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疫情现状分析

我国艾滋病疫情现状分析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晗希[1](2021)在《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杀死亡分布及相关疾病负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能够抑制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复制,促进机体免疫重建。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不断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下简称 HIV 感染者)的病死率,但目前尚未找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HIV感染所致过早死亡或伤残及心理健康问题等给HIV感染者造成严重疾病负担。国内外研究均发现HIV感染者中抑郁、焦虑等症状出现比例均高于一般人群,但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因此,中国HIV感染者心理健康问题及疾病负担亟待探索。目的:利用1993-2012年国家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描述中国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和病死率变化;利用2013-2018年国家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分析HIV感染者自杀死亡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综合国家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计HIV感染者期望生存时间,探索中国HIV感染者中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疾病负担。方法:1.基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讨“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2004年)前后我国HIV感染者报告病例病死率变化。2.利用2013-2018年病例报告数据,分别以省、市为单位对HIV感染者的自杀死亡特点、流行特征进行空间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特征等个体因素对HIV感染者自杀死亡的影响;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经济、交通、医疗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HIV感染者自杀死亡的影响。3.根据HIV感染者自杀死亡的地区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选择研究现场,采用方便抽样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探讨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治疗情况等因素。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HIV感染者心理特征间的相互关系。4.利用病例报告、死亡数据,估计2004、2012、2018年HIV感染者的期望生存时间及去自杀死因期望生存时间;以现场调查中CES-D量表所测量抑郁症状为主要指标进行失能权重估计,计算HIV感染者中心理健康问题所导致的疾病负担。结果:1.1993-2012年HIV感染者病死率变化:抗病毒治疗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我国HIV感染者的艾滋病相关病死率。中断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在1993-2003年间逐渐上升,在抗病毒治疗政策实施当年(2004年),艾滋病相关病死率下降(β=-1.530,p=0.155);政策实施后(2005-2012年),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呈下降趋势(β=-0.926,p=0.005)。提示我国HIV感染者寿命在抗病毒治疗后有所延长。2.2013-2018年HIV感染者自杀死亡分布特征:(1)分布特点:HIV感染者自杀死亡地区分布与艾滋病总体流行特征的地区分布不一致。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区集中云南、四川、广西等西南地区省份,自杀死亡率和自杀死亡比例较高省份集中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省份。自杀死亡率前五位省份为湖北(113.57/万)、湖南(103.65/万)、安徽(96.08/万)、江西(51.98/万)、河南(41.90/万);自杀死亡比例前五位的省份为安徽(8.15%)、湖北(7.27%)、湖南(5.28%)、山东(4.78%)、江苏(4.59%)。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自杀死亡率及自杀死亡比例呈现空间聚集性。我国中南部和东部地区为自杀死亡率和自杀死亡比例的热点区域,提示此类地区的自杀死亡为高高聚集区域;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属于低低聚集区域。(2)个体因素:低年龄及同性性行为感染是HIV感染者自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与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相比,<30岁组(aOR=2.602,95%CI:2.200-3.078)、30~岁组(aOR=1.708,95%CI:1.490-1.957)、以及 40~岁组(aOR=1.518,95%CI:1.355-1.701)均为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与异性性行为感染途径相比,同性性行为感染是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aOR=1.776,95%CI:1.570-2.009)。(3)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对自杀死亡比例的影响以负相关为主,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地区;交通水平与自杀死亡比例呈正相关,呈现中部地区高,向东北、西北地区逐渐减小;医疗卫生水平与自杀死亡比例呈负相关,从西南部地区向西北、东北地区逐渐增高。3.HIV感染者心理特征:按照自杀死亡分布分析结果,选择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为51.76%,最近半年有自杀意念的比例为23.08%。调查对象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进行排序中,压力来源首位为“感染HIV”的调查对象占比最高,为69.05%(667/966)。构建感知压力、应对、情绪稳定性与抑郁症状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情绪稳定性在感知压力与抑郁症状之间为完全中介效应关系。4.HIV感染者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疾病负担研究:(1)随着抗病毒治疗政策的持续实施与推广,HIV感染者期望生存时间有所延长。基于病例报告数据,按照抗病毒治疗实施后的不同时间点(2004年、2012年和2018年),计算HIV感染者各年龄组期望生存时间,根据各时间点自杀死亡数计算去自杀死因期望生存时间,比较两者差值,自杀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在2012年最高。(2)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疾病负担估计: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自杀死亡182人,所导致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共计2275.98人年。其中,25~岁组(470.83人年)和45~岁组(677.84人年)YLLs较高,但15~岁组(211.22人年)所在总YLLs中占比最高(5.46%)。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2018年抑郁症状患病数估计值、失能权重估计值,计算HIV感染者的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为27563.54人年。其中,25~岁的YLDs最高,为6012.31人年,之后YLDs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结论:1.本研究基于国家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发现抗病毒治疗政策实施后,我国HIV感染者生存时间延长。2.报告HIV感染者中,自杀死亡的地区分布与艾滋病总体流行特征的地区分布不一致,且呈现空间聚集性。自杀死亡的影响因素有个体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可为我国制定分区域防控策略和政策研究提供依据。3.首次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设计对HIV感染者人群2018年心理健康问题所致疾病负担进行估计,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和伤残损失寿命年分别为2275.98人年和27563.54人年。为我国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疾病负担研究提供本土化数据。为今后针对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及收益评价提供线索。

赵亚芳[2](2021)在《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与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2020年全球艾滋病防控的3个90%目标亟待推进实现,我国在发现HIV感染者、衔接感染者进入后续医疗环节的前两个90%目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均呈日趋严重势态。MSM人群进行HIV规律检测从而最大限度发现其中的HIV感染者,并在确诊后及时衔接入医疗系统获得抗病毒治疗,是实现感染者达到病毒学抑制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全球以及中国艾滋病“90-90-90”防控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构建理论化、综合性的行为模型,深入理解和分析MSM人群HIV规律检测和确诊后衔接医疗行为,可为进一步完善现有艾滋病相关医疗服务措施和政策方针提供实用性的参考和建议。研究目的一、基于三元影响理论,构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行为模型,并在人群中验证该模型对解释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HIV检测行为的可行性;二、基于HIV相关歧视机制框架,构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对解释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一、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构建并验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行为模型。(一)经文献回顾筛选10个男男性行为人群HIV规律检测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检测意图、检测态度、社会规范信念、检测自我效能、HIV危险感知、HIV检测相关知识、社会凝聚力、获取医疗服务舒适度、性病检测史、向家人出柜。三元影响理论为模型构建框架,形成行为模型假设。