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安体舒通联合应用引起致命性高血钾症:25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幸[1](2021)在《高剂量与低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应用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治疗,文献中报道了不同剂量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效果,但高剂量ACEI和低剂量ACEI治疗CHF的疗效和安全性不确定。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高剂量ACEI和低剂量ACEI对CHF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个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Embase等数据库,纳入的文献均为关于ACEI治疗CHF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以治疗有效率、咳嗽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低血压发生率、全因住院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钾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为研究指标,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估偏倚风险后,采用Cochrane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对提取的数据采用Stata16.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20篇RCT,涉及108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ACEI可以提升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MD=7.51,95%CI(4.17,10.85),P<0.05],提高治疗有效率[RR=1.13,95%CI(1.07,1.20),P<0.05],降低全因死亡率[RR=0.94,95%CI(0.89,0.99),P<0.05];对全因住院率[RR=0.96,95%CI(0.91,1.02),P>0.05]、咳嗽发生率[RR=0.90,95%CI(0.78,1.04),P>0.05]无影响;但高剂量会增加低血压[RR=1.69,95%CI(1.35,2.11),P<0.05]、高钾血症[RR=1.89,95%CI(1.41,2.53),P<0.05]、急性肾功能不全[RR=1.47,95%CI(1.19,1.81),P<0.05]的发生风险。结论:高剂量ACEI较低剂量可以提高CHF的治疗有效率、心脏射血分数,降低全因死亡率;对全因住院率、咳嗽发生率无影响,但高剂量ACEI增加了低血压、高钾血症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故高剂量ACEI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何开兰[2](2020)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静脉回心血难以充分排出心脏,从而造成静脉系统血液发生淤积、血液灌注不足,并产生相应的心脏循环障碍。心力衰竭是不同种心脏疾病晚期的共同结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多表现为喘憋感、难以正常生活活动,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患者5年死亡率能达到50.0%-60.0%。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衰的治疗以强心、扩张血管及利尿等为主,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也不断推陈出新。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药物,广泛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成人中,有助于降低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住院风险。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亦可替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心衰竭患者。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依据、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昌乐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及老年医学科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有关检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包括:心功能分级、性别、基础心率、血压)、心功能水平测定、肾功能、电解质及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等。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限盐、β-阻剂、螺内酯治疗,叮嘱患者休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两组治疗后均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率、心功能和心脏结构(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 BNP)、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水平,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住院次数及累计住院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及药物安全性,本研究利用SPSS22.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80%达靶剂量)治疗后3个月疗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78%达靶剂量)77.50%(P<0.05);(2)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LVEDD、LVPW及NT-pro 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BUN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e GFR水平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BUN、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e 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均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观察组治疗后住院次数及累计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粒细胞-吞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CM-CSF)、吞噬细胞吸附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6)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结膜炎、注意力下降、疼痛性痉挛、胃肠道反应及嗜睡头晕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能获得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李雪[3](2020)在《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RR)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简称原醛症)的最佳切点值;ARR分别联合醛固酮(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或肾素(direct renin concentration,DRC),选取最适合临床筛查原醛症的方案,提高原醛症的筛查效率。