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豆粥治疗急性乳腺炎(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鸿[1](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加味蜂房丸治疗乳腺炎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院内制剂加味蜂房丸治疗乳腺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寻找蜂房丸中治疗乳腺炎的有效化合物或有效化合物群;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的结果,以黄芩苷为标准品测定网络药理学预测到的有效化合物群-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采用病理组织学验证金葡菌乳腺炎模型小鼠的抗炎、抑菌作用,以荧光定量PCR验证其作用机制的关键靶点。方法:(1)在传统中药数据库TCMSP、TCM@TANWAN、中国知网,收集加味蜂房丸中的主要化合物成分,预测作用靶点;Dis Ge NET、CTD、Drug 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中收集治疗乳腺炎疾病的作用靶点;找出共靶导入到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关键靶标功能富集分析。(2)以黄芩苷为标准品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加味蜂房丸10味药材总黄酮的提取方法。(3)以注射给菌的方式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依据临床症状评分及病理组织学标准评判造模成功与否;小鼠攻菌后分组给药,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荧光定量PCR进行关键靶标及化合物的验证。结果:(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加味蜂房丸治疗乳腺炎的主要通路为inflammatory responce、response to molecule of bacterial origin通路,关键靶标有ALB、TP53、PIR3CA、MAPK1、SRC、MAPK3、JUN、VEGFA、IL-8、EGFR、TNF、TLR,化合物以黄芩苷、山奈酚、槲皮素、木犀草素、高良姜素为主,该类化合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2)加味蜂房丸提取工艺优化结果:以黄芩苷为标准品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提取工艺优选为6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1h方法提取总黄酮含量最高,且提取方法具有可靠性、准确性。(3)小鼠金葡菌乳腺炎模型的建立及药效学观察:依据HE染色结果优选注射给菌方式造模,但同时需严格控制针头进入乳腺组织的位置;根据临床病理学评分,病理组织学观察评价疗效,发现加味蜂房丸制剂的醇提液为最佳治疗效果。实验验证结果:加味蜂房丸醇提液可显着抑制TLR2的表达,激活ALB的表达,可有效地降低金葡菌性乳腺炎的炎症损伤,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在金葡菌乳腺炎发生中表现出显着抗炎作用。结论:优选的加味蜂房制剂的醇提工艺能够很好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乳腺炎,抑制TLR2,激活ALB作用的inflammatory responce、response to molecule of bacterial origin通路,“加味蜂房丸”可有效地增强金葡菌性乳腺炎时乳腺组织及中性粒细胞对金葡菌的杀灭作用。
刘涛[2](2017)在《皮肤“癣”类病名考证及其规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皮肤“癣”病概念内涵有三:一是“西医之癣”,指真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二是传统的“中医之癣”,包罗范围甚广;三是一般口语所说的“皮肤癣病”,可泛指一切皮肤疾病。目前,中医学界通行的是第一个内涵,反映了中医学术的异化。本论文考证范围包括大部分的“西医之癣”(白秃疮、肥疮、鹅口疮、圆癣、紫白癜风、阴癣、鹅掌风、脚湿气、灰指甲、癣),部分“中医之癣”(吹花癣、奶癣、牛皮癣、乳头风、蛇皮癣、湿疮、白庀、松皮癣),以及部分“皮肤癣病”(肾囊风、四弯风、紫癜风)。论文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皮肤“癣”类病名考证现状的综述。第二部分是绪论,界定“癣”的概念,阐述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介绍有关研究方法及其运用举例。第三部分分别考证人体各部位之癣,包括头部之癣:白秃疮、肥疮;面部之癣:吹花癣、奶癣;口腔之癣:鹅口疮;颈项之癣:牛皮癣;躯干之癣:圆癣、紫白癜风、乳头风;阴部之癣:肾囊风、阴癣;四肢之癣:四弯风、蛇皮癣;手足之癣:鹅掌风、脚湿气、灰指甲;发无定处之癣:湿疮、白庀、松皮癣、紫癜风;“癣”病病名考证。第四部分为皮肤“癣”类病名规范研究,提出皮肤“癣”病体系性问题,指出当前的皮肤癣病内涵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考证收集的资料,提出规范病名。第五部分是总结,概述考证的新发现、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的设想。第六部分为参考文献。第七部分为附录,辑录了皮肤“癣”类的相关资料。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考证清楚各种皮肤癣病病名的历史演变,对其历史发展沿革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关于各项“癣”病的一系列考证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考证工作对于皮肤“癣”病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提出了规范病名,为名词术语规范化课题服务,如考证为“腊梨”代替“肥疮”作为规范病名提供学术支撑;考证出了 15个同名异病的中医学名词。
