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481-2B石蜡加氢催化剂使用周期的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薛锦昌[1](2020)在《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SD-2的工业应用》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石蜡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国内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与石蜡加氢精制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SD-2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在某10万t/a石蜡加氢装置上工业应用三个生产周期,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
毋肖卓[2](2020)在《NiMoA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脱氮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NOx排放的法规越来越严格,石油在加氢精制过程中,微量氮化物的存在对油品的催化加氢脱硫反应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要实现深度脱硫必须先脱除石油中的氮化物,因此,加氢脱氮(HDN)就成为现代石油炼制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开发高效的加氢脱氮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完全液相技术制备了NiMoAl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前驱体热处理方式、活性组分的添加方式以及硼、硅助剂改性对NiMoAl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以喹啉的加氢脱氮(HDN)反应为探针探究了催化剂的HDN的构效关系;以催化裂化(FCC)油浆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重油加氢活性。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改变热处理方式、温度、气氛等得到了7种催化剂,研究发现: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得到的催化剂Al物种的存在类型不同,热处理温度为300℃为Al OOH,热处理温度为400℃为γ-Al2O3与部分未转化的Al OOH。完全液相法热处理的催化剂与传统焙烧相比,有更高的结晶度,更多的中强酸数量和可还原八面体配位Mo物种。热处理温度由300℃升至400℃后,催化剂的喹啉加氢脱氮产物明显减少。(2)通过在水解前、水解后、升温到95℃时和敞口时加入活性组分,得到了4种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的添加方式对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活性组分加入位置的后移,所得催化剂Al物种的特征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在水解前加入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的HDN性能最差。(3)通过在优选的NiMoAl催化剂中加入硼进行改性,得到了4种不同添加量和添加方式的B-NiMoAl催化剂。Al以Al OOH物种形式存在,Ni物种和Mo物种在Al OOH表面分散良好,升温到95℃后加硼酸更易于获得Al OOH较好的晶相结构。硼改性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加。通过改变硼组分在前驱体合成过程中的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可以调控催化剂的酸性:增加硼的引入量催化剂的中强酸量和强酸量明显提高;改变硼酸的引入方式,所得催化剂的中强酸量有明显差异,升温到95℃加入硼酸比水解阶段加入硼酸能产生更多中强酸。硼组分的引入能明显提升NiMoAl催化剂的Br?nsted酸量及脱氮脱硫性能。FCC油浆经B-NiMoAl催化加氢后,脱氮率达20.8%,脱硫率达67.1%;>350℃馏分含量显着下降,芳香分增加,胶质含量明显下降,轻质化效果明显。(4)通过在优化NiMoAl催化剂中加入硅改性,得到了4种不同硅溶胶添加量的Si-NiMoAl催化剂。硅改性后催化剂的Br?nsted酸量明显增加;随着硅引入量的增加,催化剂的低温还原峰逐渐降低,强酸量及Br?nsted酸量均为先降低后升高,Si-NiMoAl催化剂的脱氮效果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CC油浆经Si-NiMoAl催化加氢后,脱氮率达14.7%,脱硫率达68.1%;>350℃馏分含量显着下降,轻质化效果明显。
屈清洲[3](2014)在《大连石化提升全精炼石蜡质量措施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大连石化全精炼石蜡产品2006年和2012年相继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全精炼石蜡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产过程,在保证全精炼石蜡质量措施方面,主要采取加强蒸馏头道装置控制,对生产石蜡的原油尽量采用大庆原油,对替代原油提出了约束要求。酮苯脱蜡脱油联合装置是石蜡生产的核心装置,不仅决定石蜡收率和产量,其石蜡含油量的控制也是全精炼石蜡生产最为关键的质量指标。在加强装置工艺管理方面,以确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优化装置滤机温洗操作,制定酮苯脱蜡温差的优化控制指标,加强酮苯溶剂组成的调配管理为重点,确保全精炼石蜡生产精细化。另外,重视石蜡白土精制装置的操作控制,确保了下游石蜡加氢装置催化剂的活性和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行;在石蜡加氢装置方面,重视装置改造和操作运行的控制管理,保证了全精炼石蜡质量的稳定性。
