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浓缩饲料的选择和科学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韩晶[1](2020)在《HD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来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加深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例如过度关注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重结果轻过程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理论界进行了许多研究,很多学者提出了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建议。实践中,万科和华润等企业已经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以HD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调查法总结出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和平衡计分卡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与预算管理整合的相关理论,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HD公司内部资料的调查整理,了解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全面预算在编制流程、执行与控制、考评与激励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H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相脱节、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执行与控制困难、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最后,结合各种资料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提出了HD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改进建议。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并结合HD公司的实际,对公司战略进行分析,运用战略地图将战略目标进行分解,把战略地图的目标转化成平衡计分卡的具体指标和指标值,接着基于平衡计分卡编制公司预算和部门预算,对预算执行和调整进行优化,再结合平衡计分卡对各部门设定的考核指标和执行情况进行奖惩。本文还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李宏,王黎文,宋荣,张凤枰,黄智成,雒亚璇,李洁,张辉,宋涛,杨曦[2](2020)在《样品粉碎设备对饲料中铬测定结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样品粉碎设备对饲料中铬测定结果的影响,4家检测机构按照GB/T 13088-2006 《饲料中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使用不同材质的粉碎设备制备样品,考察粉碎设备、粉碎时间和样品硬度对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铬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锈钢材质粉碎机会导致饲料中的铬测定结果虚高;除硫酸镁、石粉、微量元素预混料外,粉碎时间越长,铬的测定结果越高;样品粉碎过程中铬的污染还与样品硬度有关,样品硬度越高,铬测定值越高。测定饲料中铬含量时,不能使用不锈钢或其他含铬材质的粉碎机制备样品。
王博,吴剑平,张婧,徐汀,严凤[3](2020)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猪浓缩饲料中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LC-MS/MS)测定猪浓缩饲料中25-羟基维生素D3的分析方法。方法取适量猪浓缩饲料样品于离心管中,加水后置于振荡器上振荡破除环糊精包囊,再加入叔丁基甲醚振荡对目标物进行提取,在9000r/min条件下离心5min,氮气吹干后用2.00mL流动相溶解,过滤膜后上机测定。实验使用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和0.1%甲酸,采用梯度程序洗脱,三重四极杆质谱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采用内标法进行计算。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在2~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加标回收率在77.85%~90.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RSD)≤8.8%。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专属性。
陈乐乐[4](2018)在《蚕沙饲料用预加工方式及其亚硝酸盐降解措施的研究》文中提出利用含有丰富营养成分及多种生物活性组分的蚕沙开发动物饲料,不仅可以物尽其用增加蚕桑生产总产值,也避免了蚕沙废弃后造成的环境严重污染,但蚕沙未在饲料原料名录之列。为促进蚕沙饲料化利用进程,试验收集不同来源的五龄末期鲜蚕沙,运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微波干燥、发酵后干燥等方法,研究预加工方式对鲜蚕沙营养成分和卫生安全的影响;设计地面条桑育+膨润土、地面条桑育+沸石粉、网上条桑育等新型蚕沙收集模式,探究新模式对鲜蚕沙亚硝酸盐含量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养蚕成绩的影响;同时以不同收集模式的鲜蚕沙为原料,探究发酵对亚硝酸盐的降解过程,并确定最佳发酵时间。本研究为蚕沙饲料化利用提供基础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来源鲜蚕沙粗蛋白等营养指标含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微生物污染物(细菌、霉菌、沙门氏菌)数量以及亚硝酸盐含量均超出饲料卫生标准的限定值;无机污染物(氟、汞、砷、铬、铅、镉)、农药(多菌灵、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灭多威)、氯霉素残留均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广东翁源蚕沙营养价值和安全性较高。