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吴啸天[1](2021)在《盐湖股份破产重整案例分析》文中认为2007年6月1日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较为明确地规定了企业破产重整方面的内容,在规范企业破产重整行为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破产重整的方式。企业的破产重整已经不再局限于清算与和解两种方式。破产重整制度作为破产法中的新设立的一项法律程序,为面临财务危机的企业恢复经营能力和起死回生提供了机会,保护了相关者的利益,也有利于保护市场主体地位与稳定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进入破产重整的程序,盐湖股份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自2017—2019年连续亏损,仅2019年亏损高达458.60亿元之多,创下A股上市公司亏损的历史记录。盐湖股份于2019年9月30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20年4月20日破产重整计划执行完毕。2020年年报显示实现净利润为20.4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1.48亿元,且财务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本文对其破产重整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便为更多有破产重整需求的企业提供启示及参考。本文共从五个方面的对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的是本文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对破产重整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述,阐述破产重整概念、方式和特点,分析破产重整的影响因素、破产重整的动因以及破产重整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对本案例中的企业基本情况、破产重整的实施路径、破产重整的方案设计等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盐湖股份破产重整的案例分析,首先从保留上市公司资格,优化资本结构,改善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动机分析;其次分析了公司准确实施的破产重整的时机,适时选择“企业存续式”重整方式,制定方案平衡多方利益等策略;再次从政府的大力支持、谈判的策略优势、重整方案的合理设计、各利益方对未来的信心、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等角度剖析了破产重整成功的关键因素和特色;最后采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以及非财务绩效法,对破产重整前后的财务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及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启示,对本文的观点进行总结性概述,并提出几点研究的启示价值。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采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国有企业破产重整的策略和分析研究。本文使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和手段,力求将破产重整策略与实际重整前后效果对比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和非财务绩效法进行分析,寻找破产重整成功背后的原因,从实际案例中提取成功因素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与结论。在明确破产重整的动机以及策略的选择的同时,更要关注影响破产成功的关键因素及特点。一次成功的破产重整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众多的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以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各相关利益方从不同方向参与到破产企业的重整工作中,有的放矢地为企业完成了重整工作,保护各方的利益,重塑了企业的结构,挽救了因内部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财务困境等问题的企业,给面临破产危机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生契机。
马小林[2](2021)在《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经营模式创新及战略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全面推动和促进非运输业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出台了《青藏集团公司关于全面推动和促进非运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促进非运输业深度融入市场,拓展经营领域,打造优势产业,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然而,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作为青藏集团公司下属的非运输企业,近年来的经营收入和利润连年下降。如何抓住国家、国铁集团以及青藏集团公司对物流产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打造核心竞争力,找准适合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发展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的经营现状,分析了公司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体系,指出了公司当前存在员工整体素质较低、对运输主业的依赖性太强、业务结构和营收项目单一、管理的有效性不足、设施设备落后以及管理体制需要转变等问题。通过借鉴几种典型的铁路物流公司经营模式,在实地调查滨铁公司周边铁路和物流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对公司经营项目进行调整,在专用线租赁、仓储以及装卸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商贸和第三方物流业务,重构了利润来源和公司经营体系。运用SWOT分析方法,提出了公司转型发展战略。经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格尔木滨铁公司应该选择扩张战略,即在格库铁路茫崖站和花土沟站新建货场,在兰州局东川站和阿克塞站开辟经营基地,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加大装卸设施设备和物流信息化建设投入,以优质的服务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图33幅,表10个,参考文献39篇。
