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金融产品 拓展市场份额(论文文献综述)
王学莺[1](2021)在《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一带一路”、西部计划等政策的落地实施,西部经济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银行业发展竞争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Z行作为国有银行之一,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义务。由于多方面的竞争,银行将业务发展趋于多元化、全面化,从不同业务种类获得利润,公司业务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其中贷款业务是公司业务重要的利润来源,对Z行张掖分行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区内竞争加大,外部监管机构对银行放贷的资本金、流动性及合规性的要求日益趋严,同时,Z行内部内控风险要求也逐渐加强,这就促使Z行张掖分行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强调获取收益的时候,风险合规先行。现有关于公司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的研究大都聚焦在对一级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层面,针对某一省二级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Z行甘肃分行张掖二级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二级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不仅丰富相关研究,还针对公司信贷业务未来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进而推进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的永续发展,文章首先对国内外论文进行梳理,概述了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内涵特征,基于信贷配给理论,KMV模型理论,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协议信用风险理论及信用风险衡量模型,对Z行张掖分行不同行业与不同贷款客户规模的RAROC和EVA的计量分析,从Z行内部分析公司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其次,结合环境分析法对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Z行张掖分行内部贷款数据整理,从公司信贷行业投向占比、公司贷款信贷投放期限和对应的不良贷款率的分析对张掖分行现阶段公司信贷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最后结合RAROC和EVA计量、环境分析法中得出风险的问题及问题成因,针对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Z行张掖分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措施。通过RAROC和EVA计量的出的结论:利用RAROC和EVA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在现有贷款投放行业中卫生行业的经济效益较高,小规模贷款客户比大规模贷款客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较高的结论,并利用该理论发现并得出其他行业其公司信贷收益率低是由于信用风险缓释弱,经济资本占用较高所导致,随之,结合环境分析法结论指出,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发展结构单一、风险集中程度高等现状,通过理论研究和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的实践进行公司信贷业务未来发展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Z行张掖分行控制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风险,有限提升其竞争力,并为兄弟行提供相关借鉴经验,同时,对提高Z行张掖分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贤[2](2021)在《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面对利率市场化削弱银行定价权,外资银行、互联网等第三方金融企业的激烈竞争,各家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获客范围,提高活客能力进行了金融科技转型。C银行云南省分行通过与政府合作建立“智慧政务”平台,搭建和发展G端(政府)C端(消费者)B端(企业)金融生态圈,创造了一种新的客户引流方式,提高了C银行云南省分行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围绕C银行云南省分行与省政府合作“智慧政务”项目的市场拓展,研究“智慧政务”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及保障措施,以期为该项目提供合理化建议,使得该项目的规划与发展更加系统与完善。并且通过对该项目的深入研究,能够为其他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长尾理论,蓝海理论,市场营销的7Ps理论等理论分析了“智慧政务”项目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通过收集该项目相关经营数据,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发现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正处于问题类产品向明星类产品转变的过程中,得出发展对策为C银行云南省分行应该对该项目加大投入和推动持续发展,使之成长固化为明星类乃至金牛类产品。在对项目的内外部资源分析中采用了PEST分析法,总结出C银行云南省分行所具备优势及问题所在。运用SWOT模型对项目优劣势和威胁机遇进行分析,得出当前项目面临的主要竞争优势、劣势和机遇。通过前文研究,针对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发展现状,本文制定与提出以下两个结论:1、制定四个方面的差异化发展策略:(1)服务差异化、(2)市场选择差异化、(3)客户选择差异化、(4)产品差异化。2、提出四个方面的针对性保障措施,以期保障“智慧政务”项目在市场拓展中持续良好发展:(1)重视客户拓展工作、(2)加强金融科技利用、(3)做好人才培养,整合营销队伍、(4)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黄智[3](2021)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出口占商品出口比重长期高于90%,为中国对外经济的持续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近几年的现实观察中,一些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制造业出口增长呈放缓趋势,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核心内容,其出口竞争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分工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出口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以下问题: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哪些因素驱动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贸环境中,如何科学地指导制造业提升出口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解答这些问题,本文将分为七个章节进行详细讨论,具体如下:第一章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并对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围绕国际分工理论凝练本文理论脉络,梳理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口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对近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夯实本文研究基础并拓展研究视角。第三章对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的现状展开研究。本章从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入手,接着分析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特征和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面临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国际竞争和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第四章为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测算和分析。本章分别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测度中国制造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的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整体规模竞争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近年整体质量竞争力处于停滞状态,且传统统计模式下放大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增加值贸易统计更适合当前国际分工的实际情况;细分制造业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演化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但鲜有兼具规模和质量竞争力的行业,进一步证实了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综上,中国制造业出口距离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第五章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之一。