2、鲜蚕沙经不同干燥方式干燥后:粗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表现为:鲜蚕沙>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自然干燥;粗纤维含量均有所升高,表现为:自然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鲜蚕沙;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另外,干燥能有效将微生物污染物数量降低到饲料卫生标准内,但亚硝酸盐含量小幅上升。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到蚕沙发酵工艺为:接种量10%、发酵水分45%、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64 h。发酵前后,物料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发酵最高可将物料粗蛋白提升3.62%、粗纤维降解1.66%。发酵对物料钙、磷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发酵前后,物料亚硝酸盐含量有差异显着性(p<0.05),亚硝酸盐降解率最低可达91.06%。3、与传统地面条桑育养蚕的鲜蚕沙相比,使用膨润土、沸石粉、纱网辅助养蚕可使亚硝酸盐的下降率分别达37.90%、25.01%、15.82%,但新型蚕沙收集模式下的鲜蚕沙亚硝酸盐含量仍超出饲料卫生标准(15 mg/kg)。新模式可显着提高家蚕幼生率和虫蛹率(p<0.05)。4、鲜蚕沙与玉米、豆粕、麦麸联合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有机酸以及亚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酵进行32 h后,物料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15 mg/kg,发酵进行40 h后,各组物料检测不出亚硝酸盐。发酵可有效解决蚕沙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问题,且发酵时间在3240h之间为宜。以上结果说明,鲜蚕沙微生物污染物数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均超出饲料卫生标准,不宜直接饲喂。生产上从经济性角度分析,可收集传统地面条桑育模式的鲜蚕沙,以先发酵后烘干的预加工方式提高蚕沙品质,实现科学开发蚕沙饲料。
孟祥池,陈晓安,王刚,贺轩阳,邬理洋,舒燕,李丽立[5](2018)在《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情况、粪便中微生物数量及环境中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择相同胎次、妊娠后期(9195 d)的长大杂二元母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对照组日粮采用添加传统型浓缩料,试验组日粮采用传统浓缩饲料(无抗生素)中添加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发酵的浓缩饲料(水份在35%40%),试验期为58d。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断奶后体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断奶后正常发情率高于对照组。仔猪断奶重、平均日增重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腹泻率均有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产后日采食量显着增加(P<0.05)、母猪粪便形状改善。试验组母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显着减少(P<0.05),而乳酸菌数量显着增多(P<0.05)。试验证明,饲喂乳酸菌能够改善母猪肠道有益微生态和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情况。
张宏峰[6](2017)在《基于知识资本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饲料企业为例》文中指出我国企业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相关研究目前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阶段,对此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理论体系,同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要将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作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手段。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通过不断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成为企业聚焦的重点,积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本,可以为企业更好地选择创新方式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借鉴,有助于企业获取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选取近年来发展速度快、竞争激烈的饲料企业为具体研究对象,梳理归纳形成了企业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理论体系,考察了饲料企业知识资本积累的动态能力,提出了饲料企业知识资本结构框架与特征,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及人力资本和企业知识资本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饲料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企业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检验,提取了特征值较大的6个因子,饲料企业知识资本积累动态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6个方面,一是企业对饲料相关新知识的运营能力,二是对市场环境的把握能力,三是企业学习更新能力,四是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五是企业的组织完善能力,六是企业的柔性反应能力。