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一、电针加穴位注射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曹洪福[1](2019)在《针药结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患者分别进行针刺和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探索针药结合在辨证方法、治疗方式、增效机制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0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法,对照组仅给予针刺疗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腰背痛JOA评分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药结合组和针刺组的腰腿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3.3%,针刺组为70%,两组样本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法可明显改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且效果优于单独针刺法。

滕瑞卿[2](2019)在《电针腰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期望为此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计算器随机数字方法。将随机数字为奇数者分为电针组,偶数者分电针电针穴注组。将随机号分别装入信封内,根据随机号顺序编写信封序号。各临床医师按患者来院就诊顺序依次拆开信封,按信封内的随机号将患者分别列入电针组、电针电针穴注组,采用相应的实验方法。共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两组均选取L3、4、5腰夹脊穴为主穴,如有臀部或下肢酸胀痛麻者加患侧秩边、环跳。电针组选用30号1.5寸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使针尖直达椎板骨膜,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使患者局部有轻微胀麻为宜,然后同侧施以G6805-2型多用途电针仪治疗15min,连续波,频率调节至1档(约1Hz),强度以微见局部肌肉跳动,患者感觉舒适为宜。秩边、环跳穴直刺2.7-2.9寸,得气后,也接电针,留针15min;同时予TDP神灯照射腰背部。电针穴注组予相同治疗方法后加用穴位注射。患者取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5 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甲钴胺针剂1ml(0.5mg),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头刺入穴位,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直到出现得气感时回抽针芯,如无回血即可注入药液,每穴0.5ml。取穴为X线摄片所提示的病变腰椎夹脊穴或压痛点,一般多为L4或L5夹脊穴。两组均治疗8周,每周3次。【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上均无差异(P>0.05),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VAS评分: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具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第4周电针穴注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治疗后两组评分具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第一个月电针穴注组评分明显低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电针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电针穴注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两组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愈率(痊愈率+显效率)电针穴注组(84.38%)高于电针组(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第一个月内疗效优于电针治疗,总体愈显率在两个月内优于电针治疗。

刘晓芳[3](2018)在《电针联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久坐久躺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老年龄人高发的疾病也逐渐年轻化,腰椎间盘突出症已逐渐成为变通大众普遍熟悉的疾病。此病属骨科、针灸科、康复科等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就诊时时常表现为突发腰痛,活动受限,转腰不能活动,或慢性腰痛,近期加重等,临床有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综合征等临床症象,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关于此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且疾病容易复发,因此探讨一种较好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疑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我们选取了 90例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整脊组、电针组及电针加整脊组,整脊组采用澳洲通行、广泛使用的西式diversify技术;电针组选用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穴位,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器,取疏密波进行治疗;电针加整脊组是在电针治疗后进行整脊治疗。三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的JOA、ODI、SF-MPQ、SF-36、腰椎活动前屈后伸角度变化、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三组在JOA、ODI、SF-MPQ等方面均取得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的治疗结果,在SF-36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各维度的比较中,也呈现出较治疗前明显的改善。组间治疗除了在JOA、SF-36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以及治疗疗效构成比中显示三组无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显示出存在组间差异,其中电针加整脊组在多项指标比较中显示出较其他两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1.整脊、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2.电针加整脊组治疗较任何单一治疗方法显示出更好的改善作用3.整脊、电针、电针加整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林香均[4](2016)在《“针灸即安慰剂”之缘由与剖析 ——以国内外针灸治腰背痛临床文献为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灸学属于中医学当中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是依据着一套扎实的中医理论体系,才使之治疗效果屡试屡效,并流传于中国数千年。