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率先开放旅游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毕普云[1](2021)在《海南旅游消费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文中提出新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旅游消费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内容。基于旅游产业在海南的独特地位,海南要以旅游消费为重要抓手融入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海南旅游消费潜力不断得到释放,但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与先进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发挥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降低旅游消费成本,提升旅游消费质量,改善旅游消费格局,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
刘力钢,陈金[2](2020)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认为选取"一带一路"沿线18个重点省份入境旅游人数规模和入境旅游收入规模,利用首位度理论和齐夫法则,采用变异系数、相对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双对数回归分析等传统统计学方法和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识别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规模的相对差异及规模分布演化规律,并对不同经济地区的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入境旅游规模相对差异较大,有过度集中趋势,但这种差异度和集中趋势在逐渐降低,竞争态势激烈。②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和旅游企业活跃程度等方面对造成不同经济地区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第三产业比重、旅游企业数量控制与质量提升、重视旅游环境承载力、培育旅游品牌和旅游人才等方面为不同经济地区入境旅游均衡发展指明方向。③入境旅游规模呈首位型分布,广东省的入境旅游龙头地位短期内仍无法撼动;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重心轨迹总体上呈东北—西南移动趋势,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分布,研究认为2013—2017年是中国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入境旅游市场走向繁荣的历史轨迹。
王滢[3](2020)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游客的需求也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转变,游客对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全域旅游是新时期我国旅游业的重大发展战略,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国旅游行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更是旅游业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方式,符合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整体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全域旅游的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治理全域覆盖、产业全域联动、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不仅对A级旅游景区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让A级旅游景区监管面临着由单一景区监管向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监管转变。A级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和空间载体,是旅游业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A级旅游景区监管工作是个综合性的监督管理工作,既是政府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抓手,同时还涉及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组织等。特别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要想有效强化A级旅游景区监管,促进其高质量发展,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中,必须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加强协同治理、产业融合,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本文在对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景区管理经验,提出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对策建议,包括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景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景区管理机制,变革“门票经济”模式,促进A级旅游景区监管工作改革;由单一的旅游景区监管向综合的全域旅游监管转变,创新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工程,强化旅游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整合旅游形象宣传营销,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部门、产业及社会、行业协同,形成共同治理A级旅游景区的监管工作格局,引导A级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邹成成[4](2020)在《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森林旅游因其自身优良的生态属性、较强的劳动力吸附能力成为林业发展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近年来,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方针政策中不难看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林业转型升级要关注经济也要关注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也随之出现,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需求逐渐增大,森林是优良的释放压力、亲近自然之地,所以发展森林旅游是拉动绿色经济、增进民众绿色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关注科学划分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演进历程、定位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评价各区域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分析绿色发展视域下的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递阶结构,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给出有实践意义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本论文系统阐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绿色发展、“两山”理论、产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产业竞争力等相关理论对森林旅游产业的指导作用,给出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对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将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按照时间先后分为5个历史时期,并分别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将国内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划分为有限竞争、资源竞争及差异化竞争三个阶段。