李晓妍,刘佳,钟永恒,葛飞[3](2021)在《青海镁产业专利导航发展分析》文中认为通过对盐湖提镁技术与镁合金等重点技术的专利分析,得到全球镁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技术优势国家;从镁合金的专利权人排名来看,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展现出优势;基于专利权人的分析,挖掘中国镁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团队等重要情报信息;通过对中国及青海镁产业的专利布局分析,确定中国镁产业技术优势省、相关研发机构,总结青海省在镁产业领域的当前水平与可能的突破点,对镁产业关键技术进行导航探究,深度剖析镁产业研究价值与发展空间。同时对青海盐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青海镁产业未来发展应该结合本地特色增加专利申请量,综合开发利用资源,提升关键技术,加强人才引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发展建议。
熊增华,王兴富,王石军,童阳春,吴盛斌[4](2020)在《青海盐湖锂资源综合利用规模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锂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料",已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都离不开锂原料。有机构预测全球锂需求量将从2017年24万吨增加到2025年的83万吨LCE(碳酸锂当量)。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锂资源富集地,为探讨青海盐湖锂资源的合理开发规模,分析了锂盐开发的矿床特性、钾肥规模、开采方式、盐田精制浓缩工艺等影响因素,以察尔汗盐湖为例计算其开发规模,提出"先锂后钾"重点研发低含量卤水提锂技术、全流程工艺优化、构建锂资源产业集群等建议,将有利于科学规划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促进我国盐湖锂产业可持续发展。
杨阳[5](2019)在《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问题频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资源开发角度,国家制定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关注资源开发对生态的影响来说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纳入盐湖矿产资源的前期规划中去,使得盐湖资源得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研究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柴达木地区的生态状况和盐湖资源的开发情况,利用关键指标法选取有针对性的指标,确定评价单元以及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柴达木地区盐湖四大区域,进行合理的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依据评价结果全面分析整个柴达木地区的生态影响,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基于公共价值理论,提出适合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协调公共与合作的关系,并根据当地情况和时间提出对策,为柴达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提供有效的帮助。
王栋[6](2019)在《国际市场对中国钾盐价格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钾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和农业三大肥料之一,也是我国相对稀缺程度最为严重的矿产资源之一。我国钾盐呈现供给严重短缺,钾盐进口依存度在40-50%左右,而且对外依存度呈持续升高的趋势。本文研究了国际和国内钾盐价格的形成,识别了影响国际和国内钾盐市场的相关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探究了国际市场对国内钾盐价格的传导机制和传导路径。钾盐对我国农业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钾盐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的研究,对政府主管部门大宗商品管制提供建议和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创新贡献如下:(1)将影响钾盐供给和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类,构建了包括供给和需求因素在内的研究框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价格形成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基于供给因素下钾盐的生产成本、国际海运费以及钾盐的总产量对钾盐国际价格影响作用最大;基于需求因素下国际钾盐价格、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对国内钾盐价格影响作用最大。(2)基于空间市场整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通过揭示国际钾盐价格传导路径,得出国际钾盐市场中存在非常显着的“价格共移”特征,钾盐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保持着紧密的价格关联,结果验证了国际钾盐市场整体上长期支持“一价定律”的假说,国际钾盐市场整体上存在单方向的价格传导路径,即钾盐进口市场之间以及进口市场向出口市场的传导。(3)本文论证了进口钾盐价格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汇率对进口价格传递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其汇率弹性进行测度,结果证明汇率波动对钾盐进口价格传递性增强;构建了进出口产品价格的讨价还价能力测度模型,信息不对称对最终价格决策有重要影响,从进出口国单边效应分析发现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钾盐出口国议价能力更强。基于研究结论,结合我国钾盐行业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在坚持钾盐战略储备策略的前提下,继续加大钾盐的国际贸易合作规模,扩大钾盐的进口数量,进一步提升议价能力等关乎我国钾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及保障措施。
