者个人信息使用阶段的使用边界明确化,包括:严格限制目的外使用许可情形、明晰信息使用必要性标准的判断依据。第五,健全消费者个人信息存管阶段的泄露防范标准,包括:提高技术防范措施要求、细化组织管理要求、完善信息泄露补救要求。第六,推动司法救济机制设置的合理化,包括:重构法律责任归责方式、改革损害赔偿制度。
二、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综合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基层检察院 |
2.1.2 智慧政务 |
2.1.3 智慧检务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2.2.2 系统管理理论 |
2.2.3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
2.3 智慧检务建设目标 |
2.3.1 提升司法办案质效 |
2.3.2 提升司法管理水平 |
2.3.3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
小结 |
第3章 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
3.1 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现状 |
3.1.1 智慧检务的发展历程 |
3.1.2 智慧办案现状 |
3.1.3 智慧管理现状 |
3.1.4 智慧服务现状 |
3.1.5 智慧支撑现状 |
3.2 枣庄市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枣庄市基层检察院概况 |
3.2.2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
3.2.3 系统平台应用不畅 |
3.2.4 运维管理和安全防护不到位 |
3.2.5 专业人才缺乏 |
小结 |
第4章 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
4.1 保障制度不健全 |
4.1.1 经费投入不足 |
4.1.2 考评机制不健全 |
4.1.3 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
4.2 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 |
4.2.1 缺乏整体规划 |
4.2.2 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
4.3 运维管理和网络安全防护存在缺陷 |
4.3.1 运维管理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存在困难 |
4.3.2 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
4.4 人才培训和培养力度不足 |
4.4.1 缺少专业培训 |
4.4.2 智慧检务专业人才晋升渠道狭窄 |
小结 |
第5章 国内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经验借鉴 |
5.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经验做法 |
5.2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经验做法 |
5.3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经验做法 |
小结 |
第6章 完善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6.1 完善智慧检务建设保障机制 |
6.1.1 完善支持保障制度 |
6.1.2 明确各方工作职责 |
6.1.3 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
6.2 完善智慧检务建设规划建设 |
6.2.1 加强规划管理 |
6.2.2 完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 |
6.2.3 吸引各方参与智慧检务建设 |
6.3 完善运维管理和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
6.3.1 做好运维管理工作 |
6.3.2 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
6.3.3 推动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 |
6.4 注重人员培养和素质提升 |
6.4.1 加强智慧检务人才队伍建设 |
6.4.2 强化技术培训 |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频现 |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缺乏 |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价值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信息 |
二、素养与素质 |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 |
四、教育支持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 |
一、媒介素养 |
二、数据素养 |
三、网络素养 |
四、信息素养 |
五、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政策文本研究 |
一、时代性标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
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
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政策研究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
一、基于境脉理论视角的研究 |
二、基于学习者特征理论视角的研究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研究框架 |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启示 |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路线 |
第二节 测量工具编制 |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 |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评价指标 |
第三节 调查数据搜集 |
一、问卷预测与检验 |
二、正式问卷的施测 |
三、调查对象概况 |
第四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特征分析 |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表现 |
一、大学生信息理解能力 |
二、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 |
三、大学生信息运用能力 |
四、大学生信息评价能力 |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能力 |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 |
第二节 小结与讨论 |
一、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 |
二、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 |
三、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 |
四、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 |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 |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 |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分析 |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影响因素 |
一、个人特质与信息素养教育 |
二、外部环境与信息素养教育 |
三、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维度影响情况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困境 |
一、信息素养教育支持重视不够 |
二、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 |
三、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支持体制机制不完善 |
四、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大学供给不充分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关系 |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互动模型 |
二、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建构 |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 |
一、教育模式从外促到内生 |
二、教育环境从泛化到专业 |
三、教育主体从单主体到全维度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原则构想 |
一、教育模式的个性化、精准化原则 |
二、教育环境的专业化、规范化原则 |
三、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长效性原则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实施路径构想 |
一、以内生为核心,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自我支持 |
二、以大学为重点,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水平 |
三、以网络为依托,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制机制 |
