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期货业务大潮将起?(论文文献综述)
李月清[1](2021)在《角逐“碳金融”》文中研究说明碳交易市场不但能促进各企业更注重碳排放管理,从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由此进一步产生的碳金融市场在未来也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全球气候金融市场分布广泛,金融产品和工具伴随金融创新发展和传统金融继承种类多样化。主要包括碳信贷、碳债券、碳基金、碳互换、碳期货期权、碳远期、碳保险、碳理财、碳币、碳结构性产品等。
蒋政杰[2](2020)在《物联网时代衡阳市物流业发展战略转型研究》文中指出
曹艳[3](2020)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经历了开国初期的计划经济到后面改革开放倡导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营主体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激活市场,需要调动国内外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融资平台之一的券商应运而生,券商从仅能够提供单一的投资方式,逐渐适应市场需求提出各种组合投资方案。且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参与,另一方面不少国内投资者在积累了一定财富后也需要对自己的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但是这个群体中由于缺乏相关投资经验和对投资渠道了解很少,他们亟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对自己的资产进行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了满足各方的需求,券商利用当前影响力最强和效率最高的网络进行营销已迫在眉睫。纵观目前各企业的营销策略,现代企业纷纷将网络营销业务作为开拓市场和提高影响力的重要环节。证券市场是一个虚拟交易场所,其参与者来源十分广泛,由于风险偏好、行业差异及知识层次和地域差异等导致了投资者的投资风格的个体特性,这也使证券等投资公司很难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营销模式,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对不同投资者个性,如何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其要求的产品方案,并建立一个网络营销体系,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网络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营销环境分析方法、客户行为分析方法、营销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了PEST分析、SWOT分析,并明确互联网金融对证券公司发展的影响;利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XC证券公司营销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整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文献,为后期对XC证券公司目前的营销方式存在的不足和改善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再通过案例分析法找出XC证券公司营销方式目前存在的不足;基于STP理论,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对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法制定了基于4Ps理论的XC证券公司的网络营销策略。本文虽然只是对XC证券公司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但对以XC证券公司为代表的众多中小型券商在推行网络营销改革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郑舒心[4](2019)在《企业跨行业并购绩效对比研究 ——以威创股份和长方集团为例》文中认为并购在我国市场上已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并购事件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做跨行业并购。通过跨行业并购,企业可以在经营自己本身所在领域业务的同时进入到其他行业中去,形成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为企业创造多个利润增长点,甚至可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随着国家不断激发我国经济市场的活力,每年我国经济市场上都会发生千余起并购事件。并购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规模效应,促进企业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市场经济中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人力、物力、财力日益短缺的今天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2015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二胎政策,这对于幼教行业是一个空前的利好,并且随着80、90一代开始成为人父人母,他们拥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教育也格外的重视,加上当前我国幼教行业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一直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这就使得幼教行业成为各个企业纷纷想要转型的对象。本文以此为背景,选择了同为LED概念股向幼教行业转型的威创股份和长方集团作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影响企业跨行业并购成败的背后原因。并以此为研究目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研究:(1)阅读关于并购和跨行业并购的相关文献与理论,并对这些文献与理论进行梳理、总结,为后续的研究做好理论知识储备;(2)分析威创股份和长方集团向幼教行业转型的大背景,并说明它们作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3)查阅企业相关公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分别对它们的并购背景、并购过程、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做出详细的叙述和分析,对于并购绩效主要从财务绩效和市场反应两个层面具体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两个企业转型并购成败在并购制度、并购定价、企业战略和与主业关联性等方面的具体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关启示;(4)最后总结了此次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希望这些经验教训可以为市场上想要通过跨行业并购转型的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吴琳[5](2019)在《企业跨境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以郑煤机并购博世SG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跨境并购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跨境并购来获得广阔的市场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专利已经成为新的趋势。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境并购无论是在交易数量上还是在交易体量上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相对于国内并购,跨境并购不仅要面临定价、融资、支付、整合等决策问题,还增加了由于国家不同而产生的法律法规、地区文化和财经制度差异带来的问题。