齐行义[7](2019)在《生态文明视阈下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们对环境带来的问题日益关注,各个国家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遏制环境的恶化,并不断思考保证经济、社会与环境更加和谐友好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战略应运而生。作为钾肥行业龙头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公司”)将如何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怎样扬长避短地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有效保证战略的实施,成了公司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论文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盐湖化工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公司发展现状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站在公司经济效益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共荣的角度上,采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发展环境的分析,公司内部资源、产品、技术、人力资源、财务、营销、循环经济现状分析研究,总结出公司转型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其次通过构建SWOT-AHP模型对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进行定量研究,得出盐湖股份战略选择区间在[π/2,3π/4]区间内,战略强度系数ρ=0.732>0.5,从而分析出盐湖股份应采取进取型战略,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战略措施来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制定思路,提出了盐湖股份绿色扩张战略、绿色成长战略、绿色品牌战略,进而确定“盐湖大循环、生态多产业”的战略总目标。最后,在绿色发展战略既定、绿色发展战略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结合盐湖股份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性提出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绿色发展战略的初步实施阶段,通过一些针对性的策略保证盐湖股份健康存活下来;第二阶段——逐步推进阶段,主要任务是让公司有起色的发展起来;第三阶段——全面落实阶段,此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所提供的资本积累和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大胆扩张,实现由“绿”到“金”的转变,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为了使公司绿色战略有效实施,提出了若干保障措施。
魏婉茹[8](2019)在《青海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海省作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高地,生态地位特殊,关系重大。然而,青海省过去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同时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产业生态化成为化解资源约束与环境瓶颈的有效发展模式之一,对提高青海可持续发展能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以产业生态学等理论作为支撑,构建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理论框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能源消耗、经济发展、污染排放、环境保护四个层面的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了评价与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产业生态化水平呈上升趋势,资源消耗层面与污染排放层面指标是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的关键,经济发展层与生态保护层的产业生态化水平滞后于资源消耗层与污染排放层。研究认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力量薄弱影响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升。进而论文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等对策建议,推进青海省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构建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理论框架,包括遵循原则、主要要素与指标体系,其意义在于:通过深入研究,探索了产业生态化的作用机理,丰富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研究内容,为全面、科学评价青海产业生态化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实证支持。
刘瑶[9](2019)在《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科技支撑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省市区重庆、四川、云南、广西。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我国正式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沿线地区带来绝佳发展机遇。青海省位于西北五省的中心地带,对于我国西部,尤其是青海省各方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省份青海进行研究,分析其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其不足,从科技支撑及对策的角度给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内容。从青海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地理位置及独特的丰富自然资源的优势开始梳理到现代青海省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促进青海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利用青海能源和交通的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论述了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近几年的成就,总结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现状、问题进行反思。主要从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存在的差距、存在差距的原因,对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中的瓶颈做出理论反思、总结;指出青海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由内部竞争走向国际化的外部竞争,由单一的产业一元合作走向多元化合作,由单边贸易走向多元化的多边贸易,由单一的科技合作项目走向多元化的科技合作模式。最后,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科技政策建议及科技支撑的对策研究,进一步强调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性及不可忽略的战略地位。