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的18~70岁疑诊为原醛症的高血压患者188例,以原醛症组(PA组)为病例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组(EH组)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PAC及DRC,利用ARR绘制ROC曲线,获取ARR的最佳切点值,以ARR最佳切点值联合高PAC或低DRC,计算不同联合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1两组间年龄、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HDL、LDL、肌酐、尿酸、BM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钾、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卧位及立位P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组的卧位及立位DRC低于E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组的卧位及立位ARR均高于E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位ARR的最佳切点值为37.34,灵敏度为98.5%,特异度为93.5%,约登指数(YI)为0.92;立位ARR最佳切点值为34.74,灵敏度为98.5%,特异度为94.3%,YI为0.928。卧位ARR曲线下面积(AUC2)为0.990,95%可信区间(CI)为0.981~1.000,立位ARR曲线下面积(AUC1)为0.994,95%CI为0.987~1.000。3当以卧位ARR为37.34,联合低DRC,其灵敏度为90.8%,特异度为95.1%;联合高PAC,其灵敏度为38.5%,特异度为96.7%。当以立位ARR为34.74时,联合低DRC,其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6.7%;联合高PAC,其灵敏度为13.8%,特异度为99.2%。结论1应用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RR)筛查原醛症,立位ARR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推荐立位ARR筛查原醛症的最佳切点值为34.74。2在原醛症高危人群的筛查中,ARR联合高PAC或低DRC作为筛查方案,结合灵敏度、特异度,推荐应用立位ARR联合低DRC方案更优。图1幅;表8个;参125篇。
赖星星[4](2020)在《住院患者高钾血症的患病情况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高钾血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常常具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目前国内对住院患者高钾血症的患病情况以及血钾对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缺乏大宗数据报道。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高钾血症在住院患者中的患病情况以及不同血钾水平以及血钾变化速率对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1、检索某院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期间至少一次血钾大于或等于5.5mmol/L的住院患者以及同期出院诊断中包含高钾血症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出院科室、出院诊断、住院时长、预后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分析高钾血症在总体住院患者中的患病情况;分析不同血钾水平以及血钾变化速率对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2、以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诊断高钾血症,实际实验室检查血钾≥5.5mmol/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3、观察终点:出院时是否死亡。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15079例住院高钾血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8±18.3)岁,男性有9382例(62.2%)。对于入院血钾水平(5.79±1.07 vs.4.74±1.08mmol/L,P<0.001)、峰值血钾水平[6.18(5.81,6.73)vs.5.86(5.64,6.26)mmol/L,P<0.001]和最后复查血钾水平(5.04±0.70 vs.4.67±0.70 mmol/L,P<0.001),出院诊断高钾血症患者均高于未诊断患者。与未诊断高钾血症患者相比,出院诊断高钾血症患者肾功能较差,血清肌酐更高[308.40(138.65,689.50)vs.87.40(61.20,197.15)μmol/L,P<0.001],且e GFR更低[15.53(6.06,40.44)vs.71.27(25.90,98.41)ml/(min·1.73m2),P<0.001]。最后,与未诊断高钾血症患者相比,出院诊断高钾血症患者的病死率更高(16.2%vs.11.5%,P<0.001)。2、高钾血症在住院患者中的患病情况分析:总体患病率为1.7%,诊断率为13.6%,漏诊率为86.4%。非手术区高钾血症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手术区患者,非手术区住院患者高钾血症诊断率高于手术区(20.4%vs.3.2%,P<0.001)。3、肾功能对血钾水平的影响:根据e GFR进行分组:e GFR≥90 ml/(min·1.73m2)、6089.99 ml/(min·1.73m2)、3059.99 ml/(min·1.73m2)、1529.99 ml/(min·1.73m2)、<15 ml/(min·1.73m2),与e GFR轻度下降患者相比,e GFR中重度下降患者的入院血钾水平、峰值血钾水平及复查血钾水平高,血钾变化值相对较低,P值均<0.001。4、对预后的影响:血钾水平按以下进行分组:K+<3.5 mmol/L、3.5≤K+<4.5mmol/L、4.5≤K+<5.5 mmol/L、5.5≤K+<6.0 mmol/L、6.0≤K+<6.5 mmol/L、6.5≤K+<7.0 mmol/L和K+≥7.0 mmol/L。入院时不同血钾水平的病死率分别为17.1%、13.3%、12.6%、6.8%、10.1%、11.0%、10.9%%;从住院期间峰值血钾水平上看,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9.0%、13.8%、17.6%、17.4%;复查血钾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0.8%、8.1%、9.6%、12.6%、15.9%、23.2%、40.0%,无复查血钾记录患者的病死率为13.9%。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血钾患者相比,入院时K+<3.5 mmol/L(HR:1.338,95%CI:1.164-1.537,P<0.001)、6.0≤K+<6.5mmol/L(HR:1.201,95%CI:0.998-1.445,P=0.052)和≥6.5mmol/L(HR:1.421,95%CI:1.158-1.744,P=0.001)增加死亡风险。5、治疗措施分析:袢利尿剂是最常见的治疗措施,为68.1%,其次为胰岛素葡萄糖溶液,占67.0%,9.1%患者在发生高钾血症后没有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重度高钾血症患者使用肾脏替代治疗进行降钾的比例高,采取的治疗手段更多。轻、中、重度高钾血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比例分别为23.6%、32.6%和42.0%,P=0.066,三组患者的病死率:6.9%、12.6%、17.4%,P=0.167。结论:1、住院患者高钾血症以非手术病区常见,其总体诊断率低,漏诊率高,漏诊者主要为血钾水平轻度升高,肾功能相对较好,住院时间长的患者;2、入院时低钾血症或中重度高钾血症,住院期间血钾上升速度快,未及时复查血钾均可增加住院患者全因死亡风险;3、治疗过程中,重度高钾血症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多,肾脏替代治疗比例高,意味着患者的病情重,预后差。
