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用户无功就地补偿好处多(论文文献综述)
任万英,马锐[1](2021)在《浅析10kV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文中研究指明阐述无功功率补偿的方式及无功功率过补偿的危害,通过具体计算指出无功补偿后收到的实际效益,从而优化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应用,达到降损、提高电能质量目的。
刘涛[2](2019)在《乌兰察布电网电压无功运行现状分析》文中指出针对2017年乌兰察布电网电压及无功电力运行实际情况,分析了乌兰察布电网无功平衡、无功设备及电压运行状况。结合现有地区电网AVC系统运行控制现状,总结电压无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应用、无功补偿技术改造、无功平衡分析以及无功电压专题分析方面,对乌兰察布电网无功电压的重点工作提出建议。
张伟[3](2016)在《基于营配一体化的用电管理设计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内蒙电力公司全面建设与完善配变台区用电管理,通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以实现电力部门和电力用户的营配一体化。本文对于配变台区营配一体化的用电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对配变台区的营配一体化管理的国内外现状及典型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营配一体化管理架构和方案的研究,包括营配一体化管理技术结构、营配一体化管理架构方案设计等内容。进而以内蒙古某农村的实际工程建设为例,给出了营配一体化用电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重点介绍了实行的无线抄表系统的架构,软硬件结构以及现场的安装与运行技术。最后针对营配一体化用电管理实施应用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获得一些有益的管理措施。
梁李国[4](2015)在《SVC在抚顺西部地区电网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系统及电力企业管理运行的基本目标是安全、优质、经济的向用户提供电能,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若电压偏低,系统元件的能量损耗和功率损耗增大,还可能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甚至导致电压崩溃;若电压偏高,电器设备的绝缘功能会遭到破坏,危及设备安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可以对系统无功功率进行快速补偿,以保持电压的平稳性,降低网损,是提高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通过对系统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从而保持电压平衡,这也是在当今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本文通过对抚顺西部地区电网的电压情况、负荷特性及无功功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抚顺西部地区电网以电冶炼、电解等冲击性负荷为主的特点,分析了其网内无功补偿容量不足、调压方式单一、电压合格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在李石寨变安装一种新型的66kV直挂式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的解决方案,并从接线方式、晶闸管阀触发方式、控制系统电源三方面详细分析该套SVC与传统SVC的区别。证明了该套新型SVC较传统SVC应用于李石寨变具有运行更稳定、响应速度更快、系统故障率低的优点。最后,设计了基于SVC装置的李石寨变电压控制解决方案和投运试验,通过分析李石寨变的无功缺额,确定了SVC的容量,通过投运试验,校核SVC装置接线是否正确,并测试了在高压状态下SVC各机械组件运行状态及系统故障时SVC对母线电压的支持作用。除此之外,本文还比较了SVC运行前后,抚顺地区西部电网电压和网损变化情况。
杨敏[5](2014)在《农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文中提出电力网电能损耗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线损率是所有供电企业所面对的主要工作和长期任务。文章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各级电压电网的线损管理,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措施进行了简明的阐述。
周玉林,平孝香,许连阁,郭景礼[6](2014)在《低压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矿企业中,异步电动机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70%,因此造成工矿企业的功率因数低,线损大。本文就解决工矿企业的功率因数和线损等问题,对异步电动机运行时的无功变化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异步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对异步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进行效益分析,说明异步电动机就地补偿是经济、简单、可靠、高效的无功补偿方法。
