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症状菌尿对女性糖尿病患者无益(论文文献综述)
夏晓蕾[1](2020)在《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以探寻一种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并依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清淋方熏洗。疗程均为14天,6个月后进行随访。收集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7天、治疗后的临床症候,并进行评分、填表;收集治疗前、后的各项实验室数据及生命体征数据;收集随访数据。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临床综合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3.95%,且P<0.05。2.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3.5%,且P<0.05。3.分证候比较:(1)标实证的综合治疗(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小腹不适),试验组治疗第1天便有效(P<0.01);且试验组在治疗第1天、第7天、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1)。(2)本虚证综合治疗(口干、腰膝酸软、体倦乏力、遇劳发作),两组治疗均有效(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4.实验室指标:对两组治疗后尿镜检白细胞及尿培养细菌计数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再发情况:经比较,试验组再发率较对照组下降23.36%,且P<0.05。6.安全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显着变化。结论:清淋方熏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可迅速缓解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小腹不适的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且有益于远期疗效,用药安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ChineseSocietyofNeurology;ChineseStrokeSociety[2](2019)在《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文中提出自《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发布以后,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大型人群研究结果陆续发表。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再次对《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进行更新。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修订工作,组织多名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重点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近几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经过学组专家多次讨论后定稿。新指南更加强调应针对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
吴雅冰[3](2019)在《萆藓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1背景女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的,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女性LUTS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无力、排尿困难、排尿不尽和尿失禁等等,是一组由不同原因、不同机制的病变所致的临床常见的综合症候群,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化,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中更为常见。瑞典、美国和英国的一项基于下尿路症状流行病学的互联网调查(EpiLUTS)报告,男性和女性LUTS的患病率分别高达72.3%和76.3%[1]。男性LUTS在多由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引起,目前国内外LUTS诊疗指南均针对男性,对其有比较详细的研究,女性LUTS研究相对较少,直到最近几年才被临床医生所重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多就诊于妇科,大多数患者感到症状尴尬或认为尿频及夜尿次数多等症状是老龄及功能退化的自然结果,所以尽管女性LUTS发病率很高,但就诊率相对较低,导致许多患者在临床上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按照国际尿控协会(ICS)2012年的定义,LUTS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排尿障碍)和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通常指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LUTS可能由多种膀胱尿道病变引起,如尿路感染,膀胱出口梗阻(盆腔脏器脱垂、尿道口狭窄、治疗尿失禁相关手术等),逼尿肌功能低下(因药物、高龄、膀胱过度充盈、慢性尿潴留、逼尿肌收缩无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脊髓损伤等因素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等。某些系统疾病状态,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脊髓硬化症等也可继发出现各种类型的LUTS症状。生活相关因素如饮酒、吸烟、高龄、便秘、精神等对各种类型LUTS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现代医学对LUTS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临床上一般按照女性OAB、女性排尿障碍和二者同时存在等进行分类,在治疗上首先强调的是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寻找病因,在针对膀胱尿道功能异常类型进行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推荐行为治疗、心理、药物治疗与个体化方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女性LUTS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中医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各有不同。本文参考近年来有关女性LUTS的最新文献,总结近十年来有关女性排尿功能障碍的尿动力学临床资料,从临床观察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探讨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可行性。