周振华,王文渊[5](2019)在《盐酸贝那普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介绍盐酸贝那普利的主要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依据,综述了盐酸贝那普利的主要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了其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等。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病人使用盐酸贝那普利后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但也出现了部分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贝那普利临床作用较多,有着很好且广泛的疗效,尤其是与其他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联合使用后,发展前景广阔。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6](2019)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认为引言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7](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关文池[8](2017)在《2001-2011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应用的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急重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医疗花费高,严重威胁民众健康;且目前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沉重。在此背景下,保证现有AMI诊疗服务的规范性和高质量至关重要。除了及时的再灌注治疗,规范使用有循证证据、能够改善预后的药物也是AMI的重要治疗手段。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是治疗AMI的一类重要药物,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A)。大量临床试验表明,适宜人群使用上述药物可显着改善预后,国内外AMI临床指南均推荐使用。其用药需首先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是否具备临床指征。此外,在无指征或有禁忌症的人群中使用上述药物,不仅不会带来获益,反有可能将患者暴露于额外风险;除此以外,我国既往无数据报道AMI患者中RAAS抑制剂的使用情况,无从了解其使用的规范性。目的:根据患者用药指征和禁忌症,分别评价中国2001-2011年间AMI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和安体舒通(我国唯一的AA类药物)的使用变化趋势,以及LVEF测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探讨患者和医院层面影响应用的因素;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间的应用差异。方法:利用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AMI研究,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AMI抽样队列(2001年、2006年、2011年),分别确定ACEI/ARB、安体舒通和LVEF测量的样本人群。首先,总体描述了 ACEI/ARB、安体舒通和LVEF测量的应用情况,使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各自应用的患者因素;继而在医院水平,运用随机截距风险模型计算各地区、各医院经患者因素校正后的风险标化未使用率(RSNUR)及95%置信区间(CI),根据其95%CI与全国均值的关系,将医院分为三类以评价医院表现(较差:95%CI下限高于全国均值;较好:95%CI上限低于全国均值;符合预期:95%CI覆盖全国均值),并使用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医院层面影响RSNUR的因素。结果:2001-2011年,ACEI/ARB在符合中国指南I类推荐的患者中使用率先升后降(2001 年 62.0%,2006 年 71.4%,2011 年 67.6%,趋势 P 值=0.01);在有禁忌症的患者中使用率先降后升(分别为40.1%,34.5%和50.4%,趋势P值<0.001)。全国ACEI/ARB平均RSNUR为33.6%(标准差14.1),各医院波动范围为4.5%-74.1%。37.2%的医院RSNUR95%CI下限高于全国平均值,表现较差;三个区域中,中部地区医院表现较好医院所占比例最高(64.7%),同时表现较差医院所占比例最低(32.4%)。医院特征对ACEI/ARB的RSNUR无明显影响。2001-2011年,未接受安体舒通用药指征评估(LVEF测量)的患者比例下降(从2001年的66.9%降至2011年的32.8%)。十年间,有指征人群中安体舒通的使用率显着提高(28.6%至72.4%,趋势P值<0.001),然而,禁忌症、无指征和指征不明人群中安体舒通使用率同样升高(禁忌症人群11.4%至27.5%,无指征人群27.5%至38.3%,指征不详人群21.3%至35.1%;趋势P值均<0.01)。四组人群中,入院时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均有更大概率接受到安体舒通治疗。由于安体舒通各组人群样本量较小,统计学把握度不够,故未分析医院之间差异。2001、2006、2011 年,AMI 患者住院期间 LVEF 测量率分别为 23.2%,46.9%,68.1%,呈上升趋势(趋势P值<0.001)。女性患者、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入院时合并急性脑卒中者、心率>90次/份者更不容易接受到LVEF测量。全国LVEF平均RSNUR为38.4%(标准差16.9),各医院RSNUR从8.9%到78.4%不等。48.3%的医院RSNUR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欠佳。中部地区医院表现较差医院所占比例最高(56.3%),而表现较好医院所占比例最低(31.3%)。结论:2001-2011年间,我国安体舒通的合理使用率和LVEF测量率有显着提高,而ACEI/ARB使用无明显改善;ACEI/ARB和安体舒通在禁忌症人群中的不合理使用令人担忧。不同医院在ACEI/ARB使用和LVEF测量上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诊疗均质性欠佳。三者应用均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为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部门共同努力,优化RAAS抑制剂在AMI患者中的应用。