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化的推崇,针灸乃至于中医亦渐渐开始走向世界。在这时,国外对针灸也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而这些研究更是愈来愈深入和广泛。自1970年代初,以针灸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实验逐渐增加,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对针灸的作用机制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与理解。可是,在这些国外科学研究当中,并不全都对针灸给予正面的结果结论。其中之一便是“针灸即安慰剂”一说。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腰背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针灸治疗腰背痛在国内外研究者中都作为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本文将试图通过国内与国外研究者对此领域的临床研究文献在研究目的和趣向上的不同,以试图找出“针灸即安慰剂”结论盛行于国外研究但不见于国内研究之原因;通过探讨国外疗效研究模式,试图找出“针灸即安慰剂”结论产生之原因;通过探讨国外研究中研究方法和设计上的问题,试图对“针灸即安慰剂”结论给予质疑;由此最后试图对传统医学研究跳脱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层次结构框架给予浅谈与建议。方法:文献检索:1)通过Web of Science, Pubmed, Medline等英文数据库,将"low back pain AND acupuncture"等作为主题词,检索从1994年到2015年的针灸治疗腰背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的英文文献。2)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中文数据库,将“针AND腰”等作为主题词,检索从1994年到2015年的被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针灸治疗腰背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的中文文献(以《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等较高影响因子的针灸相关期刊为主要检索期刊)。文献排除:综述类文献、评述性文献、动物实验类文献资料、预实验、将针灸作为手术中以及术后镇痛的辅助疗法、以针刀疗法、埋线、穴位注射、耳针等为主要治疗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国外英文文献和国内中文文献纳入。以国外与国内文献作为主要的两个分类,而后对符合标准的纳入文献的研究趣向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试图找出“针灸即安慰剂”结论产生与盛行于国外之原因;通过探讨国外研究中研究方法和设计上的问题,试图对“针灸即安慰剂”结论给予质疑。并在最后试图从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结构上对传统医学进行研究时应作出的调整和更变给予建议。结果:对于针灸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国外在其研究目的和趣向上的范围设立较为宽广,而国内研究却是较为集中。所检索到的国外文献当中有11篇文献是假针灸对照试验研究,而其中6篇文献得出来的结论是针灸治疗与假针灸治疗的疗效效应并没有区别,而其中有1篇直接给予“针灸只是安慰剂作用”的结论。“针灸即安慰剂”结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是西医与中医终止治疗疾病时所依据的主要范式产生冲突,西医主要是根据机械性细胞-病理范式来看待疾病,但是中医看待疾病是遵循整体性与非特异性的生理病理范式;第二是西医有疗效的研究依据,就是每一个干预措施若被认为有效前必须达到“优于安慰剂”的这个前提,而此疗效研究对映于中医研究时常常缺乏匹配性。现代针灸研究者对能产生针灸疗效的要素认识匮乏再加上假针灸刺激对机体就有一定疗效效应从而可能造成假针灸对照组“疗效”的相对提升而国外研究中采用治疗穴位的简化和普及化从而可能造成针灸治疗组疗效彰显的降低,其上述两者原因因此引发出“针灸治疗组与假针灸对照组的疗效无区别”结论并产生“针灸即安慰剂“之指控。结论:国外研究在研究趣向上比国内研究范围较宽广,并涉及假针灸对照试验,由此得出“针灸治疗组与假针灸对照组的疗效无区别”之结果,而间接引发出 “针灸即安慰剂”之结论。继探寻问题之根源,发现中西医治疗和研究上依据的主要范式就有所冲突,再加上现代研究者对针灸本身认识不全面、试验设计也并非无缺陷,从而导致后来“针灸即安慰剂”批判的产生。其实“安慰剂”和“安慰剂效应”只是对于相对一部分的西方药理研究领域而言,但在机理复杂的传统疗法如针灸中是不符合的。况且,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研究探索“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在传统疗法之中所包含的真正意义,便会发现其实并不像西方的医学研究中所制定认为的反派角色。反之,它所涵盖的一些元素与内容如病人的心灵与精神层面,往往是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所不能掌控的,而这些在针灸疗法中却是占据了一定的重要位置。追之问题之根源,循证医学的层次结构研究方法所推崇的金标准,即随机对照试验在对应于传统医学研究时并不能给予其全方位的疗效评价,因此在对传统医学进行疗效研究时,应该从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结构上进行调整,考虑环式结构研究模式,以从方方面面反映出传统医学的疗效r真实情况。传统医学,包括针灸等疗法在研究中发挥不出其疗效,问题不是来自于其疗法本身,而是来自于不合适的研究方法与方式。所以重新端正自己现在在医学上的位置,把持好自己的理念,不随波逐流为中医针灸刻不容缓之职责。

侯云霞[5](2014)在《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13年11月,逐层筛查共检出41篇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RCT文献。采用Microsoft Access200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信息的提取和管理。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41篇文献中30篇对组间均衡性进行了比较,明确指出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疼痛程度、病程等方面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随机方法的使用方面,38篇文献只是提及随机一词,2篇文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篇文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随机数字分配法。对于随机方案的隐藏,没有文献提到。也没有文献采用盲法。3篇文献提及随访,没有文献提及不良反应。Jadad评分中没有一篇文献得3分,得1分的文献有5篇,剩余的文献得分均为0分。11篇文献对所用的统计工具进行了描述,22篇文献说明了使用的统计学方法。Meta分析的结果初步表明:穴位注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单纯穴位注射的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其他疗法的对照组;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非穴位注射疗法的对照组;穴位注射结合不同干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优于不同干预方法单独使用;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有差异。