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XP的桥接功能

Windows XP的桥接功能

一、Windows XP的网桥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侯刚[1](2021)在《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程度上的提高,水泥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消耗的煤炭总量不断减少,然而企业整体上消耗的电量仍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企业生产过程中用电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居高不下,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若有的设备存在运行上的故障时也会导致消耗的电量出现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用电量增长的因素之一。为更好的解决电量异常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以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作为基础,应用于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进行电量采集监测应用技术的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和水泥厂生产制造的流水线相互结合,并借助于组态软件完成对生产现场具体工序进行监控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借助于系统设计的监控显示界面能够对生产制造的现场进行动态直观的监测,而且上位机监控的画面是跟随现场进行实时改变的,因此在整个控制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在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低,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整个控制的过程得到优化完善。因此借助于该系统能够完成对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流程中消耗的电能进行实时获取和监控,同时还能生成实时监测电能的趋势曲线,能够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完成报表的打印和查询等。通过将该系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投入使用,并对获取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以JX-300X作为基础开发研究的采集水泥厂电量的系统在实际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是具有可行性的,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完成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电量异常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对水泥厂实时消耗的电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应用节约耗能的方式奠定基础,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在投入成本上的控制。

赖琦[2](2020)在《基于网站指纹的暗网信息追踪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也给犯罪带来了便利。因特网是人们常接触到的网络。因特网上的内容一般以万维网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万维网以超链接方式和超文本语言为基数的网页互联与表达体系。“深网”是因特网中不被大众所注意的一部分,其中有部分数据因结构化的存储方式且需要身份验证才可以被访问,导致大众的搜索引擎中并没有收入,从而以普通的方式检索不到。“暗网”又是“深网”的一部分,“暗网”数据是由匿名用户产生的,因为其是在“P2P”的理念下采取的多层加密和多节点访问技术组成的网络,所以具有完全匿名性的优势,但也因此使得犯罪难以取证。“暗网”因为其匿名性而广泛使用,也因此成为了犯罪者的天堂,给犯罪取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破环“暗网”中的匿名性以实现追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已有的方法中,网站指纹攻击方法是其中一种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不断地引入新知识以使得该方法获得更好的准确率,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考虑的是单一的网页,而没有考虑网站的交互。本文选取“暗网”中的一种匿名网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指纹攻击方法来实现信息追踪。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介绍了匿名网络的弊端,综述了网站指纹攻击方法的国内外究现状,总结了基于匿名网络的攻击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2、研究了应用小波变换的网站指纹攻击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处理,采用SVM算法进行分类生成指纹库,通过实验筛选合适的小波基和数据包填充长度,采用10倍交叉验证方法来验证方法的准确率。在数据集DS1、DS2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3、研究了基于隐马可夫模型的网站指纹攻击方法,将指纹特征生成一个特征序列,采用基因序列的比对方法来检测其准确率。对该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4、研究了SSH匿名网络网站指纹攻击方法,应用Adaptive Hoeffding Tree和Adaptive Hoeffding Option Tree算法,采用Test-Then-Train方法来验证方法准确率。在数据集D1、D2、D3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论文的创新性包括:1、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网站指纹攻击方法,通过指纹特征实现网站信息的识别追踪,在数据集DS1、DS2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比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网站指纹攻击方法具有更好的准确率。2、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可夫模型的网站指纹攻击方法,实现了在Tor匿名网络上网站访问的取证,考虑了访问网站时通过该网站访问其他地址链接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序列化算法使该方法适用于Tor匿名网络中。3、提出一种基于SSH匿名网络的网站指纹攻击方法,实现了在SSH匿名网络的网站访问取证,考虑了动态网站的时间行为对取证的影响,在数据集D1、D2、D3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小时间行为对取证的影响,且比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站指纹攻击方法具有更好的准确率。

