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春日光温室综合增效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王岩文[1](2021)在《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日益增加,以至于设施番茄栽培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但由于设施结构单一、管理不当及秋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弱光、不良气候灾害等逆境胁迫影响,植株易感染病害,对植株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严重阻碍设施番茄增产增收。有大量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BR)、外源钙可通过提高番茄植株抗病及抗逆性,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但前人对二者功能研究多集中在盆栽试验,在设施应用研究较少,且二者配施方面的研究报道更少。因此为了检验BR及配施外源钙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设施番茄试验,探究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坐果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生理、病害及产量的影响:BR处理可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叶片数,以0.5 mg/L BR处理效果显着。高浓度BR处理抑制番茄坐果率并降低产量,而适宜浓度BR处理可通过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适宜浓度BR处理可显着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高浓度BR处理可能抑制光合进程。适宜浓度BR处理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加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喷施BR处理可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BR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增加叶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Pro、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植株抗病性,从而提高产量。由此表明,0.5 mg/L BR处理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应用于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及防治TY病毒病。2.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着增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减缓叶片MDA含量增加并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增加番茄叶片的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或低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促进果实膨大,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后番茄叶片数显着增加,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面积、加快光合进程,进而促进果实膨大、显着提高果实产量。3.BR及配施外源钙对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喷施BR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增加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且各指标随BR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以0.1 mg/L BR处理效果最明显。喷施BR处理可降低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但低浓度BR与CK1相比达到显着差异水平。此外,BR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增长虽无明显作用,但其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及根系发育水平高于BR或0.2%氯化钙(0.2%CaCl2)单一处理。
王雪威[2](2021)在《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西瓜杂交组合筛选及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机栽培是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培育有机栽培专用品种,研发配套的有机营养液是实现有机栽培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本试验采用了由有机基质配合有机营养液的全有机营养栽培模式,在大棚和日光温室中进行西瓜杂交组合的比较试验及有机营养液配方筛选研究,结果如下:(1)大棚西瓜杂交组合筛选研究。采用有机基质配合有机营养液的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方式,对分属于京欣、西农8号、早春红玉、小兰和红小玉5个类型的西瓜杂交组合的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综合评价研究。分析了果实发育期和全生育期等重要的生长发育周期,以及生长势和坐果难易等生长特性指标,单果质量、每公顷产量等产量指标,果实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等品质指标。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客观熵权法对各单?品质指标进行赋权,再利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后用逼近理想解排序分析法(TOPSIS法)对各西瓜杂交组合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杂交组合‘1807WME167’早熟性最好;各杂交组合普遍生长势强、坐果易。爬地栽培的杂交组合中‘1712WME237’果皮厚度最薄,为6.92mm;吊蔓栽培杂交品种中的‘1807WME339’果皮厚度最薄,为3.04 mm。杂交组合中‘1807WME3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其中心可溶性固性物含量为11.32%,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77%。通过对果实品质的综合分析得出,两种栽培模式下综合品质评价值最高的杂交组合分别为‘1812WME001’、‘1807WME338’,最适宜大棚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2)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筛选研究。采用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的方式,对西瓜杂交组合的生长特性、产量、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梦RS66-57’早熟性最好;‘苏创907-147’产量指标最优,单果重和每公顷产量分别达3.25 kg和5.41 kg/m2;‘苏梦6号’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13.53%。分析得到‘苏创907-124’挥的发性物质的总含量最高,其香气最为浓郁。‘苏梦RS66-57’的特征香气物质的含量最高,其风味最具西瓜清香和西瓜果皮香气。验证了全有机营养袋式基质栽培优于土壤栽培配合有机营养液的栽培方式。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值法对西瓜果实的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在日光温室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下,品质最佳、风味最优的3个西瓜杂交组合为‘苏梦6号’、‘苏梦907-099’、‘苏梦907-032’。(3)不同西瓜杂交组合和不同营养液配方对西瓜产量品质影响研究。利用日光温室中筛选出的3个最为优异的西瓜杂交组合,分别配合施用3种不同配方的有机营养液。研究结果表明,从配方的角度来看,以猪粪为主的有机营养液配方较其他两种配方更能够促进西瓜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更好地协调各个生长时期的养分分配。从品种的角度来看,最优的品种为‘苏梦907-032’。综上,最优处理为以猪粪为主配合‘苏梦907-032’这一处理。