李晓宇[10](2019)在《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是1986年《矿产资源法》规定的一类特殊矿种。30多年来,国际、市场和资源等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战略定位、矿种确定原则和实施的管理政策进行与时俱进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资源、战略、安全、竞争、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内涵,界定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与“优势矿产”、“战略性矿产”、“关键矿产”等概念的差异。从资源代际安全和竞争优势出发,提出了当前设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目的及战略定位。强调资源的普遍稀缺性与我国的相对优势性,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定义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在全球范围内稀缺,我国具有相对资源优势,对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在军事和国防装备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终端应用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战略价值,需对其实施保护性开发管理的矿种。从我国主要优势矿产资源入手,筛选了稀土、钨、锡、锑、钼、金、石墨、锂、萤石和磷10个矿种,分析了其资源形势和供求趋势。基于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战略定位,结合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特征和原则,综合考虑各类要素,系统构建了三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模型。首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结合熵权法对矿种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赋权,增加了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利用筛选出的10个我国优势矿种的基础数据,对参与评价矿种相对重要性进行计算并给出排序。同时结合专家问卷调查法和相关影响因素评价分析法,综合提出新时期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名录的调整建议,为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下一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结合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开发管理实践,对以调控存量为目标的开采总量控制政策和以调控增量为目标的矿业权管理政策执行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当前实施保护性开采的稀土矿和钨矿在资源勘查开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管理机制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开发管理机制要点,其关键是平衡“保障资源安全”和“促进市场竞争”两个方面,把握好安全和效率的尺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提出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总结为安全优先、市场竞争、规模经营、调控宏观、放活微观。
二、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盐湖股份破产重整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破产重整的概念研究 |
1.2.2 关于破产重整的动因研究 |
1.2.3 关于破产重整的策略研究 |
1.2.4 关于破产重整的影响因素研究 |
1.2.5 关于破产重整的绩效研究 |
1.2.6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和不足之处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破产重整理论概述 |
2.1 破产重整概念、方式和特点 |
2.1.1 破产重整的概念 |
2.1.2 破产重整的三种模式 |
2.1.3 破产重整的特点 |
2.2 破产重整影响因素 |
2.2.1 地方政府的监督引导 |
2.2.2 出资人提供资金 |
2.2.3 债权人成为股东 |
2.2.4 破产重整方案的实施 |
2.2.5 中介机构的支持 |
2.3 破产重整的动机 |
2.3.1 调整公司产业布局 |
2.3.2 提高利益相关者受偿比例 |
2.3.3 保留公司上市资格 |
2.3.4 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
2.4 破产重整理论基础 |
2.4.1 营运价值理论 |
2.4.2 利益与共论 |
2.4.3 资产重整理论 |
3 盐湖股份破产重整案例介绍 |
3.1 盐湖股份基本情况介绍 |
3.1.1 盐湖股份简介 |
3.1.2 盐湖股份所处行业背景介绍 |
3.1.3 盐湖股份破产重整前经营情况 |
3.2 盐湖股份破产重整的实施路径 |
3.2.1 企业破产重整申请及批准 |
3.2.2 破产重整计划制定及批准 |
3.2.3 破产重整计划裁定及执行 |
3.3 盐湖股份破产重整的方案设计 |
3.3.1 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 |
3.3.2 重大资产处置方案 |
3.3.3 债权受偿方案 |
3.3.4 破产重整后经营方案 |
4 盐湖股份破产重整案例分析 |
4.1 盐湖股份破产重整的动机分析 |
4.1.1 保留上市资格 |
4.1.2 优化资本结构 |
4.1.3 改善财务状况 |
4.2 盐湖股份破产重整的策略分析 |
4.2.1 准确把握破产重整的时机 |
4.2.2 适时选择“企业存续式”重整方式 |
4.2.3 制定方案平衡多方利益 |
4.3 盐湖股份破产重整成功的关键因素及特色分析 |
4.3.1 青海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
4.3.2 谈判的策略优势 |
4.3.3 重整方案的合理设计 |
4.3.4 各利益方对未来的信心 |
4.3.5 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 |
4.4 盐湖股份破产重整的绩效分析 |
4.4.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绩效分析 |
4.4.2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绩效分析 |
4.4.3 非财务绩效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财务危机解除保障了上市主体 |
