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资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胜男[1](2021)在《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师生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年末,《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产教融合”一词以政策文本形式提出,再到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付之行动——选择多个城市、行企业进行试点建设。标志着产教融合得到了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层面的转变,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也将经历跨越式发展。产教融合政策符合新时代国家系统优化要求,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区域产业转型对人才转型的要求。职业院校师生是职教改革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基本个体也是产教融合实施的具体操作主体,其行为结果直接影响着产教融合实施的最终效果。通过对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师生主体进行产教融合满意度进行调查,使产教融合主要受众获得感可测评,从受众视角衡量产教融合带来的效益,有助于掌握其动向与期盼,进而改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施工作,也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管、办、评”分离。鉴于此,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构建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指数模型,以此理论模型为指导并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师生主体的产教融合满意度进行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职业院校师生满意度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政府、企业、教师、学生四维度提出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提升策略。首先,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和满意度评价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便厘清研究逻辑;再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顾客满意度指数理论结合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提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动力要素,并指出生态、经济、教育与政策遵循矛盾统一性原则,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构建出本研究“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指数模型”:动力因素、各类政策是开展调查的前提,预期质量、感知质量、公平感知又决定了产教融合的总体满意度,由此选择正面或负面评价。其次,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对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的文本分析、师生访谈、师生问卷调查,基于产教融合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四个方面对该校师生展开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存在以下问题:(1)师生产教融合满意度呈阶梯式下降,总体满意度偏低;(2)顶层设计不合理,“闭门造车”现象明显;(3)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调,缺乏“全人教育”导向;(4)师资缺口大,制度设置不能保障主体利益;(5)校企合作形式单一,激励措施不充足。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影响职业院校师生主体产教融合满意度的原因进行探析:(1)教育本体价值的回归:职教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2)主体意识的觉醒:职业院校师生对公平发展的追求;(3)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不同责任主体信念冲突。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多角度提出职业院校师生双主体产教融合满意度提升策略:(1)完善地方政策,突出地方政府风向标作用;(2)促进产教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多元育人;(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职教改革提供不竭动力。
韦芳利[2](2021)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以广西东兰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伴生现象。乡村小规模学校独特的存在意义决定了对其进行标准化建设的价值所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易受忽视的边缘性群体,其标准化建设措施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进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由标准型学校向优质型学校转化的前提。通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初步达到很好的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整体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从2011年起至今,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还在持续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需求随之变化,陈旧的标准已不符合新时代的标准需求,那么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了解目前我们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现状如何、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面临何种新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促使其发展为优质型学校是我们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政策背景、现实反思以及时代要求三个出发点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并对前人所做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回顾,提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同时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界定,围绕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这条主线,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现存问题进行深究。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论述。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既是乡村小规模学校保留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提质增效的需要,更是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第三部分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成就。本部分以广西东兰县六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为例,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解。笔者亲自走访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分别对六所学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为了能全面了解教师情况,作为访谈信息的补充,特意增加了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标准要求,主要从校园校舍、教学装备配备、师资队伍以及教学与德育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乡村小规模学校学校在标准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第四部分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校园校舍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教学设备未能充分应用和及时补充、教师队伍的质量未能有效提升、教学与德育工作未能发挥实效。第五部分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政策制度上的偏差、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乡村地域环境条件的限制、学校管理方式的不合理、家校合作治校意识的缺乏等原因造成。第六部分则是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对策。具体有以下措施:持续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制度建设;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力打破地域环境的限制;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方式;加快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盟发展。最后,结语部分则是对整个研究进了总结。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一轮的困境,要求标准型学校向优质型学校方向努力,因此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从而构建“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符合新时代新标准的发展潮流。
