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长株潭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长株潭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阳光体育”背景下长株潭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雪纯[1](2021)在《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社会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点逐渐聚焦在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上。通过对各项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后发现,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变得薄弱,已成为不争的既定事实。为解决这一现状,教育部实施了“体育、艺术2+1”项目,并深化“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的推广,即通过学校的体育、艺术教学平台,促使每个学生从幼儿体育到大学体育的体育学习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进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随着排舞在我国的推广范围扩大,受众群体增多,排舞开始向学校体育引进。目前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及健身健美的需求不断扩大,排舞引入高校,符合学生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塑造形体、改善心肺功能等锻炼身心的需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为了解我国高校校园排舞开展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高校校园排舞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通过本研究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排舞,并投入到排舞学习、锻炼中来,扩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在全国高校成功推广排舞的经验加以总结,更好地将排舞从社会体育向学校体育中引进,开辟出更加全面有效的排舞发展道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多元化,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为继续推动全国校园排舞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对策。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深入的分析调查,探究高校校园排舞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选取了全国8所高校内共49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高校内排舞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了解途径、参与动机、满意程度、练习频率的统计,以及排舞课程的开展组织形式、场地设施情况、师资队伍情况,学生参与排舞运动的比赛情况和练习风格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高校校园排舞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积极探索校园排舞的推广途径与方法,以便更好的为校园排舞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论:1、目前我国各高校校园排舞开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参与校园排舞的男女生性别比例不均衡;高校学生主要是通过老师同学推荐的途径了解校园排舞;高校学生参与校园排舞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对于校园排舞的满意程度较高,大多数学生每周会固定练习排舞;2、校园排舞的课程设置以选修课为主;场地选取大多为室内;参与排舞比赛的高校学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且涉猎各类排舞风格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3、我国校园排舞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生对排舞项目的认知不足,没有很好的对排舞和广场舞进行区分;缺乏专业的排舞老师,学校对校园排舞支持力度不足;校园排舞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校园排舞的推广中忽略了其艺术性本质的问题;4、针对校园排舞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校园排舞未来的发展需要校方的支持,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大力加强排舞师资力量建设,扩大排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覆盖面,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深入排舞科研,完善排舞教材编撰,校园排舞开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推广校园排舞线上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设校园排舞课程;校方多引进排舞公益讲座,学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组织举办校际排舞联赛,扩大校园排舞受众群体;校园排舞要更多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创新。通过优化我国校园排舞开展情况,以此促进社会排舞和校园排舞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我国排舞项目的深入推广。

岳要忠[2](2021)在《课后体育服务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为例》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在当今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承担的文化课学业负担非常重,体育训练明显不足,但事实上体育运动是学生减负减压的有效渠道。学校积极响应文件精神要求,开展落实实施小学课后体育服务,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体育课后服务对小学生身体素质所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使体育课后服务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使学生体质得到提高,探寻出独特的“二小方案”。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参加体育课后服务的60名学生为实验组,男生29人,女生31人;对照组随机选取本校非参加体育服务的学生59人,男生29人,女生30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实验内容进行确定,运用实验法进行实验研究,先实验前测,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身体基本情况和各项身体素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P>0.05,两组无显着性差异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每周五天,每天下午放学后参加1小时课后体育服务,进行体育锻炼。对照组则只是除了每周进行正常每周的体育课程外,不参加课后体育服务。在为期12周的实验教学后,再统一后测,最后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数据整理分析,检验课后体育服务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的反馈。研究结果:1、进行实验后实验组测试成绩各项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2、实验组实验后在肺活量、一分钟跳绳、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诸多维度上成绩好于对照组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学生的肺功能、柔韧度、速度以及耐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实验后实验组在体重维度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由于骨骼发育、营养摄入等影响体重会有所增长。4、实验后对照组在身高维度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小学阶段正是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由于自身生长发育、饮食习惯等影响身高会有所增长。5、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反馈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对于学生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研究结论:1.综合实验数据显示,学生经过12周实验后,从统计学上看,达到统计学差异水平;所以印证了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积极作用,是有必要施行的。