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务及后勤保障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赵黎鸣[1](2021)在《企业大学的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大学的数字化转型必然伴随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文章以企业大学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转型的关键因素,根据企业大学的业务特点,研究企业大学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包括组织机构设计、业财活动设计和信息系统设计,为企业大学开展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欧阳成,香金群[2](2021)在《融合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 锻造干部历练大熔炉》文中研究表明初秋九月,微风习习,天空瓦蓝清澈,在革命老区惠东县高潭镇西北郊一片开阔处,一排红柱白墙青瓦的建筑,古朴庄重,气势恢宏,这就是一年前刚揭牌启用的东江干部学院。随着夜幕降临,一首首经典红歌的悠扬旋律萦绕耳畔,教学楼、运动场人流如潮,整个学院灯火辉煌,如同镶嵌?
王琰[3](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本科教务工作“一体四化”新模式探索——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文中认为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发表"成都宣言",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本科教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时,对本科教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教务工作者该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陆丽莎[4](2020)在《ZR培训学校组织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发展让中国进入了服务国际化的时代,教育培训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已成为服务市场的热点,投资创业的热门。在此契机下,大批的民营企业进入了培训市场,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只有通过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内部组织管理,才能更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寻求生存发展的出路。实践证明,组织结构变革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于ZR培训学校运营实际,通过资料查询、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法,进行ZR培训学校组织管理问题诊断和分析,确定主要问题为企业当前组织结构与战略不匹配,无法有效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何调整组织架构,探索切实有效的优化路径,以更好的匹配当前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是当前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ZR培训学校是典型的民营中小企业,有着业务范围单一、市场反应能力快等特点。同时发展过程中,企业家更注重于市场风向和业务发展,往往忽略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重要性。本文以ZR培训学校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战略目标、发展规模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该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调整方案的探讨,具体步骤为:第一,概述当前中小型培训机构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态势,强调组织结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概述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构建本次研究的思路框架。第二,通过归纳综述组织结构理论和组织结构变革理论,描述组织结构相关理论的发展,理清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结构类型、影响因素和变革模型等内容,为本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客观介绍ZR培训学校发展历程和经营现状,围绕组织结构,结合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运行效率低、部门间沟通不畅、运营成本高等,总结其原因为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根据追踪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第四,设计优化调整方案,围绕ZR培训学校组织结构问题,综合组织结构变革影响因素,如组织战略目标、企业规模、内外部环境等,提出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方案。第五,结合优化调整方案,做好实施计划,构建管控体系,提出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给出本次研究结论,指出优点、不足以及未来展望。本次研究,在理论层面上丰富了我国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理论的案例研究,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民营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缺失。从实践层面上,本文所探讨的组织结构优化调整方案,为组织结构的变革理论在民营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的应用上提供相应的实践支撑,能够给类似规模和同类型企业提供实践研究方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王哲[5](2020)在《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指明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国立六中的建校过程充满艰辛,是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国立六中的建校史是一部苦难师生的流亡史,充满浓重的战时色彩。“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学生纷纷涌入关内平津等地,此为流亡学生之嚆矢。迨至“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陷入日军敌手,华北危急,大量中等学校学生南下流亡,迁至后方地区安置。山东部分中等学校师生在教育厅及教职员的带领下,南下迁至河南赊旗镇,成立山东省联合中学(即国立第六中学前身)。在这之后,国立六中先后落脚河南、湖北,后转经陕西,最后到达绵阳,流亡师生们在此度过余下的战时时光。国立六中的建校也是充满生机的历史,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国立六中落户四川绵阳之后,开始其战时教育新阶段。以国立六中为代表的国立中学团体确立起校务会议决策机制,学校教职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国立中学的管理过程中。国立六中的教职员在战前便有密切的联系,或是求学时期的同学关系,或是任职一校或机关的同事关系,或是师生关系。教职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一个坚实的战前山东教育界团体力量,坚守其教育宗旨。救亡与启蒙,成为国立六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以民族国家复兴为主流叙事的附加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教职员所强调的民族危亡意识。与此同时,启蒙课程和教育并未缺失。教员在课程中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冶于一炉,而难解难分。学生仍然能够在贷金中保证其人格上的独立,而担负其工作后的偿还责任。贷金意在培育人才,不失国家保育人才之美意,非为养成徒劳寄生之辈。学校为保障学生享受贷金之利而与教育部几番博弈,试图为学生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学校成为保障师生利益的法团,而向国家争取最大利益。