(二)便利抽取351名MSM人群,对HIV规律检测行为及各相关因素水平进行测量,以研究对象HIV规律检测行为水平为结局变量,使用MPlus软件以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出最终的HIV检测行为模型。(三)重新便利抽取212名MSM人群对HIV检测行为模型进行验证,以研究前期构建的HIV检测行为模型为基础,使用SEM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拟合评价指标,判断并验证模型对解释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规律HIV检测的可行性。二、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构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一)文献回顾纳入9个HIV感染者及时衔接医疗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HIV相关歧视、家庭歧视、社会支持、精神健康、衔接医疗态度、消极应对、首次CD4+T细胞计数、向性伴暴露HIV感染状况、获取医疗便利性,结合HIV相关歧视机制框架为模型构建参考,形成行为模型假设。(二)描述经便利抽取的257名近1年内确诊的MSM人群HIV感染者的及时衔接医疗行为及各相关因素水平。以及时衔接医疗行为为结局变量,经SEM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出最终的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三)目的抽取12名近半年内确诊的MSM人群HIV感染者开展个人深度访谈,通过Colaizzi分析法结合Nvivo11.0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得主题和主题间的关系,与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中的变量及变量间的作用路径对比。研究结果一、HIV检测行为模型中包含11条直接作用路径、1条间接作用路径、3条相关作用路径。其中检测意图、性病检测史、向家人出柜直接作用于规律检测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77、0.420、-0.137,检测自我效能、社会规范信念、检测态度直接作用于检测意图,且个人、社交、环境因素存在跨领域的作用关系,模型中各作用路径均具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拟合指标:χ2/df=1.403,CFI=0.926,TLI=0.918,RMSEA=0.034,SRMR=0.057。351 名 MSM 人群中 63.82%具有 HIV 规律检测行为。二、对HIV检测行为模型的验证发现3条在原构建模型路径作用系数上未达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模型拟合指标:χ2/df=1.136,CFI=0.955,TLI=0.950,RMSEA=0.025,SRMR=0.064。三、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中包含9条直接作用路径、1条间接作用路径、4条相关作用路径,其中社会支持、向性伴暴露HIV感染状况、获取医疗便利性、首次CD4+T细胞计数直接作用于及时衔接医疗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06、0.222、0.148、-0.172,HIV相关歧视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及时衔接医疗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057,模型中各作用路径均具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拟合指标:χ2/df=1.160,CFI=0.967,TLI=0.959,RMSEA=0.025,SRMR=0.044。257 名新近确诊的 MSM 人群HIV感染者中63.42%具有及时衔接医疗行为。四、衔接医疗行为模型验证中,根据12名MSM人群HIV感染者的访谈资料分析结果,最终形成10个主题、17个亚主题、9条主题间的作用关系,在原模型基础上发现2个新主题。研究结论一、HIV检测行为模型以个体、社交、环境以及意图多重因素的角度,解释了 MSM人群的HIV规律检测行为,但还需进一步结合我国社会文化、医疗系统的特征以及MSM人群就医经历等因素进一步调试。社会凝聚力在模型中的作用路径,提示未来在促进MSM人群进行HIV规律检测行为中,应重点关注社交圈和社交团体的影响在男男性行为人群在树立检测信念过程中广泛而积极的效应,以社交因素作为切入点,发展并推动干预策略的实践。二、衔接医疗行为模型以HIV相关歧视为源头,社会支持、精神健康等因素为中间机制,深入解读新近确诊HIV感染的MSM人群的及时衔接医疗行为,但就MSM人群对疾病预期、性格特征和既往就医经历等个体性因素在其及时衔接医疗行为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未来针对我国MSM人群在确诊HIV感染后的就医行为研究,应关注HIV相关歧视和中国家庭文化对MSM人群的广泛、深远影响,早期并针对性开展HIV检测后转介相关问题的咨询服务,树立疾病正确认知;强调同伴和社交圈的力量,并促进医疗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紧密连接。三、综合分析HIV检测行为模型与衔接医疗行为模型结果,社交领域因素在MSM人群规律进行检测以及在确诊后感染者及时就医行为的决策和实践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实践意义;社会支持对HIV相关歧视的降低作用暗示了社会网络的积极效应能够降低HIV感染者延迟就医的源头阻碍。提示未来应进一步理解和早期关注MSM人群同志圈、社交圈文化,与社会组织早期建立合作联系,通过社会支持、同伴影响的干预手段,提高MSM人群对HIV感染风险的正确认知、促进检测、并缩短感染后就医治疗的衔接时间。

徐逸乐[3](2020)在《昆明市阿片类物质滥用人群HIV感染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2014-2019)》文中认为[目的]了解2014-2019年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艾滋病监测哨点阿片类物质滥用人群艾滋病疫情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2407例阿片类物质滥用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变化特点;为针对该人群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统一的艾滋病哨点监测问卷《吸毒者健康调查问卷》,收集2014-2019年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艾滋病监测哨点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描述分析2047例监测对象人口学基本特征、物质滥用情况及HIV血清学检测结果。对不同年份HIV阳性率进行卡方检验,分析2014-2019年每年监测对象HIV阳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特征,对2014-2019年影响阿片类物质滥用人群HIV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年共收集问卷及其血样241 1份,其中2407份有效,有效率为99.83%。1.基本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男性占71.13%(1712/2407),女性占28.87%(695/2407),平均年龄 45.18±8.57 岁,已婚者占 43.91%(1057/2407),汉族占 93.44%(2249/2407),初中文化程度占 57.54%(1385/2407)。2.物质滥用特征:单纯滥用阿片类物质者占90.82%(2186/2407),合并多药滥用者占9.18%(221/2407)。2014-2019年单纯滥用阿片类物质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合并多药滥用的比例呈上升趋势。65.89%(1586/2407)的研究对象有过注射吸毒行为,最近一个月注射吸毒的比例占39.97%(634/1586),注射吸毒者中11.98%(190/1586)共用过针具。2014-2019年注射吸毒比例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共用针具比例2014-2018年呈下降趋势,2019年有所升高。3.HIV感染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变化:HIV总阳性率为7.73%(186/2407),2014-2019 年 HIV 阳性率分别为 6.14%、7.25%、6.55%、6.45%、7.50%和 12.50%,呈上升趋势。2014-2019年HIV阳性率随着艾滋病知晓率、物质滥用行为特征及干预措施的变化而变化,艾滋病知晓率降低、共用针具增加、高危性行为增加及干预措施减少导致HIV 阳性率的升高。4.HIV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接受干预服务为保护因素;合并多药滥用、注射吸毒和共用针具为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监测哨点监测对象的HIV感染率较高,6年监测期内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HIV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增加。HIV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注射吸毒、共用针具及合并多药滥用,应当加大力度推进注射吸毒者的清洁针具交换工作,同时加强合成毒品滥用和多药滥用行为的监控。2.阿片类物质滥用人群合并滥用合成毒品(冰毒、氯胺酮等)和多药滥用现象呈上升趋势,与HIV阳性率存在相关性,即HIV阳性率随着合并多药滥用的增加而升高。3.2014-2019年监测期内各类危险因素均有变化,且HIV阳性率随着艾滋病知晓率、物质滥用行为特征及干预措施的变化呈现出高低波动的特点。不同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下对研究对象感染HIV产生不同的影响,应当针对各类影响因素的变化制定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加强社戒社康与多部门的联系,降低由于物质滥用人群的HIV感染和传播风险。

钱艳艳[4](2020)在《2017-2019年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2017-2019年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群体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发现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呼和浩特市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监测工作,同时为更好地制定和调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青年学生群体开展行之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相关行为的干预工作。方法2017-2019年4-6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2411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调査问卷参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册(2017)》中的《青年学生健康调査问卷》。使用SPSS19.0,采用?2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收回2411份问卷,有效率为99.30%。2411名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为91.62%,2017-2019年分别为91.00%、91.90%和9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05,p=0.749)。