2第一部分中老年女性尿频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研究2.1目的回顾性的分析了2007年至2017年十年间在我院诊治的以尿频为主诉的中老年女性患者的尿动力学临床资料,总结尿动力检查和其他检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系统、科学规范的可行性方案,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2方法对234例以尿频为主诉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年龄42~76岁,平均51±5.87岁,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临床表现均为下尿路症状,以储尿期症状为主的169例,以排尿期症状为主的65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7例,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7例,有反复尿路感染史42例,脊髓疾病3例,直肠癌术后1例,宫颈癌术后1例,10例伴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其中4例为重度盆腔脏器脱垂。2.3结果234例尿频患者中,主诉以储尿期症状为主的169例,以排尿期症状为主的65例。Qmax>20ml/s患者42例,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共30例,余下12例合并残余尿,30~50ml不等。对所有患者行压力流率测定,感觉性尿急患者89例(未伴逼尿肌不稳定活动),单纯逼尿肌活动过度患者41例,单纯尿失禁(压力性及混合性尿失禁)患者34例,膀胱流出道梗阻患者33例,尿道病变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2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0例。2.4 结论LUTS作为一种主观症状表述,并不是所有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均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活动,患者情绪及表达极易影响临床医生判断的准确性。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不但可以明确诊断,且可提高疗效,对制订手术方案有一定帮助。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行为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第二部分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3.1目的评价在行为治疗的的基础上,采取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疗效,探索新的临床治疗方案。3.2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门诊以尿频为主诉的中老年女性LUTS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萆薢分清饮加减口服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M受体阻滞剂治疗,疗程4周。研究期间要求患者填写问卷,问卷包括排尿日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问卷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评价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访观察其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3.3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提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OABSS症状评分、QoL指数、最大尿流率、排尿量、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OABSS症状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尿流率、排尿量、QoL指数、中医证候评分相关指标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结论采用萆薢分清饮加减配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以尿频为主诉的中老年女性LUTS患者安全有效,在缓解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
柳丰萍[4](2018)在《饮食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微生态与膀胱炎症反应调节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在尿液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传统的“膀胱无菌”概念已被打破。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尿液微生态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T2DM患者尿糖和尿液pH值的升高,引起了尿液微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这一改变导致患者频发尿路感染。女性患者因尿道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较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女性患者尿液微生态结构较男性可能更易发生改变。IL-8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已被用于诊断膀胱炎症。机体其它部位微生态的研究表明,微生态紊乱与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相关。所以,尿液IL-8的出现与否可能也与尿液微生态有关。众所周知,科学饮食对于T2DM患者具有延缓病情作用,这与它对肠道微生态及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关。由于尿液成分主要由饮食决定,其调节效应可能也将发生于尿液微生态与膀胱炎症反应之间。如需证明此假设,首先需探讨一种适宜微生态研究的尿标本采集法。目的1.探讨一种改良式尿液微生态标本采集法(下简称“改良法”),避免导尿术采集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为尿液微生态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一项新的护理技术。2.探讨女性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多样性特征,并了解患者尿液微生态是否受个体特征如血糖、尿糖和年龄等因素影响。3.探讨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变化与尿液IL-8浓度的关系。4.探讨饮食对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与尿液IL-8浓度相关性的调节效应。方法1.自行设计的改良法包括:①指导患者学习导尿术消毒法;②患者下蹲,自行取碘伏棉球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持续分开阴唇,排尿时依次采用4根标有1、2、3和4的50mL无菌离心管接尿。