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对人体姿势平衡的影响

氯氮平对人体姿势平衡的影响

一、氯氮平对人体姿态平衡的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任非非[1](2021)在《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方法:实验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醒脾解郁方组(XPJYF)、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EOT)、醒脾解郁方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XPJYF+EOT)。每组根据应激时间各分为3w、6w组。除CON外,其余各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造模,共21d。各组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造模前及造模第3 w、6 w时进行行为学观察。造模3 w时评价脾虚程度,结合行为学实验,评价模型成功与否。取材后以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变化及XPJYF干预效应。第二部分:大鼠分组及干预同研究一。取材后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分析线粒体及神经元突触体视学指标;高尔基染色观察神经元轴树突分支变化;提取海马突触体,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突触重塑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合成蛋白含量;检测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及线粒体酶活性。第三部分:制备XPJYF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并鉴定;采用CCK8法进行XPJYF细胞毒性实验;建立皮质酮(CORT)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分为 CON、CORT、CORT+X(H)、(M)、(L)、CORT+E、CORT+E+X(H)、(M)、(L)共9组。以细胞免疫荧光观察SYN、PSD-95表达及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成像;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及突触重塑蛋白表达;ELISA及RT-PCR检测5-HT、DA及其受体情况。第四部分:大鼠分组及干预同研究一。取材后以免疫荧光三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NeuN/CD31/GFAP表达;RT-PCR检测海马AMPK/SIRT1/PGC-1α通路基因表达;免疫组化及 Western blot 检测 NeuN、GFAP、VEGF、Collagen Ⅳ蛋白表达。结果:1.第一部分1.1宏观表征:造模前大鼠状态良好,反应灵敏,活动自如。造模3 w后,反应降低,神态倦怠,活动减少,毛发干枯或发黄,粪便逐渐变稀,至6 w时表现更明显,各用药组较模型组有改善。1.2体质量变化:模型各组大鼠体重较空白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体重增加(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3 w、联合各组体重增加(P<0.01,P<0.05),西药6 w组降低(P<0.05)。联合各组体重较西药组增加(P<0.01,P<0.05)。1.3行为学:模型各组糖水偏好率(SPT)较空白组降低(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FST)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联合各3 w及各用药6w组SPT升高,FST缩短(P<0.01,P<0.05)。联合各组SPT较中药、西药组升高(P<0.01,P<0.05),FST缩短(P<0.01,P<0.05)。与同组别基线比较,各组各时间点SPT降低(P<0.01),模型各组及中药、西药各6 w组FST延长(P<0.01,P<0.05)。1.4血清淀粉酶、尿D-木糖排泄率比较:造模3 w后血清淀粉酶和尿D-木糖排泄率均降低(P<0.01),至造模6周时更低(P<0.01)。1.5海马CA1区病理改变:HE染色:空白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分布、形态均无异常,圆形胞核清晰居中。模型3w组神经元数量减少,排列及形态不规则,细胞大小不一,部分呈三角形,细胞核深染、固缩,核仁显示不清;至6w时损伤进一步加重。各用药组有不同程度改善,以中药6 w组和联合组较为明显。尼氏染色:空白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正常分布,胞质内可见丰富的尼氏小体,近胞核处呈“虎斑样”,远端呈细颗粒样,核仁清晰。模型3 w组细胞排列散乱,胞质内尼氏小体减少。至6w时,损伤加重,细胞皱缩明显,部分细胞尼氏体减少,并可见中央性染色质溶解现象。各用药组损伤逐渐恢复,以西药3 w组及中药6 w组明显。2.第二部分2.1神经元超微结构:正常组神经元突起较多,线粒体正常,突触结构完整,突触小泡较多。造模3 w后,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突触小泡数量减少。至造模6 w,损伤加重,突触间隙显示不清,突触小泡减少,聚集分布,线粒体膜破坏,嵴断裂,基质空泡样变。各用药组上述损伤减轻。2.2线粒体体视学:模型各组Vvm较空白组升高(P<0.01),NM、δ、δm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Vvm降低(P<0.01,P<0.05),各6 w组NM升高(P<0.01),中药、联合各组及西药6 w组δ、δm升高(P<0.01,P<0.05)。较中药组,西药6 w组δ、联合6 w组Vvm降低(P<0.01),联合各组δm升高(P<0.01,P<0.05)。2.3突触体视学:模型各组数密度(Nv)、面密度(Sv)、突触小泡面数密度(NS)均较空白组降低(P<0.01)。中药、联合各6 w组Nv、Sv、Ns较模型组升高(P<0.01,P<0.05)。2.4高尔基染色:模型各组Sholl交点数及树突棘较空白组减少(P<0.01)。中药、联合各组Sholl交点数较模型组增多(P<0.01,P<0.05),中药、西药各6 w组及联合各组树突棘密度升高(P<0.01,P<0.05),且联合6 w组较中药、西药各6w组升高(P<0.05)。2.5突触体突触重塑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3 w组GAP-43、PSD-95增加(P<0.01),6w组降低(P<0.05),各组SYN、syntaxin 1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联合各组及西药3 w组GAP-43、PSD-95增加(P<0.01,P<0.05),中药、联合各组SYN升高(P<0.01),中药、西药及联合各6 w组syntaxin 1升高(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6 w组SYN降低(P<0.05),联合6 w组GAP-43增加(P<0.01)。2.6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模型各组SIRT1、PGC-1α、AMPK-α1、Tfam、NRF1较空白组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3 w组SIRT1和AMPK-α1、联合各组SIRT1、PGC-1α、Tfam升高(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3 w组AMPK-α1、6w组PGC-1α表达升高(P<0.01)。3.第三部分3.1细胞毒性实验:经免疫荧光鉴定,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符合神经元细胞特征。经CCK8实验,确定醒脾解郁方含药血清浓度为高剂量组10%、中剂量组10%和低剂量组20%,作用时间确定为24h。3.2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表达:与CON组比较,CORT组、CORT+E组SIRT1、PGC-1α、NRF1、Tfam 降低(P<0.01)。与 CORT 组比较,CORT+X 的 H、M 组 SIRT1、NRF1、Tfam 升高(P<0.01),CORT+E 组 SIRT1 降低(P<0.05),CORT+X(H)组PGC-1α 升高(P<0.01)。与 CORT+E 组比较,CORT+E+X(H)组 PGC-1α、Tfam 升高(P<0.05),CORT+E+X(M)组 NRF1、Tfam 升高(P<0.01)。3.3突触重塑蛋白表达:与CON组比较,CORT组、CORT+E组GAP-43、SYN、PSD-95 降低(P<0.01)。与 CORT 组比较,CORT+X 的 H、M 各组 GAP-43、SYN 升高(P<0.01),CORT+X(H)组 PSD-95 升高(P<0.01)。与 CORT+E 组比较,CORT+E+XPJYF 的 H、M、L 组 GAP-43、SYN、PSD-95 升高(P<0.01,P<0.05)。