并购中任一问题的产生,都有可能增加并购成本,积累成为财务风险,最终影响跨境并购的绩效。所以,要想跨境并购取得成功,对财务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和监控,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着眼于跨境并购过程,以分析、评估、控制为轴线对各阶段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在风险分析中将跨境并购财务风险按照阶段的不同划分为价值评估风险、融资支付风险、偿债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并对产生以上四种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风险评估中使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引入了Z值模型评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研究结论。风险控制研究中对案例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结合理论基础,针对价值评估、融资支付、偿债及财务整合风险逐一提出防范控制措施。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将理论和案例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跨境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进而得出论文结论。文章选取了郑煤机并购博世SG作为研究对象,该案例是国有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快速转型升级的典型,采取了“上市公司+PE”的并购模式,兼具典型代表性。以上使得全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李思潇[6](2018)在《基于资管新规的Z基金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长期受自身销售渠道不足和人力成本控制的限制,基金公司的公募产品主要依赖商业银行等代销渠道进行销售,在互联网技术推广后部分开发了线上代销平台。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基金产品与银行产品的销售渠道冲突会加剧,代销渠道的制约更加凸显。如何适应政策、技术、代销渠道和客户需求发展的新常态,探索一条新时期多渠道协同发展的新道路,已成为国内基金公司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论文以营销渠道理论为指导,结合比较分析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首先从国内公募基金的源起、发展入手,分析了国内基金公司的行业情况,及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政策变化;其后讨论了基金公司产品销售模式与构成,研究了银行等代销渠道和基金投资者等角色,及其在互联网新技术之下的需求变化;以及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基金销售模式的借鉴,从Z基金公司的现状和销售现状出发,提出了Z基金公司应对资管新规的渠道协同方案,最后探讨了方案的实施建议。论文研究针对资产管理市场的变化,回应了投资者所提出的新的需求,研究的对策建议有利于稳定公募基金公司的销售,也有利于促进资管行业更加健康稳健发展。
郎曼[7](2017)在《利率市场化下T市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利率市场化在为金融机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提出了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挑战中,中小型商业银行所遭遇的冲击最为凸显。因此,对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T市农村信用社为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其盈利模式的冲击及其由此引发的突出问题,并在深入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盈利模式的转型及发展建议。首先,本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大的方面将商业银行的基本盈利模式归纳为三大类,即:利差收入主导型、中间业务收入主导型和投资业务收入主导型。多数学者专家首肯了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增加自主定价权、增强业务种类创新、优化自身运营和管理机制等。然而,也毫不隐晦地提出了中小型商业银行因利率市场化而带来了巨大挑战,如:存贷款利差缩小、利率风险增加和同业竞争加剧等。其次,选择T市农村信用社为样本进行研究,在详细介绍T市农村信用社基本情况及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存款、贷款和利润三个方面说明利率市场化对T市农村信用社主要业务的影响;从资金来源、业务单一、定价策略等方面分析T市农村信用社现有盈利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风险结构、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三个方面论证利率市场化下T市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改进的必要性及建议。再次,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定量分析法,深入分析T市农村信用社现有盈利模式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并给出了业务模式转型的具体建议及实施措施。研究表明:T市农村信用社应选择“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导,多元业务发展”的盈利模式。应在巩固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搭建理财平台,探索开展多样化的同业业务等,从而真正实现有利于T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盈利模式的转型。
唐丹凤[8](2017)在《净资本监管体系下的A期货公司盈利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内外需求不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实体经济滞胀。期货公司作为连接期货交易所和广大投资者的中介,是整个期货交易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期货行业高风险的特性,要求监管部门有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用“经调整的净资本”对期货公司实施监管,是期货监管链条上最关键的抵御期货公司风险的指标。期货公司为了适应监管要求,要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对净资本和盈利模式研究的成果。其次,从监管的核心净资本入手,结合期货行业盈利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阐明国内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体系下盈利模式问题,分析净资本监管体系对期货公司盈利模式的影响。再次,对净资本监管体系下A期货公司的盈利模式转型进行分析,以A期货公司为例,分析其适应净资本的盈利模式,研究其优势、劣势、市场机会、困境与挑战。最后,通过前面对A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体系下的盈利模式转型分析,对A公司适应净资本监管体系的盈利模式提出管理对策。