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采集了 30名拟行留置导尿术的剖宫术女性志愿者尿标本,即于术前一日采用改良法采集标本,手术当日采用导尿术采集标本。将管2和管3尿液用于微生态检测和尿培养,采用磁珠法提取细菌DNA和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16S rDNA高可变区V3-V4进行测序,使用R语言和STAMP软件进行生物信息与统计分析,以比较改良法与导尿术所采集尿标本的微生态。2.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招募了 70名女性T2DM患者及7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利用改良法采集尿标本,细菌DNA的提取和测序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研究,比较T2DM患者与健康女性尿液微生态多样性特征和结构,并分析年龄、血糖、尿糖、BMI和月经等个体特征对患者微生态的影响。3.使用第二部分研究中采用改良法采集的尿标本,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尿液IL-8浓度。接下来,根据检测结果将T2DM患者分为两组:有可检测的IL-8(with detectable IL-8,WIL8)组与无可检测的 IL-8(no detectable IL-8,NIL8)组。比较WIL8与NIL8组尿液微生态是否存在组间差异。同时,将第二部分研究所探知的T2DM组与健康组有组间差异的细菌属分为某一特定细菌属的“≥ HCs”和“<HCs”亚组,继而比较两个亚组之间尿液IL-8浓度差异。另外,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判断与IL-8浓度变化有线性回归关系的细菌属。4.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和《饮食频率法调查表》调查患者饮食摄入情况,使用Matlab软件按《食物成分表》将饮食转换为营养素。将第二部分研究中揭示的T2DM组与健康组存在组间差异的细菌属和细菌种、第三部分研究中证实的WIL8与NIL8组存在组间差异的细菌属和细菌种及与IL-8浓度具有回归关系的细菌属作为自变量,将尿液IL-8浓度作为因变量,将第二部分研究中证实的尿液微生态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1.改良法与导尿术采集法的尿液标本微生态在菌群多样性特征及菌群的门、科和属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同时,两种采集法的标本微生态在门、科和属水平相似度均接近100%。2.女性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发生了以下变化:①与健康女性相比,患者尿液微生态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下降(p<0.05);②微生态群落在细菌门、属和种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组细菌门绿弯菌、硝化螺旋菌和疣微菌相对丰度下降(p<0.05);33个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在组间呈现差异(P<0.05),如普氏菌、乳杆菌和Shuttleworthia(暂无中文名,则采用英文名;根据国际惯例,细菌属和种水平采用斜体字。余同)相对丰度在T2DM组明显升高,而阿克曼氏菌、Faecalibacterium和铜绿假单胞菌相对丰度则在T2DM组降低;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相对丰度在T2DM组明显降低;③放线菌门、卟啉单胞菌、黄杆菌目、脱硫弧菌、黄杆菌纲和柯林斯氏菌可作为T2DM生物标识物;④乳杆菌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随着血糖及尿糖的升高而升高,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相对丰度则随着血糖和尿糖的升高而降低;⑤T2DM尿液微生态多样性指数Chao 1和ACE与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代谢功能受损有关。3.70个标本中有46名患者的尿标本可检测出IL-8(浓度为64.31 ± 70.43 pg/mL),24名患者无可检测的IL-8。11个细菌属在WIL8组升高(p<0.05),如棒状杆菌、阿克曼氏菌和肠球菌等;10个细菌属在WIL8组下降,如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p<0.05)。惰性乳杆菌在WIL8组升高(p<0.05)。T2DM组与健康组间差异细菌属中,有4个细菌属在“≥ HCs”和“<HCs”亚组的IL-8浓度有差异(p<0.05),它们是不动杆菌、克雷白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细杆菌。IL-8浓度变化与18个细菌属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4.纤维素、VitB3和VitE摄入量对瘤胃球菌相对丰度与IL-8浓度起到正向调节效应,但饮水量为负向调节效应(p<0.05);胆固醇和镁摄入量对丛毛单胞菌相对丰度与IL-8浓度相关性起正向调节效应(p<0.05);Vit A摄入量对厌氧球菌相对丰度与IL-8浓度相关性起到负向调节效应(p<0.05)。结论1.改良法可采集到不易污染的真正中段尿。它可替代导尿术标本采集法,用于尿液微生态及尿培养标本的采集。2.女性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发生了紊乱,其个体特征如血糖和尿糖值与某些关键功能菌的变化有关。同时,微生态紊乱与代谢紊乱相关。3.女性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紊乱与膀胱炎症反应互为影响。4.饮食对尿液微生态与膀胱炎症反应可发挥调节效应。今后,护理人员可通过调整患者饮食方案以增加Vit A、Vit B3、Vit E与膳食纤维摄入量,以促进膀胱炎症反应的缓解。同时,护理人员宜动态监测患者水、胆固醇和镁摄入量,以防止它们的过度摄入引起的膀胱炎症反应加重。
张航向,宁晓暄,王晓明[5](2015)在《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它不仅是男性,而且也是女性死亡和致残的第1位原因,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与健康[1]。回顾20多年的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男性的冠心病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而女性却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继续增加,同样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增长更为明显。尽管从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
龚莉,黄莹芝,冯峰[6](2012)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尿培养和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尿路感染(UTI)及无糖尿病的单纯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5年T2DM合并UTI及同期无糖尿病的单纯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中段尿培养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菌尿率2型糖尿病合并UTI组显着高于单纯UTI组。两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T2DM合并UTI组耐药率均较不患有糖尿病单纯UTI组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常规做尿常规检查;怀疑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做尿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合理选用抗生素;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无症状菌尿发病率高,临床应给予重视。