3.4 5-HT、DA及其受体mRNA含量:与CON组比较,CORT组、CORT+E组5-HT、DA、5-HT1AR mRNA、DRD1 mRNA 降低(P<0.01)。与 CORT 组比较,CORT+X(H)组 5-HT、DA 升高(P<0.05),CORT+E 组 5-HT 降低(P<0.05),CORT+X 的 H、M组 5-HT1AR mRNA、DRD1 mRNA 升高(P<0.01)。与 CORT1+E 组比较,CORT+E+X(H)组 5-HT 升高(P<0.05),CORT+E+XPJYF 的 H、M、L 组 5-HT1AR mRNA、DRD1 mRNA 升高(P<0.01,P<0.05)。4.第四部分4.1线粒体合成基因表达:模型各组SIRT1 mRNA、PGC-1α mRNA较空白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 SIRT1 mRNA、PGC-1αmRNA、AMPK-α1 mRNA 均升高(P<0.01),中药6w组、西药及联合各组NRF1 mRNA升高(P<0.01),西药3 w组、中药及联合各组Tfam mRNA表达均升高(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各组SIRT1 mRNA、PGC-1α mRNA、NRF1 mRNA 均升高(P<0.01),西药 3 w 组 SIRT1 mRNA升高(P<0.01)。4.2突触微环境蛋白表达:模型各组NeuN、GFAP、VEGF较空白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及联合各组NeuN、GFAP、VEGF均升高(P<0.01,P<0.05),西药各组GFAP升高(P<0.01),西药3 w组VEGF升高(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各组GFAP 降低(P<0.05),联合各组 GFAP 升高(P<0.01),联合 3 w 组 VEGF 升高(P<0.05)。结论:1.慢性束缚应激3周时,动物模型符合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标准,脑内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且随应激时间延长,损伤程度加重。中药醒脾解郁方和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均可不同程度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抑郁样行为,中药的远期保护优势较西药明显,且以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显着;2.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破坏,线粒体损伤,突触重塑功能降低,与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减少直接相关。中药醒脾解郁方和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均可动态调控该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但二者作用的优势环节不同,西药在调节神经递质方面更具优势,而中药在改善线粒体功能方面更为明显,且中药的远期作用效果优于西药。3.抑郁症海马神经元突触微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微血管基底膜损伤,与神经元突触重塑相关。中药醒脾解郁方可通过调控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保护突触微环境,促进抑郁症神经重塑,作用较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更具优势,且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显着。

杨华[2](2020)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念干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调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焦虑抑郁症状、心理弹性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促进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及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选取山东省四所医院年龄在18~59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焦虑抑郁得分的差异;(3)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中青年高血压合并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2);将76例中青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干预组组(n=38);对照组在服用降压药物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的正念减压训练,整个干预周期持续8周。对照组及干预组在干预前、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进行血压测定、焦虑抑郁评估、心理弹性评估及服药依从性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第一部分:(1)本次研究共发放250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66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共检出焦虑症状815例(33.0%),抑郁症状530例(21.5%);其中轻度焦虑症状657例(26.6%),中度焦虑症状132例(5.4%),重度焦虑症状26例(1.1%);轻度抑郁症状431例(17.5%),中度抑郁症状76例(3.1%),中重度抑郁症状15例(0.6%),重度抑郁症状8例(0.3%)。(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运动锻炼、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部分:(1)焦虑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焦虑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降低(P<0.05),但干预组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没有显着变化(t=-1.464、P=0.152;t=-1.575、P=0.124),干预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抑郁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降低(P<0.05),但干预组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干预组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没有显着变化(t=-1.568、P=0.128;t=-1.452、P=0.157),干预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检出率高于我国普通人群。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运动锻炼、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2)正念减压疗法能明显降低轻中度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临床测量水平,而且能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服药依从性。正念减压疗法是一种健康、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能明显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及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范平龙[3](2017)在《缩泉丸对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建立DCP小鼠模型,观察缩泉丸对DCP模型小鼠排尿情况、糖代谢水平及膀胱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其对DCP小鼠膀胱组织中CHRM3、β3-AR、TRPV1 mRNA 以及 SP、NK1R、P2X2、P2X3 表达的影响,共同探讨缩泉丸对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构建DCP模型,观察缩泉丸对其排尿情况及糖代谢水平的影响。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及造模组。