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P连续生产技术

DBP连续生产技术

一、DBP连续法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江泽佩[1](2021)在《柔性塑料保温管及其生产技术》文中提出柔性塑料保温管是由介质管、保温层、夹克管构成的复合型保温管,采用薄壁钢、软铜或交联聚乙烯这类具有柔韧性的材料作为介质管,同样采用具有高度柔韧性的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和聚乙烯夹克管,通过连续法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出性能优良,符合使用要求的柔性复合保温管。

许德军,钟本和,张志业,许德华,王辛龙[2](2021)在《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水溶性聚磷酸铵(APP)是一种含氮、磷的新型肥料,具有溶解性好、兼容性强、结晶温度低、螯合性能好等优点,施用于土壤中能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磷的利用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产水溶性APP的主流工艺,即磷酸氨化法与磷铵尿素法,指出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磷酸氨化法工艺简单、产品品质好但对磷酸品质要求高,生产成本高;而磷铵尿素法则工艺简单、生产能力大、成本低,但间歇反应易导致产品的批次差异,品质不稳定。还提出了磷酸铵-尿素连续法,此法具有连续生产、产品品质可控等优点。同时,综述了水溶性APP在盆栽实验及田间实验上的研究进展,水溶性APP在农业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对水溶性APP的制备及应用做出了展望。

缑利胜[3](2019)在《微波合成氯乙酸新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氯乙酸是一种基础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活性剂等诸多领域。我国作为氯乙酸生产大国,多采用间歇法生产,存在生产周期长,原料消耗高,产品质量差,环境污染重,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本论文目标为开发高效、低耗的氯乙酸新工艺,具体工作包括:(1)实验测定了油浴和微波加热下氯乙酸合成的动力学数据,研究了反应参数对氯乙酸合成的影响。油洛加热: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氯气流量对氯化过程的影响。催化剂用量主要影响乙酸氯化的反应速度和最大氯乙酸浓度。在实际生产中,乙酸酐的加入量不宜低于10%,反应3~4h为宜。反应选择性表现为前期高温选择性好,后期低温选择性好。在反应前期(0~4h),反应温度120℃,在反应后期(>4h)可设为110℃,氯气流量以300ml/min为食。微波加热: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对氯化过程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微波可强化氯化过程,提高反应速率和氯乙酸的选择性。微波合成氯乙酸的反应速率和最大氯乙酸浓度均优于油浴,且微波加热相较油浴加热有更好的选择性,100℃,110℃时微波优势更显着。优化的微波合成氯乙酸条件为乙酸:乙酸酐=100:15,反应温度100~110℃,微波功率200W,氯气流量略过量。(2)开展油浴和微波合成MCA的动力学模型研究提出了描述乙酰氯损失的修正项公式:dC5/dt=k5·P*·C5l,发现引入乙酰氯浓度修正项可有效提高拟合精度。多修正项对比表明,最终引入体积校正项、乙酰氯浓度及竞争因子的拟一级连串模型拟合精度最高。油浴加热时,生成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的活化能分别为Eal= 50.02kJ/mol Ea2=53.96kJ/mol,Ea3=68.15kJ/mol。微波加热时,各步骤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Eal=49.95kJ/mol Ea2=55.15kJ/mol,Ea3=53.12kJ/mol,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微波可提高氯化效率和氯乙酸的选择性。(3)开展氯乙酸工艺优化的研究在工厂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年产2万吨MCA的乙酸间歇氯化法和乙酸连续氯化过程两种工艺的Aspen Plus.计算机模型,通过分析工艺过程的畑平衡,确定操作单元的畑损失,找出系统能量损失的症结所在;结合对工艺的物料计算和公用工程计算分析,提出了两种优化工艺方案。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间歇法而言,改进连续法乙酸消耗降低了30.66%,不可利用的重组分减少了97.49%。

周永芳,陈平,蒋平平,刘涛,高魏[4](2018)在《烟用三乙酸甘油酯生产技术进展和标准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地介绍了三乙酸甘油酯的概况、用途;传统间歇法生产工艺、DCS控制连续化生产工艺;产品的工业应用领域范围,优质三乙酸甘油酯的质量特点和生产方法及国家行业标准YC144-2017标准修订与内容的解读。指出了产品的今后的发展方向及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

