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0分和80分(论文文献综述)
邵荣[1](2021)在《我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能源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以H供热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刘思彤[2](2021)在《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审计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低下的评论不绝于耳,审计舞弊、审计失败的报道也屡见不鲜。2019年,各级注协按有关规定对存在问题的96家事务所实施了行业惩戒,可见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长久稳定发展,避免审计失败现象的发生,对审计质量的评价迫在眉睫,而单个项目的审计质量又是构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基石,因此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的评价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XG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层的角度,首先以审计项目质量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总结国内外审计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引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声誉理论等作为全文理论支撑并分析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其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介绍XG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列举其现存审计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如:缺乏针对性、评价主体层级低、缺乏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等。最后,按照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过程和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参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管理》(修订)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管理>应用指南》,利用层次分析法为XG事务所设计了一套包含五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和二十一个三级指标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其中五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审计项目管理、项目准备、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完成和项目团队专业素质,选取XG会计师事务所的10个审计项目应用于新设计的评价方案中,验证此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研究,本文从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提升评价主体层级、规范审计程序并强化函证质量控制和提高审计团队专业素质这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改善XG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完善审计工作。
刘蕊[3](2021)在《基于老年健康视角的北京中心城区社区步行空间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当今,我国人口老龄化数量不断加剧,“老年健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步行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对老年人健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了未来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步行的友好城市,保障行人路权,开展人性化和精细化的道路空间设计。社区步行空间是老年人开展身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平台,对社区老年人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北京中心城区社区步行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对社区步行空间的优化策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国内社区步行空间研究体系,给未来北京社区步行空间的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本文首先对北京中心城区社区发展与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包括人口老龄化趋势、各区社区数量分析、社区养老服务及健康支持体系建设、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建设、社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六个研究社区片区。对研究对象展开实地调研。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社区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活动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提炼出影响社区老年人步行活动的社区相关因素,从服务设施、步行空间、气候环境三个层面建立基于老年健康视角的社区可步行性评价体系。具体选取了30个评价指标,包括16个社区服务设施可步行性指标,8个社区步行空间可步行性指标,6个社区气候环境可步行性指标。通过邀请22位相关领域专家打分,获取各项指标之间相对权重值。通过大数据分析、实地调研、数据测量、及GIS数据可视化分析,得到各典型社区步行空间的各项指标评价内容及结果,语义评价内容转化为量化评分。依据评价结果,归纳北京中心城区社区步行空间的现状问题,针对问题从三个层面提出基于老年健康视角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指南,包括优化步行空间的规划和管理、提高步行空间的环境舒适度、加强步行空间的适老化设计。最后提出建立量化的社区步行空间研究机制,为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供“针灸式”的精细化改造方案,提出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优化方法,为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张晴斌[4](2021)在《盾构下穿在建高铁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路基作为修建高铁轨道中的关键部位,施工质量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质量。由于路基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人们对路基施工质量的问题日益重视。相比于普通路基而言,高填方路基高度高,进行分层填筑时难以控制路基的压实质量;填方量巨大使其具有较大的自重荷,容易造成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高填方路基与盾构隧道交叉施工,二者均为在建项目,相互之间存在的不可控因素更多,当盾构隧道施工扰动周围土体时,土体所受应力通过桩板结构向上传递至路基,进而引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影响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时,不仅会对铁路施工项目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危及后续的行车安全。