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散文与现代白话文的文体特征

晚明散文与现代白话文的文体特征

一、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嘉雯[1](2021)在《选本视野下袁宏道小品文研究》文中指出

张娜[2](2021)在《《涌幢小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涌幢小品》是明代朱国祯所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本论文以《涌幢小品》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总结《涌幢小品》这部小说在婚恋伦理、叙事结构、地域民俗文化和小说的意义等几个方面的特点。本文正文共分为五章,详情如下:第一章研究《涌幢小品》的作者生平与成书过程。本章在整理作者生平经历的基础上,又分析其作者经历对小说主旨的影响。并对小说的文体、成书过程以及版本进行简单的总结。第二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婚恋思想。本章在对女性形象分类、探究的基础上,分析作者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婚恋思想。但在对小说女性人物整体探究时,发现小说还体现出反对霸凌、肯定女性价值等新型婚恋思想。然而小说中的婚恋思想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叙事结构。本章在对小说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叙事学理论分析其同一故事类型的叙事结构。主要对书中的人物故事的单线叙事结构、梦境故事的预叙叙事结构进行归纳梳理,探讨《涌幢小品》的叙事结构特色。第四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地域特色。作者朱国祯是湖州人,自然而然会给书中带上了一定的地域色彩。本章主要从浙江地理景观、地域风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现浙江的风土人情。第五章研究《涌幢小品》的意义。《涌幢小品》的编写汲取了前人笔记体创作的经验,被后代笔记体小说多次引用。同时也展示了浙江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浙籍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梅星语[3](2021)在《语丝派散文批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代报刊的出现,新文化运动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纷纷通过创办报纸刊物的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话语权力。语丝派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语丝》周刊为阵地,因“散文”而享有盛名的社团流派。不论是在从前,还是如今,语丝派在散文创作以及散文批评上的贡献都极具影响力。本文以“语丝派散文批评”为研究对象,将采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语丝派散文批评进行研究与总结。旨在阐明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发展过程,揭示其丰富的内涵与价值。本文将用四章内容对此展开论述:第一章将目光聚焦于语丝派散文批评的理论基础。在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共同影响下,语丝派散文批评的理论基础逐步形成。新文学批评理念是在新文学诞生的背景下,对“文学”概念的提纯。“纯文学”概念的提出为“散文”批评观念的突破作出准备,从而促进了语丝派对现代散文概念这一基础理论问题的关注,共同构成了语丝派散文批评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语丝派散文批评基本内容的概括。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基本内容,是在研究了散文的本质及规律的理论基础上,对散文的各个方面提出规范与要求。主要包含了建构散文的题材、文体以及风格三个方面。语丝派散文的文体由杂感与美文组成,杂感的题材侧重于表现批判,美文的题材侧重于展现审美。风格上,杂感与美文都追求个性与自由,杂感更具泼辣与讽刺意味,美文则是充满优美与诗意。这些内容不仅是语丝派关于散文的批评标准,还是语丝派对于散文创作的指导理念。第三章探讨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发展分化。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发展是迅速而又复杂的。虽然语丝派诸君对“语丝的文体”的讨论标志着语丝派散文批评走向自觉,但是他们对散文的认识各有偏重,并未能形成一种权威的主导性的批评理论。本文将这种“派中有派”的情况,归纳成社会学散文批评与言志说散文批评,并由此展开对其间所发生的“小品文之争”的研究。第四章是对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基本评价。从价值和局限这两个对立维度出发,首先,揭示语丝派散文批评在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的双重价值;其次,阐述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局限;最后,点明语丝派散文批评对当代散文理论批评的启示意义。通过以上四章内容的研究,基本能够概括出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基本内容,整理出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发展路径,总结出语丝派散文批评的经验,反思其对当代散文批评理论建设的影响。总而言之,本文在研究角度的选取上较为新颖。目前多数关于散文批评理论的研究,都是以文学史的角度,或以作家作品论的角度为切入点。本文是以文学流派为切入点,专述“语丝派”这一群体在散文批评方面的建树,从而给现当代散文批评的研究带来一些思考。遗憾的是,现当代散文批评始终呈现出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的特征。笔者难以突破研究对象的限制,仅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与转述,试图得到一些关于散文批评研究的启发。

