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ГM3-3快速布雷车(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峰,拂晓[1](2020)在《2020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军用车辆详解(上)》文中认为2020年6月24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卫国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下简称:"2020年阅兵式")。按照惯例,2020年阅兵式本应在5月9日举行,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推迟至6月24日。此次阅兵式再次吸引了我国大量军迷和车迷通过电视或网络直播观看。据报道,此次阅兵式有来自13个国家的共14 000多名军人和代表二战历史及俄罗斯现役的234辆军事车辆装备以及75架各型战机参加。
孟凡达[2](2017)在《区域封锁子弹药超声波周向扫描探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封锁子弹药是一种常用的反坦克群攻击手段,可以通过机载布撒器、制导火箭和炮射等手段实现远距离快速部署,形成自组织网络,用于阻滞对方的机械化部队。区域封锁子弹药的探测系统一般是复合探测系统,为声/红外复合体制和声/毫米波复合体制,研究声/超声复合探测系统的很少;声复合探测模式是以被动声信号作为预警,用超声波测距技术进行目标方位与距离识别。本文研究内容是基于网络化区域封锁子弹药系统的超声波主动防御式周向扫描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子弹药节点周围大视场的探测。建立单声束超声波周向扫描探测的方案,针对周向扫描探测系统存在的重点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区域封锁子弹药复合探测系统的被动声探测和超声波探测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超声测距算法的基础上,运用互相关算法分析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确定了超声波周向扫描探测系统的总体方案。其次,对普通型超声波换能器进行模态分析以及声场的频域特性分析,确定了换能器的最佳工作频率;设计了增强型超声波换能器,得到更强的声场声压和更远的测距范围;基于增强型超声波换能器,建立了单发单收的超声波周向探测模型,确定了信号脉冲频率与电机扫描转速的最佳匹配参数。最后,设计了超声波周向扫描探测系统的机构、电路软硬件系统,制作了原理样机并进行实验,实验验证了增强型超声波换能器结构设计合理及周向扫描探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确定探测系统在超声脉冲频率为f≥27Hz,周向扫描转速范围233rpm≤n≤253rpm条件下,能捕获6m范围内速度低于70 km/h的目标车辆。
朱海洋[3](2016)在《XX子弹药自组织网络及目标探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具有双向沟通能力,且能够自动探测跟踪目标的网络化引信是引信灵巧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之一。引信的沟通能力分为静态信息交联和动态信息交联,网络化引信属于静态信息交联,可通过远程抛撒方式快速部署到指定区域,实现子弹间协同作战以达到最优的目标探测和最佳的封锁效果,从而迟滞或阻滞敌方快速行进的机械化部队。同时XX子弹药又能与远程作战指挥系统互通互联,实现战场侦察功能,为其他攻击型武器提供良好的作战环境。目前针对部署在地面上的网络化引信并没有完整的研究体系,依然存在近地面无线通信的环境干扰问题、锚节点密度过小的节点自定位问题、有向传感器的全向探测问题以及子弹间协同探测问题,本文将网络化引信分为自组织网络和目标探测两大部分,完善静态网络化引信的基础理论架构,推进引信向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建立了近地面草丛遮蔽环境下无线信道模型。XX子弹药抛撒部署于地面上,收发天线均贴近地面,并且有草丛遮蔽无线信道形成非视距通信。基于对数距离的单斜率路径损耗模型对可靠通信范围内433MHz和2.4GHz两种频率的无线信道衰减特性进行了测量和拟合,确定了水泥路面、低矮草丛、茂密草丛三种环境下无线信道模型。根据XX子弹药的抛撒范围和无线信道模型,构建了双跳自组织网络。提出针对锚节点密度过小的稀疏型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定位算法,以质心定位法获得的节点位置作为初始迭代位置,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比例向量迭代逼近真实位置。优化了自定位算法的迭代次数,在迭代次数与定位精度之间建立平衡关系。仿真了在不同的稀疏型网络中比例向量迭代节点自定位算法的定位过程和精度,算法能够在锚节点数量较少且随机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节点定位精度。设计了单发单收旋转扫描系统和超声波阵列探测系统,以实现对子弹周围360°范围内车辆目标的探测能力。超声波有向传感器的全向探测能力对子弹单一探测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扩大超声波测距范围,优化了锥形号筒结构的参数。