5.31%的学生(128名)发生过性行为,2017-2019年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25%、4.86%和3.83%,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性?2=9.331,p=0.003)。第一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8.73±1.41岁,第一次性行为对象是恋爱的女/男朋友、商业性伴和临时性伴分别占94.53%(121/128)、1.56%(2/128)和3.90%(5/128);63.28%(81/128)的学生在第一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最近一年发生过固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4%、0.91%、0.12%和0.11%,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6.67%、18.18%、33.33%和0.00%。最近一年内发生过危险性行为的学生比例为0.21%(5/2411);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为75.11%(1811/2411),2017-2019年分别为51.25%、82.04%和91.84%,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性?2=353.730,P<0.001);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为28.04%(676/2411),2017-2019年分别为13.25%、47.63%和23.24%,2018年参与比例高于2017年,2019年低于2018年(趋势性?2=19.449,P<0.001)。三年内,未检测出HIV、梅毒抗体阳性结果,仅2017年检测出1例丙肝抗体阳性者。?2检验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汉族(OR=1.516,95%CI:1.047-2.194)、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OR=2.522,95%CI:1.876-3.391)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较高;本省学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较低(OR=0.335,95%CI:0.145-0.770),男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较高(OR=8.415,95%CI:3.687-19.202)。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无吸毒行为,未发现HIV抗体、梅毒抗体阳性者,仅2017年检测出1例丙肝抗体阳性者。结论1、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整体较好,但尚未达到《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中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的要求,仍存在个别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晓率较低及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汉族、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教育是学生艾滋病知晓率的促进因素。2、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低(5.31%),近三年性行为比例逐年下降;本省学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比外省学生低;男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是女生的8.415倍。3、0.31%的学生发生危险性行为,应当继续加强校园艾滋病宣传与干预。4、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调査前一年内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尚可,接受比例逐年上升;参与过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较低。5、呼和浩特市微信平台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安全套自助免费发放机及HIV尿液自助检测试剂售卖机在校园内的安装使用,对提高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改善危险性行为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有效性、落实干预措施,尤其是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促进校方主动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周海燕[5](2020)在《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前期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成都市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健康教育现状与需求。随后,结合目标人群特点及社区实际情况,基于赋权增能理论指导,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科学、规范、操作性强,适合社区老年人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方案,并科学评价基于该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促进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方面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推广应用,达到有效预防艾滋病蔓延,助力我国艾滋病防治计划顺利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法本研究包括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两部分,分两阶段开展。第一阶段: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调查研究。研究类型为横断面调查,以成都市第一、二、三绕城高速为参照物,按照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管辖的三所社区(1)锦江区:水井坊社区;(2)龙泉驿区:龙平社区;(3)邛崃市:文星社区,年龄在50~80岁的399名社区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问卷采用自设《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经历、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HIV/AIDS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相关防治需求六个方面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现况及健康教育需求,并探析影响其艾滋病KAP的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并制定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诊断、方案与计划,为第二阶段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阶段: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案构建与实践研究。研究类型属类实验性研究,以第一阶段调查社区为基础,随机选取其中一个社区符合研究条件的94例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按地理位置,居委会以南为试验组,居委会以北为对照组。课题组成员结合前期社区老年艾滋病KAP诊断性调查,同时结合社区老年人参与不足的问题,聚焦社区老年人面对艾滋病防治的脆弱性,试验组采用“社区老年人赋权增能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周期为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调查问卷》、《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资料的收集,以社区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相关态度、艾滋病高危行为、安全套使用效能得分等作为测评指标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客观评价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促进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的效果。结果(一)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调查研究1.社区老年人一般情况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20份,有效问卷399份,回收有效率为95.0%。最终,水井坊社区、龙平社区、文星社区实际调查人数分别为127、143、129人;平均年龄为(67.9±5.3)岁;民族以汉族为主;在婚者占比达64.7%;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目前同配偶及子女居住者占多数。2.社区老年人生活经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社区老年男性有吸烟或饮酒史;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者仅占17.3%;老年人普遍有性生活的需求;但安全套使用率低,最近一年内使用过安全套者仅为34.8%。3.社区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42.4%,非传播途径知晓率普遍偏低。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每月收入、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认为老年人(50岁以上)是否有性生活的需求均为社区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4.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与偏见态度,但44.1%的老年人表示有必要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为预防艾滋病性病,39.6%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为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5.社区老年人HIV/AIDS高危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HIV/AIDS高危行为总体情况较好,但尚存高危行为,其中属艾滋病高危行为前两位分别是“性活动前喝酒”“有过一个及以上性伴侣”(特指非婚状态),占比分别为64.2%、28.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中人口数、目前是否喝酒、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运动情况为社区老年人HIV/AIDS高危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6.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防治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对艾滋病防治具有较高的需求。