2.构成企业知识资本的人力资本、顾客资本、结构资本等关键要素会对企业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假设的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知识资本中的顾客资本与企业结构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与企业结构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与企业顾客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顾客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结构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结构资本作为企业外生潜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必须通过企业知识构成要素的其他构成,例如人力资本与顾客资本等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的影响,并不能单独对企业绩效产生显着的促进作用。3.基于1999-2013年我国上市饲料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我国饲料企业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饲料企业而言,人力资本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对企业多维度的绩效有正向推动作用。加强饲料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培育和加强饲料企业竞争优势,提高饲料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绩效而言,人力资本投资对不同维度的企业绩效不同。4.饲料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绩效,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1)建立和完善企业中高层人员选拔的优化机制;2.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饲料企业的员工的努力程度会受到四种激励约束机制的影响:报酬、控制权、市场声誉和行业竞争程度;(3)提高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员工的“干中学”能力。除了先天能力以外,“干中学”机制是影响企业员工能力的后天途径,可以在员工现有禀赋的条件上,通过“干中学”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企业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均显着相关。企业知识资本是影响饲料企业绩效的关键性因素,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直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绩效。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首次运用概念模型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饲料企业内部和外部、专业技术型和行政管理型、默会型和明晰型等不同维度的人力资本结构和特征。2.首次运用动态能力分析方法探讨饲料企业知识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3.首次对饲料企业知识资本积累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进行研究。
陈焕[7](2017)在《市售浓缩及预混合饲料中油脂品质的评价及其储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脂添加在饲料中,不仅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也便于饲料的加工。但是,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油脂含量较高的饲料往往会发生酸败,产生不良的气味,使饲料营养价值下降,甚至产生毒性。本课题以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为原料,建立了饲料中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分析了饲料成分及品质;研究了饲料存储过程中油脂的品质变化规律。由于目前还没有有对饲料中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检测的相关标准方法。本文先建立了饲料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将饲料油脂酸价(AV)的检测方法优化为:称取50g饲料到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0mL石油醚(沸程为30~60℃),在30℃下于磁力搅拌装置中浸取0.5h后,在4500r/min下离心5min,取上清液于30℃、80~100r/min、20~30KPa条件下旋蒸脱溶后收集油脂,再用GB/T 5530-2005中方法测定油脂酸价。结果表明,酸价在3~65m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多次试验平均AV回收率在96.52%~116.33%,RSD <4%。本文将饲料油脂过氧化值(PV)的检测方法优化为:将TBHQ (m(TBHQ)=饲料重×饲料含油率×200mg/kg)添加到饲料中并搅拌均匀,称取50g含TBHQ的饲料到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0mL (料液比g/mL=1:3)正己烷。在30℃搅拌下浸取0.5h后,在4500r/min下离心5min,然后取上清液真空脱溶后,再用GB/T 5538-2005中方法测定其过氧化值。结果表明,过氧化值在3~20mmol/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1,多次试验平均PV回收率在95.56%~106.83%之间,RSD在之0.46%~3.85%间,且不受饲料含油率影响。对20种饲料组成成分及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质期内有6种饲料中的油脂在酸价指标上不合格(酸价>15mg/g),20种饲料在饲料中油脂过氧化值指标上均合格(过氧化值≤8mmol/kg)。20种饲料的水分均低于饲料储存安全水分。