费望东[5](2017)在《尿素法生产氨基磺酸工艺及提质降耗措施》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国内外氨基磺酸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其中包括反应釜、离心机和过滤设备、稀释冷却设备和烘干设备、以及安全、环保情况,在对产品质量、产品消耗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质降耗措施,其中提质方面有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粗品氨基磺酸质量,精品工序中提高氨基磺酸脱水效率、防止异物产生,保证粒子均匀;降低消耗措施有:重视原材料质量、控制温度、投料比、停留时间、稀释温度和稀释浓度、溶解温度及全溶解时间,做好物料平衡分析。

马守君,澹台姝娴[6](2016)在《我国中部地区氯碱产业链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为例,提出我国中部地区延伸氯碱产业链思路:碱产品包括高浓碱和固碱,氯产品包括氯乙酸、氯化亚砜、水合肼和氯化石蜡,氢产品包括1,4-丁烯二醇、氧化铝深加工产品、环己烷。并提供了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

冯钦邦,黄伟良,马哲文,吴利民,王跃林[7](2015)在《二甲基硅油生产工艺及其催化体系》文中指出介绍了二甲基硅油的生产工艺及其催化体系,阐述了二甲基硅油不同生产工艺及催化体系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的连续法生产低黏度二甲基硅油的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

刘洪,黄安云,向雨,李佳兴[8](2014)在《柔性预制保温塑料管及其生产技术》文中认为柔性塑料保温管是由介质管、保温层、夹克管构成的复合型保温管,采用薄壁钢、软铜或交联聚乙烯这类具有柔韧性的材料作为介质管,同样采用具有高度柔韧性的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和聚乙烯夹克管通过连续法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出性能优良,符合使用要求的柔性复合保温管。

黄温钢[9](2014)在《残留煤地下气化综合评价与稳定生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残留煤资源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现有复采技术难以适用所有类型残留煤资源的条件,煤炭地下气化作为一种新型残留煤复采技术,可以与传统复采技术形成优势互补,对构建完善的残留煤复采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残留煤地下气化复采技术为背景,综合采用文献调研、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国内残留煤资源量及分布特点、残留煤地下气化综合评价、不同注气工艺的地下气化特性以及燃空区围岩稳定性控制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平均采出率仅为34.45%,形成的残留煤资源量达到1266.44亿t,残留煤资源分布广泛。根据成因和特点,可划分为“三下”残留煤资源、薄煤层残留煤资源、保护性煤柱残留煤资源、因条件复杂而无法开采的残留煤资源、采空区残留煤资源等五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留煤资源,构建了残留煤资源复采技术体系。(2)从资源条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安全保障、能耗水平等六个方面对残留煤地下气化可行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选取了89项因素作为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构建了残留煤地下气化项目可行性评价的多层次结构模型,并建立了残留煤地下气化变权-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3)现场试验表明,变换注气工艺过程中,气化炉内状态会经历“平衡—破坏—再平衡”三个阶段,从而影响产气的稳定性,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维持注气工艺的稳定性。单纯改变鼓风速度对地下气化的产气效果影响有限,而提高氧气浓度能显着提升煤气热值,且配注蒸汽时效果更好,故富氧蒸汽连续法气化工艺适合于地下气化的产业化生产。此外,构建了一个适宜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的半理论计算模型,可用于地下气化项目的前期研究。(4)在现有条带开采极限跨距预测方法基础上,引入热应力,并考虑地下气化高温对围岩的影响,推导出了地下气化条带的开采宽度计算公式。同时,基于统一强度理论(UST),建立了地下气化条带开采的煤柱极限强度、屈服宽度和煤柱宽度的统一计算公式。对地下气化燃空区超高水充填工艺进行了初步设计。提出了一种地下气化“条带+充填+跳采”开采工艺,可实现地下气化大规模生产时的围岩稳定性控制。(5)结合山脚树煤矿地下气化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合理的气化工艺和条带尺寸,并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地下气化条带开采后燃空区围岩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变形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火焰工作面向前推进,开切眼处围岩表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岩体内部约2m区域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但温度传导范围逐渐扩大。与常规条带开采相比,地下气化条带开采后,主断面处的煤柱承受载荷显着提高,顶底板所受压应力增大、拉应力减小、剪应力升高,同时燃空区附近区域的围岩变形量增大,但远离开采区域的岩体变形量却减小。