李丹[3](2018)在《无人救援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救援机器人智能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的快速发展,多参数和高智能的救援机器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救援机器人能否安全可靠的完成救援任务,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自主导航定位技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自主导航定位技术在环境上经历了结构化的室内环境到未知的非结构化的室外环境的发展历程,在控制方式上,经历了人工控制、遥控控制、全自主控制的发展历程。其中VFH(Viewpoint Feature Histogram)算法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加速了导航定位的智能化速度。本文针对提高救援机器人自主运动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北斗作为基本导航定位传感器,激光雷达获取环境信息,应用多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中获取、处理数据信息,提出一种改进的VFH避障算法,提高了救援机器人自主导航的性能,并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首先,通过了解自主导航系统的组成方式、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发现自主导航技术在定位方面存在获取数据不准确、稳定性差等问题。所以,选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系统进行定位,通过配置北斗系统的基站和移动站获取差分定位信息,将自主导航的定位精度由米级单位提高到厘米级,实验验证了此方法提高导航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给出了详细的实验结果分析。其次,在自主导航技术中,避障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是重点。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自主运动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北斗(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与激光雷达(Laser Measurement System,LMS)的自主导航算法。利用北斗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获取基站的坐标值,计算出移动站当前的位置、速度和航向偏离目标点的角度,然后结合LMS获取环境信息,选择最优路径,改进VFH避障算法,计算出最佳转向角度并驶向目标点。实验验证本文算法自主导航时,能够保证机器人适应不同环境,平稳的控制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最后,为了提高无人救援机器人控制的灵活性,设计了遥自主控制端。控制端主要分为全自主和遥控制两部分。重点测试了PC机与机器人不同环境下通信能力的差异,保证自主导航时信息的实时传输。

马强,杨强[4](2015)在《广域数据传输在嵌入式自主操作系统中的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我国大力发展嵌入式自主操作系统。在网络上进行高速大容量数据通信是未来我国自主操作系统替代Windows的关键环节之一。光纤数据通信具有的传输速率高、距离远、系统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对于基于Linux内核的嵌入自主操作系统而言,还没有一套成熟的高速通信方案,严重限制了自主操作系统的高速长距离数据通信能力。本文基于Linux内核的嵌入式自主操作系统,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光纤通信方案以及配套驱动程序,实现了嵌入式自主操作系统平台下基于光纤传输的高速数据通信。

胡航川[5](2015)在《内网安全系统中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终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在内部网络终端上大多数的应用,尤其是在政府机构、涉密部门、核心科研机构、银行等金融系统、企事业等单位的办公网、内部业务网、涉密网中的终端设备,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严格保密的。一旦这些设备出现泄密、破坏的事件,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在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内网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网络通信是内网系统中信息泄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网络控制与审计不仅是技术难点,并且当下针对内部网络攻击的手段也日新月异,网络防范的难度大大提高。本文在研究了内网终端安全关键技术及Windows内核驱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面向内网安全系统中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研究与设计了网络数据包监控技术、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管控技术、无线上网卡管控技术、默认网关检测技术与网桥断网保护技术。(1)本文研究与应用了NDIS中间层驱动技术与NDIS过滤驱动技术,实现了在Windows XP系统和Windows8系统下的网络数据包监控功能,并对特殊网络通信协议—-WLINK/IPX协议,展开了分析与探讨;(2)在研究与应用了NDIS中间层驱动技术和NDIS过滤驱动技术,并深入了解了VMWARE虚拟机通信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防止VMWARE虚拟机绕行的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的管控功能,同时分析与探讨了具有特殊物理地址的网络通信协议——ARP协议以及IGMP协议;(3)在掌握了无线上网卡原理和上层过滤驱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管控无线上网卡技术的方式和具体实现展开了探讨,分析并比对了注册表控制和驱动控制两种不同的无线上网卡管控方式,最后选择了更优秀的上层过滤驱动管控方式;(4)通过Windows应用层API获取网关和网络适配器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对默认网关检测和建立网桥断网保护的功能。这些技术的实现,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解决实现对网络访问与连接的控制技术。在论文的最后对本内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做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本文所讨论的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的各个方面功能都能够有效地适用于终端机器,并且内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可以稳定而高效地运行。