蒋怡然[9](2016)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分型及基础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分型诊断第一节: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目的】研究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AVS)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入组经生理盐水试验确诊的原醛症患者418例,根据病理结果及随访分为APA 179例,UAH 86例及IHA 153例。所有患者均行肾上腺CT、体位试验及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AVS),利用ROC曲线分析不同AVS指数对原醛症分型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AVS诊断单侧原醛症的符合率为93.3%,明显高于肾上腺CT(66.7%)及体位试验(61.3%)。优势侧与非优势侧醛固酮与皮质醇比值之比(Ald/Cor(A:U))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当切点为2.3,其诊断单侧原醛症的敏感性高达95.1%,特异性高达90.2%,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1.4%;当优势侧与非优势侧醛固酮与皮质醇比值之比(Ald/Cor(A:U))>10,其诊断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AVS区分单侧及双侧原醛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较肾上腺CT及体位试验更准确及可靠。第二节:ACTH兴奋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意义【目的】探索1mg地塞米松联合ACTH兴奋试验对原醛症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入组原醛症患者95例,根据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及病理结果分为IHA 39例,APA 37例及UAH 19例。所有患者均行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联合ACTH兴奋试验。利用ROC曲线分析ACTH兴奋试验后不同时间醛固酮切点对原醛症分型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输注ACTH后,APA及UAH两组人群ACTH兴奋后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较IHA组显着升高(P<0.001)。单侧原醛症ACTH兴奋后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双侧原醛症。根据ACTH兴奋后不同时间点醛固酮水平值绘制相关ROC曲线,ACTH120min醛固酮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当切点为77.9ng/dL,其诊断单侧原醛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6.8%及87.2%,阳性预测值为(PPV)为89.6%,阴性预测值(NPV)为72.3%。【结论】1mgDST联合ACTH兴奋试验作为一种无创的分型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原醛症分型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第二部分:安体舒通单药及小剂量安体舒通联合治疗特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目的】比较安体舒通单药及小剂量安体舒通联合治疗特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周洗脱期后,48例IH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安体舒通单药及小剂量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人群治疗16周时血压达标率及相关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16w,单药治疗组血压达标率为70.8%(17/24),联合治疗组血压达标率为95.8%(23/24),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人群治疗期间无高钾血症发生。单药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男性乳房发育;而联合治疗组无肾功能不全及男性乳腺发育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安体舒通联合组在有效控制血压,血钾情况下,不增加肾功能不全及男性乳房发育等副作用发生。第三部分: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研究醛固酮瘤及单侧肾上腺增生KCNJ5基因突变【目的】本研究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研究APA及UAH KCNJ5基因突变,进一步探讨单侧原醛症两组不同表型间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研究方法】研究入组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原醛症140例,其中APA 91例及UAH 49例。利用外显子测序测序技术检测KCNJ5基因,比较APA及UAH组KCNJ5基因突变率,比较野生型及KCNJ5突变型临床表型差异。【结果】140例原醛症组织标本中有115例存在KCNJ5基因突变,发现3种错义突变:57例p.G151R,53例p.L168R及5例p.E145Q,KCNJ5基因总体突变率为82.1%,其中APA突变率86.8%(79/91),UAH突变率73.5%(36/49),原醛症不同亚型KCNJ5突变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通过临床资料比较,KCNJ5突变型较野生型年龄轻、高血压病程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大、肾素活性低及生理盐水后醛固酮水平高;而G151R及L168R两种不同突变类型比较,L168R年龄较G151R轻,男性患者较G151R少。【结论】中国人群原醛症KCNJ5突变率高,醛固酮瘤及单侧肾上腺增生KCNJ5突变率无明显差异,需进一步研究阐明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陈玲,刘艳红,邹栩,黄文龙[10](2016)在《2015年全球重要治疗领域新药研究的最新进展》文中认为本文全面介绍了2015年FDA批准上市新药的总体情况,并就新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从药物研发市场的热点治疗领域(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及其罕见病领域,针对2015年上市的部分首创新药以及研发后期的重磅潜力药物,着重从作用机制、里程碑意义以及潜在的市场表现等角度进行评述。
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安体舒通联合应用引起致命性高血钾症:25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安体舒通联合应用引起致命性高血钾症:2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剂量与低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检索策略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2.4 文献质量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文献筛选及检索流程 |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3.3 文献质量评价 |
3.4 Meta分析 |
3.4.1 LVEF的Meta分析 |
3.4.2 治疗有效率的Meta分析 |
3.4.3 全因住院率的Meta分析 |
3.4.4 全因死亡率的Meta分析 |
3.4.5 咳嗽发生率的Meta分析 |
3.4.6 低血压发生率的Meta分析 |
3.4.7 高钾血症发生率的Meta分析 |
3.4.8 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的Meta分析 |
3.5 发表性偏倚 |
