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合成原子时间与本地原子时间的区别

D. 合成原子时间与本地原子时间的区别

一、D.综合原子时与地方原子时之差(论文文献综述)

赵书红,董绍武,袁海波,白杉杉,屈俐俐,李孝辉[1](2021)在《异地多站联合守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地多站联合守时方法,一方面可以整合有限的原子钟资源,提高各实验室原子钟的利用率,以及综合时间尺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可靠的驾驭参考,提升各站点的实时输出物理信号性能。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多场区和多个远程比对链路的优势,分别在蒲城、临潼和西安场区开展实时物理信号产生试验,综合这些场区的原子钟数据,计算产生联合时间尺度TA。以该时间尺度TA为参考,分别对西安和临潼场区的主钟进行驾驭,最终西安和临潼两站产生的实时物理信号与协调世界时UTC的相位偏差保持在±3 ns。试验表明,采用异地多站联合守时方法,可以实现异地多站复现的物理信号一致性。

田社平,韩韬,蔡萍,陈欣,茅旭初[2](2021)在《基于原子频标的守时与远程时间比对虚拟实验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守时系统由时频标准、时频信号产生、时差测量、稳定度检测和远程时间频率比对等分系统组成。实验数据均来自国家级守时中心的实测数据,数据处理算法采用国际计量局推荐的自由原子时算法ALGOS。远程时间比对系统采用卫星共视法对本地虚拟原子钟、远程国家级守时中心原子钟时间测量结果进行比对,以确定本地虚拟原子钟的时间计量准确度。整个虚拟实验在Unity实时3D平台上采用微软C#语言开发而成。经过在"检测技术"课程中实际应用,效果良好,达到了让学生理解SI基本单位的量子计量原理,锻炼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复杂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的目的。

王星[3](2019)在《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公报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统一的独立自主的时间频率系统是维护国家安全、保持强大国防力量的基础,是国家科技、军事、航天等综合实力的体现。为了构建我国统一的独立自主的时间频率系统,实现国内时间尺度的统一,充分利用我国原子钟的有限资源,本文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守时实验室(NIM)为基础,整合了国内其他守时实验室的原子钟资源,构建了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公报发布系统,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研究了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的算法。获取国内各家守时实验室的原子钟数据和卫星比对数据,剔除离群值和补偿缺失值,完成频差的转换,实现动态权重分配,得到了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第二,提出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钟差预测算法。仔细分析了线性回归与支持向量机两种预测算法的特点,发现线性回归预测算法的准确度较低但适应性强,支持向量机预测算法的准确度较高但适应性较低,若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降低其规划的维数以提高适应性,则提出了算法性能较优的所谓“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钟差预测算法”。第三,制定了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时间公报的发布规范。根据国内各领域对时间频率的需求和借鉴国际时间公报的实例,定义了全部文件的含义,制定了时间公报发布规范,并规范了时间公报发布的相关数据内容和格式。第四,设计并实现了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公报发布系统。该系统以MATLAB为开发工具,分别设计并实现了系统的组成模块: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计算模块、钟差预测模块、时间公报发布模块。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达到了设计的目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统一的独立自主的时间频率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文件规范、可借鉴的设计方法和时间公报发布平台。

王莉萍,徐亮[4](2017)在《时频计量体系守时系统与原子时算法》文中提出阐述了守时系统的硬件模块与软件模块,介绍两台主动型氢钟和八台铯钟组成的守时钟组,论述钟组运行模式。探究ALGOS原子时算法,采用百分比限权法对原子钟的权重加以设定,保障算法的可靠性。通过稳定的钟组及可靠的原子时算法使守时系统正常运行,从而服务时间频率计量体系建设。

董绍武,屈俐俐,袁海波,王燕平,赵书红,张虹[5](2016)在《NTSC守时工作:国际先进、贡献卓绝》文中研究说明简要介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守时工作的最新进展以及精密时间信号拓展应用情况。通过持续开展时间产生和保持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研究,加强和发展我国标准时间UTC(NTSC)系统的技术基础条件,使我国的守时工作取得突破,各项性能实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成为国际原子时TAI系统中最重要的守时单元之一。