通过对我国净资本监管体系下的A期货公司盈利模式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探寻期货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推动期货公司创新转型,更对未来促进期货行业的监管体系升级、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曹香芝[9](2016)在《英汉经济新闻中介入资源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利用网络媒体向公众发布新闻,使人们能更加迅速、更加便捷的对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加以了解。而经济新闻报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它涵盖了最新的经济政策,商业事件以及人类社会的自然经济现象。经济新闻中常常暗含着作者对所述事件或者命题的主观评价和立场。因此,经济新闻语篇中的语言中隐含着人际意义,折射出语篇中不同观念和立场之间的互动和协商过程。评价理论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起来的。这篇论文我们主要运用由Martin和他的同事提出来的评价理论,评价理论是一种用来分析人际意义的系统的理论框架。评价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如何表达观点、定立态度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评价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极差。另外,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分为其它子系统。由于很少有研究者从介入资源的角度对经济新闻话语进行分析,所以这篇论文主要研究其中能够描写和解释新闻话语话语策略的介入资源。为了弄清楚作者是怎样运用介入资源表达自己的价值立场和人际意义,本论文从http://www.people.com.cn/和http://www.nytimes.com/分别下载十五篇汉语经济新闻和十五篇英语经济新闻,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运用语言学统计软件UAM CorpusTool分析对比英汉经济新闻的介入资源分布情况,发现他们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通过分析,本论文发现英汉经济新闻语篇中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有以下几点相似之处:1.两种语言的经济新闻语篇中,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的频率都高于对话收缩(Dialogic Contraction)的频率;2.在对话压缩中,否认资源(Disclaim)的频率高于声明资源(Proclaim)的频率;3.在声明资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都是支持资源(Endorse);4.在归属资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承认资源(acknowledge)。同时,英汉经济新闻语篇中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也有不同之处:1.在对话压缩中(Dialogic Contraction),否认资源(disclaim)和它的子范畴否定资源(deny)在英语语篇中用的比较多,而汉语中用的比较多的是反对(counter)资源。2.在扩展语篇中,接纳资源在英语语篇中用的比较多,而承认资源在汉语语篇中用的比较多.本论文通过分析介入资源在英汉经济新闻中的分布情况和出现频率试图解释新闻作者运用什么样的介入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立场。作者进一步说明新闻写作者运用对话扩展大于对话压缩的介入方式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客观、更让人信服,并且对英汉经济新闻中介入资源的分布和出现的频率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作者希望通过介入资源的分析加深人们对经济新闻中介入资源的理解并使评价理论能够运用到更多的领域。
张风丽[10](2016)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研究》文中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新疆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跃进的目标。然而在新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之际,资源环境制约的“瓶颈效应”越来越突出。现阶段,新疆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粗放型的产业发展方式给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能源效率低、环境承载力有限等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加之新疆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其生态环境系统具有独特的脆弱性,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节能减排已成全球趋势,低碳生活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产业转型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环境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前新疆已被确定为我国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国内外一些大企业正是看好了新疆巨大的发展潜力,纷纷向新疆转移相关产业,为此需要准备好承接转移的条件。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内部挑战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外部环境,同时又迎来了对口援疆政策和“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新疆产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和迫在眉睫。产业转型是解决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也已成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其转型成败的关键是其路径的设计与选择,这是决定新疆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新疆传统的资源型、污染型产业发展已不合时宜,不利于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在面临资源环境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的形势下,选择出适合产业转型路径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资源配置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对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进行系统研究,由此提出转型路径。文章主要内容安排如下:一是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一方面,资源环境约束引致产业转型,另一方面,产业转型有助于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二是新疆产业转型状况及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在分析了新疆资源环境状况与新疆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及其演变态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新疆产业转型总体状况与区域状况两方面入手,分析新疆产业转型的演变态势及特点、转型路径现状;最后分析了新疆产业转型面临的水资源、能源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约束。三是新疆产业转型的资源环境效应测度。