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时心脏骤停一例

胃镜检查时心脏骤停一例

一、胃镜检查时心跳骤停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林映紫[1](2021)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半数有效量ED5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用序贯法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时麻醉效果理想的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 dose,ED50),旨在对其量效关系进行量化,从而为临床更为安全合理应用瑞马唑仑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9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拟行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ASA分级I~III级,且年龄大于65岁,BMI<30kg/m2的患者,根据本实验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检查前均含服达克罗宁,麻醉诱导前预吸氧3L/min,入室后均取左侧卧位。第一部分:将已纳入标准的前30例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A组、B组、C组,每组10人,分别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mg/Kg,0.25mg/Kg,0.3mg/Kg。通过给予不同诱导剂量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探讨其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时的镇静成功率,从而确定第二部分测量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ED50的首轮剂量。第二部分:根据序贯法要求及纳入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26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剂量按照序贯法设计:首轮剂量为0.3mg/kg(第一部分试验结果),相邻剂量差即阶梯剂量设置为0.025mg/kg,如果麻醉效果理想,下一位研究对象则减少一个阶梯剂量;如果麻醉效果不理想,则下一位研究对象增加一个阶梯剂量,若出现第一例效果不理想的病例,将其纳入观察单位数,当出现7个“不理想-理想”交换点后可判定为试验结束,停止纳入病例。运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出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在胃镜检查时麻醉效果理想的ED50以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95%CI)。记录患者麻醉前(T0)、药物起效时(T1)、胃镜进镜时(T2)、苏醒时(T3)、离室时(T4)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记录注射痛发生例数、术中呛咳、体动、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第一部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三组的镇静成功率是否具有计学差异,从而确定第二部分试验的初始剂量。第二部分利用概率回归分析法得出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半数有效量。对相关混杂因素做一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同时对瑞马唑仑的不良反应做一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第一部分试验共纳入30例患者。A组镇静成功率为0%,B组镇静成功率为60%,C组镇静成功率为10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分析可知,三组的镇静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下一部分试验的初始剂量定为0.3mg/kg。第二部分试验一共纳入26例患者。采用Probit概率分析确定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时麻醉效果理想的ED50为0.255mg/kg,95%%置信区间为0.048mg/kg~0.331mg/kg。结论:通过序贯法确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时麻醉效果理想的ED50为0.255mg/kg,95%置信区间为0.048mg/kg~0.331mg/kg。

冯瑞亚[2](2019)在《不同程度无痛方案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胃镜诊治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对比中度镇静方案和深度镇静/麻醉方案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无痛胃镜诊治中的镇静/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为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无痛胃镜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因失代偿期肝硬化需胃镜下诊治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无痛胃镜治诊前应用镇静或麻醉方式,分为中度镇静组(简称镇静组)和深度镇静/麻醉组(简称麻醉组)。术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Child-Pugh分级,血常规,术中记录诊治过程中Ramsay评分变化,药物起效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进入胃镜室时(T0)、药物起效时(T1)、诊治结束时(T2)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小时内完成患者主观调查问卷。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比较中度镇静方案和深度镇静/麻醉方案的镇静/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患者主观感受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71人。镇静组219人,麻醉组52人。2.肝功能Child-Pugh A级136人,镇静组90人(66.2%),麻醉组46人(33.8%);肝功能Child-Pugh B级101人,镇静组96人(95.0%),麻醉组5人(5.0%);肝功能Child-Pugh C级34人,镇静组33人(97.1%),麻醉组1人(2.9%)。中度镇静方案选择率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而增加(P<0.05)。3.轻度贫血186人,镇静组140人(75.3%),麻醉组46人(24.7%);中度贫血73人,镇静组67人(91.8%),麻醉组6人(8.2%);重度贫血12人,镇静组12人(100%)。轻度血小板减少128人,镇静组97人(75.8%),麻醉组31人(24.2%);中度血小板减少87人,镇静组67人(77%),麻醉组20人(23%);重度血小板减少56人,镇静组55人(98.2%),麻醉组1人(1.8%)。中度镇静方案选择率随着贫血程度、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4.同时刻镇静组Ramsay评分低于麻醉组(T1:4.89±0.36分vs 5.87±0.19分;T2:4.07±1.13分vs 5.85±0.47分)(P<0.05)。镇静组药物起效较麻醉组慢(2.42±1.72min vs 1.26±0.43min),意识恢复较麻醉组快(0.60±0.47min vs 6.53±1.4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镇静组T1SBP较T0SBP下降13.65±12.23mmHg,麻醉组T1SBP较T0SBP下降24.08±11.72 mmHg;镇静组T1HR较T0HR下降3.46±2.38次/分,麻醉组T1HR较T0HR下降11.08±8.45次/分;镇静组T1SpO2较T0SpO2下降1.01±0.33%,麻醉组T1SpO2较T0SpO2下降1.92±0.81%。中度镇静方案对SBP、HR、SpO2影响较深度镇静/麻醉方案小(P<0.05)。6.在主观调查问卷中,镇静组中患者满意度89.5%,术中遗忘度90.9%,二次接受度94.1%,与麻醉组无统计学差异。7.镇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麻醉组低(8.7%vs 19.2%)(P<0.05)。结论1.中度镇静,可满足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胃镜诊治中“无痛”要求,患者满意度、术中遗忘度、二次接受度高。2.中度镇静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尤其对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影响显着低于深度镇静/麻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意识恢复快。3.在密切心电监护下,经验丰富内镜医师可对Child-Pugh C级及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患者实施中度镇静无痛胃镜诊治。