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上,仍以传统的艾滋病宣传方式为主,其中获取途径前三位分别是:宣传册/栏、电视、卫生工作者,占比分别为64.9%、61.7%、48.1%;最喜欢或最易接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或宣传方式,前三位分别是:宣传册子、社区/村委会的公益活动、公共场所宣传栏/广告牌,占比分别达66.9%、55.9%、50.1%;最想了解的艾滋病知识前三位是:预防知识、感染后表现、治疗护理办法,占比分别达92.0%、87.0%、81.5%;出现性病症状后,社区老年人首选的就诊方式前三位分别是:去综合医院就诊、去专科医院就诊、去私人诊所就诊,占比分别为41.9%、30.1%、19.8%。可见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防治需求仍具有较大的完善空间,需积极采取措施满足其艾滋病相关防治需求。(二)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案构建与实践研究1.两组资料的回收与剔除情况本研究在干预前共发放问卷94份(试验组47份,对照组47份),两组各回收47份,回收率100.0%。在研究过程中,试验组剔除1名;对照组剔除2名,脱落1名。最终干预后发放问卷90份(试验组46份,对照组44份),试验组回收有效问卷46份,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44份,有效率为100.0%。2.干预前社区老年人一般情况、生活经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防治需求比较干预前,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生活经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艾滋病相关防治需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在以上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资料基线水平齐,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社区老年人生活经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防治需求比较生活经历比较分析:干预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老年人在“您曾经吸烟吗”和“您曾经喝酒吗”及“您认为老年人(50岁以上)有性生活的需求吗”“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条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分析:干预后两组老年人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干预前后老年人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老年人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比较分析:干预后两组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干预前后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相关态度比较分析:试验组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艾滋病相关态度较对照组积极;试验组在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态度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老年人艾滋病相关态度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高危行为比较分析:试验组老年人HIV/AIDS高危行为总得分与对照组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老年人行为较对照组更积极;试验组干预前后老年人HIV/AIDS高危行为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老年人HIV/AIDS高危行为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相关防治需求比较分析:干预后两组当出现性病症状后首选的就诊方式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倾向于积极就医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调查发现,目前社区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歧视态度有待转变,社区老年人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改善是防治的难点与关键,而社区老年人对艾滋病知识的获取和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健康教育的开展需有针对性且势在必行。基于赋权增能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案,有利于促进社区防艾健康教育纵深发展,能有效改善社区老年人自我防治能力、树立正确的艾滋病知识、态度,提高老年人参与防艾主体意识,挖掘老年人防艾潜力,促使老年人在性生活方面保持良好心态,能够有效地与性伴沟通协商并掌握正确使用安全套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曹悦[6](2020)在《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医务人员人力资源现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云南省省、市、县、乡四级及羁押场所防艾医务工作者基本信息、ART工作情况、前景期望等,探究防艾工作成效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医务人员能力建设的策略与途径,归纳出有利于云南省疫情发展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方法]本研究按照每500位治疗患者抽取一名医务人员参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抽取样本361个,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了解防艾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工作满意度、防艾工作成效影响因素等。[结果]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与问卷调查共361人,其中省级22人、州市级92人、县区级144人、乡镇级60人、羁押场所43人。他们承担着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医疗诊疗和转介、心理疏导;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健康咨询等任务。1.基本信息:防艾人员男女比例1:2,平均年龄38.9±9.4岁,年龄区间以40-50岁(37.4%)为主;民族中汉族占65.7%;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0.4%,其中硕士学历占2.8%;临床医学专业183(50.7%)人;职称分布以初级(34.9%)为主,副高及以上职称占15.2%。2.工作情况:专职209人,占57.8%;编制内医务人员246(68.1%)人;认为所在治疗点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的有229(63.4%)人,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有169人,占总数的46.8%:医务人员每日工作时长8小时以上的占35.7%;工作负荷自我评分7.3分;日常工作中经常加班的有128(35.5%)人;防艾人员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周期为一个月的有127(35.2%)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生活的占49.9%;85%的调查对象认为“患者难管理”是影响工作开展的最主要障碍。3.待遇情况:接受调查防艾人员平均实际收入为6021元,平均期望收入为9638元,比值1:1.6;收入相较去年上升的占36.5%,收入水平在单位同等资历工作人员中属于最低的有83(22.9%)人。4.工作满意度:对于是否愿意继续从事ART工作,选择“愿意”的有275(76.1%)人;按照成就感指数1-10分(低-高)打分,大于8分的有194人,占 53.7%。5.培训情况:361名调查对象中共有341人参加过抗病毒治疗相关培训,占总数的94.5%,培训次数超过20次的有35(9.7%)人;自我感觉ART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的有126(34.9%)人;关于培训的内容关注频率最高的依次是抗病毒临床治疗(91.4%)、ART管理(81.1%)、入组治疗与关怀技能(80.8%)等。6.工作成效影响因素分析:工作成效中督导检查周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03),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上级赴治疗点督导工作周期越短(小于1个月),工作成效越高(OR=1.947,95%CI:1.245-3.044)。7.羁押部门:医务人员学历、专业对口率较高,但兼职从事ART工作的医务人员占74.4%,工作年限不足5年占58.1%。综合知识技能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提示需注重加强本省羁押部门专职防艾队伍建设,强化医务人员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结论]1.现状:云南省从事防艾医务人员队伍整体配置趋于合理但有待完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负荷重;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较低;防艾人员对ART工作的满意度和期望值有待提高;培训形式和内容需进一步丰富提高。2.工作成效分析:统计结果分析,建议领导加强对防艾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督导,督促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分管领导尽可能增加科室会议频率,及时帮助医务人员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推进防艾人员在业务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促进工作有序开展。3.对策与建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整合工作机制;完善福利机制,促进中心下沉,建立稳定的人员队伍;上级部门加强重视,善用激励机制,关注职业倦怠;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质”和“量”,有效提升人员管理能力;完善羁押场所与地方机构合作,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唐丹丹[7](2020)在《数据挖掘技术在新疆艾滋病预测与控制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了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新疆艾滋病预测与控制中的应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预测新疆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监测HIV治疗与疾病进展、识别高危人群、分析高危行为等,为新疆艾滋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以2004-2016年新疆HIV月发病率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单一ARIMA模型和组合ARIMAGARCH模型,对2004-2016年的新疆HIV月发病率数据进行拟合,评价模型预测效能,对新疆HIV月发病率进行1年的短期预测。