对20种饲料的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发现,饲料中油脂不仅在含量上相差很大,而且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也有很大差异,部分饲料中添加的油脂可能是混合油,这与2013年开始实施的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中只使用单一油脂的要求不符。对20种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浓缩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预混合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浓缩饲料中都包含了8种必需氨基酸;预混合饲料都对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进行了补充,有的还对第二限制氨基酸—蛋氨酸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同时,通过检测发现20种饲料油脂中均未检出矿物油、含环丙烯酸的油脂和乙酯。为得到饲料在储存过程中油脂品质的变化规律,从20种饲料中选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酸含量差别较大的8种饲料,延长饲料的存储时间,进一步考察饲料在储存过程中油脂品质的变化:随储存时间的延长,饲料中油脂酸价增长较快。3个月后,酸价最大增量达到了 35.5mg/g,8种饲料中有6种饲料中的油脂酸价超过15mg/g。储存过程中饲料中油脂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全氧化值也有一定的增大趋势,但过氧化值增大的趋势不大,3个月后,8种饲料中油脂的过氧化值均≤8mmol/kg。通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对饲料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分析发现,酯类物质在风味物质中含量最高,具有柔和的奶油和烤面包香气的丁酰乳酸丁酯在饲料储存过程中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使得有益的风味散失。同时,酯类物质种还检测出了许多内酯类物质,内酯类物质往往具有较低的阈值,往往具有果香味,对饲料的风味产生一定的贡献,但在不同饲料储存过程中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风味物质中醛类、酮类、酸类物质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它们是由油脂氧化产生的次级产物,表明油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产生了不良的气味,对饲料的整体风味产生了不利影响,是引起饲料风味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
崔艳红,韩庆功,王元元,张月,刘兴友,刘长忠[8](2016)在《混合菌发酵对浓缩饲料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探讨毕赤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3种菌种发酵浓缩饲料产生乳酸的可行性,建立生产新型富含小肽的优质蛋白质饲料工艺参数,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定。采用混合菌厌氧发酵的方法,以p H值、乳酸和酸性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以不加抗生素的断奶仔猪浓缩料为发酵对象,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比例对发酵后浓缩饲料中乳酸和酸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以产乳酸和酸性蛋白含量为指标,优化后发酵浓缩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60 h、发酵温度25℃、菌种比例112。浓缩饲料经3种菌混合发酵后p H值由6.5降低到5.10,乳酸含量明显提高,酸性蛋白含量提高了25.61%,发酵浓缩饲料的营养价值有明显改善。
薛文月[9](2015)在《猪浓缩饲料蛋白质氧化及不同抗氧化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猪浓缩饲料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蛋白质饲料,含蛋白质较高,通常贮存时间较长,在储存过程中蛋白质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从而影响其应用效果。本研究采集饲料企业实际生产的猪浓缩饲料进行蛋白质氧化状况分析,并研究蛋白质发生氧化的浓缩饲料对仔猪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类型抗氧化剂对乳猪浓缩饲料蛋白质氧化的影响,为保证浓缩饲料的品质提供参考依据。论文包括以下3个试验:试验一调研分析部分饲料企业猪浓缩饲料蛋白质氧化状况。选择江苏省有代表性的饲料企业进行浓缩饲料样品采集,根据生产时间、储藏时间等条件,分为不同的批次,将采集的饲料样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左右并粉碎过60目,进行蛋白质氧化指标(蛋白质羰基、琉基、游离氨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浓缩饲料中的蛋白质羰基含量逐渐升高(P<0.05),蛋白质游离巯基、总巯基及游离氨基含量逐渐降低(P<0.05),提示蛋白质的氧化程度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试验二研究常规条件储存浓缩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仔猪6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日粮处理如下:(1)日粮所用浓缩饲料为4℃低温储存45 d;(2)日粮所用浓缩饲料为常规条件储存45 d。结果表明,与低温储存组相比,常规条件储存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IF)显着降低(P<0.05),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白蛋白(ALB)含量显着降低(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着升高(P<0.05)。试验三研究不同类型抗氧化剂对浓缩饲料中蛋白质氧化的影响。选用乳猪浓缩饲料为试验材料,处理如下:(1)AO1组不添加任何抗氧化剂;(2)AO2组添加固体乙氧基喹淋;(3)AO3组添加液体乙氧基喹淋;(4)AO4组添加固体和液体乙氧基喹啉。添加剂量均为150g/t乙氧基喹淋。将各处理饲料样品分别置于室温25 ℃和模拟夏季高温35 ℃培养箱内储存不同时间(0d,10 d,20 d,30 d和60 d)。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各组浓缩饲料蛋白质羰基含量显着升高(P<0.05),巯基含量显着降低(P<0.05),游离氨基含量没有显着变化(P>0.05),NSI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着降低(P<0.05);乙氧基喹淋具备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储存时间在20 d以前4组之间蛋白质氧化程度没有显着差异,储存30 d以后,液体乙氧基喹淋的抗氧化效果显着优于固体乙氧基喹啉(P<0.05),固、液体乙氧基喹啉各半使用的抗氧化效果不稳定。