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非穴位注射疗法,而且穴位注射疗法选穴及治疗次数都相对较少,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同时我们还需要设计更多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方法学科学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获取更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赵桂英[6](2014)在《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综合比较头针运动疗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用电针治疗该病的疗效差异,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本研究目标人群来自2013.07-2014.03在台湾温崇凯中医诊所就诊的患者,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予以头针运动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仅仅予以电针治疗,电针操作、疗程均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为每周治疗3次,定于每周一、三、五治疗,周六、日休息,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和2个疗程结束后,均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JOA腰痛评分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组内和组间评分比较,客观评价疗效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和各项指标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比较:第一个疗程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VAS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疗程后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疗程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VAS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疗程后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JOA腰痛评分比较:第一个疗程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JOA评分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疗程后两组组间比较,JOA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疗程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JOA评分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疗程后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第一个疗程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Oswestry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疗程后两组组间比较,Oswestry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疗程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Oswestry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个疗程后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头针运动疗法结合电针以及单纯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能改善患者疼痛、整体症状、体征以及改善肢体功能。2.短期内,头针运动疗法结合电针较单纯电针对疼痛的改善效果更好,对整体症状、体征以及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两种疗法没有差异。3.治疗结束后,头针运动疗法结合电针疗法对疼痛、整体症状、体征及肢体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单用电针治疗。4.头针运动疗法结合电针治疗总体疗效优于单用电针治疗。

黄黎[7](2014)在《以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况》文中认为通过文献的回顾与整理,系统综述了近10年来电针为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情况,从选穴、针刺方法、电针配合其他疗法、不同频率波形的电针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后发现,以针刺腰椎夹脊穴为主的电针综合疗法现已逐渐成为治疗本病的主流方法:而电针刺激参数标准的不规范、针刺操作、疗效标准的界定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马彬[8](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晋松[9](2012)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客观评价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筛选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优效方案。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同一人群地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4家医院同时进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198例,由成都明科宏能临床医学研究有限公司采用中央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A组)、电针联合牵引组(B组)、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C组),每组66例。A组采用电针主穴(在阿是穴、腰夹脊穴、大肠俞、环跳中接一组电针)与配穴(在经络辨证或八纲脏腑辨证配穴中接一组电针)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动牵引治疗,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药(口服扶他林与维生素B1)治疗。每组患者电针治疗或牵引治疗第1、2周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第3、4周间隔1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休息2天;第5、6周间隔2天治疗1次,共治疗2次;每次治疗30mins,若电针联合牵引治疗每次治疗共60minso扶他林、维生素B1第1、2周每周1天口服2次,连续口服5天,停药2天;第3、4周每周1天口服2次,间隔1天口服1天,共口服3天,停药2天;第5、6周每周1天口服2次,间隔2天口服1天,共口服2天;扶他林每次口服50mg,维生素B1每次口服10mg。在6周治疗期,如达到几乎完全康复或者完全康复即可根据患者意愿终止治疗。