王丽娜[3](2010)在《自拟清解消痈汤治疗气滞热壅型乳痈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初步评价自拟清解消痈汤治疗乳痈(气滞热壅型)疗效。方法:选择乳痈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自拟清解消痈汤组。口服自拟清解消痈汤中药汤剂。对照组:静点青霉素。两组患者治疗七天观察并统计疗效。结果:运用中药方剂清解消痈汤治疗气滞热壅型乳痈,可使患者乳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缩小消失,伴随症状消失,与对照组静点青霉素治疗相比较,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解消痈汤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消肿通乳之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常晓波[4](2007)在《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乳痈32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研究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早、中期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肝气郁结型早、中期乳痈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用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对照组口服中药瓜蒌牛蒡汤配大青膏外敷。结果:两组临床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性(P<0.01);两组间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 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间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程比较:治疗组为2.94±1.56天,对照组为4.56±1.39天,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87%,经Ridit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中期乳痈的治疗,疏肝理气推拿法与口服中药瓜蒌牛蒡汤配大青膏外敷法在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降低白细胞计数,但疏肝理气推拿法明显优于口服中药瓜蒌牛蒡汤配大青膏外敷法。疏肝理气推拿法虽然与口服中药并外敷法有同等的疗效,但此法具有操作简单,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易于被患者接受等特点,可以为早、中期乳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林文泉[5](2007)在《绿豆癀护肝解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绿豆癀是绿豆的加工制品,主产于台湾中南部山区,在台湾全岛被广为使用,认为功同绿豆,效果比绿豆更佳。本研究对台湾民间常用绿豆癀的加工方法、功效主治和使用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为规范其运用奠定基础;初步阐明绿豆癀的护肝、解毒作用及其机制,阐明绿豆癀的营养成分及化学成分,揭示其护肝、解毒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为绿豆的开发利用拓宽途径,为市场提供一作用机制、物质基础明确的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二、研究方法:1、药理试验研究以下主要选用了五大试验来评估绿豆癀的解毒和降脂作用,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其中绿豆癀用双蒸水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15g/ml、0.075g/ml、0.375g/ml的高、中、低三个剂量的溶液;绿豆粉用双蒸水配制成浓度2.0g/ml绿豆粉溶液。用以比较绿豆癀作用是否优于绿豆粉,以及绿豆癀不同于绿豆粉的作用。(1)绿豆癀抗CCl4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绿豆粉组和绿豆癀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用0.5ml饮用水灌胃;绿豆粉组每天用0.5ml绿豆粉溶液灌胃:绿豆癀高、中、低剂量3组每天各用相应浓度绿豆癀溶液分别给0.5ml灌胃。