白新禄[3](2021)在《设施菜地土壤氮素累积及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种植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降低,而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果树、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设施蔬菜作为重要的蔬菜种植模式,成功解决了我国北方冬春季蔬菜生产以及南方避雨栽培难题,为保证我国蔬菜周年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设施栽培以小农户为主,生产中“大水大肥”普遍,水氮过量问题突出,导致氮素在土壤大量累积,造成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等问题,氮素损失风险高。但有关设施菜地氮素累积动态以及与氮素投入(或氮素盈余)的定量关系,累积氮素特别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的迁移及动态变化过程,我国设施菜地从田块到区域尺度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及影响因素,减氮、控水及配施硝化抑制剂等不同措施阻控氮素累积的效果等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采取田间试验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设施菜地土壤氮素累积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黄土高原新建设施温室连续五年的定点监测,研究了设施菜地氮素投入、盈余、土壤氮素累积动态及其与氮素盈余的关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法研究了全国设施菜地硝态氮累积现状、影响因素及不同调控措施阻控硝态氮淋溶(下层硝态氮累积)的效果;通过连续两年3季的田间试验,比较了减氮、控水及配施硝化抑制剂等水氮调控措施阻控氮素累积及损失的效果。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连续五年定点监测明确了新建设施菜地氮素投入、携出和盈余以及氮素动态累积状况。结果表明,设施菜地生产中过量施氮问题突出,年均氮素投入量为1871kg N ha-1。其中,有机肥带入的氮素量为1136 kg N ha-1,占总氮素投入量61%。年均氮素盈余量达1354 kg N ha-1。过量施氮导致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快速累积,新建设施菜地种植5年后0-100 cm土壤全氮显着高于种植前。0-100 cm和0-2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种植年限显着增加,其年均增长速率分别为182 kg N ha-1yr-1和225 kg N ha-1yr-1。0-20 cm土壤pH随种植年限显着降低,0-100 cm土壤电导率(EC)随种植年限显着增加。过量氮素盈余导致设施菜地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快速累积,由此引发的环境效应值得关注。(2)设施菜地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高。测定的陕西杨凌15个设施菜地0-5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为2311-12157 kg N ha-1,平均累积量达5860 kg N ha-1。采用Meta分析首次估算了全国设施菜地硝态氮累积量,结果显示,全国设施菜地0-4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为950-1487 kg N ha-1,占累积氮素投入量的13%-17%,硝态氮年均累积速率为16-62 kg N ha-1yr-1。其中,65%-70%的硝态氮分布在根区(0-100 cm)之下。氮素投入量和土壤pH是决定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的正效应因素,而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C/N是决定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的负效应因素;水分投入量和氮素投入量是决定100 cm以下土壤硝态氮累积的正效应因素,而土壤粘粒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C/N是决定100 cm以下土壤硝态氮累积的负效应因素。因此,对于给定的设施菜地而言,其粘粒含量与pH相对稳定,减氮、控水和增碳可以作为阻控设施菜地硝态氮累积的主要措施。(3)降低根区硝态氮淋溶是阻控根区以下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关键。Meta分析结果显示,四种阻控措施:氮肥管理措施(包括减氮、氮肥增效剂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水分管理措施、水氮综合调控措施、填闲作物措施分别使设施菜地根区硝态氮淋溶量降低了22%、24%、48%和35%,分别显着增加单位刻度硝态氮淋溶量蔬菜产量(蔬菜产量/硝态氮淋溶量)27%、31%、87%和44%。但对于氮素累积的设施菜地若只采取水分管理措施(减灌)存在降低蔬菜产量的风险。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pH等)显着影响阻控措施的效果。因此,氮素管理措施和水氮调控措施是消减设施菜地硝态氮淋溶损失的简便、高效的阻控措施。(4)有机碳源投入增加了设施菜地N2O排放的风险。田间试验表明,夏休闲期间设施菜地施用有机肥且灌溉后导致N2O排放显着增加,其N2O排放量可占年排放量的20%以上。培养试验表明,添加有机肥提取的水溶性有机物(WSOM)导致设施菜地土壤N2O排放增加了1-3倍。在高水分条件下(70%-90%土壤孔隙含水量),N2O排放与CO2排放呈现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水和碳源投入后,反硝化途径的N2O排放可能是设施土壤N2O排放的主要途径。因此,建议将设施菜地夏休闲期间的N2O排放纳入设施菜地N2O排放清单;应当降低硝态氮累积,合理管控土壤水分,来减少N2O排放风险。(5)连续两年3季田间试验表明,减氮40%、减水14%-28%措施对番茄和甜瓜产量和氮素携出量无显着影响,但显着提高了氮肥利用率29%-88%,显着降低0-200cm剖面硝态氮累积25%-74%。同时,水氮调控措施显着降低NH3挥发1%-17%,显着降低N2O排放50%-88%。与仅施化肥相比,化肥氮配施硝化抑制剂(DMPP)进一步降低土壤硝态氮累积和N2O排放,但存在增加NH3挥发的风险。与仅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以及有机肥替代加秸秆进一步降低土壤硝态氮累积,但存在增加N2O挥发的风险。可见,设施菜地具有较大的节氮和节水潜力,减氮控水是阻控设施蔬菜栽培中氮素累积与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而在减氮控水基础上如何合理的配合其他调控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设施菜地生产过程中氮素盈余量高,导致土壤剖面累积了大量氮素,累积氮素以硝态氮为主。水氮投入共同驱动了硝态氮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分布。水氮调控是阻控设施菜地硝态氮累积及淋溶损失的主要措施;减氮控水措施在保证蔬菜产量的前提下,显着降低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及氮素损失,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在减氮控水基础上配合硝化抑制剂、配施有机肥、配施有机肥加秸秆,进一步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但存在增加其他氮素损失的风险。因此,设施栽培体系如何合理的施用硝化抑制剂和有机肥(秸秆),需要进一步研究。
杨迎[4](2020)在《河北省设施甜瓜施氮的纳米碳溶胶调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当前河北省设施甜瓜生产中养分投入量大、氮素利用率低、损失严重等问题,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及对代表性棚室取样,明确了设施甜瓜养分投入及氮素淋失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设施甜瓜产区进行田间试验,探明了减氮配施纳米碳溶胶调控措施下植物氮素吸收利用、施氮淋溶及气态损失特征,构建了阻控设施甜瓜施氮损失的氮素管理及纳米碳溶胶调控方案,为减少河北省设施甜瓜施氮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及高效氮素调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河北省设施甜瓜各主产区养分投入量大且以有机肥为主,存在大量的养分盈余。N、P2O5、K2O 各养分投入总量分别高达 729.24、340.47、699.41 kg/hm2,N、P2O5、K2O 养分盈余量分别高达 526.87、231.88、427.94 kg/hm2。(2)河北省设施甜瓜主产区0-30 cm 土层速效养分大量累积,且盈余氮素有明显淋溶趋势。速效氮累积量为467.80 kg/hm2,60 cm以下土壤NO3--N累积量占比39.77%~50.04%。0-30 cm 土层速效磷、速效钾累积量平均为336.63、1120.06 kg/hm2。进一步对河北省7个设施甜瓜主产区土壤养分累积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并分为四级,青县和永清县为养分重度累积区,饶阳县和乐亭县为养分高度累积区,清苑区和安次区为养分中度累积区,新乐市为养分适宜区。(3)推荐施氮及配施纳米碳溶胶可以保证甜瓜稳产,且可明显改善甜瓜品质。与常规施氮相比,推荐施氮及推荐施氮基础上配施纳米碳溶胶可显着提高甜瓜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固酸比,提高率分别为4.13%~40.91%、17.99%~19.45%和29.75%~46.51%;同时可显着提高氮素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率分别为 27.15%~61.81%和 30.58%~41.82%。(4)推荐施氮及配施纳米碳溶胶可显着减少氮素淋溶损失,降低土壤盐渍化风险。与常规施氮相比,推荐施氮及推荐施氮基础上配施纳米碳溶胶可使30-120 cm 土壤剖面NH4+-N含量降低12.92%~32.70%,NO3--N含量降低14.31%~20.92%,使0-120 cm 土壤NO3--N累积量降低12.82%~27.53%,使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降低12.18%~23.71%。(5)推荐施氮及配施纳米碳溶胶可显着降低氮素气态损失。与常规施氮相比,推荐施氮及推荐施氮基础上配施纳米碳溶胶可使土壤N2O排放通量降低32.13%~50.76%,N2O累积排放量减少29.70%~51.05%,NH3挥发速率降低23.92%~39.10%,NH3挥发累积量减少22.75%~35.29%,氮素气态损失总量降低34.94%~56.11%。综合评价,在河北省设施甜瓜种植区,氮素高效利用施肥模式为施用氮肥350 kg N/hm2,配施纳米碳溶胶240 L/hm2,能够有效减少设施甜瓜生产中施氮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的调控措施,可达到经济和环境双赢。