张艳侠,袁胜华,袁平飞,张皓,高鹏,付秋红[4](2012)在《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FV-30的研制及工艺条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新型石油蜡类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条件及原料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V-30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呈五齿球形,强度高,粒度小,适合石油蜡料的加氢反应特点和要求,并具有优良的活性及好的原料适应性。在堆积密度较FV-10催化剂低20%的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达到FV-10的水平。
王刚[5](2008)在《新型石蜡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适应原料日趋重质化和劣质化的趋势,满足国际石蜡市场更高的质量要求,需要不断开发高性能的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本论文重点研究了新一代SD-2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开发及应用。通过对氧化铝制备工艺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具有双峰孔径分布的大孔γ-Al2O3载体;以W-Ni为活性组份,采用浸渍法制备出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的新型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采用BET、IR、NH3-TPD、XRD、SEM-EDS等方法对SD-2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SD-2催化剂具有孔径大、表面酸性低、活性组分分散均匀、再生性能好的特点。在小试定型的基础上,工业放大及工业批量生产的γ-Al2O3载体和催化剂均达到或超过小试水平。200ml加氢评价结果表明,产品质量优于出口协议要求。SD-2催化剂在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10万吨/年中压石蜡加氢装置上进行了首次工业应用,开车一次成功。工业应用结果表明,SD-2催化剂能够在150%负荷的工艺条件下加工高含油的劣质蜡料,产品质量全部满足出口技术协议的要求,年处理量达到15万吨以上,为炼油厂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路强,黄选东[6](2008)在《影响加氢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加氢装置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装置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影响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文章主要从催化剂本身性状、催化剂的储运和装填、原料差异以及催化剂的硫化和装置的操作平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目标。
曹炳志[7](2006)在《减少石蜡加氢生产中的剂耗及污染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结合石蜡加氢生产情况,从改善原材料质量、调整工艺参数、做好催化剂预硫化、灯油冲洗、调节白土加入量等方面来阐述优化操作,降低催化剂耗量的经验及污染防治对策。
曹炳志[8](2006)在《影响蜡加氢装置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文中提出分析影响蜡加氢装置产品质量的因素,找出制约产品质量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降低装置剂耗、物耗,提高装置综合效益.
徐友明,沈本贤,王家寰,廖士纲[9](2005)在《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对我国14套石蜡加氢精制装置上国产催化剂的应用情况、国外一些已工业化的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国内外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动向进行了综述。指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压石蜡加氢精制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近几年来,由于石蜡原料的劣质化给石蜡加氢精制增加了难度,许多公司都致力于开发性能(活性、选择性、寿命及机械强度)优异的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以全面满足生产优质产品的要求。
王士新,袁平飞,李殿昭[10](2005)在《石油蜡加氢精制工艺及催化剂》文中提出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石油蜡类产品加氢精制技术现状、481-2B催化剂和FV-1催化剂工业应用情况以及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针对目前国内石蜡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二、影响481-2B石蜡加氢催化剂使用周期的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481-2B石蜡加氢催化剂使用周期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SD-2的工业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石蜡加氢精制技术 |