5.1.2 四方面重整提升了综合实力 |
5.1.3 最大限度保护了各方利益 |
5.1.4 地方政府的支持推进了破产重整流程 |
5.2 研究启示 |
5.2.1 规范破产重整会计核算工作 |
5.2.2 提高清偿比例以保障债权人利益 |
5.2.3 慎重选择重整方 |
5.2.4 依法创新破产重整模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经营模式创新及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思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铁路物流发展的研究 |
1.3.2 关于铁路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 |
1.3.3 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
1.4.1 研究目的 |
1.4.2 主要工作 |
2 公司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公司经营模式和体系 |
2.1.1 公司经营模式 |
2.1.2 公司经营体系 |
2.2 经营现状分析 |
2.2.1 近几年经营收入情况 |
2.2.2 近几年运量情况 |
2.2.3 运量下降的原因 |
2.3 现有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
2.3.1 员工整体素质较低 |
2.3.2 对运输主业的依赖性太强 |
2.3.3 业务结构和营收项目单一 |
2.3.4 管理的有效性不足 |
2.3.5 设施设备落后 |
2.3.6 管理体制需要转变 |
2.4 小结 |
3 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
3.1 经营模式的含义 |
3.2 铁路物流公司的几种典型经营模式 |
3.2.1 提供仓储型服务的经营模式 |
3.2.2 提供流通加工服务的经营模式 |
3.2.3 基于货运站场开展商贸业务的经营模式 |
3.2.4 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经营模式 |
3.3 滨铁公司经营模式和体系的创新 |
3.3.1 需求特征分析 |
3.3.2 调整经营项目 |
3.3.3 经营模式创新 |
3.3.4 重构经营体系 |
3.4 小结 |
4 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经营战略转型研究 |
4.1 相关理论介绍 |
4.1.1 内部环境分析方法 |
4.1.2 外部环境分析方法 |
4.2 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4.2.1 内部环境分析 |
4.2.2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3 备选战略方案制定和评估 |
4.3.1 制定备选战略方案 |
4.3.2 备选战略方案评估 |
4.3.3 扩张发展战略措施制定 |
4.4 战略目标及路径 |
4.5 小结 |
5 重点措施研究 |
5.1 强化内部管理 |
5.2 努力开拓物流市场 |
5.3 完善物流网络布局 |
5.4 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力度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青海镁产业专利导航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镁产业专利分析 |
1.1 全球镁产业链专利分布 |
1.2 全球镁产业重要专利权人 |
1.3 全球镁产业主要技术研发团队 |
2 中国及青海镁产业专利分析 |
2.1 中国镁产业专利分析 |
2.2 青海镁产业专利分析 |
3 镁产业关键技术导航 |
3.1 盐湖提镁技术 |
3.2 镁合金 |
4 盐湖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
5 镁产业发展建议 |
5.1 结合本地特色,增加专利申请 |
5.2 资源综合开发,制定发展战略 |
5.3 提升关键技术,产学研深度融合 |
5.4 加强人才引进,关注知识产权 |
(4)青海盐湖锂资源综合利用规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海盐湖锂资源特性及开发工艺 |
2 影响锂资源开发建设规模的主要因素 |
1)锂盐资源特性 |
2)钾肥规模 |
3)开采方式 |
4)提锂工艺 |
3 青海盐湖锂资源综合利用规模论证 |
3.1 基本原则 |
第一,钾、锂资源同步开发原则。 |
第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三,高效利用原则。 |
3.2 基本假设 |
3.3 基本公式 |
第一,年采出卤水含锂量 |
第二,年老卤含锂量 |
第三,锂产品年生产规模 |
3.4 计算结果 |
4 结论与建议 |
4.1 发挥锂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优势,加快青海千亿元锂电原料基地建设 |
4.2 探索改变锂资源开发方式,设置“先锂后钾”技术攻关重大课题 |
4.3 构建锂资源开发产业集群,提升锂资源战略价值 |
(5)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现实意义 |
2、理论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相关文献述评 |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生态环境 |
2、脆弱生态环境 |
3、生态平衡 |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二)理论基础 |
1、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 |
2、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三、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的现状 |
(一)柴达木盐湖资源总量 |
(二)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种类 |
1、盐湖钾盐开发 |
2、盐湖钠盐镁盐开发 |
(三)盐湖单一矿种开发方式 |
(四)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 |
1、水资源的潜在影响 |
2、土地资源的潜在影响 |
四、柴达木盐湖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一)评价指标建构原则 |
(二)盐湖生态环境评价单元 |
1、环境基础评价单元指标 |
2、开发生产评价单元指标 |
3、可持续发展评价单元指标 |
(三)评价因子的相关权重 |
(四)盐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计算 |
1、第四层(Ⅳ层)指标计算 |
2、第三层(Ⅲ层)指标计算 |
3、第二层(Ⅱ层)指标计算 |
4、生态环境影响程度(Ⅰ层)的计算 |
(五)评价分级标准 |
五、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分析 |
(一)评价数据来源 |
(二)四大盐湖区评价结果 |
1、东部石盐盐湖区生态评价结果 |
2、北部硼碱盐湖区生态评价结果 |
3、中部锂盐盐湖区评价结果 |
4、南部及西北部钾镁及芒硝盐湖区评价结果 |
5、四大盐湖区评价结果对比 |
六、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
