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关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牛宁[1](2021)在《基于干物质积累的樱桃番茄养分吸收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量化设施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之间的关系,建立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模型,对实现我国设施无土栽培樱桃番茄智能化生产,提高樱桃番茄的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的日光温室开展试验,根据无土栽培樱桃番茄的生长发育动态过程,构建了基于干物质积累的樱桃番茄养分吸收模型,以期为樱桃番茄养分实时监控和水肥一体化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基础。(1)定量分析了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的生长发育进程及对光温的反应特性。采用钟模型(The Clock model,TCM)、累积辐热积(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TEP)、生理发育时间(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Time,PDT)和有效积温(Growing Degree Day,GDD)4种方法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的生长发育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并利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TEP法对樱桃番茄出苗期、开花期、坐果期、红熟期、采收期及全生育期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 R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3.76%、3.53 d,4.39%、2.54 d,7.94%、1.33 d,8.22%、2.54 d,5.06%、2.55 d,7.28%、5.74 d,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82、0.98、0.95、0.95、0.96、0.99。结果表明,TEP法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育期预测模拟精度较高。(2)综合光温对樱桃番茄叶片的影响,建立了基于TEP与比叶面积法(Specific Leaf Area,SLA)的樱桃番茄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并利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TEP法对樱桃番茄叶面积(Leaf Area,LA)实测值与模拟值的n RMSE和RMSE分别为8.32%、0.07 m2·株-1,1:1直线之间的R2为0.95;对樱桃番茄干物质积累实测值与模拟值的n RMSE和RMSE分别为24.62%、770.66 kg·hm-2,1:1直线之间的R2为0.93。结果表明,TEP法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模拟精度较高,模型具有机理性与普适性。(3)基于分配指数(Allocation Index,AI)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建立了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干物质分配与产量预测模拟模型,并利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樱桃番茄根、茎、叶、果干物质量与产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n RMSE和RMSE分别为35.97%、68.49 kg·hm-2,29.00%、395.86 kg·hm-2,23.54%、232.89 kg·hm-2,19.83%、181.54 kg·hm-2和21.20%、7.32 t·hm-2,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81、0.93、0.94、0.94、0.97。结果表明,基于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采用AI和HI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干物质分配与产量预测模拟精度较高。(4)以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模型为基础,量化了TEP与樱桃番茄全生育期各器官养分含量动态变化关系,建立了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养分吸收模拟模型,并利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模型对樱桃番茄全株氮、磷、钾吸收实测值与模拟值的n RMSE和RMSE分别为16.85%、24.80 k g·hm-2,10.01%、4.11 kg·hm-2,10.27%、23.65 kg·hm-2,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83、0.90、0.87。对樱桃番茄根、茎、叶、果氮吸收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n RMSE和RMSE分别为25.04%、0.71kg·hm-2,11.49%、4.38 kg·hm-2,14.58%、12.62 kg·hm-2,21.34%、4.32 kg·hm-2,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73、0.84、0.84、0.91;磷吸收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n RMSE和RMSE分别为24.03%、0.27 kg·hm-2,13.44%、1.60 kg·hm-2,19.19%、4.71 kg·hm-2,27.74%、1.01 kg·hm-2,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86、0.73、0.81、0.83;钾吸收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n RMSE和RMSE分别为20.60%、0.89 kg·hm-2,22.86%、13.20 kg·hm-2,13.44%、18.84 kg·hm-2,21.45%、5.63 kg·hm-2,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85、0.81、0.75、0.86。结果表明,采用TEP法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全生育期内全株及各器官养分吸收的预测模拟精度较高。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参数少、计算简单,且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解释性与实用性,可为我国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樱桃番茄生产中的精准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王岩文[2](2021)在《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日益增加,以至于设施番茄栽培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但由于设施结构单一、管理不当及秋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弱光、不良气候灾害等逆境胁迫影响,植株易感染病害,对植株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严重阻碍设施番茄增产增收。有大量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BR)、外源钙可通过提高番茄植株抗病及抗逆性,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但前人对二者功能研究多集中在盆栽试验,在设施应用研究较少,且二者配施方面的研究报道更少。