在医疗活动中,国家强调学生身体的健康,是以为国效劳为目的,强调对于学生身体的规训和使用。健康的体魄与国家的强盛结合起来,身体成为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与国家的目的不同,国立六中教职员关注学生身体各方面,尽量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六中强调对于乡梓父老请托和诺言的践行,是出于一种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国立六中教员既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又是他们生活上的保姆。在国立六中所藏图书中,既藏有有关党化教育的着作,也收藏其他类型的着作。国立六中师生阅读世界之丰富,而这种多元开放自由的阅读条件,开阔师生眼界,有利于其自由主义品格的养成。在国立六中的校园纪念日活动中,学校当局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日秩序的遵循和安排,将政治纪念活动楔入学校教育秩序之中,这也是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国立六中的纪念实践中,校园虽然有相关的纪念活动,但与社会上的纪念相比,其纪念日数目、纪念活动范围等规模都大大缩小。教育对于政治侵入存在一定抵制,而强调其相对独立自主的自由主义教育空间。此外,从党团冲突和学生参军等问题上看到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夹杂在党团、民族大义问题之中。教育支配党团和党团支配教育之间的冲突,学生往往成为这些冲突的牺牲品而被推到前台,其背后是行政当局与党团代表之间的利益博弈。抗战时期,中学生是参军的主力,而研究一直受到忽略。与以往对于抗战时期学生参军的颂扬不同,从国立六中学生参军活动中看到,参军成为部分贫穷学生的出路所在,有助于纾解其所面对的困境。国立六中的生存和发展与地方社会密切相关,国立六中在遵照国家政策而带动地方教育复兴的同时,也在服务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寻求生存空间。国立六中因其国立身份,既是地方教育发展的引擎,又成为拦阻与地方社会融合的隔断。国立六中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自治秩序,而呼求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现。在一些经济利益上,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产生角逐。面对民族国家要求与自身秉持的自由主义教育之间的冲突,国立六中是民族危机下孕育出的产物,但在其内核仍然是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国立六中面对强势国家意志的管制,并没有展开激烈的对抗,而是将国家的意志创造性的转化成其发展的资源和凭借。民族主义的确进入国立六中,但已不再是原有的状态,而是得到消解。战前,山东教育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培育起一批秉持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教职员群体,这一群体成为战时国立六中教职员群体的基干力量。在国立六中教职员的保育之下,自由主义之花并未夭折,反得欣欣向荣之象。国立六中在抗战时期培育几千名学生,有很多学生成长为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海峡两岸的发展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郑红珍[6](2020)在《专升本背景下ZY职业学院专任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壮大,其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办高校之所以能保持科学有序发展,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依赖于学院专任教师。怎样对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进行激励,这已经是民办高校需要考虑的一个难题。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民办高校ZY职业学院为例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整理和激励理论的阐述,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文献支撑;其次介绍了ZY职业学院的概况,通过设计访谈提纲以及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一手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目前ZY学院专职教师的激励机制中的难题和产生问题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ZY学院当前“专升本”的未来发展规划,在分析优化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优化ZY学院专任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生活需求的激励制度完善、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健全人才培训制度、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同类民办高校强化教师激励、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参考建议。
王文波[7](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研究 ——以江苏省X学校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教务管理是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源泉,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教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发展的方向。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无论是从教师个人发展,还是从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与教务管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务管理从教学制度制定、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教科研工作实施以及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务管理从处理事务性工作向服务促进型工作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本文以江苏省X学校为个案,主要从“教务管理制度完善、丰富教科研活动、加大经费支持及多维度展开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研究教务管理服务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界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务管理等相关概念,对国内外关于教务管理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文献研究,以X学校为个案,对学校校长,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和领导采取访谈法,遵循实事求是的研究准则,阐述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问题与改进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本研究呈现江苏省X学校教务管理的现状,其中包括现有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制度,教科研活动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教学评价的方式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其次,本研究反思X学校教务管理的不足,探索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反馈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再次,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其他同类学校成功的管理经验,提出合理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出教务管理可以从管理制度、行为方式、资源供给、观念培养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后,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因此,对于每所学校来说,都要时时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作为一所发展相对滞后的中等职业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就是关注学校教学质量,就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本研究提出了适合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建议,力求在学校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解决现有的教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可参考的意见,让教师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不断进步。