田玉静,邵景玲,王玮[6](2011)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针对当前计算机实验资源缺乏和计算机更新快的问题,提出以虚拟技术构建虚拟机试验平台的解决办法。实践证明,虚拟技术可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构建一个集约高效的计算机实验平台,以VMware公司的VMware Workstation软件创建的虚拟机是对现有计算机实验资源的有力补充,且可随时更新,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利用虚拟机可方便开展许多传统实验环境下难以开展的计算机实验教学。

刘雄飞,王逢瑚[7](2010)在《虚拟机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网络分级实验》文中认为分析了虚拟机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作用,提出了利用虚拟机架设网络,通过分级实验逐步架构虚拟网络的方案,探讨了网络化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构建了一个以B/S为体系结构,基于数据库的虚拟室内环境设计系统。

丁国斌[8](2009)在《无线网桥增值功能的研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协议族提出至今,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对协议本身一直在不断扩充。同时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线接入点(AP)设备的功能也日趋完善,使得AP不但具有无线覆盖功能,还增加了无线路由、无线桥接等功能,将有线宽带网络上的各种应用移植到无线局域网络当中是一种发展趋势。无线网桥即是AP功能的一个扩展,它可以实现AP间远距离的无线通信。针对现有AP整体设计架构,添加新的功能以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可以实现AP的功能上和经济效益上的增值。本文探讨无线网桥的功能增值,构建了基于ARM体系结构的IXP425嵌入式系统无线网桥软硬件开发平台。深入分析了内核网桥模块以及基于IPtables/ Netfilter框架的防火墙模块,针对802.11协议MAC层帧结构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无线帧的传输机理,通过分析一个典型无线网桥的设计架构和软件代码的整体结构,并在该基础上完成了以下两个无线网桥增值功能的开发:(1)设计实现了无线网桥客户端模式,以使无线网桥有线端连接的局域网内PC机可以直接访问无线网络,从而不必为每个PC机配置无线网卡。无线网桥客户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WLAN的组网方式,可以方便、经济的实现一个中小型办公室无线访问网络的需求。(2)设计与实现了一种无线分配系统WDS中的无线网桥自动组网协议,方便了无线网络测试工程师和技术支持人员实现WDS组网。本文对所实现的增值功能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各功能模块在该架构的无线网桥上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文中阐述的无线网桥的整体架构与两个增值功能的设计方案,对于无线局域网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802.11本身的进一步研究与完善也不无裨益。

王云玲[9](2009)在《Windows XP/2003下网桥的设置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中分析并叙述了Windows XP/2003中网络桥的工作原理和在Windows 2003中建立和管理网络桥的具体过程。并对网络桥的应用作了阐述。

程潜[10](2009)在《智能蜜网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用户与日俱增,用户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会遇到自己的敏感信息被泄露、银行卡密码被盗、机器被种植木马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但是用户一般在财产受到损失后才会意识到自己受到了黑客的攻击,想追查黑客身份时,黑客早就逃之夭夭,虽然传统的防御手段,如防火墙、内容检测可以防止用户不受黑客侵害,但是这些防御手段只能抵御已知攻击,对于未知攻击毫无办法,因此,蜜网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是基于主动防御理论提出的,蜜网通过精心部署的诱骗环境吸引黑客入侵,进而了解他们的攻击思路、攻击途径、攻击工具和攻击目的等信息,特别是对各种未知攻击行为的学习。根据这些获取的信息,安全组织就能更好的了解网络系统当前面临的威胁,并且知道如何阻止这些危险的发生。本文首先全面深入地综述了蜜网的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了蜜罐的基本概念以及蜜罐发展到蜜网过程,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介绍了蜜网第一二代技术的发展,对比它们的优缺点,分析现有蜜网系统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项目需求设计了智能蜜网的体系结构,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如连接控制决定了蜜网承担的风险与价值;数据捕获决定了智能蜜网捕获的数据量、数据类型,并且为了增加蜜网的数据捕获能力,采用了主动数据捕获,这种方法主动在网络上捕获恶意数据;诱骗攻击技术增加了蜜网的访问量,吸引攻击者,让攻击者对蜜网创造价值,如果没有人访问蜜网,蜜网就是一堆昂贵的破铜烂铁,最后,本文根据所提出的智能蜜网体系结构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设计并实现了智能蜜网系统,对智能蜜网进行了功能测试。

