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延迟焦化炉产能延长运营周期的新举措

提高延迟焦化炉产能延长运营周期的新举措

一、提高延迟焦化加热炉能力及延长运转周期的新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姚建[1](2021)在《加热炉炉膛热效率研究》文中认为自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节能减排成为众多领域的行业方向。加热炉作为石油化工企业里一种高能耗设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必要研究加热炉炉膛内的燃烧情况。本文以某石化企业SRT-III型加热炉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炉膛内流动传热的计算模型,数值研究了炉膛内传热过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模拟研究不同黑度下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加热炉炉膛热效率影响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燃烧模型的建立:根据SRT-III型加热炉的实际尺寸,建立炉膛的1/3几何模型,同时将烧嘴简化,并对炉管跟烧嘴进行局部加密。数值模拟加热炉炉膛内的燃烧传热过程,该模拟能描述炉膛内温度分布,并得到烟气中氧含量的值。通过与实际工况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很小,说明选用的模型是可靠、正确的。(2)炉墙黑度对炉膛热效率的数值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单一工况下,不同炉墙黑度对炉膛热效率的影响研究,分析炉膛内速度场、温度场和NO生成量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炉墙黑度的增加,炉内的速度整体变化一致,因而对燃烧无影响。但是促进燃料燃烧,炉内温度升高,促成NO生成,炉膛传热量也持续增加,提高燃料利用率。综上,炉墙黑度的增加,炉膛热效率呈现上升趋势,效率高于实际工况值。(3)操作参数对炉膛热效的数值研究:在不同炉墙黑度下,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操作参数:过剩空气系数、空气预热温度、氧浓度和水蒸气体积对炉膛热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炉膛内速度场、温度场、炉膛传热量、NO生成量以及热效率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过剩空气系数增加,燃料利用率高,温度急速上升,NO急剧增加,炉膛传热量增加,但是过多的空气并不利于燃料燃烧,会导致温度场分布不均,炉管有热量损失,排烟温度升高,NO减小,因此炉膛热效率呈现先直线上升后直线下降的趋势。综上,选择过剩空气系数α=1.20最佳;空气预热温度升高,炉膛内最高温度先增加然后减小。但是平均温度一直在增加,只是增加一定温度后上升幅度比较缓慢。炉膛传热量先增加后减小、炉膛热效率也是先增加后减小。同时,炉膛内中NO的生成量也大大增加。尤其,温度过高会导致NO生成量的成倍增加。综上,选择空气预热温度473K最佳;氧浓度的增加,加快燃料的燃烧速度,提高炉膛内的最高温度。但是平均温度随氧浓度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增长幅度比较缓慢,导致NO生成量直线增加,炉膛传热量及炉膛热效率也直线增加。综上,氧浓度选用25%最佳;水蒸气的增加,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烧、燃烧不剧烈,水蒸气带走大量余热,致使炉膛内的最高温度下降、炉膛传热量减小、炉膛热效率减小。综上,水蒸气体积分数选择5%最佳。(4)炉墙结构参数对炉膛热效率的数值研究:在不同炉墙黑度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炉墙结构参数(辐射元件的形状)对加热炉炉膛热效率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辐射元件,分析不同结构下炉膛内速度场、温度场、炉膛传热量和热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炉墙黑度的增加,炉膛内烟气高速、高温区域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高速区域集中在辐射元件法线方向并且新型辐射元件高速区域明显大,然而高温区域集中在四周,辐射元件法线法线方向温度最低;当炉墙黑度由0.6增加到0.95时,新型辐射元件的炉膛热效率最小值是传统辐射元件炉膛热效率最大值的1.1倍。

李刚[2](2020)在《DYLH炼化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构成部分了解发现,在当今的国计民生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环节就包含了石化产品,在这个能源结构之中处于关键地位的是煤油和汽油以及柴油等产品,这些产品能够延伸以及引导出很多的产业链,比如说芳烃产业链和烯烃产业链等,这些产业链对于我国的民用材料以及工业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本次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主要选择的研究主体是东营联合石化公司,下文中将其称作是DYLH,该公司最早创建的时间是在2012年,该公司下属有两个子公司,首先是富海化工公司,其次是东营海旺储运公司,与国内外大型炼厂相比,DYLH炼化规模还处于较小的阶段,单套加工能力小,能耗物耗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在炼油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脱颖而出,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差异化竞争,从而帮助自身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面临的挑战,将未来的规划进行合理且完善的统筹,这也是DYLH全体高层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本次的研究做到位,同时也为了能够在本论文编写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数据基础,因此本人到DYLH现场完成了搜集数据以及考察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也让本人进一步了解了我国以及全球炼化工业的成长情况,特别是对二甲苯产品的市场详细调研,同时与之前学习过的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本论文在编写的过程之中也采用了很多的分析方法,比如五力模型以及标杆化分析法模型等,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将公司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从外部环境的层面上来讲,炼厂从“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过度的短板是缺乏高端技术。