四、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治理生态圈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对策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概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5W”理论 |
2.1.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2 相关概念 |
2.2.1 新媒体时代 |
2.2.2 网络安全 |
2.2.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
2.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和内容 |
2.3.1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 |
2.3.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 |
2.4 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类型 |
2.4.1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
2.4.2 网络财产安全问题 |
2.4.3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
2.4.4 网络成瘾问题 |
2.4.5 网络暴力问题 |
2.5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
2.5.1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
2.5.2 与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 |
2.5.3 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 |
2.5.4 融入日常生活中 |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
3.1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调查 |
3.1.1 调查设计 |
3.1.2 调查实施 |
3.1.3 调查结果 |
3.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
3.2.1 网络安全教育主体单一 |
3.2.2 网络安全教育没有普遍列为高校必修课程 |
3.2.3 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不完善 |
3.2.4 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单一 |
3.2.5 网络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 |
3.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网络安全教育体制不健全 |
3.3.2 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立法不完善 |
3.3.3 网络安全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
3.3.4 网络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
3.3.5 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存在缺陷 |
4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提升对策 |
4.1 政府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制 |
4.1.1 建立政府高校社会协同机制 |
4.1.2 对网络安全教育进行引导和管理 |
4.1.3 推动网络安全立法走向完善 |
4.2 高校提高网络安全教育质量 |
4.2.1 开设相关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 |
4.2.2 创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 |
4.2.3 突出网络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人群 |
4.2.4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
4.2.5 健全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
4.3 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
4.3.1 以家庭为网络安全教育的出发点 |
4.3.2 在全社会积极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
4.3.3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实践社会活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致谢 |
(4)“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思路与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
第二章 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研究设计 |
第三节 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 |
第三章 小学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二节 家庭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三节 社会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完善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
第一节 完善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
第二节 完善家庭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
第三节 完善社会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相关基础 |
第一节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基本概述 |
一、微信图书馆的内涵与特征 |
二、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的内涵与隐私泄露形式 |
三、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内涵与特征 |
第二节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必要性 |
二、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可行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模式与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模式 |
一、用户隐私信息合理使用模式 |
二、安全隔离模式 |
三、私密浏览模式 |
第二节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机制 |
一、管理机构监督机制 |
二、用户隐私管理机制 |
三、用户服务反馈机制 |
四、隐私权益保障评估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现存问题 |
第一节 基于法律政策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现存问题 |
一、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法律内容不完善 |
二、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政策的缺失 |
第二节 基于服务机构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现存问题 |
一、微信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健全 |
二、微信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理念缺失 |
三、微信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素养薄弱 |
第三节 基于用户素养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现存问题 |
一、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意识的匮乏 |
二、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能力的不足 |
第四节 基于运行技术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现存问题 |
一、微信图书馆运行系统存在漏洞 |
二、微信图书馆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优化策略 |
第一节 基于微信图书馆法律政策强化的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
一、完善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 |
二、制定微信图书馆隐私权益保障政策 |
三、健全微信图书馆隐私权益保障体系 |
第二节 基于微信图书馆服务体系完善的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
一、制定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服务章程 |
二、强化微信图书馆服务职业道德观 |
三、提高微信图书馆内部人员素养 |
四、完善微信图书馆内部的隐私保护制度 |
第三节 基于微信图书馆用户素养提升的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