二、Windows XP的网桥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 XP的网桥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量采集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2.1 国外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2.2 国内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
    3.1 集散控制系统的概述
        3.1.1 集散控制系统结构
        3.1.2 集散控制系统的优势
    3.2 JX-300X系统简述
    3.3 JX-300X系统通讯网络
        3.3.1 信息管理网络
        3.3.2 过程控制网络
    3.4 JX-300X系统硬件
        3.4.1 控制站
        3.4.2 操作站硬件
    3.5 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及特点
        3.5.1 组态软件概述
        3.5.2 选择系统组态
        3.5.3 系统监控
        3.5.4 系统软件的优势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
        4.1.1 工作原理
        4.1.2 系统硬件结构
    4.2 DCS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2.1 卡件设计
        4.2.2 DCS控制系统的通讯网络
        4.2.3 冗余的硬件设计
        4.2.4 过程输入/输出(I/O)模块设计
        4.2.5 电量采集终端设备
    4.3 本系统的硬件原理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大型水泥厂的发展概况及用电情况介绍
        5.1.1 大型水泥厂生产工艺
        5.1.2 大型水泥厂用电设备介绍
    5.2 软件简介及系统总体组态
        5.2.1 Advantrol Pro组态软件
        5.2.2 现场控制单元完成的主要控制任务
    5.3 系统组态步骤
        5.3.1 控制站
        5.3.2 操作站组态
    5.4 电量监控过程的程序设计和软件组态
        5.4.1 程序设计
        5.4.2 系统监控画面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开关量监控程序
    附录B 输入量程转化程序
    附录C 电量累计程序
    附录D 电机控制程序
    附录E 其他程序
    附录F 电量采集监控画面
    附录G 电量采集统计画面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 其他研究成果

(2)基于网站指纹的暗网信息追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匿名网络的攻击方法和防御方法
    2.1 匿名网络
    2.2 常见的匿名网络
    2.3 基于匿名网络的攻击方法
        2.3.1 基于流量分析的攻击方法
        2.3.2 基于协议弱点的攻击方法
    2.4 防御方法
        2.4.1 超级防御
        2.4.2 持续防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网站指纹攻击方法
    3.1 支持向量机技术
    3.2 小波变换技术
    3.3 对比文献方法
    3.4 本章方法步骤
        3.4.1 方法流程
        3.4.2 方法步骤与说明
    3.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5.1 实验环境
        3.5.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3.5.3 特征学习
        3.5.4 实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HMM网站指纹攻击方法
    4.1 隐马可夫模型
        4.1.1 隐马可夫模型
        4.1.2 隐马可夫模型在该方法中的应用
    4.2 本章方法步骤
        4.2.1 方法步骤与说明
        4.2.2 可行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SH匿名网络网站指纹攻击方法
    5.1 Adaptive Hoeffing Tree和 Adaptive Hoeffding Option Tree
    5.2 本章方法步骤
        5.2.1 方法流程
        5.2.2 数据集采集
        5.2.3 数据处理与表示
        5.2.4 特征库生成
        5.2.5 Test-Then-Train
    5.3 实验仿真与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致谢