2)以2007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506例在新疆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儿童艾滋病患者的纵向随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线数据特征、不同治疗时间点,不同分组特征的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研究对象抗病毒治疗的基线情况、免疫学效果、病毒学效果以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广义估计模型分别对免疫学指标(CD4细胞计数)和生长发育指标(HAZ、WAZ)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预测模型,找出影响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和生长发育的关键指标,评价治疗效果。3)以乌鲁木齐市2009-2015年3组高危人群(注射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女性性工作者)的哨点监测报告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然后以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变量作为输入变量,是否感染HIV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三个数据集的四个预测模型。使用混淆矩阵、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精确率、召回率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来评估模型分类性能,并分析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结果:1)预测了2017年1-12月新疆HIV的月发病率,结果显示新疆2017年1-12月的HIV月发病率呈现出逐月下降的趋势,组合模型ARIMA-GARCH修正了ARIMA模型的ARCH效应,预测精度高于单一ARIMA模型,并且能够较好的对新疆HIV月发病率进行短期预测。2)506例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的基线数据特征结果显示,其中男童258例(50.99%),平均年龄7.62岁,年龄分布以>5岁为主,感染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临床分期主要以I期,II期为主。治疗前CD4细胞个数异常率为58.89%,病毒载量异常率为51.28%。初始治疗方案以AZT+3TC+NVP/EFV为主。不同随访时间治疗情况主要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长的增加,治疗后的CD4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身高、体重、HAZ和WAZ是随着治疗的时长增加而增加的;病毒载量、白细胞、总淋巴细胞和临床表现及机会性感染是随着治疗时长的增加而递减的;血糖,血肌酐和血尿素氮随着治疗时长的增加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其中治疗时长为1年时CD4细胞计数平均增长177个/μL,与治疗前相比增加了47.58%。病毒载量从治疗前的平均病毒载量106500拷贝/ml下降到治疗时长为1年时的25拷贝/m,远低于病毒载量检测的最低下限指标50拷贝/ml。不同分组特征CD4细胞计数主要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不同年龄段、不同开始ART年龄、不同基线CD4细胞计数分组、不同HAZ值分组以及不同初始治疗方案这几个分组的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细胞计数均有增加,其中年龄分组≤5岁组平均增长高于>5岁年龄组;开始ART年龄分组≤5岁组平均增长高于开始ART年龄>5岁组;治疗前后不同基线CD4细胞计数分组中CD4细胞计数≥500组在治疗后平均增长最多;初始治疗方案分组中含ABC方案组平均增长最多。不同分组特征治疗前后HAZ值主要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基线CD4细胞计数、初始治疗方案,WHO临床分期以及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这几个组的HA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AZ值均有增加,其中女童组治疗后HAZ值平均增长高于男童组;>5岁年龄组治疗后的HAZ值平均增长高于≤5岁组;WHO临床分期III/IV期组的HAZ值平均增长高于I/II期组;复方新诺明使用组HAZ值平均增长高于不使用组。不同分组特征治疗前后WAZ值主要结果显示:性别、确诊到开始ART的间隔时间、基线CD4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和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这几个分组的WA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童组治疗后WAZ值增长高于男童组;确诊到开始ART的间隔时间≤6个月组治疗后WAZ值平均增长大于>6个月组;处于WHO临床分期III/IV期组的WAZ增长高于I/II期组;复方新诺明使用组WAZ值平均增长高于不使用组。CD4细胞计数多因素GEE模型结果显示:影响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免疫学效果的关键指标是治疗时长(年)和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HAZ值和WAZ值多因素GEE模型结果显示:影响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生长发育状况的关键指标是治疗时长(年)、年龄、开始ART年龄以及WHO临床分期。3)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得到了最优预测结果,对MSM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4.4821%,FSW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7.5136%,IDU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4.6375%。其次是k近邻算法,对MSM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1.5258%,对FSW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6.3083%,对IDU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0.8287%。再次是支持向量机,对三个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0182%,98.0369%和91.3571%。决策树算法是四种算法中预测结果最差的,对MSM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79.1761%,对FSW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87.0283%,对IDU的诊断准确率为74.3879%。随机森林模型自变量的重要性得分表明,在乌鲁木齐市三个高危人群中,年龄是识别HIV感染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第一部分研究建立的ARIMA-GARCH联合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预测新疆HIV的月发病率数据,消除样本数据序列的ARCH效应,修正了ARIMA模型的不足,也较好地保留了新疆HIV月发病率预测的数据趋势。第二部分研究建立的广义估计模型找出了影响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免疫学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危险因素,克服了其他方法对数据要求严格、无法分析多个不同时间点不同测量指标相关性的缺陷,能够较好地对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的治疗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推断。第三部分建立的高危人群HIV易感者的识别模型可以根据某些重要属性准确地识别疾病。三部分的研究均表明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新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筛查和诊断艾滋病,监测HIV治疗与疾病进展、识别高危人群,为艾滋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薛娅[8](2019)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进行干预,分析干预对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并评价干预活动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某综合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两个课堂,随机将两个课堂的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名学生。试验组采用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团体培训教育和微信平台推送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时间为4周。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干预。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问卷”对其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进行评价,并在干预后对试验组采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评价问卷”对干预活动进行评价。结果:1.干预前120名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总分为85.36±9.631分,得分率为71.1%;四个维度中健康信息意识得分为10.58±1.602分、得分率为70.5%;健康信息知识得分为31.98±5.070分、得分率为71.1%;健康信息能力得分为30.35±4.619分、得分率67.4%;健康信息道德得分为12.46±1.328分、得分率为83.1%。干预后试验组60名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总分为96.47±9.110分,得分率为80.4%;四个维度中健康信息意识得分为11.68±1.546分、得分率为77.9%;健康信息知识得分为36.70±4.027分、得分率为81.6%;健康信息能力得分为35.07±4.029分、得分率77.9%;健康信息道德得分为13.02±1.513分、得分率为86.8%。2.干预后试验组在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总分及健康信息意识、健康信息知识、健康信息能力、健康信息道德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总分及健康信息意识、健康信息知识、健康信息能力、健康信息道德的得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试验组干预后的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总分及健康信息意识、健康信息知识、健康信息能力、健康信息道德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对象对干预内容表示满意占61.7%,非常满意占36.7%;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处方的干预方式表示满意占68.3%,非常满意占28.3%;研究对象对团体培训教育的干预方式表示满意占60.0%,非常满意占36.7%;研究对象对微信平台的干预方式表示满意占53.3%,非常满意占35.0%。83.3%的研究对象将来还愿意参加类似的活动。研究对象希望学校提供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开展知识讲座、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微信公众号推送、校园广播宣传、宣传栏张贴海报、其他。结论:1.干预前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整体水平较低,不具备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干预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具备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2.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的干预是有效的。3.大学生对本次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表示满意,将来愿意参与类似的活动,希望学校提供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开展知识讲座、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微信公众号推送、校园广播宣传、宣传栏张贴海报、其他。