从三方面进行研究,(1)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新疆生态足迹的总量与各产业足迹比较分析;然后对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测度;(2)测算新疆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水平的分析;(3)通过DEA模型测度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的效率;四是根据前述新疆产业转型状况的分析,对当前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的缺陷进行剖析并找出影响产业转型的障碍因素。五是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生态预警。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新疆产业转型的警度进行测度,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分析预警,最后发布景兆指示,进行警素调控。六是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路径选择。根据新疆产业特点及对产业转型的战略定位和转型思路探讨,构建适合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路径,探索式提出了基于不同产业类型、基于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和基于不同区域的产业转型路径。七是新疆资源环境约束的产业转型具体保障措施。从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环保监督机制、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宣传及援疆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为产业转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新疆特有的资源禀赋,形成了资源型产业发展道路。新疆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能源和矿产资源,围绕这些优势资源形成了一些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开发为基础、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工业“重化”态势明显。第二,新疆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产业转型压力大。新疆产业以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为主导逐渐向以资源依赖的工业为主导转型,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且利用效率较低,产业结构效益低下,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导致新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断削弱,生态环境所受的压力进一步增强。第三,新疆产业转型的效率较低,且与资源环境的约束效应大于协调效应。新疆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不够,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生态。由于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转型虽对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旧不能解决因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环保工作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一时难以解决,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较差。第四,新疆产业转型路径“唯资源拉动型”突出,发展方式依旧粗放。新疆产业依旧依赖于规模扩张的速度型发展,呈现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低效率、产业链短的特点,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型的速度滞缓。新疆的资源消耗效应从时序变化特征来看,产业发展模式依旧是高碳型粗放式,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能源消耗加大、用水量递增是新疆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且“三废”的排放及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化导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第五,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安全度较低,建立预警系统对产业发展进行预警。目前新疆产业生态安全度处于巨警状态,未来五年内产业生态安全度有所缓解,但依旧处于巨警状态,也就是说目前的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干扰与影响,随着新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日渐凸显,为此根据预警系统找出警源、分析警情基础上发布警兆,以此对未来产业转型提出警示,确定产业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合理部署产业规划战略。第六,新疆区域差异大,产业间发展不均衡,产业转型选择不同的路径。根据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的原则和目标,坚持资源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抓住产业援疆、环保援疆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从不同的产业类型、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区域差异进行转型路径的选择,从而促使新疆产业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缓解资源环境约束。
二、中国期货业务大潮将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期货业务大潮将起?(论文提纲范文)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
2.1 网络营销概述 |
2.1.1 网络营销的含义 |
2.1.2 网络营销的特点 |
2.1.3 网络营销的功能 |
2.2 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
2.2.1 PEST分析方法 |
2.2.2 SWOT分析方法 |
2.3 客户行为分析 |
2.3.1 CRM理论 |
2.3.2 5W2H分析法 |
2.4 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理论 |
2.4.1 STP理论 |
2.4.2 4Ps理论 |
第三章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XC证券公司简介 |
3.2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现状 |
3.2.1 XC证券公司传统网络营销现状 |
3.2.2 XC证券公司新型网络营销现状 |
3.3 XC证券公司客户行为分析 |
3.3.1 基于5W2H分析法的客户需求分析 |
3.3.2 基于CRM理论的客户关系管理分析 |
3.4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专业化程度低 |
3.4.2 客户服务与客户关系维护不足 |
3.4.3 客户体验差 |
3.4.4 产品同质化 |
3.4.5 价格不具有竞争力 |
第四章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
4.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2.3 机会分析 |
4.2.4 威胁分析 |
4.3 互联网金融对证券公司发展的影响 |
4.3.1 互联网金融改变传统交易模式 |
