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新年——春节(论文文献综述)
时趣[1](2022)在《被疫情偷走的第三个“年”,春节营销还搞吗?》文中研究指明在没有疫情的那些"年",品牌春节营销,大多围绕着"团圆"和"祝福"。2020年春节前,疫情突袭,"团圆"成了伪命题;2021年春节,无数人被迫"原地过年",员工开始在线办公,学生开始上网课,居民开始频繁网购……如今看来,疫情带来的在线化极大改变了人们的媒介习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互联网用户时长封顶。
陈瑞琳[2](2022)在《北美华人过春节》文中指出鲁迅先生的话好多都记不清了,但是他在《祝福》的开篇所写的话却怎么都记得,尤其是当中国人要过年的时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
Harutyunyan Ani[3](2021)在《亚美尼亚与中国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亚美尼亚与中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中华民族与亚美尼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并形成众多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民俗事象时常表现于语言之中,语言本身是一种民俗的重要载体。本论文将研究视角集中在民俗文化上,聚焦亚美尼亚民族与中国汉民族的民俗文化词语,主要从两国民俗词语中探索两国文化各自具有的特质,并进行比较分析,以达到促进两国交流的目的。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从中国与亚美尼亚两国民俗词语内涵比较分析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对民俗词语概念界定、整体研究思路为框架入手,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体概述。第二章为民俗词语与民俗文化。对语言的概念及内涵、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以及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分别予以分析,进一步将民俗文化与民俗词语的关系进行探索。第三章到第六章为中国与亚美尼亚民俗词语比较分析,从中国与亚美尼亚两国间的婚姻民俗词语、生育民俗词语、丧葬民俗词语以及节日民俗词语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第三、四、五、六章是本论文的主体,主要列举了亚美尼亚和中国在婚姻民俗、生育民俗、丧葬民俗、节日民俗四个方面的民俗词语。亚美尼亚的民俗词语是笔者调查得来的,尤其是婚俗部分调查比较深入细致,是笔者着力最勤的部分。在各章对比的部分,一是将两国的民俗词语及事例列表进行了对比,每章都将两国的民俗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呈现在表中,形成了一一对比;使其异同一目了然;再是各章均提取出最具特色、最能反映文化特色的民俗词语“祝福语”“颜色词语”“数字词语”“事象词语”等,进行比较。并在各章中归纳出了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七章为中国与亚美尼亚民俗词语差异的根源分析,从生存环境导致的差异、宗教信仰导致的差异、历史原因导致的差异以及其他方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八章为结语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整体梳理与汇总,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保障,同时在未来能成为促进亚美尼亚和中国文化交易的文献,而以期为后续的两国文化交流进步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潇[4](2021)在《《新实用汉语》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编写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对外交流的迅速扩大,中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也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对外汉语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对外汉语不仅仅是第二语言的教学,其目的也绝不仅是给学生传授语言技能,同样也要让学生通过汉语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本质。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对外汉语教材内容编写必须激发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汉语,学习者通晓中华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内容在对外汉语教材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属于节令习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生活化的文化形态,是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是我们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很好的文化传播方式。所以,完善教材中的传统节日相关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新实用汉语》是专门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一本专业教材,在国外使用范围较广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选择以《新实用汉语》为基本教材,对教材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的编写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优化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编写,使文化内容的编排更科学,更合理。我们认真研读了《新实用汉语》1-6册,统计了其中传统节日的内容、占比、编排等相关信息,从以下几部分着手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首先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入手,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其次,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概述和文化内容选取原则对教材中传统节日内容的选取展开分析,并且进一步剖析节日文化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及编排位置;最后,结合其他初中级阶段综合课教材,多方考量与调查,分析总结出该教材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编写的优点与值得探讨的地方,对教材的传统节日编写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该教材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