杨森[5](2020)在《辽宁寒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其中设施蔬菜产业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满足了人们对新鲜蔬菜的需求,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尤为突出,过量的化肥投入不仅了浪费了化石资源,还造成了土壤酸化板结,不利于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被大力推广应用,但是我们实地调研发现,许多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又存在农户响应度低、可持续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保证设施蔬菜种植的可持续性,构建全面系统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模型在技术推广应用时进行科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实地调研法,构建了由准则层、指标层和子指标层三个层次共27个子指标的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五套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为评价对象,运用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指标赋权与综合评价,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进一步验证,两种评价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最优的三项技术模式分别为:技术模式1(北票市越夏番茄化肥减施模式)>技术模式3(辽中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模式)>技术模式2(灯塔市越冬番茄化肥减施模式)。本研究的评价结果可以为辽宁省及其省外其他寒冷地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特别是有助于农技推广部门择优开展不同技术模式的推广。针对五项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从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来看,越夏番茄化肥减施模式相较于其他四项技术模式更优,值得在寒冷地区优选普及推广。但是从技术特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管理四个方面分别来看,五项技术模式各有优劣,建议技术特征与经济效益排名较低的技术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技术的集成,如适当缩短其生育期、控制物料的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和降低人工成本,以提高蔬菜种植净收益;对于社会效益与管理层面得分较低的技术模式则需要当地政府继续完善减施技术的配套政策,如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和增加农技工作者下乡培训指导的次数,努力做到产学研结合,让广大菜农感受到设施蔬菜科学种植的广阔前景和巨大增收潜力,使更多的农户了解并接受使用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刘宇曦[6](2020)在《基于肥水调控提升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我国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蔬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水肥管理粗放、水肥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肥水精准调控已经成为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提质增产的关键技术。本文以樱桃番茄“千禧”和“红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施大豆饼肥、追施氮肥、结果期控水对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与常规施肥相比,在基肥中分别增施1500、3000和4500 kg·hm-2大豆饼肥。发现增施4500kg·hm-2大豆饼肥处理显着提高了日光温室冬春茬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8.89%、15.73%、21.05%、8.33%、12.88%,提升了樱桃番茄品质。同时,株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单果重、单株产量、总产量显着提高了3.16%、35.98%、21.67%、21.43%、8.60%、4.01%、5.15%、4.94%,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了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春茬最适大豆饼肥基施量为4500 kg·hm-2。2.以冬春茬目标产量为45000 kg·hm-2,秋冬茬为60000 kg·hm-2为目标,结合土壤本身养分含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量计算,设不追氮、目标产量追氮量、目标产量追氮量50%、目标产量追氮量150%共计4个处理,发现追氮量为目标产量追氮量50%显着提高了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的品质和氮素利用率,且对植株生长发育、产量无显着性影响。具体表现在,冬春茬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显着提高了2.86%、18.12%、6.52%、11.76%,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61%、8.02%、86.48%。秋冬茬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品质指标显着提高了12.24%、14.52%、9.09%、17.07%、25.19%,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0.62%、4.27%、97.33%。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氮肥追施量为目标产量追氮量的50%(冬春茬120 kg·hm-2,秋冬茬135 kg·hm-2)。3.对樱桃番茄结果期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40%50%、60%70%、80%90%)下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樱桃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显着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显着提高;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单果重和产量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综合分析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项指标,樱桃番茄结果期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50%。
张艺之[7](2020)在《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蔬菜产业布局向优势产区调整的大形势下,明确榆林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SWOT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在阐述国内外蔬菜产业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榆林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榆林蔬菜产业为典型案例,剖析了成功经验,提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榆林蔬菜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和成就:2013年以后,榆林市颁布实施了相关生产操作规范,完善了设施蔬菜种植的标准化体系,规范了无标生产、流通,已有13个大型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2.5千hm2,蔬菜合格率高达98%。共有大型标准化基地50个,将近20个乡镇实现了设施蔬菜安全监管全覆盖,蔬菜年种植面积56千hm2,年产量为162.7万t,累积产值27.7亿元,蔬菜产业人均年收入3.4万元。2017年,榆林市建立了现代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区,多渠道引进蔬菜种植经营主体,实施蔬菜大规模化种植。不断引入海外先进的研发和管理技术,打造现代化的蔬菜产业基地,发展高新、智能设施农业。根据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布局,2020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力求新增367 hm2,为榆林市春冬季蔬菜的稳定供应提供保障。(2)榆林市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蔬菜产业呈现出单一化生产销售模式,而且蔬菜加工技术相对滞后,难以增加蔬菜产业的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二是由于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满足设施产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需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这巨大的困难。三是由于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和城镇化的推进,年轻人群逐渐脱离农村和农业,造成蔬菜产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这也对设施蔬菜的科学管理造成阻碍。四是设施规模小,设施利用率低;财政投入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建设滞后;土地流转费用高昂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限制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枷锁。(3)对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针对榆林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提高榆林设施蔬菜品质,为设施蔬菜产业注入一股新活力。其次,需要加快推进设施蔬菜标准化和产业化、完善蔬菜流通体系,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蔬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蔬菜的销售渠道,为农民增产创收提供保证。第三,要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将优秀人才融入到当地的技术人才体系中,为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第四,应该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蔬菜产业可能面临自然灾害等威胁时能够提供预警和帮助。