谭波[7](2014)在《DSP与FPGA协同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功功率是很多电力设备以及工业、生活电子装置正常工作所必须的。由发电机长距离传输无功功率会导致损耗的增加、供电电压质量及功率因数下降,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这是不合理、不经济的。目前供电所大多都装有无功补偿装置,只能补偿前面输电线路的无功功率。但是工厂和居民小区用户数量非常多,所需无功功率的需求量也相当大,对供电质量要求也很高,如果不能及时补偿也会造成很大的电能损耗和电压质量的下降,有些低功率因数工厂用户还面临罚款。而无功补偿装置的核心是控制器,因此本文设计了低压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本文设计的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控制对象是TSC型的SVC装置。控制器硬件方面,自主设计了全新的电压电流采样电路。FPGA在纯硬件逻辑、灵活的重构性、并行运行等方面的拥有很多优点。为了减轻DSP负担,提高系统的速度,把DSP从既耗时工作量又大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中解放出来,本文采用自顶向下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在FPGA中设计了浮点乘法运算单元和浮点除法运算单元。DSP只负责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和统筹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比如显示、A/D转换、按键扫描、控制输出、通信等。4组4位数码管实时显示电压、电流、无功功率、有功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值。输出端采用光电隔离措施控制复合开关投切电容器。软件方面,相对于传统的FFT算法或者检测电压与电流相位差求出功率因数,再控制电感和投切电容的方法,本文采用矢量瞬时无功功率算法直接求得控制对象——无功功率。本文根据采集不同的参数,推导了两种瞬时无功功率算法。硬件电路采集到所需参数后,用瞬时无功功率算法就能立即求出电网上的无功功率,然后经过九区控制策略实时动态投切电容器组补偿无功功率。本文提出无功功率补偿容量权值概念,使用该控制器的多套设备能同时并网运行,可以手动设置每套设备的补偿权值,提高了无功补偿装置的兼容性和灵活性。通过SIMULINK搭建本文系统仿真模型,设置变动的感性负载,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无功功率能瞬时准确被检测出来并被动态补偿,功率因数的提高也表明达到了期望的要求。
张亮[8](2013)在《农田灌溉一体化智能控制装置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田灌溉用电用水量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节约水资源、电能源,对于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农田灌溉领域存在水电费计量不准、拖欠及人为浪费现象,灌溉使用的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较低,长时间使用,无功损耗较大,传统的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会造成电网压降,全压频繁起动也会缩短电动机和水泵的使用寿命。针对农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国内率先设计了一种以PIC单片机为核心,集电能计量、射频读写、无功补偿、异步电动机软起动于一体的农田灌溉一体化智能控制装置。文章对控制装置的研究内容包括:(1)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在农田灌溉一体化方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制定了系统总体的设计方案,研究确定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着重介绍了系统涉及到的关键技术。(2)系统硬件方面,给出了计量、射频读写、补偿控制、软起动、电源、显示等功能模块详细的硬件电路,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软件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并对主程序、各模块子程序及控制策略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给出了相应的程序流程。(3)在淄博贝林电子有限公司测试室对设计的控制装置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电能计量模块的软件校正、射频读写模块对S50卡的读写测试、电能计量、电机带载无功补偿、整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控制装置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4)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做出了总结与展望。
颜建坤[9](2012)在《矿热炉增产节能降耗技术专题》文中研究说明增产降耗、节能减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方向有色金属行业中的生产企业属于高能耗、高环境污染、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企业中使用的是耗电量巨大的工业电炉(矿热炉),每台矿热炉年耗电至少7000~8000万度,每年有大量的温室气体及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向大气排放,给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增产降耗、节能减排新设备广西麦莎电气集团研发生产的矿热炉二次低压动态节能补偿装置能帮助有色金属行业中的生产企业降低电力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质排放,可降低电耗3%~6%,提高产量10~18%,能大幅提高单班产量(最高可达20%),无疑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铁合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李春阳[10](2012)在《喇嘛甸油田高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应用分析》文中提出喇嘛甸油田低压无功补偿存在功率因数低、无功补偿效果差的问题,采用就地无功补偿技术,功率因数可由原来的0.75~0.8提高到0.95以上,综合节电率15%左右;针对高压无功补偿存在电容器损坏严重和更换维修不及时的问题,采用GPRS高压无功补偿远程监控技术,年运行损坏次数可降低30%,并能得到及时更换维修,提高了工作人员对油井高压无功补偿的监控和管理能力,降低了线路和变压器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
