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水之源——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发展的记录

为活水之源——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发展的记录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发展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贺敬涛[1](2018)在《江河潮涌万象新——中国兵器豫西集团江河公司改革开放40年纪实》文中研究说明这是一个百舸争流,逐梦前行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兵器豫西集团江河公司,自力更生、不懈奋斗,以勇于创新的胆气,推动主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智能化新兴产业转变,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变,不断提升新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能力,军品实现了适度多元化发展,并通过牢固锁定"打造国防系统高端铜合金生产研发基地"战略目标,不断扩展铜加工产业链的宽度和深度,使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江流奔涌、硕果累累,江河

王元成[2](2013)在《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是当代中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实际运行状况,是当代中国各项民主制度建立、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条件,体现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发展水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性环节。本项研究主要以政治角色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研究者本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若干履职行为和相关亲身经历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以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行为描述为研究进路,通过展现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产生和角色扮演的全过程,分析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及其与相应角色规范和角色期望之间的联系,从而描述和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行情况,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制度规定及其运转情况,为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功能、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项研究认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产生的基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作为个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代表角色期望的领悟以及代表再社会化过程对代表个体履职能力的影响使不同的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呈现出一定个性特点。代表角色所担当的其他角色,特别是代表所担当的其他政治角色对代表的角色扮演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其行为与角色期望的一致性程度、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角色行为特征既与代表个体特征有内在联系,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其行为特征更多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欠缺。要使人大代表角色行为与角色期望实现更高程度的一致,解决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问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相关政治体制。本文内容安排除导言和结论部分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导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本文的主要分析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相关政治主体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可以分为社会期望和角色自我期望。社会期望包括制度性期望和道德性期望。制度性期望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在履职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道德性期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要求,主要靠社会舆论以及角色扮演者本人的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角色自我期望是角色对自己行为模式的设想。角色期望最终要通过角色承担者本人对角色的领悟发挥作用,人大代表对角色期望的领悟是代表角色扮演的动力和主观前提。第二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挑选和确定过程,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人大代表角色扮演可能产生的影响。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是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角色期望具体化为一个个代表的过程,当选代表是政治角色的具体承担者和扮演者。第三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总结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第四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分析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行为模式的特点。第五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再社会化的内容、主要途径、特点及其对代表角色扮演行为的影响等。本文最后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耕夫,周飞[3](2010)在《而今迈步从头越——湘潭高新区鼎力打造“千亿园区”纪实》文中认为1992年,湘潭省级高新区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此,古城湘潭吹响了向高科技进军的号角,潮涌湘江掀起创新巨浪。2009年3月18日,湘潭省级高新区凭借自身实力,晋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在原有"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三块国家级基地招牌基础上,又将"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园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基地"三块金字招牌收入囊中,创新引领,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十一五"完美收官,"十二五"响亮鸣锣。湘潭高新区在晋级一年后的今天,以拓展载体空间、重新布局产业为契机,以打造"千亿园区"为"十二五"目标,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超常规发展两个能力,努力成为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新的增长极。湘潭高新区将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凭什么推动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靠什么彰显其对湘潭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战略性意义?八月莲城,金风送爽,本刊记者踏上了这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聆听其创业故事,感受其发展脉动,试图揭示湘潭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跨越发展的奥秘……