对于单发单收超声波旋转扫描探测系统,根据测距的渡越时间内超声波换能器偏转导致接收回波变小的现象,建立了旋转扫描探测数学模型,分析了最高转速与最大测距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旋转扫描转速和超声波脉冲频率之间的最优匹配关系,计算了旋转扫描系统的目标捕获率。对于阵列式超声波全向探测系统,建立了车辆目标的探测模型;将低功耗的被动声探测作为预警信号和辅助定位手段,提出了主被动声传感器车辆目标探测控制算法,在保证超声波全向探测系统目标探测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系统功耗。针对抛撒区域外部目标预警和内部目标定位问题,分别提出了 Y型四元无线声阵列目标定位算法和具有能源有效性的加权最小线性二乘法。所有子弹均配备单个声音传感器,利用自组织网络的信息融合协同探测目标。对影响定位精度的阵列参数、声音衰减系数、子弹自身位置误差和传感器探测范围等误差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抛撒区域外部目标预警时的Y型无线声阵列节点选择方法和抛撒区域内部目标定位时的能量自适应节点选择方法。最后针对大规模WASN抛撒区域内部移动目标的跟踪问题,以加权线性最小二乘法的定位结果作为卡尔曼滤波的输入,简化了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观测方程,增加了目标跟踪精度。设计了XX子弹药信息交联系统和目标探测系统,开展了北斗定位试验、节点双向通信试验和自组织网络试验,验证了通信链路的通信能力。进行了超声波测距试验和超声波环境试验,验证了超声波探测目标回波能可靠地提取。对主被动声传感器车辆全向探测系统进行了测试,系统能在半径为20m的范围内探测到目标车辆,并在6m范围内得知车辆的运动轨迹。分别对抛撒区域外部和抛撒区域内部目标声源进行了定位试验,抛撒区域外部目标定位误差小于1m,抛撒区域内部目标定位误差小于0.5m。XX子弹药自组织网络和目标探测技术的研究,对推进无人值守地面武器平台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胡名雄[4](2016)在《自旋型智能雷发射过程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智能雷的发射及飞行过程是其毁伤目标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阶段,这两个过程对其发射精度和毁伤概率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智能雷的发射精度以及在满足飞行过程中的姿态稳定性的设计要求,我们对智能雷的发射过程以及出炮口后的飞行姿态运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以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系统性地研究,获得相应的发射内弹道参数以及飞行动力学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射内弹道数值仿真计算及试验研究。应用内弹道学建立了智能雷发射内弹道数值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编制了计算机仿真程序,得到了发射过程的燃烧室压力、发射初速,弹丸运动曲线以及弹丸过载等参数:并分析了不同启动压力对参数的影响,同时进行了智能雷发射内弹道试验,将计算得到的数据与试研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曲线与试验得到的曲线基本符合。2.自旋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数值计算。应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建立了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数值模型,采用C语言编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旋转发动机的压力—时间曲线以及发动机推力—时间曲线。3.智能雷飞行动力学数值计算。应用高等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智能雷在发射出炮口后飞行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智能雷在飞行过程中的偏航角、俯仰角、自转角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智能雷发射旋转试验,对智能雷飞行姿态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分析了结构参数、运动参数以及空气动力参数对智能雷飞行姿态的影响,为其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张琳[5](2007)在《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凭借其高精度定位、授时的技术优势和全天候、实时性、连续性和被动式导航定位的工作特点,不仅可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航运、电信、石油、建筑、农业、气象、水利、环保、海洋与土地管理、渔业捕捞、地质勘探、大地测量、旅游、金融、公安、消防等部门和行业,而且可应用在航天器飞行、空间站交汇对接、靶场测控、航空、军事侦察、战场单兵作战系统、智能武器、灵巧炸弹等特殊领域。