结合产业发展未来消费群体变化、产品需求变化和产业文化内涵变化几个方面分析了森林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奠定基础。本论文借鉴钻石模型,按照生产要素、需求要素、支持产业和政府作用四个层次进行指标归类,建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影响因素指标的变异程度不同,本文选取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借助SPSS软件及Excel软件对全国31个省域2008-2017年森林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定量测算、整理,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权重分析、结构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为后文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提出奠定基础。本论文分析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含义,给出了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充分搜集和分析以往相关文献资料,在现有统计年鉴等材料中挑选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备选观测指标,组成产业竞争力拟选影响因素集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获得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拟选指标因素进行分类,在简化的变量体系上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关系的因果分析,剔除关联度小的因素,将关联度大的因素挑选出来组成以绿色旅游资源、绿色产业规模、绿色发展环境、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政策支持等5类影响因素组成的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5个维度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厘清森林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本论在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压力、动力,分析了产生压力和动力的机制和发展变化情况,厘清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要素作用机理,得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框架。本文确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总目标,制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前文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从以绿色供给为前提、保护优先为先导、结构调整为机遇、产品创新为特色和全域协作为支撑几个方面提出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基于产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按照旅游资源要素、产业规模要素、发展环境要素、政策支持要素和基础设施要素5个方面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建议,希望为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借鉴。
符峰华[5](2020)在《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在自贸港视角下科学客观评估和判断海南旅游业集聚集群发展现状,探究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海南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建模测算和比较海南与其他省市区表征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的区位熵值,实证分析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因素,采用惩罚回归模型对其进行解析,结论为:海南旅游业集聚水平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并不显着,旅游产业集聚优势并不突出。影响海南旅游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游客规模、海南旅游设施规模尤其是达一定水平的旅游设施规模,与国内新建的一流景区相比,海南新建或新评的A级景区,即使评为4A级以上景区,仍存在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缺乏促进旅游业加快集聚发展的核心吸引物等,致使海南旅游吸引力有所减弱。在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应加快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创新,加快形成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迫切需要的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更多促进旅游的吸引物,加快现有景区吸引物的提质升级,加大景区吸引物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明确旅游业集聚发展的重点方向,找准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关键抓手,加快推进海南旅游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建设。
张莉花[6](2020)在《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产业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海南稳步建设自由贸易港。自1988年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的改革开放政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88年~2000年,以对内改革为主,对外开放政策较少;2000年~2019年,以对外开放为主,国际旅游岛战略和自由贸易港政策是两项重要的开放政策。旅游产业作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以及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点领域,开放政策对海南省旅游业产生多大影响及作用机理是什么?研究该问题对海南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梳理海南省开放政策,发现建省以来海南先对内改革后对外开放,与旅游业相关的开放政策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国际旅游岛战略和自由贸易港政策是对海南省旅游产业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其次,分析旅游产业的特性,从制度经济学理论入手,探讨开放政策作为一种硬制度约束对旅游业产生影响的机理。最后,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投射-实施后”对比法进行海南省有无开放政策的纵向对比分析,通过合成控制法进行海南省与其他地区旅游产业的横向分析,实证开放政策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及其大小。研究发现:(1)旅游产业具有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开放政策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是按照“开放政策——旅游供给——旅游需求——旅游产业增长”的机理进行的。(2)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业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国际旅游岛战略影响显着,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影响尚不明显。纵向对比发现开放政策对旅游收入的正向影响明显,对游客人数和住宿餐饮额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在政策实施2~3年后效果开始显着。横向对比发现国际旅游岛战略对海南旅游收入的影响较为显着,自由贸易港政策效果尚不明显。(3)通过横纵向对比结果可知,开放政策对海南省的纵向影响程度较大,横向影响程度较小。真实海南与“合成海南”旅游收入的差值较小,该差值的年增长率也小,即开放政策仅使得海南省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略微高于厦门、宁波、大连和秦皇岛组成的“合成海南”旅游收入增长速度。总体上,开放政策促进了海南旅游产业的增长,而且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游客人数、住宿餐饮额的影响次之,政策效果存在2~3年的滞后性。国际旅游岛战略比自由贸易港政策效果更为突出。故提出建议:(1)海南省以自由贸易港等开放政策为依托,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与服务。(2)利用开放政策提高对外贸易水平,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3)在落实开放政策时,着重发挥技术要素的作用。