第4章 讨论 |
4.1 HF的超声心动图检查 |
4.2 HF的预后因素 |
4.3 ACEI在HF中的地位 |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2)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本研究内容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纳入、排除标准 |
3 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 两组疗效率比较 |
3 两组心功能和心脏结构比较 |
4 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 |
5 两组住院次数及累计住院时间比较 |
6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
7 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 |
8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
讨论 |
1 心力衰竭发病情况及常规治疗效果 |
2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
3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重塑的影响 |
4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
5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远期预后及安全性分析 |
6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
7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3)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室检测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两组间一般资料与生化指标比较 |
1.2.2 两组间卧位及立位PAC、DRC、ARR比较 |
1.2.3 利用卧位及立位ARR绘制ROC曲线选取最佳切点值 |
1.2.4 联合方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
1.3 讨论 |
1.3.1 应用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RR)筛查原醛症 |
1.3.2 ARR联合高PAC或低DRC筛查原醛症 |
1.3.3 展望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进展 |
2.1 原醛症的筛查及诊断进展 |
2.1.1 实验室筛查原醛症 |
2.1.2 实验室确诊原醛症 |
2.2 原醛症的分型进展 |
2.2.1 原醛症分型 |
2.2.2 原醛症分型诊断方法 |
2.3 原醛症的治疗进展 |
2.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住院患者高钾血症的患病情况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的诊治进展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盐酸贝那普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
1.1 高血压病 |
1.2 糖尿病 |
1.3 心力衰竭 |
1.4 心绞痛 |
2 不良反应 |
3 结论 |
(6)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心力衰竭的概述 |
1.1定义 |
1.2分类 |
1.3分期和分级 |
1.4流行病学 |
1.5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
1.5.1病因 |
1.5.1.1原发性心肌损害 |
1.5.1.2异常的心脏负荷 |
1.5.2诱因 |
1.5.3病理生理机制 |
2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
2.1症状与体征 |
2.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
2.2.1常规检查 |
2.2.1.1心电图 (Ⅰ类, C级) |
2.2.1.2胸部X线片 (Ⅰ类, C级) |
2.2.1.3生物学标志物 |
2.2.1.4实验室检查 |
2.2.1.5经胸超声心动图 (Ⅰ类, C级) |
2.2.2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 |
2.2.2.1心脏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
2.2.2.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phageal echoc ardiography, TEE) |
2.2.2.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 gr aphy, CT) |
2.2.2.4冠状动脉造影 |
2.2.2.5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和 (或) 代谢显像 |
2.2.2.6 6 min步行试验 |
2.2.2.7心肺运动试验 |
2.2.2.8基因检测 |
2.2.2.9心肌活检 |
2.2.2.10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评估 |
2.2.2.11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
2.3诊断流程 |
2.4预后评估 |
3心力衰竭的预防 |
3.1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 |
3.1.1高血压治疗 |
3.1.2血脂异常 |
3.1.3糖代谢异 |
3.1.4其他危险因素 |
3.1.5利钠肽水平升高 |
3.2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 |
4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4.1一般治疗 |
4.1.1治疗病因和诱因 |
4.1.2限钠 |
4.1.3限水 |
4.1.4营养和饮食 |
4.1.5休息和适度运动 |
4.1.6监测体重 |
4.1.7心理和精神治疗 |
4.2利尿剂 |
4.2.1适应证 |
4.2.2利尿剂的分类 |
4.2.3使用方法 |
4.2.4禁忌证 |
4.2.5不良反应及处理 |
4.3 RAAS抑制剂 |
4.3.1 ACEI |
4.3.2 ARB |
4.3.3 ARNI |
4.4β受体阻滞剂 |
4.4.1适应证 |
4.4.2禁忌证 |
4.4.3应用方法 |
4.4.4不良反应 |
4.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4.5.1适应证 |
4.5.2禁忌证 |
4.5.3应用方法 |
4.5.4不良反应 |
4.6伊伐布雷定 |
4.6.1适应证 |
4.6.2禁忌证 |
4.6.3应用方法 |
4.6.4不良反应 |
4.7洋地黄类药物 |
4.7.1适应证 |
4.7.2禁忌证 |
4.7.3应用方法 |
4.7.4不良反应 |
4.8中药 |
4.8.1辨证分型 |
4.8.2分期治疗 |
4.8.3中西药相互作用 |
4.9改善能量代谢药物 |
4.9.1曲美他嗪 |
4.9.2辅酶Q10 |
4.9.3辅酶Ⅰ (NAD+) |
4.9.4左卡尼汀 |
4.9.5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
4.9.6雷诺嗪 |
4.10血管扩张剂 |
4.11抗血栓药物 |
4.12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
4.12.1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
4.12.2抗心律失常药物 |
4.12.3 CCB |
4.12.4非甾体抗炎药或COX-2抑制剂 |
4.12.5糖皮质激素 |
4.12.6西洛他唑 |
4.12.7口服降糖药 |
4.13慢性HFrEF的治疗流程 |
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治疗 |