(一)盐湖区资源开发中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1、钾离子流失造成的资源匮乏 |
2、技术创新不足导致的经济效益差 |
3、生态保护意识欠缺 |
4、人才缺失管理体制不健全 |
(二)柴达木盐湖生态环境改善建议 |
1、经济发展方面 |
2、社会组织方面 |
3、政策制定方面 |
七、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国际市场对中国钾盐价格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1.2.1 科学问题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
2.1 文献综述 |
2.1.1 钾盐价格影响因素 |
2.1.2 钾盐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
2.1.3 文献评述 |
2.2 理论基础与框架 |
2.2.1 相关理论基础 |
2.2.2 理论框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际钾盐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3.1 国际钾盐价格影响因素识别 |
3.1.1 世界钾盐资源的储产量 |
3.1.2 钾盐的生产成本 |
3.1.3 国际钾盐贸易格局 |
3.1.4 钾盐国际市场价格 |
3.1.5 国际海运 |
3.2 钾盐供应者价格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 |
3.2.1 通径分析原理 |
3.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3.2.3 实证分析过程 |
3.2.4 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内钾盐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4.1 国内钾盐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识别 |
4.1.1 钾盐国际价格 |
4.1.2 粮食消费 |
4.1.3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
4.1.4 宏观经济发展 |
4.1.5 物价水平 |
4.1.6 人口数量 |
4.1.7 突发事件冲击 |
4.2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4.2.1 VAR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 |
4.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4.3 钾盐需求及价格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 |
4.3.1 单位根检验 |
4.3.2 VAR模型滞后期确定 |
4.3.3 VAR模型建立及稳定性检验 |
4.3.4 Granger因果检验 |
4.3.5 方差分解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际钾盐市场对国内钾盐价格的传导机制 |
5.1 国际钾盐市场与我国钾盐进口价格的传导关系 |
5.1.1 一价定律的条件识别 |
5.1.2 数据来源与描述分析 |
5.1.3 国际钾盐市场一价定律的验证 |
5.2 国际钾盐市场对国内市场价格的传导路径 |
5.2.1 国际钾盐市场价格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5.2.2 国际钾盐市场价格之间的协整分析 |
5.2.3 进口钾盐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国际与国内钾盐市场的空间传导 |
6.1 国内钾盐市场的静态均衡 |
6.1.1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6.1.2 数据与描述 |
6.1.3 OLS模型分析 |
6.2 国内外钾盐市场的价格共移 |
6.2.1 单位根检验 |
6.2.2 协整检验 |
6.2.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6.2.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汇率及议价能力对钾盐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 |
7.1 汇率对钾盐进口价格的影响分析 |
7.1.1 汇率对钾盐进口价格影响模型 |
7.1.2 进口价格的汇率弹性计量模型设定 |
7.1.3 数据说明 |
7.1.4 平稳性检验 |
7.1.5 模型结果及分析 |
7.2 议价能力对钾盐进口价格的影响分析 |
7.2.1 钾盐产品议价测度模型构建 |
7.2.2 数据选取 |
7.2.3 实证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和建议 |
8.1.1 研究结论 |
8.1.2 政策建议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生态文明视阈下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创新之处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1.3.1 国外有关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动态 |
1.3.2 国内有关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动态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生态文明概述 |
2.1.1 生态文明的内涵 |
2.1.2 生态文明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 |
2.2 绿色发展及相关概念辨析 |
2.2.1 循环经济 |
2.2.2 绿色发展 |
2.3 理论基础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2 企业战略理论 |
2.3.3 绿色发展战略理论 |
第三章 盐湖股份内部环境分析 |
3.1 盐湖股份简介及发展历程 |
3.1.1 盐湖股份简介 |
3.1.2 盐湖股份发展历程 |
3.2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3.2.1 资源禀赋情况 |
3.2.2 产品演化分析 |
3.2.3 企业文化分析 |
3.2.4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3.2.5 财务能力分析 |
3.2.6 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3.2.7 营销模式分析 |
3.2.8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3.3 关键内部因素总结 |
3.3.1 优势因素 |
3.3.2 劣势因素 |
第四章 盐湖股份外部环境分析 |
4.1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P) |
4.1.2 经济环境(E) |
4.1.3 社会环境(S) |
4.1.4 技术环境(T) |
4.1.5 生态环境(E) |
4.1.6 法律环境(L) |