4.3.2 互联网金融改变竞争格局 |
4.3.3 互联网金融改变券商业务模式 |
第五章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的STP分析 |
5.1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客户市场细分 |
5.1.1 市场细分的原则 |
5.1.2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客户市场细分 |
5.2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目标市场选择 |
5.3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定位 |
第六章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组合策略制定及实施保障措施 |
6.1 基于4PS理论的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策略 |
6.1.1 产品策略 |
6.1.2 价格策略 |
6.1.3 促销策略 |
6.1.4 渠道策略 |
6.2 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2.1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
6.2.2 强化人员培训与考核激励 |
6.2.3 加强技术环境支持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企业跨行业并购绩效对比研究 ——以威创股份和长方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并购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并购相关概念界定 |
2.2 并购动因理论 |
2.3 并购绩效分析方法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威创股份 |
3.1.1 收购背景 |
3.1.2 收购过程 |
3.1.3 并购动因分析 |
3.1.4 并购绩效分析 |
3.1.4.1 财务绩效分析 |
3.1.4.2 市场反应分析 |
3.2 长方集团 |
3.2.1 收购背景 |
3.2.2 收购过程 |
3.2.3 并购动因分析 |
3.2.4 并购绩效分析 |
3.2.4.1 财务绩效分析 |
3.2.4.2 市场反应分析 |
第四章 差异原因分析 |
4.1 并购的制度因素 |
4.2 并购定价层面 |
4.3 并购战略制定 |
4.4 与主业的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启示与不足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企业跨境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以郑煤机并购博世S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跨境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 |
1.2.2 跨境并购财务风险的评估 |
1.2.3 跨境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2 跨境并购财务风险的理论基础 |
2.1 跨境并购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
2.1.1 财务风险 |
2.1.2 并购财务风险 |
2.1.3 跨境并购财务风险 |
2.2 跨境并购财务风险类型 |
2.2.1 跨境并购价值评估风险 |
2.2.2 跨境并购融资支付风险 |
2.2.3 跨境并购偿债风险 |
2.2.4 跨境并购财务整合风险 |
2.3 跨境并购财务风险评估方法 |
2.3.1 Z值模型评估法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 郑煤机并购博世SG案例介绍 |
3.1 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 |
3.2 并购动因和交易过程 |
3.2.1 并购动因 |
3.2.2 交易过程 |
3.3 交易架构和融资路线 |
3.3.1 交易架构 |
3.3.2 融资路线 |
4 郑煤机并购博世SG财务风险分析 |
4.1 郑煤机并购博世SG财务风险分析 |
4.1.1 价值评估风险 |
4.1.2 融资支付风险 |
4.1.3 偿债风险 |
4.1.4 财务整合风险 |
4.2 郑煤机并购博世SG财务风险评估 |
4.2.1 基于Z值模型评估法的财务风险评估 |
4.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财务风险评估 |
4.3 郑煤机并购博世SG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
4.3.1 价值评估风险控制措施 |
4.3.2 融资支付风险控制措施 |
4.3.3 偿债风险控制措施 |
4.3.4 财务整合风险控制措施 |
5 企业跨境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
5.1 对价值评估风险的控制建议 |
5.1.1 聘请专业顾问团队,降低内在价值评估风险 |
5.1.2 选择恰当的并购时机,降低外部并购环境影响 |
5.2 对融资支付风险的控制 |
5.2.1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不足风险 |
5.2.2 合理规划资本结构,降低资本结构风险 |
5.2.3 设计综合支付方式,降低现金流风险 |
5.2.4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降低资本成本风险 |
5.3 对偿债风险的控制建议 |
5.3.1 建立现金预估体系,降低短期偿债风险 |
5.3.2 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长期偿债风险 |
5.4 对财务整合风险的控制建议 |
5.4.1 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
5.4.2 财务整合及时高效 |
5.4.3 开展并购资产详查 |
6 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资管新规的Z基金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分析 |
2.1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
2.1.1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诞生 |
2.1.2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与现状 |
2.2 银行系基金公司竞争分析 |
2.2.1 基金公司股东背景分类 |
2.2.2 银行系基金公司比较分析 |
2.3 资管新规之下的公募基金行业 |
2.3.1 资产管理行业 |
2.3.2 资产管理新规的颁布 |
2.3.3 资管新规对公募基金的冲击 |
第3章 公募基金零售渠道构成 |
3.1 公募基金零售渠道发展概述 |
3.1.1 传统代理销售机构 |
3.1.2 线上渠道的兴起 |
3.1.3 各基金销售渠道的比较 |
3.2 公募基金产品销售构成 |
3.2.1 投资人 |
3.2.2 渠道经理 |
3.2.3 基金公司与代销渠道 |
3.3 基金销售各角色之间关系 |
3.3.1 合作关系 |
3.3.2 竞争关系 |
第4章 公募基金零售代销渠道分析 |
4.1 银行渠道 |
4.1.1 银行代销渠道概况 |
4.1.2 银行代销费用 |
4.1.3 新时期银行零售代销需求 |
4.2 券商渠道 |
4.2.1 券商代销渠道概况 |
4.2.2 券商代销费用 |
4.3 互联网渠道 |
4.3.1 互联网渠道概况 |
4.3.2 互联网渠道代销困局 |
第5章 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分析 |
5.1 中国个人基金投资者特征 |
5.1.1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总量 |
5.1.2 个人基金投资者持有规模 |
5.1.3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基础特征 |
5.2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
5.2.1 产品选择与投资年限 |
5.2.2 投资专业性 |
5.2.3 投资渠道 |
5.3 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新需求 |