从内部环境来看,DYLH面临着新建对二甲苯(PX)装置集中投放,竞争增大、装置安全隐患增加、成品油销售难度增大、项目储备少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同质化、缺乏差异化服务和渠道、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同时也对DYLH未来的进步以及发展编制了有关的差异化战略,其中所涵盖的范围有四个层面,首先是范围经济差异化,其次是产品架构差异化,再次是经营渠道差异化,最后是研发方向差异化。DYLH应该抓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在国内外炼化行业取得新的突破。

罗敏杰[3](2018)在《馏分循环下的延迟焦化加热炉管结焦规律变化》文中指出结合玉门油田炼化总厂中的延迟焦化工艺,研究分析了在馏分循环情况下加热炉管结焦规律的变化情况,同时开展专门的实验进行研究,考察在不同循环比例,不同类型馏分油循环情况下,加热炉管结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焦化原料的粘度、密度等组成差别相差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馏分循环对于炉管结焦抑制程度不同,结焦诱导期随着循环比例增大而延长

张建祥[4](2016)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塔盘堵塞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催化裂化是原油二次加工中的重要工艺手段,是煤油、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生产方式。石油产品仍是主要的运输燃料和基础化工产品,但是随着原油的开采,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加剧和对石油产品需求的提高随着苏丹对石油的开采,苏丹原油组成发生了变化。原油中盐含量、重金属含量逐渐增长给重油催化裂化带来了严峻考验。苏丹在中国的全球石油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中国的石油的稳定来源之一。苏丹喀土穆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车间分馏塔在2004年12月发生分馏塔冲塔现象,此问题反复出现持续到2012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冲塔现象直接影响到液态烃产量的提高,故保证装置的满负荷运行是目前解决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减少停工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解决分馏塔冲塔问题是炼厂长周期安全运行的重要课题。对分馏塔冲塔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分馏塔上部氯化铵结晶;分馏塔的脱过热段部分返塔流量不足;烯烃的低温缩合反应三大因素长期作用使分馏塔塔盘逐渐都塞,导致分馏塔产生冲塔。根据分馏塔堵塞的原因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分馏塔顶温度、提高顶部循环油返回温度、冲塔时采取应急的措施如在线水洗,除掉结盐,利用柴油溶解性高的特点在线柴油冲洗除掉分馏塔中部可燃物质、调整分馏塔底部脱过热段取热负荷、提高油浆上返塔流量,强化分馏塔底油浆洗涤效果,提高回炼油返回流量、增加一条油浆取热系统跨线、顶循环线注入多功能分散剂F20、原料电脱盐优化等措施。采用这些措施后分馏塔平稳运行至今没有出现冲塔现象。结果表明原料中盐含量增加对分馏塔堵塞有很大影响;提高常压电脱盐效果有助于减少原料中盐含量,减少盐组分中钙、镁、铁、钠等金属对催化裂化的影响;产物中烯烃组分尤其是二烯烃在低温条件下易发生缩合反应长时间积聚结焦;增加热油线流程能加强脱过热段对粉尘的洗涤效果;控制分馏塔塔顶部高于该压力下的凝点有助于减少结盐;在分馏塔塔盘堵塞引发冲塔发生时,在线水洗和柴油冲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柴油冲洗影响汽油产品质量;F-20多功能清垢剂能阻止催化产物中的二烯烃、杂化物等不稳定化合物的聚合,阻碍分馏塔内软焦的形成,保证分馏塔操作平稳。

丁雯婧[5](2011)在《常减压装置详细模拟分析及用能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石油炼制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提供能源,尤其是交通运输燃料和有机化工原料的重要部门,常减压蒸馏在炼油加工总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常被称之为“龙头”装置,它为二次加工装置提供原料,并直接提供部分油品。但是,原油蒸馏装置是炼厂中的耗能大户,占炼油总能耗的25% 30%,因此,优化常减压蒸馏装置流程,降低炼油过程能耗,对于我国炼油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此主题,开展如下研究工作:以某套常减压装置为研究目标,使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装置流程进行模拟计算。由于原油的组成成分极其复杂,因此使用原油实沸点蒸馏数据作为全装置进料的性质输入软件,然后选择适合本流程模拟的物性方法和单元模块,规定各塔的模拟模型和过程参数;同时,使用Aspen Exchanger Design & Rating软件对常减压装置中能量利用关键设备之一的换热器进行模拟,此软件利用与Aspen Plus软件的接口,获取物流性质数据,在模拟过程中综合考虑换热器的几何尺寸、污垢热阻等参数,并可以及时的将模拟结果返回Aspen Plus。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装置的实际数据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现场测量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模拟计算过程中所选用的模型及参数设置准确。通过对模拟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现场测量难于得到的中间结果,为流程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流程模拟的基础上,根据用能三环节模式,对本装置能量转换环节、工艺利用环节、能量回收环节的用能进行计算,进一步汇总得到全装置能量平衡和?