何红梅[4](2009)在《唱响春天的故事——深圳检验检疫局改革发展三十年纪实》文中认为时光如梭,岁月如歌。30年前,"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一阵春风,一记惊雷,一座新兴城市应运而生。从此,深圳这个当年的渔家小镇,带着两脚泥泞、满手鱼腥,开始迈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史立刚[5](2007)在《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空间公共建筑作为以大量性建筑为“底”的“图”,从古至今备受关注,占据了与其数量不成比例的资源配额。因此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生态化设计是其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功能、技术含量较高,构思涉及“自变量”的更多,使得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生态化设计一直是建筑师不愿碰触的雷区和死角而显得扑朔迷离。本文旨在对这一前沿课题有所突破,对生态建筑理论的类型深化与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生态化进行有益探索。首先基于对生态研究和大空间公共建筑研究的背景分析,本文认为二者的整合研究对于各自的深化发展都极具建设性,并明确了其与节能建筑、功能可持续使用、气候设计的关系。其次从大空间公共建筑的本体特点入手探讨了它的生态使命,提出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的概念、特性及展望。然后通过对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原则的探讨搭建了其理论框架。其外部条件包括国家政策的宏观导向、业主决策的理性态度、建筑教育的观念更新及公众参与的积极策应,重点讨论了引入科学的建筑策划和全寿命周期评价思想及建立开放互动的三元一体化合作机制问题。其内在设计原则包括高效化原则、健康化原则、木桶效应原则和此时此地原则。接着从选址的生态位策划、形式追随生态和内容结合生态三方面建构了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生态化设计策略,从而为其实现画出了合理的战术路线图。最后通过对其美学特征和评价的探讨揭示出生态化设计的大空间公共建筑美学的深层内涵和规律。本文归纳和评述了大量相关文献,掌握了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互证的角度对其研究,建构了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的系统理论,对于大空间公共建筑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论文的创造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系统地阐释了当代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的理念基础应由单纯注重结构理性向生态理性拓展和提升的本体规律。明确地提出了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概念并建立开放互动的三元一体化合作机制,并搭建了从设计的外部条件到本体原则的理论框架。自上而下地建构出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生态化设计策略,并提出其模式图解,深入地论证了设计追随生态的合理性。建构了大空间建筑生态化设计的美学框架,揭示出其美学表象及其深层逻辑,从而实现了大空间建筑美学的拓展和超越。

向天,金国平[6](2001)在《为有源头活水来——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发展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市集装箱运输生产的主战场——宁波港务局北仑集装箱公司传来捷报:截至2000年12月15日,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80万标箱。这之前的两年,该公司集装箱的吞吐量分别为34.4万标箱和55.6万标箱,三年整整跨越了三大步,这意味着该公司集装箱运输生产已驶入了快车道。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崛起的奥秘在哪里?记者近日采访了公司经理苏学军。把观念转过来北仑集装箱码头建成于1992年,有着水深、浪小、顺流、不冻不淤、陆域宽广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码头拥有6个深水泊位,总长1314米,其中900米泊位为国际集装箱码头。就是有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北仑集装箱公司在初建的前几年,运输生产却一直在30万标箱这个低水平状态徘徊,宁波及附近的大量货源纷纷流向其它港口。原因是什么?航线少、费用高、耗时长。问题出在哪?苏学军说,关键还是人的观念问题。首要的一点就是要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发展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发展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1)江河潮涌万象新——中国兵器豫西集团江河公司改革开放40年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创业百难信仰和奋斗托起大三线
“围海造田”
搭建“三大一小”战略布局
起舞弄潮打造民品发展新引擎
东方风来人才强企巧谋划
风起帆张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