杨文静[3](2021)在《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实施问题与对策 ——以L省S市四所学校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新高考改革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撬动了全国普通高中实施生涯教育的杠杆。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关乎着走班制的成败、关乎着学生终生发展,关乎素质教育的成败。但由于起步晚,发展不成熟,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为掌握其开展现状,分析出其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生涯教育的质量,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从普通高中生涯教育文献整理分析入手,对研究问题有了一个清晰的把握,理清相关概念。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以L省S市四所学校为调查样本,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调查发现普通高中实施生涯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对生涯教育的认识过于倾向服务新高考;生涯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生涯教育的师资建设有待加强;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生涯教育课程评价等问题。运用文献法进行分析,找出针对调查中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生涯教育地位未根本确立,功利主义倾向盛行;生涯教育自身顶层设计的缺失;生涯教育缺乏社会资源支持;客观条件限制生涯师资专业化建设;生涯教育评价机制有待建立。结合上述分析与外国优秀经验,提出实施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策略。具体有如下几点:转变教育理念,拒绝功利主义思想;统筹生涯教育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提高教师生涯教育素质,增强生涯教育胜任力;丰富生涯教育开展形式;增强生涯资源支持,打造生涯教育合力;建立合理的生涯教育评价体系,促进生涯功能的实现。
陈昱竹[4](2021)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关系到乡村的振兴,然而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政策建设尚不健全,目前来看,农村小规模学校仍然远离政策内容的中心,处于边缘地带。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国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的分析标准是什么?怎样来建立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的分析标准?第二,当前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的现状如何?存在的哪些主要问题?第三,如何改进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为了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本研究从理论、现状、对策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应然——实然——应然”的研究范式来进行核心概念界定、寻找理论基础、构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的标准,论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的标准,从而建构理论分析框架,设计访谈提纲。通过构建的标准来分析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最后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提出对策建议。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研究的范畴主要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以及政策保障,其中政策目标包括公平性目标以及质量性目标、政策措施包括布局调整、师资建设、办学条件以及教学质量四个方面,政策保障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两个方面,政策内容分析标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政策目标分析标准,政策措施分析标准以及政策保障分析标准,通过标准结合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目标与城市相一致,布局调整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师资政策内容不合理,办学条件政策与现实联系不紧密以及教育质量政策内容不完善,政策保障内容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建立符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政策目标、补全政策措施的内容以及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陈琛[5](2021)在《中学管乐队的建设研究 ——以YL初中为例》文中提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体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和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学校管乐队的管理水平,如何规范的建设和管理乐队,对学校管乐队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YL初中管乐队的建设现状及其原因,并通过归因分析,厘清初中管乐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提高初中管乐队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校管乐队的良性发展。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观察及访谈等的研究方法,对YL初级中学管乐队的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建设理念、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乐器建设、师资建设几方面研究呈现了YL初级中学管乐队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实践的成:整体对管乐队教育的认识逐步提升、管乐队教学资源和师资逐渐配齐、管乐队的编制和管理日趋合理;探讨了管乐队建设中的问题:建设理念宣传不够、师资建设比较匮乏、课程建设有待完善、适度建设不健全、乐器建设需要加强,针对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加强管乐队建设的宣传、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管乐教育的设备和资金投入,望有助于改善YL初中管乐队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其他学校的管乐队建设提供经验。
曲亚楠[6](2021)在《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为考察对象,通过系统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和规范分析,综合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深入剖析了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建设中的供需失衡、师资队伍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中青年学术骨干占比较低、高级职称占比低等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最后,结合江西南昌职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理论,提出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人才引进薪资福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传帮带”师资平台建设,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职称评审制度,拓展以校政、校企和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等对策建议。