5.3.1 重视产品因素 |
5.3.2 重视费率因素 |
5.3.3 重视渠道因素 |
第6章 Z基金公司的零售现状和渠道协同分析 |
6.1 Z基金概述 |
6.1.1 Z基金发展情况 |
6.1.2 Z基金的架构 |
6.2 Z基金产品零售现状 |
6.2.1 基金销售模式 |
6.2.2 投研业绩与中后台支持 |
6.3 Z基金产品零售与公司关系 |
6.3.1 管理费收入与管理规模 |
6.3.2 客户风险偏好与产品销售 |
第7章 海外与国内基金零售现有模式借鉴 |
7.1 海外基金零售主要分类与模式 |
7.1.1 集合投资型 |
7.1.2 投资顾问型 |
7.1.3 银行、券商代销型 |
7.2 海外基金销售的困境与破局 |
7.2.1 规模和增速的困境 |
7.2.2 金融科技的破局 |
7.3 国内代销渠道的尝试 |
7.3.1 国内银行的探索 |
7.3.2 多家银行的尝试 |
第8章 资管新规下Z公司零售渠道协同对策 |
8.1 协同战略与市场定位 |
8.1.1 战略规划 |
8.1.2 市场定位 |
8.2 代销多渠道协同 |
8.2.1 银行线上金融平台 |
8.2.2 集团内协作 |
8.3 渠道客户需求协同 |
8.3.1 目标客户确定 |
8.3.2 提升线上服务 |
第9章 Z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策略的实施 |
9.1 实施重点 |
9.1.1 销售组织 |
9.1.2 考核架构 |
9.2 内部的协同管理 |
9.2.1 产品类型的创新 |
9.2.2 投研能力发展 |
9.2.3 互联网与运营管理 |
9.3 Z公司渠道协同对策实施步骤 |
9.3.1 稳定现状的“渠道化” |
9.3.2 协同发展的“平台化” |
9.3.3 全面升级的“互联网化” |
9.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利率市场化下T市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及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4.1 研究对象的创新 |
1.4.2 研究角度的创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概念 |
2.1.1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特点 |
2.1.2 利率市场化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
2.1.3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
2.2 利率市场化对一般农信社盈利模式的影响 |
2.2.1 有利影响 |
2.2.2 不利影响 |
2.3 商业银行的基本盈利模式 |
2.3.1 利差收入主导型 |
2.3.2 中间业务收入主导型 |
2.3.3 投资业务收入主导型 |
第三章 T市农信社基本情况及经营现状 |
3.1 T市农信社概况 |
3.1.1 T市农信社基本情况 |
3.1.2 T市农信社经营现状 |
3.2 T市农信社盈利模式现状 |
3.2.1 总体盈利情况 |
3.2.2 现行盈利模式 |
第四章 利率市场化对T市农信社的影响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利率市场化对T市农信社主要业务的影响 |
4.1.1 存款利息支出攀升 |
4.1.2 贷款利息收入降低 |
4.1.3 利润来源受到抑制 |
4.2 利率市场化对T市农信社盈利模式的影响 |
4.2.1 风险结构恶化 |
4.2.2 存贷款利差空间缩减 |
4.2.3 中间业务收入持续而稳定 |
4.3 利率市场化下T市农信社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资金来源渠道较窄 |
4.3.2 产品创新不够,盈利模式单一 |
4.3.3 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偏低 |
4.3.4 银行间竞争加剧 |
4.3.5 缺少科学的利率定价策略和风险管理模式 |
第五章 T市农信社现有盈利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基于问卷调查法的T市农信社盈利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 |
5.1.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5.1.2 问卷调查反映问题分析 |
5.1.3 问卷调查结论 |
5.2 基于定量分析——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T市农信社现有模式下盈利能力分析 |
5.2.1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 |
5.2.2 适于用T市农信社的杜邦分析体系 |
5.2.3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
5.2.4 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 |
5.2.5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
5.2.6 权益乘数分析 |
第六章 T市农信社盈利模式的选择与实施建议 |
6.1 T市农信社盈利模式选择的指导原则 |
6.1.1 坚持业务盈利兼顾客户利益原则 |
6.1.2 坚持差异化经营原则 |
6.1.3 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原则 |
6.1.4 坚持政银企合作原则 |
6.1.5 要坚持主动的资产负债互动原则 |
6.2 T市农信社盈利模式的选择 |
6.2.1 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
6.2.2 新型盈利模式的构成及优势 |
6.3 新型盈利模式的实施措施 |
6.3.1 巩固传统存贷款业务 |
6.3.2 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
6.3.3 搭建理财平台 |
6.3.4 探索开展多样化的同业业务 |
6.4 确保新型盈利模式有效实施的可行性及保障措施 |
6.4.1 宏观层面 |
6.4.2 微观层面 |
6.5 新的盈利模式下T市农信社运营能力的展望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8)净资本监管体系下的A期货公司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净资本监管体系对期货公司盈利模式的影响 |
2.1 国内外期货公司发展情况 |
2.1.1 国外期货公司发展情况 |
2.1.2 国内期货公司发展情况 |
2.2 净资本监管体系 |
2.2.1 国外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体系 |
2.2.2 国内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体系 |
2.3 净资本压力下的期货公司盈利模式 |
2.3.1 期货公司基本盈利模式 |
2.3.2 期货公司收入构成 |
2.3.3 期货公司净利润 |
第三章 净资本监管体系下A期货公司的盈利模式转型分析 |
3.1 A期货公司盈利模式 |
3.1.1 A期货公司期货许可情况 |
3.1.2 A期货公司净资本发展情况 |
3.1.3 A期货公司收入构成 |
3.1.4 A期货公司利润分析 |
3.2 A期货公司盈利模式转型分析 |
3.2.1 A期货公司的优势 |
3.2.2 A期货公司的劣势 |
3.2.3 A期货公司的市场机会 |
3.2.4 A期货公司的困境与挑战 |
第四章 A公司适应净资本监管体系的盈利模式管理对策 |
4.1 服务质量差异化,扩大传统经纪业务收入 |
4.2 积极推动期货资产管理业务 |
4.3 深入推进风险管理业务模式 |
4.4 稳步推进场外衍生品业务 |
4.5 推动产业布局与资源编织,打造服务式营销 |
4.6 多渠道充实期货公司资本 |
4.7 着力发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
4.8 进军银行间债券市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9)英汉经济新闻中介入资源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
1.1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Appraisal Theory |
1.1.1 Previous Studies abroad |