陆丽霞[7](2012)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5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对确诊的45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与同期住院的30例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占60%,以女性更为明显(P﹤0.05);糖尿病组无症状菌尿(ASB)、急性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7.8%、44.4%、2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两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为68.9%和66.7%,真菌感染发生率糖尿病组8.3%高于对照组3%。结论:糖尿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多为ASB、急性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积极降低血糖的基础上,采用正规抗感染治疗,尤其重视ASB治疗,是减少和预防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有效方法。
鲁礴,杨玉梅,张萍[8](2011)在《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文中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98例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无症状组例数明显高于有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起病隐袭,无症状感染者多见。
毛淑平[9](2011)在《排尿异常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评估》文中指出目的分析60岁以上女性排尿异常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特点,探讨女性糖尿病膀胱病尿动力学异常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资料选取60岁以上有排尿异常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病例组)(n=57,69.3±7.0岁),同时选取60岁以上有排尿异常的女性非糖尿病患者(n=40,68.8±6.1岁)作为非糖尿病组(其各种排尿异常构成比与病例组相当),另选60岁以上正常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n=20,68.3±4.2)。所有患者均行自由尿流率、压力-流率、静态尿道压力测定。方法对57例60岁以上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了解尿动力学参数包括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测压容量,排尿期的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的顺应性,残余尿量,最大尿道静止压力的变化特征。并与对照组进行相关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中膀胱功能异常占82.5%,其中38.6%(22/57)表现为逼尿肌活动低下,19.3%(11/57)逼尿肌过度活动、24.6%(14/57)膀胱出口梗阻和17.5%(10/57)尿动力学表现正常;糖尿病组逼尿肌活动低下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6.2±9.0)cmH2O vs.(30.4±7.8)cmH2O,膀胱顺应性(54.7±30.5)ml.kPa-1 vs.(81.9±30.7)ml·kPa-1、膀胱容量(592.1±165.2)mlvs.(457.5±148.2)ml、残余尿量(254.3±264.1)mlvs.(13.7±11.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逼尿肌过度活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膀胱顺应性(41.9±25.4)ml.kPa-1 vs.(81.9±30.7)m1·kPa-1、最大尿流率(12.0±8.0)ml·s-1 vs.(18.5±6.1)ml.s-1、残余尿量(89.1±98.4)ml vs. (13.7±1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膀胱出口梗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56.0±21.3)cmH2O vs.(30.4±7.8)cmH2O、膀胱顺应性(35.9±27.3)ml·kPa-1 vs. (81.9±30.7) ml·kPa-1、最大尿流率(6.4±3.3)ml·s-1 vs.(18.5±6.1)ml.s-1、残余尿量(212.5±233.1)ml vs.(13.7±11.3)ml、最大尿道压(108.0±29.2)cmH2O vs. (80.0±19.0)cmH2O、最大尿道闭合压(89.2±20.8)cmH2O vs.(65.8±17.1)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各组与非糖尿病组的各组相比,糖尿病组的初始尿意膀胱容量较非糖尿病组多(233.3±89.5)ml vs.(180.7±84.2)ml,糖尿病组逼尿肌活动低下与非糖尿病逼尿肌活动低下组最大膀胱测压容量(592.1±165.2)ml vs.(468.8±10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岁以上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异常发生率高,超过1/3表现为逼尿肌活动低下,除此之外,还具有梗阻性尿动力学表现及膀胱过度活动表现。与排尿异常的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初始尿意及最大膀胱容量显着增多提示膀胱敏感性降低,残余尿量有增多趋势,对有排尿异常的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常规行尿动力学检查。