(2)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选题的意义
        1. 笔者本人的履职与学习经历是引发本项研究的直接原因
        2. 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3. 本项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
        2. 对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的研究
        3. 对人民代表大会与执政党关系的研究
        4. 对人大代表的研究
        5. 对国外议会和议员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分析工具与研究思路
        1. 研究目的
        2. 分析工具和主要概念
        3. 研究思路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六、篇章结构
    七、研究个案的相关基本情况
第一章 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
    一、制度性期望
        1. 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3、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旳制度性保障
    二、道德性期望
        1.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2.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3.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丰富的法律知识
        4.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5.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正确处理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6.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为民请命的精神
    三、自我期望
    四、角色领悟
    五、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期望的特点
        1. 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不突出
        2. 制度性社会期望与道德性社会期望之间无明显界限
        3. 各种社会期望之间以及角色自我期望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第二章 推荐、考察与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选择与确定
    一、代表候选人名额的确定与分配
    二、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提名过程
    三、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考察与初步确定
        1. 考察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机构
        2. 考察内容与过程
        3. 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初步确定
        4. 后续材料工作
    四、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正式确定
        1. 省委会议讨论
        2. 各党派和人民团体民主协商
    五、正式候选人的确定与投票选举
        1. 正式候选人的确定
        2. 投票选举
    六、当选代表的资格审查与确认
    七、全国人大代表角色产生过程的特点
        1. 代表产生过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2. 组织推荐提名是当选代表的重要前提
        3. 组织推荐和考察过程集中体现了党对代表角色的社会期望
        4. 投票选举是代表当选的决定性环节
        5. 代表候选人个人在选举中难以发挥作用
        6. 代表来源形式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7. 代表产生过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议案、审议与表决: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
    一、大会前的准备工作
        1. 会议通知
        2. 赴京报到
        3. 建团会议
        4. 预备会议
    二、会议议程和日程安排
        1. 会议议程
        2. 会议日程安排
    三、向大会提交代表议案和建议
        1. 提交代表议案、建议的具体要求
        2. 会议提交议案、建议情况
    四、听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报告和各项议案的说明
        1. 第一次全体会议
        2. 第二次全体会议
        3. 第三次全体会议
        4. 第四次全体会议
    五、审议各项议案和工作报告
        1. 3月5日下午,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
        2. 3月6日,代表小组第一次会议
        3. 3月7日上午,代表团第二次全体会议
        4. 3月7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二次会议
        5. 3月8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三次会议
        6. 3月9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四次会议
        7. 3月10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五次会议
        8. 3月10日下午,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
        9. 3月11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六次会议
        10. 3月12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七次会议
        11. 3月12日下午,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
        12. 3月13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八次会议
        13. 3月13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九次会议
    六、会议简报交流
        1. 印发简报的目的
        2. 简报的特点
    七、对工作报告决议案和其他议案决议进行表决
        1. 大会表决办法
        2. 大会议程和表决程序
    八、选举和决定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1. 选举、决定和表决办法
        2. 会议期间代表对人选的酝酿过程
        3. 投票选举和表决
    九、大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1. 规范性一致是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基本取向
        2. 审议过程客观上成为代表行为实现规范性一致的重要准备
        3. 角色冲突是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伴随现象
        4. 代表在会议期间存在较严重的角色超载现象
        5. 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角色错位现象
        6. 代表角色行为具有重要的象征性功能
        7. 提交议案和建议成为代表个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第四章 视察、执法检查与专题调研: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
    一、代表视察
        1. 会前集中视察
        2. 专题性集中视察
    二、执法检查
        1. 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2. 参加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三、专题调研
        1. 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2.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四、参加代表小组活动
        1.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成立情况
        2.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活动
    五、列席有关会议
        1. 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2. 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六、联系人民群众
        1. 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2. 通过走访联系群众
        3. 通过新闻媒体及互联网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4. 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
        5. 应有关部门邀请担任社会监督员
    七、闭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1. 代表角色行为规范性一致程度明显降低
        2. 代表角色冲突广泛存在
        3. 代表角色超载现象更为严重
        4. 代表角色错位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5. 代表角色行为的象征性功能淡化,制度性功能显现