刘燕[8](2019)在《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产质量形成及其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宽垄大行栽培是一种新研发的宽垄稀植栽培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提质增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可调控温室生态环境条件。然而,目前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的宽垄大行栽培技术缺乏量化调控指标,特别是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尚不明确,导致温室番茄宽垄大行栽培增产增质潜力未能充分发挥。本研究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栽培垄距,分别为1.1m(T1),1.3 m(T2),1.5 m(T3)和2.0 m(T4),系统地研究宽垄大行栽培对早春茬和秋冬茬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生态因子、病害发生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温室番茄宽垄大行栽培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表明,随着栽培垄距的增加番茄茎粗、叶片数和根系生长指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垄距T3处理各项各项指标最佳,即植株茎粗、叶片数以及植株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值最大。番茄早春茬和秋冬茬的株高均以对照(T1)处理最高,且表现徒长趋势。2.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表明,增加垄距,可以提高光合效率,无论早春茬还是秋冬茬,垄距T3处理对番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SPAD促进作用最为显着。T3处理番茄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要显着高于对照 T1 处理(P<0.05)。设计番茄光合作用模型系统,探究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累积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植株和根系分配干物质累积量、根系分配系数成指数关系,且随着辐射热积的增加而降低;茎分配系数成逐步降低趋势;叶片分配系数在苗期显着增长,但到开花期后开始下降;果实分配系数在开花期开始出现,到成熟期时趋于主导地位。3.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趋势是,随着栽培垄距的增加,番茄冠层气温、5 cm地温、日间C(2浓度和光照强度逐渐上升,垄距T4处理对各项指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即垄距T4处理冠层气温、地温、日间(C02浓度和光照强度最高,相对湿度最低。各垄距处理的光照强度与对照T1处理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垄距T4时日间温度太高且持续时间长,超过了番茄最佳光合作用的温度,因此垄距T3处理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宽垄处理植株的光合作用及其生长发育。4.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主要病害的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表明,番茄灰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表现为T1>T2>T3>T4,早春茬总体低于秋冬茬,对照T1处理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着高于T3和T4处理(P<0.05)。说明宽垄大行栽培可以有效的降低番茄主要病害发生率,提高番茄的安全品质。5.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趋势是,随栽培垄距的增加,温室番茄的品质和产量显着提升。无论早春茬和秋冬茬,垄距T3处理糖/酸比最高,番茄红素和硬度则以垄距T4处理最高。垄距T3处理番茄商品率最高,早春茬和秋冬分别为95.33%、94%,比对照提高了12.74%和30.65%。垄距T3处理产量最高,早春茬和秋冬茬分别为90 119.92 kg/hm2、80174.19 kg/hm2,比对照提高了16.87%和 23.82%。6.通过宽垄大行栽培番茄根系转录组数据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并结合相应的番茄生长发育和产质量数据,结果推测T3处理(1.5 m)为最佳的种植垄距,控制相关叶绿体合成相关基因和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相对都是最高的。通过上述研究得出,适当加宽栽培垄距可以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垄距T3处理,即垄宽+沟宽(80 cm+70 cm)的番茄品质最优,产量最高,为温室番茄适宜栽培垄距,可以在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田岩[9](2019)在《榆林市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作为传统农业大区,传统种植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形势迫切。设施蔬菜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是榆阳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数据查阅、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分析了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地位、作用、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通过SWOT分析,对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1.通过发放问卷40份,走访菜农40户,调查发现:2009年2018年,榆阳区设施蔬菜生产面积从1.06万亩增长到2.35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40.5%;总产量达到8.61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59.4%;实现产值2.09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66.6%。这些结果表明,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优化了榆阳区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是榆阳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榆阳区设施蔬菜生产主推设施结构合理,设施蔬菜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设施蔬菜标准园数量不断增加,集约化育苗点和专业化服务逐步推进,典型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逐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正成为趋势。但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也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融资渠道不畅、思想观念老化、服务体系滞后、土壤生态恶化、周边产区冲击等问题。3.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SWOT分析,提出:合理规划布局,扩大基地规模;一是突出区域特色,合理规划布局,到2020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0.55万亩,保证榆阳区冬春季节蔬菜稳定供应;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建立1亿元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基金,形成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支持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三是拓展融资渠道,优化社会保障,重点开展设施农业金融产品创新,推进设施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四是构建支持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广无土栽培、绿色防控等先进栽培和管理技术,降低设施生产劳动强度;五是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突出榆阳设施蔬菜质量安全优势,打造区域蔬菜品牌,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宋群[10](2019)在《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提出南疆四地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连片贫困县分布较多,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满足农产品供应、解决贫困人口脱贫、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受到当地光热条件影响,同时也受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南疆四地州,包括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四地州的22个深度贫困县30个乡村。