张顺喜[10](2015)在《浓缩饲料的使用对提高畜禽养殖效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浓缩饲料以其便于运输,方便与农户自产的玉米、麦麸、米糠等原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配制成营养均衡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得到日趋广范的推广使用,对养殖业的发展和科学饲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不少农户在使用浓缩饲料时,仍存在相当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将浓缩饲料直接饲喂,有的不按需要配比进行配合,有的不知道配比如何计算等,从而影响浓缩饲料应有效果的发挥。为此,本文就合理选用、使用浓缩饲料饲养畜禽的正确方法以及配比的实用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二、浓缩饲料的选择和科学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浓缩饲料的选择和科学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HD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
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
2.1.3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的问题 |
2.2 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
2.2.1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
2.2.2 战略地图 |
2.3 平衡计分卡与预算管理的整合 |
2.3.1 平衡计分卡与预算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
2.3.2 平衡计分卡与预算管理整合的可行性 |
第三章 H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HD公司简介 |
3.2 H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
3.2.1 H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 |
3.2.2 H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与控制 |
3.2.3 H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与激励 |
3.3 H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HD公司预算与战略目标相脱节 |
3.3.2 HD公司预算管理编制过程中的问题 |
3.3.3 HD公司执行控制难以落实 |
3.3.4 HD公司考评及奖励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HD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建议 |
4.1 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 |
4.2 运用战略地图分解战略目标 |
4.3 建立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
4.3.1 设置关键绩效指标 |
4.3.2 设置关键绩效指标的指标值 |
4.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编制 |
4.4.1 预算组织机构设置 |
4.4.2 预算编制流程 |
4.4.3 预算编制方法 |
4.4.4 HD公司层预算 |
4.4.5 HD公司部门预算 |
4.5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执行与调整 |
4.6 基于平衡计分卡实行有效考评与奖励机制 |
第五章 HD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深化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
5.2 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
5.3 领导层高度重视与强化内部沟通 |
5.4 健全公司内部相关管理机制 |
5.5 构建信息系统支撑平台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样品粉碎设备对饲料中铬测定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仪器设备 |
1.3 实验设计 |
1.3.1 实验1 |
1.3.2 实验2 |
1.3.3 实验3 |
1.3.4 实验4 |
1.4 实验方法 |
1.4.1 试样溶液制备 |
1.4.2 测定条件 |
1.4.3 标准溶液配制 |
1.4.4 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测定结果 |
2.2 使用不锈钢材质粉碎机会导致饲料中铬的测定结果虚高 |
2.3 样品粉碎时间对铬测定结果的影响 |
3 结论 |
(3)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猪浓缩饲料中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色谱条件 |
2.2.2 质谱条件 |
2.2.3 标准品准备与处理 |
2.2.4 样品准备与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质谱条件优化 |
3.2 标准品典型图谱 |
3.3 标准曲线 |
3.4 检测限与定量限 |
3.5 回收率和精密度 |
3.6 内标法的耐用性 |
3.7 实际样品检测 |
4 结论与讨论 |