2.参加课后体育服务后能更好的提升小学生在肺活量、一分钟跳绳、50米跑、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成绩,即学生的肺功能、柔韧度、速度以及耐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相比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课后体育服务内容更为丰富有趣,更具个性化,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适合在小学校园中广泛开展。4.学生通过参加一小时课后体育服务,能激发其体育健身兴趣,体育技能更加熟练,身体素质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5.从学生和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的调查反馈中可以看出,参加课后体育服务对学生睡眠质量、性格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6.通过开展课后服务,仍有部分教师及家长对于体育“育人”理解不够透彻,重智育,轻体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工作还任重道远。根据实施情况并做出如下建议:1.重视课后体育服务2.课后体育服务的及时反馈3.家校合作4.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学习5.组织开展体育竞赛6.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高学芳[3](2021)在《上海杨浦区部分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少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福祉,更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显着,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下降,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严重不足。全面分析影响学生锻炼时间不足的原因,提出推进落实的对策,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发展和学校体育政策实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学生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最为薄弱的群体,因此高中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状况值得被关注。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对杨浦区部分高中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现状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意见》等政策文件的要求,杨浦区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主要从统筹管理、科学实施、条件保障、督导评价四个方面展开工作。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有助于保障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探究学校落实工作状况,有助于为政策执行提供参考。(2)杨浦区高中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已有序开展,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部分需要后续的进一步落实。杨浦区高中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在统筹管理方面基本到位,但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还不完善;科学实施严格按照“三课两操两活动”开展,但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还不达标;体育专项经费投入保障,但体育场地和师资配置还不充足;督导评价机制实行,但考核对象还不精准。(3)因上海特大城市引起的土地资源紧缺、学业竞争激烈等原因。杨浦区高中在实施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锻炼时间不平衡,锻炼时间不足;师资力量不充足,锻炼项目单调;硬件设施不充裕,锻炼场地匮乏;教学内容不均衡,锻炼理论欠缺;督导管理不全面,锻炼考核缺乏;学生体育意识不充分,锻炼习惯缺失等。(4)杨浦区高中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通过教育理念、制度要求、条件保障、督导评价、创新模式五个部分提出优化落实: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促成学生发展全面化;以教师建设为中心,推进教师发展专业化;以场地设施为基础,加快教学内容多样化;以督导评价为重点,实行考核分级精准化;以校际协作为创新,构建管理机制多元化。

范添祺[4](2021)在《沈阳市中小学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沈阳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因其较低的年平均气温与较长的冬寒时间,为冰雪特色学校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地理优势。同时伴随着“冰雪运动进校园”战略决策的深入普及与社会群体冰雪关注度的逐步提升,为冰雪特色学校发展带来了充足的政策与机遇优势。现如今通过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遴选与评定不断进行,充分发挥榜样冰雪示范作用,逐步实现了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沈阳市现有国家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5所,从其建设阶段与开展现实来看,存在诸多亟待解决完善的地方。其中,发展动力后劲略显不足,缺少长效引导性机制具有代表性,对此,本研究以沈阳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作为立足点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参考对比国外冰雪学校建设经验,以及结合我国冰雪学校发展的必要性与建设现实问题,以系统学理论和社会运行机制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冰雪课程跟踪实地调研,调研期间采用了和冰雪领域主管就冰雪校园构建方针问题深入访谈方式、冰雪学校开展建设现状与动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发放的方式,筛选出了建设冰雪特色学校发展动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对其主因子经过正交旋转后进行整理与分类,具体为:F1学生自身因素和F3学校教育因素所构成的内部动力主因子;F2家庭因素和F4社会因素所构成的外部动力主因子,从而具体阐述了各动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推进冰雪特色学校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论述与分析了冰雪学校未来所面临的动力困境。在全面分析冰雪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运行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动力机制模型,并据此来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动力运转保障优化对策。以期为推动沈阳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有益参考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与运行涉及经济、文化、教育、政府公共服务和体育部门等多个领域机制的运行。众多机制并非单一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2)推动冰雪特色学校拥有持续稳定发展动力的主要作用力包括:社会宣传、校园教育、家庭影响以及学生个人。(3)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所面临明显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动力困境。(4)冰雪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具体运转过程由稳定动力作用过程,科学动力结构和特定动力系统功能等所组成。动力机制构建的完整性与动力运转保障可以促进冰雪学校的长效发展。