焦彦霜[7](2021)在《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第二批9个试点专业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现代学徒制作为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践教学是其成功实施的核心要素之一。国家已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进现代学徒制从试点到全面推广。上海市自2014年正式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已先后开展3批,试点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上海市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9个试点专业为研究案例,通过调查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可为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和中职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本文首先从阐述研究的问题及意义、核心概念等入手,简要阐释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默会知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观;其次,基于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经验提出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基本要求构建本文主要的研究分析框架;再次,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上海市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对调查结果进行呈现并分析初步成效,同时基于问卷和访谈结果,找出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第二批现代学徒制9个试点专业的实践教学在目标认知、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内容针对性上取得不错成效。但是,还存在企业育人责任意识不强,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实践教学内容转化存在困难,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数量较少;“双导师”培训不理想,带教师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实践考核不够规范,实践教学第三方评价主体缺失;学徒权益保障不足,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等问题。而企业利益保障机制和政府补贴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变化急速,带教师傅聘任标准与“双导师”激励机制欠缺,专业监督与评价平台缺失,学徒权益法律保障不足等是影响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成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最后从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搭建课程开发平台,明确导师选拔标准,完善师资培训与激励机制,健全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制定学徒权益保护法等方面考虑,进一步促进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的完善。
蔡云龙[8](2021)在《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路径研究》文中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宗旨是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化人才,而是培养知识面广阔的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即人的全面发展。近些年,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知识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从以往专业技术型转变为复合型、通识型、创新型人才。在这一发展中,为适应其趋势与经济发展,理工科院校也做出了应有的调整与变革,即大力实施通识教育,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进而,通过实施通识教育理工科院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且也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学校各学科之间孤立发展的状态,促进了各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从而推动理工科院校本科教育稳健持续的发展。因此,开展对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以对我国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国内外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践经验及特点有了较清晰地了解。具体言之,首先,本文从历史视角分析了通识教育产生、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探索与研究,并且指出实施通识教育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前理工科院校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并且分析了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识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识教育师资相对薄弱、通识教育管理尚不完善、通识教育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然后总结了分布必修型、核心课程型、公共必修+通识选修型、研读拓展型、模块课程型在内的国内外典型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践类型的先进经验和特点。最后,基于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国内外典型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践的先进经验,从五个方面提出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路径:树立明确的通识教育目标;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加强通识教育师资建设;完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学生中心评价体系。
高婷婷[9](2021)在《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教育供给侧视角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可是,每年都会出现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一致的情况,究其根源是供给环节出现了问题。为缓解“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使得地方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能为社会所用,本文从教育供给侧角度,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原因,由此,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研究是以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供给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为研究方法。在问卷和访谈中,借助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设计问卷。对回收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和整理,采取求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及描述性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第一,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法规对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的约束力欠佳,致使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过于简单化,人才培养流于形式。