5.1利尿剂 |
5.2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 |
5.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5.4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
6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6.1急性心衰的诊断 |
6.1.1病史、症状及体征 |
6.1.2急性肺水肿 |
6.1.3心源性休克 |
6.2急性心衰的评估 |
6.2.1院前急救阶段 |
6.2.2急诊室阶段 |
6.3辅助检查 |
6.3.1常规检查 |
6.3.2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 |
6.3.3动脉血气分析 |
6.4监测 |
6.4.1无创监测 |
6.4.2血流动力学监测 |
6.5急性心衰的分型和分级 |
6.6治疗原则 |
6.6.1一般处理 |
6.6.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心衰病因。 |
6.6.3容量管理 |
6.7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
6.7.1利尿剂 (Ⅰ类, B级) |
6.7.2血管扩张剂 (Ⅱa类, B级) |
6.7.3正性肌力药物 (Ⅱb类, C级) |
6.7.4血管收缩药物 |
6.7.5洋地黄类 (Ⅱa类, C级) |
6.7.6抗凝治疗 (Ⅰ类, B级) |
6.7.7改善预后的药物 (Ⅰ类, C级) |
6.8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
6.9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
7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7.1利尿剂 |
7.2神经内分泌阻滞剂 |
7.3静脉正性肌力药物 |
7.4静脉血管扩张剂 |
7.5中药治疗 |
8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
8.1右心衰竭的诊断和评估 |
8.1.1诊断标准 |
8.1.2鉴别诊断 |
8.1.3病情评估 |
8.2治疗原则 |
8.3药物选择和合理应用 |
9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疾病的药物治疗 |
9.1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
9.1.1房颤 |
9.1.2室性心律失常 |
9.1.3缓慢性心律失常 |
9.2心脏瓣膜病 |
9.2.1二尖瓣病变 |
9.2.2主动脉瓣病变 |
9.3冠心病 |
9.3.1慢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
9.3.2急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
9.4高血压 |
9.5心肌炎 |
9.6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
9.7先天性心脏病 |
9.8高原性心脏病 |
9.8.1高原肺水肿 |
9.8.2慢性高原性心脏病 |
9.9糖尿病 |
9.10血脂异常 |
9.10.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衰 |
9.10.2其他原因心衰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
9.1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
9.12肥胖 |
9.12.1肥胖在心衰患者中的患病率和对预后的影响 |
9.12.2肥胖引起心衰的机制 |
9.12.3肥胖合并心衰的处理原则 |
9.13电解质紊乱 |
9.13.1低钾与高钾血症 |
9.13.2低钠血症 |
9.14缺铁和贫血 |
9.15泌尿系统疾病 |
9.15.1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 |
9.15.2心衰合并前列腺梗阻 |
9.15.3心衰合并勃起功能障碍 |
9.16肺部疾病 |
9.17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 |
9.18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 |
9.19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衰 |
9.19.1抗肿瘤治疗前的基线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 |
9.19.2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筛查与诊断 |
9.19.3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监测与随访 |
9.19.4抗肿瘤相关心衰的药物治疗 |
9.20恶病质 |
10心力衰竭患者管理 |
10.1心衰管理团队 |
10.2优化心衰管理流程 |
10.3随访频率和内容 |
10.4患者教育 |
10.4.1症状和体征的监控 |
10.4.2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 |
10.4.3运动 |
10.5老年心衰患者的管理 |
10.5.1老年心衰诊治特殊性 |
10.5.2一般治疗 |
10.5.3药物治疗 |
10.6妊娠心衰管理 |
10.7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管理 |
10.7.1识别心衰终末期患者 |
10.7.2与患者沟通 |
10.7.3治疗方法 |
附录A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一览表 |
附录B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
(7)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
1.2.1. 1 总体用药: |
1.2.1. 2 单一用药: |
1.2.1. 3 联合用药: |
1.2.1. 4 复方制剂: |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
2.2 药物分类 |
2.2.1 利尿剂 |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2.2.3钙通道阻滞剂 |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
2.2.7. 1 硝酸酯类[34] |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
3.1 利尿剂 |
3.1.1 概述 |
3.1.2 分类 |
3.1.3 用药原则 |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2 钙通道阻滞剂 |
3.2.1 概述 |
3.2.2 CCB的分类 |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
3.2.3 用药原则 |
3.2.3. 1 适应证: |
3.2.3. 2 禁忌证: |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3.3.1 概述 |
3.3.2 分类 |
3.3.3 用药原则 |
3.3.3. 1 适应证: |
3.3.3. 2 禁忌证 |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3.4.1 概述 |
3.4.2 分类 |
3.4.3 用药原则 |
3.4.3. 1 适应证: |
3.4.3. 2 禁忌证: |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5 β受体阻滞剂 |
3.5.1 概述 |
3.5.2 分类 |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
3.5.3 用药原则 |
3.5.3. 1 适应证: |
3.5.3. 2 禁忌证: |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 α受体阻滞剂 |
3.6.1 概述 |
3.6.2 分类 |
3.6.3 用药原则 |