试验期间,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饲养4周后,造模组按200mg/kg剂量腹腔注射2%的STZ溶液。注射STZ三天后,FBG达189 mg/dL视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甲钴胺片),缩泉丸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注射STZ第9周开始,分别灌胃给药4周,给药期间对各组动物体重、饮食、排尿、血糖进行监测,末次给药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及胰岛素含量,观察缩泉丸的影响。2观察缩泉丸对DCP小鼠膀胱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末次给药后使用尿动力学检测仪观察缩泉丸对DCP小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无菌分离膀胱,运用Powerlab生理机能放大系统研究缩泉丸对膀胱肌条对α,β-meATP、Carbachol、Capsaicin、KCl诱发的逼尿肌条舒缩反应的影响;将膀胱组织浸入4%多聚甲醛溶液,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缩泉丸对DCP小鼠膀胱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3研究缩泉丸对DCP小鼠相关神经受体及神经递质的影响利用RT-PCR及免疫荧光技术,研究缩泉丸对DCP小鼠膀胱组织中CHRM3、β3-AR、TRPV1mRNA以及SP、NK1R、P2X2、P2X3表达的影响,阐释缩泉丸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作用机制。结果:1各组动物排尿情况及糖代谢水平监测结果DCP模型小鼠体重明显减轻;饮水量、摄食量、排尿量均显着增多;血糖水平以及血清中GSP和胰岛素含量显着上升。缩泉丸对DCP小鼠干预后,体重、饮水量、摄食量以及血清中GSP及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高剂量缩泉丸能明显减少DCP小鼠排尿量。2各组动物膀胱结构与功能观测结果尿动力学监测结果表明,DCP模型小鼠漏尿点压、膀胱最大压、排尿效率均显着降低,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及残余尿量明显升高;缩泉丸可以上调DCP小鼠膀胱压力与排尿效率,减少排尿量和残余尿量,降低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膀胱离体肌条实验结果显示,DCP模型小鼠膀胱肌条对α,β-meATP、Carbachol、Capsaicin与KC1的收缩反应均显着下降,且Capsaicin刺激后ATP释放量明显减少;缩泉丸高低剂量均可以增强DCP小鼠膀胱肌条对α,β-me ATP、Carbachol与Capsaicin的收缩反应强度,并能增加膀胱肌条受Capsaicin刺激所释放ATP量。缩泉丸高剂量还能增强DCP小鼠膀胱肌条对KC1的收缩反应强度,缩泉丸低剂量对KC1的收缩反应强度无明显影响。膀胱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DCP小鼠膀胱壁厚及胶原密度明显下降,并出现肌束排列紊乱,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松散等状况,经缩泉丸干预后,膀胱组织病理形态学得到明显改善。3各组动物相关神经受体及神经递质表达情况RT-PCR及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DCP模型小鼠膀胱组织中CHRM3、TRPV1 mRNA及SP、NK1R、P2X2、P2X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缩泉丸能够显着升高DCP小鼠膀胱组织中CHRM3、TRPV1mRNA及SP、NK1R、P2X2、P2X3表达水平;各组动物β3-AR mRNA表达水平未出现显着性差异。结论:缩泉丸可以通过肌源性和神经源性两大方面改善DCP小鼠膀胱功能。其机制可能是:缩泉丸通过升高膀胱组织中CHRM3、TRPV1、NK1R及P2X3受体的表达,以及促进相关神经递质(如ATP、SP)的释放,从而改善DCP小鼠膀胱失约及逼尿肌收缩无力等症状,

高赟赟[4](2016)在《四氢原小檗碱先导化合物l-SLR抗精神分裂症的药效学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脑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上根据症状表现一般可分为阳性症状(妄想、幻觉和幻听)和阴性症状(社会功能退缩等),以及以注意力、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缺失或减弱等为主的认知障碍。目前临床上的抗精神病药物均能拮抗多巴胺D2受体,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对阳性症状有效,但对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无效甚至加重;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难于治疗,有些病人即使长期服药认知障碍也有可能持续存在,因此改善病人阴性症状与认知障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核心问题。为了开发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均有效的新型药物,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实验目的:评价化合物左旋金黄紫堇碱(l-Scoulerine,l-SLR)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的作用,并运用放射性配体竞争性拮抗实验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旨在开发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均有效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小或无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实验方法:采用自发活动实验测定化合物l-SLR是否具有镇静作用以及镇静作用持续时间。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可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各种临床症状。采用前脉冲抑制实验和攀爬实验来评价化合物l-SLR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作用。在前脉冲抑制实验中,以大鼠腹腔注射MK-801(0.3 mg/kg)引起的大鼠前脉冲抑制缺失进行建模,观察大鼠在注射化合物l-SLR(5,10,15 mg/kg)之后能否逆转这种前脉冲抑制损伤,并将化合物l-SLR与典型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0.2mg/kg)的作用进行比较;在攀爬实验中,以小鼠皮下注射阿扑吗啡(2 mg/kg)引起小鼠攀爬行为进行建模,观察小鼠在腹腔注射化合物l-SLR(10,30 mg/kg)之后对小鼠攀爬时间的影响,并将此作用与氟哌啶醇进行比较。在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中,采用小鼠的社交回避实验对化合物l-SLR进行药效学评价,在此实验中,以给小鼠腹腔注射工具药MK-801(0.2 mg/kg),使陌生的小鼠出现社交抑制进行建模,测定小鼠在注射化合物l-SLR之后能否增加陌生成对小鼠的接触时间,并比较化合物l-SLR和典型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在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中,采用y迷宫实验验证化合物l-slr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以小鼠在注射mk-801(0.2mg/kg)后出现空间分辨能力降低,即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进行建模,观察注射化合物l-slr能否提高小鼠的空间认知能力,并将此作用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进行比较。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方面,采用化合物l-slr与典型的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和类似物l-spd进行比较,测定小鼠在注射氟哌啶醇(0.8mg/kg)、l-slr(10,30,60,80mg/kg)和l-spd(30,60,80mg/kg)之后的45和90分钟后的木僵时间,比较不同化合物之间对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在机制研究中,采用放射性生物配体的竞争性抑制测定化合物l-slr与多巴胺受体亲和力。