因此,辨别出影响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在施工时给与重点管控,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路基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提高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下穿段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作如下研究:(1)首先基于项目的施工背景并结合项目的特点展开分析研究,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了解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介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高填方路基质量控制时主要关注的指标,为选取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指标提供理论基础。结合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的特点,从多角度分析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影响要素,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重新划分类别,构建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其次以所选的各评价指标作为变量,使用客观的熵权法确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式,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同时基于可拓理论构建不受指标的数量、量纲和信息重复等问题影响的多级可拓评价模型,结合某地区盾构隧道下穿在建高铁高填方路基施工项目,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多级可拓评价,得到总体目标的施工质量评价结果。(3)最后分析所得到的多级可拓评价结果,从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并对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进行监测,依据监测数据分析高填方路基填筑阶段的沉降量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高填方路基整体的施工质量,为此后类似下穿段交叉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程中倩,吴水荣,梁巍[5](2020)在《林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初探》文中指出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林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绩效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根据最低层次各指标权重和指标值对考评对象作出综合评估,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在以上分析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关键的评价因子,制定合理的林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绩效评价方案。
樊亮[6](2020)在《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集团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在变革中得到长期的发展必须做出改变,ZXC集团作为当地重要的能源企业,仍然面临着市场的巨大挑战。因此优化国企的餐饮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餐饮服务绩效考核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提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其次,在对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ZXC集团的实际情况,研究了 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三,对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再设计。具体包括运用BSC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 ZXC集团餐饮服务部及其管理层和基层的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和考核标准。最后,从考核结果的反馈和申诉;开展考核前宣讲及动员工作,优化考核制度的支持环境,优化运营时的绩效考核制度,权责明确,对采购权进行监管,进行结果展示并优化综合管理办法等方面提出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同类型的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提供借鉴。
陈芳[7](2020)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安泽[8](2020)在《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在提高工程质量、减少传统安全事故和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施工安全挑战,如大型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问题威胁着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随着各地装配式建筑项目数量的增长,预制构件的需求量和使用量也呈上升态势,预制构件的吊装工人已经成为了装配式建筑所特有的技术工种。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疲劳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于预制构件的吊装作业过程与传统施工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这使得预制构件吊装工人暴露在高风险环境下,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的疲劳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立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的疲劳风险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方式识别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的疲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的8个准则层指标,33个具体指标,为吊装工人风险评级奠定基础。(2)基于模糊数学对吊装工人疲劳风险进行评级。首先采用博弈论理论对疲劳风险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确定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其次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评估模型,通过专家群决策构建标准隶属度,结合模糊评判标准确定指标风险值,评估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等级状态。(3)提出针对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的疲劳风险管控措施。基于风险管理手段,针对疲劳风险关键因素提出管控的策略。(4)开发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管理软件。搭建了数据输入层、处理层、展示层三级软件架构,基于Linux ubuntu系统环境。应用PHP storm平台、PHP study集成平台、My SQL数据库开发疲劳风险管理软件并在项目现场实际应用。综上,本文提出了一套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管理方法,为疲劳风险研究提供了特定场景;针对预制构件吊装工人提出疲劳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开发了一款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软件,提高装配式建筑安全施工管理水平。