黄景春[5](2020)在《“春节”与“新年”的分与合》文中指出古代以立春为春节,以农历元旦为新年;民国初年推行西历后,以西历元旦为新年,以传统新年为春节。两种历法并用引发了节日表述方面的变化,产生一些常用但不确切的说法,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春节、新年由分而合,是历法改革的结果。官方与民间对西历和农历、元旦和春节的不同态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适。当今两种历法都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历也在逐渐融入民众生活习俗。但是,传统新年改称春节造成的误导仍需警惕,以防过多迎春的成分侵蚀过年习俗。
张美书(Patthamasewi Nannaphat)[6](2020)在《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祝福语是表达友好意图的重要交际用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汉语教学中是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调查发现: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祝福语成功交际的原因在于熟悉、理解或学习过相关的祝福语,且这些祝福语易于理解。而发生一些普遍性偏误,其原因是母语负迁移以及汉泰语言文化差异。具体是泰国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祝福语中成语或四字词语的理解较为困难,因为泰国祝福语中通常不包含四字词语。同时,两国语用文化差异也是汉语习得者出现偏误的原因。因此,为了解决以上谈及的在应用汉语祝福语时出现的偏误及提高泰国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祝福语时的学习效率,本文提出了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祝福语教学策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关于汉语祝福语中四字词语和成语的教学策略,第二是句子结构组成的教学策略,第三是汉语祝福语的交际教学策略。此外,提出了泰国汉语学习者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并正确地应用汉语祝福语给出了一些建议。
朱国康[7](2020)在《中国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是我国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最富有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瑰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血脉是维系有机体生命的重要保障,精神家园是精神上的造血供血系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早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而传统节日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正是丰富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自进入21世纪以来,“洋节”文化的渗入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些年国家为弘扬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成为现代人们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梳理了中国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脉络,尤其是近几年具有典型性、影响力广的多部传统节日题材的代表作品,通过对纪录片内容的分析,总结其目前创作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修身、齐家、治国的民族精神,体现在传统文化孕育的爱人美德。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帮助国人了解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创作时的选题立意应该如何进行,首先要了解地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习俗,分析传统节日的时代特色以及历史变化,然后选择合适的传统节日题材、挖掘有表现力的人物故事、节日故事。第四部分主要是探析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上应该如何创作,首先从叙事结构的搭建方面,从人物选择上、悬念的营造上、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以及叙事结构形式上分析。其次在叙事视角方面,从内外视角、全知视角进行分析,最后是叙事节奏的掌控上,从视听语言控制外部节奏、人物故事主导内部节奏两方面分析。第五部分主要从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视听艺术谈起,先是视听艺术在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中如何进行创构,从颜色的隐喻、方言的特色、构图的美感、细节的细腻、节日符号的运用五个视听语言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多元化的创作手法、包括画面加解说、口述历史、影视资料、数字特技,以及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最后是传统节日题材新样态微纪录片的运用。
何清源[8](2020)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海外儿童汉语文化课程设计 ——以匈牙利Gregor József小学汉语兴趣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匈牙利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且低龄化趋势愈见凸显。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在塞格德市及周边地区20余所中小学设有汉语课程,其中小学汉语兴趣课占比较大。这类课程以培养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为导向,主要特点有:第一,课程无学分,期末不考核,无考勤要求,学生流动性大;第二,课程课时量少,每周仅1课时,课堂容量有限;第三,课程无固定的教学大纲和配套教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难度大。