但是,卫星导航定位信号面临着弱信号强干扰复杂的恶劣信道环境,容易受干扰的重要原因是卫星信号功率小。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容易受到其它多种形式的有意和无意干扰,其中主要包括压制式干扰和欺骗式干扰。当存在压制式干扰信号时,由于干扰信号覆盖了卫星导航信号频谱范围,大大降低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导致定位测速精度急剧下降,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接收机无法正常捕获跟踪卫星导航信号。当存在欺骗式干扰信号时,由于欺骗式干扰信号的作用,卫星定位结果已经远离真实位置,而通用接收机无法获知定位结果已由于欺骗式干扰信号作用而偏离了真实位置,从而使接收机受到更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卫星导航系统容易受到干扰信号的干扰;在压制式干扰影响下,导航定位精度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在欺骗式干扰影响下,导航解算结果偏离真实位置并且接收系统无法察觉的情况,重点研究了卫星导航定位抗干扰接收机系统中的几个关键技术:第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接收机抗压制式干扰自适应滤波算法研究。卫星导航接收机在存在多个压制干扰源(包括宽带和窄带)的情况下,系统定位精度降低甚至无法满足定位要求。由于压制式宽带干扰信号覆盖了卫星导航信号的整个频谱,传统抗干扰算法采用阵列天线空域滤波算法或空时联合滤波算法,然而由于在对压制式宽带干扰信号大幅度抑制的同时,与干扰信号空间角谱接近的卫星导航信号也被同时极大衰减,在可见卫星有限的条件下,降低了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因此,本文提出具有方向约束条件的改进联合空时滤波处理算法,将干扰源来向检测和获取的导航卫星信息作为条件约束判据引入联合空时滤波处理算法,该算法的特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干扰抑制度、抗干扰自由度(可同时抑制的干扰数目),特别是在卫星导航信号和干扰信号空间角谱接近的情况下,在抑制干扰信号的同时保证靠近干扰源来向的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仿真表明,在有限阵元规模情况下,该算法可以保证干扰信号的高抑制度,并且提高干扰抑制自由度,最重要的是当导航卫星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空间角谱接近时(大于10°左右),在有效抑制干扰的同时接收机仍然能够正常工作,尤其针对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初期,可用卫星数目有限的条件下,该处理算法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第二,抗欺骗式干扰方案设计,其中包括两个方面:欺骗式干扰特征判别处理方法研究和抗欺骗式干扰定位解算算法研究。首先,欺骗式干扰特征判别处理方法是从干扰信号特征上判别并剔除具有明显干扰信号特征的欺骗式干扰信号。其次,对于无法通过上一步骤识别并剔除的高质量欺骗式干扰,在定位解算过程中采用改进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滤除欺骗式干扰的干扰作用。该改进抗欺骗式干扰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了稳健统计理论中的M-估计算法,通过M-估计产生的加权量来调整卡尔曼滤波器的状态更新过程,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状态估计,消除欺骗干扰的影响,提高接收机的抗欺骗干扰性能。并根据卫星导航接收机工程实现需要,简化了M-估计算法产生的衰减因子的计算方法。仿真表明,通过对比最小二乘、传统卡尔曼滤波定位解算算法和本文算法,本文算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欺骗式干扰的影响(欺骗式干扰信号引起的伪距测量误差1200m),具有较高的定位测速精度,定位精度优于10m、测速精度优于0.5m/s(以GPS系统为例),并且算法实现复杂度较低,更加有利于卫星导航系统抗欺骗式干扰接收机工程化实现。D(e )第三,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改进设计。不同于传统卫星导航接收机,本文设计改进卫星导航接收机针对压制式干扰信号和欺骗式干扰信号,给出了抗干扰接收机中频信号处理及信息处理方案,其核心仿真模块主要包括抗压制式干扰模块、抗欺骗式干扰模块,并且给出卫星信号捕获跟踪模块设计。通过考察抗压制式干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信噪比结果、卫星信号捕获跟踪输出结果和抗欺骗式干扰导航定位测速输出结果,系统仿真对比传统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本文设计改进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抗干扰接收机方案,可以有效的抑制压制式干扰的影响,滤除欺骗式干扰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信号捕获跟踪性能,和较高的定位测速精度,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金黎[6](2002)在《俄罗斯ГM3-3快速布雷车》文中提出 布雷是牵制敌人攻击部队,特别是装甲部队的一种有效方法。布置合理的反坦克雷场,能够大大的减弱敌人攻击的能力。 为了达到快速布置雷场的目的,俄罗斯乌拉尔运输机械制造厂研制了一种履带式布雷车,该车后来又经过了好几次现代化改进。这