以基线和治疗6周后作为评价时间点,采用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腿痛程度、腰痛程度、腰腿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基线分析:(1)三组患者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各项指标(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是否吸烟、工作类型、工作时间)在入组时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2)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各项指标(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突出方向、经络辨证、八纲脏腑辨证)在入组时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3)三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各项指标(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在入组时基线均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2、疗效评价:(1)治疗6周后三组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周后三组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联合牵引组优于其他两组。(3)治疗6周后三组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治疗6周后三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电针联合牵引组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三组组间比较在生理职能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联合牵引组优于其他两组,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5)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分,治疗6周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估:电针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均为取针后出血,无其他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电针联合牵引组、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无不良事件发生。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治疗、电针联合牵引治疗、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腿痛、腰腿功能、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且疗效相当。2、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腰痛、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方面,电针联合牵引治疗可能疗效更好。

兰益霞[10](2011)在《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9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电针加骨肽穴位注射组(A组)、电针组(B组)、骨肽穴位注射组(C组)三个组,各30例。三组在基础治疗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方案进行治疗。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均采用“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症状积分的评定:根据中国中医学会痹证疗效判断标准判断临床疗效。临床资料收集完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6.67%、B组:86.67%、C组:83.33%,经秩和检验,A组与B、C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2)JOA评分:治疗后A组与B、C组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A组改善患者JOA评分优于B组和C组。(3)VAS评分:三组VAS疼痛评分,A组和B组针后即刻与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较好的即时止痛作用。A组和B组针后即刻VAS的组间比较,P<0.05;说明A组即时止痛的效果优于B组。三疗程后,A组止痛疗效优于B、C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说明A组近期止痛的效果优于B组、C组。结论:电针加骨肽穴位注射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较好的即时和近期止痛效果。说明电针配合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肯定,可作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二、电针加穴位注射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针加穴位注射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针药结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研究
    1.一般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和撤出试验标准
        1.8 纳入资料
    2.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3.疗效指标
        3.1 视觉模拟评分
        3.2 自觉症状及体征
        3.3 临床疗效评价
    4.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VAS评分比较
    2.JOA评分比较
    3.临床疗效评价
    4.典型病例
讨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2.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2.2 现代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3.试验结果分析及探讨
        3.1 两组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和JOA评估量表的差异分析
        3.2 针药结合法和针刺治疗法临床疗效差异的简要分析
    4.针药结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机理初探
        4.1 取穴原理
        4.2 针刺作用
        4.3 针刺操作
        4.4 中药作用
        4.5 针药结合法的综合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二十年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电针腰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1.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祖国医学中的归类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分型
        1.4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措施
    2.针刺选穴依据
        2.1 祖国医学理论
        2.2 现代医学研究