通过构建经济复杂度和技术创新影响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模型,并基于制造业行业数据通过面板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复杂度和两者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六章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之一。本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影响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模型,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验证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共同影响下仍然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即加深垂直专业化水平可以抵消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冲击作用。第七章为结论和建议。在总结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加快技术创新、深化国际分工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三个方面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整体而言,本文可能在以下两方面形成创新点。第一,理论层面的创新。本文在统一的研究范式下,对影响出口竞争力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本文着重突出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复杂度的影响,并构建理论机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拓展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次,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统筹于一个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分工深化和经贸环境变化之间的两难问题。第二,实践层面的创新。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综合运用多种指标测度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变化趋势,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在拓展研究边际的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基于全文多个结论,结合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等中国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脉络,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付豪[4](2021)在《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消费逐渐成为提升GDP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整个社会进入了“非常态”,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点,国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全新发展战略,国内大循环是战略实施的主体,信用卡作为消费金融领域的核心力量,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相发力的业务方向,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但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介入,以及各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成熟,信用卡业务面临着同业和第三方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信用卡业务贡献度,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中国银行SD分行为对象,对信用卡营销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SD分行信用卡业务目前存在的不足,综合分析业务现状、营销环境等因素,寻找适合SD分行信用卡业务稳健发展的路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SD分行信用卡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宏观环境方面,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均有利于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行业环境方面,信用卡业务受到同业产品及替代品的威胁,面对的购买者议价能力强,然后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SD分行信用卡业务的营销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优势是品牌影响力、业务全面、客户资源丰富,劣势是信用卡业务重视程度不足、业务专业性不强、营销渠道少、配套激励措施不完善,机遇是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推陈出新的技术手段,挑战是业务风险越来越高、信用卡领域竞争激烈。然后对营销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信用卡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产品定价方式无明显优势、营销渠道不完善且效率低、营销活动少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其次针对相关的分析,提出营销策略制定方案,运用STP策略分析梳理信用卡目标市场、目标客户,建立清晰完善的产品体系,同时大力开展场景化建设布局工作,强化完善线上线下渠道,提升渠道运营效率,构建灵活多变的定价模式,提高品牌宣传力度,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提升人员营销积极性等。最后为保障S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制定了提升信用卡业务比重、重塑营销理念、组建专业化全面化营销队伍、加大信息技术保障力度、完善绩效考核等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业务的研究,对SD分行信用卡业务未来发展提供思路,助力SD分行抓住市场机遇,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提升信用卡业务利润水平,也对其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借鉴。
方亮[5](2021)在《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具有市场公认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中国银行YZ分行作为在YZ市最早服务外向型经济的商业银行,在江苏省YZ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存在着国际结算产品优势减弱、基础客户群缩小、服务能力下降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和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银行YZ分行在积极思考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守住现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如何主动出击,进一步挖掘更多新客户,有效拓展国际结算业务市场对于中国银行YZ分行在细分市场中赢得机会,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目的是对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决策提供参考,以期对其提高国际结算业务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探索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的一般规律,对银行业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研究领域进行补充和丰富。本文基于需求链理论、品牌营销理论、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和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等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运用相关理论并查阅大量文献,首先对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存在的竞争措施不足、重视程度下降、产品运用不够、小户关注不够、存在区域盲点、体系有待整合等具体问题;其次对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服务客户需求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内生动力;做实结算产品运用服务,增强市场拓展的软实力;发挥中行百年品牌优势,拓展小型国际结算客户;优化国际结算科技渠道,扫除区域金融服务盲点;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结算量质提升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扩大市场覆盖面。