本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反思江苏省X学校教务管理的问题,借鉴其他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务管理模式,以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宗旨。本研究将为教务管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提高教务管理效率,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
李辉[8](2019)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后勤保障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助于"智慧校园"整体建设的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架构,从后勤信息化系统与"智慧校园"平台的全面融合、校内后勤系统与校内外信息系统互联、后勤工作内部间信息系统整合三方面分析其变革要点和实施保障。
刘硕[9](2019)在《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文中提出推进军队院校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一流军队院校,是习近平军事教育思想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军队院校既是军队的列编单位,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是“军”又是“校”的“非单一化”组织属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有着与军队管理及地方高校管理相区别的鲜明特点,既要体现军队管理特色,又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实现军事统一、教育民主与办学高效的有机结合。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忽视了其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属性,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缺失,组织活力与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军队革命性体系重塑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随着现代军校科技元素不断增加、学术属性不断增强、新兴领域和新质力量不断涌现,深化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构建。鲜明地提出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概念并开展相关研究,顺应了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突出了军队建设依法从严治军的总基调,也为军队院校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开辟了新路径。新时代,党的军事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治理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鉴于治理理论强调民主意识、重视制度权威、关注主体利益,将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互动化、治理规则法制化等核心思想和有益成分引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实践,必将有助于完善教育管理组织系统、改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教育管理依法从严。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军事教育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在继承我国军队院校教育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高校改革与发达国家军事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按照理论阐释、历史沿革、现实困境、经验借鉴、路径构建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论述,力求比较清晰的呈现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全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以军队院校内部事务决策为载体,由内部治理结构合法性依据、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和决策结果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的内部治理结构概念模型。基于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实质是权力问题,通过提出权力假设、确定测量题项、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从权力形式、权力层次、权力重心三个维度对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发展现状、权力配置特点与存在主要问题给予深入的系统解构,试图展示一种从权力维度分析管理症结的方法路径,进而把握军队院校教育管理问题的本质,寻求内部权力合理配置运行的可能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和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美国军种官校权力形式多元、内部决策民主,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等权力结构与运行特点得益于其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和长期以来的严格执法。我国军队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院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改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现状,理顺政治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着力构建以政治权力为领导核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
金花[10](2019)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后勤管理中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后勤管理在本科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中起到了必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后勤服务领域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后勤管理方面开始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眼下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各大高校逐步推行,后勤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重新梳理后勤服务内容,根据市场需求逐步落实改革政策,构建新型后勤管理模式,为学院顺利完成供给侧结构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务及后勤保障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务及后勤保障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大学的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大学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机构设计 |