由此可见,此类课程对海外汉语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通过访谈、数据统计和分析等调查研究,本文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汉语兴趣课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合适的中国文化主题为纲,系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提升学生对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汉语兴趣课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本文研究过程从实际问题入手,遵循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提出方案、教学实践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对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及笔者所在的Gregor József小学的汉语和文化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其次,从教学需求出发,提出中国文化主题的课程框架,融合语言项目制定教学方案。最后,展示“春节”文化主题的教学设计案例并进行了教学反思。完成教学设计后,通过对塞格德常驻汉语教师的访谈,得出结论认为,本文所提方案符合当地的教学情况和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汉语兴趣课的教学效果并推动汉语教学的本土化。同时,本文“文化主题+语言项目”的教学模式灵活度高,具有适应匈牙利其他城市甚至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推广价值。
梁晓波[9](2019)在《基于中国农历视角的中国A股月份效应的再检验》文中研究指明月份效应(Monthly effect)是指股市中某些月份的平均回报率比其他月份高,其中1月效应(January effect),即每年第一个月的平均回报率比其它月份高,获得学术研究的关注最多。Rozeff和Kinney(1976)使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首次证实1月效应的存在后,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陆陆续续也发现了1月效应,但是中国股市不存在。本文认为,中国股市不是不存在1月效应,而是1月效应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中国农历的方式存在。本文选取公历1997年1月至2017年11月(对应的农历1996年十二月至2017年十月)中国A股的月回报率,通过实证发现,与已有文献一致,中国A股不存在公历1月效应,但是存在2月效应或3月效应。当从中国农历的角度检测时,发现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即正月的平均回报率显着比其它农历月份高,本文称之为“正月效应”。并且,正月效应也表现出西方国家1月效应的规模效应的特点:随着规模的增加,正月效应反而减弱。本文认为正月效应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每年3月召开的两会可增强正月效应,但只有两会在正月召开时,才起促进的作用;二是春节前后的消费需求造成的流动性差异和投资者的周期性交易行为,春节前,因消费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个人投资者选择减少股市的投资并从股市中撤回资金,但春节后流动性的需求降低,资金回流到股市中。巨额的投资需求引起了正月效应。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正月效应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正月效应不复存在。多角度的稳健性检验证明,正月效应是稳健存在的。
英达卡(Indah Rastika Sari)[10](2019)在《2018年美都电视台《美都新闻》中国春节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一个BhinekaTunggal Ik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含义因人而异。印度尼西亚拥有许多部落文化,而移民文化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印度尼西亚独立之前很久,这种文化就已经被印尼社会所接受,印刷媒体——印尼华人报刊也开始创办。2000年,印度尼西亚美都电视台正式成立,该电视台是印尼第一个24小时新闻播报频道,更重要的是,该台也是印尼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印尼语和华语进行播报的双语电视台,其推出的《美都新闻》也是印度尼西亚第一个出现在印尼观众面前的华语新闻节目。《美都新闻》在节目播出时仍然配有印尼语字幕,使不会说中文的印尼人更容易观看本次节目,了解普通话和文化。2000年《美都新闻》正式亮相之初,其重点是向印尼华人报道中国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的内容逐渐丰富。如《新闻强谈/Metro Xinwen Power Talk》《Metro Xinwen Tasty&Healthy/健康美食》,以鼓舞人心的节目为特色。除此以外,其推出的《新闻香疗程》等节目,则主要播报关于健康和生活类的轻新闻。而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是《美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其新闻通常包含在印度尼西亚多个地区准备中国菜、庆祝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以及相关地区在春节时节日本文以最近的写做一次《美都新闻》中国春节报道为研究对象的烹饪的习俗等内容。本文将考察《美都新闻》对2018年中国春节是如何报道的,并将其与美都电视台的其他新闻节目和CNN印度尼西亚的同类节目进行比较,旨在了解《美都新闻》对中国2018年春节新闻的内容选择、呈现以及态度等内容。访谈和观看2018美都新闻视频是本研究采用的方法。研究发现,《美都新闻》对春节的报道通常从“民族和平”的角度设定主题,这也正好反映了印尼作为多民族国家与单一文化和民族的国家的重要不同之处。总之,《美都新闻》作为第一个使用中文的电视新闻节目,在春节期间透过不同的视角,帮助印尼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印尼人民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提供了重要途径。
二、中国的新年——春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的新年——春节(论文提纲范文)
(1)被疫情偷走的第三个“年”,春节营销还搞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春节营销“之变” |
二、春节营销的“不变” |
三、品牌如何讲好春节故事? |
(3)亚美尼亚与中国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中国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 民俗词语的界定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1 民俗词语的概念 |
1.3.2 民俗词语的特征 |
1.3.3 本文对于民俗词语的界定 |
1.3.4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5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化语言与民俗词语 |
2.1 文化与语言 |
2.1.1 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
2.1.2 语言的概念及内涵 |