李梦竹,陈文新[4](2019)在《论刘大杰的小品文研究与相关文学史书写》文中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品文热潮中,刘大杰所选辑校注的三部小品文集,基于"纯文学"立场,强调其文学性与审美性,以"杂文书信""杂记""序跋""小传"为主要收录对象。其后撰写《中国文学发展史》,在进化文学史观的视野下,更为关注小品文的独特个性,其长处是突出了小品文的美感特征,短处则是割裂了其与传统散文的联系。1962年改版《中国文学发展史》对这一裂痕作了适度弥合。对刘大杰的小品文选辑与相关文学史书写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刘大杰文学史着作内容的生成变化及其文学史着作的特征,亦有助于探讨学者的个人素养对文学史写作的影响。

张啸[5](2019)在《竟陵派小品文研究》文中指出崛起于明代晚期的竟陵派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文艺批评观而名噪一时,对明末清初的文坛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竟陵派的小品文创作是晚明小品文创作以及中国古代小品文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思想、作品题材以及审美追求等方面,竟陵派的小品文创作均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小品文创作实践中,竟陵派在继承古人创作精神的同时积极探索文学作品对于创作主体真性情的表达,在拟古与求变中走出一条独抒性灵的回归文学创作本真的道路。就作品题材而言,竟陵派小品文的创作题材既是对晚明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与描摹,更是作者个性化的体味与思考。这种独特的感悟蕴含了自己的“真情”,达成了“灵”与“厚”的共鸣,也是晚明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悄然发生变化的一种表征。竟陵派以自身独特的“幽深孤峭”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文学审美范式,并且将之贯彻到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中。这种推崇个性的解放和性灵的抒发,重视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和感性的审美倾向的创作实践,无疑极大地拓宽了竟陵派小品文的写作空间。在文学创作观念以及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方面,竟陵派小品文均体现出难得的创新意识。这与晚明特殊的政治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思潮以及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竟陵派小品文在具体的文本创作中呈现出文学的革新性和进步性。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竟陵派小品文创作中呈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对后世的小品文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欣[6](2019)在《明代诙谐文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来看,明代是诙谐美学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非但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诙谐作品,在诙谐理论的创建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局面。本论文以明代诙谐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追本溯源、文本分析、理论总结等方式分析其发展成就和审美内涵。文章首先追溯了中国古代诙谐文学的历史流变,经先秦的萌发、汉魏的流行、唐宋的持续发展以及金元时期对民间文学的发现,从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来看,明代已具备了诙谐美学发展的文学经验积累。接下来梳理了明代诙谐美学在笑话、戏曲、小说、诗文不同领域的发展。其中,戏曲以之为不可或缺,无论明传奇还是明代杂剧都从不同方向发展了谈谐美学,戏曲理论中也多有关注;小说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脱胎于民间文学的小说创作自觉吸取不同文体中的诙谐经验融入叙事中,小说评点中也肯定诙谐的价值并探讨其技巧;诗文创作中始终伴随着争议,诗文以雅为正,但是诙谐美学又会以不同形态存在于诗文创作中,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是诙谐美学在散文创作中的突破。通过明代丰富的诙谐文学创作,可以考察明代诙谐文学场域的广阔性,文章从婚姻家庭、市井生活、官场文场和文人心境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求更为清晰地辨明诙谐笔触之下的细微区别。最后,从明代诙谐文学的创作实践中,分析出明代文人的审美心态。从审美主体的心态而言,可以看出明代文人受政治信仰失落而产生的悲愤与狂狷、受市民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尚俗尚趣;以及伴随着心学兴起而出现的个性解放潮流。