因此为了检验BR及配施外源钙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设施番茄试验,探究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坐果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生理、病害及产量的影响:BR处理可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叶片数,以0.5 mg/L BR处理效果显着。高浓度BR处理抑制番茄坐果率并降低产量,而适宜浓度BR处理可通过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适宜浓度BR处理可显着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高浓度BR处理可能抑制光合进程。适宜浓度BR处理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加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喷施BR处理可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BR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增加叶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Pro、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植株抗病性,从而提高产量。由此表明,0.5 mg/L BR处理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应用于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及防治TY病毒病。2.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着增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减缓叶片MDA含量增加并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增加番茄叶片的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或低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促进果实膨大,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后番茄叶片数显着增加,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面积、加快光合进程,进而促进果实膨大、显着提高果实产量。3.BR及配施外源钙对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喷施BR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增加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且各指标随BR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以0.1 mg/L BR处理效果最明显。喷施BR处理可降低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但低浓度BR与CK1相比达到显着差异水平。此外,BR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增长虽无明显作用,但其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及根系发育水平高于BR或0.2%氯化钙(0.2%CaCl2)单一处理。
王慧茹[3](2021)在《幼苗期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冠层截获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樱桃番茄叶腋易产生侧枝,且侧枝生长较快,容易开花结果。整枝方式影响果实商品性、营养品质和产量及经济效益。樱桃番茄的传统栽培管理中,整枝方式以单杆为主,整枝时间多为定植缓苗后。而在幼苗期进行整枝,且整枝方式为多杆的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可见,研究幼苗期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光合能力、果实商品性等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试验于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宁夏大学农科实训基地和宁夏贺兰园艺产业园科研开发区进行。本论文第一部分研究内容设置整枝方式、穴盘规格和播期3个因素,共18个处理,通过分析穴盘苗的生长发育特征和生理指标等,探究了幼苗期整枝对樱桃番茄穴盘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论文第二部分研究内容设置4种不同的整枝方式,通过测定樱桃番茄群体冠层光截获和叶片荧光特性,从群体光合和单叶荧光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不同整枝条件下樱桃番茄产量形成机制,探求有利于樱桃番茄高产量、低成本栽培的整枝方式。本论文第三部分研究内容设置4种整枝方式和2种留果方式,通过调查果实表型性状,测定生长指标、营养品质和产量等,分析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对樱桃番茄商品性、营养品质及产量等的影响,探求最佳的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本论文第四部分研究内容设置5种不同的整枝方式,通过调查果实表型性状和生育期,测定其营养品质和最终产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从商品性、营养品质、生育期和产量相结合的角度下分析不同整枝方式条件下樱桃番茄果实综合质量形成机制,最终为樱桃番茄的整枝技术推广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幼苗期整枝对樱桃番茄穴盘苗生长的影响采取三杆整枝处理的穴盘苗生长状态最佳,双杆整枝和四杆整枝由于叶片数过多或过少而影响穴盘苗的光合作用;50穴穴盘育苗的植株干物质含量、茎粗和壮苗指数等较高,而72穴穴盘育苗易于形成徒长苗;7月28日播种的穴盘苗株高、茎粗、叶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优于其他两个播期播种的穴盘苗。综上所述,幼苗期樱桃番茄整枝的最佳方案是A3B1C3,即播种日期7月28日,穴盘规格50穴,三杆整枝。(2)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冠层截获和荧光特性的影响针对群体冠层光截获,三杆整枝处理的光合有效辐射(IPAR)和光截获率(CaR)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光透射率(PeR)显着低于其他处理;针对叶片荧光特性,三杆整枝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qP相对于其他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三杆整枝处理的地上部生长形态、冠层微环境和产量均显着优于其他处理,亩产量可达3615.35 kg/667m2。综上所述,三杆整枝最利于形成合理的个体构型和群体空间排布,从而提高樱桃番茄的光能作用、生长状态和产量。(3)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对樱桃番茄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就生长指标而言,C3D2处理的茎粗最大,C3D1次之,CK处理的株高最高,C3D1次之,说明C3D1、C3D2处理的植株长势较好。就商品性而言,C3D1处理最好,其次为C3D2处理。就果实营养品质而言,留第一穗果的处理相对于不留第一穗果的处理其果实营养品质更佳。且C3D1处理的果实营养品质优于其他处理。就产量而言,C3D1处理的亩产量最高,为2977.97 kg/667m2。