正常喂养,连续实验7d,待末次给药后1h,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0.2ml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按10.0ml/kg体重的剂量(约0.2ml)腹腔注射0.125%CCL4花生油溶液.然后禁食不禁水,20h后摘眼球取血处死,血液静置3h,待凝固后分离血清,3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注入EP管,-20℃保存,按试剂盒说明书,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AST及ALT;取部分肝右叶,用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2)绿豆癀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绿豆粉组、绿豆癀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用0.5ml饮用水灌胃;绿豆粉组每天用0.5ml绿豆粉溶液灌胃,绿豆癀高、中、低剂量3个组每天各用相应浓度绿豆癀溶液分别给0.5ml灌胃,每日1次,共12次,正常喂养。最后一次灌胃后13h,除正常对照组灌胃0.3ml饮用水外,其余各组均灌胃0.3ml的50%乙醇造模。小鼠在造模后禁食不禁水,10h后脱臼处死小鼠,迅速取出肝脏,用冷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称取0.3g,加入预冷生理盐水3ml,制备成10%的匀浆液,4500 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注入试管,-20℃保存。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测定肝组织内GSH、MDA、TG含量;另取部分肝右叶,用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3)绿豆癀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参照文献方法,用1%胆固醇,0.12%甲基硫氧嘧啶,0.13%胆盐,7.75%猪油,10%蛋黄粉,81%基础饲料制成高脂饲料;绿豆粉和绿豆癀均加工成颗粒饲料。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绿豆粉组,绿豆癀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绿豆粉组和绿豆癀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每只一个笼子单独喂养。大鼠食量按25g/天/只计算,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大鼠每只每天喂高脂饲料17.5g+普通饲料7.5g;绿豆粉组大鼠每只每天喂高脂饲料17.5g+5g绿豆粉+普通饲料2.5g;绿豆癀低剂量组大鼠每只每天喂高脂饲料17.5g+绿豆癀2.5g+普通饲料5g;绿豆癀中剂量组大鼠每只每天喂高脂饲料17.5g+绿豆癀5g+普通饲料2.5g;绿豆癀高剂量组大鼠每只每天喂高脂饲料17.5g+绿豆癀7.5g。连续40天。末次喂饲后,禁食12h,腹主动脉取血,血液静置3h,待凝固后分离血清,3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注入EP管,-20℃保存,按试剂盒说明书,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TG、LDL-C、HDL-C值。(4)绿豆癀对肝GSH、GST影响的实验研究待动物适应环境1周后,将60只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组:空白对照组,泼尼松龙组,绿豆粉组和绿豆癀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和泼尼松龙组每天用0.5ml饮用水灌胃;绿豆粉组每天用0.5ml绿豆粉液灌胃;绿豆癀高、中、低剂量3组每天用相应浓度绿豆癀液0.5ml灌胃。正常喂养,连续15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从灌胃第8天开始每天皮下注射泼尼松龙(PSL)15mg/kg,连续5d。小鼠在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处死,离心分离血清,取肝脏用Tris-HCl 50 mmol/L(pH 7.4)制成25%肝匀浆,差速离心法制备微粒体及线粒体,-30℃保存。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按Ellman法测定,谷胧甘肽还原酶(gutathionereductase,GSH-Re)活性依文献及试剂盒规定方法测定。(5)绿豆癀对肝CYP同功酶影响的实验研究将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组:空白对照组、绿豆粉组和绿豆癀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每天用0.5ml生理盐水灌胃;绿豆粉组每天用0.5ml绿豆粉液灌胃;绿豆癀高、中、低剂量3组每天各用相应浓度绿豆癀液0.5ml灌胃。正常喂养,连续10d。10天后断头处死,取肝脏,按照钙沉淀法制备微粒体。肝微粒体制备:将肝组织制备成20%的匀浆,按每克肝组织加4m10.25mol/L蔗糖溶液或pH7.5TMS缓冲液(Tris,HCl、MgCl2)及蔗糖,磨成匀浆。将组织匀浆置低温高速离心,12000g,30分钟,以沉淀未破碎的细胞、细胞碎片、核及线粒体。