陈如琳[7](2020)在《海南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入境旅游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增加旅游收入、扩大对外开放路径以及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因此,政府高度重视海南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在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区(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等一系列促进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的引导下,入境旅游逐渐成为了近年来海南旅游业的重点发展对象。尽管如此,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仍稍显薄弱。基于旅游市场结构优化是入境旅游市场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2009—2018年海南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结构特征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海南旅游相关部门在进行科学决策、制定旅游规划时提供具学术性的参考依据,从而促进海南入境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和总结;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研究分析问题。首先,对海南入境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概括和归纳,并分别从年际特征和月际特征两方面分析了海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特征;接着,利用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和竞争态联合分析,归纳海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进行客源市场定位;为之后探讨影响因素和相对应策略做铺垫。第三部分:原因及对策分析。根据前文对海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分析,结合海南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海南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本文基于海南入境旅游市场,运用时间和空间结构分析法细分了海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同时结合旅游地理学、旅游市场学等学科方法论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使得海南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的实证研究更为丰富,研究手段也更多元化。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由于数据获得困难及研究内容的复杂性,且研究时段主要集中在2009—2018年,分析结果缺乏长期数据支持;加之笔者水平有限,在研究方法上仅针对前人研究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归纳和改进,因此,论文中得出的结论还有待充实。
杨熙元[8](2020)在《海南旅游消费空间演变及拓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南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热带岛屿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在国家大力促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一直将旅游业作为省内重点产业优先发展。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对海南省作出“四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其中,通过着力打造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将大力促进旅游产业升级、扩大旅游消费,加快推进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开放,形成旅游消费领域高度开放新高地。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全面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和研究,目前国内外有关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及海南旅游消费空间拓展相关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为此,本文拟在通过解构和分析旅游消费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完善旅游消费空间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从主体空间、客体空间和环境空间三个维度分析海南2009-2018年旅游消费空间演变的基本历程与阶段性特征,并进一步构建海南旅游消费空间拓展路径体系,以期为促进海南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供借鉴。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旅游消费空间定义为消费者为实现旅游体验和休闲服务为目的消费行为的空间,既包括具体的地域空间,也包括叠加在旅游消费地之上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建构的意义空间,并能够实现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旅游目的地文化开展消费行为的目的,其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主体空间、客体空间和环境空间。在对旅游消费空间解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海南省旅游消费空间的演变过程及阶段性特征。在主体空间方面,国内游客来琼开展旅游消费的意愿要明显强于入境游客,而国内外游客消费能力均较弱;在客体空间方面,各市县旅游消费空间格局变化不大,传统旅游六大要素消费结构变动不明显,而婚庆旅游、会展旅游、康疗旅游、温泉旅游等新业态产品的旅游消费则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环境空间方面,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省市县先后建立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组织机构以及出台的财税扶持、旅游项目用地、奖励措施、客源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在面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全面建设的新形势下,环境空间仍需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基于对旅游消费空间概念解析以及对旅游消费空间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海南省旅游消费空间拓展的实际需要,分别从主体空间、客体空间、环境空间三个维度,集成了旅游消费空间拓展的路径体系。