实验结果:在自发活动实验中,小鼠在注射l-slr后的前30分钟内活动性降低,而在之后的时间里活动性恢复,说明化合物l-slr具有镇静作用,此作用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在此段时间内进行药效学研究。在前脉冲抑制实验中,与veh组相比,mk-801(0.3mg/kg)能够明显降低大鼠的前脉冲抑制中的震惊反射(f5,44=6.696,p<0.0001),而注射l-slr(10mg/kg、15mg/kg)和氟哌啶醇(0.2mg/kg)能够明显改善由mk-801引起的前脉冲抑制损伤(p<0.01),这说明化合物l-slr和氟哌啶醇对mk-801引起的前脉冲抑制损伤均有效;在攀爬实验中,与veh组相比,阿扑吗啡(2mg/kg)皮下注射能够明显增加小鼠的攀爬时间(f4,45=19.13,p<0.0001),氟哌啶醇(0.2mg/kg)和l-slr(30mg/kg)能够明显抑制阿扑吗啡所引起的攀爬行为,这说明化合物l-slr和氟哌啶醇对阿扑吗啡引起的小鼠攀爬行为有效。在小鼠的群居接触实验中,与veh组相比,mk-801能够明显抑制小鼠的群居接触行为,使小鼠的群居接触时间明显降低(f3,36=7.566,p=0.0084),而典型的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却不能使小鼠的群居接触时间延长;与之相对应,化合物l-slr在30mg/kg时能够明显增加小鼠的群居接触时间(f5,54=6.285,p=0.0001),说明l-slr在剂量为30mg/kg时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效,而氟哌啶醇无效。在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y迷宫中,与veh组相比,mk-801能够明显地抑制小鼠的空间认知能力(f3,36=10.60,p<0.0001),给予氟哌啶醇并不能改善小鼠的这种空间认知损伤;而化合物l-slr在剂量为30mg/kg时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的空间认知障碍(f5,54=11.58,p<0.0001),说明l-slr在剂量为30mg/kg时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伤。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方面,与veh组相比,在给药45分钟后,氟哌啶醇(0.8mg/kg)和l-spd(60mg/kg、80mg/kg)能够使小鼠的木僵时间明显增加(f8,64=13.63,p<0.001);给药90分钟以后,氟哌啶醇和l-SPD(30mg/kg、60 mg/kg、80 mg/kg)引起的木僵行为仍然存在(F8,64=14.54,P<0.001),而l-SLR在30mg/kg、60 mg/kg并不产生木僵,说明l-SLR在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剂量下不产生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在化合物l-SLR的机制研究中,18F-Fallypride在进入小鼠体内有后迅速分布进入小鼠大脑的各个部分,而在给予18F-Fallypride之后迅速给予l-SLR的小鼠中,18F-Fallypride在大脑各个部位的分布在给药15分钟以后均明显低于FP组(P<0.05),这说明化合物l-SLR能够与脑内的D2与D3受体相结合,从而能够拮抗18F-Fallypride与之的结合。结论:从自发活动实验可以看出,化合物l-SLR具有镇静作用,而且镇静时间较短,因此我们在对化合物的药效学研究中要避免在此段时间内进行。从前脉冲抑制实验和攀爬实验可以看出,化合物l-SLR能够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的结论。从社交回避的实验中,化合物l-SLR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效。从Y迷宫实验可以看出,化合物l-SLR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因此,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方面,l-SLR优于氟哌啶醇。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方面,化合物l-SLR在有效剂量时不会引起小鼠的木僵,说明化合物l-SLR较少地引起小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相对于氟哌啶醇和l-SPD有显着的优势。在受体结合的研究中,通过拮抗18F-Fallypride使各个脑区的放射性降低,说明化合物l-SLR能够与多巴胺D2、D3受体结合。

张天明[5](2015)在《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研究 ——以Y机构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转型加剧,来自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正不断侵蚀着人们精神健康。近年来精神疾病人口的数量不断攀升,而我国精神康复体系却发展缓慢,大部分的精神病人依然在机构内进行康复,社会大众对于封闭的住院生活依然一无所知。因此本研究选择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为主题,以深描精神病人在机构内康复的日常生活,包括日常生活环境、日常衣食住行、日常互动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澄清外界对精神病人的误解,为精神病人发声。本研究主要探究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生活意义,故选取质性研究,运用参与观察法,对Y机构三病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观察。从住院精神病人的日常基本生活、日常交往与互动以及日常生活战术和策略对其日常生活进行深描。研究发现,福利性安置精神病人的机构依然具有“全控”的性质,由于“全控”的机构性质,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机构工作人员通过时间、空间和关系三个方面,对于精神病人进行规训,从而实现对于住院精神病人的“全控”。社会工作服务是打破“全控”性质的缝隙,应该从微观的个体服务向宏观的权益倡导转变。

王翠霞[6](2013)在《双水相萃取消除蛋白质对测定血浆中药物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血浆中药物的分析主要包括药物提取和检测,现有的科技水平下,仪器基本已经能够满足测定的要求,因此制约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的关键是实现药物的快速准确提取。本文对现有血浆中药物的提取技术进行了综述,以分子荧光光谱法详细研究了抗精神病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以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阐明待测药物在血清中的存在状态,为血浆中药物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并详细研究了乙醇-K2HPO4-水双水相形成的条件并利用该体系测定酒精类饮料的酒精度;利用该体系基质去除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技术建立了检测血清样品中抗精神病类等药物的方法。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血浆中药物的提取方法和双水相体系在药物萃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阐明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考察7种常见的无机盐对乙醇-水溶液产生相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钾分相能力最强。通过研究常压、25℃条件下乙醇-K2HPO4-水体系的相图得知,任意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溶液均可在加入适量的磷酸氢二钾后形成双水相。因此可在酒精类饮料中加入磷酸氢二钾使其形成双水相后,通过测量上相体积来分析饮料中的酒精含量。葡萄酒中的色素、单宁对测定有影响,可籍加入ADS-8吸附树脂和铬皮粉消除。应用本方法成功测定了白酒、葡萄酒、白兰地酒的酒精度,方法简单、快捷,样品测定标准偏差小于3.0%,回收率为99.2%-101.6%,可以满足酒精类饮料酒精度标称含量偏差小于±1.0度的分析要求。第三部分:以HSA为典型蛋白质,研究了蛋白质对测定血清样品中抗精神病类药物(APDs:安定、盐酸氯丙嗪及奋乃静)的影响。以分子荧光光谱法详细研究了抗精神病类药物与HSA的相互作用,以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与HSA存在牢固结合作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水溶液作为萃取液可以使血清中蛋白质缓慢的变性,从而充分释放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本文以乙醇水溶液为萃取液提取血清样品中的APDs,加入K2HPO4无机盐后可形成双水相体系,APDs进入双水相上相实现药物的均相高效萃取。上相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可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该方法用于人血清中3种抗精神病类药物的萃取检测,检出限为18.838.4ng·mL-1,回收率为94.2%98.7%。第四部分:以人血清白蛋白为典型蛋白质,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蛋白质在不同百分含量乙醇中的溶解度,进一步阐明了乙醇对血浆中药物萃取的影响。利用乙醇-K2HPO4-水双水相体系HPLC法对人血清中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及尼莫地平的萃取检测,检出限为10.414.8ng·mL-1,回收率为86.2%94.7%。第五部分:利用乙醇-K2HPO4-水双水相体系HPLC法萃取测定人血清中苄氟噻嗪、环戊噻嗪及氯普噻吨。