综上,C3D1综合性状最好,即三杆整枝方式最有利于本试验条件下的设施栽培,留第一穗果的留果方式有利于番茄营养品质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4)不同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果实商品性、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商品性的影响显着,五杆整枝处理的商品性综合得分高于其他处理,其果实Vc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为27.26 mg/100g;蔗糖含量较其他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1.78 mg/g;亩产量最高且与单杆整枝差异显着,为5789.85 kg/667m2。因此,五杆整枝更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商品性的改善、营养品质成分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温健,朱小强[4](2021)在《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技术与新品种引种评比》文中指出樱桃番茄观赏性强,果实多数综合品质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但产量和品质层次不齐,因此深入研究樱桃番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永登县多个樱桃番茄日光温室进行调研后,总结出樱桃番茄越冬茬日光温室的绿色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以期为当地樱桃番茄促产增收提供依据。并引进了5个樱桃番茄品种进行品种评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圣女、京单3号在生理性状、产量与品质、抗病性等方面都优于其它品种,产量分别达到2 620 kg/亩和2 440kg/亩,因此推荐圣女、京单3号为永登县庄浪河川日光温室内推广的樱桃番茄主要品种。
田福忠,周天华,王宜磊,王德信,宋传生[5](2020)在《菏泽市樱桃番茄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文中认为为了充分发挥樱桃番茄观赏性强、营养价值高、菜果兼宜且经济效益突出的特点,满足广大消费者和种植户的热切需求,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深入研究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产量及品质出现瓶颈的情况下,对菏泽市多个樱桃番茄大棚种植园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品种选择、播种、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归纳总结出了菏泽市樱桃番茄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实现促产增收提供依据。
张晓丽,张亚红,任佳楠,付玉芳,郭松涛,李鹏[6](2020)在《日光温室揭放保温被时间研究及其自动控制实现》文中认为为了研究日光温室揭放保温被时间,进而实现自动控制,以园区管理员经验揭放时间为对照(用CK表示),依据日出日落时间变化和不同的天气状况,设计揭放保温被时间处理(用H表示)。揭放保温被时间公式为T=T日出/T日落±Xmin,同时两温室内种植同一作物(樱桃番茄)。结果表明:(1)在冬春茬樱桃番茄的不同生育期,H处理比CK的光照时长增加9.42%~24.32%;H处理和CK的平均空气温度基本满足樱桃番茄的生长;H处理和CK的平均土壤温度都可以满足樱桃番茄的正常生长。(2)在盛果期,与CK相比,H处理显着促进了樱桃番茄的光合作用,并且显着提高了樱桃番茄的品质和产量。(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日光温室揭放保温被时间自动控制装置,目前该装置应用灵活、方便、自动以及安全,并且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日光温室的揭放保温被时间。
刘宇曦[7](2020)在《基于肥水调控提升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研究》文中提出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我国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蔬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水肥管理粗放、水肥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肥水精准调控已经成为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提质增产的关键技术。本文以樱桃番茄“千禧”和“红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施大豆饼肥、追施氮肥、结果期控水对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与常规施肥相比,在基肥中分别增施1500、3000和4500 kg·hm-2大豆饼肥。发现增施4500kg·hm-2大豆饼肥处理显着提高了日光温室冬春茬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8.89%、15.73%、21.05%、8.33%、12.88%,提升了樱桃番茄品质。同时,株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单果重、单株产量、总产量显着提高了3.16%、35.98%、21.67%、21.43%、8.60%、4.01%、5.15%、4.94%,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了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春茬最适大豆饼肥基施量为4500 kg·hm-2。2.以冬春茬目标产量为45000 kg·hm-2,秋冬茬为60000 kg·hm-2为目标,结合土壤本身养分含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量计算,设不追氮、目标产量追氮量、目标产量追氮量50%、目标产量追氮量150%共计4个处理,发现追氮量为目标产量追氮量50%显着提高了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的品质和氮素利用率,且对植株生长发育、产量无显着性影响。具体表现在,冬春茬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显着提高了2.86%、18.12%、6.52%、11.76%,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61%、8.02%、86.48%。秋冬茬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品质指标显着提高了12.24%、14.52%、9.09%、17.07%、25.19%,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0.62%、4.27%、97.33%。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氮肥追施量为目标产量追氮量的50%(冬春茬120 kg·hm-2,秋冬茬135 kg·hm-2)。3.对樱桃番茄结果期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40%50%、60%70%、80%90%)下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樱桃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显着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显着提高;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单果重和产量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综合分析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项指标,樱桃番茄结果期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50%。