刘洋[9](2020)在《俄罗斯来华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研究 ——以海南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俄两国高度的经济和政治互信,全面紧密的战略协作,标志着中俄关系进入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新时代、新高度。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普京总统共同确定的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海南历来被誉为中俄诸多领域战略合作的“新南部桥头堡”。海南2018年获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政策背景,为海南与俄罗斯全方位合作提供重要遵循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基于海南在拥有中俄旅游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础,双方在旅游、医疗、科技、文化、教育、军事、贸易、农业等领域未来合作潜力巨大。旅游作为促进人员往来、文化交流、贸易繁荣的现代服务业,旅游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海南开放程度的提高,促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实现。目前,俄罗斯已经是海南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国,深度开发俄罗斯客源入境海南市场,这与省市落实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推进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高度一致,同时也为地方管理部门、相关旅游机构、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访谈、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调研、SWOT等方法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俄罗斯客源来海南旅游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收集的数据资料深入分析影响俄罗斯旅客来华旅游的内外条件和因素,提出了深度开发俄罗斯客源市场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中俄“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人文交流与旅游合作。
高宏[10](2020)在《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志广泛编纂,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理论和经验,本文以省级旅游志为研究对象,从编纂的角度考察了旅游志编修源流、背景和体例,对旅游志的内容、特点、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旅游志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当代旅游的发展变迁。当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代旅游业白手起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挫折但徘徊前行,拨乱反正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确定为支柱产业。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扩大旅游的空间和地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收入增加,旅游出行人数和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业资料的收集和汇编,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映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政府开始编修旅游志。旅游类志书的编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地方志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元素就是志书记述的一个重要方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类专志开始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志书也愈来愈丰富,出现了包括山志、水志、寺庙志、湖泊志、名胜志等诸多的旅游类志书,民国时期,名胜、古迹被纳入志书定例,逐步奠定了当代旅游志的基础。当代志书编纂过程中,旅游起初是作为部分区域志的篇章之一,随着旅游发展,逐步单独成志,并成为省级志书中一个重要的分志。首轮省级旅游志各地启动时间不一,发展极不平衡,纂修部门多,既有旅游部门,也有外事部门,还有外事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动修志。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部署,省级旅游志的续修也开始启动,但由于首轮志书进展不一,故仅有7个省份完成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的编纂。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过程中呈现出工作体制的一致性、机构人员的趋同性、工作程序的相似性、志书编纂和旅游业发展不对称等特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根据各省旅游的实际情况和资料情况,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拟定的相关规定,对志书结构进行设计和规划。篇目主要采用篇(编)、章、节三级,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经营与管理等篇章。两轮志书基本都采用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设序言、凡例、概述、卷目等,为全书之纲。省级旅游志的文体,在遵循传统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志记述内容的情况,尤其景区景点景色的记述,略微有些创新和变通。两轮志书相比较,体例结构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发展。篇章数量有所损益;篇目分类由“静”到“动”,与时俱进,更加科学;体裁运用更加丰富和合理;文风更加精炼、简洁和实用。省级旅游志主要记述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线路与规划、旅游类型、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施设、旅游管理等事象。在这些记述的内容中,展现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变迁:旅游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后起勃发、消遣性旅游幅度增大、自费旅游和自助旅游增加;旅游的时空极大拓展,客源地和目的地全球化,旅游时间更加灵活;旅游业的属性从外事接待逐步向经营接待型转变,最终形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机构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功能也更加多元。省级旅游志在多方面都具有价值,不仅是记录区域旅游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和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开发中,是旅游宣传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来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参考,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借鉴。对于旅游文化研究、旅游史研究、区域经济史研究意义重大。省级旅游志编纂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编纂组织时,存在组织机构的临设与调整、修志人员的不稳定性、内容不断调整和变化、编纂工作持续周期长等问题;在体例编排方面,篇目分类不够科学、篇目设置存在太“全”和太“简”等现象;在内容记述方面,存在遗漏、失真、地图运用不足、关联性不够等问题;在理论运用方面,对方志学理论和旅游学理论有待进一步融汇贯通。针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从资料收集、篇目设置、内容建构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着手,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在资料收集方面,加强微观资料、口述史料、网络资料和旧方志资料收集;在篇目的设置时,注意行业分工实际和发展、篇目标题客观简洁、篇目设置注意整体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建构上,凸显地域特色、彰显时代变化、突出专业性;在理论方面加强创新,尤其是加强对省级旅游志的续修理论的研究、正确处理旅游志和其他志之间的关系,力争早日构建形成旅游方志学。