2 企业大学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业财活动设计 |
3 企业大学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信息系统设计 |
(2)融合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 锻造干部历练大熔炉(论文提纲范文)
红色立院 |
塑造东江品牌,让学员在党性洗礼中补“钙”铸魂 |
特色兴院 |
打造“1+2+N”课程体系,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 |
科学治院 |
强化管理服务,提升办学质量水平 |
创新强院 |
整合资源开放办学,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
发展大事记 |
数读办学成绩 |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本科教务工作“一体四化”新模式探索——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对高校本科教务工作的新要求 |
二、“一体四化”新模式的探索 |
1. 思政育人 |
2. 以服务本科教学为基础,坚持“以本为本” |
3. 以专业化为基础 |
4. 以智能化为手段 |
5. 以国际化为特色 |
6. 以一体化为目标 |
三、高校本科教务管理工作改革措施 |
1. 加强本科教务管理顶层设计 |
2. 加强高校本科教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
3. 提高本科教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
4. 完善本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四、结束语 |
(4)ZR培训学校组织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论文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组织结构及组织结构变革相关理论 |
2.1 组织结构内涵 |
2.1.1 组织结构概述 |
2.1.2 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 |
2.1.3 组织结构类型 |
2.1.4 组织结构的发展 |
2.2 组织结构理论 |
2.3 组织结构变革相关理论 |
2.3.1 组织结构变革内涵 |
2.3.2 组织结构变革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3 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
2.3.4 组织变革模式及变革模型 |
2.3.5 变革实施的阻力及应对措施 |
第3章 ZR培训学校组织结构现状 |
3.1 ZR培训学校简介 |
3.2 ZR培训学校组织结构发展历程 |
3.2.1 直线制组织结构阶段 |
3.2.2 职能制组织结构阶段 |
3.2.3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阶段 |
3.3 ZR培训学校发展面临挑战 |
3.3.1 行业发展情况 |
3.3.2 市场竞争情况 |
3.3.3 学校自查情况 |
3.3.4 组织在发展中出现的不足 |
3.4 ZR培训学校组织结构问题分析 |
第4章 ZR培训学校组织结构的优化方案 |
4.1 优化目标与优化原则 |
4.1.1 优化目标 |
4.1.2 优化原则 |
4.2 优化重点与总体思路 |
4.2.1 优化重点 |
4.2.2 优化总体思路 |
4.3 具体优化方案 |
4.3.1 组织结构的选型 |
4.3.2 部门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
4.3.3 优化方案的实施 |
4.3.4 初步实施结果 |
第5章 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保障 |
5.1 人事保障 |
5.2 资金支持 |
5.3 制度建设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本文框架、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民族危机与联校自保:行政运作探析 |
第一节 国立六中流亡简史 |
第二节 国立中学校务会议研究 |
第三节 国立六中行政办事人员考察 |
第四节 国立六中德阳分校裁并问题研究 |
小结 |
第二章 民族情感与教育团体:教职员关系网络研究 |
第一节 同乡: 国立六中教职员的地缘关系 |
第二节 同学: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一 |
第三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二 |
第四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与职员关系 |
小结 |
第三章 启蒙与救亡: 国立六中教学主题探析 |
第一节 国立六中教科书荒及其应对 |
第二节 启蒙教育: 国立六中的人文和科学教育 |
第三节 救亡教育: 国立六中的战时教育色彩 |
小结 |
第四章 贷金、卫生、阅读: 生活史视野下的国立六中师生 |
第一节 国家扶持与人格独立: 贷金与学生生活 |
第二节 为国保育与视若己出: 国立六中师生健康 |
第三节 党化教育与自由阅读: 国立六中阅读世界 |
小结 |
第五章 政治意志与教育实践: 以党团冲突和校园纪念为例 |
第一节 党团冲突与教育统合: “校党团合一 |
第二节 国立六中的中共组织力量 |
第三节 国家纪念与教育秩序: 校园中的纪念日 |
小结 |
第六章 报效国家与纾解困境: 国立六中参军问题研究 |
第一节 抗战时期关于青年学生从军问题的讨论 |
第二节 “从军运动”前的学生参军情况 |
第三节 从军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
第四节 从军运动的余音 |
小结 |
第七章 国家襁褓与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 |
第一节 政策管道与文化代表: 地方中的“国家”和“大学” |
第二节 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教育的发展 |
第三节 挟校自重: 与地方社会的冲突 |
小结 |
结语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交缠下的战时教育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专升本背景下ZY职业学院专任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3 创新点 |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民办高职院校 |
2.1.2 专任教师 |
2.1.3 激励 |
2.1.4 激励机制 |
2.2 激励理论 |
2.2.1 内容型激励理论 |
2.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
2.2.3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2.2.4 综合型激励理论 |
2.3 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综述 |
2.3.1 激励模式的相关研究 |
2.3.2 激励措施的相关研究 |
2.3.3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ZY职业学院专任教师激励现状 |
3.1 ZY职业学院基本概况 |
3.1.1 ZY职业学院基本概况 |
3.1.2 ZY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
3.2 ZY职业学院专任教师激励现状调查分析 |
3.2.1 调查方法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ZY职业学院专任教师激励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
3.3.1 生活需求的激励制度不够 |
3.3.2 绩效考核不合理 |
3.3.3 学校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 |
3.3.4 人才培训制度不完善 |
3.3.5 自身文化建设落后 |
第四章 专升本背景下ZY职业学院专任教师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
4.1 总体优化思路 |
4.1.1 指导思想 |
4.1.2 优化基本原则 |
4.1.3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
4.2 ZY高等职业学院专任教师激励机制优化方案 |