刘容德,李静,刘浩,桂俊杰,侯斌[10](2014)在《连续法PVC树脂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连续悬浮聚合工艺制备了PVC树脂,并与传统PVC树脂进行了物理性能、颗粒形态、粒度分布、微观形貌、分子质量、增塑剂吸收时间、塑化性能、光学性能、力学性能、不饱和双键含量、加工应用等方面的对比。结果表明:连续法PVC树脂的优点是老化白度、制品的白度和光学性能较好,缺点是其颗粒结构不利于增塑剂的吸收,加工性能稍差,且透明制品的晶点数较多。

二、DBP连续法生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BP连续法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柔性塑料保温管及其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柔性复合管的设计
    1.1 介质管
        (1)薄壁钢管、软铜管作为介质管
        (2)软铜管作为介质管
        (3)交联聚乙烯(PEX)作为介质管
    1.2 保温层
    1.3 阻隔层
    1.4 夹克管
2 柔性聚氨酯塑料保温管生产技术
3 小结

(2)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溶性聚磷酸铵主流制备工艺
    1.1 磷酸氨化法生产水溶性聚磷酸铵
    1.2 磷铵尿素法生产水溶性聚磷酸铵
    1.3 磷酸铵-尿素连续法生产水溶性聚磷酸铵
    1.4 不同工艺水溶性APP产品对比
2 水溶性聚磷酸铵在农业上的应用
    2.1 国外水溶性聚磷酸铵在农业上的应用
    2.2 国内水溶性聚磷酸铵在农业上的应用
3 国内水溶性聚磷酸铵产业化情况
4 结语

(3)微波合成氯乙酸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氯乙酸概述
        1.1.1 氯乙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1.1.2 氯乙酸的生产及应用
    1.2 氯乙酸合成技术方法
        1.2.1 三氯乙烯硫酸水解法
        1.2.2 氯乙醇氧化法
        1.2.3 氯乙酰氯水解法
        1.2.4 乙酸催化氯化法
        1.2.5 氯乙酸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1.3 氯乙酸生产工艺
        1.3.1 乙酸间歇氯化法合成氯乙酸
        1.3.2 乙酸连续氯化法合成氯乙酸
        1.3.3 国内氯乙酸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1.4 微波有机合成研究
        1.4.1 微波技术简介
        1.4.2 微波加热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5 化工过程能量利用基础理论方法
        1.5.1 ?计算方法
        1.5.2 物理?计算
        1.5.3 化学?的计算
        1.5.4 混合?的计算
        1.5.5 物流?的计算
        1.5.6 热?的计算
        1.5.7 化工模型?分析过程
    1.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现状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油浴加热合成氯乙酸
    2.1 实验材料与装置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实验装置
        2.1.3 乙酸及其氯代产物的处理与检测
    2.2 实验方案设计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温度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2.3.2 催化剂用量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2.3.3 氯气流量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波合成氯乙酸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1 主要试剂
        3.1.2 实验装置
    3.2 实验方案设计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温度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3.3.2 微波功率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3.3.3 催化剂用量对乙酸氯化反应的影响
        3.3.4 小结1
    3.4 油浴与微波合成氯乙酸对比
        3.4.1 90℃催化剂量对氯化反应影响对比
        3.4.2 100℃催化剂量对氯化反应影响的对比
        3.4.3 110℃催化剂量对氯化反应影响的对比
        3.4.4 120℃催化剂量对氯化反应的影响对比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乙酸氯化合成氯乙酸宏观动力学
    符号说明
    4.1 动力学模型建立求解
        4.1.1 建模准备
        4.1.2 动力学估值计算策略
        4.1.2.1 参数估值优化算法的选择
        4.1.3 不同反应机理的判定
    4.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2.1 单个修正项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2.2 考虑乙酰氯的挥发损失的影响
        4.2.3 考虑多个修正项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2.4 微波合成氯乙酸动力学模型的总结
    4.3 油浴合成氯乙酸的宏观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4 微波与油浴动力学对比
        4.4.1 宏观动力学参数估值对比
        4.4.2 反应活化能的对比
        4.4.3 反应速率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乙酸氯化合成氯乙酸系统?分析
    5.1 工艺模拟与?分析方法
        5.1.1 全局物性方法的选择
        5.1.2 工艺模型操作单元的选择
        5.1.3 工艺系统?分析
    5.2 现有工艺流程模型的模拟与分析
        5.2.1 乙酸间歇氯化法合成氯乙酸工艺
        5.2.2 乙酸连续氯化法合成氯乙酸工艺
        5.2.3 间歇法和连续法工艺对比研究
    5.3 改进乙酸连续氯化法合成氯乙酸工艺的模拟与分析
        5.3.1 改进乙酸连续氯化法合成氯乙酸工艺过程
        5.3.2 模拟与优化
        5.3.3 结果与分析
    5.4 改进乙酸连续氯化法合成氯乙酸工艺的集成
        5.4.1 循环连续乙酸氯化法合成氯乙酸工艺模拟
        5.4.2 结果与讨论
    5.5 四种工艺的比较
        5.5.1 四种工艺系统?损失对比
        5.5.2 四种工艺系统物料用量分析
        5.5.3 四种工艺系统公用工程用量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主要结论
    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A
    课题研究中符号含义
附录B
    MATLAB计算程序