二、俄罗斯ГM3-3快速布雷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ГM3-3快速布雷车(论文提纲范文)
(1)2020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军用车辆详解(上)(论文提纲范文)
1二战“老古董”率先登场:重拾当年荣耀 |
1.1 T-34坦克列队登场:焕发新春的二战“老古董”之一 |
1.2 SU-100坦克歼击车:二战时号称是德军坦克的克星 |
2主战坦克:陆战“大杀器” |
2.1 T-90M主战坦克:采用了T-14“阿玛塔”最新技术 |
2.2 T-80BVM主战坦克:拥有出色的低温启动性能 |
2.3 T-14“阿玛塔”主战坦克:新一代主战坦克 |
3步兵战车:先进的组合式武器站 |
3.1 BMP-2M步兵战车:换装了“别列若克”新型双人炮塔 |
3.2“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武装到了牙齿” |
3.3 T-15重型步兵战车:被视为“轻型坦克” |
3.4“乌拉尔-VV”防地雷反伏击车:属于“台风”轮式装甲系列 |
3.4.1乌拉尔的“台风”-U系列车型 |
3.4.2卡玛斯的“台风-K”系列 |
3.5 VPK-7829“回旋镖”(8×8)轮式装甲车(步兵战车) |
(2)区域封锁子弹药超声波周向扫描探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1.2 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
1.2.2 超声波换能器技术 |
1.2.3 超声波探测技术 |
1.3 区域封锁子弹药及其探测系统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行文安排 |
2 周向扫描探测系统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分析 |
2.1 复合探测关键技术 |
2.1.1 被动声探测技术研究 |
2.1.2 超声波主动探测技术研究 |
2.1.3 声/超声波复合探测技术研究 |
2.2 超声测距算法研究 |
2.3 超声波周向扫描探测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增强型超声换能器的周向扫描探测技术研究 |
3.1 超声波换能器技术研究 |
3.1.1 换能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3.1.2 压电换能器的频域特性 |
3.1.3 压电换能器的模态分析 |
3.2 增强型超声波换能器技术研究 |
3.2.1 增强型压电换能器技术研究 |
3.2.2 增强型压电换能器的声场分析 |
3.2.3 增强型压电换能器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 |
3.3 单声束周向扫描车辆探测技术研究 |
3.3.1 单声束探测目标模型分析 |
3.3.2 超声回波信号特性分析 |
3.3.3 脉冲频率和扫描转速的匹配 |
3.4 本章小结 |
4 超声波周向扫描探测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结构设计 |
4.2 扫描探测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 |
4.2.1 机械结构的设计 |
4.2.2 电机的选择与控制 |
4.3 超声探测节点硬件设计 |
4.3.1 控制模块的设计 |
4.3.2 电源模块设计 |
4.3.3 收发一体的换能器的设计 |
4.3.4 无线通讯模块的设计 |
4.4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超声波周向扫描探测系统实验与分析 |
5.1 实验测试平台 |
5.2 压电换能器的静态范围实验 |
5.3 超声波探测环境实验 |
5.3.1 超声波探测草地实验 |
5.3.2 超声波探测雨场实验 |
5.4 超声波周向探测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后续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XX子弹药自组织网络及目标探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可抛撒XX子弹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
1.3.1 XX子弹药自组织网络技术 |
1.3.2 XX子弹药自定位技术 |
1.3.3 XX子弹药目标探测技术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行文安排 |