二、海南率先开放旅游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南率先开放旅游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海南旅游消费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游消费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 |
(一)新发展格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布局 |
(二)促进消费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基础抓手 |
(三)引导旅游消费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内容 |
二、海南旅游消费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省外游客赴琼旅游消费状况 |
1.省外来琼游客客源分布不均,部分省市游客占比下降 |
2.省外游客人均每天花费呈增长趋势,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
3.省外游客在购物方面的消费比重偏小 |
4.省外游客逗留天数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入境游客逗留天数 |
(二)境外赴琼旅游消费状况 |
1.入境游客数量偏少 |
2.国际旅游收入偏低 |
3.海南入境游客客源地分布不均 |
4.入境游客购物消费占比小 |
(三)海南本省居民旅游消费状况 |
1.年人均旅游频次低和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低 |
2.重点旅游市县海南居民游客比例低 |
3.重点旅游景区海南居民游客比例低 |
4.“一日游”“周末游”市场份额小 |
三、制约海南旅游消费扩张的原因分析 |
(一)非基本旅游消费低 |
(二)旅游消费成本过高 |
1.交通成本过高 |
2.门票价格高于全国水平 |
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常年处于高位 |
(三)旅游消费产品吸引力小 |
1.过度依赖自然生态资源,忽略本土历史和文化 |
2.“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元素参差不齐,尤其是“吃、购、娱”尚未得到深层次挖掘 |
3.对于本省居民而言,文化娱乐主题项目依然较少 |
四、新发展格局下促进海南旅游消费的对策建议 |
(一)把旅游消费作为海南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
(二)利用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 |
(三)利用自由贸易港开放优势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四)利用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优势着力降低海南旅游成本 |
(3)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5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5.1 概念界定 |
1.5.2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现状 |
2.1 四川省全域旅游发展概况及对A级旅游景区监管工作新要求 |
2.1.1 四川省全域旅游发展概况 |
2.1.2 发展全域旅游对四川A级旅游景区监管工作的新要求 |
2.2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现状 |
2.2.1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概况 |
2.2.2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现状 |
2.3 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路、设计与实施 |
2.3.1 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路 |
2.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3.3 调查的实施与结果 |
第三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1 重评定轻监管 |
3.1.2 监管部门协同治理意识不强 |
3.1.3 部门监管职能交叉 |
3.2 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
3.2.1 缺乏长效动态监管机制导致A级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
3.2.2 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监管合力 |
3.2.3 A级旅游景区监督管理体制复杂造成景区运营意识不强 |
第四章 国内外旅游景区监管经验及借鉴 |
4.1 国内A级旅游景区监管经验 |
4.1.1 兄弟省市A级旅游景区监管经验 |
4.1.2 四川省内部分地区A级旅游景区监管特点及成效 |
4.2 国外旅游景区监管模式经验 |
4.2.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经验 |
4.2.2 英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经验 |
4.2.3 德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经验 |
4.2.4 日本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经验 |
4.3 国内外景区监管经验借鉴 |
第五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对策研究 |
5.1 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促进A级旅游景区监管工作改革 |
5.1.1 创新景区监管体制机制促进景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
5.1.2 改革景区管理机制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旅游景区开发 |
5.1.3 变革“门票经济”模式推动A级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
5.2 由单一的旅游景区监管向综合的全域旅游监管转变 |
5.2.1 政府主导创新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工程 |
5.2.2 打破旅游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中的区域和行业监管壁垒 |
5.2.3 整合形象宣传增强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和竞争力 |
5.3 协同治理优化A级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监管工作格局 |
5.3.1 部门协同统筹制定促进A级旅游景区发展的激励政策 |
5.3.2 产业协同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5.3.3 社会及行业协同提升A级旅游景区产品供给能力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调查问卷 |
附件二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暗访表 |
(4)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基础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基础概念 |
2.1.1 绿色发展 |
2.1.2 森林旅游产业 |
2.1.3 产业竞争力 |
2.1.4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 |
2.2 相关理论 |
2.2.1 绿色发展理论 |
2.2.2 “两山”理论 |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5 产业竞争力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3.1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
3.1.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3.1.2 森林旅游产业绿色发展问题 |
3.2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
3.2.1 森林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直接贡献 |
3.2.2 森林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能力 |
3.2.3 森林旅游的区域经济牵动度 |
3.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与竞争阶段分析 |
3.3.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