4.2.1 完善生活需求的激励制度 |
4.2.2 提高激励理论的转化 |
4.2.3 加强完善后勤保障工作 |
4.2.4 完善健全人才培训制度 |
4.2.5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 |
4.3 保障措施 |
4.3.1 基于思想层面 |
4.3.2 基于组织层面 |
4.3.3 基于制度层面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一 :民办高校专任教师激励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民办高校专任教师激励因素调查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中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研究 ——以江苏省X学校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一)关于教务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 |
(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教师专业发展 |
(二)教务管理 |
(三)教务管理部门 |
四、研究的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统计分析法 |
(五)个案分析法 |
第一章 X学校教务管理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
一、X学校教务管理系统 |
(一)X学校教务管理结构 |
(二)X学校教务管理结构中的职能分配 |
二、X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务管理制度与措施 |
(一)设立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
(二)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及竞赛 |
(三)完善师资评价制度 |
三、X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及专业发展水平的状况 |
(一)X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 |
(二)X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第二章 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分析 |
一、教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间的实证关系 |
(一)实证模型设计 |
(二)样本及数据来源 |
(三)实证分析及结论 |
二、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发展实效的质性分析 |
(一)访谈设计 |
(二)质性分析及结论 |
(三)基于满意度调查的X学校教务管理问题 |
第三章 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归因 |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保障 |
二、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物质支持 |
三、培训模式单一,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盲目性 |
(一)校本培训模式简单 |
(二)行业企业培训不够深入 |
四、评价效能低,无法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
(一)评价模式刻板 |
(二)缺乏有效学生评教 |
(三)评价反馈缺失 |
五、缺乏培养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
第四章 X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建议 |
一、完善管理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一)增加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硬性任务规定 |
(二)以制度手段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条件 |
(三)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激励、奖励制度 |
二、争取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
(一)争取教师专展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 |
(二)自主筹措教师专业发展资金 |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资金的利用质量 |
三、将培训落到实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
(一)关注校本培训多样性,帮助教师成长 |
(二)加强外部培训,促进教师科研发展 |
四、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积极氛围 |
(一)创新教师评价模式 |
(二)注重提高教师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
(三)增加评价反馈 |
五、重视心理发展,积极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观念 |
(一)关注教师心理,提升教师荣誉感 |
(二)增强人文关怀,提升教师归属感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 |
附录Ⅰ 教务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Ⅱ X学校教务管理现状开放性访谈提纲 |
附录Ⅲ X学校教务管理问题调查问卷 |
附录Ⅳ X学校教务管理问题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8)“智慧校园”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用型高校“智慧校园”理念 |
二、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整体框架需进一步完善 |
(二)后勤工作统计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信息程度低 |
(三)后勤工作数据整合性较差 |
(四)计算机资源分布不均,灵活调度困难 |
(五)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内控制度脱离 |
(六)工作人员信息化滞后造成障碍密切相关 |
(七)以师生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不够全面 |
三、“智慧校园”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模式 |
(一)后勤保障信息化体系构建 |
(二)后勤保障内部信息体系间的整合 |
1. 能源管理方面 |
2. 维修管理方面 |
3. 餐饮管理方面 |
4. 住宿管理方面 |
5. 交通管理方面 |
6. 医疗管理方面 |
(三)后勤保障系统与校内、校外信息系统互联 |
1. 后勤保障系统与校内信息系统对接 |
2. 后勤保障系统与校外信息系统对接 |
四、“智慧校园”后勤保障信息化具体实施方式 |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
(二)做好防范处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
(三)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和信息的安全性 |
(9)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 文献综述及评价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理论阐释: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适切性研究 |
2.1 治理理论 |
2.1.1 治理理论的产生兴起 |
2.1.2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
2.1.3 治理理论的简要评述 |
2.2 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 |
2.2.1 治理理论引入及本土化研究 |
2.2.2 治理的中国经验与理论拓展 |
2.2.3 我国高校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
2.3 治理理论对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适切性 |
2.3.1 治理理论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理论存在一定的理论契合 |