戚瀚英[6](2020)在《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金融科技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同时,金融科技带来的“鲇鱼效应”开始改变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也相应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对银行业的发展及其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有研究认为金融科技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程度甚至具有过度竞争的趋势;也有研究认为金融科技会加大银行业的市场垄断势力而限制市场竞争。对此,论文将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重点分析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的影响方向以及程度,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构建了金融科技的三维概念范畴,在银行业市场结构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金融科技技术层面、功能层面、机构层面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的三维度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科技不同层面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具体影响机制。接着,论文根据机制分析得出相应的模型假设,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最后,论文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探讨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在金融科技影响下所产生的问题,由此提出金融科技与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推动金融科技与银行业更好地融合、改进银行业监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在金融科技对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研究中,论文分析得出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集中度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金融科技在技术层面改变银行成本结构影响市场集中度;二是在业务功能层面通过改变产品模式影响市场集中度;三是通过机构层面新兴金融科技企业的进入影响银行机构市场份额分布。在此基础上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一是金融科技技术在银行业的创新发展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显着的正U型关系,即在前期金融科技繁荣发展初期,技术发展有降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效果,到后期开始逐步起到技术集中的作用,这之中监管加强也有一定的作用;二是金融科技的金融功能和机构发展对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显着负向作用,同时还有显着的业务异质性,即对存款业务的影响程度显着更大。在金融科技对中国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影响研究中,本文分析得出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进入壁垒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金融科技在技术层面通过改变进入的成本结构来影响潜在进入者的壁垒;二是在业务层面通过银行业价值链分解改变潜在进入者面临的产品差异化壁垒。在实证检验中采用155家商业银行个体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一是金融科技通过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显着降低了银行业进入壁垒,银行业准入监管强度过高时会削弱金融科技功能层面创新发展对进入壁垒的降低作用,而监管强度较低时,这种削弱作用会逐渐消失;二是金融科技降低进入壁垒存在异质性,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在进入壁垒降低过程中受到冲击更大,所有银行存款业务受到的潜在竞争冲击也显着更大。在金融科技对中国银行业产品差异化的影响研究中,本文以金融科技的功能层面为主要分析维度进行机制分析。金融科技以技术和企业为载体,通过功能层面对银行业市场中产品差异化产生影响。此处同样运用155家商业银行个体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科技通过功能层面的创新发展显着提升了银行机构本身的产品差异化水平,并且在不同种类银行间具有显着异质性,比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增加水平显着更高,明显高于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进一步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市场在金融科技多方位冲击下产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是金融科技推动下银行业存在技术集中或垄断的可能性。二是金融科技在加剧银行业存款或“类存款”业务竞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竞争乱像。三是金融科技影响下,中小银行在竞争中普遍处于劣势地位。四是在监管方面存在银行业竞争性监管较为薄弱和监管内容有空白等问题。由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构建了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三维度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使得当前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研究变得更为系统。本文运用市场结构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经济学理论,重点构建了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从技术、功能和机构三个层面出发探讨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不同方面的影响机制。第二,专门研究并定量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已有研究更多关注市场结构中的市场集中度,并且采用的方法多为定性分析。本文在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不同方面的理论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模型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更加客观地认识并理解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第三,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具有新意。本文较有新意的研究结论可提炼总结为三方面:一是金融科技影响下银行业存在技术垄断的可能性;二是相对贷款业务,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存款业务领域的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三是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过程中,中小银行受到的竞争冲击更大。结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可发现当前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竞争性监管较为薄弱。本文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和问题,主要从金融科技和银行业的融合发展、中小银行转型、金融科技监管、银行业竞争性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刘晓夏[7](2020)在《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我国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且企业经营风险性较大等独有特点,使得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传统商业银行进行融资比较困难。为此,政府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建立科技银行,在此背景下江苏银行(简称JSB)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应运而生。JSB徐州科技支行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徐州当地科创行业发展作出了相应贡献。