唐云霞[5](2021)在《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校是开展校园网球的主要阵地,为网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在校园网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的开展以及关于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倡导下,通过校园网球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一步打造良好的网球运动氛围,形成“教会”“勤练”“常赛”的模式教学。昆明市作为首批发展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地方之一,而昆明市的主城区起着引领作用,对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开展的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目的是为今后昆明市以及整个云南省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以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昆明市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昆明市11所完全中学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教师、学生等人作为调查对象,主要从师资配置、硬件配置、校园网球活动的开展(教学、训练、比赛、网球文化主题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及建议:第一,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师资配置方面趋向年轻化,师资力量不足,主要以外聘网球教师为主,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多;在硬件配置方面,部分学校出现场地不规范,场地器材资源短缺;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主要动机在于: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以及学习运动技能;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参与网球活动表示支持;在网球课程开设形式方面比较单一,主要以课后兴趣班为主,其普及率相对较低,网球教材欠缺,网球主题文化活动开展较少,而在校园网球的宣传方面比较单一化;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对于网球教师的待遇以及奖励机制不完善。第二,将问卷进行处理与分析,运用SPSS25.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为:氛围与态度因素、组织与管理因素、家长配合因素、学生认知因素、硬件保障因素,运用Amos24.0进行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建立模型。分析出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协调5个方面影响要素,走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推进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提升策略为:建立资源共享模式,提高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加强网球师资队伍的建设,健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体系;增加校园网球社、网球兴趣班的设置;加强校园网球理论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宣传推广途径;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合理的联赛制度;努力开发网球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借助社会力量,多种渠道获得经费的投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教师以及学生保障体制。第四,促进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建议为:(1)针对师资的短缺问题,学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外聘、借调以及提供大学生网球专项实习岗位等;(2)在硬件设施方面问题的短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的网球教学;(3)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并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发展,并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教材,不断完善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教学组织形;(4)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学校应积极的建立相关的宣传平台;(5)应加强校园网球文化的建设,凭借文化的力量,才能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6)应努力创建领导联合的管理机制;(7)加强校园网球赛事的开展,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网球的赛事经验,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感受比赛、认知比赛、加入比赛。

范青[6](2021)在《新课改背景下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为研究对象,对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现状、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主要采用体育组直接管理模式,管理结构较混乱,上级未出台相关社团管理的制度规范,主要采用体育组直接管理模式;各校体育社团均设有规章制度,但尚未完善,制度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纪律和规模控制方面。体育社团项目缺乏多样性,不同片区的学校根据本校地理位置、生活环境、治学理念、师资力量及学生个性等实际情况发展校园特色体育项目;总体上体育社团数量少、活动内容单一,且每周开展时间短,次数少。(2)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经费来源社团成员的会费及政府资助,无社会捐赠;社团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器材、教师薪资及校内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场地器材满意度较高,但适用性不强。(3)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经验丰富的教师缺口大,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体育社团教师授课类型主要以本校专职体育教师+外聘专业教师为主。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社团满意度较高,参与动机意识较强,主要是以兴趣爱好为主。(4)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器材适用性不强;社团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内容单一;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时间缺乏,参与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强;领导重视度不够。(5)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完善评价机制,制定奖惩制度;拓宽空间路径,实现特色发展;强化基础保障,促进稳定发展;依靠体育社团,缓解“三点半”现象。基于研究结果,对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出的建议是:(1)加大对场地器材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2)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3)增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兴趣。(4)定期组织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项技能水平。(5)转变校领导观念,打造学校特色体育社团项目。(6)积极与校外进行交流,遵循规律创新社团管理模式。

谭思宇[7](2021)在《哈尔滨市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的发展。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严格要求学校“加快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日一小时体育运动的时间”。自此,青少年健康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对改善“青少年体质”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哈尔滨市教育局一直以来重视的体育活动。但是在实际开展现状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调查哈尔滨市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状况为出发点,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了哈尔滨市9区,18所小学,100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剖析出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发现学校组织管理尚未系统化、形式内容单一、学生态度不积极、场地器材分配不均,天气原因影响活动开展等问题。基于哈尔滨市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实施状况,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本文对哈尔滨市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管理策略、培训策略、宣传策略、场地策略、安全策略。