(4)烟用三乙酸甘油酯生产技术进展和标准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三乙酸甘油酯的概况
    1.1 定义
    1.2 性质
    1.3 毒性和危害性
2 三乙酸甘油酯的用途
    2.1 三乙酸甘油酯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
    2.2 食品及医药方面
    2.3 增塑剂行业
    2.4 铸造行业方面
    2.5 其他
3 三乙酸甘油酯的合成工艺
    3.1 化学反应方程式
    3.2 传统的间歇法生产工艺
    3.3 国外连续法三乙酸甘油酯生产工艺
    3.4 国产连续法三乙酸甘油酯生产工艺
4 优质三乙酸甘油酯的质量控制
    4.1 采用优质原料, 保证产品含量高、杂质少
    4.2 选用合适工艺, 产品杂质少、色泽浅、无任何不良气味。
    4.3 改变加热方式, 减少副反应, 降低杂质含量、色泽和异味
    4.4 改变精制形式, 降低产品色泽、酸度和水分, 保质期长。
    4.5 提高工艺装备水平, 稳定工艺的连续化生产过程
    4.6 实现DCS控制的连续化生产工艺, 优选参数, 质量稳定, 批次间几无差异
5 YC144《烟用三乙酸甘油酯》标准的修订
    5.1 修订标准的推动力
    5.2 YC144-2008标准中关于含量检测方法的问题讨论
    5.3 YC144-2017新标准的主要内容
        5.3.1 主要的技术变化
        5.3.2 烟用三乙酸甘油酯技术指标
6 结束语

(5)尿素法生产氨基磺酸工艺及提质降耗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尿素法氨基磺酸生产工艺
    1.1 合成反应和粗品分离
        1.1.1 合成反应原理
        1.1.2 合成反应流程
        1.1.3 稀释和粗品分离
    1.2 精制和烘干包装
        1.2.1 精制原理
        1.2.2 精制和烘干计量包装
2 氨基磺酸生产技术进展[3-4]
    2.1 产品质量
    2.2 尿素和发烟硫酸消耗
    2.3 关键设备和材料
        2.3.1 反应釜
        2.3.2 离心机和过滤设备
        2.3.3 稀释冷却设备和烘干设备
        2.3.4 安全和环境保护
3 提质降耗措施
    3.1 提高产品质量
        3.1.1 提高粗品氨基磺酸质量
        3.1.2 精品工序中提高氨基磺酸脱水效率
        3.1.3 防止异物产生, 保证粒子均匀
    3.2 降低消耗
        3.2.1 重视原材料质量
        3.2.2 控制温度
        3.2.3 控制投料比
        3.2.4 控制停留时间
        3.2.5 控制稀释温度和稀释浓度
        3.2.6 控制溶解温度及全溶解时间
        3.2.7 做好物料平衡分析
4 结语