然而,在经营过程中其短板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制约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JSB徐州科技支行为代表,希望能在解决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探讨JSB徐州科技支行实现“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发展、体系化运作、品牌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国内同类科技支行发展提供相应借鉴与参考。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研究前提下,首先,从微观视角系统分析JSB徐州科技支行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短板;其次,从宏观视角分析JSB徐州科技支行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与技术环境等;再次,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JSB徐州科技支行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通过策略组合选择SO策略和WO策略作为其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科技银行的先进发展经验,研究提出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目标,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JSB徐州科技支行如何利用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技术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口碑、客户定位、产品定位等优势,克服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系列短板,不断拓展市场业务空间。在策略提出过程中,以“有效控制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市场原则”“创新原则”“风控原则”,研究提出JSB徐州科技支行“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发展”“体系化运作”“品牌化管理”的“四化”可持续发展策略。同时,为推动“四化”策略的顺利实施,研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设立专职岗位,打造专业化服务;二是依托科技,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有效降低“逆向选择”风险;三是多方平台合作,扩大客户基数,实现风险分摊,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期通过JSB徐州科技支行“四化”发展策略的提出与实施,推动其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姚宣腾[8](2020)在《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农业银行把促进个人金融业务的转型发展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和位置,先后成功提出了3510规划、营业网点管理模式转型、信贷金融业务转型、数字化金融业务转型等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单一的发展负债个人金融业务的自身优势已逐渐被金融机构弱化,个人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需要农行拥有更加完善的金融业务考核绩效管理机制、营销管理体系、产品以及服务体系。对农行蓬莱支行来说,怎样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提升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自身核心价值和竞争力,促进个人的金融业务稳健而快速的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本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法、案例分析法等,结合真实的数据与典型实际业务,细致地深入研究了农行蓬莱支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为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提出的个人金融业务优化管理对策也预期能够为其他个人金融机构的发展和促进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本论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和研究成果:第一,经对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优势与其现状的分析,该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客户服务优势和金融科技创新的优势,同时也总体上存在金融产品的更新不及时、缺乏意识形态和技术层面的金融服务理念创新意识、人才的竞争力未充分显现、客户的管理和维护服务水平不高等明显劣势。在蓬莱支行客户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其拓展已经形成了利用物理金融服务网点转型业务拓展、利用互联网代收代付银行业务网点拓展、利用互联网和电子信息化银行业务网点拓展、利用金融服务网点转型业务拓展四个阶段,各个拓展阶段的金融业务发展既逐渐巩固和有效维护了一定存量中低端客户,又逐渐吸引了一定规模数量的新客户、高端客户转向了农行蓬莱支行,客户金融业务规模与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其业务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的特征:经营模式和理念不断的革新,业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技术持续革新,金融服务日益走向智能化,公私业务联动推进,金融营销模式呈现多元化,产品推陈出新,客户服务价值的提升最大化。第二,经对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揭示,其存在储蓄存款增长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个人贷款增长缓慢,产品更新速度慢,服务理念落后,个人中间业务增长点不多,个人客户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速度,也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地位。第三,经对中国农行蓬莱支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在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定位认识与规范化管理的局限导致了该行个人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拓展缓慢;综合考核与绩效管理资源配置的局限严重影响了该行的个人金融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个人金融产品与其服务的局限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中高端客户日新月异的个人金融投资的需求、业务后续办理的需求,影响了客户的忠诚度;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局限限制其个人金融业务的营销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严重地制约了其个人的金融业务发展和市场营销的有效拓展;对高端客户维护的局限导致其始终无法为理财客户、财富客户及私行客户提供更具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个人金融服务。第四,为了促进农行蓬莱支行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农行蓬莱支行各营业金融网点应进一步提升其个人财富和金融业务长期发展的定位,设计其个人财富和金融业务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改善其个人对金融业务的考核与其激励机制,科学地制定其综合金融业务考核办法,资源配置适当向个人倾斜;进一步加强金融业务产品组合与营销,挖掘个人与高端客户的价值,加强其产品与金融服务的创新、提升其核心的竞争力;公私加强联动,合力营销,构建完整的农行个人财富和金融业务组合营销管理服务体系;扩户提质,有效引导管户、全员积极参与,成立个人财富和金融管理服务中心,提升对农行高端个人客户的金融业务维护与管理。
王攀峰[9](2020)在《中国银行B县支行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定价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市场利率管理体系。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此也带来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业务创新、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挑战。尤其是2012年开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由无声变有声,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影响其收入结构,还在客户结构、客户资产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基础营销阵地,所以分析其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应对策略改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中国银行B县支行为案例,研究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在学习战略成本控制理论、迈克尔·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基本理论、差异化战略基本理论、4Ps营销理论基础上,通过了解中国银行B县支行的基本情况,查阅相关数据分析中国银行B县支行外部经济环境、竞争环境以及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B县支行产生的影响。