吴丽红[9](2020)在《富锦市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耕地资源安全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准确和全面认识耕地资源质量状况是进行耕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而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层面的一项战略部署,是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益实践。因此,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有利于及时查清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状况、监测土地整治成效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有利于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保护,从而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本文从耕地地力、空间地理、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四个方面界定耕地质量的内涵,以耕地斑块为评价单元,综合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模型与障碍度模型,探讨富锦市整治区、非整治区和垦区三个典型样区的耕地质量特征和差异,识别不同区域耕地质量障碍因子,为富锦市耕地利用、保护与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耕地质量整体以良等为主,耕地质量排序为垦区>整治区>非整治区。就地力质量而言,研究区整体水平以良等为主,地力质量排序为整治区=非整治区>垦区,主要由于垦区地理位置先天条件不足;就工程质量而言,研究区整体水平以中等为主,工程质量排序为垦区>整治区>非整治区,表明整治区资金投入和建设水平与垦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就空间质量而言,研究区整体水平以良等为主,空间质量排序为垦区>非整治区>整治区,主要受地形坡度影响,表明整治区土地平整还有待加强;就生态环境质量而言,研究区整体水平以良等为主,生态环境质量排序为非整治区>垦区>整治区,主要受地理位置影响。由此可见,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水平下,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但与垦区相比,整治区耕地质量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整治力度仍有待加强,同时还要坚持注重科学培肥,稳步提高耕地地力水平。(2)对于不同整治程度的区域而言,准则层障碍度排序具有空间质量>工程质量>地力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的规律。整体研究区指标障碍度排序依次为坡度>农田林网化率>沟渠密度>田块规整度>道路通达度,经统计不同区域障碍度前五名的指标主要包含坡度、农田林网化率、沟渠密度、田块规整度、道路通达度和有机质6个指标,其中有3个指标在工程质量准则层内,2个指标在空间质量准则层内,1个指标在地力质量准则层内,进一步印证了准则层障碍因素的诊断结果,坡度障碍度较大是导致空间质量障碍度大于工程质量的原因。因此本文基于“藏粮于地”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围绕障碍度最大的三个准则层及六个指标,从持续推进整治工程建设、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科学培肥与种养结合三个方面提出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措施,为富锦市耕地利用与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有利于查清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的优势与不足,对监测耕地质量水平,加强不同区域中、低等级的耕地质量提升,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促进耕地产能提高,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于红玲[10](2020)在《现代景观农业的发展与研究 ——基于土壤修复基础下现代农业景观的营造》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持续恶化,人们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加,使得人们向往田园生活。但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部分地区呈现出“寂静田园”的现象。土壤过度开垦使土壤退化严重,有机质含量下降,养分利用率低,植物生长不良,成景效果不佳。景观农业将景观生态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是传统农业向农业景观发展的一种形式,是将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一定景观效果的引导下有机结合。土壤修复可以改善土壤性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景观营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故基于土壤修复基础下农业景观的营造是有必要的。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以土壤修复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景观营造的理论基础,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案例国新天汇循环农业园项目中。通过参考、借鉴景观评价体系,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基于土壤修复基础下农业景观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发现:(1)基于土壤修复基础下现代农业景观的营造,既可对当地受损的土壤进行修复,恢复其耕作性,将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增产增收,又可营造出适宜的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带来收益,促进其良性发展。(2)利用污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性;使用兼具观赏与固氮作用的油料、绿肥作物及园林植物来增加土壤的含氮量,能够提高农业景观的景观价值与经济价值,推动其综合效益的提升。(3)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和原理,进行指标的确定和权重分析,构建出适合该农业景观的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业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使农业景观的评价指标得到充分的量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100分和80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0分和80分(论文提纲范文)
(2)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相关理论 |
2.1 审计项目质量的相关概念 |
2.1.1 审计质量和审计项目质量的含义 |
2.1.2 审计质量的特征 |
2.2 审计质量基本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传递理论 |
2.2.3 声誉理论 |
2.3 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 |
2.3.1 审计团队因素 |
2.3.2 审计对象因素 |
2.3.3 项目审计程序的执行因素 |
2.4 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构成 |
第三章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XG会计师事务所概况 |
3.1.1 XG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2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状况 |
3.2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现状 |
3.2.1 审计质量评价方案 |
3.2.2 审计质量评价实施现状 |