钟晓玲[9](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研究》文中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15-24岁青年学生报告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呈增长趋势,年度新增感染者在相应年度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7年的23.58%。同时,广西高校学生艾滋病疫情也不断上升,2010-2016年以来广西新发现报告15-24岁的青少年感染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广西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结合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卫生学等多学科理论,开展以广西高校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相关信息获取情况调查,考察其防治健康信息获取情况与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防治态度之间的关系,期望能探索高校学生群体的新媒体接触习惯和健康信息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优化策略,提高防治健康信息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广西高校学生防治艾滋病知识掌握和态度水平总体偏低,知识会显着影响其态度;学生获取相关防治信息的主动性不高,相比传统大众媒体更倾向从新媒体途径获取信息;此外,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缺乏互动性、延续性、针对性,不够深入等,是现阶段主要的不足。基于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利用高校学生的新媒体接触习惯传播防治信息,发布健康提醒;加强新媒体与传统传播渠道的融合,增强与高校学生的互动;加强新媒体渠道艾滋病健康传播内容建设,提高吸引力;利用新媒体提高针对性,实现健康信息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传播建议。

乔健健[10](2018)在《宜兴市老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干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近年来,中国老年HIV/AIDS病例在不断地增加,但对老年HIV/AIDS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宜兴市是位于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地处于沪宁杭三角的中心,人口流动性大,各种造成艾滋病广泛流行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公众的防护意识还很薄弱。特别是自2009年发现首例50岁以上的老年艾滋病感染者以来,宜兴市老年HIV/AIDS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增加。为加强老年HIV/AIDS的防制,本研究对宜兴市2009-2016年老年HIV/AIDS的流行现状进行分析,识别影响宜兴市老年HIV/AIDS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在老年HIV/AIDS病例中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分析干预效果,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老年艾滋病的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及防制措施的初步探讨。目的:1.了解宜兴市老年人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2.分析影响老年人艾滋病的危险因素;3.通过对老年HIV/AIDS病例干预后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特征变化进行干预效果分析。方法:1.对宜兴市2009-2016年发现的131例50岁及以上的老年HIV/AIDS病例的现况调查。对所有老年病例进行的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接触史、发现途径、婚姻状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2.对宜兴市131例50岁及以上老年HIV/AIDS病例及按照年龄、性别匹配的普通居民200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3.对所有50岁及以上的老年HIV/AIDS病例在确证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随后对HIV感染者每六个月及AIDS病人每三个月一次随访干预。干预时间至少一年,对干预后的102例50岁及以上的老年HIV/AIDS病例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等方面与干预前比较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宜兴市老年艾滋病的现状宜兴市老年HIV/AIDS呈逐年上升趋势。宜兴市发现报告的50岁及以上老年HIV/AIDS病例中男性101例,女性30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37:1;汉族为主;年龄最大的85岁,其中50-59岁年龄组居多,占49.6%;婚姻状况以未婚/离异或分居/丧偶为主;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89.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3.3%;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占86.2%;老年HIV/AIDS病例有地域聚集性,以官林镇最多,占55%。2.宜兴市老年艾滋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婚或离异/丧偶(OR=9.272,95%CI:4.25320.214)、有性病史(OR=11.617,95%CI:3.72136.263)、有商业性行为(OR=3.397,95%CI:1.12910.224)、有同性性行为(OR=6.015,95%CI:1.36726.470)、非婚性行为不总是使用安全套(有时/不使用)(OR=17.972,95%CI:2.665121.182)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3.宜兴市老年艾滋病干预效果分析截止2018年1月,共有102例老年HIV/AIDS病例干预至少一年进入干预组。干预组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9.9%,干预后为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855,P<0.05);干预前对艾滋病持积极态度人数占9.8%,干预后占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4,P<0.05);干预前最近一年发生非婚非商业性行为的占23.5%,干预后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P<0.05);干预前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占39.2%,干预后为2.0%,(χ2=43.295,P<0.05);干预前最近一年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占22.5%,干预后为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P=0.002);干预前发生婚内性行为总是使用安全套的占10.7%,干预后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84,P<0.05);干预前发生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总是使用安全套的占3.8%,干预后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18,P<0.05);干预前商业性行为总是使用安全套的占10.4%,干预后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9,P<0.05);干预前男男同性性行为总是使用安全套的占6.9%,干预后为71.4%,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2,P<0.05)。干预效果明显。结论:1.宜兴市50岁及以上老年HIV/AIDS疫情呈逐年增长趋势,性传播是该人群主要传播途径。老年HIV/AIDS病例呈现区域聚集性,医疗机构是发现老年HIV/AIDS的主要渠道。2.宜兴市50岁及以上老年HIV/AIDS人群性需求普遍存在,影响老年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病史、同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非婚性行为不总是使用安全套。不稳定的婚姻状况也与HIV感染相关。3.加强对老年HIV/AIDS病例艾滋病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HIV/AIDS病例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切实改变老年HIV/AIDS病例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的习惯,减少HIV的二代传播。

二、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杀死亡分布及相关疾病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设计
        (二) 技术路线
    三. 数据来源
        (一) 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二)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四. 数据质量控制
        (一) 病例报告数据质量控制
        (二) 现场调查数据质量控制