3.3.2 森林旅游产业市场竞争阶段分析 |
3.4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趋势 |
3.4.1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消费群体变化 |
3.4.2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产品需求变化 |
3.4.3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变化 |
3.5 本章小结 |
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模型构建 |
4.1 基于钻石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4.1.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框架 |
4.1.2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4.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4.2.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
4.2.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
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测算 |
5.2 各级评价指标的作用权重分析 |
5.3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构分析 |
5.3.1 生产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
5.3.2 需求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
5.3.3 支持产业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
5.3.4 政府作用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
5.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
5.4.1 聚类分析结果 |
5.4.2 聚类结果分析 |
5.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时空分析 |
5.5.1 空间分布分析 |
5.5.2 时间趋势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6.1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原理 |
6.1.1 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
6.1.2 影响因素遴选原则 |
6.1.3 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方法 |
6.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
6.2.1 拟选影响因素体系 |
6.2.2 影响因素筛选模型设定 |
6.2.3 数据处理及检验 |
6.2.4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主成分分析 |
6.2.5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回归分析 |
6.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 |
6.3.1 绿色旅游资源因素 |
6.3.2 绿色产业规模因素 |
6.3.3 绿色发展环境因素 |
6.3.4 绿色基础设施因素 |
6.3.5 绿色政策支持因素 |
6.4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
6.4.1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 |
6.4.2 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 |
6.5 本章小结 |
7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O分析 |
7.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理论解析 |
7.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压力(P) |
7.2.1 竞争力提升的压力 |
7.2.2 压力的动态变化 |
7.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动力(M) |
7.3.1 动力主体构成及动态演化 |
7.3.2 驱动力构成及动态演化 |
7.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循环推进框架 |
7.5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O) |
7.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目标与路径设计原则 |
7.5.2 以保护优先为先导的绿色旅游资源要素提升路径 |
7.5.3 以结构调整为机遇的绿色政策支持要素提升路径 |
7.5.4 以产品创新为特色的绿色产业规模要素提升路径 |
7.5.5 以全域协作为支撑的绿色发展环境要素提升路径 |
7.5.6 以绿色供给为前提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提升路径 |
7.6 本章小结 |
8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
8.1 绿色发展视域下旅游资源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
8.1.1 自然资源保护方面 |
8.1.2 资源管理能力方面 |
8.2 绿色发展视域下产业规模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
8.2.1 产品创新方面 |
8.2.2 技术创新方面 |
8.3 绿色发展视域下发展环境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
8.3.1 经济环境方面 |
8.3.2 社会环境方面 |
8.4 绿色发展视域下政策支持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
8.4.1 绿色供需方面 |
8.4.2 政策制度方面 |
8.4.3 人才选育方面 |
8.5 绿色发展视域下基础设施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
8.5.1 交通产业支持方面 |
8.5.2 服务设施升级方面 |
8.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附录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 |
附录2 2008-2017年各地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
附录3 各地区一级指标综合评价测算结果 |
致谢 |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5)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一)自贸港建设与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关系 |
(二)旅游业集聚评价理论和方法 |
(三)旅游业集聚影响因素 |
(四)文献述评 |
三、自贸港建设对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新要求 |
(一)体制机制创新新要求 |
1.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海南旅游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的新要求。 |
2.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效率变革的新要求。 |
3. 创新体制机制适应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动力变革的新要求。 |
(二)开放式集聚发展新要求 |
(三)营商环境完善新要求 |
(四)政策体系优化新要求 |
四、海南旅游业集聚度评价比较 |
(一)测度方法和指标说明 |
(二)数据来源与测度结果 |
(三)比较分析 |
五、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二)模型设计和指标说明 |
(三)回归分析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六、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一)落实自贸港涉旅政策,全面优化促进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营商环境 |
1. 加快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创新 |