3.3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存在问题 |
3.3.1 缺乏针对性 |
3.3.2 评价主体层级低 |
3.3.3 缺乏审计项目质量评价 |
3.4 设计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的必要性 |
3.5 设计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
3.5.1 评价依据 |
3.5.2 指标的科学性 |
3.5.3 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
第四章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设计 |
4.1 设计目的 |
4.2 设计思路 |
4.3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3.2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
4.3.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4 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确定 |
4.4.1 层次分析法步骤 |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5 评价指标等级与打分标准 |
第五章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的应用 |
5.1 FT项目审计质量评价结果 |
5.2 样本项目审计质量评价结果 |
5.2.1 整体分析 |
5.2.2 分项分析 |
第六章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对比及建议 |
6.1 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对比 |
6.2 提高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的建议 |
6.2.1 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 |
6.2.2 提升评价主体层级 |
6.2.3 规范审计程序,强化函证质量控制 |
6.2.4 提高审计团队专业素质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7.2.1 研究内容方面的不足 |
7.2.2 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 |
7.2.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基于老年健康视角的北京中心城区社区步行空间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1.2.1 社区的概念及分类 |
1.2.2 步行空间的发展、概念及分类 |
1.2.3 可步行性的概念及评价理论 |
1.2.4 城市规划理论中与社区步行空间相关的内容 |
1.3 国内外社区步行空间优化相关研究进程 |
1.3.1 社区可步行性评价 |
1.3.2 社区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活动的影响 |
1.3.3 研究综述现状与不足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构建老年健康视角的社区可步行性评价体系 |
2.1 北京中心城区社区发展与建设现状 |
2.1.1 人口老龄化趋势 |
2.1.2 各区社区数量分析 |
2.1.3 社区养老服务及健康支持体系建设 |
2.1.4 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建设 |
2.1.5 社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
2.2 研究社区的基础调研 |
2.2.1 研究社区的选取 |
2.2.2 研究社区的现状调研 |
2.3 构建老年健康视角的社区可步行性评价体系 |
2.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2.3.2 评价体系逻辑支撑 |
2.3.3 评价体系确立 |
2.3.4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2.3.5 评价指标权重结果 |
2.4 小结 |
第三章 社区服务设施可步行性研究 |
3.1 评价方法及标准 |
3.2 社区服务设施配置及布局分析 |
3.2.1 老年人常用设施权重表 |
3.2.2 社区服务设施分类统计 |
3.2.3 社区服务设施核密度分析 |
3.3 社区服务设施可步行性分析 |
3.3.1 步行影响要素的量化指标修正 |
3.3.2 步行指数计算 |
3.3.3 步行指数分析 |
3.3.4 社区服务设施可步行性评价 |
3.4 小结 |
第四章 社区步行空间可步行性研究 |
4.1 评价体系方法及标准 |
4.1.1 指标评价体系 |
4.1.2 评价方法及标准 |
4.2 步行空间安全连续性评价研究 |
4.2.1 路面高差 |
4.2.2 占道情况 |
4.2.3 无障碍设计 |
4.2.4 辅助设施配置 |
4.3 步行空间舒适宜人性评价研究 |
4.3.1 通行尺度 |
4.3.2 铺地材质 |
4.3.3 绿化景观 |
4.3.4 休憩活动空间 |
4.4 社区步行空间可步行性特征总结 |
4.4.1 各社区步行空间可步行性总体情况 |
4.4.2 步行空间安全连续性特征总结 |
4.4.3 步行空间舒适宜人性特征总结 |
4.5 小结 |
第五章 社区气候环境可步行性研究 |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1.1 研究方法及工具 |
5.1.2 测量时间及天气 |
5.1.3 测量路线及测点选取 |
5.2 热舒适度评价研究 |
5.2.1 移动数据同时性矫正 |
5.2.2 微气候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
5.2.3 基于老年视角的热舒适度评价分析 |
5.2.4 基于老年视角的热舒适度评价结果 |
5.3 空气质量评价研究 |
5.3.1 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与依据 |
5.3.2 污染物浓度的可视化分析 |
5.3.3 空气质量指数计算分析 |
5.3.4 空气质量优化率评价分析 |
5.4 社区气候环境可步行性评价 |
5.5 小结 |
第六章 建立老年健康视角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机制 |
6.1 老年健康视角的社区可步行性评价体系 |
6.1.1 老年健康导向的优化目标 |
6.1.2 指标的多元研究方法运用 |
6.1.3 社区长效监管平台的搭建 |
6.2 社区步行空间评价的定量分析 |
6.2.1 可步行性评价结果分析 |
6.2.2 指标得分分布频数分析 |
6.2.3 指标得分结果分析 |
6.3 社区步行空间问题的定性诊断 |
6.3.1 步行空间体系缺乏规划和管理 |
6.3.2 步行空间环境舒适度有待提升 |
6.3.3 步行空间缺乏适老性设计 |
6.3.4 不同类型社区步行空间问题总结 |
6.4 老年健康视角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指南 |
6.4.1 优化步行空间的规划和管理 |
6.4.2 提高步行空间的环境舒适度 |
6.4.3 加强步行空间的适老化设计 |
6.4.4 不同类型社区步行空间优化策略 |
6.5 “针灸式”改造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实践 |
6.5.1 西四北头条-三条-六条社区 |
6.5.2 北里-西里-东里社区 |
6.5.3 东花市北里东区-西区社区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基于老年健康视角的北京中心城区社区可步行性评价因素权重的调查表专家版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盾构下穿在建高铁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2 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基础理论 |
2.1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基本特征 |
2.2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2.2.1 路基压实质量控制 |
2.2.2 路基沉降控制 |
2.3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
2.3.1 评价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
2.3.2 指标赋权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构建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3.1 工程项目概况 |