(3)无人救援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主导航定位研究现状
        1.2.2 自主导航路径规划研究现状
    1.3 自主导航及避障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BDS系统组成及原理分析
    2.1 BDS系统组成
        2.1.1 空间部分
        2.1.2 地面控制系统
        2.1.3 用户终端部分
    2.2 BDS主要功能
    2.3 BDS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北斗与激光雷达的VFH避障算法设计
    3.1 数据信息传输设计要求
    3.2 自主导航方法
        3.2.1 导航系统传感器简介
        3.2.2 导航系统总体框架
        3.2.3 北斗定位选型与数据处理
        3.2.4 激光雷达选型与数据预处理
    3.3 自主导航算法设计
        3.3.1 北斗导航算法
        3.3.2 自主导航避障算法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人救援机器人遥自主通信设计
    4.1 遥自主通信结构介绍
    4.2 遥自主通信软件设计
        4.2.1 遥自主控制流程
        4.2.2 遥自主通信协议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4)广域数据传输在嵌入式自主操作系统中的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高速数据通信的实现方案
    (一) Win Driver控制机制
    (二) Win Driver数据通信方案
    (三) Win Driver控制开发过程
三、高速数据通信系统设计
    (一) 总体结构设计
    (二) 数据源服务器设计
    (三) 网桥服务器设计
    (四) 用户子网设计
四、高速数据通信系统实现
    (一) 数据源服务器系统及程序实现
    (二) 网桥服务器系统及程序实现
    (三) 用户子网系统及实现
    (四) 测试系统

(5)内网安全系统中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综述
    2.1 Windows操作系统架构
    2.2 Windows网络体系结构图
    2.3 Windows内核驱动
        2.3.1 Windows驱动发展过程
        2.3.2 Windows驱动数据结构
    2.4 Windows平台网络包捕获技术
        2.4.1 用户模式网络数据包捕获技术
        2.4.2 内核模式网络数据包捕获技术
    2.5 NDIS驱动技术
    2.6 NDIS驱动的安装与INF文件介绍
    2.7 NDIS驱动的编程规范
    2.8 层过滤驱动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网安全管理系统
    3.1 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架构图
    3.2 服务器端
    3.3 客户端
        3.3.1 文件操作审计
        3.3.2 开机登录控制
        3.3.3 外设访问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2 数据包捕获技术选型
    4.3 NDIS中间层驱动关键技术
    4.4 网络策略的下发与应用
        4.4.1 网络策略设计
        4.4.2 概要设计
        4.4.3 详细设计
    4.5 网络事件的上报与归并
        4.5.1 概要设计
        4.5.2 详细设计
    4.6 关键问题分析
        4.6.1 NWLINK/IPX协议绕行网络端口问题分析与解决
        4.6.2 Windows8操作系统下的包捕获技术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连接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5.1 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管控技术
        5.1.1 目标描述
        5.1.2 技术路线和实现难点
        5.1.3 关键技术
        5.1.4 概要设计
        5.1.5 详细设计
        5.1.6 分析和评价
    5.2 无线上网卡管控技术
        5.2.1 无线上网卡原理
        5.2.2 注册表管控无线上网卡
        5.2.3 使用上层过滤驱动管控无线上网卡
        5.2.4 技术方案分析与选型
    5.3 默认网关检测和网桥断网保护技术
        5.3.1 默认网关检测技术分析
        5.3.2 默认网关检测功能实现
        5.3.3 建立网桥断网保护技术分析
        5.3.4 建立网桥断网保护功能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2.1 网络访问控制功能检测
        6.2.2 网卡控制功能检测
        6.2.3 默认网关功能检测
    6.3 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虚拟技术
2 创建虚拟机
    2.1 在VMwvare中创建虚拟机
    2.2 虚拟机的优化与维护
3 虚拟机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 多操作系统安装实验
    3.2 分级网络实验
        3.2.1 组建对等网。
        3.2.2 多子网DHCP中继实验。
4 结束语