(4)蚕沙饲料用预加工方式及其亚硝酸盐降解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蚕沙资源概述 |
1.2 蚕沙营养组分及饲用价值 |
1.2.1 蚕沙中的基础营养物质 |
1.2.2 蚕沙中的氨基酸组成 |
1.2.3 蚕沙中的活性物质 |
1.3 蚕沙饲用研究进展 |
1.3.1 蚕沙直接作为鱼饲料的应用 |
1.3.2 蚕沙在猪饲料上的应用 |
1.3.3 蚕沙在羊饲料上的应用 |
1.3.4 蚕沙在其他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
1.4 影响蚕沙原料的安全性因素 |
1.4.1 微生物污染物 |
1.4.2 无机污染物 |
1.4.3 常用农药与抗生素残留 |
1.4.4 抗营养因子 |
1.5 蚕沙饲用加工方式 |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2.3 仪器设备 |
2.4 试验方法 |
2.4.1 不同来源鲜蚕沙的营养品质及安全性 |
2.4.2 蚕沙发酵工艺探究 |
2.4.3 不同干燥方式和发酵处理对蚕沙品质的影响 |
2.4.4 不同蚕沙收集模式对鲜蚕沙亚硝酸盐的改善效果 |
2.4.5 发酵对不同蚕沙收集模式蚕沙中亚硝酸盐降解过程的研究 |
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来源鲜蚕沙的营养品质及安全性 |
3.1.1 营养品质 |
3.1.2 卫生安全 |
3.2 蚕沙发酵工艺探究 |
3.2.1 发酵可行性研究及发酵菌种筛选 |
3.2.2 发酵菌种组合筛选试验 |
3.2.3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2.4 响应面法优化蚕沙发酵条件 |
3.3 不同加工方式对蚕沙品质的影响 |
3.3.1 干燥方式对蚕沙品质的影响 |
3.3.2 发酵处理对蚕沙品质的影响 |
3.4 不同蚕沙收集模式对鲜蚕沙亚硝酸盐的改善效果 |
3.4.1 不同蚕沙收集模式对鲜蚕沙亚硝酸盐的改善效果 |
3.4.2 不同蚕沙收集模式的养蚕成绩 |
3.5 发酵对不同养蚕模式蚕沙中亚硝酸盐降解的研究 |
3.5.1 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3.5.2 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3.5.3 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 |
3.5.4 发酵过程中亚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变化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干燥和发酵处理对蚕沙营养品质的影响 |
4.1.2 干燥和发酵处理对蚕沙微生物污染物数量的影响 |
4.1.3 干燥和发酵处理对蚕沙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4.1.4 干燥和发酵处理对蚕沙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
4.1.5 不同蚕沙收集模式对鲜蚕沙质量的改善效果以及养蚕成绩的影响 |
4.1.6 蚕沙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4.1.7 蚕沙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4.1.8 蚕沙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
4.1.9 蚕沙发酵过程中亚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变化 |
4.2 结论 |
4.3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不同来源的新鲜蚕沙 |
附录 C 四种不同蚕沙收集模式现场及蚕沙 |
附录 D 饲料卫生标准 |
(5)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材料 |
1.4 评定指标 |
1.4.1 母猪、仔猪生产性能评定 |
1.4.2 母猪粪便微生物数量的评定 |
1.4.3 母猪粪便形态评分 |
1.4.4 猪舍氨气浓度的测定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饲喂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饲喂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2.3 饲喂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猪舍氨气浓度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饲喂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饲喂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粪便中微生物的影响 |
3.3 饲喂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粪便形态的影响 |
3.4 饲喂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猪舍氨气浓度的影响 |
4 结论 |
(6)基于知识资本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饲料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框架与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4.3 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知识资本理论 |
2.1.1 企业知识资本的构成与特征 |
2.1.2 企业知识资本的生成与积累 |
2.2 企业人力资本理论 |
2.2.1 企业人力资本的类型与特征 |
2.2.2 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
2.2.3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理论 |
2.3 企业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
2.4 企业绩效相关理论 |
2.4.1 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理论 |
2.4.2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 |
2.5 理论研究评述 |
第三章 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3.1 人力资本投资、积累和企业知识资本辩证关系质性研究 |
3.1.1 三者的逻辑关系 |