3.2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
3.2.1 施工环境 |
3.2.2 施工技术 |
3.2.3 施工材料 |
3.2.4 施工管理 |
3.3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3.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4 构建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模型 |
4.1 多级可拓评价模型基本概念 |
4.2 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的确立 |
4.3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指标的量化处理 |
4.4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4.4.1 矩阵标准化 |
4.4.2 定义熵 |
4.4.3 求熵权 |
4.5 计算指标综合关联度 |
4.6 本章小结 |
5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措施 |
5.1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
5.2 施工质量的多级可拓评价 |
5.2.1 一级可拓评价 |
5.2.2 二级可拓评价 |
5.2.3 三级可拓评价 |
5.2.4 四级可拓评价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4 质量控制措施 |
5.4.1 施工技术措施 |
5.4.2 施工管理措施 |
5.4.3 施工监测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问卷调查 |
附录 B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指标量化标准 |
附录 C 熵权法处理主观数据 |
附录 D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绩效考核 |
2.1.1 绩效 |
2.1.2 绩效管理 |
2.1.3 绩效考核 |
2.1.4 绩效考核指标 |
2.1.5 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 |
2.2 平衡计分卡 |
2.2.1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
2.2.2 平衡计分卡的原理 |
2.2.3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
2.2.4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流程 |
2.2.5 平衡计分卡的作用 |
2.3 层次分析法 |
2.3.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
2.3.2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2.3.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3 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3.1 ZXC集团的基本情况 |
3.1.1 ZXC集团概况 |
3.1.2 ZXC集团组织机构 |
3.2 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现状 |
3.2.1 ZXC集团餐饮服务部情况 |
3.2.2 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现有绩效考核情况 |
3.3 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满意度调查 |
3.3.1 问卷调查对象及目的 |
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3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3.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4 存在问题 |
3.4.1 绩效考核目标设定不合理 |
3.4.2 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完整 |
3.4.3 绩效考核不够专业 |
3.4.4 没有建立沟通和考核结果反馈制度 |
3.5 问题存在的原因 |
3.5.1 没有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目标导致目标设定不合理 |
3.5.2 未把有效指标纳入日常工作中使得指标设定不完整 |
3.5.3 餐饮行业决定绩效考核的水平不够专业 |
3.5.4 没有建立绩效考核结果沟通和反馈制度的环境 |
4 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建 |
4.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再设计的必要性 |
4.2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再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4.2.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再设计的目标 |
4.2.2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再设计的原则 |
4.3 指标的确定 |
4.3.1 指标确定的思路及步骤 |
4.3.2 指标的选取 |
4.3.3 指标的具体解释 |
4.4 权重的确定 |
4.4.1 餐饮服务部管理层权重的确定 |
4.4.2 餐饮服务部基层权重的确定 |
4.5 考核指标评分标准 |
4.5.1 餐饮服务部及其管理层考核指标评分标准 |
4.5.2 餐饮服务部基层考核指标评分标准 |
5 保障措施 |
5.1 考核结果的反馈沟通和申诉 |
5.2 完善绩效考核运行的保障措施 |
5.2.1 开展考核前宣讲及动员工作 |
5.2.2 优化考核制度的支持环境 |
5.2.3 优化运营时的绩效考核制度 |
5.2.4 权责明确,对采购权进行监管 |
5.2.5 进行结果展示并优化综合管理办法 |
6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8)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筑工人疲劳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现有研究的总结及不足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装配式建筑 |
2.1.2 预制构件吊装过程 |
2.1.3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 |
2.1.4 疲劳的定义 |
2.2 相关理论综述 |
2.2.1 疲劳风险管理制度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人因工程学 |
第三章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
3.1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影响因素识别 |
3.1.1 基于文献分析的工人疲劳风险影响因素 |
3.1.2 基于专家访谈的疲劳风险影响因素 |
3.2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
3.2.1 调查问卷设计 |
3.2.2 样本的统计描述 |
3.2.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3.3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指标体系 |
3.4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指标的测量 |
3.4.1 指标的测量准则 |
3.4.2 指标测量的标准 |
第四章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建立 |
4.1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评估模型 |
4.1.1 风险评估模型的比较 |
4.1.2 疲劳风险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
4.1.3 模糊综合评估法 |
4.2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评估实例研究 |
4.2.1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2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单因素评估矩阵构建 |