二、电力用户无功就地补偿好处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用户无功就地补偿好处多(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10kV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功功率的意义及无功补偿的原理 |
2 无功补偿的方式 |
2.1 并联电容器 |
2.2 同步调相机 |
2.3 并联电抗器 |
2.4 无功功率补偿的应用举例 |
3 无功功率过补偿的危害及措施 |
(2)乌兰察布电网电压无功运行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区主网无功分层平衡情况分析 |
2 无功分区平衡及电压情况分析 |
2.1 锡西德胜新能源汇集区 |
2.2 乌兰察布地区主网 |
2.3 兴广旗台新能源汇集区 |
2.4 丰泉高载能集中区 |
3 容性无功补偿设备运行情况 |
3.1 容性无功补偿设备可用率 |
3.2 无功补偿设备故障率 |
3.3 无功补偿设备缺陷及故障分析 |
3.3.1 设备老化、年久失修 |
3.3.2 外界影响造成电容器损坏 |
4 变电站电压无功功率控制现状 |
4.1 AVC系统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 |
4.2 地区电网自动电压控制建设 |
5 无功补偿存在的问题和平衡措施 |
6 结论 |
(3)基于营配一体化的用电管理设计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典型的营配一体化系统的建设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营配一体化管理架构和方案研究 |
2.1 营配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1.1 电力系统营配管理面临的问题 |
2.1.2 配用电管理系统的现状 |
2.1.3 营配一体化管理实现的必要性分析 |
2.1.4 营配一体化管理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
2.2 营配一体化管理的架构方案 |
2.2.1 营配一体化系统功能创新性要求 |
2.2.2 营配一体化管理的技术结构 |
2.2.3 营配一体化管理架构方案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营配一体化用电管理中的无线集抄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配变台区系统结构方案 |
3.2 配变台区无线集中抄表系统安装与调试 |
3.2.1 配变台区无线集中抄表系统安装 |
3.2.2 配变台区无线抄表系统硬件设计 |
3.2.3 配变台区无线抄表系统软件设计 |
3.3 配变台区无线集中抄表运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营配一体化用电管理应用效果分析 |
4.1 营配一体化配变台区的用电管理 |
4.1.1 营配一体化框架结构 |
4.1.2 营配一体化用电管理在客户全方位服务的应用 |
4.1.3 营配一体化用电管理系统在降损增效方面取得的成效 |
4.2 配变台区营销配电节能评估管理 |
4.2.1 配变台区节能潜力评估方法 |
4.2.2 降低和减小配变台区线损的管理措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4)SVC在抚顺西部地区电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SVC对电能质量的意义 |
1.1.2 抚顺西部地区电网的电压现状 |
1.1.3 解决方法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2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概述 |
2.1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及分类 |
2.1.1 自饱和电抗器(Saturated Reactor,SR) |
2.1.2 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TCR) |
2.1.3 晶闸管投切的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TSC) |
2.1.4 TCR+TSC的混合型静止无功补偿器 |
2.2 SVC电压控制的基本原理 |
2.2.1 SVC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
2.2.2 SVC系统的控制策略 |
2.3 本章小结 |
3 李石寨变基于SVC装置的电压控制解决方案 |
3.1 李石寨变采用SVC电压控制的可行性研究 |
3.1.1 抚顺西部地区电网和220kV李石寨变 |
3.1.2 李石寨变系统参数 |
3.1.3 李石寨变电压控制策略 |
3.1.4 李石寨变SVC选型的可行性研究 |
3.1.5 SVC装置设计的技术标准 |
3.2 66kV直挂式SVC的优点 |
3.3 李石寨变SVC无功容量的确定 |
3.3.1 公式法 |
3.3.2 数据分析法 |
3.3.3 潮流计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4 李石寨变SVC投运试验方案设计 |