杨海俊[8](2020)在《复混基质对南疆日光温室番茄、薄皮甜瓜无土栽培效应的研究》文中提出为有效解决南疆土壤盐碱偏重、水肥利用效率低下,严重制约日光温室果蔬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试验以树叶、菇渣、锯末和粗砂、蛭石为原料,按照一定体积比复配成10种配方,以粗砂基质为对照,在日光温室中进行‘欧曼’番茄与‘雪豹’薄皮甜瓜的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了复混基质理化特性及其变化、作物生长期内的根区环境变化,及其对番茄、薄皮甜瓜地上与地下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综合理化特性适宜、性能变化相对较小、节水保肥能力强、适用作物相对较广、多茬次使用无障碍等因素,筛选适宜南疆日光温室栽培复混基质配方,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发现,复混基质理化特性明显改善,容重、气水比显着低于粗砂基质,总孔隙度显着高于CK,两茬次比较变化幅度不大,均在合理范围;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显着提升,肥力指标、保肥能力明显增强。(2)复混基质提高了根区的缓冲性能和对水分的持有能力,复混基质根区温度显着优于粗砂基质,根区平均最高温度提高了0.28-3.09℃、平均最低温度提高了0.04-0.13℃、日平均温度提高了0.18-1℃;含水能力显着提升,平均根区含水率提高了1.71-11.20%,含水率峰值提高了1.04-18.04%,含水率谷值提高了1.14-10.30%,且复混基质含水率降低相对滞后。(3)番茄的栽培效应显着,复混基质对首茬番茄株高、茎粗生长的促进相对迟缓,更加具体表现为在I穗结果节位茎粗低于粗砂基质,II、III、IV穗结果节位茎粗高于粗砂基质,这有利于后期番茄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升。(4)薄皮甜瓜在复混基质栽培下效果显着,主要表现促苗早发、利于植株快速达到生长要求,植株株高、茎粗的生长效果优于粗砂基质,果实生长速度快,利于果实提早成熟,果实产量品质也有较大提升。(5)综合理化性能、对环境的影响和生产实践的具体需求认为,T8(粗砂:蛭石:菇渣:白杨树叶:锯末=2.5:2.5:1:1:3)处理复混基质,理化特性及变化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根区环境改善效果明显,能在相同条件下提高果实品质,较为关键的产量指标在两种作物中表现最好,因此认为其为本试验研究最佳基质配方。
李炎艳[9](2020)在《珍珠岩粒径和灌溉模式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提高封闭式槽培番茄产量与品质,本试验采用蔬菜中心研发的封闭式槽培系统,筛选出适宜封闭式槽培番茄的珍珠岩粒径配比及灌溉模式。供试番茄品种‘丰收’,研究了珍珠岩粒径配比的理化性质及对番茄植株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采用适宜的基质粒径配比,研究分析营养液不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的植株生长、光合、叶片显微结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粒径>4mm、2-4mm、<2mm珍珠岩复配对番茄的生长、生理指标有显着影响。定植前,珍珠岩粒径配比通气孔隙、大小孔隙比随大粒径含量增多呈增加趋势;定植后,各处理基质的持水孔隙呈增加趋势,通气孔隙、大小孔隙比呈下降趋势;定植前后pH值变化稳定,EC值在适宜范围内增加,理化性质能满足植株生长。珍珠岩粒径配比为3:4:3、3:6:1的T3、T4处理的株高、叶片数及根系活力高于大粒径含量较多的T1、T2、T7及CK。T3、T6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T1、T2、T7及CK。T3处理的单株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全株干鲜重均表现最佳,显着高于CK。试验表明,适宜的珍珠岩粒径配比的是>4mm、2-4mm、<2mm为3:4:3的T3处理,可以作为此系统下番茄栽培基质。(2)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番茄的生长、生物量、基质含水量、产量均呈增加趋势;随着灌溉量的减少,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等逐渐增加。同一灌溉量下灌溉频率对番茄生长发育无显着影响。灌溉量为2L、3L的A2、A3处理提高了株高、茎粗及产量。A1、A2处理的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A3。A1B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单株耗水量最低。利用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各项指标得出A1B3处理结果最佳,即番茄每天每株灌溉量为1L、灌溉频率为3次时最优,可以作为此系统应用的灌溉模式。
和志豪[10](2020)在《基于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水肥多因子耦合调控》文中研究指明精准而高效的水肥管理对于温室樱桃番茄集约化生产至关重要,针对我国目前温室蔬菜生产管理中存在的水肥施用不当导致生产力降低等问题,为响应我国农业生产中节水节肥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现代农业,本研究以樱桃番茄为对象,通过温室小区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肥多因子耦合对其综合影响。共开展了三茬试验:在2018年春季(3月-7月,2018S)以灌水、N、K2O和Ca O为试验因子,在2018年秋季(8月-12月,2018F)和2019年春季(3-7月,2019S)以灌水、N、K2O和P2O5为试验因子,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二分之一实施),每茬试验均为23个处理。试验测定分析了总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植株全N、K、Ca(2018S)或P(2018F和2019S)含量5个生长指标,单株果数、单果质量、公顷产量3个产量指标,维生素C含量、番茄红素含量2个果实营养品质指标,以及可溶性总糖、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4个果实风味品质指标;引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MFCE)对表征樱桃番茄生长的四类因素及其附属的14个子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判,并对最终的评判值与各指标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基于樱桃番茄综合生长MFCE值的水肥多因子调控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分析、模拟寻优,以期获得温室樱桃番茄的最佳水肥管控方案,具体取得成果如下:(1)对三茬次樱桃番茄综合评价中主客观权重进行计算,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因素及附属子因素的主观权重。2018S四因素评价值的排序为:果实风味品质指标(0.32)>产量指标(0.31)>樱桃番茄生长指标(0.25)>果实营养品质指标(0.12)。2018F和2019S四因素评价值的排序为:产量指标(0.312)>果实风味品质指标(0.306)>樱桃番茄生长指标(0.247)>果实营养品质指标(0.135)。利用熵权法进行因素附属的子因素客观权重的获取,2018S产量子因素中权重最大的是公顷产量(0.56),生长子因素中权重最大的是净光合速率(0.51),果实营养品质子因素番茄红素(0.64)权重最大,而果实风味品质糖酸比(0.47)权重最大。2018F四因素下附属的子因素权重最大的依次为:单果质量(0.78)、净光合速率(0.48)、果实番茄红素含量(0.53)、果实有机酸含量(0.45)。2019S四因素下附属的子因素权重最大的依次为:公顷产量(0.56)、净光合速率(0.46)、果实番茄红素含量(0.52)、果实糖酸比(0.37)。(2)基于MFCE对三茬樱桃番茄进行综合评判。2018S和2019S茬的结果表现一致,均为T10(水肥四因子编码值为1.68,0,0,0)处理的评价值最高,而T8(水肥四因子编码值为-1,-1,-1,-1)处理的评价值最低。2018F茬中T19(水肥四因子编码值为0,0,0,0)处理的MFCE值最高,而T7(水肥四因子编码值为-1,-1,1,1)处理的评价值最低。(3)对樱桃番茄MFCE值和指标实测值进行了Spearman分析,建立了基于MFCE的樱桃番茄水肥耦合综合生长模型。经方差分析,三个茬次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模型的F回分别等于5.132、13.842和17.603,拟合效果好,即模型能够表示水肥多因子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调控。