一、强化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的意识 |
二、提高微信图书馆用户保护隐私的能力 |
三、提高微信图书馆用户的维权素质 |
第四节 基于微信图书馆运行系统完善的用户隐私权益保障优化策略 |
一、完善微信图书馆系统内部安全机制 |
二、强化微信图书馆系统外部风险防御能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大数据背景下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的内涵 |
2.1.2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网络信息安全 |
2.2.2 协同治理理论 |
3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表现及特征 |
3.1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表现 |
3.1.1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 |
3.1.2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表现 |
3.2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 |
3.2.1 基础安全 |
3.2.2 战略安全 |
3.2.3 积极安全 |
4 政府治理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治理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
4.1.1 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加强 |
4.1.2 网络信息安全治理能力提升 |
4.1.3 网络信息安全屏障增强 |
4.2 政府治理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
4.2.1 职能交叉、政出多门 |
4.2.2 政府主导、法律法规不完善 |
4.2.3 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及维权措施缺失 |
5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典型事件分析 |
5.1 国内外典型的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
5.1.1 公民个人征信平台信息安全事件 |
5.1.2 大型国企公民个人信息被盗事件 |
5.1.3 公民个人手机软件信息安全事件 |
5.1.4 国际集团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事件 |
5.2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数据泄露的产生方式 |
5.2.1 移动设备方式 |
5.2.2 公司设备方式 |
6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和原因 |
6.1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问题 |
6.1.1 去匿名化技术和网络实名制的风险 |
6.1.2 网络行为的跟踪技术的挑战 |
6.1.3 云计算中的信息安全威胁 |
6.2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
6.2.1 公民个人网络信息保护意识匮乏 |
6.2.2 个人信息保护的软硬件技术相对落后 |
6.2.3 政府针对公民个人网络信息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
7.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建议 |
7.1 个人层面 |
7.1.1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
7.1.2 个人主动接受安全教育 |
7.1.3 增强信息安全保护技能 |
7.2 企业层面 |
7.2.1 增强信息安全责任意识 |
7.2.2 加强行业自律 |
7.2.3 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应对措施 |
7.3 政府层面 |
7.3.1 加大公安机关执法力度 |
7.3.2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 |
7.3.3 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 |
7.3.4 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W县党政机关保密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结构安排及技术路线 |
1.4.1 结构安排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保密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秘密 |
2.1.2 保密管理 |
2.1.3 保密工作管理机构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国家安全理论 |
2.2.2 公共组织环境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2.2.4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W县党政机关保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保密走访调研 |
3.1.1 访谈设计 |
3.1.2 访谈结果分析 |
3.1.3 访谈总结 |
3.2 问卷设计与调查分析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2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W县党政机关保密管理工作现状 |
3.3.1 组织机构及制度执行情况 |
3.3.2 保密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
3.3.3 保密宣传教育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
3.3.4 涉密文件资料管理进一步规范 |
3.3.5 信息化设备和网络管理更加重视 |
3.4 基层党政机关失泄密典型案例分析 |
3.4.1 失泄密典型案例 |
3.4.2 失泄密典型案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W县党政机关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W县党政机关保密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保密工作管理体制运行不畅 |
4.1.2 保密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 |
4.1.3 保密宣传教育培训不全面 |
4.1.4 保密日常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
4.2 制约W县党政机关保密工作管理的影响因素 |
4.2.1 社会环境因素:保密管理受到国内外环境制约。 |
4.2.2 内部管理因素:保密管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
4.2.3 系统环境因素:保密技术发展严重落后。 |
4.3 基于关联矩阵法的影响因素重要度分析 |
4.3.1 确定评价指标 |
4.3.2 评价尺度 |
4.3.3 权重 |
4.3.4 综合求值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完善基层党政机关保密管理工作的建议 |
5.1 国内外保密管理工作经验做法 |
5.1.1 美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经验 |
5.1.2 国内基层保密管理先进经验 |
5.1.3 保密管理先进经验的启示 |
5.2 完善基层党政机关保密管理工作的建议 |
5.2.1 健全保密工作制度体系 |
5.2.2 加强保密工作队伍建设 |
5.2.3 丰富宣传教育培训方式 |
5.2.4 加强保密科学技术投入 |
5.2.5 改进保密监督检查方式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附录 B 基层党政机关保密工作状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外事工作中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以吉林省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 |
1、电子政务 |
2、电子政务信息 |
3、信息安全 |
4、外事工作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理论 |
2、其他相关理论 |
二、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中应用现状 |
(一)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应用的整体情况 |
(二)初步建立了信息化体系 |
1、门户网站的建设 |
2、边界系统 |
3、对华签证邀请系统 |
4、外部系统、内部系统与涉密系统 |
三、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原因 |
(一)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和挑战 |
1、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低,缺乏相应技术人员 |
2、电子信息网络安全域的控制和划分模糊 |
3、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管理混乱 |
4、传统政务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
(二)吉林省S市电子政务在外事工作中面临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
1、思想意识跟不上电子政务的发展 |
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足 |
3、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