第二,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有盲目模仿的倾向,实践课程的比例较少,有待增加比重。第三,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少,对学生的培养不利,需要关注教师群体中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引入,提高教师的整体待遇。基于以上研究,建议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个角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虞文娟[10](2020)在《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培育国际化卫生人才,让学校竞争力得到提高,很多中等卫生学校一方面加强医学专业学科发展,另一方面也以更大的力度进行英语学科的师资培养。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和人才队伍建设本身的复杂性,虽然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仍然有一部分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想实现中等卫生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使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得到有效提高,建成一支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本文通过对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原因进行探索,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为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本研究对5所四川省中等卫生学校用人单位、近三年毕业的毕业生、在校第三年的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还访谈了这5所中等卫生学校的教学科科长。研究发现目前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专业英语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究其原因是过低的“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严重影响了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因此加强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极其必要。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然后从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结构现状、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现状、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现状三个方面总结了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双师型”英语教师数量少,师资结构不科学、“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双师型”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同时从学校、英语教师、学生及企业和医院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学校方面:英语教师师资引进和队伍建设规划不合理、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制度的不科学、对“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双师型”英语教师引进渠道单一;英语教师方面: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较低、对“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生方面:素质偏低,英语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不高;企业和医院方面:为学校教师提供的实践机会少、派送到学校一线专家和骨干少。针对根据调查分析的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学校方面要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相关制度、设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英语教师引进准入机制、构建校企共同体,从企业引进“双师型”英语教师、妥善安排专业英语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英语课程;英语教师层面要提升职业荣誉感、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规划、提高参加企业医院一线培训和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发展成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希望这些建议能有助于提升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
二、师资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师资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师生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二、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范畴 |
二、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文献研究述评 |
一、基本研究概述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理论模型构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职业院校 |
二、产教融合 |
三、满意度 |
四、满意度评价 |
第二节 职业院校师生产教融合满意度调查研究开展基础 |
一、理论基础 |
二、政策依据 |
三、产教融合动力要素分析 |
四、生态、经济、教育与政策的矛盾统一性 |
第三节 本研究框架构建与阐述 |
一、 理论支撑下的职教领域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构建 |
二、 政策指导下的职教领域产教融合远近景结合 |
三、 本研究框架构建阐述 |
第三章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师生满意度调查研究 |
第一节 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基本情况 |
一、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总体情况 |
二、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满意度现状 |
一、产教融合满意度师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二、产教融合满意度师生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影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原因探析 |
一、教育本体价值的回归:职教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
二、主体意识的觉醒:职业院校师生主体对公平发展的追求 |
三、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不同责任主体信念冲突 |
第四章 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满意度提升策略 |
第一节 完善地方政策体系,突出地方政府风向标作用 |
一、建立责任分担机制 |
二、完善质量监督评估机制 |
三、健全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
第二节 促进产教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多元”育人 |
一、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 |
二、重视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 |
三、重视课程开发与教学创新 |
第三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职教改革提供不竭动力 |
一、重视师资管理制度建设 |
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
三、完善薪酬激励保障机制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研究取得的成果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师生访谈提纲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管理人员卷) |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一线教师卷) |
附录 C 学生调查问卷 |
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以广西东兰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政策回顾: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政策背景 |