力争推动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更好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刘杰[8](2020)在《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公平”,党和政府提出“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等方针政策,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而言,其身体缺陷补偿和身体康复的重要环节就在于要严格落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落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不仅是培养特殊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公平(特殊教育事业)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近年,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稳步发展中略显不足,主要源于缺少特殊学校体育工作自身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受到阻碍,导致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构建一个符合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性的体育工作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工作展开评价及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还有利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系统科学的开展,继而进一步促进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征询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目前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的缺失,为进一步加强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发挥评价的激励督导作用,切实提高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国家政策指导和相关评价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借鉴普通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次征询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制定出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在对相关专家调查和咨询的基础上,构建了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和学生体质健康4个一级指标,包括组织机构、管理文件、体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与竞赛、体育师资、体育经费、体育教学设施、学生发展状况和学生体质监测11个二级指标以及46个三级指标。在专家问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层次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权重总排序法获得最终权重,最终形成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客观和准确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进一步提高今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水平。

李鸣[9](2020)在《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千古华夏,唯龙独尊”,舞龙运动作为龙文化的重要呈现形式,学校作为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应当充分发挥其媒介作用,有效普及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学生体质,筑民族之“魂”,造校园之“特”。为把握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开展情况,促进中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舞龙技能,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的教学、课外活动、训练、竞赛、条件建设等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仅有少数学校将舞龙项目纳入体育与健康和体育特色课程必修或选修教学内容,舞龙教学目标设置全面,却缺乏统一的舞龙运动大纲和教材,舞龙课程开设的时间和学时不同,舞龙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教学方法丰富,但未将其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内容;舞龙运动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且有专门教师进行指导,整体开展情况较好。教练选拔生源方式科学,学生参与舞龙运动以兴趣和锻炼为主,但参训的男女学生比例不平衡,学训矛盾突出;(2)整体竞赛情况较好,各学校每年重点参加一两项国内舞龙比赛,比赛均能取得成绩优异;“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以中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舞龙专业特长教师少,无教练证和裁判员证占比较高;舞龙场地和器材基本能满足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损坏的速度,侧面反映了经费不充足问题;(3)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长沙市明德洞井中学舞龙运动开展成效显着,学校以龙文化特色立校,立足于学校实际,在校园龙文化、舞龙教学、舞龙课外活动、舞龙训练、师资以及场地器材方面举措为其他“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学习榜样提供经验借鉴。(4)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舞龙特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舞龙运动固定统一大纲教材缺乏;舞龙运动普及与提高不协调;舞龙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矛盾突出;舞龙运动经费短缺与场地器材落后等。(5)为提升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开展成效,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训练、管理”专业化水平,编写专业的适合中学生的舞龙大纲和教材,广泛普及舞龙运动,发扬资源优势,建立管理评价体系,促进学训平衡发展,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管理创新场地器材,健全舞龙竞赛体系,实施运动员等级制等对策。

杨华权[10](2019)在《“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以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体育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的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为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仅是要求蹭强学生体质健康,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在中小学“一校一品”体育和“社团”体育不断发展壮大的形态下,学生体质健康得到了增强,并形成了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但是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是有所欠缺,并且在形成自己的专项技能中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一校一品+社团”体育的结合逐渐萌芽生根,“一校一品+社团”体育的出现为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动力,不仅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团队合作情感意识,它是“一校一品”和“社团”体育的一种延续和创新;因此,为了更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以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为例做此研究。本研究以“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调查研究得出以下内容:1.参与本次研究调查的中小学已开展了“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并制定了相关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在近年取得一些体育活动成就,参与人数在不断上升;学校应当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的宣传力度,促进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更好更快发展。2.