2 SD-2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
2.1 催化剂物化性质 |
2.2 工业生产典型数据 |
2.3 反应温度 |
2.4 反应压力与反应器压降 |
2.5 空速 |
2.6 催化剂寿命 |
2.7 催化剂脱色效果 |
3 结论 |
(2)NiMoA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脱氮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重油中的含氮化合物 |
1.2.1 含氮化合物的类型 |
1.2.2 含氮化合物的脱除方法 |
1.3 重油加氢工艺 |
1.4 重油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
1.4.1 常用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
1.4.2 加氢催化剂的组成 |
1.4.3 活性组分的选择及添加方式 |
1.4.4 加氢催化剂的改性及脱氮性能 |
1.4.5 加氢脱氮反应路径 |
1.5 本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化学试剂、原料与仪器设备 |
2.1.1 化学试剂与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2.3 催化剂的加氢性能评价 |
2.3.1 喹啉加氢脱氮反应 |
2.3.2 重油悬浮床加氢处理 |
2.4 催化剂的物化结构表征 |
2.4.1 样品制备 |
2.4.2 X射线衍射(XRD) |
2.4.3 N_2吸附脱附表征(BET) |
2.4.4 H_2程序升温还原(H2-TPR) |
2.4.5 NH_3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MS) |
2.4.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
2.4.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2.4.8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
2.4.9 热重质谱联用(TG-MS) |
2.4.10 吡啶红外吸附光谱(Py-FTIR) |
2.5 催化裂化原料油及产物油表征 |
2.5.1 有机元素分析 |
2.5.2 模拟蒸馏 |
2.5.3 四组分测定 |
第三章 热处理方式对NiMoAl催化剂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不同热处理方式催化剂的制备 |
3.3 不同热处理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的结构 |
3.3.1 催化剂的物相结构 |
3.3.2 催化剂酸量及酸强度 |
3.3.3 催化剂表面积炭及过渡金属离子配位状态分析 |
3.3.4 催化剂微观结构和H2还原能力 |
3.3.5 活性金属价态及表面元素分析 |
3.4 不同催化剂的喹啉加氢脱氮性能 |
3.5 喹啉加氢脱氮路径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活性组分添加方式对NiMoAl催化剂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活性组分不同添加方式催化剂的制备 |
4.3 活性组分不同添加方式催化剂的物化结构表征 |
4.3.1 催化剂物相结构 |
4.3.2 催化剂孔道结构 |
4.3.3 催化剂的TPR表征 |
4.4 活性组分不同添加方式催化剂的喹啉加氢脱氮性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硼改性对NiMoAl催化剂重油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硼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5.3 硼改性催化剂的物化结构表征 |
5.3.1 硼改性催化剂的物相结构 |
5.3.2 硼改性催化剂的TPR表征 |
5.3.3 硼改性催化剂酸性、酸量及酸强度 |
5.4 硼改性催化剂的重油加氢活性 |
5.4.1 催化剂的脱氮性能 |
5.4.2 硼改性的NiMoAl催化剂的脱硫 |
5.4.3 产物油的馏程分布及四组分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硅改性对NiMoAl催化剂重油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硅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6.3 硅改性催化剂的物化结构表征 |
6.3.1 硅改性催化剂物相结构 |
6.3.2 硅改性催化剂的TPR表征 |
6.3.3 硅改性催化剂的酸性、酸量及酸强度 |
6.4 硅改性催化剂的重油加氢活性 |
6.4.1 催化剂的脱氮性能 |
6.4.2 硅改性的NiMoAl催化剂的脱硫 |
6.4.3 产物油的馏程分布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大连石化提升全精炼石蜡质量措施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全精炼石蜡生产流程及装置情况 |
3 保证全精炼石蜡质量的主要措施 |
3.1 加强原油和蒸馏头道装置控制 |
3.2 加强酮苯脱蜡脱油装置管理, 降低石蜡含油量 |
3.2.1 确定关键工序控制点, 降低石蜡含油 |
3.2.2 优化三套酮苯装置滤机温洗操作 |
3.2.3 制定酮苯脱蜡温差的优化控制指标 |
3.2.4 加强三套酮苯溶剂组成的调配管理 |
3.3 克服酮苯原料罐边收边付弊端 |
3.4 控制好石蜡白土精制装置 |
3.5 加强石蜡加氢精制装置稳定操作 |
4 结语 |
(4)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FV-30的研制及工艺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剂的研制 |
1.1 催化剂的主要理化性质 |
1.2 催化剂采用五齿球形的优点分析 |
(1) 传质性能好 |
(2) 装填均匀, 装卸容易 |
(3) 齿球形催化剂床层压降小 |
(4) 齿球形催化剂床层不易塌陷 |