所得上清液即线粒体后上清液,小心倒出上清液,备用。取适量线粒体后上清液加CaCl2液(终浓度8mmol/L),稍搅拌混合,放冰浴5分钟,高速离心机27000×g离心15分钟。用Lowry比色法测定肝微粒体的蛋白含量,用牛血清蛋白质做标准曲线,光谱测定P450含量,消光系数为105mmol(L.cm),按照文献方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CYP)含量、7-乙氧异恶唑-O-脱乙基酶(EROD)、苯胺羟化酶(ANH)、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的活性。2、药学试验研究(1)绿豆癀中蛋白质的测定;2)绿豆癀中氨基酸的测定;(3)绿豆癀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4)绿豆癀中核黄素的测定;(5)绿豆癀中胡萝卜素的测定;(6)绿豆癀中硫胺素的测定;(7)绿豆癀中烟酸的测定三、研究结果1、药理试验结果()绿豆癀抗CCl4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结果AST、AL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表明CCl4肝损伤造模成功。绿豆癀低、中剂量能抑制小鼠血清AST的升高(P<0.05),绿豆粉和绿豆癀高剂量均能抑制小鼠血清AST升高,但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绿豆粉和不同剂量的绿豆癀均能抑制小鼠血清ALT的升高(P<0.01或P<0.05);而绿豆癀低剂量组比绿豆粉组有更好的效果(P<0.05)。肝组织病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气球样变、脂肪变性、胞浆凝聚、肝细胞坏死均多于正常对照组,尤其是后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绿豆癀高剂量组的肝细胞坏死程度比模型组轻,两者有显着差别(P<0.05)。但各治疗组小鼠肝细胞气球样变、脂肪变性、胞浆凝聚、肝细胞坏死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绿豆癀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结果TG、MDA、GS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MDA均明显升高,GSH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表明成功复制出小鼠酒精肝损伤模型。绿豆粉和绿豆癀各剂量均能降低MDA,但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绿豆粉和绿豆癀各剂量均能升高GSH,但只有绿豆粉和绿豆癀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绿豆粉和绿豆癀各剂量均能降低TG,但只有绿豆粉和绿豆癀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病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3)绿豆癀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结果TG、LDL-C、HDL-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LDL-C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表明成功复制出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绿豆粉和绿豆癀低、中剂量虽能降低LDL-C,但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绿豆癀高剂量能明显降低LDL-C(P<0.01),而且其效果明显比绿豆粉组高(P<0.05);绿豆粉和绿豆癀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TG、升高HDL-C(P<0.01或P<0.05),绿豆癀中、高剂量的效果更佳,与绿豆粉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4)绿豆癀对肝GSH、GST影响的实验结果泼尼松龙组GSH比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绿豆粉组和绿豆癀三组GSH降低均比泼尼松龙组小(p<0.05或p<0.01)。绿豆癀组尤以高剂量下降最小,中剂量次之,高剂量与绿豆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绿豆癀的高剂量组可以提高GSH—Re的活性。(5)绿豆癀对肝CYP同功酶影响的实验结果绿豆粉和绿豆癀3组均可使小鼠肝线粒体CYP含量明显升高(p<0.01),尤以绿豆癀高剂量组作用最强,其与绿豆粉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从表8可以看出,绿豆癀中、高两组CYP同功酶EROD和ANH的活性明显下降,而ER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或p<0.05),尤以高剂量组作用更强。2、绿豆癀化学及营养成分测定的实验结果绿豆癀中蛋白质含量略低于绿豆粉,但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绿豆癀中氨基酸含量、不溶性膳食纤维、核黄素、胡萝卜素、硫胺素和烟酸含量均高于绿豆粉组。四、结论提示绿豆癀有较好的护肝解毒作用和较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其作用机制除了一般的抗氧化作用外,还可能与调节CYP酶系中不同酶的活性有关。在实验中,还设立了绿豆粉组作对照。在各实验组中,绿豆粉与绿豆癀有相似的作用,但总的看来,作用比绿豆癀低。在本研究中,还对绿豆癀的多项化学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是绿豆癀中所含多项氨基酸、不溶性膳食纤维、核黄素、胡萝卜素、硫胺素及烟酸等各类化学及营养成分较绿豆粉明显为高。本研究的创新点是:(1)对台湾民间常用的绿豆癀的加工方法、功效主治和使用经验进行了较系统整理;(2)通过多种动物模型和多项指标(尤其是肝药酶指标)探讨了绿豆癀的护肝、解毒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3)初步阐明绿豆癀的营养成分及化学成分,揭示其护肝、解毒作用的部分物质基础。