4.2 公司产品对应相关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4.2.1 国内外钾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4.2.2 碳酸锂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4.2.3 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4.2.4 PVC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4.2.5 水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4.3 关键外部因素总结 |
4.3.1 机会因素 |
4.3.2 威胁因素 |
第五章 基于SWOT-AHP模型的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的分析与制定 |
5.1 盐湖股份SWOT-AHP评价模型的构建 |
5.1.1 SWOT分析法 |
5.1.2 层次分析法 |
5.1.3 构造权重判断矩阵 |
5.2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的定量分析 |
5.2.1 各要素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5.2.2 各战略要素力度计算 |
5.2.3 构造战略四边形 |
5.2.4 确定战略类型判断战略强度 |
5.3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的制定 |
5.3.1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制定思路 |
5.3.2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 |
5.3.3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目标 |
第六章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及保障 |
6.1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 |
6.1.1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的初步实施阶段 |
6.1.2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阶段 |
6.1.3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阶段 |
6.2 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存在不足及改进方向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盐湖股份访谈提纲 |
附录 B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 C判断矩阵及战略要素强度原始数据 |
(8)青海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理论框架 |
2.1 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2.1.1 产业生态化的内涵 |
2.1.2 产业生态化的理论基础 |
2.2 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理论框架 |
2.2.1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原则 |
2.2.2 产业生态化的主要要素 |
2.2.3 产业生态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章 青海省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 |
3.1 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现状 |
3.2 青海省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 |
3.2.1 产业生态化的资源消耗评价 |
3.2.2 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发展评价 |
3.2.3 产业生态化的污染排放评价 |
3.2.4 产业生态化的生态保护评价 |
第4章 青海省产业生态化评价结果与制约因素 |
4.1 青海省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结果 |
4.2 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制约因素 |
4.2.1 发展的粗放型特征明显 |
4.2.2 经济实力难以提供充足保障 |
4.2.3 产业结构不合理 |
4.2.4 科学技术对发展的支撑力量薄弱 |
4.2.5 对环境治理的监管力度不足 |
第5章 促进青海省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
5.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
5.3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释放创新活力 |
5.3.1 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
5.3.2 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5.3.3 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
5.4 争取和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5.4.1 争取更大的中央投资与转移支付力度 |
5.4.2 做好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 |
5.4.3 加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
5.4.4 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
5.4.5 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科技支撑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综述 |
(一)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文献 |
(二)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研究文献 |
(三)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科技支撑及相关政策的研究文献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
一、历史优势:青海道的兴盛与发展 |
(一)青海道的由来 |
(二)青海道的初期发展 |
(三)青海道的繁荣 |
二、地理优势:国际通道枢纽 |
(一)丝绸之路南线重要通道 |
(二)联通南北、东西双向的主要通道 |
三、资源优势:矿产和能源 |
(一)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 |
(二)我国重要能源基地 |
四、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成就 |
(一)设施联通逐步提速 |
(二)贸易通道全面拓展 |