    3.甲钴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2.3 一般资料比较
    3.研究方法
        3.1 随机方法
        3.2 器具
        3.3 分组治疗
        3.4 观察指标
    4.研究结果
        4.1 两组治疗方法VAS评分比较
        4.2 两组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比较
        4.3 两组疗效比较
        4.4 安全性
    5.讨论
        5.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5.2 疗效分析
        5.3 存在的不足
        5.4 优化与展望
    6.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文献综述 电针配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2:疼痛VAS视觉评定表
附录 3:改良Fairbank JC评分表

(3)电针联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腰椎及椎间盘的生理病理
        1.1.1 腰椎椎体及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1.1.2 腰椎及椎间盘的生理病理概述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概况
        1.2.1 概述
        1.2.2 病因病机
    1.3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概况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
        1.4.1 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况
        1.4.2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况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随机分组
        2.2.3 实验方案
        2.2.4 观察指标
        2.2.5 腰椎前屈后伸角度的估算
        2.2.6 中医症状临床观察表评分疗效标准
        2.2.7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3.2 治疗前各结局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
        2.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2.4 不良事件处理
        2.4.1 晕针
        2.4.2 滞针
        2.4.3 血肿
        2.4.4 断针
讨论
    3.1 研究意义
    3.2 穴位的选择
    3.3 治疗方案的选择
    3.4 结果讨论
    3.5 整脊与推拿的研究
    3.6 整脊联合电针的治疗机制
        3.6.1 腰椎间盘退变
        3.6.2 机械性压迫或损伤
        3.6.3 炎症反应
        3.6.4 自身免疫反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针灸即安慰剂”之缘由与剖析 ——以国内外针灸治腰背痛临床文献为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今针灸临床研究进展之总结
    2 安慰剂之论述
        2.1 安慰剂之词源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安慰剂概念
        2.3 既往非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安慰剂
        2.4 安慰剂效应的崛起
        2.5 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机制
        2.6 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的定义
        2.7 手术作为安慰剂
        2.8 随机对照试验与安慰剂
        2.9 假针灸(安慰针灸)的论述
    3 腰背痛之论述
        3.1 中医对于腰背痛的认识
        3.1.1 腰背痛的中医含义
        3.1.2 腰背痛的针灸治疗之论述
        3.2 现代医学对于腰背痛的认识
        3.3 腰背痛的流行病学
        3.4 针灸治疗腰背痛的国外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来源
    2 检索方法
        2.1 国外期刊文献
        2.2 国内核心期刊文献
第三部分 结果
    1 国内外期刊文献的检索过程
        1.1 国内外文献检索结果
    2 国内外在研究趣向上的差异
        2.1 国外外文期刊文献
        2.2 国内期刊文献
    3 国内外研究中采用的穴位依据之差异
        3.1 国外期刊文献
        3.2 国内期刊文献
第四部分 讨论
    1 国内外对针灸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趣向之差异
    2 国内外研究者采用假针灸为对照组别的情况和所得结果结论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3 反思假针灸对照试验研究盛行于国外研究之缘由及其所引发对“针灸即安慰剂“指控之深度讨论
        3.1 当今西方医学与传统中医学在治疗时在主要范式依据上的不相同
        3.2 随机对照试验作为当今西方医学科研设计方案的“圣杯”之缘由
        3.3 现代西方医学的疗效研究依据对应于传统中医学研究时缺乏匹配性
        3.4 对非特异性疗效效应的忽视,对特异性疗效效应的重视:假针灸对照试验的“效力悖论”
    4 “针灸治疗组与假针灸对照组的疗效无区别”结论之争议性及其引发对“针灸即安慰剂”指控之深度讨论
        4.1 假针灸对照试验中假针灸对照组“疗效”提升因素之探讨
        4.1.1 现代针灸研究者对能产生针灸疗效的要素认识匮乏
        4.1.2 假针灸刺激对机体本身就有一定疗效效应
        4.2 假针灸对照试验中针灸治疗组疗效彰显降低之因素
        4.2.1 国外研究中采用治疗穴位的简化和普及化可能造成针灸治疗组疗效彰显的降低
    5 反思“针灸即安慰剂”之指控
    6 传统医学研究跳脱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层次结构框架之浅谈与建议
        6.1 循证医学当中研究方法遵循的层次结构
        6.2 研究传统医学时循证医学中研究方法遵循的结构应该随之改变
        6.3 层次结构的假设性前提原则在研究复杂传统疗法中难以遵循
        6.3.1 复杂传统医学研究难以遵循“临床均势”原则
        6.3.2 复杂传统医学研究难以遵循“特异性”原则
        6.3.3 复杂传统医学研究难以遵循“外部效度“原则
        6.4 环式结构-对研究复杂传统非药物疗法的方法结构之提议
        6.5 环式结构的组成
        6.5.1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及其所能给予干预措施何等方面的评价
        6.5.2 病例系列研究及其所能给予干预措施何等方面的评价
        6.5.3 临床审计及其所能给予干预措施何等方面的评价
        6.5.4 横断面研究及其所能给予干预措施何等方面的评价
        6.6 复杂传统医学的反向评价过程
        6.7 传统医学研究方法应跳脱层次结构模式而尝试接纳环式结构模式
第五部分 结语
    1 当代医学研究里“安慰剂”和“安慰剂效应”概念对应于传统中医学时引发之反思
    2 “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在传统中医里的真实意义
    3 何谓合法的治疗?