4.1 试验现场安全措施 |
4.2 设备无压检查 |
4.3 高压冲击试验 |
4.4 晶闸管击穿试验 |
4.5 高压手动运行试验 |
4.6 高压恒电压自动运行试验 |
4.7 高压运行试验 |
4.8 短路故障下SVC的作用分析 |
4.9 试验注意事项 |
4.10 试验中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情况 |
4.11 本章小结 |
5 SVC投运后对抚顺西部地区电网的影响 |
5.1 SVC装置运行情况 |
5.2 SVC装置对系统电压的影响 |
5.3 SVC装置对系统线损的影响 |
5.4 SVC投运后售电量情况 |
5.4.1 SVC装置的年电量消耗 |
5.4.2 SVC装置投运后直接效益 |
5.4.3 SVC装置投运后间接效益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农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网线损存在的问题 |
1. 农网结构不合理 |
2. 农电无功补偿配置不合理 |
3. 低压线损存在问题 |
4. 管理跟不上存在问题 |
二、有效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 |
1. 优化农村电网结构及合理布局降低技术线损 |
2. 改善电压质量提高供电水平 |
3. 合理配置农电网络无功补偿 |
三、有效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措施 |
1. 加强营销管理和线损管理 |
2. 加强客户端的无功管理和提高电压质量搞好降损节能工作 |
3. 加强科技进步建设 |
结束语 |
(6)低压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三相异步电动机就地补偿的好处 |
1.1 降低输电线路损耗 |
1.2 增加线路的传输能力,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
1.3 改善电压质量 |
1.4 节约电费支出 |
2 三相异步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
1)按电动机空载电流计算无功补偿容量。 |
2)根据电动机额定参数近似计算电容器容量。 |
3 三相异步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接线方式 |
4 三相异步电动机就地补偿优先应用的场合 |
5 安装电动机就地补偿装置的效益分析 |
1)补偿容量计算。 |
2)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
3)就地补偿后电流降低率。 |
4)功率损耗降低率。 |
5)电压损失降低率。 |
6)年节电量。 |
6 结语 |
(7)DSP与FPGA协同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 |
1.3 无功补偿控制器的发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SVC 系统的无功补偿理论 |
2.1 无功功率补偿在正弦电路中的基本概念 |
2.1.1 单相正弦电路无功功率理论基础 |
2.1.2 三相正弦电路无功功率理论基础 |
2.2 非正弦电路无功功率补偿的基本概念 |
2.2.1 基于频域分析单相非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
2.2.2 基于频域分析三相非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
2.2.3 基于时域的非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理论分析 |
2.3 TSC 型 SVC 无功补偿原理 |
2.3.1 无功功率补偿基本原理分析 |
2.3.2 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 |
2.4 无功功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
2.5 无功补偿的原则及方式 |
2.6 本章小结 |
3.动态无功功率系统整体分析设计 |
3.1 系统整体框图 |
3.2 动态无功功率补偿原理 |
3.3 TSC 型无功补偿装置原理 |
3.3.1 基本原理 |
3.3.2 TSC 电容器投入时刻的选取 |
3.3.3 电容器的连接方式 |
3.4 TSC 型补偿装置电容器容量的计算 |
3.5 复合开关 |
3.6 本章小结 |
4.基于 DSP 与 FPGA 协同控制的无功补偿控制器硬件设计 |
4.1 硬件系统整体框图 |
4.2 FPGA+DSP 协同电路 |
4.2.1 Cyclone II 系列 FPGA—EP2C8Q208C8N |
4.2.2 TMS320F28335 |
4.2.3 本文设计无功补偿控制器 FPGA+DSP 原理图 |
4.3 电压电流采集及过零检测电路 |
4.3.1 电压采样电路 |
4.3.2 电流采样电路 |
4.3.3 过零检测电路 |
4.4 数码管显示电路 |
4.5 按键电路 |
4.6 电容投切驱动电路 |
4.7 电源电路 |
4.8 本章小结 |
5.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电压电流有效值及无功功率检测算法 |
5.1 电压和电流有效值测量算法 |
5.1.1 模拟检测方法 |
5.1.2 数字检测方法 |
5.2 瞬时无功功率算法检测电网无功功率 |
5.3 无功补偿容量的权值 |
5.4 九区综合控制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6. 无功补偿控制器软件设计 |
6.1 系统总程序结构 |
6.2 A/D 转换子程序 |
6.3 键盘扫描子程序 |
6.4 显示子程序 |
6.5 故障保护及抗干扰措施 |
6.6 本章小结 |
7.系统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
7.1 系统仿真模型 |