2. 加快形成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迫切需要的一流营商环境 |
(二)加快提升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需要的游客吸引力,扩大旅游业集聚规模和实力 |
1. 打造更多促进旅游的吸引物 |
2. 加快景区的提质升级 |
3. 加大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
4. 加快旅游业集聚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
5. 进一步明确旅游业集聚发展的重点方向 |
6. 进一步找准加快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关键抓手 |
7. 进一步加快推进海南旅游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建设 |
(6)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产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 篇章结构与研究内容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开放政策的研究 |
2.2 关于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 关于政策对海南旅游产业影响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因素分析 |
3.1 旅游产业界定及其特性 |
3.2 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开放政策对旅游产业的作用机理分析 |
4 海南省开放政策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4.1 海南省对外开放政策 |
4.1.1 国际旅游岛战略 |
4.1.2 自由贸易港政策 |
4.2 海南省旅游产业经济现状 |
4.2.1 海南省旅游收入 |
4.2.2 海南省旅游人数 |
4.3 海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 |
4.3.1 海南省旅行社行业集中度 |
4.3.2 海南省饭店行业市场集中度 |
4.3.3 海南省旅游景区分布情况 |
5 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产业影响的回归分析 |
5.1 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
5.2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
5.3 回归结果及其解释 |
6 基于GM(1,1)模型的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
6.1 模型构建 |
6.2 数据处理及稳健性检验 |
6.3 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业影响的纵向对比分析 |
6.3.1 国际旅游岛战略对海南旅游收入、游客人数和住宿餐饮额的影响 |
6.3.2 自由贸易港政策对海南旅游收入、游客人数和住宿餐饮额的影响 |
7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业影响分析 |
7.1 模型构建 |
7.2 控制变量和控制组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
7.3 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业影响的横向对比分析 |
7.3.1 “合成海南”与真实海南旅游收入对比分析 |
7.3.2 控制变量与控制组城市权重 |
7.4 安慰剂检验 |
8 结论及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海南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海南相关研究综述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主要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入境旅游与入境游客 |
2.1.2 旅游市场与旅游客源市场 |
2.1.3 海岛旅游 |
2.2 理论基础 |
2.2.1 旅游系统论 |
2.2.2 旅游需求理论 |
2.2.3 距离衰减理论 |
3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
3.1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
3.1.1 入境旅游规模和收入 |
3.1.2 客源市场构成 |
3.2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
3.2.1 提升国际化水平 |
3.2.2 强调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
3.2.3 提倡“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
3.3 本章小结 |
4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特征分析 |
4.1 时间结构特征分析 |
4.1.1 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特征分析 |
4.1.2 入境旅游人数年际变化分析 |
4.1.3 入境旅游人数月际变化分析 |
4.1.4 基于时间结构特征的市场分级 |
4.2 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4.2.1 地理集中指数分析 |
4.2.2 亲景度分析 |
4.2.3 竞争态分析 |
4.2.4 基于亲景度-竞争态联合分析的市场分级 |
4.3 时空结构特征总结 |
4.3.1 时间维度呈现的特征 |
4.3.2 空间维度呈现的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5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分析 |
5.1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1 外部因素 |
5.1.2 内部因素 |
5.2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
5.2.1 通过市场调控,平稳度过淡季 |
5.2.2 通过节事活动,助推旺季规模 |
5.2.3 探索文旅融合新领域,稳定高位市场 |
5.2.4 围绕相关政策,激活低位市场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海南旅游消费空间演变及拓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旅游消费研究进展 |
1.2.2 旅游消费空间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数据来源与方法介绍 |
1.5.1 数据来源 |
1.5.2 方法介绍 |
2 旅游消费的理论梳理 |
2.1 概念解析 |
2.1.1 旅游消费 |
2.1.2 消费空间 |
2.1.3 旅游消费空间 |
2.2 相关理论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旅游消费理论 |
2.2.3 地域分异理论 |
3 海南旅游消费主体空间演变分析 |
3.1 旅游消费意愿空间演变分析 |
3.1.1 旅游消费意愿总体演变 |
3.1.2 入境游客消费意愿演变 |
3.1.3 国内游客消费意愿演变 |
3.2 旅游消费能力空间演变分析 |
3.2.1 旅游消费能力总体演变 |
3.2.2 入境游客消费能力演变 |
3.2.3 国内游客消费能力演变 |
4 海南旅游消费客体空间演变分析 |
4.1 旅游消费地域空间演变分析 |
4.1.1 游客流量地域空间分布演变 |
4.1.2 旅游消费地域空间分布演变 |
4.2 旅游消费业态空间演变分析 |
4.2.1 传统业态空间演变 |
4.2.2 新兴业态空间演变 |
5 海南旅游消费环境空间演变分析 |
5.1 旅游消费社会空间演变分析 |
5.1.1 经济空间演变 |
5.1.2 文化空间演变 |
5.1.3 生态环境空间演变 |
5.2 旅游消费管理空间演变分析 |
5.3 旅游消费政策空间演变分析 |
6 海南旅游消费空间拓展路径及策略集成 |
6.1 主体空间拓展路径及策略 |
6.1.1 旅游消费意愿空间拓展路径 |
6.1.2 旅游消费能力空间拓展路径 |
6.2 客体空间拓展路径及策略 |
6.2.1 旅游消费地域空间拓展路径 |
6.2.2 旅游消费业态空间拓展路径 |
6.3 环境空间拓展路径及策略 |
6.3.1 旅游消费社会空间拓展路径 |
6.3.2 旅游消费管理空间拓展路径 |
6.3.3 旅游消费政策空间拓展路径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9)俄罗斯来华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研究 ——以海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目标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俄罗斯来华客源市场概况和特点 |
2.1 俄罗斯来华客源市场概况 |
2.2 俄罗斯来华旅游客源的市场特点 |