    五. 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 病例报告数据分析
        (二) 现场调查数据分析
        (三) 疾病负担计算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 病例报告数据分析
        (一) 数据质量评估
        (二) 1993-2012年流行特征与病死率变化
        (三) 2013-2018年HIV感染者自杀死亡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二. 现场调查数据分析
        (一)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一般情况
        (二) 心理因素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三)讨论
    三. 疾病负担估计
        (一) 死亡率及死亡比例
        (二) 期望生存时间
        (三) 心理相关疾病负担
        (四) 经济负担
        (五)讨论
研究结论
创新点和局限性
    一. 研究方法的意义和评价
    二. 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一) 创新点
        (二)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HIV感染者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2)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与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艾滋病流行现状
        (一) 国外艾滋病流行现状
        (二)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二、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现状
    三、HIV检测与衔接医疗行为
        (一) HIV检测行为概述
        (二) HIV检测行为现状
        (三) 衔接医疗行为概述及现状
    四、HIV检测行为和衔接医疗行为的相关因素及作用途径
        (一) 影响HIV检测行为的相关因素及作用途径
        (二) 影响衔接医疗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途径
    五、理论框架
        (一) 健康行为相关理论概述
        (二) 三元影响理论概述及应用现状
        (三) HIV检测行为模型假设框架
        (四) HIV相关歧视机制框架概述及应用现状
        (五) 衔接医疗行为模型假设框架
第三章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类型
        (二) 研究对象
        (三) 测量指标及测量工具
        (四) 资料收集
        (五) 资料整理与分析
        (六) 质量控制
        (七) 伦理原则
    三、研究结果
        (一) HIV检测行为现状描述
        (二) HIV检测行为模型构建
        (三) HIV检测行为模型验证
    四、讨论
        (一)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性行为特征分析
        (二) HIV检测相关行为特征分析
        (三)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行为模型分析
第四章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类型
        (二) 研究对象
        (三) 测量指标及测量工具
        (四) 资料收集
        (五) 资料整理与分析
        (六) 质量控制
        (七) 伦理原则
    三、研究结果
        (一) 衔接医疗行为现状描述
        (二) 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
        (三) 衔接医疗行为模型验证
    四、讨论
        (一)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及疾病资料分析
        (二) 研究对象衔接医疗行为现状分析
        (三)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3)昆明市阿片类物质滥用人群HIV感染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2014-2019)(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来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内容及具体实施步骤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处理
    6 技术路线
结果
    1 人群分布特征
    2 物质滥用特征
    3 HIV阳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特征
    4 HI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2 物质滥用情况分析
    3 HIV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4 HIV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论
建议
研究创新性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艾滋病流行与物质滥用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2017-2019年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和建议
创新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艾滋病疫情及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艾滋病疫情现况
        (二)老年人艾滋病现况
    二、研究目的
        (一)了解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二)基于赋权增能理论,构建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并评价其效果
    三、研究意义
        (一)降低老年艾滋病感染发生率,助力国家艾滋病防治计划实施
        (二)激发艾滋病防治活动积极性,增强防艾能力,促进老年健康
        (三)拓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理论,提升社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效果
    四、研究伦理
    五、操作性定义
        (一)老年人
        (二)艾滋病
        (三)知-信-行
        (四)脆弱性
        (五)赋权增能
    六、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况
        (一)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
        (二)国内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
    二、知信行理论在艾滋病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况
        (一)知信行理论的内涵
        (二)国外老年人艾滋病知信行研究现况
        (三)国内老年人艾滋病知信行研究现况
    三、赋权增能理论的研究现况
        (一)起源与发展
        (二)概念与主要特征
        (三)国外赋权增能理论主要实践模式
        (四)国内赋权增能理论主要实践模式
第三部分 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调查研究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样本量计算
        (三)研究工具与指标
        (四)调查方法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六)质量控制
    三、研究结果
        (一)社区老年人一般情况
        (二)社区老年人生活经历
        (三)社区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
        (四)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态度
        (五)社区老年人HIV/AIDS高危行为
        (六)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防治需求
    四、讨论
        (一)社区老年人一般情况和生活经历
        (二)社区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社区老年人HIV/AIDS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五)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防治需求
    五、小结
        (一)提高艾滋病知晓率与改善艾滋病态度势在必行
        (二)艾滋病防治行为转变实属当务之急
        (三)拓宽并完善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的获取途径是必然选择
第四部分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案构建与实践研究
    一、社区老年人赋权增能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构建
        (一)理论依据
        (二)赋权增能实现过程
        (三)社区老年人赋权增能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理论模式
        (四)具体实施内容
    二、社区老年人赋权增能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一、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调查研究结论
        (一)社区老年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待提高、歧视态度待转变
        (二)社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行为是关键与难点
        (三)社区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的获取和需求呈现多样化
    二、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案构建与实践研究结论
        (一)有助于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知-信-行水平,增强防艾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艾滋病防治活动积极性,促进老年健康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周期
        (二)偏倚
        (三)评价指标待完善
    二、研究展望
        (一)扩大研究规模,延长干预周期
        (二)减少偏倚