2.时代要求: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
3.现实反思: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挑战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乡村小规模学校 |
2.学校标准化建设 |
3.乡村教育 |
(六)理论基础 |
1.教育公平理论 |
2.生态系统理论 |
3.规模经济理论 |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保留与发展的需要 |
1.有助于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 |
2.有助于控辍保学推进教育公平 |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提质增效的需要 |
1.有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
2.有助于学校办学效能的增进 |
(三)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 |
1.有助于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
2.有助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
(一)校园校舍建设状况 |
1.校舍用地面积相对充足 |
2.校舍建筑种类比较齐全 |
(二)教学装备配备状况 |
1.图书资源总量较为丰富 |
2.信息技术设备配备比较齐全 |
3.教学仪器和器材配备较完整 |
(三)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
1.教师数量相对充足 |
2.教师学历结构基本达标 |
3.教师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
(四)教学与德育状况 |
1.教学课程开设较全面 |
2.德育工作受到了重视 |
三、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校园校舍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
1.校园占地面积利用率不高 |
2.校舍建设闲置浪费且破旧 |
(二)教学设备未能充分应用和及时补充 |
1.教学装备使用率不高 |
2.教学装备补充不及时 |
(三)教师队伍质量未能有效提升 |
1.优质师资力量薄弱 |
2.教师专业发展前景渺茫 |
(四)教学与德育工作未能发挥实效 |
1.教学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
2.德育活动开展形式单一 |
四、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政策制度上的偏差 |
1.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内容不完善 |
2.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执行环境过于复杂 |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
1.义务教育财政责任不明确 |
2.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依旧不足 |
(三)乡村地域条件的制约 |
1.学校与乡村社区的共同体机制尚未建立 |
2.乡村经济发展滞后与城镇化的冲击 |
(四)学校管理方式的不合理 |
1.乡镇中心校的隶属关系失衡 |
2.校长自身领导力缺失 |
(五)家校合作治校意识的缺乏 |
1.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影响参与的积极性 |
2.教师的家校合作治校意识有待提升 |
五、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对策 |
(一)持续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制度建设 |
1.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内容 |
2.严格把控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政策的执行环境 |
(二)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1.明确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 |
2.持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 |
(三)全力打破乡村地域环境的限制 |
1.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与乡村社区互动共建 |
2.利用乡村振兴机遇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
(四)不断优化乡村学校的管理方式 |
1.乡镇中心校积极发挥“龙头模式” |
2.校长应有效提升自身领导能力 |
(五)加快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盟发展 |
1.提高家长对家校合作治校的正确认识 |
2.发挥教师在家校合作治校中的引领性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3)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实施问题与对策 ——以L省S市四所学校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政策背景 |
(二)现实问题引发的思考 |
二、概念界定 |
(一)生涯 |
(二)生涯教育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五、研究问题与思路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实施现状 |
一、对生涯教育认识的现状 |
(一)校领导对生涯教育的认识现状 |
(二)学生对生涯教育的认识现状 |
二、生涯教育课程内容的实施现状 |
三、生涯教育开展方式方法的现状 |
四、生涯教育的师资建设情况 |
五、生涯教育评价的现状 |
第三章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实施问题 |
一、对生涯教育的认识过于倾向服务新高考 |
(一)校领导将生涯教育窄化为选科指导 |
(二)学生对生涯教育的认识集中于服务新高考 |
二、生涯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 |
(一)生涯教育课程内容零散,无法保证系统性 |
(二)教育内容过于偏重选科指导 |
三、生涯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
(一)生涯教育方法多为传授法 |
(二)生涯教育开展方式单一 |
四、生涯教育的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
(一)基层学校缺乏专职生涯教师 |
(二)生涯教育缺乏全员参与 |
五、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生涯教育课程评价 |
(一)生涯教育评价形同虚设 |
(二)缺乏对生涯教师的评价与奖励 |
第四章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实施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生涯教育地位未根本确立,功利主义倾向盛行 |
(一)受传统文化影响仍具有功利主义倾向 |
(二)生涯教育断层式发展,生涯教育地位难以确立 |
二、生涯教育自身顶层设计的缺失 |
三、生涯教育缺乏社会资源支持 |
四、客观条件不到位限制生涯师资专业化建设 |
(一)生涯教育人才培养缺乏专业机构 |
(二)教师培训不足制约教师生涯专业性的提高 |
(三)生涯教师职业地位低 |
五、生涯教育评价机制有待建立 |
第五章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实施问题的改进策略 |
一、转变教育理念,拒绝功利主义思想 |
(一)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明晰生涯教育理念,正确定位生涯教育 |
二、统筹生涯教育体系,完善顶层设计 |
(一)建立一以贯之的生涯教育体系 |
(二)尽快制定生涯教育课程标准 |
三、提高教师生涯教育素质,增强生涯教育胜任力 |
(一)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生涯教育者的专业素质 |
(二)定期进行生涯教育培训,强化师资专业性 |
(三)增加生涯教师编制,保证生涯专业队伍建设 |
四、丰富生涯教育教学方式 |
(一)传统讲授方式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 |
(二)注重各个学科的渗透式教学 |
(三)实行生涯导师制度,促进生涯个性化教育 |
五、增强生涯资源支持,打造生涯教育合力 |
(一)融合多方教育资源 |
(二)加大对生涯教育的资金投入,稳定教育资金来源 |
六、建立合理的生涯教育评价体系,促进生涯功能的实现 |
(一)确立评价地位:将学生生涯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
(二)采取多元测评机制:建立开放立体的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一)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作用突显 |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建设尚不健全 |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实践问题丛生 |
(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学术研究还不充分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