在调查的两所学校中,鄂南高中以篮球为主要特色发展项目,担山中学以足球为主要特色发展项目,两所学校中都具有相应的活动规章制度以及活动课程内容与评价体系;各学校应当依据学校自身优势及特点,结合咸宁市地方特色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课程,促进学生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3.随着学校“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的发展壮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开展的理念认识不深刻,实施的内容体系及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场地设施的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它是阻碍“一校一品+社团”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学校应当注重对体育活动课程建设,当地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大对“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的扶持力度。4.在学校开展“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过程中,强化学生体育活动理念、健全活动内容体系与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等是“一校一品+社团”体育课程活动开展的根本保障;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培养,确保“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落实到位,并加以管理及监督。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长株潭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阳光体育”背景下长株潭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1.1.2 “体育、艺术2+1 项目”的推广
        1.1.3 排舞进校园的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排舞
        2.1.2 校园排舞
    2.2 排舞的特点
        (1)内容多样、曲目丰富
        (2)舞步统一、不断创新
        (3)形式灵活、观赏性强
    2.3 有关校园排舞的价值研究
        (1)校园排舞的教育价值研究
        (2)校园排舞的健身价值研究
        (3)校园排舞的文化价值研究
    2.4 国内相关研究
        2.4.1 排舞发展路径的研究
        2.4.2 校园排舞开展现状的研究
        2.4.3 有关校园排舞竞赛情况研究
    2.5 国外相关研究
        2.5.1 有关排舞发展的研究
        2.5.2 有关排舞的其他研究
    2.6 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思路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
        4.1.1 高校学生参与校园排舞的基本情况分析
        4.1.2 校园排舞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4.1.3 高校学生参与排舞比赛情况调查分析
        4.1.4 高校学生练习排舞风格情况调查分析
    4.2 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2.1 师生对排舞项目的认知不足
        4.2.2 专业排舞师资力量短缺
        4.2.3 校园排舞理论滞后于实践
        4.2.4 学校对校园排舞支持力度不足
        4.2.5 校园排舞的推广忽略该项目艺术性本质
    4.3 校园排舞未来的发展对策
        4.3.1 扩大对排舞项目的宣传
        4.3.2 加强专业排舞师资力量建设
        4.3.3 促进排舞理论知识研究
        4.3.4 加大学校对校园排舞的支持力度
        4.3.5 校园排舞推广注重艺术性本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附件二 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三 部分访谈内容

(2)课后体育服务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课后体育服务
        2.1.2 小学生
        2.1.3 身体素质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国内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相关政策措施研究
        2.2.2 国内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管理相关研究
        2.2.3 有关课后体育服务活动内容研究
        2.2.4 有关课后体育服务时间和频率研究
        2.2.5 有关课后体育服务作用的研究
        2.2.6 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场地设施相关研究
        2.2.7 有关课后体育服务经费来源的研究
        2.2.8 有关制约课后体育服务的因素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相关政策措施研究
        2.3.2 有关课后体育活动方式和功能的研究
        2.3.3 有关国外课后体育服务经费来源的研究
        2.3.4 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分析
    4.1 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依据
        4.1.1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4.1.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水平二的要求
        4.1.3 学期教学进度
        4.1.4 课程时间安排
        4.1.5 教学内容
    4.2 体育课后服务设计的要求
        4.2.1 强调自愿性
        4.2.2 项目针对性
        4.2.3 场地安全性
        4.2.4 增加趣味性
        4.2.5 注重高效性
    4.3 实验设计的内容
        4.3.1 实验对象
        4.3.2 实验时间
        4.3.3 实验指标
        4.3.4 实验过程
        4.3.5 实验控制
    4.4 实验设计的实施方案及相关细则
        4.4.1 学校课后服务经费分配及发放程序
        4.4.2 学校课后服务考核办法
        4.4.3 学校课后服务内容
        4.4.4 学校课后服务流程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的测试结果
        5.1.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形态测试结果
        5.1.2 实验组和对照组肺活量的测试结果
        5.1.3 实验组和对照组50 米跑的测试结果
        5.1.4 实验组和对照组坐立体前屈的测试结果
        5.1.5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分钟跳绳的测试结果
    5.2 实验后的测试结果
        5.2.1 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的测试结果
        5.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肺活量的测试结果
        5.2.3 实验组和对照组50 米跑的测试结果
        5.2.4 实验组和对照组坐位体前屈的测试结果
        5.2.5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分钟跳绳的测试结果
        5.2.6 实验前实验组和试验后实验组测试对比
        5.2.7 实验前对照组和试验后对照组测试对比
    5.3 学生家长及学生对课后体育服务的反馈
        5.3.1 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的态度
        5.3.2 课后体育服务对小学生睡眠情况分析
        5.3.3 课后体育服务对小学生玩手机时长的影响分析
        5.3.4 课后体育服务对家长和孩子性格的影响
        5.3.5 课后体育服务在内容上的扩充反馈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重视课后体育服务
        6.2.2 课后体育服务的及时反馈
        6.2.3 家校合作
        6.2.4 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学习
        6.2.5 组织开展体育竞赛
        6.2.6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上海杨浦区部分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青少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
        1.1.2 青少年健康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1.1.3 学校落实体育政策是体质健康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核心概念的界定
    2.4 “每天锻炼一小时”理论基础