        (三)进一步拓展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视角下社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行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医务人员人力资源现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医务人员调查问卷
综述 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7)数据挖掘技术在新疆艾滋病预测与控制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时序数据挖掘ARIMA-GARCH模型在新疆HIV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1 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纵向数据挖掘GEE模型在新疆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
    1 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横截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型在乌鲁木齐三大高危人群HIV感染预测中的应用
    1 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文献回顾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的确定
    2.4 抽样方法
    2.5 研究指标和测量工具
    2.6 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干预的设计与实施
    2.7 资料收集
    2.8 质量控制
    2.9 资料分析
    2.10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均衡性检验
    3.3 干预前120名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得分情况
    3.4 对照组和试验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得分的比较
    3.5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干预活动评价情况
4 讨论
    4.1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4.2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干预效果分析
    4.3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干预活动的探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9)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广西艾滋病流行现状
        1.1.2 高校学生艾滋病流行现状
        1.1.3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艾滋病传播
        1.1.4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及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知识、态度、行为理论模式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5.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5.3 文献述评
2 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进展
    2.1 传播者提高重视,强化组织协调,明确工作职责
    2.2 高校积极发挥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主要阵地的作用
        2.2.1 加强组织传播,促进校园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建设
        2.2.2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传播质量与效果
        2.2.3 部分高校已形成独具特色、创新发展的健康教育传播经验
    2.3 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
        2.3.1 机遇
        2.3.2 挑战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实施步骤
        3.4.1 问卷设计
        3.4.2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3.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广西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信息获取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4.1.1 样本基本情况
        4.1.2 广西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基本情况
        4.1.3 广西高校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信息获取情况
        4.1.4 广西高校学生对目前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看法
        4.1.5 艾滋病健康信息获取情况与防治知识、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4.1.6 人口学统计因素与防治知识、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4.2 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建议
        5.2.1 利用高校学生的新媒体接触习惯传播防治信息,发布健康提醒
        5.2.2 加强新媒体与传统传播渠道的融合,增强与高校学生的互动
        5.2.3 加强新媒体渠道艾滋病健康传播内容建设,提高吸引力
        5.2.4 利用新媒体提高针对性,实现健康信息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宜兴市老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干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宜兴市老年艾滋病流行现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相关概念界定
        1.1.2 研究对象
        1.1.3 方法
        1.1.4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宜兴市老年HIV/AIDS病例发现的时间分布
        1.2.2 宜兴市老年HIV/AIDS病例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的分布
        1.2.3 宜兴市老年HIV/AIDS病例的接触史及感染途径
        1.2.4 宜兴市老年HIV/AIDS病例的地区分布
    1.3 讨论
第二章 宜兴市老年艾滋病危险因素分析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样本量
        2.1.3 方法
        2.1.4 统计方法
        2.1.5 质量控制
    2.2 结果
        2.2.1 老年HIV/AIDS单因素分析
        2.2.2 老年感染艾滋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宜兴市老年HIV/AIDS病例干预效果分析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样本量
        3.1.3 干预内容和方法
        3.1.4 干预后调查
        3.1.5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干预效果
        3.2.2 艾滋病相关态度的干预效果
        3.2.3 艾滋病相关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
    3.3 讨论
总结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老年艾滋病感染现状分析
    1.老年艾滋病的界定
    2.我国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
        2.1 我国各地老年HIV/AIDS所占比例比例差异较大
        2.2 老年男性所占比例较大,但老年女性上升势头快于老年男性
        2.3 老年HIV/AIDS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部分地区同性性传播上升明显
        2.4 老年HIV/AIDS病例死亡速度快
    3.引起老年HIV/AIDS疫情上升的因素分析
        3.1 老年群体婚外性行为大幅上升
        3.2 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
        3.3 老年人安全套使用率低
    4.主要防控对策
        4.1 加大老年人群的监测检测力度
        4.2 提高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扩大宣传覆盖面
        4.3 加大对老年人心理关怀和心理干预作用
    5.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健康体检调查表

四、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杀死亡分布及相关疾病负担研究[D]. 张晗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与确诊后感染者衔接医疗行为模型构建及验证[D]. 赵亚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昆明市阿片类物质滥用人群HIV感染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2014-2019)[D]. 徐逸乐.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2017-2019年呼和浩特市哨点院校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钱艳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艾滋病KAP的实践研究[D]. 周海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医务人员人力资源现况调查研究[D]. 曹悦.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数据挖掘技术在新疆艾滋病预测与控制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 唐丹丹.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信息素养的干预研究[D]. 薛娅.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3)
  • [9]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研究[D]. 钟晓玲. 广西大学, 2019(01)
  • [10]宜兴市老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干预效果分析[D]. 乔健健. 东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我国艾滋病疫情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