宋倩[6](2013)在《实验室守时系统综合原子时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原子时是由实验室守时系统多台原子钟共同维持的地方原子时时间尺度,原子时的算法与实现在产生和保持综合原子时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综合原子时的稳定度、准确度和可靠性。本文围绕综合原子时算法展开具体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概括如下:1.应用实测数据对加权平均算法进行了多项计算实验,分析了时钟数量、计算周期、取权方差间隔、最大权设置等计算要素的不同设置对加权平均算法计算结果的影响,取得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2.推导了根据钟差比对数据计算原子钟真方差的公式,设计并实现了以真方差计算原子钟权重的加权平均算法。算例表明,该算法获得的平均时间尺度的稳定度比传统加权平均算法有一定的提高。3.将抗差估计理论应用于综合原子时计算,设计了以预报残差为参数的权因子函数,应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抗差估计算法的有效性。4.研究了铯钟与氢钟联合守时算法,针对氢钟存在频漂的特点,提出了将氢钟的预报模型改为二次预报模型,权重计算的速率方差改为模型拟合方差的新算法。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新算法比传统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5.研究了Kalman滤波原子时算法,提出了引入过程噪声因子改善过程噪声方差的Kalman滤波新算法,提高了过程噪声方差和观测噪声方差先验值不准确情况下Kalman滤波结果的稳定度。

李变[7](2007)在《我国综合原子时计算软件设计》文中认为为了使我国综合原子时TA(JATC)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并避免人工处理数据问题的失误,通过对NTSC现用的原子时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以及对远程时间比对数据处理方法的深入研究,在Visual Basic 6.0语言环境下开发了TA(JATC)的计算软件。对国家授时中心2006年6月以来的数据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该软件是可靠和正确的。

李变[8](2005)在《我国综合原子时计算软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原陕西天文台(CSAO))负责我国标准时间UTC(NTSC)的产生和保持,我国各个领域的时间应用都直接或间接地以该时间标准作为基准。NTSC在2000年已经达到国际电信联合会提出的|UTC-UTC(k)|<100ns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标准时间的准确度和稳定度,NTSC提出重建我国的综合原子时JATC系统,以便充分利用国内的高精度原子钟资源,形成我国统一的国家标准时间。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第一,高精度远程时间比对中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GPS共视(GPS CV)比对结果中的电离层时延改正和几何时延改正方法的研究;GPS CV和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技术(TWSTT)两种远程比对数据的测量噪声滤除方法的研究等。 建立国内高精度远距离时间比对网是把国内原子钟组成“综合钟”的必要条件。综合原子时系统主要采用多通道GPS共视型时间接收机来组成远程时间比对网。对有双向比对设备的单位采用TWSTT和多通道GPS CV互为备份的方法,实现高精度远程时间比对。分析了GPS CV和TWSTT的数据特性,研究了各自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对大量数据进行了计算。 第二,整套JATC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JATC计算软件由预处理程序、每日计算UTC(JATC)-TA(JATC)的程序和每月计算UTC-UTC(JATC)、TA(JATC)-Clock(i)等程序组成。预处理程序对GPS数据文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每日计算程序对十几个实验室的GPS共视比对数据和钟的比对数据进行处理,产生的结果UTC(JATC)-TA(JATC)作为UTC(JATC)的实时监控的依据;由于TA(JATC)的算法正处于研究阶段,因此每月计算的程序暂时采用ALGOS算法,每月初对上个月的数据进行统一归算处理,计算结果按BIPM要求的数据文件格式送交BIPM参与国际原子时TAI的计算。 本文在对高精度远程时间比对数据处理方法和TA(JATC)算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VB6.0作为开发语言,开发了综合原子时计算软件,并对国家授时中心的2005年1月和2月的原子钟数据进行试算。试算结果表明该软件是正确地、可靠的。

潘小培,屠鲁征,罗定昌[9](1988)在《综合原子时及其结果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综合原子时是我国各守时实验室共同建立的一个均匀、准确和可靠的原子时间基准。本文叙述了综合原子时系统的组成,并给出了综合原子时的算法和对原子钟、比对技术的分析。从1985年10月以来的计算结果表明,综合原子时的均匀性优于5×10-14,频率准确度优于2×10-13,实时的协调时的时差波动小于±0.5μs,长期稳定度为5×10-14左右,频率准确度优于3×10-13。

苗永瑞[10](1983)在《关于组成我国综合原子时的问题》文中指出本文综合比较、分析了国际上主要地方原子时的精度,以及我国各地方原子时的情况,提出了建立我国综合原子时的要求、步骤和发展方向。

二、D.综合原子时与地方原子时之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综合原子时与地方原子时之差(论文提纲范文)