主要调查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现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因子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2017年南疆四地州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占全区人口的45.21%,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区33.24%,人均收入为全区的70.13%,人多地少,经济落后。蔬菜仍然是南疆四地州设施作物的主要种类。从22个县市调查数据来看,设施蔬菜产能只有97.06万吨,缺口达90万吨以上。比较南疆四地州发展设施蔬菜的资源条件可得,发展设施蔬菜自然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叶城县、和田地区皮山县、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克州阿克陶县;社会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疏附县、和田地区和田县。当前南疆四地州日光温室的茬口主要有“春提早”“秋延晚”以及越冬生产等3种类型。日光温室采取春提早黄瓜—秋延晚番茄—叶菜、春提早黄瓜—秋菜豆(或豇豆)—越冬茬叶菜的净收入相对较高,这些将是未来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茬口调整的趋势。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主要有:(1)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2)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3)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4)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5)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有:(1)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2)结合资源禀赋种植优势特色品种,与市场良性互动;(3)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4)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5)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二、冬春日光温室综合增效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春日光温室综合增效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棚秋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
1.1.1 大棚秋番茄生产概况 |
1.1.2 大棚秋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3 大棚秋番茄研究现状 |
1.1.4 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研究现状 |
1.1.5 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现状 |
1.1.6 大棚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现状 |
1.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概况 |
1.2.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3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研究现状 |
1.2.4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抗低温研究现状 |
1.3 油菜素内酯(BR)研究进展 |
1.3.1 BR的应用概况 |
1.3.2 BR的作用及机理 |
1.3.3 BR在蔬菜上的应用 |
1.4 外源钙研究进展 |
1.4.1 外源钙的应用概况 |
1.4.2 外源钙的作用及机理 |
1.4.3 外源钙在蔬菜上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病害与产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的影响 |
2.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病害的影响 |
2.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坐果与产量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BR及配施外源钙能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及产量 |
2.3.2 BR及配施外源钙能提高大棚秋番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 |
2.3.3 BR及配施外源钙能增强大棚秋番茄的抗性 |
2.3.4 BR及配施外源钙能缓解大棚秋番茄的病害 |
第三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指标测定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4.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4.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根系的影响 |
4.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5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西瓜杂交组合筛选及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基质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
1.1.1 无机基质栽培发展概况 |
1.1.2 有机基质栽培发展概况 |
1.2 营养液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
1.2.1 无机营养液发展概况 |
1.2.2 有机营养液发展概况 |
1.3 西瓜种质资源的研究发展概况 |
1.4 设施西瓜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大棚中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不同西瓜杂交组合产量与品质评价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场地与材料 |
2.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2.1.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生育期及田间表现的比较 |
2.2.2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果实商品性状的比较 |
2.2.3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产量比较 |
2.2.4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果实品质指标的比较 |
2.2.5 大棚西瓜杂交组合果实品质指标权重的确定 |
2.2.6 基于TOPSIS分析法的西瓜杂交组合果实综合品质评价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日光温室中全有机营养栽培西瓜杂交组合产量、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3.1.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生长特性的比较 |
3.2.2 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商品性状及产量的比较 |
3.2.3 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果实品质指标的比较 |
3.2.4 日光温室西瓜杂交组合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 |
3.2.5 西瓜品质及香气成分含量的隶属函数值及综合得分 |
3.3 讨论 |
3.3.1 西瓜的生长特性、产量及营养风味品质 |
3.3.2 西瓜香气成分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全有机营养基质袋式栽培西瓜杂交组合和配方的筛选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4.1.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处理对西瓜主蔓长的影响 |
4.2.2 不同处理对西瓜外观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
4.2.3 不同处理对西瓜品质指标的影响 |
4.2.4 不同处理对西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设施菜地土壤氮素累积及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我国设施菜地发展现状 |
1.2.2 设施菜地氮素投入现状 |
1.2.3 设施菜地土壤氮素转化 |
1.2.4 设施菜地土壤氮素去向 |