(一)文献综述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一)收集资料的方法 |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 |
第二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概念及范畴 |
一、核心概念研究 |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 |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 |
(三)教育政策内容分析 |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范畴 |
第三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标准构建 |
一、构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标准 |
(一)政策目标分析标准 |
(二)政策措施分析标准 |
(三)政策保障分析标准 |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分析标准的论证 |
(一)理论论证 |
(二)事实论证 |
第四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存在问题分析 |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目标存在的问题 |
(一)公平性政策目标的制定存在“一刀切”现象 |
(二)质量性政策目标标准缺失 |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措施存在的问题 |
(一)布局调整政策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
(二)师资建设政策内容制定缺乏合理性 |
(三)办学条件政策措施与现实联系不紧密 |
(四)教育质量政策措施内容不完善 |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保障存在的问题 |
(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
(二)责任主体作用的缺失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
(三)教育督导评价政策内容的缺失 |
(四)中心校管理职责不清晰 |
第五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的对策建议 |
一、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目标层面 |
(一)建立层次分明的公平维度目标 |
(二)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
二、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措施层面 |
(一)建立清晰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标准 |
(二)完善师资建设政策措施的具体内容 |
(三)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政策与现实的联系 |
(四)制定完善的教育质量政策措施 |
三、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保障层面 |
(一)健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二)明确责任主体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的作用 |
(三)完善教育督导评价政策的内容 |
(四)明确中心校的管理规范职责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访谈提纲 |
(一)针对学校领导人员以及行政人员的访谈提纲 |
(二)针对学校教师的访谈提纲 |
(三)访谈记录 |
附录2: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文本收集 |
个人简介 |
(5)中学管乐队的建设研究 ——以YL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一)管乐队 |
(二)学校管乐队 |
(三)管乐队建设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学校管乐队建设的管理研究 |
二、关于学校管乐队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
三、关于学校管乐队建设的策略研究 |
第三章 初中管乐队建设的实践 |
一、YL初中概况 |
二、YL初中管乐队建设的实践 |
(一)建设理念 |
(二)组织机构建设 |
(三)制度建设 |
(四)课程建设 |
(五)乐器建设 |
(六)师资建设 |
第四章 YL初中管乐队建设的实践反思 |
一、YL初中管乐队建设的实践成效 |
(一)对管乐队教育的认识逐步提升 |
(二)管乐队教学资源和师资逐渐配齐 |
(三)管乐队的编制和管理日趋合理 |
二、YL初中管乐队建设实践的不足 |
(一)建设理念宣传不够 |
(二)师资建设比较匮乏 |
(三)课程建设有待完善 |
(四)制度建设不健全 |
(五)乐器建设需要加强 |
第五章 初中管乐队建设的优化策略 |
一、加强管乐队建设的宣传 |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三、深化课程建设 |
(一)先抓、常抓、狠抓气息训练 |
(二)按部就班的进行热身活动的训练 |
(三)强化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 |
(四)慢工出细活,处理细节问题 |
四、加强制度建设 |
五、加大管乐教育的设备和资金投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YL中学管乐队教育学生调査问卷表 |
附录2 YL中学管乐队教育教师调査问卷表 |
附录3 YL中学管乐队教育家长调査问卷表 |
附录4 YL初中管乐队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5 YL初中管乐队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6 YL初中管乐队家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6)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综合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第一章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概念 |
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概念 |
三、民办职业大学的概念与特点 |
四、师资队伍的概念 |
第二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与重要性 |
一、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
二、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建设的重要性 |
第三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二、双因素激励理论 |
三、绩效管理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
一、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 |
二、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
三、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 |
四、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 |
五、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薪资福利情况 |
第二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一、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存在一定供需失衡 |
二、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总体偏低 |
三、中青年学术骨干占比较低 |
四、高级职称占比低不利于教师发展 |
五、薪资福利水平较低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
第三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规划性不足 |
二、高学历人才更愿意选择到公立学校执教 |
三、“传帮带”的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欠缺 |
四、民办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制度不完善 |
五、筹资来源单一导致的薪资福利水平上升空间有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
一、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任务 |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架构 |
三、细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流程 |
第二节 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人才引进机制 |
一、建立人才引进计划论证机制 |
二、健全人才引进薪资福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 |
三、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风险防范机制 |
第三节 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传帮带”师资平台建设 |