任福婵[6](2000)在《三豆粥治疗急性乳腺炎》文中指出
二、三豆粥治疗急性乳腺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豆粥治疗急性乳腺炎(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加味蜂房丸治疗乳腺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加味蜂房丸治疗乳腺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蜂房制剂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
1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结论 |
第三章 加味蜂房丸中总黄酮对金葡菌所致乳腺炎的抗炎作用 |
第一节 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模型建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 |
第二节 加味蜂房丸中总黄酮治疗金葡菌乳腺炎作用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 |
第三节 加味蜂房醇提液治疗金葡菌乳腺炎的体内试验 |
1 试验动物 |
1.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1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加味蜂房丸治疗乳腺炎的作用机制 |
2 黄酮类化合物抗炎抑菌作用机制 |
3 加味蜂房制剂治疗金葡菌乳腺炎的实验验证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皮肤“癣”类病名考证及其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综述: 皮肤“癣”类病名考证现状 |
1.1. 期刊文献 |
1.2. 硕博论文 |
1.3. 专着文献 |
2. 绪论 |
2.1 “癣”病的概念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3 研究方法及其运用举例 |
3. 皮肤“癣”类病名考证 |
3.1 头部之癣: “白秃疮、肥疮”病名考证 |
3.1.1 白秃疮 |
3.1.2 肥疮 |
3.2 面部之癣: “吹花癣、奶癣”病名考证 |
3.2.1 吹花癣 |
3.2.2 奶癣 |
3.3 口腔之癣: “鹅口疮”病名考证 |
3.3.1 鹅口疮 |
3.4 颈项之癣: “牛皮癣”病名考证 |
3.4.1 牛皮癣 |
3.5 躯干之癣: “圆癣、紫白癜风、乳头风”病名考证 |
3.5.1 圆癣 |
3.5.2 紫白癜风 |
3.5.3 乳头风 |
3.6 阴部之癣: “肾囊风、阴癣”病名考证 |
3.6.1 肾囊风 |
3.6.2 阴癣 |
3.7 四肢之癣: “四弯风、蛇皮癣”病名考证 |
3.7.1 四弯风 |
3.7.2 蛇皮癣 |
3.8 手足之癣: “鹅掌风、脚湿气、灰指甲”病名考证 |
3.8.1 鹅掌风 |
3.8.2 脚湿气 |
3.8.3 灰指甲 |
3.9 发无定处之癣: “湿疮、白庀、松皮癣、紫癜风”病名考证 |
3.9.1 湿疮 |
3.9.2 白疕 |
3.9.3 松皮癣 |
3.9.4 紫癜风 |
3.10 “癣”病病名考证 |
4. 皮肤“癣”类病名规范研究 |
4.1 皮肤“癣”病体系性问题 |
4.2 提出规范病名 |
5. 总结 |
5.1 考证成果述要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之处 |
5.4 今后研究的设想 |
6. 参考文献 |
6.1. 古代文献 |
6.2. 近现代文献 |
6.2.1 专着 |
6.2.2 期刊 |
6.2.3 学位论文 |
7. 附录: 皮肤“癣”类资料汇编 |
7.1 白秃疮 |
7.2 肥疮 |
7.3 吹花癣 |
7.4 奶癣 |
7.5 鹅口疮 |
7.6 牛皮癣 |
7.7 圆癣 |
7.8 紫白癜风 |
7.9 乳头风 |
7.10 肾囊风 |
7.11 阴癣 |
7.12 四弯风 |
7.13 蛇皮癣 |
7.14 鹅掌风 |
7.15 脚湿气 |
7.16 灰指甲 |
7.17 湿疮 |
7.18 白庀 |
7.19 松皮癣 |
7.20 紫癜风 |
7.21 癣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3)自拟清解消痈汤治疗气滞热壅型乳痈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一、现代医学对乳痈的认识 |
(一) 概述 |
(二) 分类 |
(三) 临床表现 |
(四) 病理改变 |
(五) 诊断 |
(六) 鉴别诊断 |
(七) 治疗 |
(八) 预后 |
二、祖国医学对乳痈的认识 |
(一) 概述 |
(二) 乳痈的分类 |
(三) 乳痈的病因病机 |
(四) 乳痈的临床症状 |