        6. 代表角色行为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性空间
第五章 培训、研讨与经验交流: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再社会化
    一、专题培训
        1. 2008年第八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
        2. 2009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学习班
        3、2010年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代表培训班
        4. 2011年第三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5. 2012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二、履职经验交流与专题研讨
        1. 履职经验交流
        2、履职专题研讨
    三、代表再社会化的其他途径
        1. 有关部门寄送的履职所需资料
        2. 地方人大常委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为代表订阅的其他资料
        3. 代表专用电子信箱
    四、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特点
        1. 代表再社会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主体特点
        2. 代表再社会化内容方面的特点
        3. 代表再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培训的代表构成方面的特点
        4. 代表再社会化时间安排方面的特点
        5. 代表再社会化的作用方面的特点
结论与讨论
    一、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
        1. 角色期望决定着代表角色的选择及其行为特点
        2. 代表角色的产生过程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和特性
        3.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
        4.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是现行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
        5. 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反映了现行制度的某些欠缺
        6. 代表角色再社会化有利于提高代表的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
    二、进一步的讨论: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
        1. 更加突出代表角色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
        2. 进一步完善代表选举程序
        3. 实现代表角色与相关角色的有效分离
        4. 完善人大会议制度
        5. 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
        6. 创新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实现形式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生态化
        1.1.1 对新奇无休止的迷恋
        1.1.2 建筑的返本归原
        1.1.3 生态意识的觉醒
        1.1.4 建筑与生态有约
    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动态
        1.2.1 大空间公共建筑理论的发展
        1.2.2 生态建筑理论的深化
        1.2.3 国内外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生态化设计进展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相关概念辨析
        1.3.2 研究本体内容界定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方法及论文结构
        1.4.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课题研究方法
        1.4.3 论文结构体系与框架
第2章 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生态使命
    2.1 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空间特征解析
        2.1.1 空间尺度的特征
        2.1.2 空间使用的特征
        2.1.3 空间塑造的特征
    2.2 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的提出及探索
        2.2.1 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的提出
        2.2.2 生态化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特性
        2.2.3 生态化大空间公共建筑的优势及展望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的外部条件
    3.1 国家政策的宏观导向
        3.1.1 国家政策对解决经济外部性的意义
        3.1.2 国外生态政策的借鉴和中国生态政策的启动建设
    3.2 业主决策的理性态度
        3.2.1 短期与长期利益的统筹平衡
        3.2.2 前期专业策划机制的完善
    3.3 建筑教育的观念更新
        3.3.1 升华建筑理念
        3.3.2 拓展技术结构
        3.3.3 改良设计模式
    3.4 公众参与的积极策应
        3.4.1 绿色消费观的启蒙倡导
        3.4.2 完备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原则框架
    4.1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4.1.1 有机整体法则
        4.1.2 物物相关法则
        4.1.3 协调稳定法则
        4.1.4 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流动法则
        4.1.5 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法则
    4.2 生态理念内涵
        4.2.1 生态世界观
        4.2.2 机巧主义
        4.2.3 共生观念
        4.2.4 动态思维
    4.3 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原则
        4.3.1 高效化原则
        4.3.2 健康化原则
        4.3.3 木桶效应原则
        4.3.4 此时此地原则
        4.3.5 有机化原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
    5.1 建筑选址的“生态位”策划
        5.1.1 从功能可持续出发策划“生态位”
        5.1.2 从城市总体功能布局出发选址
    5.2 形式追随生态
        5.2.1 从“自然之理”到“自然之利”
        5.2.2 集约的有机建筑体型
        5.2.3 理性高效的结构优化
        5.2.4 缓冲气候的开放生态界面
        5.2.5 建筑构造多功能复合
        5.2.6 “意译式”的地域主义
    5.3 内容结合生态
        5.3.1 环境品质健康
        5.3.2 环境负荷减约
        5.3.3 空间功能高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的美学宗旨
    6.1 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美学内涵与外延
        6.1.1 传统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美学内涵
        6.1.2 生态化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美学拓展与超越
        6.1.3 建筑进步的评价标准
    6.2 生态化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美学表象
        6.2.1 优美和谐的景观环境
        6.2.2 有机轻灵的建构优化
        6.2.3 自律宜人的空间品质
        6.2.4 精致高效的建筑构件
    6.3 生态化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美学深层逻辑
        6.3.1 生态理性的有机彰显
        6.3.2 生态美学的本体内涵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发展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江河潮涌万象新——中国兵器豫西集团江河公司改革开放40年纪实[J]. 贺敬涛. 中国军转民, 2018(10)
  • [2]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D]. 王元成.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2)
  • [3]而今迈步从头越——湘潭高新区鼎力打造“千亿园区”纪实[J]. 耕夫,周飞. 中国高新区, 2010(09)
  • [4]唱响春天的故事——深圳检验检疫局改革发展三十年纪实[J]. 何红梅. 中国检验检疫, 2009(05)
  • [5]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D]. 史立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5)
  • [6]为有源头活水来——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发展纪实[J]. 向天,金国平. 宁波经济, 2001(01)

标签:;  ;  ;  ;  ;  

为活水之源——北仑集装箱公司快速发展的记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