3.6.3. 1 适应证: |
3.6.3. 2 禁忌证 |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 固定复方制剂 |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
3.7.1. 1 概述: |
3.7.1. 2 分类: |
3.7.1. 3 用药原则 |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
3.7.2. 1 分类: |
3.7.2. 2 应用证据: |
3.7.2. 3 应用原则: |
3.7.2. 4 方案推荐 |
3.8 中枢性降压药 |
3.8.1 概述 |
3.8.2 分类 |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
3.8.3 用药原则 |
3.8.3. 1 适应证 |
3.8.3. 2 不良反应 |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
3.8.4 方案推荐 |
4 国产创新药物 |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
4.1.1 药理学 |
4.1.2 创新点 |
4.1.3 药物作用 |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4.1.5 规格和用法 |
4.2 尼群洛尔片 |
4.2.1 药理作用 |
4.2.2 降压特点 |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4.2.4 药物规格 |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
4.3 阿利沙坦酯 |
4.3.1 临床药理学 |
4.3.2 创新点 |
4.3.3 临床效果 |
4.3.4 安全性 |
4.3.5 禁忌证 |
4.3.6 药物相互作用 |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4.4.1药理学 |
4.4.2适应证 |
4.4.3 原创点 |
4.4.4 开发背景 |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4.4.6 循证证据 |
4.4.7 药物规格 |
4.5 左旋氨氯地平 |
4.5.1 药学部分 |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
4.5.4 临床推荐 |
4.5.5 |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5.1.1 概述 |
5.1.2 降压药物选择 |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1.2. 2 药物推荐: |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
5.2.1 概述 |
5.2.2 降压药物选择 |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5.3.1 概述 |
5.3.2 降压药物选择 |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3.2. 2 目标管理: |
5.3.2. 3 药物推荐: |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
5.4.1 概述 |
5.4.2 降压药物选择 |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
5.5.1 概述 |
5.5.2 降压药物选择 |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5.2. 2 指南推荐 |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
5.6.1 概述 |
5.6.2 降压药物选择 |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6.2. 2 指南推荐: |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5.7.1 概述 |
5.7.2 降压药物选择 |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
5.7.2. 2 指南推荐: |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
5.7.3. 5 监测血钾: |
5.8 高血压急症 |
5.8.1 概述 |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
5.8.3 |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
6.1.1 概述 |
6.1.2 降压药物选择 |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
6.1.2. 2 指南推荐: |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1.3. 1 降压目标: |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
6.2.2 诊断和评估 |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
6.2.2. 2 诊断和评估: |
6.2.3 综合干预 |
6.2.3. 1 非药物治疗: |
6.2.3. 2 药物治疗 |
6.2.3. 3 其他治疗: |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
6.3.1 概述 |
6.3.2 降压药物选择 |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
6.3.2. 5 联合用药: |
6.3.3 注意事项 |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
6.4.1 概述 |
6.4.2 降压药物选择 |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5 老年高血压 |
6.5.1 概述 |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
6.5.5 药物选择 |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
6.6.1 概述 |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
6.6.3. 2 术前准备: |
6.6.3. 3 预后: |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
6.6.4. 2 药物治疗: |
6.7 难治性高血压 |
6.7.1 概述 |
6.7.2 降压药物选择 |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
6.8.1 概述 |
6.8.2 降压药物选择 |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
6.9.1 定义与病因 |
6.9.2 诊断 |
6.9.3 药物治疗 |
6.9.4 其他治疗 |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
6.1 0. 1 概述 |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
8 小结 |
(8)2001-2011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应用的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注释 |
论文综述 RAAS系统抑制剂与临床实践 |
综述引言 |
第一部分 RAAS抑制剂的药理学特性 |
第二部分 RAAS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RAAS抑制剂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 |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既往研究依据 |
3.研究目的 |
研究设计与实施 |
4.China PEACE 回顾性 AMI 研究 |
5.研究实施 |
6.China PEACE回顾性AMI研究协作医院及病历收集情况 |