        2.4.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4.2 知行合一理论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杨浦区部分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现状分析
        4.1.1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统筹管理分析
        4.1.2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科学实施分析
        4.1.3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条件保障分析
        4.1.4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督导评价分析
    4.2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问题分析
        4.2.1 课程设置不合理,锻炼时间缺少
        4.2.2 师资力量不充足,锻炼项目单调
        4.2.3 硬件设施不充裕,锻炼场地匮乏
        4.2.4 教学内容不均衡,锻炼理论欠缺
        4.2.5 督导管理不全面,锻炼考核缺乏
        4.2.6 体育意识不充分,锻炼习惯缺失
    4.3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影响因素分析
        4.3.1 政策因素
        4.3.2 学校因素
        4.3.3 学生因素
        4.3.4 自然因素
    4.4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对策分析
        4.4.1 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促成学生发展全面化
        4.4.2 以教师建设为中心,推进教师发展专业化
        4.4.3 以场地设施为基础,加快教学内容多样化
        4.4.4 以督导评价为重点,实行考核分级精准化
        4.4.5 以校际协作为创新,构建管理机制多元化
    4.5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问卷专家效度检验表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访谈纪要
    附录5 访谈编码图
    附录6 学生记录表
    附录7 上海市杨浦区“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评估指标
    附录8 杨浦区部分高中课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4)沈阳市中小学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依据
        1.1.1 国家政策引导
        1.1.2 地区气候支撑
        1.1.3 社会关注提升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1.1 机制
        1.3.1.2 动力机制
        1.3.1.3 特色学校
        1.3.1.4 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1.3.2 国外冰雪特色学校建设研究现状
        1.3.2.1 国外特色体育学校的研究
        1.3.2.2 国外冰雪教学的发展及经验启示的研究
        1.3.3 国内冰雪特色学校建设研究现状
        1.3.3.1 我国体育特色学校的研究概况
        1.3.3.2 我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设的概况
        1.3.4 关于体育项目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概况
        1.3.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5.1 系统科学理论
        1.3.5.2 社会运行机制理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实地调研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 沈阳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总体发展的现状
        3.1.1 基础设施情况
        3.1.2 冰雪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3.1.3 课外冰雪活动的开展情况
        3.1.4 学生冰雪教学及课外冰雪的参与情况
        3.1.5 冰雪教师的基本情况
        3.1.6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3.1.7 学生家长的态度分析
        3.1.8 沈阳市冰雪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的建设情况
    3.2 沈阳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
        3.2.1 公因子的数量与命名
        3.2.2 学生自身因素
        3.2.3 家庭因素
        3.2.4 学校教育因素
        3.2.5 社会因素
    3.3 沈阳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困境
        3.3.1 内部动力的困境
        3.3.2 外部动力的困境
    3.4 构建沈阳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
        3.4.1 沈阳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因素
        3.4.2 沈阳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
    3.5 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动力运转保障的优化对策
        3.5.1 动力主体保障的优化策略
        3.5.2 动力传导媒介保障的优化策略
        3.5.3 动力源开发保障的优化策略
        3.5.4 动力转化保障的优化策略
        3.5.5 动力监控反馈保障的优化策略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5)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1.1.2 “校园网球特色学校”是为校园网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的需要
        1.1.3 昆明市校园网球持续前行的需要
        1.1.4 为我国培养网球后备人才的需要
        1.1.5 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校园网球
        2.1.2 特色学校
        2.1.3 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
    2.2 关于国内外对青少年校园网球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关于青少年网球的研究
        2.2.2 国内青少年校园网球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4.1.1 调查区域及调查对象的选取原因
        4.1.2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基本情况
        4.1.3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师资情况分析
        4.1.4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网球场地器材情况
        4.1.5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学生及家长对参与网球运动的情况调查分析
        4.1.6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教学情况分析
        4.1.7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情况分析
        4.1.8 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经费及制度保障情况分析
    4.2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出色个案分析
        4.2.1 昆明市第十中学的教学理念
        4.2.2 昆明市第十中学网球师资力量情况
        4.2.3 昆明市第十中学的校园网球氛围情况
        4.2.4 昆明市第十中学校队的建立及训练与竞赛情况
        4.2.5 昆明市第十中学网球人才近3 年输出情况
    4.3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4.3.2 验证性因素分析
    4.4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提升策略
        4.4.1 加强网球师资队伍的建设,健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体系
        4.4.2 增加校园网球社、网球选修课程的设置
        4.4.3 建立资源共享模式,提高现有场地的利用率
        4.4.4 加强校园网球理论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宣传推广途径