汤雁婷[7](2019)在《王思任小品文体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王思任是晚明时期杰出的小品文家,有诸多佳作传世。在小品文创作上,王思任始终秉持着“反模拟”的理念,并以其过人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为支撑,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成就了诸多较具独创性的优秀作品,形成了独有的文体特征,在晚明文坛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王思任小品的诸多文体特征中,最为瞩目的便是其求新求变的体裁形式和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王思任借此些文体特征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作出了独具自身特色的小品。而此些特征皆可用“破体”这一概念概括,不论王思任破体的举动是有意还是无心,其作品中确实充满着“破体”现象。故而本文将“破体”视为王思任小品文体总特征,在“破体”的范围内进一步探究其作品在体裁与风格方面的破体行为,继而突出其破体的表现,既所产生的让其小品脱颖而出的具体文体特征。本文主体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点明王思任小品文体总特征——“破体”,解析破体的内涵,概括王思任破体的方式,继而分析其破体的原因。第二章研究王思任最具特色的几类小品,探究其中因破体而带来的文本体裁方面的创新,着重分析王思任针对这一类小品的具体破体手段,及各类文体被选择作为破体对象的原因。第三章论述王思任小品的谐谑风格,阐明谐谑的文风是王思任从风格上进行破体的一种表现,并分析王思任小品谐谑文风的具体呈现方式,探究其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第四章交代王思任小品的地位与影响,首先结合晚明文人对王思任小品的态度,及相关文集对其作品的选录情况,分析王思任在当时文坛的地位;紧接着结合具体作品与其作品在新文学建设中的作用,分别探讨王思任小品对后辈张岱及近代新文学建设的影响。学界关于王思任小品的研究颇多,然大多皆从文本内容的角度着手分析,涉及文体方面的虽有,但仍较为零星。本文运用由普遍到特殊的论述方式,以“破体”这一归属于文体学范畴的概念为线索,在“破体”这一王思任小品文体总特征下,探究其小晶体裁与风格方面的具体文体特征。试图以王思任为缩影,折射晚明文坛求新求变的创作趋势,展现“破体”现象对文学创新的影响,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以助更好的了解小品,了解王思任具有独创性的小品。

张玄[8](2017)在《晚明笔记体小说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和理论方法的影响,笔记体小说被长期忽略,大量作品被排除在小说研究之外。而在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中,又缺乏对笔记体小说文体、理论方面的探索。在笔记体小说的发展中,学界普遍认为,明代笔记体小说的发展成就,前不及唐、宋,后不如清代,是一个“成就不高”、“地位尴尬”的发展阶段。事实上,明代笔记体小说不但总结了唐、宋笔记体小说发展成果,还对清代笔记体小说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而在明代笔记体小说的发展中,中前期显得较为沉寂,随着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的转变,晚明时期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晚明笔记体小说在作品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观念、文体、内容等方面也发生了改变,而发达的出版业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晚明笔记体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明代笔记体小说发展的最高成就,是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发展阶段,也为我们了解明代笔记体小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角。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编,文体与文献研究并行。下编为《晚明笔记体小说知见传本叙录》,对现存的晚明笔记体小说作品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发掘新作品、新材料。《叙录》分为作家、着录、版本、内容四个部分。考证作家生平事迹,介绍作品着录情况。标注版本,尽可能的搜罗每部作品的所有版本,详细着录版本信息,并加以研究。内容方面,辑录作品序跋,前人题识。在较为扎实的文献基础上,展开上编文体理论的研究。首先,明确笔记体小说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梳理并思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客观、合理的研究方法。其次,考索晚明笔记体小说观念,解决什么是笔记体小说以及笔记体小说有何文体特点,进而对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分类、成书、编撰者等基本问题进行归纳研究,揭示其内在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对晚明笔记体小说在传播中出现的禁毁、评点、插图、增补与摘录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凸显其独特价值。晚明笔记体小说在文体方面,既有继承,也存在一定新变,对于这些新的文体特点,本文将采取宏观分析结合个案研究的方式,力图完整的呈现出其在叙事、语言、体制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总结晚明笔记体小说的价值及其在笔记体小说史中的过渡意义,并客观的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缺陷。本论文在避免“以西例律我国小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研究贴近文献,从晚明笔记体小说文献中来探索其发展的内在理路,对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探讨。既有从小说史的宏观角度对晚明笔记体小说进行观照,也有从具体作品出发,来做“以小见大”式的研究。籍此,来管窥明代笔记体小说的发展演变及其独特价值。