7.研究规定义结局、量 |
8.样本量估计 |
9.统计分析 |
10.研究伦理及资金来源 |
结果与讨论 |
第一部分 ACEI/ARB在中国AMI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
第二部分 安体舒通在中国AMI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
第三部分 LVEF测量在中国AMI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
研究局限性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分型及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部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分型诊断 |
第一节: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 |
引言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ACTH兴奋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意义 |
引言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安体舒通单药及低剂量安体舒通联合治疗特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
引言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研究醛固酮瘤及单侧肾上腺增生KCNJ5 基因突变 |
引言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课题 |
致谢 |
(10)2015年全球重要治疗领域新药研究的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2015 年FDA批准新药纵览 |
1. 1 技术创新 |
1. 2 研制公司 |
2 热点研发领域以及重点药物 |
2. 1 抗肿瘤药物 |
2. 1. 1 多发性骨髓瘤( MM) |
2.1.1.1 anti-CD38的抗癌单抗daratumumab(商品名:Darzalex) |
2.1.1.2免疫刺激单抗elotuzumab(埃罗妥珠单抗,商品名:Empliciti) |
2. 1. 2 非小细胞肺癌 |
2.1.2.1 ALK抑制剂alectinib(阿雷替尼,商品名:Alecensa) |
2.1.2.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osimertinib(商品名:Tagrisso) |
2.1.2.3 PD-1L单抗atezolizumab(罗氏公司,Ⅲ期临床阶段) |
2.1.2.4贝伐单抗生物类似物bevacizumab biosim-ilar(安进和Allergan公司,Ⅲ期) |
2. 1. 3 乳腺癌 |
2. 1. 4 神经母细胞瘤 |
2.2心血管疾病药物 |
2.2.1高胆固醇血症 |
2. 2. 1. 1PCSK9 抑制剂类降脂药alirocumab( 商品名: Praluent) 和evolocumab ( 商品名: Repatha) |
2.2.1.2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anace-trapib(默沙东公司,Ⅲ期) |
2.2.2心力衰竭 |
2.2.2.1 If抑制剂ivabradine(伊伐布雷定,商品名:Corlanor) |
2.2.2.2复方组合valsartan/sacubitril(商品名:En-tresto) |
2.2.2.3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finerenone(拜耳公司,Ⅲ期临床) |
2. 2. 3 抗凝剂 |
2. 3 代谢疾病药物 |
2. 3. 1 糖尿病治疗药物 |
2.3.1.1 GLP-1受体激动剂semaglutide(索马鲁肽,诺和诺德公司,Ⅲ期临床) |
2.3.1.2复方组合insulin glargine/lixisenatide(甘精胰岛素/利西拉来,赛诺菲公司,Ⅲ期临床) |
2.3.1.3甘精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 glargine biosim-ilar(默沙东公司,Ⅲ期临床) |
2. 3. 2 罕见代谢紊乱疾病药物 |
2.3.2.1低磷酸酯酶治疗asfotase alfa(商品名:Strensiq) |
2.3.2.2 sebelipase alfa(商品名:Kanuma) |
2.3.2.3 uridine triacetate(尿苷三乙酸酯,商品名:Xuriden) |
2.4自身免疫系统药物 |
2.4.1类风湿性关节炎 |
2.4.1.1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物adalimumab bio-similar(安进公司,Ⅲ期临床) |
2.4.1.2选择性JAK1和JAK2抑制剂baricitinib(巴瑞替尼,礼来公司,Ⅲ期临床阶段) |
2. 4. 2 银屑病 |
2. 4. 3 溃疡性结肠炎 |
2.5呼吸系统药物 |
2.5.1囊性纤维化 |
2. 5. 2 哮喘 |
2. 5. 3 肺动脉高压 |
2. 5. 4 慢性阻塞性肺炎( COPD) |
2. 6 抗感染药物 |
2. 6. 1复方组合avibactam sodium / ceftazidime ( 商品名: Avycaz) |
2. 6. 2 isavuconazonium sulfate( 艾沙康唑硫酸酯,商品名: Cresemba) |
2.7孤儿药以及其他类别药物 |
2.7.1孤儿药 |
2. 7. 2 神经系统药物 |
2. 7. 3 其他类别药物 |
2.7.3.1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flibanserin(氟班色林,商品名:Addyi) |
2.7.3.2麻醉逆转药sugammadex(舒更葡糖,商品名:Bridion) |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安体舒通联合应用引起致命性高血钾症:25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剂量与低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 何幸. 南昌大学, 2021(01)
- [2]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D]. 何开兰. 青岛大学, 2020
- [3]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价值[D]. 李雪.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7)
- [4]住院患者高钾血症的患病情况及预后分析[D]. 赖星星.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5]盐酸贝那普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探讨[J]. 周振华,王文渊. 海峡药学, 2019(08)
- [6]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7)
- [7]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8]2001-2011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应用的质量评价研究[D]. 关文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11)
- [9]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分型及基础研究[D]. 蒋怡然.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10]2015年全球重要治疗领域新药研究的最新进展[J]. 陈玲,刘艳红,邹栩,黄文龙. 中国新药杂志, 2016(06)
标签:高钾血症论文;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论文;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论文; 原醛症论文; 射血分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