周英凤[10](2010)在《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孕产妇保健技术和方法众多,如何遴选出“安全、成熟、价廉、易操作、参与度高且效果明显的”孕产妇保健技术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全面系统了解国内、外孕产妇保健现状和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遵循卫生技术评估和循证医学的原理,遴选出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结合国内社区的特点,通过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遴选并论证出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提出被我国社区普遍接受的孕产妇孕前、产前、产时和产后等各期保健间隔周期、保健内容和保健路径,是本研究的目的。方法本研究力图对个体、技术、操作三个维度进行整合,以全流程、系统性和操作性作为总体研究思路,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卫生技术评估、循证医学、项目管理及业务流程管理思路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以文献计量分析、专家咨询、定性定量多重论证、焦点组访谈、现场调查、综合评价法为具体的研究的方法,实现孕产妇保健技术到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再到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的遴选和论证。资料主要来自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现场资料,现场资料包括北京、常州、嘉定三地的妇幼保健院及下属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场调查和专家论证。结果(一)国内外孕产妇保健现状的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系统了解国内外孕产妇保健现状和技术使用情况。因此,通过对24本国内保健手册、56篇国内文献、48项国内法规政策和10本国外保健指南的国内外文献的系统评阅和来自北京、常州和嘉定三家妇幼保健院及下属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0名专家和40位孕产妇的访谈的现场资料的收集,系统、全面地了解了目前国内外孕产妇保健的现状和技术使用情况。孕前保健在框架、评价方法、保健流程及实施形式上已基本完善,但国内尚未系统开展孕前保健服务;产前保健在政策支持和开展模式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国外已经形成了基于社区的孕产妇保健模式,而国内针对社区的孕产妇保健研究甚少;产时保健以住院分娩为主;产后保健基本上建立了基于社区的产后家庭访视模式。在技术方面,孕产妇保健技术和方法众多,其中,孕前保健主要包括六大类技术,67个条目;产前保健主要包括七大类技术,107个条目;产时保健主要包括四大类技术,24个条目;产后保健针对产妇的包括七大类技术,22个条目,对新生儿的包括四三大类技术,16个条目。(二)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的遴选与论证在系统了解孕产妇保健现状和技术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本研究第二部分是从众多孕产妇保健技术中遴选出适宜的孕产妇保健技术。因此,本研究根据卫生技术评估和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孕产妇保健技术的适宜性进行了文献遴选和现场论证,文献主要包括20篇国内期刊文献、186篇国外期刊文献和5本国外保健指南,现场论证包括北京、常州和嘉定三个保健院及下属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名专家。结果表明,孕前保健具有较好的效益和效果,孕前保健包括风险评估、孕前咨询与健康促进、知情选择与医学干预,但涉及的大部分技术均来自专家建议,缺乏系统的文献评价。产前保健也具有较好的效益和效果,产前保健包括信息采集、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健康档案管理、转诊评估和健康教育与促进,涉及的大部分技术均有系统的文献评价,评价显示,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保健技术的效果是缺乏证据支持的。产时保健中,与分娩相关的大部分技术均有系统的文献评价,并根据技术的适宜性分为有益的技术、常用但不适宜的技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技术和应该废除的技术四大类。产后保健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产后保健包括针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与促进,产后保健服务并不涉及复杂的技术。经过文献遴选和现场论证,孕产妇保健技术中,除了已经被普遍接受的适宜技术(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健康教育)外,孕产妇保健方面共有27项适宜技术,其中11项技术为产时适宜技术。(三)构建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在明确了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遴选出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本研究第三部分构建了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课题组通过对417篇国内期刊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结合国内社区的特点,拟定了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通过对来自北京、常州和嘉定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名专家进行的两轮Delphi咨询,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六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安全性0.2710、经济性0.1737、有效性0.1796、成熟性0.1397、可操作性0.1333、参与度0.1027。(四)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的遴选与评估本研究第四部分主要是借助指标体系实现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到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的遴选,并进一步明确所遴选出的社区适宜技术在社区机构的可操作性。因此,课题组根据构建的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及来自北京、常州、嘉定妇保院的下属16个社区机构的30名专家及40名孕产妇的现场调查,按照指标体系的评分标准和筛选流程,对课题组前期遴选出的16项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进行了社区适宜性评估,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评分,≥7分为社区适宜的原则,遴选并论证出了10项适宜于我国社区的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然后,通过基线调查及研究的阶段性评估,对课题组遴选出的社区适宜技术在社区机构的操作性及认可度进行了评估,评估显示,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在社区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但社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社区机构的孕产妇保健服务日趋萎缩,部分社区机构不适宜技术过度使用。同时,对我国社区开展孕产妇保健的频次、时机和内容进行了评价,为构建我国社区孕产妇保健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结论亟需建立基于社区的孕产妇全流程保健模式,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亟需从政策、供方、需方促进孕前保健服务的系统开展,并逐步过渡到基于社区的孕前保健模式;政府需要制定政策引导和增加资源支持,促进我国社区孕产妇保健模式的建立,根据经济水平和社区服务提供能力,制定频次适宜的产前保健服务包,并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促进社区对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的使用,避免非适宜技术的过度使用;加强产时保健适宜技术的使用;进一步强化基于社区的产后保健模式,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二、无症状菌尿对女性糖尿病患者无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症状菌尿对女性糖尿病患者无益(论文提纲范文)