1.1.2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News Discourse |
1.2.1 Definition of News Discourse |
1.2.2 Classification of News and Definition of Economic News |
1.2.3 Language Features of News Discourse |
1.2.4 Research on News Discourse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
2.1 Appraisal Theory |
2.1.1 Overview of Appraisal Theory |
2.1.2 Three Subsystems of Appraisal Theory |
2.2 The Engagement System |
2.2.1 Theoretical Basis of Engagement |
2.2.1.1 Intersubjectivity: Philosophy Basis |
2.2.1.2 Context: the Sociological Basis |
2.2.2 Overview of Engagement System |
2.2.3 Monogloss and Heterogloss |
2.2.4 Dialogic Expansion |
2.2.5 Dialogic Contraction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purpose |
3.2 Data Collection |
3.3 Research Instrument |
3.4 Research Method |
3.5 Research Procedures |
3.6 Research Questions |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conomic News |
4.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ngagement in English and ChineseEconomic News |
4.1.1 Distribution of Engagement in English Economic News |
4.1.2 Distribution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in Chinese Economic News |
4.2 Analysis of Realizations of Engagemen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EconomicNews |
4.2.1Attribute |
4.2.2 Entertain |
4.2.3 Disclaim |
4.2.4 Proclaim |
4.3 Comparison between Engagement Resour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EconomicNews |
4.3.1 Similarities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Economic News |
4.3.2 Differences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Economic News |
Conclusion |
Implic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10)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有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的研究 |
1.2.2 有关产业转型问题的研究 |
1.2.3 有关资源环境约束与产业转型问题的研究 |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资源环境约束 |
2.1.2 产业转型 |
2.1.3 生态承载力 |
2.1.4 生态预警 |
2.1.5 转型路径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源配置理论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3 产业发展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5 协调发展理论 |
2.2.6 产业生态学理论 |
2.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三章 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 |
3.1 资源环境约束引致产业转型 |
3.1.1 资源禀赋与环境状况是决定产业转型的基础 |
3.1.2 资源结构影响着产业结构布局 |
3.1.3 资源与环境压力是产业转型的内在推力 |
3.2 产业转型缓解资源环境约束 |
3.2.1 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转型并对资源环境产生影响 |
3.2.2 产业转型促使资源配置结构良性循环 |
3.2.3 产业转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3.2.4 产业转型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环境质量改善 |
3.3 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耦合机制 |
第四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状况 |
4.1 新疆资源与环境基础 |
4.1.1 自然资源禀赋 |
4.1.2 生态环境状况 |
4.1.3 新疆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
4.2 新疆产业发展状况 |
4.2.1 新疆产业结构总体状况 |
4.2.2 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变化 |
4.2.3 新疆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分析 |
4.2.4 新疆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
4.2.5 新疆产业结构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
4.3 新疆产业转型现状 |
4.3.1 新疆产业转型总体状况 |
4.3.2 新疆产业转型的区域差异 |
4.3.3 新疆产业转型状况测度 |
4.3.4 新疆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
4.4 新疆产业转型的路径分析 |
4.4.1 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的演进 |
4.4.2 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现状 |
4.4.3 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特点 |
4.5 新疆产业转型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
4.5.1 水资源约束状况 |
4.5.2 土地资源约束状况 |
4.5.3 能源资源约束状况 |
4.5.4 生态环境约束状况 |
第五章 新疆产业转型的资源环境效应测度 |
5.1 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
5.1.1 生态足迹模型及效应分解模型 |
5.1.2 新疆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 |
5.1.3 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分解 |
5.2 新疆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评价 |
5.2.1 协调度计算模型 |
5.2.2 新疆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评价 |
5.3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的效率测度 |
5.3.1 DEA模型评述与分类 |
5.3.2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