一、以学科和教研室为基础完善“传帮带”师资培养专业平台 |
二、以跨学科跨院系合作打造“传帮带”师资培养综合平台 |
三、以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传帮带”师资培养网络平台 |
第四节 健全江西南昌职业大学职称评审制度 |
一、进一步完善职称结构设置 |
二、规范职称评审标准与评审流程 |
三、完善职称评审结果公示与申诉机制 |
第五节 以校政、校企和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
一、以校政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
二、以校企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
三、以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第二批9个试点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促进 |
1.1.2 现实需求 |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的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中等职业学校 |
1.3.2 现代学徒制 |
1.3.3 实践教学 |
1.3.4 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 |
1.4 文献综述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默会知识理论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 建构主义教学观 |
2.4 相关理论对本研究的启发 |
第3章 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
3.1 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 |
3.1.1 国外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 |
3.1.2 国内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 |
3.2 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
3.2.1 校企协同育人,双主体承担育人责任 |
3.2.2 教师层面实行“双导师”制 |
3.2.3 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对接,工学结合更紧密 |
3.2.4 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 |
3.2.5 整合校企优势,优化实践教学资源与环境 |
3.2.6 开展实践教学,保障学徒身份与权益 |
3.3 研究框架体系 |
第4章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 |
4.1 调研说明 |
4.2 调研对象 |
4.3 调研形式 |
4.3.1 问卷调查 |
4.3.2 访谈调查 |
4.4 调研过程 |
4.5 调研结果分析 |
4.5.1 校企育人机制 |
4.5.2 实践教学主体 |
4.5.3 实践教学条件 |
4.5.4 实践教学过程 |
4.6 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效 |
4.6.1 师徒对实践教学目标认知程度逐步提高 |
4.6.2 实践教学环境明显改善 |
4.6.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有所增强 |
4.6.4 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不断提高 |
第5章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
5.1 存在问题 |
5.1.1 企业育人责任意识不强,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
5.1.2 实践教学内容转化存在困难,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数量较少 |
5.1.3 “双导师”培训不理想,带教师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
5.1.4 实践考核不够规范,实践教学第三方评价主体缺失 |
5.1.5 学徒权益保障力度不足,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 |
5.2 成因分析 |
5.2.1 企业利益保障机制和政府补贴机制不健全 |
5.2.2 市场环境急速变化和教师专业能力制约课程开发 |
5.2.3 带教师傅聘任标准与“双导师”激励机制欠缺 |
5.2.4 专业监督与评价平台缺失影响实践教学考评 |
5.2.5 学徒权益保护的法律建设与职业规划指导滞后 |
第6章 对策建议 |
6.1 重视企业利益诉求,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
6.2 搭建课程研发平台,多方助力实践课程开发 |
6.3 明确导师选拔标准,完善师资培训与激励机制 |
6.4 设立专业化的考评组织,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制 |
6.5 制定学徒权益保护法,加强学徒职业规划指导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师傅版) |
附录 B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学徒版) |
附录 C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访谈提纲 |
附录 D 访谈对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理工科院校 |
2.1.2 通识教育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2.2 自由教育理论 |
2.2.3 目标管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分析 |
3.1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 |
3.1.1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情况 |
3.1.2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3.2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通识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 |
3.2.2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
3.2.3 通识教育师资相对薄弱 |
3.2.4 通识教育管理尚不完善 |
3.2.5 通识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内外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践及其借鉴 |
4.1 国外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践 |
4.1.1 分布必修型(Distributed Requirements) |
4.1.2 核心课程型(Core Curriculum) |
4.2 国内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践 |
4.2.1 公共必修+通识选修型 |
4.2.2 研读拓展型 |
4.2.3 模块课程型 |
4.3 借鉴启示 |
4.3.1 培养目标契合办学定位和社会实际 |
4.3.2 课程设置合理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4.3.3 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较高 |
4.3.4 建立专门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
4.3.5 重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路径 |
5.1 树立明确的通识教育目标 |
5.1.1 厘清通识教育具体内涵 |
5.1.2 细化通识教育培养目标 |
5.1.3 在师生中贯彻通识教育目标 |
5.2 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
5.2.1 课程设置注重综合性 |
5.2.2 课程设置注重层次性 |
5.2.3 课程设置注重特色性 |
5.3 加强通识教育师资建设 |
5.3.1 开展通识教育教师岗前培训 |
5.3.2 积极的培养和引进优秀师资 |
5.3.3 重视通识教师继续学习能力 |
5.4 完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
5.4.1 组建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
5.4.2 制定约束和激励组织管理制度 |
5.4.3 设立通识教育实施的专项经费 |
5.5 建设学生中心评价体系 |
5.5.1 重视多元过程评价 |
5.5.2 引入OBE教学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2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教育供给侧视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互关系 |
第一节 教育供给侧改革概述 |
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提出 |
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
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