    4 重新端正自己现在在医学上的位置,把持好自己的理念为中医学刻不容缓之职责
    5 创新点
    6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 纳入标准的120篇国内核心期刊文献
    2 纳入标准的51篇国外期刊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的搜集方法
    2. 文献选择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文献信息提取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结果分析
        2.1 纳入样本的基本情况
        2.2 随机方法及盲法的运用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与统计工具的运用情况
        2.4 诊断标准
        2.5 纳入、排除标准
        2.6 疗效标准
        2.7 随访及安全性评价
        2.8 测量指标
        2.9 Jadad 评分情况
META 分析结果
    1. 有效率的比较
        1.1 总有效率的比较
        1.2 单纯穴位注射与其它疗法有效率比较
        1.3 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 Meta 分析
    2. 亚组分型的比较
        2.1 穴位注射结合不同干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 Meta 分析
        2.2 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 Meta 分析
    3. 其他结局指标的比较
        3.1 临床治愈时间的 Meta 分析
        3.2 VAS 评分的 Meta 分析
        3.3 症状及功能评分的 Meta 分析
        3.4 治疗前后血浆内β-EP 含量升高值的比较
讨论
    1. 总有效率的比较
    2. 单纯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优于其他疗法
    3. 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4. 穴位注射结合不同干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其他疗法
    5. 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有差异
    6.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愈时间少于其他疗法
    7. 穴位注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VAS 评分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8.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症状及功能改善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9. 穴位注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内Β-EP 值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6)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古典医籍论述及主要经络联系
        二、发病原因、发病机理
        三、腰痛分型及治疗方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研究
        三、椎间盘的结构、生理特点、退变原理和功能改变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五、治疗方法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
        一、研究目的
        二、病例来源
        三、诊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案
        二、随机分组方法
        三、治疗方案及操作方法
        四、观察项目
        五、疗效评价
        六、整理数据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基本资料和基线比较
        二、疗效分析
    第四节 结果讨论与分析
        一、头针运动疗法治疗LDH机制探讨
        二、选穴依据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四、本研究创新性
        五、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7)以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选穴
2针刺方法
3电针结合其他方法
    3. 1电针与牵引推拿结合
    3. 2电针与穴位注射结合
    3. 3电针与中药熏洗结合
    3. 4电针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
4对电针的不同波形、频率的研究
5结语

(8)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9)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1.1 受试者来源
        1.1.2 受试者选择
        1.1.2.1 西医诊断标准
        1.1.2.2 中医诊断标准
        1.1.2.3 经络辨证分型标准
        1.1.2.4 八纲脏腑辨证分型标准
        1.1.2.5 纳入标准
        1.1.2.6 排除标准
        1.1.2.7 剔除和脱落标准
        1.1.2.8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1.1.2.9 研究病例的中止
        1.1.2.10 不良事件与严重不良事件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流程图
        1.2.2 估算样本量
        1.2.3 随机方法
        1.2.4 对照
        1.2.5 盲法
        1.2.6 随访
        1.2.7 分组方案
        1.2.7.1 电针组(A组)
        1.2.7.2 电针联合牵引组(B组)
        1.2.7.3 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C组)
        1.2.8 治疗方案
        1.2.8.1 健康教育
        1.2.8.2 电针组
        1.2.8.3 电针联合牵引组
        1.2.8.4 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
        1.2.9 观察指标
        1.2.9.1 基线指标
        1.2.9.2 疗效评价指标
        1.2.9.3 安全性评价指标
        1.2.9.4 依从性评价
        1.2.9.5 合并用药评价
        1.2.10 数据录入与锁定
        1.2.10.1 定义原始数据
        1.2.10.2 数据记录
        1.2.10.3 数据核查
        1.2.10.4 数据管理
        1.2.11 统计分析
        1.2.11.1 分析计划
        1.2.11.2 统计分析内容及方法
        1.2.12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2.12.1 质量控制
        1.2.12.2 质量保证
        1.2.13 伦理审查
2 研究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1.1 各医院病例分配情况