(1)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基本信息的比较 |
3.2 同组内中医各证候积分变化 |
3.3 组间各项中医各证候积分变化 |
3.4 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
3.5 尿镜检白细胞比较 |
3.6 两组尿培养细菌学比较 |
3.7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3.8 两组再发率比较 |
3.9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研究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
2. 课题设计与分析 |
2.1 实验目的与意义 |
2.2 中医熏洗疗法的可行性分析 |
3. 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依据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法治则 |
3.3 清淋方组方分析 |
4. 实验特色 |
4.1 分组方法 |
4.2 治疗期间的疗效比对 |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临床综合疗效 |
5.3 中医证候疗效 |
5.4 实验室指标 |
5.5 再发性与安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3)萆藓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女性下尿路症状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传统医学对女性下尿路症状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老年女性尿频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研究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 |
前言 |
目的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饮食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微生态与膀胱炎症反应调节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序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多样性特征研究的紧迫性 |
1.2 尿标本采集是微生态研究的关键技术 |
1.3 IL-8是新型膀胱炎症诊断因子,微生态调节其释放 |
1.4 饮食决定尿液成分 |
1.5 饮食影响微生态 |
1.6 饮食对肠道微生态、机体免疫及代谢发生同步调节作用 |
1.7 饮食与T2DM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
1.8 饮食通过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缓解T2DM患者病情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4 技术路线 |
5 解决的关键问题 |
6 创新性 |
第一部分 改良式中段尿与导尿术尿标本采集法对尿液微生态的影响 |
1 研究假设 |
2 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一般情况调查 |
2.4 伦理审核和知情同意 |
2.5 饮食 |
2.6 尿标本采集法 |
2.7 微生态检测实验用物 |
2.8 细菌基因组DNA的抽提、PCR与MISEQ测序 |
2.9 生物信息和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3.2 尿培养结果和测序结果 |
3.3 MMSU与TUC采集法尿液微生态结果比较 |
4 讨论 |
4.1 概述 |
4.2 持续分开阴唇可防止尿标本被污染 |
4.3 标本采集前及现场指导有利于采集工作顺利进行 |
4.4 MMSU可保证采集到真正中段尿 |
第二部分 女性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的研究 |
1 研究假设 |
2 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标本采集 |
2.3 生物信息和统计分析 |
2.4 测序数据 |
2.5 质量保障 |
3 结果 |
3.1 T2DM组和健康组一般情况 |
3.2 尿液微生态概况 |
3.3 T2DM组与健康组尿液微生态结构比较 |
3.4 T2DM患者生物标识物 |
3.5 影响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的因素 |
3.6 尿液微生态群落基因组功能比较分析 |
4 讨论 |
4.1 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复杂度较健康人下降 |
4.2 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门水平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 |
4.3 T2DM患者菌群属水平变化与患者个体特征有关 |
4.4 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与代谢紊乱有关 |
第三部分 女性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与膀胱炎症反应的关系 |
1 研究假设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NIL8组与WIL8组患者一般情况 |
3.2 尿IL-8浓度与尿液微生态复杂度关系 |
3.3 尿液中IL-8的生物标识物 |
3.4 尿液IL-8与尿液微生态的关系 |
4 讨论 |
4.1 尿液出现IL-8可产生聚类效应 |
4.2 生物标识物的出现可能是防御反应体现 |
4.3 尿液微生态结构调整着膀胱炎症反应状态 |
第四部分 饮食对T2DM患者尿液微生态与膀胱炎症反应的调节效应 |
1 研究假设 |
2 理论模型 |
3 方法 |
3.1 饮食摄入量的调查 |
3.2 食物摄入重量转换成营养素摄入量 |
3.3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能量百分比的计算 |
3.4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4.1 T2DM患者营养素摄入情况 |
4.2 拟行调节效应分析的细菌 |
4.3 微生态与IL-8浓度的相关性 |
4.4 饮食对RUMINOCOCCUS相对丰度与IL-8浓度相关性的调节效应 |
4.5 饮食对COMAMONAS相对丰度与IL-8浓度的调节效应 |
4.6 饮食对CYTOPHAGA相对丰度与IL-8浓度相关性的调节效应 |
4.7 饮食对ANAEROTRUNCUS相对丰度与IL-8浓度的调节 |
4.8 饮食对GIESBERGERIA相对丰度与IL-8浓度相关性的调节效应 |