平衡表,绘制全装置能流图和流图。结果表明:本装置能量转换效率较高(83.59%),但?的转换率较低(50.75%),转换环节中排烟损失占总损失的比例过高,达到70.33%,回收环节中能量和的回收率均较低,分别为59.35%和41.13%,表示有较多部分热量没有利用起来。最后,根据常减压装置的流程模拟结果,参考对过程用能三环节的分析,提出若干装置的优化改进方案,并对各方案的最终效果进行横向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各方案均可达到一定节能降耗的目的,对实际生产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李林,马龙[6](2011)在《延迟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因素及技术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延迟焦化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重油/渣油加工技术,随着原油的日益变重,延迟焦化装置在重油/渣油加工中的地位越显重要,装置能否长周期运行直接影响着炼厂重油/渣油的加工。在生产过程中,加热炉炉管结焦、大油气线结焦、分馏塔底结焦、分馏塔顶循结盐和弹丸焦的生成是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因素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综述。这些措施的采取有效延长了装置的运行周期,保证了装置的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

钱伯章[7](2011)在《我国立足自主的石化国产化设备取得显着进展(下)》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在装备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尤其是"十五"、"十一五"期间在大型石油、化工装备的设计制造上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和业绩。这期间,许多引进的石化装备国产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重要的大型石油化工装备的研制和开发获得成功,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论述所涉及的主要石油化工装备包括反应器、塔器、换热设备、工业炉、压缩机、分离设备、结晶器、干燥装置以及一些石油化工行业的专用机械等。

刘光辉[8](2009)在《常减压换热网络用能优化》文中提出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即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由于此类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在人类的不断开采后,其储量越来越少。并且,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从一个能源出口国变为一个能源进口国,能源供应开始出现紧张的局面,而且能源的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换热器网络作为过程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是化工、炼油等过程工业能量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最优或改造的换热器网络,使之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达到最合理的经济要求,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换热网络优化的方法与进展,详细的介绍了换热网络优化使用最多的一种技术-夹点技术。利用夹点技术,在模拟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对某炼油厂常减压换热网络进行了分析诊断,找出了问题所在,根据当前的情况对当前的换热网络提出了两套改造方案,最后经过综合考虑,决定选用其中的一个方案对网络进行改造,并对改造后的网络余热进行了回收,进一步节省能量。然后,对整个的改造的投资与效益分析计算,给出了整个改造所需的大概投资额与投资回收期。并在最后,对改造前与改造后的常减压换热网络进行了(火用)分析,分别计算出了网络的(火用)损失,分析了换热网络改造的效果。

陈晓玲[9](2009)在《整体锻件型焦炭塔的应力分析》文中指出为了提高产品收率和进一步降低成本,世界上许多石油炼制公司对目前的延迟焦化技术做了大量的革新和改造。实际上,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是焦炭塔的可靠性问题。焦炭塔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可靠,不仅仅是个安全问题,焦炭塔的频繁修补将直接影响装置的经济性。实际操作中,最常见的是焦炭塔筒体和裙座连接部位出现的鼓胀和开裂问题。为此一些石化企业和科研单位相继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和寻找引起焦炭塔失效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便改善它的可靠性。但到目前为止,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离解决问题还有很大距离。目前,对于焦炭塔的应力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对接结构,还没有人对整体锻件型结构的焦炭塔的应力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只是国外资料显示整体锻焊结构从抗疲劳破坏方面讲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我国新建的焦炭塔,已经采用了这种新的结构。由于投入运行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出现裂纹等缺陷的报道。但是有必要对这种结构焦炭塔的应力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本课题通过理论计算、ANSYS有限元分析和实际应力测量确定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在各个阶段的分布情况,考虑导致各个阶段应力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来降低这些应力,从而对实际的生产有所帮助。