3.1.2 三者的关联 |
3.1.3 三者的区别 |
3.2 研究方案设计 |
3.3 调查研究过程 |
3.4 半结构化访谈 |
3.4.1 访谈提纲 |
3.4.2 访谈过程 |
3.5 预调研 |
3.5.1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
3.5.2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
3.5.3 样本描述性统计 |
3.5.4 信度分析 |
3.5.5 最终问卷的形成 |
3.6 正式调研 |
3.6.1 问卷发放情况 |
3.6.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四章 饲料企业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关系研究 |
4.1 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实证分析 |
4.1.1 研究假设 |
4.1.2 模型设计与实证指标选取 |
4.1.3 描述性统计 |
4.1.4 相关性分析 |
4.1.5 层级回归分析 |
4.2 企业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实证分析 |
4.2.1 饲料企业知识资本构成 |
4.2.2 饲料企业知识资本结构探索性分析 |
4.2.3 多种模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力资本对饲料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5.1 人力资本投资对饲料企业绩效的影响 |
5.1.1 模型构建 |
5.1.2 研究假设 |
5.1.3 饲料企业人力资本度量及样本数据 |
5.1.4 人力资本投资对饲料企业绩效实证分析 |
5.2 人力资本积累对饲料企业绩效的影响 |
5.2.1 模型构建 |
5.2.2 人力资本积累对饲料企业绩效实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知识资本对饲料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6.1 模型构建 |
6.1.1 饲料企业知识资本积累模型 |
6.1.2 饲料企业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概念模型 |
6.2 研究假设 |
6.3 饲料企业知识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实证分析 |
6.4 饲料企业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
6.4.1 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
6.4.2 假设检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饲料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与建议 |
7.1.1 饲料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经验与存在问题 |
7.1.2 饲料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战略 |
7.1.3 饲料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策略 |
7.1.4 降低饲料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措施 |
7.2 问题与不足 |
7.3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7)市售浓缩及预混合饲料中油脂品质的评价及其储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纯油脂体系的酸败 |
1.2.2 饲料中油脂的酸败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2 饲料中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检测方法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2.2.3 主要实验仪器 |
2.2.4 实验方法 |
2.2.5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饲料油脂酸价测定中脂肪提取方法的优化 |
2.3.2 饲料油脂过氧化值测定中脂肪提取方法的优化 |
2.4 本章小结 |
3 饲料组成成分及品质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主要实验试剂 |
3.2.3 主要实验仪器 |
3.2.4 实验方法 |
3.2.5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饲料油脂的粗脂肪含量测定和饲料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 |
3.3.2 饲料水分含量和磷脂含量的测定 |
3.3.3 保质期内饲料中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 |
3.3.4 饲料蛋白质含量测定和氨基酸组成分析 |
3.3.5 饲料油脂中矿物油的检测 |
3.3.6 饲料油脂中含环丙烯酸油脂的检测 |
3.3.7 饲料油脂中乙酯的检测 |
3.3.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及油脂中苯并芘的检测 |
3.4 建议饲料中的检测指标 |
3.5 本章小结 |
4 自然储存过程中饲料中脂质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主要实验试剂 |
4.2.3 主要实验仪器 |
4.2.4 实验方法 |
4.2.5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饲料储存过程中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
4.3.2 饲料储存过程中油脂甘油酯组成的变化 |
4.3.3 饲料储存过程中油脂酸价的变化 |
4.3.4 饲料储存过程中油脂过氧化值的变化 |
4.3.5 饲料储存过程中油脂茴香胺值的变化 |
4.3.6 饲料储存过程中油脂全氧化值的变化 |
4.3.7 饲料储存过程中风味的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8)混合菌发酵对浓缩饲料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 培养基 |
1.1.3 断奶仔猪浓缩饲料 |
1.1.4 仪器与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种子液的制备 |