(五) 乳痈的辨证治疗 |
(六) 饮食治疗 |
(七) 乳痈的转归与预后 |
(八) 预防与调摄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脱落标准 |
六、疗效评定标准 |
七、研究方法 |
八、统计学方法 |
九、结果与分析 |
十、不良反应 |
十一、观察结果 |
十二、结果 |
讨论 |
一、组方依据 |
二、药物组成 |
三、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4)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乳痈3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脱落标准 |
(六) 疗效评定标准 |
(七) 研究方法 |
二、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与分析 |
(一) 两组患者各项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三)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程比较 |
(四) 两组治疗后总疗效分析 |
四、典型病例 |
五、安全性检测 |
六、不良反应 |
讨论 |
一、祖国医学对乳痈的认识 |
(一) 概述 |
(二) 乳痈的分类 |
(三) 乳痈的病因病机 |
(四) 乳痈的临床症状 |
(五) 乳痈的辨证治疗 |
(六) 乳痈的转归与预后 |
(七) 预防与调摄 |
二、现代医学对乳痈的认识 |
(一) 概述 |
(二) 分类 |
(三) 临床表现 |
(四) 病理改变 |
(五) 诊断 |
(六) 鉴别诊断 |
(七) 治疗 |
(八) 预后 |
三、本研究所选穴位及推拿手法的机理探讨 |
四、临床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详细摘要 |
(5)绿豆癀护肝解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中医药学对绿豆的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 |
1.1 中医药学对绿豆的传统认识 |
1.2 绿豆的现代研究 |
2.绿豆癀的制法和使用 |
3.中医药学对"毒"与"毒邪"的认识 |
4.化学性肝损害与中医药防治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绿豆癀抗CCl_4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实验二 绿豆癀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实验三 绿豆癀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实验四 绿豆癀对肝GSH、GSH-Re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实验五 绿豆癀对肝CYP同功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实验六 绿豆癀化学及营养成分测定的实验研究 |
1 绿豆癀中蛋白质的测定 |
1.1 材料 |
1.2 分析步骤 |
1.3 结果 |
2 绿豆癀中氨基酸的测定 |
2.1 材料 |
2.2 分析步骤 |
2.3 结果 |
3 绿豆癀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
3.1 材料 |
3.2 分析步骤 |
3.3 结果 |
4 绿豆癀中核黄素的测定 |
4.1 材料 |
4.2 分析步骤 |
4.3 结果 |
5 绿豆癀中胡萝卜素的测定 |
5.1 材料 |
5.2 分析步骤 |
5.3 结果 |
6 绿豆癀中硫胺素的测定 |
6.1 材料 |
6.2 分析步骤 |
6.3 结果 |
7 绿豆癀中烟酸的测定 |
7.1 材料 |
7.2 分析步骤 |
7.3 结果 |
第三部分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病理图片 |
2.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研究课题 |
致谢 |
(6)三豆粥治疗急性乳腺炎(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2 体会 |
四、三豆粥治疗急性乳腺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加味蜂房丸治疗乳腺炎的作用机制[D]. 李亚鸿.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2]皮肤“癣”类病名考证及其规范研究[D]. 刘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1)
- [3]自拟清解消痈汤治疗气滞热壅型乳痈疗效的临床观察[D]. 王丽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7)
- [4]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乳痈32例临床观察[D]. 常晓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3)
- [5]绿豆癀护肝解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林文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 [6]三豆粥治疗急性乳腺炎[J]. 任福婵. 山西中医,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