2 FV-30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3 FV-30工艺条件的考察 |
3.1 温度考察 |
3.2 空速考察 |
3.3 压力考察 |
3.4 原料适应性考察 |
4 结束语 |
(5)新型石蜡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石蜡性质 |
1.2 石蜡加氢反应机理 |
1.3 国内外石蜡加氢催化剂及工艺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原料与试剂 |
2.1.1 原料 |
2.1.2 试剂 |
2.2 试验装置 |
2.3 载体制备 |
2.4 催化剂制备 |
2.5 催化剂表征方法 |
2.5.1 X 射线衍射(XRD) |
2.5.2 低温氮气吸附 |
2.5.3 热重氨吸附-脱附(NH3-TPD) |
2.5.4 红外光谱(IR) |
2.5.5 X 射线荧光光谱(XRF) |
2.5.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6 石蜡分析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新型石蜡加氢催化剂的研制 |
3.1.1 催化剂的开发思路 |
3.1.2 双峰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 |
3.1.3 催化剂制备工艺研究 |
3.1.4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
3.1.5 石蜡加氢工艺研究 |
3.1.6 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试验 |
3.1.7 催化剂再生试验 |
3.2 催化剂的工业放大及生产 |
3.2.1 催化剂的工业放大 |
3.2.2 催化剂的工业生产 |
3.3 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
3.3.1 工业装置 |
3.3.2 催化剂装填 |
3.3.3 催化剂干燥 |
3.3.4 催化剂预硫化 |
3.3.5 退油及初活性稳定 |
3.3.6 正常生产 |
3.3.7 催化剂工业标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6)影响加氢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影响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因素分析 |
1.1 催化剂本身性状 |
1.2 储运和装填 |
1.3 原料差异 |
1.4 催化剂的硫化效果和装置操作的平稳性 |
2 结论 |
(7)减少石蜡加氢生产中的剂耗及污染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优化操作措施 |
2.1 改善原料质量 |
(1)原料中外来杂质的影响 |
(2)原料自身杂质含量的影响 |
(3)蜡加氢原料白土预精制 |
2.2 调节工艺参数 |
2.3 做好催化剂预硫化 |
2.4 采用灯油冲洗提高催化剂活性 |
2.5 灵活调整白土加入量,减少白土消耗 |
3 催化剂寿命比较 |
4 结论 |
(8)影响蜡加氢装置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产品质量因素分析 |
1.1 因果图分析 |
1.1.1 原料质量情况 |
1.1.2 氢气中断情况 |
1.1.3 氢压机故障 |
1.2 操作工艺条件的影响 |
1.2.1 反应温度对质量的影响 |
1.2.2 反应压力对质量的影响 |
1.2.3 空速对质量的影响 |
2 措施及实施 |
2.1 加强监控, 平稳操作 |
2.1.1 原料质量情况 |
2.1.2 氢气中断情况 |
2.1.3 氢压机故障 |
2.2 催化剂前期预处理 |
2.2.1 催化剂干燥温度的控制 |
2.2.2 催化剂的预硫化 |
2.3 采用灯油冲洗法提高催化剂活性 |
3 效果及效益 |
四、影响481-2B石蜡加氢催化剂使用周期的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SD-2的工业应用[J]. 薛锦昌.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8)
- [2]NiMoA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脱氮性能研究[D]. 毋肖卓.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3]大连石化提升全精炼石蜡质量措施综述[J]. 屈清洲. 中外能源, 2014(08)
- [4]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FV-30的研制及工艺条件的研究[J]. 张艳侠,袁胜华,袁平飞,张皓,高鹏,付秋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01)
- [5]新型石蜡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D]. 王刚. 大庆石油学院, 2008(04)
- [6]影响加氢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因素分析[J]. 路强,黄选东.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8(01)
- [7]减少石蜡加氢生产中的剂耗及污染防治对策[J]. 曹炳志.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6(02)
- [8]影响蜡加氢装置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J]. 曹炳志.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 [9]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发展[J]. 徐友明,沈本贤,王家寰,廖士纲.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5(10)
- [10]石油蜡加氢精制工艺及催化剂[J]. 王士新,袁平飞,李殿昭.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