深入分析中国银行B县支行经营竞争与B县经济发展、政府政策、金融同业竞争、客户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接着对中国银行B县支行目前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找出需改进之处。最后从控制战略成本、差异化应对策略、聚焦策略、拓展分销渠道、加强政策落实传导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直接用于指导中国银行B县支行日常经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市场竞争,提高市场份额。县域经济各有特色,本文期望以中国银行B县支行为例,得出的应对策略改进建议可以为其他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应对策略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其他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可参考中国银行B县支行应对策略的改进,根据自身特色业务及区域特色经济进行应对策略的改进,跟上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更加积极的服务于当地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胡静[10](2020)在《中国建设银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金融是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加快发展网络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说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金融系统中重要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依靠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迎合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建行石河子分行作为经济落后、偏远地区的二级分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态势。为践行总行发展规划,完成既定任务目标,必须要积极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策略。本文从四个部分对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的营销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网络金融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然后,以建行石河子分行为分析对象,对其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目标、营销现状、发展态势进行分析,通过经营业绩、对网络金融部三分之二员工的调查访谈内容、对6家基层营业网点到店客户调查访谈内容以及针对基层营业网点营销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建行石河子分行当前网络金融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SWOT分析模型对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发展内部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逐项进行了研究,并对建行石河子分行发展网络金融业务面临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从石河子地区银行同业及互联网公司的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策略中,借鉴先进经验;最后,根据建行新疆区分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战略布局,结合石河子分行自身的经营特点,从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的策略,并从资源、制度、文化三个方面为策略的实施制定了保障措施。研究表明,建行石河子分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态势,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石河子建行要实现网络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在落实总行发展规划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积极制定所在区域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营销策略,并且从多角度入手为策略的实施提供全面保障。只有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积极制定营销策略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策略的顺利实施,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才能发展到新的高度。
二、创新金融产品 拓展市场份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金融产品 拓展市场份额(论文提纲范文)
(1)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评述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概述 |
(一)公司信贷业务风险内涵 |
1.基本概念 |
2.信贷风险特点 |
(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种类及风险管理程序 |
1.公司信贷业务种类 |
2.公司信贷业务程序 |
3.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种类 |
4.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
(三)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1.信息不对称理论 |
2.信贷配给理论 |
3.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四)公司信贷风险考核指标 |
1.考核指标的含义 |
2.RAROC和 EVA的关系 |
三、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及管理现状 |
(一)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贷款风险现状分析 |
1.基本情况 |
2.公司信贷主要产品 |
3.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4.不同贷款投向的贷款风险与贷款收益 |
5.公司信贷业务流程 |
(二)Z行张掖分行信贷业务经营环境风险分析 |
1.政治环境 |
2.经济环境 |
3.社会环境 |
4.同业竞争 |
(三)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分析 |
四、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 |
(一)信用风险 |
1.行业结构发展不平衡,风险集中度高 |
2.信贷期限结构不合理,贷款灵活性低 |
3.高贷低存现象严重,还款账户资金未监控 |
(二)政策风险 |
1.内部效率低,沟通不畅 |
2.权利集中,引发道德风险 |
3.监督管理机制流于形式,管理工作不到位 |
4.软件系统技术落后,功能缺失 |
(三)担保风险 |
1.风险评价体系相对薄弱 |
2.贷款风险缓释偏弱 |
(四)操作风险 |
1.公司信贷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2.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
3.公司信贷业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
4.贷后风险控制不完善 |
五、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风险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一)外部环境因素 |
(二)内部管理因素 |
1.信贷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
2.内部管理政策制约 |
3.风险缓释工具偏弱 |
4.人员配置不合理,绩效考核不完善 |
(三)借款人自身因素 |
六、促进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优化行业结构,分散风险 |
1.平等对待,协同发展 |
2.积极支持优质项目建设 |
3.调整布局,分散公司贷款风险 |
4.加快经营转型,调整信贷布局 |
(二)完善风险管理架构 |
1.加快信贷政策剖析和传导 |
2.加强沟通,提高服务质效 |
3.发扬民主精神,避免一言堂 |
(三)强化风控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
1.落实监督检查机制,防风险 |
2.完善风险评价、管理预警机制 |
3.加强公司授信业务平台制度建设 |
4.增加缓释工具 |
(四)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考核机制 |
1.培养人才,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
2.完善授信考核机制 |
3.提升风险防控意识 |
七、研究结论展望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展望 |
(二)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理论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理论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理论综述 |