张则桐[9](2014)在《周作人的张岱评论平议》文中指出周作人提倡晚明小品,推重张岱,认为: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张岱散文是公安、竟陵两派文学融合的结果,成就要高于这两派;张岱有些文章与现代文的情趣几乎一致,其文学精神和写法与日本俳文相近,开启了近世新文艺,实为中国现代散文的源头。周作人对张岱的评论对后世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当前,张岱研究期待新的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应在周作人评论的基础上,注重晚明越中文派研究和张岱散文世俗性、现代性的阐释;同时,注重张岱着作的点校、整理和《张岱年谱长编》的编撰等基础文献建设。

陈瑞赞[10](2014)在《明代八股文及其文学面相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八股文是明代科举的标志性文体,它的形成,与明中叶官僚贵族主义的尚文风气有关。八股文由宋元经义演化而来,文体结构具有高度程式化的特点,但在糅合了诸如排偶、拟代等文学修辞技巧之后,就已充分文章化了,可以说,八股文是经义文章化的成熟形态。八股文在程式化与文章化之间所达成的平衡,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经学与文学、科举文体与文学文体、科举考试功能与文学表达功能之间的平衡。八股文是否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观念确立后,人们往往认为八股文既缺乏情感审美的特质,也缺乏创作的自由度,因而难以成其为“文学”。然而,一旦对明代八股文写作的实际情形进行深入考察,其中所充溢的探索和求新的意识,以及八股文作者对个性的追求,却让我们深感意外。明代八股文的发展与同时期的文学发展一脉相通,科场风气与文学思潮相互激荡。从成化、弘治到天启、崇祯,八股文迭经变化,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形成了流派纷呈的繁荣局面,真实地反映了明中叶以后渐趋开放和多元的思想文化状态。这些事实有助于坚定我们将八股文看作明代文学生态的一部分的信心,它展现了明代文学尚未被人充分关注的另一面相。科举与文学两种力量的相互牵制、相互挤压和相互争夺,塑造了明代八股文的历史现实。对明代八股文的考察理应引向更为重要的观念与方法问题:我们需要站在什么样的文学立场来审视文学?文学的视野与文学史的图像,如何才能实现更大程度的洽合?问题的答案仍在探索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文学历史形态的关注,加强对特定历史空间中的文学体制的关注。因为归根结底,文学并不是纯粹的精神本质,而是与各种文化制度存在着同盟关系的历史现象。以上为本文的基本思路,本文各章内容即循此思路展开。第一章考察了近代以来八股文在文学史书写中的遭遇,从特定角度为八股文研究做了学术史的回顾。第二章讨论八股文的形成史,梳理出了从宋元经义发展为元明四书疑、四书义,再演变为八股文的历史线索,并讨论了八股文的形成与明中叶特殊的历史文化空间的关系。第三章讨论八股文的文体特性,主要关注点在揭示八股文的文体要素及其修辞学的功能。第四章讨论八股文与明代文学的共生关系,从这种共生关系来看,八股文确实不应当被拒斥于明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之外。第五章则回到方法的批评与探讨。所谓文学历史形态研究的方法,其要义有二:一是要尊重中国文学的历史形态,避免从现代文学观念出发预设立场;二是在研究中,要注意分析中国文学在特定历史空间中与特定文化体制的联系,落实到八股文,即为文学与科举体制的联系。