王震[7](2012)在《基于同类高频关键词的二级词共现方法在文献主题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一级词共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同类高频词的二级词共现方法在文本挖掘中的应用,讨论了一级词共现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二级共现方法的优点,并利用二级共现方法对南京脑科医院2006-2010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主题分析,探讨了它的实际应用。

杨世敏[8](2009)在《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常见的致残疾患之一,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减少、骨骼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时的肌肉震颤。这一组特殊的症状群1817年首先由英国医生巴金森(Parkinson)所描述,故命名为PD。PD在世界各地调查患病率分布极不一致。欧美各国白种人调查患病率为66-187/10万,日本为37-80.6/10万。我国标化率为10.8/10万,世界标化率为15.0/10万,我国帕金森患病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PD很少在40岁之前发生,在不同的临床和病因学研究中,早发和晚发PD主要是以40岁作为确定的界限。很多人群调查表明男性的发病比女性高。PD的治疗作为12世纪神经科学重要的研究疾病之一,帕金森病(PD)目前尚无办法根治,且早期诊断率较低,各种客观诊断和检测指标还在研究当中、尚不成熟。当前PD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临床症状,仍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左旋多巴制剂治疗经2-5年内常出现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厌食、血压轻度降低、直立性低血压、“剂末现象”、“开关现象”、运动障碍、精神异常等,也有15%左右的病人根本无效,且长期服药则副作用越明显、越重,并且存在疗效减退等。导致很多病人最后无法坚持治疗。为了减小西药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和针灸的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显示针灸在治疗PD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病人。分别采用颤三针和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运动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来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1、治疗结束后,两组除面部表情、吞咽、言语其他各项均得到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面部表情均有改善,两组改善无差异;治疗结束后,言语、吞咽无改善。2、治疗结束后,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例,明显进步16例,进步5例,稍有进步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87%;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明显进步9例,进步6例,稍有进步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96%。经Ridit分析,Z=2.03,P=0.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颤三针能够改善帕金森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施仲芬,徐晶宇,徐乐平,易小娟[9](2008)在《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调查与护理》文中指出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自制跌倒发生情况调查表、跌倒危险因素调查表,对756例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为18.0%。(2)单因素分析表明,痴呆、合并躯体疾病、首次精神药物使用等9个变量与跌倒有关。(3)多因素分析表明,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痴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伴发糖尿病、合并使用降压药等。结论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发生率高,护理中应予以重视,并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

刘刚[10](2006)在《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系统研究了自闭症及音乐疗法的文献资料,对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从临床和实验角度进行了研究。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的临床疗效,并从实验角度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自闭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方法 临床观察,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关于婴幼儿自闭症的诊断为诊断标准,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57名3~8岁自闭症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接受针刺治疗,基本腧穴包括: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手智针、足智针、舌三针、四关穴;辨证配穴:心肝火旺型加少府、行间,痰迷心窍型加丰隆、大陵,肾精亏虚型加太溪。针刺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每周6次,120次为一个疗程,按照设计操作规范进行操作。B组接受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在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创新形成的音乐治疗手段(打击乐器配合背景音乐演奏法),以莫扎特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运用打击乐器,引导患儿进行治疗活动。根据患儿音乐治疗表现对治疗进程进行分期,相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每3日一次,每周接受2次音乐治疗,每次音乐治疗时间为20~30min,40次为一个疗程。观测指标:儿童自闭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和改良儿童自闭症音乐治疗评定量表。在治疗前后分别作出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研究,从自闭症中医病因病机角度出发,建立慢性应激肝郁大鼠动物模型,模拟自闭症的发病环节。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针刺治疗组(C)和针刺配合音乐治疗组(D),每组10只,其中B、C和D组大鼠每笼1只孤养。慢性应激肝郁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包括:断食24h;断水24h;冰水(4℃)游泳5min;45℃热环境5min;束缚3h;夹尾刺激1min;24h明暗颠倒。上述刺激每日1种,随机安排,造模时间共21d。