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通过建立二维动态坐标进行焦炭塔筒体应力的理论计算;二、通过ANSYS应力分析获得焦炭塔整体应力的分布情况,找出应力集中的部位;三、在应力集中部位进行实际应力测试,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设置应力测点,通过测量获得实际的应力变化情况,再与理论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得出结论。通过对焦炭塔塔壁组合应力的计算,ANSYS有限元分析和应力集中点的实际应力测试,得出以下结论:1.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进油生焦和进水冷却两个阶段的温差应力最大,且由轴向温度梯度产生的温差应力要比径向温差产生的温差应力大的多。ANSYS有限元计算结果也体现了轴向温差远大于径向温差,最大的轴向温差为100℃,温差最大的时间出现在降温阶段。2.ANSYS应力分析获得轴向、环向、Mises等效应力在焦炭塔筒体和裙座连接部位应力出现两个峰值,最大值出现在裙座与整体锻件的连接位置,次大值位于整体锻件与第六筒节的连接处。裙座与整体锻件连接处的测点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的轴向应力和环向应力与相应实际应力测试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相同的,轴向应力的峰值均出现在降温阶段,环向应力的峰值均出现在升温阶段。锻件与第六筒节连接处的测点通过有限元计算的环向应力的变化趋势与实际应力测试结果基本上也是相同的,有限元计算的轴向应力和实际应力测试结果在预热阶段变化趋势不一致;有限元计算的环向应力峰值在降温阶段,实际应力测试环向应力峰值在升温阶段,轴向应力有限元计算和实际应力测试获得的应力峰值的位置相同均在降温阶段。3.通过分析获得温差载荷引起的环向应变在升温阶段占主导地位,但是在降温阶段优势很小;温差载荷引起的轴向应变在整个周期也都占主导地位,降温阶段尤其明显。因此,要减少应力主要是结合各个阶段载荷的特点,着重从减小温差入手。主要是通过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要求,焦炭塔各升降温阶段要达到工艺指标,避免升降温过快。特别需要控制进油生焦和进水冷却两个阶段的升降温速度。4.实际应力测试获得的应力值明显低于理论计算的结果,这表明实际情况比理论假设复杂的多,但在设计上是相对安全的。

袁起民[10](2007)在《焦化蜡油催化裂化转化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催化裂化是炼厂的核心过程,担负着以重油、渣油等为原料生产汽油、柴油、液化气的重任。随着焦化蜡油(CGO)数量的急剧增长和FCC原料的日益重质化、劣质化,掺炼CGO等劣质原料已成为国内炼厂扩大催化裂化原料来源和挖潜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CGO由于含有较多的氮化物、稠环芳烃和胶质,其掺炼比例受到了严重限制。因此,研究CGO的催化裂化反应规律,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氮化物的催化裂化转化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CGO催化裂化产物中氮的分布有明显影响,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剂油比和缩短停留时间均有利于减弱氮化物对催化剂的毒害作用。氮化物对不同类型分子筛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与USY分子筛催化剂相比,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转化率虽然较低,但因ZSM-5分子筛孔道较小,大分子氮化物难以进入此孔道中,对碱氮中毒的敏感性较低。其次,对CGO的催化裂化转化规律进行研究表明,CGO本身可裂化性能差和碱氮对FCC催化剂的严重中毒是其难转化的两大主要原因。提高催化剂酸密度有利于抗碱氮中毒,但焦炭收率明显增加。对于USY分子筛催化剂,CGO中的氮化物在油剂接触的初始阶段就很容易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强化学吸附或缩合生焦。不同性质的CGO在两种不同类型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微反评价结果表明,CGO中的氮化物,特别是碱性氮化物对含择形性分子筛的多产丙烯催化剂的毒害作用相对较弱,原料的烃组成和氢含量是影响丙烯收率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抗氮催化剂难以适应CGO催化裂化转化的不足,本文另辟蹊径,从调变催化剂酸性质、改善基质比表面和孔结构两方面着手,在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了低焦炭选择性的CGO催化裂化催化剂,即SiO2/La2O3复合氧化物基质催化剂和改性高岭土基质催化剂,分别考察了合成条件(La2O3含量)和改性条件(主要是改性温度和改性摩尔比)对其裂化性能和物化性能的影响。本文在实验室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大量不同反应条件和操作方式的单段和两段催化裂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TSRFCC)可以显着提高CGO的重油转化率,一般比单段至少提高9个百分点,而单段要想达到同样的重油转化率则需要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操作,会造成产物分布明显恶化。CGO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表明,在汽油不回炼的条件下,可以大幅度提高柴油和轻油收率,有效提高柴汽比;在汽油回炼的条件下,可以大幅度降低汽油烯烃含量,而汽油辛烷值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采用TSRFCC技术,可实现普通催化裂化原料与CGO在不同提升管分别进料,有利于避免易吸附不易裂化的CGO对普通催化裂化原料吸附和反应的影响,具有明显优势和极大的操作灵活性。本文在实验室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上还对TSRFCC催化裂化多产丙烯过程中掺炼CGO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克拉玛依普通催化原料掺炼20%克拉玛依CGO,采用本课题组开发的LTB-2多产丙烯催化剂掺兑30%工业FCC平衡剂,两段不需要采取苛刻的操作条件,丙烯收率接近20%,LPG收率超过了40%,液收率和重油转化率也较高,而干气+焦炭收率不到12%。若考虑丁烯回炼,丙烯收率还将更高。此外,两段反应生成的汽油烯烃含量低、芳烃含量高,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二、提高延迟焦化加热炉能力及延长运转周期的新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延迟焦化加热炉能力及延长运转周期的新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加热炉炉膛热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加热炉提高热效率研究现状