二、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2)《涌幢小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第一章 作者生平与小说创作
    第一节 作者生平与小说主旨
        一、赋役经历与小说民生意识
        二、尚史精神与小说的现实性
    第二节 创作机缘及版本情况
        一、小说的创作机缘
        二、成书时间及版本
    第三节 《涌幢小品》文体特征
        一、笔记小说的特征
        二、小品文的特征与变化
第二章 传统观念与婚恋思想
    第一节 以男性为中心的婚恋思想
        一、对贞节烈妇的颂扬
        二、对妒妇悍妇的抨击
        三、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偏重
    第二节 对传统婚姻观念的突破
        一、对丈夫霸凌妻子的否定
        二、对婚姻中“情”的重视
        三、对女性独立价值的认同
    第三节 婚恋思想的局限性
        一、男性权力的至高无上
        二、对女性要求的严苛
第三章 故事形式与叙事结构
    第一节 人物故事的单线结构
        一、以人物介绍为开端的结构
        二、以文眼统领全文的结构
        三、以直接议论为结尾的结构
    第二节 梦境故事的预叙结构
        一、“梦境预言—行动—应验”的预叙模式
        二、“梦境预言—提示—帮助”的预叙模式
        三、循环往复的结构框架
第四章 地域文化与民俗信仰
    第一节 普陀景观的叙述
        一、普陀的自然景观
        二、普陀的人文景观
    第二节 浙江蚕神信仰民俗
        一、蚕精信仰
        二、谢蚕神习俗
    第三节 浙江先贤神民俗信仰
        一、小说与河神信仰的形成
        二、桑王信仰与迎桑神习俗
        三、周雄信仰与迎神习俗
第五章 文学价值及对后世影响
    第一节 对其他小说的继承与影响
        一、对以往创作经验的汲取
        二、笔记杂录与史料价值
    第二节 《涌幢小品》的地域文化价值
        一、对地域文化的展示
        二、对浙籍小说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涌幢小品》类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语丝派散文批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语丝派散文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新文学批评理念的出现
    第二节 散文批评观念的突破
    第三节 现代散文概念的形成
第二章 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建构散文的题材
    第二节 建构散文的文体
    第三节 建构散文的风格
第三章 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分化
    第一节 社会学散文批评
    第二节 言志说散文批评
    第三节 小品文的论争
第四章 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影响
    第一节 语丝派散文批评的价值
    第二节 语丝派散文批评的局限
    第三节 对当代散文批评的启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论刘大杰的小品文研究与相关文学史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一、刘大杰的小品文选辑与校注
二、初版《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小品文书写
    (一)小品文的观照范围:魏晋南北朝与晚明时期
    (二)小品文的叙述路径:传统散文与晚明小品文的割裂与弥合
三、结语