        2.1.2 病例完成情况与分析集情况描述
        2.1.2.1 病例完成情况
        2.1.2.2 分析集情况
        2.1.2.3 剔除或脱落病例情况
    2.2 基线分析
        2.2.1 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基线分析
        2.2.2 临床特征基线分析
        2.2.3 病情程度基线分析
    2.3 疗效评价结果
        2.3.1 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vasLP)结果
        2.3.1.1 vasLP FAS与PPS结果
        2.3.1.2 vasLP各时间点与基线的差值比较FAS与PPS结果
        2.3.2 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vasWP)结果
        2.3.2.1 vasWP FAS与PPS结果
        2.3.2.2 vasWP各时间点与基线的差值比较FAS与PPS结果
        2.3.3 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Roland)结果
        2.3.3.1 Roland FAS与PPS结果
        2.3.3.2 Roland各时间点与基线的差值比较FAS与PPS结果
        2.3.4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
        2.3.4.1 SF-36生理功能(PF)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2 SF-36生理职能(RP)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3 SF-36躯体疼痛(BP)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4 SF-36总体健康状况(GH)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5 SF-36活力(VT)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6 SF-36社会功能(SF)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7 SF-36情感职能(RE)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8 SF-36精神健康(MH)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5 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价分FAS与PPS结果
    2.4 安全性评价结果
        2.4.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4.2 安全性评级比较
    2.5 依从性评价比较
    2.6 合并用药评价比较
    2.7 患者意向性调查描述
    2.8 随访情况描述
        2.8.1 随访情况描述图
        2.8.2 随访情况描述结果
3 讨论
    3.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3.1.1 病因病机
        3.1.2 临床症状
        3.1.3 治疗原则和方法
    3.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3.3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疗效评价
        3.3.1 古代针灸医疗实践证据
        3.3.2 现代研究与系统评价
    3.4 关于本试验方案设计依据的讨论
        3.4.1 关于疾病人群的选择
        3.4.2 关于中央随机方法的应用
        3.4.3 关于干预措施的选择
        3.4.3.1 电针治疗方案的选择
        3.4.3.2 电针联合牵引治疗方案的选择
        3.4.3.3 电针联合牵引配合西药治疗方案的选择
    3.5 关于疗效指标的选择
        3.5.1 观察时间点的选择
        3.5.2 腿痛与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
        3.5.3 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
        3.5.4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
        3.5.5 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分
    3.6 关于本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
        3.6.1 三种治疗方案对改善疼痛等的疗效分析
        3.6.2 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分析
        3.6.3 三种方案在疗效总体上没有显着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3.6.4 研究结果的应用前景
    3.7 依从性、剔除与脱落病例情况分析
    3.8 合并用药情况分析
    3.9 研究方案的安全性评价
    3.10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机制探讨
        3.10.1 疏通经脉的作用
        3.10.2 除湿散寒的作用
        3.10.3 补益肝肾的作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临床研究量表
    附件三:课题启动咨询会与质控检查照片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电针加穴位注射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针药结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曹洪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2]电针腰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滕瑞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3]电针联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刘晓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针灸即安慰剂”之缘由与剖析 ——以国内外针灸治腰背痛临床文献为基[D]. 林香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D]. 侯云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赵桂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11)
  • [7]以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况[J]. 黄黎.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1)
  • [8]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9]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 晋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10]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兰益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