2.1.3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
2.2 民俗文化滋养民俗词语 |
2.3 民俗词语反映民俗文化 |
2.3.1 实物表象的词语反映民俗文化 |
2.3.2 独特民族特色的词语反映民俗文化 |
2.3.3 非特定意义的民俗词语反映民俗文化 |
第三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婚姻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
3.1 亚美尼亚婚姻民俗词语分析 |
3.1.1 婚前民俗词语 |
3.1.2 正婚民俗词语 |
3.1.3 婚后民俗词语 |
3.2 中国婚姻民俗词语分析 |
3.2.1 婚前民俗词语 |
3.2.2 正婚民俗词语 |
3.2.3 婚后民俗词语 |
3.3 亚中两国婚姻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
3.3.1 婚姻民俗中祝福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
3.3.2 婚姻民俗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
3.3.3 婚姻民俗中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
3.3.4 婚姻民俗中事象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
第四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生育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
4.1 亚美尼亚生育民俗词语分析 |
4.1.1 出生庆贺民俗词语 |
4.1.2 出生四十天民俗词语 |
4.1.3 出牙时庆贺民俗词语 |
4.1.4 周岁庆贺民俗词语 |
4.2 中国生育民俗词语分析 |
4.2.1 出生前求子民俗词语 |
4.2.2 出生民俗词语 |
4.2.3 满月民俗词语 |
4.2.4 百天民俗词语 |
4.2.5 周岁民俗词语 |
4.2.6 十二周岁民俗词语 |
4.2.7 成人礼民俗词语 |
4.3 亚中两国生育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
4.3.1 生育民俗中的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
4.3.2 生育民俗中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
4.3.3 生育民俗中祝福词语的内涵对比分析 |
第五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丧葬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
5.1 亚美尼亚丧葬民俗词语分析 |
5.1.1 葬礼程序民俗词语 |
5.1.2 入殓民俗词语 |
5.1.3 出殡民俗词语 |
5.1.4 下葬民俗词语 |
5.1.5 服丧民俗词语 |
5.2 中国丧葬民俗词语分析 |
5.2.1 入殓民俗词语 |
5.2.2 丧礼民俗词语 |
5.2.3 出殡民俗词语 |
5.2.4 下葬民俗词语 |
5.2.5 服丧民俗词语 |
5.3 亚中两国丧葬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
5.3.1 亚中两国丧葬民俗中哀悼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
5.3.2 亚中两国丧葬民俗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
5.3.3 亚中两国丧葬民俗中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
第六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词语比较分析 |
6.1 亚美尼亚传统节日民俗词语分析 |
6.1.1 圣诞节民俗词语 |
6.1.2 复活节民俗词语 |
6.1.3 圣烛节民俗词语 |
6.1.4 大斋期民俗词语 |
6.1.5 情人节民俗词语 |
6.1.6 棕枝全日民俗词语 |
6.1.7 泼水节民俗词语 |
6.1.8 圣母升天节民俗词语 |
6.1.9 圣十字架节民俗词语 |
6.1.10 新年民俗词语 |
6.1.11 亚美尼亚春临节民俗词语 |
6.2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词语分析 |
6.2.1 春节民俗词语 |
6.2.2 元宵节民俗词语 |
6.2.3 寒食节民俗词语 |
6.2.4 清明节民俗词语 |
6.2.5 端午节民俗词语 |
6.2.6 七夕节民俗词语 |
6.2.7 中秋节民俗词语 |
6.2.8 重阳节民俗词语 |
6.3 亚中两国节日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
6.3.1 节日民俗中祝福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
6.3.2 节日民俗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
6.3.3 节日民俗文化中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
6.3.4 节日民俗文化中饮食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
第七章 亚美尼亚与中国民俗词语差异的根源分析 |
7.1 生存环境导致的差异 |
7.2 宗教信仰导致的差异 |
7.3 历史原因导致的差异 |
7.4 礼仪文化所导致的差异 |
第八章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新实用汉语》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编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 |
1.2.2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文化内容研究 |
1.2.3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研究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对象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标 |
第2章 中国传统节日与对外汉语教学 |
2.1 中国传统节日概述 |
2.1.1 传统节日的产生与发展 |
2.1.2 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
2.1.3 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
2.2 传统节日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3章 《新实用汉语》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编写情况分析 |
3.1 传统节日内容选取原则 |
3.1.1 传统节日内容选取的科学性 |
3.1.2 传统节日内容选取的系统性 |
3.1.3 传统节日内容选取的实用性 |
3.1.4 传统节日内容选取的趣味性 |
3.2 传统节日内容呈现方式 |
3.2.1 传统节日在课文中的呈现 |
3.2.2 传统节日在生词、补充生词中的呈现 |
3.2.3 传统节日在练习中的呈现 |
3.2.4 传统节日在文化知识中的呈现 |
3.2.5 传统节日在插图中的呈现 |
3.3 传统节日内容编排位置 |