    1.3 加热炉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加热炉热量传递过程分析
    2.1 传热量计算
        2.1.1 炉膛内的传热量计算
        2.1.2 对流室内的传热量计算
    2.2 热效率计算
    2.3 本章小结
3 加热炉数学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3.1 炉膛内的基本方程
    3.2 湍流模型选择
    3.3 燃烧模型选择
    3.4 辐射模型选择
    3.5 NO_x模型选择
    3.6 本章小结
4 炉墙黑度对炉膛热效率影响的数值研究
    4.1 几何模型
        4.1.1 烧嘴的简化模型
        4.1.2 SRT-III加热炉模拟模型
    4.2 数学模型
    4.3 基本假设条件
    4.4 边界条件
    4.5 模型可靠性验证
        4.5.1 网格无关性验证
        4.5.2 计算模型的验证
    4.6 数值模拟结果处理与分析
        4.6.1 速度场特性分析
        4.6.2 温度场特性分析
        4.6.3 传热量特性分析
        4.6.4 NO_x特性分析
        4.6.5 热效率特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操作参数对炉膛热效率影响的数值研究
    5.1 过剩空气系数的影响
        5.1.1 速度场特性分析
        5.1.2 温度场特性分析
        5.1.3 传热量特性分析
        5.1.4 NO_x特性分析
        5.1.5 热效率特性分析
    5.2 空气预热温度的影响
        5.2.1 速度场特性分析
        5.2.2 温度场特性分析
        5.2.3 传热量特性分析
        5.2.4 NO_x特性分析
        5.2.5 热效率特性分析
    5.3 氧浓度的影响
        5.3.1 速度场特性分析
        5.3.2 温度场特性分析
        5.3.3 传热量特性分析
        5.3.4 NO_x特性分析
        5.3.5 热效率特性分析
    5.4 水蒸气的影响
        5.4.1 速度场特性分析
        5.4.2 温度场特性分析
        5.4.3 传热量特性分析
        5.4.4 NO_x特性分析
        5.4.5 热效率特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炉墙结构参数对炉膛热效率影响研究的数值研究
    6.1 新型辐射元件研发
    6.2 数值计算方法
        6.2.1 几何模型
        6.2.2 数学模型
        6.2.3 网格划分
        6.2.4 边界条件
        6.2.5 基本假设条件
        6.2.6 网格无关性验证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速度场特性分析
        6.3.2 温度场特性分析
        6.3.3 传热量特性分析
        6.3.4 热效率特性分析
    6.4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DYLH炼化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综述
        1.4.2 国内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数据分析法
        1.5.3 流程图法
第2章 DYLH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全球炼化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2.1.1 炼油产能稳步增加
        2.1.2 世界炼油工业继续向规模化和基地化方向发展
        2.1.3 全球炼厂平均开工率和炼油毛利有所下滑
        2.1.4 油品质量标准加速升级
        2.1.5 炼油向化工转型技术成为发展热点
    2.2 中国炼油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2.2.1 大型地炼快速崛起成为新增产能主力
        2.2.2 中小型炼厂加速整合落后产能加快淘汰
        2.2.3 走差异化环保型道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
    2.3 中国炼油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
        2.3.1 新进入者威胁
        2.3.2 现有竞争者
        2.3.3 卖方议价能力
        2.3.4 买方议价能力
        2.3.5 替代产品压力
第3章 DYLH的内部环境分析
    3.1 标杆化分析DYLH与京博控股
        3.1.1 企业文化
        3.1.2 市场渠道
        3.1.3 产品品牌
        3.1.4 团队建设强
        3.1.5 科研创新强
        3.1.6 经营质量
        3.1.7 设施设备
        3.1.8 生产计划的科学管理
    3.2 DYLH面临的主要问题
        3.2.1 新建对二甲苯(PX)装置集中投放,竞争增大
        3.2.2 装置安全隐患增加
        3.2.3 成品油销售难度增大
        3.2.4 项目储备少
    3.3 原因分析
        3.3.1 产品同质化
        3.3.2 缺乏差异化服务和渠道
        3.3.3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第4章 DYLH的差异化战略
    4.1 DYLH差异化战略的制定依据
        4.1.1 DYLH的优劣势分析
        4.1.2 SWOT分析
        4.1.3 同质化竞争对DYLH的影响分析
        4.1.4 地炼转型升级对DYLH的影响分析
    4.2 DYLH差异化战略的制定方向
        4.2.1 范围经济差异化
        4.2.2 产品结构差异化
        4.2.3 研发方向差异化
        4.2.4 经营渠道差异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DYLH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保障