在水肥单因素分析中,2018S茬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与灌水量关系接近于线性,与施N量、施K2O量、施Ca O量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2019F茬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与灌水量、施N量、施K2O量、施P2O5量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而2019S茬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也与灌水量呈线性关系,与其他三个水肥因子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两因子交互作用中,2018S的灌水量和施K2O量以及灌水量和施Ca O量均存在着负交互作用。2018F的灌水量和施N量存在正交互作用;而2019S的灌水量和施P2O5量存在负交互作用。(4)在多因子的组合模型中,2018S茬的灌水量、施N量、施K2O量和施Ca O量为1.68、0、-0.74、-1.22时更有利于樱桃番茄的综合生长;对于不同的施Ca O量而言,当灌水量、施N量、施K2O量和施Ca O量为1.68、0.52、0.07、-1最有利于樱桃番茄的综合生长。2018F茬的灌水量、施N量、施K2O量和施P2O5量为0.70,0.51,0,-0.41时更有利于樱桃番茄的综合生长;而2019S的水肥四因子组合为1.68,0,-0.69,-0.65时是最有利于樱桃番茄的综合生长。(5)利用MATLAB软件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模型进行模拟寻优,得出:2018S茬的最佳水肥组合区间为:1522.4~1691.6m3/ha、360~400kg/ha、136.8~152 kg/ha、117.1~130.1kg/ha。2018F茬的最佳水肥组合区间为:974.6~1082.9m3/ha、259.1~287.9kg/ha、113.9~126.5kg/ha、143.7~159.7kg/ha;而2019S的最佳水肥区间为1780.2~1978.0m3/ha、434.0~482.2kg/ha、194.0~104.4kg/ha、163.2~181.3kg/ha。
二、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关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干物质积累的樱桃番茄养分吸收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及缩略表(Acronyms and Symbols)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作物模拟模型研究概述 |
1.2 设施园艺作物模型研究进展 |
1.2.1 发育模型的研究 |
1.2.2 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积累的研究 |
1.2.3 干物质分配与产量预测的研究 |
1.2.4 养分吸收模型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温室樱桃番茄发育模拟模型 |
2.1 研究方法 |
2.1.1 试验基本情况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温室环境数据的获取 |
2.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5 模型检验 |
2.2 模型描述 |
2.2.1 累积辐热积法 |
2.2.2 钟模型法 |
2.2.3 生理发育时间法 |
2.2.4 有效积温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生育期观测数据 |
2.3.2 生育期模型的检验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温室樱桃番茄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基本情况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温室环境数据的获取 |
3.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1.5 模型检验 |
3.2 模型描述 |
3.2.1 叶面积模拟 |
3.2.2 光合作用的模拟 |
3.2.3 呼吸作用的模拟 |
3.2.4 干物质积累模型的建立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叶面积模拟的检验 |
3.3.2 干物质积累模型的检验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温室樱桃番茄干物质分配与产量预测模拟模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基本情况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温室环境数据的获取 |
4.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5 模型检验 |
4.2 模型描述 |
4.2.1 干物质分配模型的建立 |
4.2.2 产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干物质分配模型的检验 |
4.3.2 产量预测模型的检验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辐热积的温室樱桃番茄养分吸收模拟模型 |
5.1 研究方法 |
5.1.1 试验基本情况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温室环境数据的获取 |
5.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1.5 模型检验 |
5.2 模型构建方法 |
5.2.1 基于累积辐热积的樱桃番茄养分含量的动态模拟 |
5.2.2 樱桃番茄氮磷钾吸收动态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樱桃番茄植株养分含量与总干物质量的关系 |
5.3.2 养分吸收模型的验证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棚秋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
1.1.1 大棚秋番茄生产概况 |
1.1.2 大棚秋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3 大棚秋番茄研究现状 |
1.1.4 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研究现状 |
1.1.5 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现状 |
1.1.6 大棚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现状 |
1.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概况 |
1.2.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3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研究现状 |
1.2.4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抗低温研究现状 |
1.3 油菜素内酯(BR)研究进展 |
1.3.1 BR的应用概况 |
1.3.2 BR的作用及机理 |
1.3.3 BR在蔬菜上的应用 |
1.4 外源钙研究进展 |
1.4.1 外源钙的应用概况 |
1.4.2 外源钙的作用及机理 |
1.4.3 外源钙在蔬菜上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病害与产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的影响 |
2.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病害的影响 |
2.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坐果与产量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BR及配施外源钙能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及产量 |