第二节 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支持 |
二、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设计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实施 |
第二节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
一、培养目标状况 |
二、课程体系状况 |
三、实践教学状况 |
四、师资建设状况 |
五、校企合作状况 |
六、培养评价状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第一节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 |
二、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 |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足 |
第二节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归因 |
一、政府层面 |
二、学校层面 |
三、企业层面 |
四、学生层面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政府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确保精准供给 |
一、加强宏观规划管理,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 |
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提供切实政策保障 |
三、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改善院校办学条件 |
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 |
第二节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达成多元供给 |
一、更新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
二、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强化课程体系改革 |
三、强化教师管理体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
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构建多元化评估体系 |
五、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促进“产学研”融合 |
第三节 学生激发自身内生动力,实现高效供给 |
一、提高主体意识,锤炼自我的意志力 |
二、加深培养方案的认识,调整自身需要结构 |
三、强化自身积极情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
1.1.2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问题重重 |
1.1.3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薄弱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中等卫生学校 |
1.4.2 “双师型”教师 |
1.4.3 “双师型”英语教师 |
1.5 文献综述 |
1.5.1 “双师型”教师国内研究综述 |
1.5.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5.3 研究评述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访谈法 |
1.6.4 案例法 |
2 加强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
2.1 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医学类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 |
2.2 “双师型”英语教师素质影响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 |
3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 |
3.1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
3.1.1 “双师型”英语教师数量少 |
3.1.2 “双师型”英语教师年龄结构不良 |
3.1.3 “双师型”英语教师学历结构偏低 |
3.1.4 “双师型”英语教师职称整体较低 |
3.1.5 专兼结构不良,一线兼职教师缺乏 |
3.2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
3.2.1 “双师型”英语教师评聘制度不完善 |
3.2.2 “双师型”英语教师培养制度不合理 |
3.2.3 “双师型”英语教师激励制度不科学 |
3.2.4 “双师型”英语教师考评制度缺失 |
3.2.5 医药专业教师参与专业英语集体备课制缺失 |
3.3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现状和问题 |
3.3.1 “双师型”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
3.3.2 “双师型”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不理想 |
3.3.3 普通英语教师取得双师资格积极性低 |
4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学校因素 |
4.1.1 英语教师师资引进和队伍建设规划不合理 |
4.1.2 中职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制度的不科学 |
4.1.3 对“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 |
4.1.4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引进渠道单一 |
4.2 英语教师因素 |
4.2.1 “双师型”英语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较低 |
4.2.2 对成长为“双师型”英语教师必要性认识不足 |
4.3 学生因素 |
4.3.1 素质比较低,英语基础较差 |
4.3.2 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不高 |
4.4 企业、医院因素 |
4.4.1 企业、医院为学校教师提供的实践机会少 |
4.4.2 企业、医院派送到学校一线专家、骨干少 |
5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
5.1 对中等卫生学校的建议 |
5.1.1 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
5.1.2 健全“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 |
5.1.3 设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英语教师引进准入机制 |
5.1.4 构建校企共同体,从企业引进“双师型”英语教师 |
5.1.5 妥善安排专业英语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英语课程 |
5.2 对中等卫生学校英语老师的建议 |
5.2.1 提升作为中等卫生学校英语教师的荣誉感 |
5.2.2 制定成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规划 |
5.2.3 提高参加企业医院一线培训和实践的积极性 |
5.2.4 提高发展成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积极性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师资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师生满意度调查研究[D]. 王胜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以广西东兰县为例[D]. 韦芳利.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实施问题与对策 ——以L省S市四所学校为个案[D]. 杨文静.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4]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分析[D]. 陈昱竹.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学管乐队的建设研究 ——以YL初中为例[D]. 陈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6]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 曲亚楠.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7]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第二批9个试点专业为例[D]. 焦彦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路径研究[D]. 蔡云龙.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9]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教育供给侧视角分析[D]. 高婷婷.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10]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虞文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