(5)竟陵派小品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竟陵派与明代小品文创作
    第一节 竟陵派的产生
    第二节 竟陵派与同时期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
    第三节 竟陵派的小品文创作概况
第二章 竟陵派小品文回归文学本真的创作思想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中的革新与求变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创作理念
    第三节 创作思想形成的原因
第三章 竟陵派小品文多样化的创作题材
    第一节 客观世界的细致描摹
    第二节 主观情感的真实抒发
    第三节 历史现实的深入关切
第四章 竟陵派小品文的美学风范
    第一节 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第二节 色彩美的领悟与描摹
    第三节 意象的塑造与意境的营造
    第四节 比喻手法的灵活运用
第五章 竟陵派小品文的创新意识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竟陵派小品文中的创新意识
    第二节 竟陵派小品文创新意识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竟陵派小品文创作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四节 竟陵派小品文创作的局限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竟陵派小品文一览表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明代诙谐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本文的创新、价值与不足
第一章 诙谐及中国诙谐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诙谐”辨义
    第二节 中国诙谐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明代诙谐文学创作
    第一节 笑话繁荣发展
    第二节 戏曲中的诙谐
    第三节 小说中的诙谐
    第四节 诗歌中的诙谐
第三章 明代诙谐文学理论
    第一节 笑论
    第二节 趣论
    第三节 科诨理论
第四章 明代诙谐文学的艺术空间
    第一节 婚姻爱情中的诙谐
    第二节 明代市井生活中的诙谐
    第三节 诙谐对官场文场的表现
第五章 明代文人的社会心态与诙谐文学
    第一节 高压政治下的理想失落
    第二节 城市文化兴起中的尚俗心态
    第三节 心学思潮影响中的个性解放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王思任小品文体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王思任小品文体总特征:破体
    第一节 破体的内涵
    第二节 王思任小品破体的方式
    第三节 王思任小品破体的原因
        一、王思任小品破体的内因
        二、王思任小品破体的外因
第二章 王思任借破体实现体裁创新
    第一节 序文类小品中的破体现象
        一、以八股技巧作序文
        二、破序文之体的原因
    第二节 判文类小品中的破体现象
        一、以小说笔法作判文
        二、破判文之体的原因
    第三节 其他类小品中的破体现象
        一、致词类小品中的破体现象
        二、游记类小品中的破体现象
第三章 王思任借破体实现风格创新
    第一节 文章有欢喜一途
    第二节 谐谑的语言
        一、新奇巧妙的比喻
        二、生动鲜活的拟人
        三、其他手法的运用
    第三节 谐谑的场景
        一、俚俗随性的场景刻画
        二、有悖常理的场景设置
        三、人与景的切换与交融
    第四节 寓庄于谐的深刻内涵
第四章 王思任小品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在晚明的地位
    第二节 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晚明笔记体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界定
    二、已有研究成果之梳理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上编 晚明笔记体小说研究
    第一章 晚明笔记体小说文体观念考索
        第一节 创作者视域下的笔记体小说观念——以晚明笔记体小说序跋为研究对象
        一、晚明笔记体小说序跋概观及其整理
        二、晚明笔记体小说序跋的分类及其特点
        三、创作者视域下的笔记体小说观念
        第二节、接受者视域下的笔记体小说观念——以晚明笔记体小说的着录为研究对象
        一、官修目录对于笔记体小说的着录——以《文渊阁书目》和《内阁藏书目录》为中心
        二、史志目录对于笔记体小说的着录——以《国史经籍志》为中心
        三、私家目录对于笔记体小说的着录——以《晁氏宝文堂书目》、《百川书志》、《澹生堂藏书目》、《脉望馆书目》为中心
        四、接受者视域下的笔记体小说观念
        第三节、传播者视域下的笔记体小说观念——以晚明笔记体小说出版为研究对象
        一、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出版概况
        二、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出版特点
        三、传播者视域下的笔记体小说观念
    第二章 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分类
        第一节 晚明笔记体小说分类及其特点
        一、传承与创新的交融
        二、中国笔记体小说史中的昙花一现
        第二节 从分类来看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发展
        第三节 晚明笔记体小说分类的意义
    第三章 晚明笔记体小说的成书
        第一节、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创作方式: 自撰和杂抄
        一、自撰类笔记体小说的创作概况及其特点
        二、杂抄类笔记体小说的创作概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晚明笔记体小说的成书方式: 集腋为裘和集中写作
        一、集腋为裘式成书的概况及其特点
        二、集中写作式成书的概况及其特点
        第三节、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命名
        一、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命名方式
        二、晚明笔记体小说命名的特点
        三、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命名与文体意识
        四、晚明笔记体小说命名与成书方式
        第四节、晚明笔记体小说材料的来源
        一、读书
        二、见闻
        三、藏书
        四、稗贩
    第四章 晚明笔记体小说编撰者研究
        第一节、晚明笔记体小说编撰者的来源及其特点
        第二节、晚明笔记体小说编撰者的编撰动因
        一、广见闻、资考证、益教化、供谈助
        二、居家无聊时的消遣
        三、补史之不足
        四、文献的保存和流传
        第三节、影响编撰者创作的因素
        一、环境
        二、个人经历
        三、学问、出身
        四、职业
        第四节、藏书家与晚明笔记体小说
        一、藏书家与笔记体小说关系之概述
        二、晚明藏书家的编撰活动
        三、藏书家对笔记体小说发展的贡献
        余论
        第五节、“博学之风”与晚明笔记体小说
        一、明代“博学之风”源流论
        二、“博学之风”影响下的晚明笔记体小说
        三、“博学之风”与晚明笔记体小说的时代特征
    第五章 晚明笔记体小说的传播研究
        第一节、晚明笔记体小说禁毁研究
        第二节、晚明笔记体小说评点研究
        第三节、晚明笔记体小说插图研究
        一、晚明笔记体小说插图的类型
        二、晚明笔记体小说插图的形式和内容
        三、晚明笔记体小说插图的特点
        余论
        第四节、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增补与摘录
    第六章 晚明笔记体小说的文体特性
        第一节、晚明笔记体小说文体的自觉与多元化
        一、文体认知的自觉
        二、理论的自觉
        三、文体的多元化
        第二节、清真隽永: 独树一帜的小品体语言风格
        第三节、叙事的张力: 传承创新的《续耳谈》
        第四节、晚明笔记体小说体制的新变
        一、晚明笔记体小说的丛编与类编
        二、辑稗为史: 《名山藏广记》的纪传体体例
    第七章 晚明笔记体小说的价值和地位
        第一节、钩沉历史: 晚明笔记体小说的文献价值
        第二节、考镜源流: 晚明笔记体小说的理论价值
        第三节、传承开拓: 晚明笔记体小说的文体价值
        第四节、承前启后: 晚明笔记体小说的过渡意义
    结语
下编晚明笔记体小说知见传本叙录
    凡例
    志怪
    杂事
    杂录
    谐谑
    小品
    说丛
    说汇
    存目
附录: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晚明笔记体小说订补
参考文献
樱桃河忆往(代后记)
读博期间发表成果