2.2.1 地域性特征 |
2.2.2 性别、年龄和职业特征 |
2.2.3 旅游动机的多元化 |
第3章 海南旅游市场发展SWOT分析 |
3.1 海南旅游资源概况 |
3.2 海南旅游市场的优势 |
3.2.1 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
3.2.2 政府扶持力度大 |
3.2.3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
3.3 海南旅游发展的短板 |
3.3.1 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 |
3.3.2 旅游产品多样性不够 |
3.3.3 旅游宣传营销不精准 |
3.4 海南旅游市场发展的机会 |
3.4.1 “一带一路”的战略红利 |
3.4.2 政府政策的扶持 |
3.5 海南旅游市场发展的威胁 |
3.5.1 国内旅游市场的挑战 |
3.5.2 国外旅游市场的竞争 |
第4章 俄罗斯来海南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概况及分析 |
4.1 研究对象 |
4.2 问卷设计 |
4.3 实地访谈 |
4.4 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 |
4.4.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4.4.2 旅游目的和偏好 |
4.4.3 海南旅游资源偏好分析 |
4.4.4 旅游方式、旅游产品喜好、旅游信息渠道分析 |
4.4.5 海南整体满意度分析 |
4.4.6 海南旅游整体评价分析 |
4.5 实地访谈建议统计 |
第5章 海南深度开发俄罗斯客源市场存在的问题 |
5.1 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
5.2 旅游营销模式不创新 |
5.3 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6章 推进海南深度开发俄罗斯客源市场的对策 |
6.1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及监管引导机制 |
6.1.1 政府主导,持续深化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 |
6.1.2 人工智能平台搭建,推进智慧旅游城市体系 |
6.1.3 旅游组织集聚,发挥旅游相关协会的主体作用 |
6.1.4 旅游秩序维护,提升入境旅客安全感 |
6.2 完善对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
6.2.1 构建并完善具有国际通行规则的旅游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
6.2.2 加强外语交流及服务国际化水平培训,提升国际旅游服务能力 |
6.2.3 完善应急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服务管理 |
6.3 培育和发展精品旅游新业态 |
6.3.1 逐步实现全岛免税,促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
6.3.2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多元化和特色化旅游相结合 |
6.3.3 加强海洋体验类产品研发,培育国际海洋旅游新业态 |
6.3.4 借力“体育+”、亚沙会等赛事平台,规划海南国际旅游新格局 |
6.4 创新全域旅游国际营销机制 |
6.4.1 对标国际知名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旅游营销活动跨越式发展 |
6.4.2 谋划国际航线布局,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航空枢纽 |
6.4.3 建议设立海南旅游推广局等机构,助力全球旅游推介结硕果 |
6.5 文旅融合、教旅结合,打造国际旅游市场发展新引擎 |
6.5.1 政府引导、机构推动,促进海南国际旅游转型升级 |
6.5.2 以文促旅、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迎来新机遇 |
6.5.3 推进教育+旅游跨界结合,助推海南国际旅游高质量发展 |
6.6 搭建海南对俄旅游合作新平台、新渠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7.3 未来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调查问卷(俄文) |
附录B 调查问卷(中文)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选题的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架构 |
第一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背景 |
第一节 当代旅游业快速发展 |
第二节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
第三节 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增长 |
小结 |
第二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概要 |
第一节 旅游志编纂溯源 |
第二节 首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
第三节 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特点 |
小结 |
第三章 省级旅游志体例安排 |
第一节 省级旅游志结构设计 |
第二节 省级旅游志的体裁 |
第三节 省级旅游志的文体 |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体例比较 |
小结 |
第四章 省级旅游志记述的事象 |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
第二节 旅游线路与规划 |
第三节 旅游类型 |
第四节 旅游市场 |
第五节 旅游服务设施 |
第六节 旅游管理 |
小结 |
第五章 旅游志中旅游业的发展变迁 |
第一节 旅游活动类型的变化 |
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 |
第三节 旅游业属性的变迁 |
第四节 旅游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
第五节 旅游设施的发展 |
第六节 旅游功能多元化 |
小结 |
第六章 省级旅游志的价值 |
第一节 资料价值 |
第二节 应用价值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小结 |
第七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组织工作问题 |
第二节 体例编排问题 |
第三节 内容记述问题 |
第四节 理论应用问题 |
小结 |
第八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优化建议 |
第一节 资料收集 |
第二节 篇目设置 |
第三节 内容建构 |
第四节 理论创新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古籍 |
二、地方志 |
三、资料汇编 |
四、着述 |
五、期刊论文 |
六、硕博论文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四、海南率先开放旅游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南旅游消费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J]. 毕普云. 南海学刊, 2021(03)
- [2]“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刘力钢,陈金. 经济地理, 2020(10)
- [3]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4]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 邹成成.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5]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研究[J]. 符峰华. 中国流通经济, 2020(07)
- [6]开放政策对海南旅游产业的影响研究[D]. 张莉花.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7]海南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D]. 陈如琳. 海南大学, 2020
- [8]海南旅游消费空间演变及拓展路径研究[D]. 杨熙元. 海南大学, 2020(12)
- [9]俄罗斯来华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研究 ——以海南为例[D]. 刘洋.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20(01)
- [10]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D]. 高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