治疗情况:针刺治疗组(C)于实验造模的第1天起接受针刺治疗,取穴合谷、太冲(同侧左右交替使用),30号0.5寸毫针,直刺1mm,针柄接G6805-1电针治疗仪,电压4.5V,疏密波型,频率20Hz,强度以局部皮肤肌肉轻微颤动为度,留针25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21d。针刺配合音乐治疗组(D),于每日针刺治疗结束后,在单独安静的环境内接受音乐治疗。音乐治疗方案:采用MP3播放器播放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播放时音箱和鼠笼的位置固定,音响强度固定,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连续21d。观察大鼠体重变化,造模前后分别进行1%蔗糖水液体消耗实验和敞箱实验,实验结束后做大鼠海马CA3区病理切片及海马Bcl-2、Bax的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A组CARS得分及ABC总分治疗后同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治疗自闭症有效。ABC量表中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氯氮平对人体姿态平衡的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氮平对人体姿态平衡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抑郁症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1. 抑郁症病理机制中的线粒体损伤
        2. 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与突触可塑性损伤
        3. 线粒体生物合成异常与抑郁症神经元突触重塑
        4. 从“脾”论治抑郁症或成为中医治疗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实验一 醒脾解郁方对肝郁脾虚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概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基于AMPK/SIRT1/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
        概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基于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探讨醒脾解郁方含药血清对皮质酮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突触重塑的影响
        概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基于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探讨突触微环境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
        概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结语
    一、研究总结
    二、初步结论
    三、存在不足
    四、创新点
    五、展望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1: 致谢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附录3 个人简历

(2)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念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5 伦理原则
    结果
        1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
        2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3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单因素分析
        4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5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6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第二部分 正念减压疗法对焦虑抑郁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学原则
    结果
        1 焦虑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结果分析
        2 抑郁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3)缩泉丸对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DCP的常用治疗药物
    第三节 中医对DCP的认识及辨证论治
    第四节 缩泉丸及其研究进展
    小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缩泉丸对DCP小鼠排尿及糖代谢的影响
        1 缩泉丸对DCP小鼠排尿情况的影响
        2 缩泉丸对DCP小鼠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节 缩泉丸对DCP小鼠膀胱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 缩泉丸对DCP小鼠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 缩泉丸对DCP小鼠离体逼尿肌功能的影响
        3 缩泉丸对DCP小鼠膀胱组织结构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节 缩泉丸对DCP小鼠膀胱中神经受体的影响
        1 缩泉丸对DCP小鼠膀胱M3、β 3、TRPV1受体mRNA的影响
        2 缩泉丸对DCP小鼠膀胱组织SP/NK1R,P2X2/P2X3的影响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四氢原小檗碱先导化合物l-SLR抗精神分裂症的药效学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l-SLR对小鼠活动性的影响
    l-SLR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第二章 l-SLR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作用
    第一节 l-SLR对MK-801引起的听觉前脉冲抑制损伤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小结
    第二节 l-SLR对阿扑吗啡引起的小鼠攀爬行为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l-SLR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
    l-SLR对MK-801引起的社交回避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第四章 l-SLR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作用
    l-SLR对MK-801引起的空间认知障碍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第五章 l-SLR对锥体外系副作用的研究
    l-SLR对小鼠木僵时间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第六章 l-SLR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分析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着
个人简介
致谢

(5)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研究 ——以Y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机构化”的相关研究
        1.2.2 住院精神病人的相关研究
        1.2.3 日常生活的相关研究
        1.2.4 对国内外文献的评价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质性研究取向
        1.4.2 参与观察法的运用
    1.5 样本选取与资料来源
        1.5.1 观察地点的选择
        1.5.2 观察的开始
        1.5.3 资料的收集过程与方式