第4章 《新实用汉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编写值得讨论的方面及建议 |
4.1 值得讨论的方面 |
4.1.1 传统节日内容设置较少 |
4.1.2 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课程与节日联系不紧密 |
4.1.3 文化知识版块传统节日相关内容设计不太合理 |
4.2 编写建议 |
4.2.1 适度增加传统节日相关内容 |
4.2.2 注重传统节日内容编排的系统性 |
4.2.3 展现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时注重趣味性 |
4.2.4 传统节日内容要展现时代理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理论基础 |
1.4 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汉泰祝福语的异同 |
2.1 婚姻祝福语 |
2.1.1 汉语的婚姻祝福语 |
2.1.2 泰语的婚姻祝福语 |
2.1.3 汉泰婚姻祝福语的对比 |
2.2 生育祝福语 |
2.2.1 男婴祝福语 |
2.2.2 女婴祝福语 |
2.3 探病祝福语 |
2.3.1 汉语的探病祝福语 |
2.3.2 泰语的探病祝福语 |
2.3.3 汉泰探病祝福语的对比 |
2.4 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祝福语 |
2.4.1 汉语的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祝福语 |
2.4.2 泰语的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祝福语 |
2.4.3 汉泰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祝福语的对比 |
2.5 汉泰节日或重要日子的祝福语 |
2.5.1 生日祝福语 |
2.5.2 元旦(新年)祝福语 |
2.5.3 汉泰新年祝福语 |
第三章 泰国汉语学习者对祝福语应用的调查分析 |
3.1 泰国汉语学习者对祝福语的应用的调查结果 |
3.2 泰国汉语学习者对祝福语应用的分析 |
3.2.1 使用无误的原因 |
3.2.2 使用有偏误的原因 |
第四章 汉语祝福语的教学应用策略 |
4.1 汉语祝福语的应用教学策略 |
4.1.1 关于汉语祝福语中四字词语和成语的教学策略 |
4.1.2 关于汉语祝福语中句子结构组成的教学策略 |
4.1.3 泰国汉语学习者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因素 |
4.2 汉语祝福语的交际教学策略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中国人(调查开放问卷) |
附录二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泰国人(调查开放问卷) |
附录三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中国人(调查封闭问卷) |
附录四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泰国人(调查封闭问卷) |
致谢 |
(7)中国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课题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脉络 |
一、国内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梳理 |
二、国外拍摄的中国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 |
第二节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创作存在的问题 |
一、纪录片叙事缺少生动性 |
二、缺少结合地域文化特色 |
第二章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
第一节 中国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文化内涵 |
一、追求天人合一,承载中华文化 |
二、蕴含传统美德,体现民族精神 |
三、展现民风民俗,突出文化符号 |
四、弘扬传统文化,反映时代变化 |
第二节 纪录片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作用 |
一、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 |
二、中国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社会价值 |
第三章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策划 |
第一节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立意策划 |
一、了解传统节日在地域文化中的习俗 |
二、分析传统节日所展现出的时代特色 |
三、纵观传统节日在历史中的习俗变化 |
第二节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故事策划 |
一、挖掘传统节日中人物身上的故事 |
二、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 |
第四章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手法 |
第一节 叙事结构的搭建 |
一、人物的选择 |
二、悬念的营造 |
三、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
四、叙事结构形式的选择 |
第二节 叙事视角的设置 |
一、以外国人为内视角的独特角度 |
二、外视角下的现实主义 |
三、全知视角的谨慎运用 |
第三节 叙事节奏的掌控 |
一、视听语言对外部节奏的掌控 |
二、人物故事主导下的内部节奏 |
第五章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视听表达 |
第一节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声画艺术的创构 |
一、节日颜色的隐喻表达 |
二、方言体现节日地域特色 |
三、构图营造中国式美感 |
四、细节勾画节日特色 |
第二节 文化符号的运用 |
一、实物符号的表现 |
二、仪式符号的传承与创新 |
三、行为符号的运用 |
第六章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创作手法 |
第一节 多元化创作手法 |
一、画面加解说的创作 |
二、口述节日的习俗文化 |
三、影视资料的恰当运用 |
四、数字动画技术的使用 |
五、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作 |
第二节 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新样态 |
一、传统节日题材的微纪录片形式 |
二、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贴合社会热点 |
结语 |
视频或作品下载地址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电视作品《兔子王》导演阐述 |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创作的电视作品 |
观摩的部分影视作品统计 |
致谢 |