(1)异地多站联合守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原理
    1.1 ALGOS算法
    1.2 Vondrak平滑
    1.3 频率驾驭算法
        1.3.1 Kalman算法
        1.3.2 LQG算法
2 异地多站联合守时
    2.1 原子钟数据预处理
    2.2 综合原子时尺度计算
    2.3 实际物理信号产生
        1)硬件系统
        2)软件系统
3 测试结果与分析
4 结语

(2)基于原子频标的守时与远程时间比对虚拟实验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守时与远程时间比对
    1.1 守时与远程时间比对系统的构成
        (1) 时频基准分系统。
        (2) 时频信号产生分系统。
        (3) 时差测量分系统。
        (4) 稳定度检测分系统。
        (5) 远程时间频率比对系统。
    1.2 守时测量数据处理
    1.3 远程时间比对数据处理
2 虚拟实验框架与操作
    (1) 知识介绍模块。
    (2) 实验操作模块。
    (3) 实验考核模块。
    (4) 实验数据下载模块。
3 结 语

(3)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公报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公报发布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原子时标
        2.1.1 时标
        2.1.2 原子时
        2.1.3 国际原子时
        2.1.4 世界协调时
    2.2 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
    2.3 公报发布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3.1 总体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2.3.2 总体方案基本框架
        2.3.3 总体方案系统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时标计算子系统
    3.1 钟差数据获取
        3.1.1 原子钟钟差数据
        3.1.2 原子钟钟差数据处理
        3.1.3 GPS钟差数据
        3.1.4 GPS钟差数据处理
    3.2 频差数据处理
        3.2.1 主钟选取
        3.2.2 频差数据归算
        3.2.3 频差数据处理
    3.3 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计算
        3.3.1 原子钟权重分配
        3.3.2 原子时标计算
    3.4 时标计算子系统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钟差预测子系统
    4.1 钟差预测的意义
        4.1.1 原子时标算法的应用
        4.1.2 时间频率驾驭的应用
    4.2 线性回归预测算法
    4.3 支持向量机预测算法
    4.4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算法
        4.4.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原理
        4.4.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选取
    4.5 预测算法比较与分析
    4.6 钟差预测子系统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时间公报发布子系统
    5.1 时间公报现状分析
    5.2 时间公报文件
    5.3 时间公报发布子系统结构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公报发布系统的实现
    6.1 实现方案的总体设计
        6.1.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6.1.2 基于功能的模块化设计
    6.2 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的主界面
        6.2.1 基本功能
        6.2.2 模块设计
        6.2.3 模块实现
    6.3 时标计算子系统的模块实现
        6.3.1 基本功能
        6.3.2 模块设计
        6.3.3 模块实现
    6.4 钟差预测子系统的模块实现
        6.4.1 基本功能
        6.4.2 模块设计
        6.4.3 模块实现
    6.5 时间公报发布子系统的模块实现
        6.5.1 基本功能
        6.5.2 模块设计
        6.5.3 模块实现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时频计量体系守时系统与原子时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守时系统的硬件构成
2 守时算法
3 结语