7.2 系统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8.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控制器原理图及 PCB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农田灌溉一体化智能控制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系统的基本结构 |
2.2 系统的性能指标 |
2.3 电能计量原理 |
2.3.1 电能计量的基础理论 |
2.3.2 分时段计价原理 |
2.4 RFID技术原理 |
2.4.1 RFID系统的基本构成 |
2.4.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
2.5 无功补偿原理 |
2.5.1 无功补偿技术概述 |
2.5.2 无功补偿的数学分析 |
2.6 异步电机软起动原理 |
2.6.1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2.6.2 晶闸管调压原理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3.1 主控芯片PIC16F1946 |
3.1.1 PIC16F1946功能简介 |
3.1.2 PIC16F1946最小系统设计 |
3.2 电能计量模块的设计 |
3.2.1 计量芯片ATT7022B简介 |
3.2.2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
3.2.3 计量芯片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
3.3 射频读写模块的设计 |
3.3.1 射频读写YW-201与射频天线YW-300简介 |
3.3.2 射频卡读写模块的电路设计 |
3.4 低压无功补偿模块的设计 |
3.4.1 补偿模块主电路结构 |
3.4.2 投切控制电路 |
3.5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模块的设计 |
3.5.1 软起动模块结构设计 |
3.5.2 晶闸管模块与控制电路 |
3.5.3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
3.5.4 旁路控制电路 |
3.6 电源模块的设计 |
3.7 通讯模块的设计 |
3.8 人机接口模块的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4.1 开发环境的建立 |
4.1.1 C语言项目的建立过程 |
4.1.2 目标代码的生成和运行 |
4.2 系统的软件结构 |
4.3 主程序设计 |
4.4 电能计量子程序 |
4.4.1 校表子程序 |
4.4.2 电量累加处理 |
4.5 射频读写子程序 |
4.5.1 射频模块接口通信协议 |
4.5.2 读卡操作流程 |
4.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子程序 |
4.6.1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策略 |
4.6.2 投切控制子程序 |
4.7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子程序 |
4.7.1 限流起动 |
4.7.2 电压斜坡起动 |
4.7.3 斜坡限流起动 |
4.7.4 电压突跳起动 |
4.8 键盘子程序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系统硬件实物 |
5.2 电参数校正及测试结果 |
5.3 射频模块功能测试 |
5.4 带载补偿测试 |
5.5 整机运行结果测试与分析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10)喇嘛甸油田高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能耗分析 |
2 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分析 |
2.1 低压补偿技术现状分析 |
2.2 就地无功补偿技术 |
2.3 就地无功补偿容量计算方法 |
2.4 就地无功补偿技术应用方法 |
3 高压无功补偿技术分析 |
3.1 高压补偿技术现状分析 |
3.2 GPRS高压无功补偿远程监控技术 |
3.3 GPRS高压无功补偿远程监控技术应用方法 |
4 应用情况 |
5 结束语 |
四、电力用户无功就地补偿好处多(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10kV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J]. 任万英,马锐. 电力设备管理, 2021(07)
- [2]乌兰察布电网电压无功运行现状分析[J]. 刘涛. 通信电源技术, 2019(01)
- [3]基于营配一体化的用电管理设计和应用研究[D]. 张伟. 天津大学, 2016(02)
- [4]SVC在抚顺西部地区电网的应用研究[D]. 梁李国.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5]农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 杨敏. 科技与企业, 2014(17)
- [6]低压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J]. 周玉林,平孝香,许连阁,郭景礼.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14(03)
- [7]DSP与FPGA协同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 谭波. 辽宁科技大学, 2014(02)
- [8]农田灌溉一体化智能控制装置的研究[D]. 张亮. 山东理工大学, 2013(12)
- [9]矿热炉增产节能降耗技术专题[A]. 颜建坤. 2012年全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发展论坛会刊, 2012
- [10]喇嘛甸油田高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应用分析[J]. 李春阳. 石油石化节能,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