李弯,郭志,吴海冲,郭梦尧,邓干臻[3](2016)在《电子胃镜无痛检查对犬心肺功能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估》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电子胃镜无痛检查对实验犬心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实验犬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无痛胃镜检查是在电子胃镜检查前先予以实验犬舒眠宁静脉麻醉,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并记录电子胃镜检查前、通过咽部、通过贲门、通过幽门、胃镜退出等过程实验犬的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其不良反应(呛咳、呃逆、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等)[1]。结果:电子胃镜无痛检查对犬心肺功能影响不显着,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较稳定,极少数出现差异显着性;引起并发症的概率极低,对犬无明显负面影响,安全可行。结论:电子胃镜无痛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胃镜检查可行方法。

张文,汤剑锋,杨仕其[4](2015)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慢性咽炎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现在无痛麻醉技术广泛运用减少了患者对胃镜检查前所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但慢性咽炎患者虽然处于镇静状态下,由于咽喉部高反应性,仍可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甚至喉痉挛,需要大量镇静药维持镇静效果,但是大量镇静药物又可引起呼吸抑制,本文通过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慢性咽炎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以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亢梓霖,张凯[5](2013)在《胃镜检查诱发心脏意外9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胃镜检查诱发心脏意外的临床特点,加强消化内科医师及内镜医师对胃镜检查心脏严重并发症的防范意识。方法对近13年来发表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上关于胃镜检查诱发心脏意外9例的个案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明确诊断冠心病3例,高血压病2例,其他4例平素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2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1例,房颤1例,心电图正常2例,术前未作心电图1例,未提及心电图结果2例。9例中术前发生心脏意外1例,术中6例,术后2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7例。结论胃镜检查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查体,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对高危人群需充分告知风险,并在检查过程中心电监护,避免过度充气,缩短检查时间,备好抢救药品及设备,降低医疗风险。

高淑娟,黄晋兰,韩雪琴[6](2012)在《小议胃镜检查护理的注意事项》文中认为胃镜检查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其全称叫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以使医生通过内视镜清楚的观察患者从食道到胃直至十二指肠的病变状况的检查手段。正确的胃镜检查护理工作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三个阶段,一个好的胃镜检查护理过程,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所受的痛苦,使受检者的检查不良反应大大降低,所以,做好胃镜检查的护理工作,是胃镜检查成功与否的有力保障。

侯景利[7](2012)在《无痛胃镜术中可疑心跳骤停1例》文中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60kg,既往体健,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常规鼻饲吸氧2L/min,接多功能监护仪,测BP120/70mmHg、SpO2为97%,脉搏78次/分,因患者述既往无心肺疾患病史,未行心电监测。麻醉用药:阿托品0.5mg、芬太尼0.05mg、丙泊酚110mg。胃镜顺利通过口咽进入食道及胃体,操作同时向胃内充气,此时SpO2波形显示患者出现频发早搏,监护仪每帧画面约2~3个,SpO2为95%,呼吸动度尚存在,提醒操作者后继续