        4.4.5 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合理的联赛制度
        4.4.6 努力开发网球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4.4.7 借助社会力量,多种渠道获得经费的投入
        4.4.8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教师以及学生保障体制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C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家长问卷)
附录 D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新课改背景下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高度重视
        1.1.2 体育社团是学生体育活动的载体
        1.1.3 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是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社团概念界定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2.2.2 关于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存在问题的研究
        2.2.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对策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4.1.1 组织管理
        4.1.2 开设项目
        4.1.3 时间安排
        4.1.4 经费来源及流向
        4.1.5 活动场地器材
        4.1.6 指导教师情况
        4.1.7 学生参与
    4.2 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2.1 器材适用性不强
        4.2.2 社团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内容单一
        4.2.3 学生课余时间缺乏,参与积极性不高
        4.2.4 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强
        4.2.5 领导重视度不够
    4.3 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经验借鉴
        4.3.1 完善评价制度,谋求长远发展
        4.3.2 拓宽空间路径,实现特色发展
        4.3.3 强化基础保障,促进稳定发展
        4.3.4 依靠体育社团,缓解“三点半”现象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大对场地器材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5.2.2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
        5.2.3 增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5.2.4 定期组织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项技能水平
        5.2.5 转变校领导观念,打造学校特色体育社团项目
        5.2.6 积极与校外进行交流,遵循规律创新社团管理模式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附件

(7)哈尔滨市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存在的问题
    2.4 研究的发展趋势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哈尔滨市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状况分析
        4.1.1 学生参与情况分析
        4.1.2 教师参与情况分析
        4.1.3 活动内容分析
        4.1.4 组织管理分析
        4.1.5 场地设施分析
        4.1.6 存在问题分析
    4.2 影响哈尔滨市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因素
        4.2.1 组织管理因素
        4.2.2 学生自身因素
        4.2.3 内容设计因素
        4.2.4 场地器材因素
        4.2.5 天气状况因素
    4.3 哈尔滨市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优化策略
        4.3.1 管理策略
        4.3.2 培训策略
        4.3.3 宣传策略
        4.3.4 场地策略
        4.3.5 安全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 校领导和部分体育教师访谈题纲
附录4 问卷效度检验
个人简历

(8)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落实国家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1.1.2 特殊体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
        1.1.3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特殊教育
        2.1.2 特殊教育学校
        2.1.3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
        2.1.4 评价与评估
        2.1.5 评价指标体系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研究
        2.2.2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研究
        2.2.3 关于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研究
        2.2.4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
        2.3.1 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研究
        2.3.2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研究
        2.3.3 关于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研究
        2.3.4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层次分析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现状与分析
        4.1.1 评价的基本状况
        4.1.2 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4.2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3 评价体系指标的筛选和量化分析
        4.2.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与确定
        4.2.5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3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等级标准的制定
        4.3.1 评价标准的概念
        4.3.2 评价标准选取的原则
        4.3.3 评价标准的确立
    4.4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基本流程
        4.4.1 评价准备
        4.4.2 评价实施
        4.4.3 评价工作总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5.2.2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加强特殊学生体质培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A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B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C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硏成果目录

(9)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文化自信背景
        1.1.2 国家政策背景
        1.1.3 龙文化进校园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舞龙运动
        1.3.2 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开展现状
    2.1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教学现状
        2.1.1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教学性质和目标
        2.1.2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教学大纲及教材
        2.1.3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2.1.4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教学组织与方法