(三)合作沟通取得实效 |
(四)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
一、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存在的差距 |
(一)设施联通的步伐仍然缓慢 |
(二)科技合作的水平亟待提高 |
(三)产业对接的难度仍然较大 |
(四)科技支撑的体系尚未形成 |
(五)外向型经济亟待加强 |
(六)资源利用尚需充分合理 |
二、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存在差距的原因 |
(一)发展基础薄弱 |
(二)发展布局不均衡 |
(三)发展合作不充分 |
(四)发展投入有差距 |
三、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的瓶颈之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一)科技发展水平低于发达省份 |
(二)缺乏高端创新型人才 |
(三)政府主导作用尚有差距 |
(四)科技合作急需拓展 |
(五)企业没有形成综合创新能力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提升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科技支撑能力的对策研究 |
一、拉动科技创新 |
(一)以科技创新为契机,提高科技整体水平 |
(二)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培养高端创新科研人员 |
(三)以科技创新为机遇,加快企业综合创新能力 |
二、加强政府主导保障 |
(一)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 |
(二)健全科技创新体制 |
(三)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建设 |
(四)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 |
三、助推科技合作 |
(一)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合作模式机制 |
(二)通过合作助推青海自主创新的科技水平 |
(三)建立健全科技合作机制 |
(四)技术创新领域融入国家战略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存在主要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完成工作量 |
1.4 主要认识与创新点 |
2 研究理论基础 |
2.1 价值理论 |
2.2 比较优势理论 |
2.3 信息熵理论 |
2.4 需求理论 |
2.5 规模经济理论 |
3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战略定位 |
3.1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法定含义 |
3.1.1 法律层面 |
3.1.2 文件层面 |
3.1.3 内涵分析 |
3.2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新时期战略定位 |
3.2.1 优势矿种 |
3.2.2 相关概念界定 |
3.2.3 设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目的 |
3.2.4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战略定位 |
4 我国主要优势矿产资源形势及供求趋势 |
4.1 我国主要优势矿产资源选择 |
4.1.1 全球资源概况 |
4.1.2 我国资源状况 |
4.1.3 优势矿产选择 |
4.2 我国主要优势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
4.2.1 稀土资源 |
4.2.2 钨资源 |
4.2.3 锡资源 |
4.2.4 锑资源 |
4.2.5 钼资源 |
4.2.6 金资源 |
4.2.7 石墨资源 |
4.2.8 锂资源 |
4.2.9 萤石资源 |
4.2.10 磷资源 |
4.3 我国主要优势矿产资源供求分析 |
4.3.1 主要需求预测方法 |
4.3.2 数据基础 |
4.3.3 供需分析结论 |
5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5.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5.2 评价指标体系 |
5.2.1 评价指标简介 |
5.2.2 各三级指标含义 |
5.3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 |
5.3.1 基于AHP和熵权的数学评价法 |
5.3.2 专家问卷调查法 |
5.3.3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评价法 |
5.3.4 矿种调整建议名录 |
6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开发管理机制探索 |
6.1 已有政策执行效果 |
6.1.1 已有政策梳理 |
6.1.2 开采总量控制政策 |
6.1.3 矿业权政策 |
6.2 稀土矿开发管理机制 |
6.2.1 我国稀土资源特点 |
6.2.2 我国稀土产业特点 |
6.2.3 问题与分析 |
6.2.4 我国稀土矿开发管理机制 |
6.3 钨矿开发管理机制 |
6.3.1 我国钨资源特点 |
6.3.2 我国钨产业特点 |
6.3.3 问题与分析 |
6.3.4 我国钨矿开发管理机制 |
6.4 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开发管理机制要点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盐湖股份破产重整案例分析[D]. 吴啸天.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经营模式创新及战略转型研究[D]. 马小林.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青海镁产业专利导航发展分析[J]. 李晓妍,刘佳,钟永恒,葛飞. 无机盐工业, 2021(05)
- [4]青海盐湖锂资源综合利用规模探讨[J]. 熊增华,王兴富,王石军,童阳春,吴盛斌. 盐湖研究, 2020(04)
- [5]柴达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研究[D]. 杨阳. 兰州大学, 2019(02)
- [6]国际市场对中国钾盐价格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D]. 王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生态文明视阈下盐湖股份绿色发展战略研究[D]. 齐行义. 青海大学, 2019(04)
- [8]青海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与研究[D]. 魏婉茹.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1)
- [9]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科技支撑及对策研究[D]. 刘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10]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D]. 李晓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