2 XX子弹药网络化引信基础理论架构 |
2.1 XX子弹药网络化引信基本理论及设计 |
2.2 无线网络通信原理 |
2.2.1 无线通信技术 |
2.2.2 无线局域网 |
2.3 XX子弹药探测原理 |
2.3.1 被动声探测原理 |
2.3.2 超声波主动探测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近地面草丛遮蔽无线信道模型及自组织网络构建 |
3.1 自由空间无线电信号路径损耗模型 |
3.2 复杂环境下无线信号路径损耗模型 |
3.3 近地面草丛遮蔽无线信道路径损耗模型 |
3.3.1 信道测量方案 |
3.3.2 信道模型与分析 |
3.4 XX子弹药自组织网络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4 稀疏型网络节点高精度自定位迭代算法 |
4.1 问题描述与典型的自定位算法 |
4.1.1 质心自定位算法 |
4.1.2 APIT自定位算法 |
4.1.3 DV-hop自定位算法 |
4.2 RSSI-RVI节点自定位算法与迭代优化 |
4.2.1 RSSI-RVI节点自定位算法 |
4.2.2 RSSI-RVI算法迭代次数减小方法 |
4.3 RSSI-RVI节点自定位算法仿真 |
4.3.1 3个锚节点自定位仿真 |
4.3.2 4个锚节点自定位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5 增强型超声波车辆全向探测机理 |
5.1 增强型超声波形成机理研究 |
5.1.1 超声波波束号筒增强原理 |
5.1.2 增强型超声波换能器仿真优化设计 |
5.2 超声波周向扫描车辆探测机理 |
5.2.1 超声波周向扫描最高转速 |
5.2.2 扫描转速与脉冲频率匹配及目标捕获率研究 |
5.3 低功耗主被动声传感器车辆探测机理 |
5.3.1 主被动声探测方案设计 |
5.3.2 主被动声探测控制算法 |
5.3.3 超声波阵列探测全向探测模型 |
5.4 磁与超声波复合车辆过顶探测机理 |
5.4.1 磁轴偏转对探测性能的影响 |
5.4.2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5.4.3 复合探测车辆位置识别算法 |
5.5 本章小结 |
6 无线声传感器网络车辆目标定位与跟踪算法 |
6.1 WASN抛撒区域外围目标定位算法 |
6.1.1 四元无线声传感器阵列区域外目标定位算法 |
6.1.2 四元无线声阵列目标定位算法误差源分析 |
6.1.3 节点选择算法 |
6.2 WASN抛撒区域内部目标定位与跟踪算法 |
6.2.1 基于WLLS的声源目标定位算法 |
6.2.2 基于WLLS声源目标定位算法误差源分析 |
6.2.3 能源有效节点选择算法 |
6.2.4 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 |
6.3 本章小结 |
7 XX子弹药网络化引信系统设计与试验验证 |
7.1 XX子弹药自组织网络设计与试验 |
7.1.1 XX子弹药引信自组织网络系统设计 |
7.1.2 北斗二代定位及节点双向通信试验 |
7.1.3 静止抛撒试验 |
7.2 具有全向探测能力的超声波节点设计与试验 |
7.2.1 超声波测距范围验证试验 |
7.2.2 超声波探测环境试验 |
7.2.3 主被动声传感器节点全向探测试验 |
7.2.4 磁与超声波复合车辆位置识别试验 |
7.3 无线声传感器网络车辆目标定位试验 |
7.3.1 无线声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
7.3.2 Y型四元无线声传感器阵列目标定位试验 |
7.3.3 抛撒区域内部声源目标定位试验 |
7.4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的工作总结 |
8.2 本文的创新点 |
8.3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自旋型智能雷发射过程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智能雷的研究 |
1.2.2 国内智能雷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智能雷发射内弹道性能研究 |
2.1 智能雷发射过程物理描述 |
2.2 内弹道数学模型 |
2.2.1 内弹道过程的基本假设 |
2.2.2 内弹道过程划分 |
2.2.3 内弹道过程控制方程 |
2.3 数值计算结果 |
2.3.1 计算参数 |
2.3.2 计算结果分析 |
2.4 发射内弹道试验研究 |
2.4.1 试验目的 |
2.4.2 试验仪器和发射装置 |
2.4.3 试验内容 |
2.4.4 试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自旋火箭零维内弹道数值仿真 |
3.1 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研究 |
3.1.1 自旋火箭发动机工作原理 |
3.2 旋转火箭发动机数值仿真 |
3.2.1 数值计算模型 |
3.3 发动机推力研究 |
3.4 数值计算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智能雷飞行动力学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 |
4.1 刚体绕心转动平衡理论 |
4.2 刚体运动方程 |
4.2.1 坐标系的建立 |
4.2.2 坐标变换矩阵 |
4.2.3 刚体的惯量矩阵 |
4.2.4 刚体受到的力和力矩 |