1.2.2 正交试验设计 |
1.2.3 试验指标的测定 |
1.2.3. 1 p H值的测定 |
1.2.3. 2 乳酸含量的测定 |
1.2.3. 3 酸性蛋白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发酵对断奶仔猪浓缩料p H值的影响 |
2.2 发酵对断奶仔猪浓缩料中乳酸含量的影响 |
2.3 发酵对断奶仔猪浓缩料中酸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2.4 优化浓缩饲料发酵条件后营养特性的变化 |
3 讨论 |
3.1 乳酸变化的影响因素 |
3.2 发酵饲料对消化吸收的影响 |
3.3 发酵饲料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4 小结 |
(9)猪浓缩饲料蛋白质氧化及不同抗氧化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部分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浓缩饲料生产应用现状 |
1.1 我国2007年至2013年浓缩饲料生产概况 |
1.2 浓缩饲料的原料及配制 |
1.3 浓缩饲料的特点 |
1.4 浓缩饲料合理使用 |
2 蛋白质氧化 |
2.1 蛋白质氧化的机理 |
2.2 蛋白质氧化对其性质及利用率的影响 |
2.3 氧化蛋白质对动物的影响 |
3 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
3.1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
3.2 抗氧化剂的分类 |
4 乙氧基喹啉 |
4.1 乙氧基喹啉的性质 |
4.2 乙氧基喹啉的商品制剂及特点 |
4.3 乙氧基喹啉的应用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部分饲料企业浓缩饲料蛋白质氧化状况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饲料样品采集地点的确定 |
1.2 采样前准备工作 |
1.3 饲料样品的采集方法 |
1.4 样品前处理及储存 |
1.5 指标测定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乳猪浓缩饲料中蛋白质氧化状况 |
2.2 仔猪浓缩饲料中蛋白质氧化状况 |
2.3 生长育肥猪浓缩饲料中蛋白质氧化状况 |
2.4 通用型猪浓缩饲料中蛋白质氧化状况 |
3 讨论 |
3.1 储存时间对浓缩饲料中蛋白质羰基含量的影响 |
3.2 储存时间对浓缩饲料中蛋白质中巯基的影响 |
3.3 储存时间对浓缩饲料中蛋白质游离氨基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常规条件储存浓缩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5 指标测定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常规条件储存浓缩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常规条件储存浓缩饲料对仔猪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常规条件储存浓缩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常规条件储存浓缩饲料对仔猪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三 不同类型抗氧化剂对浓缩饲料中蛋白质氧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设计与样品处理 |
1.4 指标测定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类型抗氧化剂对乳猪浓缩饲料蛋白质氧化的影响 |
2.2 不同类型抗氧化剂对乳猪浓缩饲料NSI的影响 |
2.3 不同类型抗氧化剂对乳猪浓缩饲料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类型抗氧化剂对乳猪浓缩饲料蛋白质氧化的影响 |
3.2 不同类型抗氧化剂对乳猪浓缩饲料NSI的影响 |
3.3 不同类型抗氧化剂对乳猪浓缩饲料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10)浓缩饲料的使用对提高畜禽养殖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浓缩饲料的选择 |
二、浓缩饲料的使用 |
三、浓缩饲料与能量饲料原料的配比计算方法 |
四、浓缩饲料的选择和科学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HD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 韩晶. 河北大学, 2020(08)
- [2]样品粉碎设备对饲料中铬测定结果的影响[J]. 李宏,王黎文,宋荣,张凤枰,黄智成,雒亚璇,李洁,张辉,宋涛,杨曦. 中国饲料, 2020(05)
- [3]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猪浓缩饲料中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J]. 王博,吴剑平,张婧,徐汀,严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2)
- [4]蚕沙饲料用预加工方式及其亚硝酸盐降解措施的研究[D]. 陈乐乐.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无抗发酵浓缩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及生态环境的影响[J]. 孟祥池,陈晓安,王刚,贺轩阳,邬理洋,舒燕,李丽立. 湖南畜牧兽医, 2018(02)
- [6]基于知识资本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饲料企业为例[D]. 张宏峰.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7]市售浓缩及预混合饲料中油脂品质的评价及其储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研究[D]. 陈焕. 河南工业大学, 2017(02)
- [8]混合菌发酵对浓缩饲料品质的影响[J]. 崔艳红,韩庆功,王元元,张月,刘兴友,刘长忠. 饲料工业, 2016(07)
- [9]猪浓缩饲料蛋白质氧化及不同抗氧化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 薛文月.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10]浓缩饲料的使用对提高畜禽养殖效率的影响[J]. 张顺喜. 农技服务,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