(9)周作人的张岱评论平议(论文提纲范文)

(10)明代八股文及其文学面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学史视野下的八股文
    第一节 文学通史中的八股文
    第二节 明代文学史中的八股文
    第三节 文体史中的八股文
    第四节 回归与开拓
第二章 从经义到八股
    第一节 经义源流
    第二节 从经义到四书义
    第三节 四书义的八股化
    第四节 八股文的成因
第三章 八股文的文体特性
    第一节 以经术为文章
    第二节 “题”与“格”
    第三节 骈与散:比偶
    第四节 虚与实:代言
    [附] 明人“曲文关系论”检讨
        一、“元以曲取士”
        二、“以时文为南曲”
        三、“以曲入时文”
        四、《东郭记》和《西厢》制艺
        五、余论
第四章 八股文与明代文学的展开
    第一节 八股文与馆阁文学
    第二节 八股文与文学复古运动
    第三节 八股文与性灵文学
第五章 八股文与文学历史形态研究
    第一节 文学本位主义与“影响论”
    第二节 作为方法的文学历史形态
    第三节 明代八股文的历史形态
参考文献

四、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的文体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选本视野下袁宏道小品文研究[D]. 刘嘉雯.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2]《涌幢小品》研究[D]. 张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语丝派散文批评研究[D]. 梅星语. 扬州大学, 2021(09)
  • [4]论刘大杰的小品文研究与相关文学史书写[J]. 李梦竹,陈文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5]竟陵派小品文研究[D]. 张啸.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6]明代诙谐文学研究[D]. 赵欣. 云南大学, 2019(09)
  • [7]王思任小品文体特征研究[D]. 汤雁婷. 扬州大学, 2019(02)
  • [8]晚明笔记体小说研究[D]. 张玄.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7)
  • [9]周作人的张岱评论平议[J]. 张则桐.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0]明代八股文及其文学面相研究[D]. 陈瑞赞. 南京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晚明散文与现代白话文的文体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