2.3.2 BR及配施外源钙能提高大棚秋番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 |
2.3.3 BR及配施外源钙能增强大棚秋番茄的抗性 |
2.3.4 BR及配施外源钙能缓解大棚秋番茄的病害 |
第三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指标测定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4.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4.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根系的影响 |
4.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5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幼苗期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冠层截获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樱桃番茄的研究 |
1.2.2 整枝对植株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1.2.3 果实外观商品性的研究 |
1.2.4 果实营养品质的研究 |
1.2.5 作物冠层光截获的研究 |
1.2.6 作物荧光特性的研究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幼苗期整枝对樱桃番茄穴盘苗生长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设计 |
2.1.4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 试验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处理对樱桃番茄穴盘苗株高、茎粗和叶长的影响 |
2.3.2 不同处理对樱桃番茄穴盘苗干、鲜重及根体积的影响 |
2.3.3 不同处理对樱桃番茄穴盘苗壮苗指数、G值、根冠比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
2.3.4 不同处理对樱桃番茄穴盘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5 不同处理对樱桃番茄穴盘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2.3.6 樱桃番茄穴盘苗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冠层截获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4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3.2 试验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影响 |
3.3.2 不同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冠层光能截获与利用的影响 |
3.3.3 不同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冠层不同部位空气温湿度、辐射照度的影响 |
3.3.4 不同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3.5 不同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根系活力及根系特征值的影响 |
3.3.6 不同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对樱桃番茄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设计 |
4.1.4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4.2 试验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对樱桃番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影响 |
4.3.2 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对樱桃番茄商品性的影响 |
4.3.3 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对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4.3.4 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对樱桃番茄植株干鲜重、干物质含量和根冠比的影响 |
4.3.5 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对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果实商品性、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点 |
5.1.2 试验材料 |
5.1.3 试验设计 |
5.1.4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5.2 试验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整枝方式对果实商品性的影响 |
5.3.2 不同整枝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5.3.3 不同整枝方式对果实生育期的影响 |
5.3.4 不同整枝方式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1.1 幼苗期整枝对樱桃番茄穴盘苗生长的影响 |
6.1.2 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冠层截获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
6.1.3 整枝方式和留果穗数对樱桃番茄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 |
6.1.4 不同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果实商品性、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技术与新品种引种评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品种 |
2.2 试验设计 |
3 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技术 |
3.1 品种选择 |
3.2 整地施肥 |
3.3 起垄覆膜 |
3.4 移栽定植 |
3.5 定植后管理 |
3.6 主要病害防治 |
3.6.1 晚疫病 |
3.6.2 根腐病 |
3.6.3 灰霉病 |
3.7 果实采收 |
4 新品种评比调查 |
(5)菏泽市樱桃番茄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
2 播种 |
3 培育壮苗 |
4 定植 |
5 田间管理 |
5.1 水肥管理 |
5.2 温湿度及光照管理 |
5.3 植株修剪管理 |
6 病虫害防治 |
7 果实采收 |
8 小结 |
(6)日光温室揭放保温被时间研究及其自动控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温室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前期研究 |
1.3.2 试验设计 |
1.4 指标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光温室不同揭放保温被时间对温室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
2.1.1 日光温室不同揭放保温被时间对室内光照时长的影响 |
2.1.2 日光温室不同揭放保温被时间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
2.1.3 日光温室不同揭放保温被时间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2.2 日光温室不同揭放保温被时间对樱桃番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