        1.5.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5.5 受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2章 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环境
    2.1 Y机构的物理结构
        2.1.1 边缘化的地理位置
        2.1.2 规整的空间布局
    2.2 Y机构的特质
        2.2.1 完全的封闭性
        2.2.2 空间的限制性
        2.2.3 严格的纪律性
        2.2.4 极高的同质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住院精神病人日常基本生活
    3.1 一成不变的作息
        3.1.1 程序化的“24小时”
        3.1.2 对住院的感受——“几家欢喜,几家愁”
    3.2 “科学主义”旗号下的治疗
        3.2.1 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并存
        3.2.2 对治疗的感受——“褒贬不一
    3.3 生活中所谓的“民主”
        3.3.1 “两会”与组长
        3.3.2 对“民主”的感受——不同的“声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住院精神病人日常互动与交往
    4.1 交往与朋友圈
        4.1.1 友情的萌生
        4.1.2 朋友圈的建立
    4.2 互动与交换关系
        4.2.1 互动中的纽带符号
        4.2.2 互动中交换关系呈现
    4.3 病人与工作人员
        4.3.1 不对等的互动
        4.3.2 听话是王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战术和策略
    5.1 微小抵抗
        5.1.1 为何抵抗
        5.1.2 如何抵抗
        5.1.3 抵抗结果
    5.2 生存策略
        5.2.1 以孤独者自居
        5.2.2 不妥协的姿态
        5.2.3 随大流——向别人看齐
        5.2.4 “装温顺”和“充老大”做派
        5.2.5 抱着希望生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研究的讨论与启示
    6.1 关于Y机构“全控”性质的讨论
        6.1.1 何为“全控机构”
        6.1.2 Y机构是否为“全控机构”
        6.1.3 “全控”性质下“可渗透性”的探讨
    6.2 对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启示
        6.2.1 Y机构现有的社会工作服务
        6.2.2 新的介入视角——结构性理论
        6.2.3 结构性理论视角的社会工作介入
第7章 结语:研究结论、方法论反思与未来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方法论反思
        7.2.1 研究者角色的思考:“局外人”还是“局内人”
        7.2.2 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件

(6)双水相萃取消除蛋白质对测定血浆中药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药物小分子在血液中存在状态研究状况
    1.2 目前血浆中药物的检测方法综述
    1.3 血清中药物的提取方法综述
    1.4 双水相简介
    1.5 乙醇双水相体系
        1.5.1 常见的乙醇双水相体系
        1.5.2 饮料酒酒精度的测定方法综述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2 乙醇-磷酸氢二钾-水双水相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2.1 乙醇-水双水相盐的选择
        2.2.2.2 乙醇-磷酸氢二钾-水体系相图的绘制
        2.2.2.3 测酒精度标准曲线
        2.2.2.4 白酒、葡萄酒、白兰地酒酒精度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无机盐的影响
        2.3.2 乙醇-K_2HPO_4-水体系相图
        2.3.2.1 乙醇-K_2HPO_4-水体系等温溶解度经验方程
        2.3.2.2 乙醇-K_2HPO_4-水体系相平衡分析
        2.3.3 酒类饮料中色素与单宁的消除
        2.3.4 四种酒的酒精度测定
        2.3.4.1 标准曲线
        2.3.4.2 含酒精饮料酒精度的测定和方法中间精密度
        2.3.4.3 加标回收实验
        2.3.4.4 温度对酒精度测定的影响
    2.4 结论
    参考文献
3 乙醇-磷酸氢二钾-水双水相体系测定血清中抗精神病类药物
    3.1 引言
    3.2 试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色谱条件
        3.2.3 APDs 与 HSA 的结合作用研究
        3.2.4 样品前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PDs 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
        3.3.1.1 APDs 对 HSA 的猝灭方式
        3.3.1.2 APDs 与 HSA 的平衡常数和结合点位数的计算
        3.3.1.3 APDs 与 HSA 结合常数与热力学常数
        3.3.1.4 药物与 HSA 结合距离的计算
        3.3.2 蛋白质基质对双水相体系萃取药物的影响
        3.3.2.1 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乙醇浓度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3.3.2.2 不同体积分数乙醇萃取液对双水相体系萃取药物的影响
        3.3.2.3 净化剂对双水相体系萃取药物的影响
        3.3.3 APDs 药物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与回收率
    3.4 结论
    参考文献
4 乙醇-磷酸氢二钾-水双水相测定人血清中的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及尼莫地平
    4.1 引言
    4.2 试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色谱条件
        4.2.3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与 HSA 的结合作用研究
        4.2.4 血清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
        4.3.1.1 3 种药物对 HSA 的猝灭方式
        4.3.1.2 3 种药物与 HSA 的平衡常数和结合点位数的计算
        4.3.1.3 3 种药物与 HSA 结合常数与热力学常数
        4.3.1.4 药物与 HSA 结合距离的计算
        4.3.2 乙醇对蛋白质的影响
        4.3.3 不同体积分数乙醇萃取液对双水相体系萃取药物的影响
        4.3.4 净化剂对双水相体系萃取药物的影响
        4.3.5 提取血清中 3 种药物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与回收率
    4.5 结论
    参考文献
5 乙醇-磷酸氢二钾-水双水相测定人血清中的苄氟噻嗪、环戊噻嗪及氯普噻吨
    5.1 引言
    5.2 试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液相色谱条件
        5.2.3 药物与 HSA 的结合作用研究
        5.2.4 样品前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
        5.3.1.1 药物对 HSA 的猝灭方式
        5.3.1.2 药物与 HSA 的平衡常数和结合点位数的计算
        5.3.1.3 药物与 HSA 结合常数与热力学常数
        5.3.1.4 药物与 HSA 结合距离的计算
        5.3.2 不同体积分数乙醇萃取液对双水相体系萃取药物的影响
        5.3.3 净化剂对双水相体系萃取药物的影响
        5.3.4. 药物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与回收率
    5.4 结论
    参考文献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基于同类高频关键词的二级词共现方法在文献主题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形成一级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并可视化