(6)我国中部地区氯碱产业链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烧碱产业链条
    1. 1 高浓度碱和固碱
    1. 2 泡花碱
2 氯气/ 液氯产业链条
    2. 1 氯乙酸
    2. 2 氯化亚砜
    2. 3 水合肼
    2. 4 氯化石蜡
3 氢气产业链条
    3. 2 氧化铝深加工 ( 刚玉)
    3. 3 环己烷
4 结语

(7)二甲基硅油生产工艺及其催化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二甲基硅油的催化体系
2 二甲基硅油生产工艺
    2. 1 间歇法生产工艺
    2. 2 连续法生产工艺
3 结束语

(8)柔性预制保温塑料管及其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柔性复合管的设计
    1.1 介质管
    1.2 保温层
    1.3 阻隔层
    1.4 夹克管
2 柔性聚氨酯塑料保温管生产技术
3 小结

(9)残留煤地下气化综合评价与稳定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目标
2 我国残留煤资源量、分布特征及分类
    2.1 残留煤资源的定义
    2.2 残留煤资源量及特征
    2.3 残留煤资源的类型划分及复采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残留煤地下气化可行性影响因素分析
    3.1 资源条件
    3.2 技术方案
    3.3 经济效益
    3.4 环境影响
    3.5 安全因素
    3.6 能耗水平
    3.7 本章小结
4 残留煤地下气化变权-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4.1 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4.2 变权-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与建模方法
    4.3 残留煤地下气化变权-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4.4 评价实例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注气工艺的地下气化特性
    5.1 资源条件与试验系统
    5.2 试验方法、过程及结果
    5.3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4 地下气化过程的计算模型
    5.5 本章小结
6 燃空区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技术
    6.1 气化条带合理采留宽度
    6.2 燃空区充填工艺
    6.3 地下气化大规模开采方法
    6.4 本章小结
7 工程设计
    7.1 资源条件概况
    7.2 气化工艺
    7.3 气化条带采留宽度
    7.4 地下气化条带开采数值模拟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连续法PVC树脂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 1 主要原材料
    1. 2 仪器与设备
    1. 3 试验方法及标准
    1. 4 试验配方
2 结果与讨论
    2. 1 基本性能对比
        2. 1. 1 颗粒形态及粒度分布
        2. 1. 2 颗粒形貌
        2. 1. 3 常规性能
        2. 1. 4 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2. 2 增塑剂吸收时间
    2. 3 塑化性能
    2. 4 光学性能
    2. 5 力学性能
    2. 6 分子内部不饱和双键含量的测定
    2. 7 加工应用试验
        ( 1) 医用透明软管加工试验。
        ( 2) 型材加工试验。
3 结论

四、DBP连续法生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柔性塑料保温管及其生产技术[J]. 江泽佩.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21(06)
  • [2]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许德军,钟本和,张志业,许德华,王辛龙. 化工进展, 2021(01)
  • [3]微波合成氯乙酸新工艺研究[D]. 缑利胜. 河南大学, 2019(01)
  • [4]烟用三乙酸甘油酯生产技术进展和标准解读[J]. 周永芳,陈平,蒋平平,刘涛,高魏. 塑料助剂, 2018(05)
  • [5]尿素法生产氨基磺酸工艺及提质降耗措施[J]. 费望东. 硫酸工业, 2017(10)
  • [6]我国中部地区氯碱产业链思路[J]. 马守君,澹台姝娴. 氯碱工业, 2016(04)
  • [7]二甲基硅油生产工艺及其催化体系[J]. 冯钦邦,黄伟良,马哲文,吴利民,王跃林. 有机硅材料, 2015(01)
  • [8]柔性预制保温塑料管及其生产技术[J]. 刘洪,黄安云,向雨,李佳兴. 国外塑料, 2014(11)
  • [9]残留煤地下气化综合评价与稳定生产技术研究[D]. 黄温钢.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4)
  • [10]连续法PVC树脂的性能研究[J]. 刘容德,李静,刘浩,桂俊杰,侯斌. 聚氯乙烯, 2014(04)

标签:;  ;  ;  

DBP连续生产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