    5.1 品牌与文化保障
        5.1.1 品牌保障
        5.1.2 文化保障
    5.2 技术与财务保障
        5.2.1 技术保障
        5.2.2 财务保障
    5.3 领导与组织保障
        5.3.1 领导保障
        5.3.2 组织保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3)馏分循环下的延迟焦化加热炉管结焦规律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所需原料
    1.2 仪器及步骤
2 结果和讨论
    2.1 重油结焦影响因素及机制分析
    2.2 原料油构成成分分析
    2.3 原料油所表现出的结焦趋势分析
    2.4 循环馏分油类型和结焦趋势的关系分析
    2.5 循环比例和结焦趋势的关系分析
    2.6 焦粉与焦化加热炉管结焦之间的关系分析
3 结论

(4)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塔盘堵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重油催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原理和分馏系统工艺特点
        1.2.1 催化裂化分馏原理
        1.2.2 催化裂化分馏系统工艺特点
    1.3 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现状和解决分馏塔塔盘堵塞问题必要性
        1.3.1 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现状
        1.3.2 解决分馏塔塔盘堵塞问题必要性
    1.4 分馏塔塔盘堵塞问题研究进展
        1.4.1 分馏塔塔盘堵塞问题对催化裂化装置的影响
        1.4.2 分馏塔塔盘堵塞问题研究进展
    1.5 论文研究目标
第二章 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催化裂化分馏塔塔盘堵塞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2.1 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催化裂化分馏塔塔盘堵塞原因分析
    2.2 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催化裂化分馏塔塔盘堵塞应对措施
        2.2.1 减少水的生成
        2.2.2 在线冲洗方案
        2.2.3 降低产品中的烯烃含量
        2.2.4 增强分馏塔底部催化剂的洗涤作用
        2.2.5 提高常压原油脱盐效率
        2.2.6 工业分散剂的试用
第三章 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技术措施实施过程及效果分析
    3.1 分馏塔顶结盐条件
    3.2 分馏塔在线水洗
    3.3 顶循环油中注柴油的方案
    3.4 优化反再操作,减少顶循油中烯烃特别是二烯烃的含量
    3.5 优化分馏塔操作,加强底部油浆和回炼油的洗涤作用
    3.6 提高原油脱盐效率,减少分馏塔内部结盐
    3.7 F20 多功能分散剂的工业应用
        3.7.1 多功能分散剂F20 概述
        3.7.2 多功能分散剂F20 的作用机理
        3.7.3 工业试用过程
        3.7.4 工业试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常减压装置详细模拟分析及用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概述
        1.2.1 原油蒸馏在炼油工业中的地位
        1.2.2 原油蒸馏过程的特点
        1.2.3 原油蒸馏工艺简介
        1.2.4 常减压蒸馏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1.3 化工过程模拟技术概述
        1.3.1 化工过程模拟技术简介
        1.3.2 化工过程模拟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3 模拟优化的意义
        1.3.4 化工过程模拟软件介绍
    1.4 常减压装置用能概述
        1.4.1 常减压装置的用能状况
        1.4.2 常减压装置节能措施
        1.4.3 常减压装置用能分析方法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案
        1.5.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5.2 技术方案的分析和选择
        1.5.3 预期能够达到的研究目标
第二章 流程模拟及换热设备的直接模拟
    2.1 装置概况
        2.1.1 流程简介
        2.1.2 装置基准工况
    2.2 常减压装置流程的模拟
        2.2.1 基础数据
        2.2.2 模拟过程
        2.2.3 模拟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2.3 换热设备的直接模拟
        2.3.1 模拟方法
        2.3.2 换热器的模拟
        2.3.3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置用能分析
    3.1 用能三环节的具体内容
        3.1.1 能量的工艺利用环节
        3.1.2 能量的回收环节
        3.1.3 能量的转换和传输环节
    3.2 能量平衡和(?)平衡计算项目
        3.2.1 能量平衡计算项目
        3.2.2 (?)平衡计算项目
    3.3 能量平衡和?平衡计算结果
    3.4 能流图和(?)流图的绘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置优化及对比分析
    4.1 操作参数的优化
        4.1.1 装置物平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4.1.2 装置物平的优化
        4.1.3 操作参数优化节能效果分析
    4.2 换热网络的优化
        4.2.1 换热网络优化的基本原理
        4.2.2 优化换热网络
        4.2.3 换热网络的优化效果分析
    4.3 工艺流程的优化
        4.3.1 工艺流程的优化
        4.3.2 装置流程优化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立足自主的石化国产化设备取得显着进展(下)(论文提纲范文)