5.3.3 新疆产业转型的效率测度 |
第六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的路径缺陷及障碍因素 |
6.1 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的缺陷 |
6.2 新疆产业转型的障碍因素 |
6.2.1 路径依赖使得产业锁定效应凸显 |
6.2.2 产业转型法律环境不畅,相关制度法规供给不足 |
6.2.3 产业基础较弱 |
6.2.4 资源保障能力有限 |
6.2.5 科技创新能力低,自主创新缺乏吸引力 |
第七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安全预警 |
7.1 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 |
7.1.1 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7.1.2 权重的确定——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权法 |
7.1.3 生态安全预警警度的测算——综合指数模型 |
7.2 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安全预警模型及精度检验 |
7.2.1 预警模型 |
7.2.2 生态安全系统预警精度检验 |
7.3 新疆生态安全系统指数预警与分析 |
7.4 新疆产业转型的生态安全警素调控 |
第八章 国内外成功经验及对新疆的借鉴 |
8.1 国外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1.1 美国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1.2 德国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1.3 日本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1.4 韩国和新加坡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1.5 以色列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2 国内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2.1 台湾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2.2 内蒙古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2.3 山东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2.4 辽宁阜新产业转型的实践经验 |
8.3 国内外产业转型成功经验对新疆的启示 |
8.3.1 高科技推动产业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型 |
8.3.2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
8.3.3 注重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创造低碳经济转型的基础 |
8.3.4 采取灵活多样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支持转型 |
8.3.5 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转型需求 |
第九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
9.1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的原则 |
9.2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的思路 |
9.3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的目标 |
9.3.1 维持经济的高效且可持续发展 |
9.3.2 维持资源环境系统平衡的可持续性 |
9.4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路径选择 |
9.4.1 基于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转型路径 |
9.4.2 基于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的产业转型路径 |
9.4.3 基于不同区域差异的产业转型路径 |
第十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路径实现的保障措施 |
10.1 积极推进新疆产业转型的支撑体系建设 |
10.1.1 加强制度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
10.1.2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撑体系 |
10.1.3 健全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
10.1.4 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
10.2 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 |
10.2.1 完善环保相关法规和政策 |
10.2.2 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统一监管的协调机制 |
10.2.3 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和区域环保战略,构建环境保护新格局 |
10.3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
10.3.1 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提高环保工作透明度 |
10.3.2 加强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提高节能降耗环保意识 |
10.4 充分发挥援疆工作机制作用,积极推动环保援疆工作 |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11.1 研究结论 |
11.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四、中国期货业务大潮将起?(论文参考文献)
- [1]角逐“碳金融”[J]. 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21(05)
- [2]物联网时代衡阳市物流业发展战略转型研究[D]. 蒋政杰. 南华大学, 2020
-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XC证券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曹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企业跨行业并购绩效对比研究 ——以威创股份和长方集团为例[D]. 郑舒心.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5]企业跨境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以郑煤机并购博世SG为例[D]. 吴琳.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6]基于资管新规的Z基金公司零售渠道协同研究[D]. 李思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7)
- [7]利率市场化下T市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研究[D]. 郎曼. 西安石油大学, 2017(04)
- [8]净资本监管体系下的A期货公司盈利模式研究[D]. 唐丹凤.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9]英汉经济新闻中介入资源对比分析[D]. 曹香芝.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10]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研究[D]. 张风丽. 石河子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