4.2.3 模糊风险评级计算 |
4.2.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五章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控制研究 |
5.1 预制构件工人疲劳风险的控制策略 |
5.1.1 疲劳风险的基本控制方法 |
5.1.2 疲劳风险控制措施 |
5.2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管理软件开发 |
5.2.1 软件技术 |
5.2.2 软件架构设计 |
5.2.3 软件应用界面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状况及疲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B 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指标权重打分问卷调查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富锦市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1.3.2 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研究进展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重难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耕地 |
2.1.2 土地整治 |
2.1.3 土地整治工程 |
2.1.4 垦区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地关系理论 |
2.2.2 系统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耕地质量理论模型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3.1 富锦市概况 |
3.1.1 地理区位 |
3.1.2 自然资源 |
3.1.3 社会经济 |
3.1.4 土地利用 |
3.1.5 土地整治 |
3.2 典型区选取与数据获取 |
3.2.1 典型区选取 |
3.2.2 数据获取与处理 |
4 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4.1 评价总体框架 |
4.2 指标体系构建 |
4.3 评价单元确定 |
4.4 评价原则 |
4.5 评价方法 |
4.5.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4.5.2 指标权重确定 |
4.5.3 综合指数计算 |
5 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
5.1 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
5.2 内部结构水平分析 |
5.2.1 地力质量分析 |
5.2.2 工程质量分析 |
5.2.3 空间质量分析 |
5.2.4 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
6 障碍因素分析与措施建议 |
6.1 耕地质量障碍因素分析 |
6.1.1 障碍诊断模型 |
6.1.2 障碍因素分析 |
6.2 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建议 |
6.2.1 持续推进整治工程建设 |
6.2.2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6.2.3 科学培肥与种养结合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现代景观农业的发展与研究 ——基于土壤修复基础下现代农业景观的营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土壤修复在农业景观规划中的应用途径 |
2.1 土壤修复的方法 |
2.1.1 物理修复 |
2.1.2 化学修复 |
2.1.3 生物修复技术 |
2.2 土壤修复与农业景观的结合 |
2.2.1 生物炭土的使用 |
2.2.2 油料作物的使用 |
2.2.3 绿肥作物的使用 |
2.2.4 园林植物的使用 |
3 农业景观案例研究 |
3.1 大别山生态高值农业科技示范园 |
3.1.1 基本概况 |
3.1.2 项目特点 |
3.1.3 借鉴与不足之处 |
3.2 黄山生态农业观光园 |
3.2.1 项目简介 |
3.2.2 项目特点 |
3.2.3 借鉴与不足之处 |
3.3 岸上草原——都市田园景观的改造规划 |
3.3.1 项目简介 |
3.3.2 项目特点 |
3.3.3 借鉴与不足之处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土壤修复基础下农业景观营造的规划研究 |
4.1 规划的原则 |
4.1.1 因地制宜原则 |
4.1.2 多样性原则 |
4.1.3 生态性原则 |
4.1.4 景观性原则 |
4.2 规划的目标 |
4.2.1 农业景观的营造 |
4.2.2 对土壤进行修复以提升土壤肥力 |
4.2.3 农业园区示范作用的塑造 |
4.3 规划的内容 |
4.3.1 农业景观 |
4.3.2 植物景观 |
4.3.3 其他景观 |
4.3.4 土壤修复 |
4.4 本章小结 |
5 国新天汇循环农业园的规划实践研究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背景 |
5.1.2 区位分析 |
5.1.3 现状分析 |
5.2 项目规划定位 |
5.2.1 功能定位 |
5.2.2 产业定位 |
5.2.3 市场定位 |
5.3 规划与设计 |
5.3.1 总体规划布局 |
5.3.2 道路交通布局 |
5.3.3 功能布局 |
5.3.4 植物规划 |
5.3.5 土壤修复规划 |
6 基于土壤修复基础下农业景观评价体系研究 |
6.1 农业景观评价方法 |
6.1.1 层次分析法 |
6.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6.2 农业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6.3 AHP法测定各级指标权重 |
6.4 评价指标权重值分析 |
6.4.1 相对于A总目标层,B准则层之间相对重要性对比分析 |
6.4.2 相对于A总目标层,C指标层之间相对重要性对比分析 |
6.4.3 相对于A总目标层,D子指标层之间相对重要性对比分析 |
6.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6.6 评价结果分析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四、100分和80分(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能源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以H供热项目为例[D]. 邵荣.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2]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研究[D]. 刘思彤.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基于老年健康视角的北京中心城区社区步行空间优化研究[D]. 刘蕊.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4]盾构下穿在建高铁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D]. 张晴斌.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5]林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 程中倩,吴水荣,梁巍. 科技管理研究, 2020(15)
- [6]ZXC集团餐饮服务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 樊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7]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研究[D]. 陈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8]预制构件吊装工人疲劳风险管理研究[D]. 张安泽.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9]富锦市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D]. 吴丽红.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10]现代景观农业的发展与研究 ——基于土壤修复基础下现代农业景观的营造[D]. 于红玲.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