5 讨论 |
5.1 饮食对RUMINOCOCCUS与IL-8相关性的调节效应 |
5.2 饮食对COMAMONAS与IL-8相关性的调节效应 |
5.3 饮食对CYTOPHAGA与IL-8相关性的调节效应 |
5.4 饮食对ANAEROTRUNCUS与IL-8相关性的调节效应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主持课题和发表论文 |
(5)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2 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 |
3 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
(7)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表现: |
2.2 临床感染类型及培养结果: |
2.3 生化指标结果: |
2.4 治疗效果及预后: |
3 讨论 |
(8)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菌株分离与鉴定 |
1.3 质控菌株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病原菌分布 |
2.2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病原菌分布比较 |
3 讨论 |
3.1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 |
3.2 女性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特点 |
3.3 预防与治疗 |
(9)排尿异常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附图 |
参考文献 |
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评估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
三、质量控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结果与分析 |
第一部分 国内外孕产妇保健现状的研究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四、结果与分析 |
(一) 文献评阅结果与分析 |
(二) 供需方访谈结果与分析 |
五、讨论与建议 |
(一) 孕前保健 |
(二) 产前保健 |
(三) 产时保健 |
(四) 产后保健 |
六、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的遴选和论证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四、结果与分析 |
(一) 文献评阅结果与分析 |
(二) 论证结果与分析 |
五、讨论与建议 |
(一) 孕前保健 |
(二) 产前保健 |
(三) 产时保健 |
(四) 产后保健 |
六、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四、结果与分析 |
(一) 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的拟定 |
(二) 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的论证 |
(三) 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筛选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
五、讨论与建议 |
(一) 指标体系的拟定 |
(二)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分析 |
(三) 指标体系的技术性分析 |
(四) 指标体系的社区适宜性分析 |
(五) 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分析 |
六、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的遴选与评估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四、结果与分析 |
(一) 确定需要评估的适宜技术 |
(二) 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评价结果 |
(三) 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社区适宜性分析 |
(四) 孕产妇保健社区适宜技术的操作性分析 |
五、讨论与建议 |
(一) 推广社区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适时开展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 |
(二) 加强社区发展,提升孕产妇保健服务能力 |
(三) 亟需建立适宜于我国社区的孕产妇保健模式 |
(四) 亟需建立促进孕产妇社区适宜技术规范使用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
六、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小结 |
一、研究小结 |
二、研究建议 |
三、研究的创新性 |
四、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综述 |
附件 |
四、无症状菌尿对女性糖尿病患者无益(论文参考文献)
- [1]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D]. 夏晓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 ChineseSocietyofNeurology;ChineseStrokeSociety.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09)
- [3]萆藓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D]. 吴雅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饮食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微生态与膀胱炎症反应调节效应的研究[D]. 柳丰萍. 浙江大学, 2018(06)
- [5]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张航向,宁晓暄,王晓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1)
- [6]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尿培养和临床特点分析[J]. 龚莉,黄莹芝,冯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2(06)
- [7]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5例临床分析[J]. 陆丽霞. 吉林医学, 2012(31)
- [8]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J]. 鲁礴,杨玉梅,张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0)
- [9]排尿异常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评估[D]. 毛淑平. 郑州大学, 2011(04)
- [10]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研究[D]. 周英凤. 复旦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