4、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盲区 |
四、外事工作中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
(一)增强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意识,转变传统政务观念 |
1、加强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意识的宣传 |
2、注重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培训 |
(二)建立健全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
1、科学制定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内容 |
2、促进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制度标准化 |
3、将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加强约束力 |
(三)促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完善 |
(四)构建吉林省S市外事工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人才队伍 |
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
2、创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台人才引进战略 |
3、加强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为选拔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与资源支持 |
(五)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创新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打上问责补丁”:网络信息安全问责制的国际实践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网络信息安全问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
2.1 将信息活动纳入法律框架 |
2.2 国家层面制定战略文件 |
2.3 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 |
3 网络信息安全问责的程序化和机制化 |
3.1 流程管理机制 |
3.2 制约责任机制 |
3.3 考评机制 |
4 经验借鉴及对策建议 |
第一,法律规范。加快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问责方面的法律建设,强化立法保障,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问责的法制化与规范化进程。 |
第二,行政管制。强化网络信息的政府管制,建立以政府问责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协作,多重机制彼此支持的问责体系。 |
第三,行业自律。加强网络业界的行业自律,培养网络信息安全问责的公民意识,规范个人网络行为。 |
(10)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章 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基本法理 |
2.1 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界定 |
2.1.1 电子商务的界定与分类 |
2.1.2 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界定与法律性质 |
2.1.3 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内涵 |
2.1.4 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特征 |
2.2 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面临的风险 |
2.2.1 不当收集风险:对消费者信息知情权与选择权的侵犯 |
2.2.2 不当使用风险:对消费者信息限制使用权的侵犯 |
2.2.3 不当存管风险:对消费者信息保密权的侵犯 |
2.3 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与信息利用之间的利益平衡 |
2.3.1 利益衡量原则 |
2.3.2 公平正义原则 |
第3章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及不足 |
3.1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规范现状 |
3.1.1 立法规范 |
3.1.2 立法分析 |
3.2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实践现状 |
3.2.1 基于执法监管的实证分析 |
3.2.2 基于司法案例的实证分析 |
3.2.3 基于电子商务行业实践的实证分析 |
3.3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困境 |
3.3.1 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和权利客体不清 |
3.3.2 现有监管机制无法实现常态化有效监管目标 |
3.3.3 适用于消费者个人信息收集阶段的告知同意规则泛化 |
3.3.4 适用于消费者个人信息使用阶段的合理使用边界模糊 |
3.3.5 适用于消费者个人信息存管阶段的泄露防范要求不足 |
3.3.6 现有司法救济机制难以为实践纠纷解决提供合理指导 |
第4章 域外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及经验借鉴 |
4.1 域外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 |
4.1.1 欧盟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 |
4.1.2 美国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 |
4.2 域外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经验借鉴 |
4.2.1 相应法律保护模式需与国家现实状况相适应 |
4.2.2 采用多元化监管主体机制提高保护规则的实效 |
4.2.3 结合电子商务情境中的信息应用特征改良传统保护规则 |
4.2.4 从电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市场地位差异性出发设置司法救济机制 |
第5章 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完善对策 |
5.1 明确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和权利客体 |
5.1.1 确定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 |
5.1.2 拓宽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客体范围 |
5.2 建立适应常态化有效管制需求的监管机制 |
5.2.1 确立国家担保责任理念作为监管逻辑 |
5.2.2 明晰多元化监管主体的权责 |
5.3 优化消费者个人信息收集阶段的告知同意规则 |
5.3.1 增设“充分性”告知标准 |
5.3.2 完善同意的生效要件 |
5.4 实现消费者个人信息使用阶段的使用边界明确化 |
5.4.1 严格限制信息目的外使用许可情形 |
5.4.2 明晰信息使用必要性标准的判断依据 |
5.5 健全消费者个人信息存管阶段的泄露防范标准 |
5.5.1 提高对电商经营者的技术防范措施要求 |
5.5.2 细化对电商经营者的内部组织管理要求 |
5.5.3 完善对电商经营者的信息泄露补救要求 |
5.6 推动司法救济机制设置的合理化 |
5.6.1 重构法律责任归责方式 |
5.6.2 改革损害赔偿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检察院智慧检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D]. 李琳.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D].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对策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D]. 于丰源.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4]“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研究[D]. 夏东.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5]微信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益保障研究[D]. 谢尚均.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大数据背景下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研究[D]. 黄毅煊.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7]W县党政机关保密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任欣.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8]外事工作中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以吉林省S市为例[D]. 李胜男. 吉林大学, 2020(04)
- [9]“打上问责补丁”:网络信息安全问责制的国际实践与对策研究[J]. 马晓飞,艾力彼热·艾力肯,卢奕同.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0(06)
- [10]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 陆佳怡.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