        2.1.5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教学考核与评价
    2.2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课外舞龙活动开展现状
        2.2.1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课外舞龙活动组织形式
        2.2.2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课外舞龙活动的内容安排
        2.2.3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课外舞龙活动时间安排
    2.3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训练现状
        2.3.1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训练队员
        2.3.2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训练组织管理
        2.3.3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训练方法与内容
        2.3.4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损伤
        2.3.5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人才选拔与输送
    2.4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竞赛现状
        2.4.1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组织校内舞龙竞赛
        2.4.2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参加省内舞龙竞赛及成绩
        2.4.3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参加国内舞龙竞赛及成绩
    2.5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开展的条件现状
        2.5.1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班主任对学生参与舞龙运动的态度
        2.5.2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学生参与舞龙运动的动机
        2.5.3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参加舞龙运动学生学训情况
        2.5.4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师资力量情况
        2.5.5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专项资金情况
        2.5.6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场地器材情况
第3章 个案分析——长沙市明德洞井中学开展舞龙运动的经验与启示
    3.1 建设龙文化“公园”,营造龙文化氛围
    3.2 编写舞龙教材,开展模块教学
    3.3 选拔优质生源,坚持练赛结合
    3.4 “体艺德”三融合,拓展特色文化
    3.5 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优秀师资
    3.6 完善场地设施,强化制度观念
第4章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发展不平衡
    4.2 舞龙教学统一大纲和教材缺乏
    4.3 舞龙运动普及与提高步调不一
    4.4 舞龙训练与文化学习矛盾突出
    4.5 专用经费短缺与场地器材落后
    4.6 评价管理体系与人才政策滞后
第5章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开展对策
    5.1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管服”专业化
    5.2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创编舞龙大纲教材
    5.3 建立管理评价体系,促进学训平衡发展
    5.4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管理创新场地器材
    5.5 健全舞龙竞赛体系,实施运动员等级制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
附录B 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
附录C 长沙市明德洞井中学舞龙运动开展情况图片

(10)“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以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相关概念
    2.2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相关文献综述
    2.3 学校体育“社团”相关文献综述
    2.4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社团”相关文献综述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结果与分析
    4.1 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4.1.1 体育活动课程实施内容体系
        4.1.2 体育活动课程评价体系
        4.1.3 体育活动课程实施成效
    4.2 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一校一品+社团”体育课程实施案例分析
        4.2.1 鄂南高中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调查
        4.2.2 担山中学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调查
    4.3 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4.3.1 认知理念不够深刻
        4.3.2 内容体系不够健全
        4.3.3 实施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4.3.4 师资力量较薄弱
        4.3.5 基础设施不够齐全
    4.4 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的发展策略
        4.4.1 深化体育活动课程理念
        4.4.2 丰富体育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4.4.3 健全体育活动课程评价体系
        4.4.4 提高体育活动课程实施教师专业水平
        4.4.5 完善体育活动课程基础设施建设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四、“阳光体育”背景下长株潭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黄雪纯.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2]课后体育服务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为例[D]. 岳要忠.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上海杨浦区部分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现状研究[D]. 高学芳.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4]沈阳市中小学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范添祺.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5]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 唐云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新课改背景下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研究[D]. 范青.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7]哈尔滨市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D]. 谭思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8]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刘杰. 河南大学, 2020(02)
  • [9]湖南省“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舞龙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鸣. 吉首大学, 2020(03)
  • [10]“一校一品+社团”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以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为例[D]. 杨华权.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阳光体育”背景下长株潭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