    1.2 计算同类关键词词频
    1.3 形成同类高频词簇的二级共现词表
2 结果分析
    2.1 关键词的一级共现分析
        2.1.1 中心高频词和中心高频词的共现
        第一, 抑郁症与氟西汀。
        第二, 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
        2.1.2 中心高频词和边缘高频词的共现
        第一, 抑郁症与焦虑。
        第二, 抑郁症与弥散张量成像。
        2.1.3 边缘高频词和边缘高频词的共现
    2.2 同类高频词簇的二级共现分析
        2.2.1 精神分裂症词簇
        2.2.2 抑郁症词簇
        2.2.3 神经词簇
        第一, 抑郁症。
        第二, 神经胶质瘤。
        第三, 神经导航。
        第四, 神经症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第五, 磁共振。
        第六, 心理治疗与神经外科。
        第七,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第八, 中枢神经系统。
        第九, 海马神经元、神经递质。
        2.2.4 护理词簇
        2.2.5 磁共振词簇
        2.2.6 脑梗死、脑缺血词簇
        2.2.7 心理词簇
        2.2.8 药物词簇
        2.2.9 脑磁图词簇
        2.2.10 显微词簇
        2.2.11 自杀词簇
3 结论

(8)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古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相关病名记载
        2 中医对症状的认识
        3 祖国医学对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4 中医对帕金森的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代研究进展
        1 发病原因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诊断
        4 神经心理学研究
        5 帕金森病的治疗
        6 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3 量表评定
        4 临床观察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7 技术路线
    三、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总分及Ⅰ、Ⅱ、Ⅲ、Ⅳ各部分积分的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
        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四、讨论
        1 帕金森病的中医认识
        2 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
        3 中医对帕金森的治疗
        4 颤三针的取穴原理
        5 颤三针治疗结果分析
        6 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的机理探讨
    五、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调查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跌倒发生情况
    2.2 跌倒的危险因素
        2.2.1 单因素分析
        2.2.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跌倒的危险因素
    3.2 跌倒的护理对策

(10)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自闭症文献研究
        一、流行病学研究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自闭症的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
    第二节 音乐治疗文献研究
        一、音乐治疗学的概念及发展沿革
        二、“五声”及祖国医学中的音乐治疗
        三、音乐治疗的机理
        四、音乐治疗的技术方法
        五、音乐治疗在医学各领域的应用
        六、莫扎特效应
第二章 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的临床观察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第二节 分组及治疗方法
        一、针刺治疗方法
        二、音乐治疗方法
    第三节 观测指标及方法
        一、观测指标
        二、观测量表及方法
        三、资料统计
    第四节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治疗对ABC总分及CARS得分的影响
        三、治疗对ABC量表各因子得分的影响
        四、音乐治疗疗效结果
        五、A、B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第六节 讨论
        一、临床观察研究思路
        二、自闭症的鉴别诊断
        三、自闭症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四、针刺治疗选穴处方依据
        五、音乐治疗自闭症的分期及治疗原理阐释
        六、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观察项目与方法
        四、统计学处理
    第二节 结果
        一、体重变化情况
        二、液体消耗实验
        三、敞箱试验
        四、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计数
        五、海马CA3区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免疫组化表达
    第三节 讨论
        一、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建立
        二、大鼠体重及行为学观察结果分析
        三、针刺治疗和应激
        四、关于音乐治疗实验研究的思考
        五、慢性应激引起海马细胞凋亡及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附表
在读博士期间学术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氯氮平对人体姿态平衡的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D]. 任非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念干预效果评价[D]. 杨华. 青岛大学, 2020(01)
  • [3]缩泉丸对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作用研究[D]. 范平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4]四氢原小檗碱先导化合物l-SLR抗精神分裂症的药效学和机制研究[D]. 高赟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02)
  • [5]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研究 ——以Y机构为例[D]. 张天明.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5)
  • [6]双水相萃取消除蛋白质对测定血浆中药物影响的研究[D]. 王翠霞. 烟台大学, 2013(03)
  • [7]基于同类高频关键词的二级词共现方法在文献主题分析中的应用[J]. 王震.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2(01)
  • [8]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 杨世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调查与护理[J]. 施仲芬,徐晶宇,徐乐平,易小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16)
  • [10]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D]. 刘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氯氮平对人体姿势平衡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