4.2.5 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4.3 仿真计算结果 |
4.4 智能雷弹射旋转试验研究 |
4.4.1 试验目的 |
4.4.2 试验内容 |
4.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构参数对飞行姿态的影响 |
5.1 惯性积对飞行姿态的影响 |
5.2 惯性矩对飞行姿态的影响 |
5.2.1 细长体结构 |
5.2.2 短粗体结构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 |
1.2.2 自适应滤波技术 |
1.2.3 卡尔曼滤波技术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组成结构 |
第2章 抗压制式宽带干扰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压制式宽带干扰技术研究 |
2.2.1 压制式宽带干扰的工作原理研究 |
2.2.2 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研究 |
2.3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研究 |
2.3.1 天线阵结构设计 |
2.3.2 空域自适应滤波算法及仿真 |
2.3.3 联合空时滤波算法及仿真 |
2.4 改进具有约束条件的联合空时滤波算法研究 |
2.4.1 具有约束条件的联合空时滤波抗干扰方案设计 |
2.4.2 具有约束条件的联合空时滤波抗干扰算法 |
2.4.3 具有约束条件的联合空时滤波算法仿真测试 |
2.4.4 具有约束条件的联合空时滤波算法小结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抗欺骗式干扰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抗欺骗式干扰方案设计 |
3.2.1 欺骗式干扰的干扰机理 |
3.2.2 欺骗式干扰的干扰特征分析 |
3.2.3 抗欺骗式干扰方案设计 |
3.3 欺骗式干扰信号特征判别算法设计 |
3.3.1 信号功率监测 |
3.3.2 信号到达时监测 |
3.3.3 电文信息异常监测 |
3.4 抗欺骗式干扰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 |
3.4.1 最小二乘导航解算方法及仿真 |
3.4.2 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导航解算方法及仿真 |
3.4.3 卫星导航系统测量方程的M-估计算法 |
3.4.4 M-估计的加权矩阵研究 |
3.4.5 结合M-估计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
3.4.6 抗欺骗式干扰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改进设计 |
4.1 引言 |
4.2 改进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功能与技术指标 |
4.2.1 基本功能指标 |
4.2.2 主要技术指标 |
4.2.3 技术指标分析与分配 |
4.3 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改进设计 |
4.3.1 传统卫星导航接收机系统 |
4.3.2 改进卫星导航接收机系统 |
4.3.3 抗压制式干扰模块 |
4.3.4 抗欺骗式干扰模块 |
4.3.5 卫星信号捕获跟踪模块 |
4.4 改进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性能仿真 |
4.4.1 传统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性能仿真 |
4.4.2 改进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性能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俄罗斯ГM3-3快速布雷车(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军用车辆详解(上)[J]. 刘志峰,拂晓. 商用汽车, 2020(07)
- [2]区域封锁子弹药超声波周向扫描探测技术研究[D]. 孟凡达.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3]XX子弹药自组织网络及目标探测技术研究[D]. 朱海洋.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4]自旋型智能雷发射过程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D]. 胡名雄.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5]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D]. 张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12)
- [6]俄罗斯ГM3-3快速布雷车[J]. 金黎. 国外坦克,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