1.2.5 降低设施菜地氮素累积和损失以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
1.3 小结 |
第二章 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1 科学问题 |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设施菜地氮素平衡及累积状况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区域及设施温室 |
3.2.2 养分定点监测 |
3.2.3 土壤样品采集及测定 |
3.2.4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设施菜地氮素平衡状况 |
3.3.2 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pH和EC变化情况 |
3.3.3 土壤全氮和硝态氮与氮素盈余的关系 |
3.3.4 土壤硝态氮与pH和EC的关系 |
3.4 讨论 |
3.4.1 设施菜地氮素盈余 |
3.4.2 设施菜地土壤氮素累积 |
3.4.3 研究启示与建议 |
3.5 小结 |
第四章 设施菜地硝态氮累积现状及主控因素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田间采样测定 |
4.2.2 全国数据收集及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3.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硝态氮累积状况 |
4.3.2 全国设施菜地硝态氮累积状况 |
4.4 讨论 |
4.4.1 设施菜地硝态氮累积量 |
4.4.2 设施菜地硝态氮累积主控因素分析 |
4.4.3 设施菜地硝态氮累积的环境效应 |
4.4.4 不确定性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降低设施菜地根区硝态氮淋溶损失的措施-基于Meta分析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数据收集 |
5.2.2 数据整理 |
5.2.3 数据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3.1 设施菜地硝态氮淋溶 |
5.3.2 不同调控措施降低硝态氮淋溶的效果 |
5.3.3 土壤性质对不同调控措施效果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设施菜地硝态氮淋溶 |
5.4.2 设施菜地硝态氮淋溶阻控措施 |
5.4.3 不确定性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施用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室内培养试验 |
6.2.2 设施菜地田间试验 |
6.3 结果分析 |
6.3.1 培养试验中CO_2排放 |
6.3.2 培养试验中N_2O排放 |
6.3.3 培养试验中水溶性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 |
6.3.4 夏休闲期间设施菜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 |
6.3.5 夏休闲期间设施菜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 |
6.3.6 N_2O排放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 |
6.4 讨论 |
6.4.1 夏休闲期间设施菜地N_2O排放 |
6.4.2 有效碳源添加后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 |
6.5 小结 |
第七章 水氮调控对设施菜地氮素累积及损失的影响 |
7.1 前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研究区域概况 |
7.2.2 试验设计 |
7.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7.2.4 统计分析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水氮调控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影响 |
7.3.2 水氮调控对作物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7.3.3 水氮调控对氮素累积及损失的影响 |
7.3.4 水氮调控对氮素平衡的影响 |
7.4 小结 |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
8.1 讨论 |
8.1.1 设施菜地氮素盈余量高 |
8.1.2 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累积及环境效应 |
8.1.3 设施菜地氮素累积和损失阻控 |
8.2 主要结论 |
8.3 研究的创新点 |
8.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河北省设施甜瓜施氮的纳米碳溶胶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设施甜瓜生产与发展现状 |
1.2.2 设施甜瓜施肥现状 |
1.2.3 设施甜瓜土壤氮素损失 |
1.2.4 纳米碳调控技术 |
1.3 研究目标与拟解决关键问题 |
1.3.1 研究目标 |
1.3.2 拟解决关键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河北省设施甜瓜主产区施肥投入现状调查分析 |
1.4.2 河北省设施甜瓜土壤氮素淋失特征研究 |
1.4.3 减氮配施纳米碳溶胶对设施甜瓜施氮损失调控效果研究 |
1.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河北省设施甜瓜主产区养分投入及氮素淋失特征研究 |
2.1.1 研究区概况 |
2.1.2 调查与采样方法 |
2.1.3 样品测定与数据处理 |
2.2 设施甜瓜土壤氮素损失纳米碳调控研究 |
2.2.1 试验地概况 |
2.2.2 试验设计与布置 |
2.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2.2.4 数据计算与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河北省设施甜瓜主产区施肥现状及施氮淋失特征 |
3.1.1 施肥及养分投入现状 |
3.1.2 养分收支平衡状况 |
3.1.3 土壤养分状况 |
3.1.4 河北省设施甜瓜主产区土壤养分聚类分析 |
3.2 减氮配施纳米碳溶胶对设施甜瓜施氮损失调控效应研究 |
3.2.1 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2.2 对甜瓜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3.2.3 对施氮淋溶损失的影响 |
3.2.4 对土壤电导率及盐分离子的影响 |
3.2.5 对施氮气态损失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河北省设施甜瓜主产区施氮淋失特征 |
4.1.1 施肥现状 |
4.1.2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及氮素淋失特征 |
4.2 减氮配施纳米碳溶胶对设施甜瓜施氮损失的调控效应 |
4.2.1 对氮素淋溶损失的影响 |
4.2.2 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 |
4.3 减氮配施纳米碳溶胶对设施甜瓜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5)辽宁寒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评价指标的选取研究进展 |
1.2.2 指标赋权方法研究进展 |
1.2.3 综合评价方法模型研究进展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模型 |
2.1 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概况 |
2.1.1 研究内容 |
2.1.2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2.2.1 文献分析法 |
2.2.2 专家咨询法 |
2.2.3 实地调研法 |
2.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 |
2.3.1 专家组多重相关赋权法 |
2.3.2 熵权法 |
2.4 综合评价分析模型 |
2.4.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2.4.2 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 |
2.5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指标体系构建结果与分析 |
3.2.1 技术特征层 |
3.2.2 经济效益层 |
3.2.3 社会效益层 |
3.2.4 管理层 |
第四章 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4.1 数据资料来源 |
4.2 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 |
4.2.1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
4.2.2 专家主观赋权法权重结果 |
4.2.3 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赋权法权重计算结果 |
4.2.4 结果分析 |
4.3 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模型 |
4.3.1 数据标准化处理与最优列的选择 |
4.3.2 计算关联系数 |
4.3.3 主客观权重计算 |
4.3.4 关联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结论 |
5.2 未来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基于肥水调控提升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设施蔬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1.2 影响番茄果实品质形成的因素 |
1.3 施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3.1 大豆饼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3.2 氮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4 控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5 研究内容 |