(7)虚拟机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网络分级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级实验的进行
    1.1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虚拟网络
    1.2 基于多网段连接的虚拟网络
    1.3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虚拟网络
2 结束语

(8)无线网桥增值功能的研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2 论文的任务和目标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贡献
        1.3.1 本文主要工作
        1.3.2 本文主要贡献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系统概述
    2.1 无线局域网发展概况
    2.2 WAPI 标准分析
    2.3 IEEE 802.11 标准分析
    2.4 WLAN 与3G 无线通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网桥软硬件开发平台构建
    3.1 无线网桥开发环境整体架构
    3.2 无线网桥开发板硬件资源分析
        3.2.1 IXP425 网络处理器概述
        3.2.2 无线网桥开发板Flash 存储空间分配表
    3.3 无线网桥软件的整体架构
        3.3.1 开发板Redboot 引导装载程序
        3.3.2 开发板启动的流程
        3.3.3 无线网桥根文件系统
        3.3.4 无线网桥Fireware 整体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网桥客户端设计
    4.1 无线网桥功能模式分析
    4.2 无线网桥 Client 模式概述
        4.2.1 无线网桥Client 模式的网络拓扑结构
        4.2.2 AP Client 模式与Station 的主要区别
    4.3 无线网桥 Client 模式的数据转发分析
        4.3.1 802.11 协议的数据帧地址域分析
        4.3.2 无线网桥Client 模式数据帧转发过程
    4.4 采用三个MAC 地址的数据帧——MAC 地址映射
        4.4.1 MAC 地址映射方法遇到的问题
        4.4.2 MAC 地址映射原理
    4.5 采用四MAC 地址的数据帧——关联请求帧重组
        4.5.1 管理帧信息元素分析
        4.5.2 关联请求帧新信息元素定义
        4.5.3 关联帧重组通信设计
    4.6 两种实现方法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网桥客户端的实现与测试
    5.1 包的捕获机制
    5.2 Libpcap 与 Libnet 技术概述
    5.3 Linux 下的 Netfilter/IPtables 机制分析
    5.4 Linux 系统下 MAC 地址映射的具体实现
        5.4.1 Netfilter 针对内核网桥挂载机制
        5.4.2 基于Netfilter 的MAC 地址映射模块实现
    5.5 无线网桥客户端模式测试
        5.5.1 测试环境的搭建
        5.5.2 Client 模式功能测试
        5.5.3 IxChariot 测试工具简介
        5.5.4 Client 模式大压力测试
        5.5.5 Client 模式长时间大压力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种基于WDS 无线网桥自动组网协议设计
    6.1 无线分配系统的分析
    6.2 无线分配系统的应用优势
    6.3 无线网桥自动组网协议(SBNP)设计
        6.3.1 SBNP 协议的功能设计
        6.3.2 SBNP 协议帧的结构设计
        6.3.3 命令消息帧的应用例子
    6.4 SBNP 协议隧道封装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一种基于WDS 无线网桥自动组网的实现与测试
    7.1 智能网桥实现的方法
        7.1.1 基于Linux 的PF_PACKET 协议族分析
        7.1.2 SBNP 协议传输方法
        7.1.3 智能网桥确定信道方法
    7.2 智能网桥主程序功能模块的设计
        7.2.1 智能网桥软件整体结构
        7.2.2 信道自动扫描模块的设计
        7.2.3 自动信道选择模块设计
        7.2.4 工作组重组模块设计
    7.3 无线网桥自动组网协议测试
        7.3.1 测试环境搭建
        7.3.2 OmniPeek 协议分析工具概述
        7.3.3 捕获的SBNP 协议帧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Windows XP/2003下网桥的设置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网桥的工作原理
    1.1 L2桥接
    1.2 L3桥接
2.网桥的设置
    2.1 建立网桥
    2.2 管理网桥
        2.2.1 设置网桥及本地连接属性
        2.2.2 添加本地连接到网桥
        2.2.3 从网桥中删除本地连接
        2.2.4 删除网桥
    2.3 关于网桥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网桥的应用
    3.1 桥接
    3.2 多机的互联
4.结束语