(8)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海外儿童汉语文化课程设计 ——以匈牙利Gregor József小学汉语兴趣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缘由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现状 |
1.2.2 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
1.2.3 海外少儿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
1.3 儿童汉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活动的必要性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匈牙利Gregor József小学汉语文化教学概况 |
2.1 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开展现状 |
2.1.1 赛大孔院一年的文化活动统计 |
2.1.2 文化活动类型分析 |
2.1.3 文化活动主要参与群体分析 |
2.1.4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小结 |
2.2 GJ小学的基本概况 |
2.3 GJ小学汉语和文化教学概况 |
2.4 GJ小学汉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汉语文化课教学设计 |
3.1 教学目标 |
3.2 教学设计原则 |
3.2.1 文化主题式教学 |
3.2.2 语言项目标签式管理 |
3.2.3 体验式学习 |
3.3 教学内容选择 |
3.3.1 确定文化主题 |
3.3.2 选择语言项目 |
3.3.3 语言项目与文化主题的匹配 |
3.4 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安排 |
3.4.1 教学环节安排 |
3.4.2 教学活动安排 |
第四章 汉语文化课教学实践案例 |
4.1 学情分析 |
4.2 课前准备 |
4.3 课堂教学 |
4.3.1 第一课时 |
4.3.2 第二课时 |
4.3.3 第三课时 |
4.3.4 第四课时 |
4.4 教学反思 |
4.4.1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
4.4.2 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
4.4.3 对课程推广的思考 |
第五章 结语 |
5.1 研究过程及成果 |
5.2 本文研究创新之处 |
5.3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对孔院汉语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对GJ小学汉语助教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赛格德大学孔院教学点总体情况 |
附录四:部分教学成果展示 |
(9)基于中国农历视角的中国A股月份效应的再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有效市场假说与月份效应 |
1.2 中国农历 |
1.3 研究背景 |
1.4 本文的贡献 |
1.5 内容概述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基本假设 |
2.1 国际市场的月份效应 |
2.2 国内市场的月份效应 |
2.3 基本假设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股市的月份效应的实证研究 |
3.1 数据获得与处理 |
3.2 公历月份效应 |
3.3 农历月份效应 |
3.4 规模效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初探正月效应形成的原因 |
4.1 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 |
4.2 流动性需求与周期性交易行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稳健性检验 |
5.1 美国的月份效应 |
5.2 分样本检验 |
5.3 分时期检验 |
5.4 分行业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附表 |
致谢 |
(10)2018年美都电视台《美都新闻》中国春节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 |
四、创新及意义 |
第一章 印尼华人文化与华人媒体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印尼的华人文化历史与现状 |
一、文化历史 |
二、文化现状 |
第二节 印尼的华人媒体历史与现状 |
一、华语媒体在印尼的开端——印尼华人创办报刊 |
二、印尼华人管理的一些媒体 |
第二章 对印尼中国春节报道研究方法 |
第一节 中国春节 |
一、春节背景和历史 |
二、在印尼的春节 |
第二节 框架理论 |
一、框架理论 |
二、分析方法 |
三、分析架构 |
第三章 美都电视台《美都新闻》为研究对象 |
第一节 美都电视台 |
一、历史和现状 |
二、目标和任务 |
第二节 《美都新闻》 |
一、《美都新闻》背后的独特故事 |
二、《美都新闻》的历史 |
三、《美都新闻》为播映所做的准备 |
四、《美都新闻》的目标受众 |
第三节 《美都新闻》2018中国春节新闻 |
第四节 2018美都新闻和CNN Indonesia春节新闻报道对比 |
一、CNN Indonesia背景 |
二、CNN Indonesia 2018年中国春节的报道 |
三、比较美都新闻和CNN Indonesia 2018年中国春节新闻报道 |
第四章 2018年美都电视台《美都新闻》春节新闻播报的方法与分析 |
第一节 美都电视台《美都新闻》2018春节新闻播报方法 |
一、采访《美都新闻》制片人 |
二、见证2018中国春节活动 |
第二节 《美都新闻》2018年春节新闻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国的新年——春节(论文参考文献)
- [1]被疫情偷走的第三个“年”,春节营销还搞吗?[J]. 时趣. 中国广告, 2022(02)
- [2]北美华人过春节[J]. 陈瑞琳. 文化交流, 2022(01)
- [3]亚美尼亚与中国民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D]. Harutyunyan Ani. 山西大学, 2021
- [4]《新实用汉语》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编写研究[D]. 李潇. 安阳师范学院, 2021(02)
- [5]“春节”与“新年”的分与合[J]. 黄景春. 节日研究, 2020(02)
- [6]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D]. 张美书(Patthamasewi Nannaphat). 西北大学, 2020(08)
- [7]中国传统节日题材纪录片创作研究[D]. 朱国康.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海外儿童汉语文化课程设计 ——以匈牙利Gregor József小学汉语兴趣班为例[D]. 何清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基于中国农历视角的中国A股月份效应的再检验[D]. 梁晓波. 湖南大学, 2019(08)
- [10]2018年美都电视台《美都新闻》中国春节报道研究[D]. 英达卡(Indah Rastika Sari).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