1.5.1 目的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施大豆饼肥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2.2.2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长的影响 |
2.2.3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2.2.4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2.2.5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植株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 |
2.2.6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氮肥不同追施量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3.2.2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3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3.2.4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
3.2.5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控水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4.2.2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3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4.2.4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2.5 综合评价控水对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研究方法 |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榆林市蔬菜产业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 |
2.1 榆林市蔬菜产业基础条件分析 |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
2.1.2 自然条件 |
2.1.3 经济资源条件 |
2.2 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 |
2.2.1 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
2.2.2 西瓜和甜瓜生产现状 |
第三章 榆林蔬菜设施结构和产业问题分析 |
3.1 榆林市蔬菜主要设施结构类型 |
3.1.1 日光温室蔬菜 |
3.1.2 塑料大棚 |
3.1.3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投资情况对比 |
3.2 2014-2018年榆林市各区县蔬菜生产发展分析 |
3.2.1 蔬菜生产情况分析 |
3.2.2 设施蔬菜生产情况分析 |
3.2.3 西瓜和甜瓜生产情况分析 |
3.3 榆林市设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
3.3.1 设施规模小,设施利用率低 |
3.3.2 财政投入较为薄弱 |
3.3.3 专业人才匮乏 |
3.3.4 市场建设滞后 |
3.3.5 设施规模小,可利用率较低 |
3.3.6 土地流转费用高昂 |
第四章 榆林市设施蔬菜发展SWOT分析 |
4.1 发展优势 |
4.1.1 发展时机有利 |
4.1.2 旺盛的市场需求 |
4.1.3 气候资源优势 |
4.1.4 社会经济基础 |
4.2 发展劣势 |
4.2.1 经营方式单一,产业服务体系滞后 |
4.2.2 技术设施薄弱,融资渠道单一 |
4.3 发展机遇 |
4.3.1 政策大力扶持,市场前景广阔 |
4.3.2 广阔的市场前景 |
4.4 威胁分析 |
4.4.1 劳动力老龄化 |
4.4.2 设施农业重建轻管 |
第五章 对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
5.1 制定产品发展目标 |
5.1.1 总体目标 |
5.1.2 具体目标 |
5.2 落实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
5.2.1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区域,扩大基地规模 |
5.2.2 优化设施蔬菜品种结构 |
5.3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
5.3.1 加快设施蔬菜标准化建设体系步伐 |
5.3.2 加大财政投入 |
5.3.3 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
5.3.4 加大蔬菜流通体系建设,衍生市场链条拓宽市场渠道 |
5.3.5 积极推进榆林设施蔬菜产业化进程 |
5.3.6 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产质量形成及其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番茄的起源及世界分布 |
1.1.2 番茄栽培技术概述 |
1.1.3 我国设施番茄种植特点及存在问题 |
1.1.4 宽垄大行栽培的重要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种植密度与作物群体结构 |
1.2.2 宽垄大行栽培技术 |
1.2.3 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4 种植密度对作物光合生理及生态的影响 |
1.2.5 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1 研究方法 |
2.1.1 试验场地及供试材料概况 |
2.1.2 试验设计 |
2.2 数据分析方法 |
2.3 研究内容 |
2.3.1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
2.3.2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 |
2.3.3 番茄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 |
2.3.4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主要病害的影响 |
2.3.5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3.6 宽垄大行栽培番茄根系转录组分析 |
2.4 技术路线 |
3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3.1.1 番茄营养生长指标的测定 |
3.1.2 番茄生殖指标的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地上部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2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3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生殖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宽垄大行栽培对番茄植株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3.3.2 宽垄大行栽培对番茄植株根系的影响 |
3.4 小结 |
4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 |
4.1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4.1.1 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测定 |
4.1.2 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4.1.3 温室番茄光合热辐射积与干物质累积模型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4.2.2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4.2.3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4.2.4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4.2.5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叶片SPAD值的影响 |
4.2.6 温室番茄光合热辐射积与干物质累积模型分析 |
4.2.7 系统测试 |
4.2.8 干物质累积模型验证 |
4.2.9 干物质累分配模型验证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番茄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 |
5.1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5.1.1 温室冠层气温、地温、相对湿度、CO_2浓度的测定 |
5.1.2 温室照度的测定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冠层气温的影响 |
5.2.2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地温的影响 |
5.2.3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
5.2.4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空气CO_2浓度的影响 |
5.2.5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照度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6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主要病害的影响 |
6.1 测试方法与测试项目 |