2.3.2 借鉴治理理论解决我军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
2.3.3 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第3章 历史沿革: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内部治理结构描述 |
3.1 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发展历程 |
3.1.1 革命战争年代:从战争中逐渐成长 |
3.1.2 新中国成立后:向正规化教育转变 |
3.1.3 改革开放初期:为军队现代化服务 |
3.1.4 新时期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中发展 |
3.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要素 |
3.2.1 权力形式:内部治理的横向结构 |
3.2.2 权力层次:内部治理的纵向结构 |
3.2.3 权力重心: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点 |
3.3 我军院校内部权力配置特点 |
3.3.1 横向上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交互叠加 |
3.3.2 纵向上自上而下的逐级指挥等级严格 |
3.3.3 重心上权力高度集中于校级行政机关 |
第4章 现实困境: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4.1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现状的实证调查 |
4.1.1 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4.1.2 研究变量定义与测量题项 |
4.1.3 预测问卷处理与因子分析 |
4.1.4 正式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
4.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 |
4.2.1 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 |
4.2.2 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 |
4.2.3 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 |
4.3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4.3.1 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 |
4.3.2 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 |
4.3.3 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 |
第5章 经验借鉴:美国三所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个案研究 |
5.1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概况 |
5.1.1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
5.1.2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
5.1.3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
5.2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特点 |
5.2.1 权力形式多元,决策过程民主 |
5.2.2 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 |
5.2.3 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 |
5.3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法规制度建设经验 |
5.3.1 系统配套,衔接紧密 |
5.3.2 规范具体,操作性强 |
5.3.3 稳定连续,执法严格 |
第6章 实现路径: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路径与优化策略 |
6.1 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 |
6.1.1 党委核心:引领共治方向 |
6.1.2 名将治校:对接实战需求 |
6.1.3 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位 |
6.2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 |
6.2.1 界定权力作用领域,摆脱“同质化” |
6.2.2 改进权力运行机制,克服“碎片化” |
6.2.3 强化权力层级均衡,规避“内卷化” |
6.3 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 |
6.3.1 明确院校章程的统领地位 |
6.3.2 规范院校章程的制定程序 |
6.3.3 健全院校章程的涵盖内容 |
6.3.4 完善院校章程的配套制度 |
6.4 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 |
6.4.1 观念上正本清源,剔除“老思维” |
6.4.2 行为上除旧纠偏,摒弃“土政策” |
6.4.3 执法上彰显公平,打破“潜规则”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不足之处 |
7.4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教员参与院校权力运行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后勤管理中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综述 |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后勤管理现状 |
1. 后勤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
2. 后勤管理体制不完善 |
3. 后勤管理队伍素质偏低 |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建立新型后勤管理模式 |
1. 优化组织结构 |
2. 补劣势 |
3. 提品质 |
4. 促整合 |
5. 提升内涵质量 |
四、结束语 |
四、教务及后勤保障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大学的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之研究[J]. 赵黎鸣.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24)
- [2]融合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 锻造干部历练大熔炉[N]. 欧阳成,香金群. 惠州日报, 2021
-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本科教务工作“一体四化”新模式探索——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J]. 王琰. 秘书之友, 2021(09)
- [4]ZR培训学校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 陆丽莎. 吉林大学, 2020(01)
- [5]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D]. 王哲. 山东大学, 2020(09)
- [6]专升本背景下ZY职业学院专任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 郑红珍.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中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进研究 ——以江苏省X学校为个案[D]. 王文波.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智慧校园”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探析[J]. 李辉.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06)
- [9]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 刘硕. 吉林大学, 2019(02)
- [10]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后勤管理中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金花.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