(10)智能蜜网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蜜网相关技术研究
    2.1 蜜罐简介
        2.1.1 基本概念
        2.1.2 蜜罐的分类
        2.1.3 蜜罐的功能
    2.2 蜜网简介
        2.2.1 基本概念
        2.2.2 蜜网概述
        2.2.3 蜜网与蜜罐的区别
    2.3 蜜网技术发展
        2.3.1 第一代蜜网
        2.3.2 第二代蜜网
    2.4 现有蜜网系统存在的不足
    2.5 小结
第三章 智能蜜网体系结构研究
    3.1 引言
    3.2 智能蜜网系统设计原则
    3.3 智能蜜网相关技术研究
        3.3.1 数据控制
        3.3.2 数据捕获
        3.3.3 数据诱骗
    3.4 智能蜜网逻辑结构
        3.4.1 功能描述
    3.5 单点智能蜜网物理结构
        3.5.1 单点智能蜜网物理拓扑
        3.5.2 单点智能蜜网硬件环境
        3.5.3 单点智能蜜网软件环境
    3.6 多点智能蜜网物理结构
    3.7 小结
第四章 智能蜜网关键技术分析
    4.1 智能蜜网连接控制
        4.1.1 入网连接控制
        4.1.2 出网连接控制
        4.1.3 静态连接控制
        4.1.4 动态连接控制
        4.1.5 智能连接控制
    4.2 智能蜜网数据捕获
        4.2.1 被动数据捕获
        4.2.2 主动数据捕获
    4.3 智能蜜网诱骗攻击
        4.3.1 系统网络用户模拟
        4.3.2 动态配置
        4.3.3 本地用户
    4.4 智能蜜网监控管理
        4.4.1 监控管理概述
        4.4.2 智能蜜网监控
        4.4.3 智能蜜网管理
        4.4.4 智能蜜网统计
    4.5 小结
第五章 智能蜜网设计与实现
    5.1 智能蜜网功能需求概述
    5.2 智能蜜网功能数据流图
        5.2.1 诱惑子网数据流图
        5.2.2 主动数据捕获数据流图
        5.2.3 被动数据捕获数据流图
        5.2.4 模拟用户数据流图
        5.2.5 智能分析数据流图
        5.2.6 邮件数据流图
    5.3 智能蜜网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连接控制器
        5.3.2 主动数据捕获
        5.3.3 被动数据捕获
        5.3.4 监控管理平台
    5.4 智能蜜网功能测试
        5.4.1 测试环境
        5.4.2 测试用例1-FTP 传输文件捕获
        5.4.3 测试用例3-爬虫软件获取HTTP 文件
        5.4.4 测试用例2- HTTP 传输文件捕获
        5.4.5 测试用例4-单机信息实时统计功能测试
    5.5 小结
第六章结论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Windows XP的网桥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D]. 侯刚.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2]基于网站指纹的暗网信息追踪技术研究[D]. 赖琦.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3]无人救援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研究[D]. 李丹.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4]广域数据传输在嵌入式自主操作系统中的实现研究[J]. 马强,杨强.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 [5]内网安全系统中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胡航川.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6]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田玉静,邵景玲,王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 [7]虚拟机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网络分级实验[J]. 刘雄飞,王逢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6)
  • [8]无线网桥增值功能的研究、设计与实现[D]. 丁国斌. 苏州大学, 2009(S2)
  • [9]Windows XP/2003下网桥的设置与应用[J]. 王云玲. 科技信息, 2009(25)
  • [10]智能蜜网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程潜.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Windows XP的桥接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