6.1.1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发病率的测定 |
6.1.2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病情指数的测定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病害发生的影响 |
6.2.2 宽垄大行栽培番茄病情指数的测定 |
6.3 讨论 |
6.4 小结 |
7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果实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
7.1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7.1.1 营养品质的测定 |
7.1.2 产量测定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宽垄大行栽培对番茄营养品质的影响 |
7.2.2 宽垄大行栽培对番茄商品率的影响 |
7.2.3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果实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
7.3 讨论 |
7.3.1 宽垄大行栽培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7.3.2 宽垄大行栽培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7.4 小结 |
8 宽垄大行栽培番茄根系转录组分析 |
8.1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8.1.1 样品收集和准备 |
8.1.2 数据分析 |
8.2 结果分析 |
8.2.1 差异基因火山图分析 |
8.2.2 差异基因KEGG富集通路图 |
8.2.3 差异基因聚类分析 |
8.3 讨论 |
8.4 小结 |
9 结论 |
9.1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
9.2 宽垄大行栽培对番茄光合生理和温室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 |
9.3 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主要病害的影响 |
9.4 宽垄大行栽培对番茄果实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榆林市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1.2.1 设施蔬菜含义 |
1.2.2 设施蔬菜生产类型 |
1.2.3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
1.3 国内外设施蔬菜产业现状 |
1.3.1 国外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
1.3.2 国内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 |
2.1 榆阳区农业概况 |
2.2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2.2.1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历程 |
2.2.2 设施蔬菜产业的地位及作用 |
2.3 榆阳区主要设施结构类型 |
2.3.1 日光温室 |
2.3.2 塑料大棚 |
2.3.3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投资收益情况对比 |
2.4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
2.4.1 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情况 |
2.4.2 设施蔬菜标准园、育苗点及创建情况 |
2.4.3 设施蔬菜质量认证及品牌营销 |
2.4.4 设施蔬菜典型种植模式情况 |
2.4.5 设施蔬菜产业典型经营模式 |
第三章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3.1 发展优势 |
3.1.1 自然条件优越 |
3.1.2 交通条件便利 |
3.1.3 财政和土地优势 |
3.1.4 质量安全优势 |
3.2 发展劣势 |
3.2.1 基础建设薄弱,融资渠道不畅 |
3.2.2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观念落后 |
3.2.3 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化服务短缺 |
3.2.4 产后服务体系滞后,产销衔接不畅 |
3.3 发展机遇 |
3.3.1 市场需求量增大 |
3.3.2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
3.3.3 典型示范带动转型升级 |
3.4 面临威胁 |
3.4.1 设施农业“重建轻管” |
3.4.2 栽培技术落后 |
3.4.3 周边地区及煤炭经济冲击 |
第四章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
4.1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SWOT分析矩阵与发展战略 |
4.1.1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SWOT分析矩阵 |
4.2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建议 |
4.2.1 合理规划布局,扩大基地规模 |
4.2.2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扶持政策 |
4.2.3 拓展融资渠道,优化社会保障 |
4.2.4 构建支持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
4.2.5 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市场渠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影响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的条件和因素 |
1.2.4 文献小结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技术路线 |
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现状分析 |
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发展的基本概况 |
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栽培制度 |
2.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 |
2.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栽培制度 |
2.2.3 南疆设施蔬菜经营制度 |
3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 |
3.1 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 |
3.2 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 |
3.3 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 |
3.4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 |
3.5 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 |
4 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 |
4.1 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 |
4.2 开展本地优势种植,与市场良性互动 |
4.3 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 |
4.4 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 |
4.5 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四、冬春日光温室综合增效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D]. 王岩文.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2]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西瓜杂交组合筛选及营养液配方优化研究[D]. 王雪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设施菜地土壤氮素累积及调控研究[D]. 白新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河北省设施甜瓜施氮的纳米碳溶胶调控技术研究[D]. 杨迎.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5]辽宁寒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杨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6]基于肥水调控提升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研究[D]. 刘宇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建议[D]. 张艺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宽垄大行栽培对温室番茄产质量形成及其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D]. 刘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9]榆林市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 田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10]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 宋群. 石河子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