2.3 日光温室不同揭放保温被时间对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2.4 不同揭放保温被时间对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
3 日光温室揭放保温时间自动控制装置设计 |
3.1 设计思路 |
3.2 设计要求 |
3.3 系统整体设计 |
3.3.1 硬件设计 |
3.3.2 软件设计 |
4 讨论与结论 |
(7)基于肥水调控提升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设施蔬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1.2 影响番茄果实品质形成的因素 |
1.3 施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3.1 大豆饼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3.2 氮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4 控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5 研究内容 |
1.5.1 目的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施大豆饼肥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2.2.2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长的影响 |
2.2.3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2.2.4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2.2.5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植株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 |
2.2.6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氮肥不同追施量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3.2.2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3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3.2.4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
3.2.5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控水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4.2.2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3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4.2.4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2.5 综合评价控水对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复混基质对南疆日光温室番茄、薄皮甜瓜无土栽培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基质栽培技术 |
1.2.1 基质栽培的定义 |
1.2.2 栽培基质的分类 |
1.2.3 基质配方的筛选 |
1.3 基质栽培的应用及影响研究进展 |
1.3.1 栽培基质的作用原理 |
1.3.2 基质栽培的应用 |
1.3.3 基质栽培对果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
1.3.4 基质栽培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2.1.1 试验区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设计 |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2.1 复混基质理化特性的测定 |
2.2.2 根区环境的测定 |
2.2.3 番茄、薄皮甜瓜植株及果实生长指标测定 |
2.2.4 番茄、薄皮甜瓜产量、果实品质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复混基质根区环境分析及理化特性 |
3.1.1 复混基质对根区温度变化的影响 |
3.1.2 复混基质对根区含水率变化的影响 |
3.1.3 复混基质栽培前后容重、孔隙度、气水比变化 |
3.1.4 复混基质栽培前后两茬pH、EC变化 |
3.1.5 复混基质栽培前后速效N、P、K变化 |
3.2 复混基质对番茄栽培效应的影响 |
3.2.1 复混基质对番茄株高、茎粗变化的影响 |
3.2.2 复混基质对番茄不同果穗处茎粗的影响 |
3.2.3 复混基质对番茄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
3.2.4 复混基质对番茄根幅、根冠比的影响 |
3.2.5 复混基质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6 复混基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3.3 复混基质对薄皮甜瓜栽培效应的影响 |
3.3.1 复混基质对薄皮甜瓜株高、茎粗变化的影响 |
3.3.2 复混基质对薄皮甜瓜植株干重、鲜重的影响 |
3.3.3 复混基质对薄皮甜瓜根系生长的影响 |
3.3.4 复混基质对薄皮甜瓜果实生长的影响 |
3.3.5 复混基质对薄皮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6 复混基质对薄皮甜瓜产量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复混基质的理化特性 |
4.2 复混基质对根区环境的调节作用 |
4.3 复混基质与番茄生长的关系 |
4.4 复混基质与薄皮甜瓜生长的关系 |
4.5 复混基质与番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关系 |
4.6 复混基质与薄皮甜瓜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关系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珍珠岩粒径和灌溉模式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无土栽培的研究进展与分类 |
1.1.1 国内外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及前景展望 |
1.1.2 无土栽培的分类 |
1.2 无土栽培基质研究的概述 |
1.2.1 基质栽培的发展 |
1.2.2 基质的类型及物理化学特性 |
1.2.3 无机基质珍珠岩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 |
1.2.4 基质对蔬菜作物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1.3 无土栽培营养液灌溉的研究与发展 |
1.3.1 国内外营养液灌溉的研究 |
1.3.2 无土栽培灌溉方式的分类 |
1.3.3 全封闭灌溉系统的发展及优点 |
1.3.4 灌溉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4 我国基质筛选及灌溉模式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珍珠岩粒径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粒径配比珍珠岩理化性质 |
2.2.2 不同粒径配比珍珠岩的含水量变化 |
2.2.3 不同粒径配比珍珠岩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
2.2.4 不同粒径配比珍珠岩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2.2.5 不同粒径配比珍珠岩对番茄果实性状的影响 |
2.2.6 不同粒径配比珍珠岩对番茄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7 不同粒径配比珍珠岩对番茄植株干鲜质量的影响 |