赵东升,王俊杰,厉红梅,刘吉勇[8](2011)在《老年患者电子胃镜检查100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65岁以上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经验。方法对1 000例老年患者电子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000例患者均完成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52例,食管裂孔疝10例,胃炎400例,胃溃疡48例,食管癌104例,胃癌86例,息肉10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0例,吻合口炎症及狭窄50例,无痛胃镜检查40例。结论 65岁老年患者行胃镜检查对确诊疾病有很大帮助,注意术前准备,术中熟练操作,减少刺激,缩短检查时间,检测生命体征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张树荣,刘苗,郑冬青,赵锦秀,郭军,李周智,范宗江[9](2010)在《胃镜检查前患者自发意外事件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胃镜检查前出现对局麻药物过敏致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检查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已有一些报道,已引起内镜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然而,与胃镜检查操作过程没有任何关系、发生在拟行胃镜检查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的严重不良事件少见报道。我科自开展胃镜检查以来的20余年中,共遇到3例发生在胃镜检查前患者自发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为提高对胃镜检查前发生的与胃镜检查无任何关系的不良事件的认识,减少医患纠纷,本文对这3例意外事件报道如下。

陈斐,金洁琼[10](2008)在《胃镜检查后下消化道大出血致呼吸心跳骤停一例的抢救》文中认为

二、胃镜检查时心跳骤停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镜检查时心跳骤停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半数有效量ED50(论文提纲范文)

英语缩略词表(按字母排序)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药品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麻醉方案及技术路线
        2.3 观察指标
        2.4 关于ED_(50)的测定
        2.5 镇静效果的判定与补救措施以及离室标准
        2.6 关于不良反应判定及处理
        2.7 统计分析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2 观察指标
        2.1 时间数据
        2.2 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
        2.3 给药后的镇静情况
        2.4 患者给药后的不良反应
    3 序贯法测定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ED_(50)及95%置信区间
    4 偏倚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瑞马唑仑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不同程度无痛方案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胃镜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方法
        1.2.2 镇静、麻醉方法
        1.2.3 观察指标
        1.2.4 本文中应用的相关评价标准
        1.2.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
    2.2 镇静组与麻醉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2.2.1 Child-Pugh分级
        2.2.2 血常规
    2.3 镇静组与麻醉组镇静/麻醉效果比较
        2.3.1 各时期Ramsay评分
        2.3.2 镇静/麻醉起效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意识恢复时间
    2.4 镇静麻醉对生命体征影响
    2.5 患者术后主观调查问卷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他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镇静/麻醉技术在内镜诊治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慢性咽炎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小议胃镜检查护理的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胃镜检查前的护理准备
2 胃镜检查时的护理工作
3 胃镜检查后的护理工作
4 后 记
    4.1 无痛苦
    4.2 无创伤
    4.3 时间短
    4.4 更精确

(7)无痛胃镜术中可疑心跳骤停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10)胃镜检查后下消化道大出血致呼吸心跳骤停一例的抢救(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2 急救护理
    2.3 心脏搏动恢复后的护理
        2.3.1 一般护理
        2.3.2 氧疗的护理
        2.3.3 抗休克治疗的护理
        2.3.4 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的护理
        2.3.5 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3 体会

四、胃镜检查时心跳骤停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半数有效量ED50[D]. 林映紫.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不同程度无痛方案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胃镜诊治中的应用[D]. 冯瑞亚.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电子胃镜无痛检查对犬心肺功能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估[A]. 李弯,郭志,吴海冲,郭梦尧,邓干臻.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技术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4]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慢性咽炎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 张文,汤剑锋,杨仕其.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02)
  • [5]胃镜检查诱发心脏意外9例分析[J]. 亢梓霖,张凯.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02)
  • [6]小议胃镜检查护理的注意事项[J]. 高淑娟,黄晋兰,韩雪琴.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4)
  • [7]无痛胃镜术中可疑心跳骤停1例[J]. 侯景利. 西南军医, 2012(03)
  • [8]老年患者电子胃镜检查1000例临床分析[J]. 赵东升,王俊杰,厉红梅,刘吉勇. 中国基层医药, 2011(09)
  • [9]胃镜检查前患者自发意外事件临床分析[J]. 张树荣,刘苗,郑冬青,赵锦秀,郭军,李周智,范宗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0(11)
  • [10]胃镜检查后下消化道大出血致呼吸心跳骤停一例的抢救[J]. 陈斐,金洁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15)

标签:;  ;  ;  

胃镜检查时心脏骤停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