4 工业炉
5 压缩机
6 分离设备
    (a)中空纤维膜生产线
    (b)加氢裂化干气膜分离回收氢气
    (c)膜技术回收乙烯
    (d)氯甲烷有机蒸气膜法回收
7 结晶器、干燥装置
8 专用机械

(8)常减压换热网络用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节能概述
        1.2.1 能源及能源分类
        1.2.2 化工节能的特点及近期节能目标
        1.2.3 节能的途径
    1.3 常减压装置的能耗状况及节能措施
        1.3.1 我国炼油能耗状况分析
        1.3.2 常减压装置能耗状况及现状分析
        1.3.3 常减压装置节能措施
    1.4 换热网络综合进展与优化方法
        1.4.1 热力学方法
        1.4.2 数学规划法
        1.4.3 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
第二章 夹点技术
    2.1 基本概念
        2.1.1 温焓图(T-H图)
        2.1.2 冷(热)物流组合曲线
    2.2 夹点的确定方法及意义
        2.2.1 使用温焓图确定夹点
        2.2.2 用问题表格法确定夹点
        2.2.3 夹点的意义
    2.3 夹点设计规则
        2.3.1 夹点处物流间匹配换热的可行性规则
        2.3.2 物流间匹配换热的经验规则
第三章 低温热利用与(火用)分析
    3.1 低温热利用
        3.1.1 低温热利用—辅助单元用能的全局分配
        3.1.2 低温热利用的两类途径
        3.1.3 低温热利用系统的设计优化原则
    3.2 (火用)分析
        3.2.1 动能(火用)
        3.2.2 位能(火用)
        3.2.3 物理(火用)
        3.2.4 化学(火用)
第四章 常减压换热网络用能优化
    4.1 现有装置概况
        4.1.1 现有换热网络结构
        4.1.2 现有换热器的规格型号
        4.1.3 现有装置在能量利用方面的问题
    4.2 换热网络用能优化
        4.2.1 现有换热网络模拟
        4.2.2 换热物流提取
        4.2.3 夹点程序的编制
        4.2.4 夹点技术计算及结果
        4.2.5 换热网络优化方案
        4.2.6 低温余热回收
    4.3 投资及效益估算
        4.3.1 投资估算
        4.3.2 效益估算
    4.4 (火用)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夹点求算的主要程序代码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9)整体锻件型焦炭塔的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焦炭塔的概述
        1.2.1 焦炭塔的地位和作用
        1.2.2 焦炭塔塔体材质的选择
        1.2.3 焦炭塔的操作特点和受力分析
        1.2.4 焦炭塔存在的问题
        1.2.5 降低应力的主要措施
        1.2.6 筒体与裙座的连接结构进展
    1.3 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1.3.1 焦炭塔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1.3.2 焦炭塔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焦炭塔应力的理论计算
    2.1 二维温度场模型建立
    2.2 理论计算的方法
        2.2.1 理论分析的计算参数
        2.2.2 塔壁组合应力分析
    2.3 组合应力计算过程
        2.3.1 主体和附件的重量产生的压应力
        2.3.2 内压产生的薄膜应力
        2.3.3 径向温差产生的热应力
        2.3.4 轴向温差产生的热应力
    2.4 组合应力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整体锻件型焦炭塔有限元应力分析
    3.1 ANSYS 软件简介
    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3.2.1 模型的简化
        3.2.2 模型的分析类型
        3.2.3 计算模型的参数
        3.2.4 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
    3.3 加载及求解
        3.3.1 加载分析
        3.3.2 求解
    3.4 ANSYS 计算结果评价及其分析
        3.4.1 温度结果分析
        3.4.2 应变结果分析
        3.4.3 应力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体锻件型焦炭塔的试验应力分析
    4.1 测试方法和仪器
        4.1.1 高温应变片及测试仪器
        4.1.2 应力测试方法
    4.2 布片方案
    4.3 数据处理
        4.3.1 测点应变计算
        4.3.2 应力计算
    4.4 计算结果分析
        4.4.1 压力和温度测试结果分析
        4.4.2 应变结果分析
        4.4.3 应力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5.1 结果比较分析
        5.1.1 温度结果比较分析
        5.1.2 应变结果比较分析
        5.1.3 应力结果比较分析
    5.2 存在的问题分析
        5.2.1 理论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5.2.2 ANSYS 有限元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5.2.3 实际应力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2.1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2.2 模型改进措施
        6.2.3 实际应力测试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焦化蜡油催化裂化转化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焦化蜡油催化裂化技术进展
    1.1 前言
    1.2 CGO的组成和特性
        1.2.1 CGO的元素组成
        1.2.2 CGO的族组成