2.2.8 不同粒径配比珍珠岩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2.2.9 不同粒径配比珍珠岩对植株根系活力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灌溉模式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灌溉模式对基质含水量的影响 |
3.2.2 灌溉模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
3.2.3 灌溉模式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3.2.4 灌溉模式对番茄植株干鲜重的影响 |
3.2.5 灌溉模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2.6 灌溉模式对番茄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7 灌溉模式对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8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灌溉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综合分析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 |
1.全文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水肥多因子耦合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水肥多因子耦合研究现状 |
1.3.2 水肥因子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影响 |
1.3.3 基于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法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 试验概况 |
2.2 试验地点概况 |
2.3 试验材料概况 |
2.4 试验设计 |
2.5 试验测定项目 |
2.5.1 设施气象数据 |
2.5.2 产量指标 |
2.5.3 生理生长指标 |
2.5.4 营养品质指标 |
2.5.5 风味品质指标 |
2.6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基于MFCE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评价 |
3.1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MFCE) |
3.1.1 基本思路 |
3.1.2 具体步骤 |
3.2 施入钙素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评价 |
3.2.1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主观评价 |
3.2.2 基于熵权法(Entropy)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客观评价 |
3.2.3 基于MFCE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评价 |
3.3 常规施肥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评价 |
3.3.1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主观评价 |
3.3.2 基于熵权法(Entropy)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客观评价 |
3.3.3 基于MFCE的樱桃番茄综合生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肥多因子耦合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调控 |
4.1 施入钙素的樱桃番茄水肥多因子耦合效应解析 |
4.1.1 樱桃番茄综合生长模型适用性分析 |
4.1.2 水肥单因子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调控效应 |
4.1.3 水肥因子交互作用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调控效应 |
4.2 常规施肥的樱桃番茄水肥多因子耦合效应 |
4.2.1 樱桃番茄综合生长模型适用性分析 |
4.2.2 水肥单因子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调控效应 |
4.2.3 水肥因子交互作用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调控效应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樱桃番茄综合生长模型的水肥多因子寻优 |
5.1 水肥多因子耦合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影响 |
5.1.1 施入钙素的水肥多因子耦合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影响 |
5.1.2 常规施肥的水肥多因子耦合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影响 |
5.2 基于MFCE的樱桃番茄最佳生长水肥因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讨论 |
6.1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MFCE)的适用性 |
6.2 水分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调控 |
6.3 养分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调控 |
6.4 水肥耦合对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调控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本文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关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干物质积累的樱桃番茄养分吸收模型的构建[D]. 牛宁. 石河子大学, 2021
- [2]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D]. 王岩文.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3]幼苗期整枝方式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冠层截获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D]. 王慧茹. 宁夏大学, 2021
- [4]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技术与新品种引种评比[J]. 温健,朱小强. 甘肃科技纵横, 2021(03)
- [5]菏泽市樱桃番茄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J]. 田福忠,周天华,王宜磊,王德信,宋传生. 蔬菜, 2020(07)
- [6]日光温室揭放保温被时间研究及其自动控制实现[J]. 张晓丽,张亚红,任佳楠,付玉芳,郭松涛,李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 [7]基于肥水调控提升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研究[D]. 刘宇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8]复混基质对南疆日光温室番茄、薄皮甜瓜无土栽培效应的研究[D]. 杨海俊.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9]珍珠岩粒径和灌溉模式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李炎艳.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10]基于樱桃番茄综合生长的水肥多因子耦合调控[D]. 和志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