(6)实验室守时系统综合原子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原子时算法基础
    2.1 常用时间尺度
        2.1.1 世界时(UT)
        2.1.2 国际原子时(TAI)
        2.1.3 协调世界时(UTC)
        2.1.4 时间标示法
    2.2 地方原子时与实时UTC(K)
        2.2.1 地方原子时
        2.2.2 实时UTC与控制
        2.2.3 自由时标与驾驭时标
    2.3 钟差与钟差模型
        2.3.1 相对钟差与绝对钟差
        2.3.2 钟差模型
    2.4 原子钟及原子时标的性能指标
        2.4.1 原子钟噪声类型
        2.4.2 稳定度的时域表征
        2.4.3 频率准确度
        2.4.4 频率漂移率
第3章 钟差数据预处理
    3.1 计算点数据拟合
        3.1.1 一阶钟差模型
        3.1.2 二阶钟差模型
        3.1.3 一阶钟差模型与二阶钟差模型拟合结果比较
    3.2 钟差数据粗差探测
        3.2.1 粗差存在性判断
        3.2.2 粗差定位与估计
        3.2.3 理论方差σ~2_0 的确定
        3.2.4 粗差探测算例
    3.3 跳相跳频分析
        3.3.1 跳相探测与估计
        3.3.2 跳频分析
第4章 原子时加权平均算法研究
    4.1 加权平均算法原理
        4.1.1 平均时间尺度定义
        4.1.2 实用公式
        4.1.3 算法分析
        4.1.4 ALGOS算法
    4.2 计算软件设计
    4.3 加权平均算法实验分析
        4.3.1 实验数据准备
        4.3.2 计算概述
        4.3.3 ALGOS算法结果与TAI比较
        4.3.4 计算周期比较
        4.3.5 方差间隔比较
        4.3.6 速率方差样本数N比较
        4.3.7 最大权限值比较
    4.4 基于真方差的加权平均算法
        4.4.1 真方差计算
        4.4.2 [Clocki-Clockj]计算
        4.4.3 σ~2_0 计算
        4.4.4 算例
        4.4.5 算例分析
        4.4.6 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抗差估计在原子时计算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抗差估计原理
    5.3 原子时抗差估计算法设计
        5.3.1 原子时计算公式
        5.3.2 权因子计算
        5.3.3 计算流程
    5.4 算例与分析
        5.4.1 原始数据的抗差估计
        5.4.2 加入模拟粗差后的抗差估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铯钟与氢钟联合守时算法
    6.1 引言
    6.2 氢钟频率特性分析
        6.2.1 频漂特性分析
        6.2.2 预报模型比较
        6.2.3 速率方差分析
    6.3 铯钟与氢钟联合守时原子时算法
        6.3.1 预报公式改进
        6.3.2 速率方差计算改进
    6.4 算例与分析
        6.4.1 数据说明与算例设计
        6.4.2 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KALMAN滤波原子时算法
    7.1 引言
    7.2 KALMAN滤波原理
        7.2.1 数学模型
        7.2.2 Kalman滤波公式
        7.2.3 Kalman滤波的计算步骤
    7.3 原子时KALMAN滤波算法模型
        7.3.1 状态向量
        7.3.2 观测值向量
        7.3.3 状态转移矩阵与过程噪声方差矩阵
        7.3.4 观测方程
        7.3.5 随机模型
    7.4 实验与分析
        7.4.1 数据源
        7.4.2 状态参数初始值
        7.4.3 观测值及其噪声方差
        7.4.4 过程噪声方差
        7.4.5 加权平均算法与Kalman滤波算法比较
        7.4.6 观测噪声方差与过程噪声方差分析
        7.4.7 结论
    7.5 自适应KALMAN滤波原子时算法
        7.5.1 概述
        7.5.2 根据方差比确定过程噪声因子
        7.5.3 自适应滤波计算步骤
        7.5.4 算例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8)我国综合原子时计算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原子时尺度的建立
    1.1 预期质量
    1.2 定时资料
    1.3 时间尺度算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JATC建立中所涉及的主要课题
    2.1 NTSC的地方原子时系统
    2.2 JATC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流程
    2.3 JATC远程比对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ATC计算中远程时间比对的数据处理
    3.1 GPS CV的数据处理
    3.2 TWSTT数据处理
    3.3 消除数据中的随机误差
    3.4 GPS C/A码、P3码与TWSTT时间链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原子时计算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思想
    4.2 预处理程序
    4.3 每日计算程序
    4.4 每月计算程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D.综合原子时与地方原子时之差(论文参考文献)

  • [1]异地多站联合守时方法研究[J]. 赵书红,董绍武,袁海波,白杉杉,屈俐俐,李孝辉. 时间频率学报, 2021(04)
  • [2]基于原子频标的守时与远程时间比对虚拟实验设计与应用[J]. 田社平,韩韬,蔡萍,陈欣,茅旭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08)
  • [3]远程联合钟组原子时标公报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王星.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4]时频计量体系守时系统与原子时算法[J]. 王莉萍,徐亮. 上海计量测试, 2017(05)
  • [5]NTSC守时工作:国际先进、贡献卓绝[J]. 董绍武,屈俐俐,袁海波,王燕平,赵书红,张虹. 时间频率学报, 2016(03)
  • [6]实验室守时系统综合原子时算法研究[D]. 宋倩.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07)
  • [7]我国综合原子时计算软件设计[J]. 李变. 时间频率学报, 2007(02)
  • [8]我国综合原子时计算软件设计[D]. 李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05(08)
  • [9]综合原子时及其结果的分析[J]. 潘小培,屠鲁征,罗定昌.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88(08)
  • [10]关于组成我国综合原子时的问题[J]. 苗永瑞. 陕西天文台台刊, 1983(01)

标签:;  ;  ;  ;  ;  

D. 合成原子时间与本地原子时间的区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