    1.3 CGO的催化裂化性能
        1.3.1 氮化物的影响及转化
        1.3.2 CGO族组成的影响
    1.4 CGO催化裂化的技术
        1.4.1 原料预处理
        1.4.2 CGO直接催化裂化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实验与计算方法
    2.1 实验装置和方法
        2.1.1 脉冲原位微反色谱装置
        2.1.2 重油微反评价装置
        2.1.3 提升管实验装置
        2.1.4 催化剂的水热老化装置
        2.1.5 CGO中碱氮化物的萃取
    2.2 产物分析方法
        2.2.1 催化裂化气体产物分析
        2.2.2 催化裂化液体产物分析
        2.2.3 催化剂上碳含量的计算或测定
    2.3 样品分析和表征方法
        2.3.1 催化剂XRD分析
        2.3.2 催化剂BET分析
        2.3.3 催化剂酸性分析
        2.3.4 碱氮含量的测定
    2.4 基本概念
第3章 氮化物的催化裂化转化及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原料和试剂
        3.2.2 催化剂性质
        3.2.3 CGO反应产物氮含量的测定及氮分布计算
        3.2.4 重油微反评价
    3.3 氮化物的催化裂化转化
        3.3.1 模型氮化物的催化裂化转化
        3.3.2 CGO催化裂化产物氮分布及转化情况
    3.4 氮化物对裂化催化剂的影响
        3.4.1 模型氮化物的影响
        3.4.2 CGO碱氮萃取物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焦化蜡油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原料和试剂
        4.2.2 催化剂制备和表征
        4.2.3 重油微反评价
        4.2.4 结焦催化剂的获取及分析表征
    4.3 CGO在ZSM-5和USY 催化剂上的裂化性能研究
        4.3.1 反应温度对CGO转化的影响
        4.3.2 剂油比对CGO转化的影响
        4.3.3 反应规律对工业CGO加工利用的启示
    4.4 CGO在ZSM-5和USY 催化剂上微反反应规律的研究
        4.4.1 CGO的反应
        4.4.2 VGO引入模型氮化物的反应
        4.4.3 催化剂结焦物种的FT-IR表征
    4.5 不同性质CGO在ZSM-5和USY催化剂上裂化性能的比较
    4.6 小结
第5章 焦化蜡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方法
        5.2.1 原料性质
        5.2.2 催化剂的改性与制备
        5.2.3 催化剂的表征、评价和产物分析方法
    5.3 调变催化剂酸性
        5.3.1 催化剂的金属和非金属改性
        5.3.2 活性基质催化剂的制备
    5.4 改善基质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布
        5.4.1 硫酸铵改性高岭土反应过程分析
        5.4.2 改性高岭土和催化剂物化性质分析
        5.4.3 改性高岭土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5.5 小结
第6章 CGO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多产轻油的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方法
    6.3 CGO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多产轻油技术分析
    6.4 CGO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多产轻油实验研究
        6.4.1 CGO的单段反应
        6.4.2 CGO的两段反应
        6.4.3 CGO的单段与两段反应比较
        6.4.4 不同性质CGO的两段反应
        6.4.5 CGO和VGO分开进料和混合进料的比较
    6.5 小结
第7章 焦化蜡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多产丙烯的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方法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7.3.1 CGO催化裂化多产丙烯的反应
        7.3.2 催化原料掺炼CGO催化裂化多产丙烯的反应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提高延迟焦化加热炉能力及延长运转周期的新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加热炉炉膛热效率研究[D]. 姚建. 常州大学, 2021(01)
  • [2]DYLH炼化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D]. 李刚.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3]馏分循环下的延迟焦化加热炉管结焦规律变化[J]. 罗敏杰. 当代化工, 2018(06)
  • [4]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塔盘堵塞研究[D]. 张建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5]常减压装置详细模拟分析及用能优化[D]. 丁雯婧.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0)
  • [6]延迟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因素及技术措施[J]. 李林,马龙. 天然气与石油, 2011(02)
  • [7]我国立足自主的石化国产化设备取得显着进展(下)[J]. 钱伯章. 化工装备技术, 2011(02)
  • [8]常减压换热网络用能优化[D]. 刘光辉. 北京化工大学, 2009(07)
  • [9]整体锻件型焦炭塔的应力分析[D]. 陈晓玲.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 [10]焦化蜡油催化裂化转化应用基础研究[D]. 袁起民. 中国石油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提高延迟焦化炉产能延长运营周期的新举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