1.2.3 国内外综合研究理论述评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技术路线 |
1.4.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战略分析工具 |
2.1 理论基础 |
2.1.1 长尾理论 |
2.1.2 蓝海市场理论 |
2.1.3 市场营销中的7Ps理论 |
2.1.4 上述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2.2 战略分析工具 |
2.2.1 波士顿矩阵分析 |
2.2.2 PEST分析法 |
2.2.3 SWOT分析法 |
第三章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现状分析 |
3.1 C银行云南省分行简介 |
3.2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发展现状 |
3.2.1 “智慧政务”项目架构 |
3.2.2 “智慧政务”项目服务对象 |
3.2.3 “智慧政务”项目客户群体 |
3.3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波士顿矩阵分析 |
3.3.1 “智慧政务”项目经营数据 |
3.3.2 “智慧政务”项目波士顿矩阵分析 |
第四章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内外部分析 |
4.1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策法律分析(P) |
4.1.2 经济环境分析(E) |
4.1.3 社会环境分析(S) |
4.1.4 技术环境分析(T) |
4.1.5 外部环境综合评述 |
4.2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4.2.1 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
4.2.2 渠道建设分析 |
4.2.3 内部资源能力综合评述 |
4.3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SWOT分析 |
4.3.1 C银行云南省分行开展“智慧政务”项目的优势 |
4.3.2 C银行开展“智慧政务”项目的劣势 |
4.3.3 C银行开展“智慧政务”项目面临的机遇 |
4.3.4 “智慧政务”项目面临的威胁 |
4.3.5 C银行“智慧政务”项目SWOT分析结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智慧政务”项目的发展对策分析 |
5.1 “智慧政务”项目发展对策制定与分析 |
5.1.1 “智慧政务”项目发展对策制定 |
5.1.2 “智慧政务”项目发展对策分析 |
5.2 “智慧政务”项目差异化发展对策的实施方式 |
5.2.1 服务差异化 |
5.2.2 市场选择差异化 |
5.2.3 客户选择差异化 |
5.2.4 产品差异化 |
5.3 “智慧政务”项目差异化发展对策的具体措施 |
5.3.1 服务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
5.3.2 市场选择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
5.3.3 客户选择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
5.3.4 产品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
5.4 “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的保障措施 |
5.4.1 联动开展客户拓展 |
5.4.2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 |
5.4.3 做好人才培养,整合营销队伍 |
5.4.4 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2.1 研究范式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概念界定 |
1.3.1 高质量发展 |
1.3.2 制造业及制造业出口 |
1.3.3 出口竞争力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 |
2.1 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2.1.1 古典贸易理论 |
2.1.2 新古典理论 |
2.1.3 新贸易理论 |
2.1.4 竞争优势理论 |
2.2 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2.2.1 直接影响因素 |
2.2.2 间接影响因素 |
2.3 出口竞争力的测度方式及相关应用研究 |
2.3.1 规模竞争力测度指标 |
2.3.2 质量竞争力测度指标 |
2.4 中国制造业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
2.4.1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
2.4.2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的研究 |
2.4.3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研究 |
3.1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
3.1.1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
3.1.2 中国制造业现实特征 |
3.2 中国制造业出口现状 |
3.2.1 中国制造业出口总体情况 |
3.2.2 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 |
3.2.3 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 |
3.3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
3.3.1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冲击 |
3.3.2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贸易摩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测度和评价 |
4.1 出口规模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
4.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
4.2 出口质量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
4.2.1 出口技术复杂度 |
4.2.2 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经济复杂度、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1 经济复杂度的测算与评价 |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1 技术创新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2.2 经济复杂度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2.3 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3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
5.3.1 实证模型构建 |
5.3.2 变量设定及数据处理 |
5.4 实证分析 |
5.4.1 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
5.4.2 中介效应的检验 |
5.4.3 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1.2 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1.3 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
6.2.1 实证模型构建 |
6.2.2 变量设定及数据处理 |
6.3 实证分析 |
6.3.1 平稳性和协整检验 |
6.3.2 面板模型的选择和回归 |
6.3.3 结果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以加快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 |
7.2.2 高质量深化国际分工以形成制造业国内国际“良性循环” |
7.2.3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制造业创造高质量的国际发展环境 |
7.3 研究创新和未来展望 |
7.3.1 研究创新 |
7.3.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本文行业分类、中国工业行业分类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对照表 |
附件2 2019 年中国、美国、日本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按HS1992 分类) |
附件3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
附件4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贸易竞争力指数(TC) |
附件5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PRODY) |
附件6 1995-2014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VSS) |
附件7 1995-2014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研究 |
2.1 基础理论 |
2.1.1 市场营销 |
2.1.2 7Ps理论 |
2.1.3 STP理论 |
2.2 分析工具 |
2.2.1 PEST分析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法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3.1 国外相关研究 |
2.3.2 国内相关研究 |
2.4 小结 |
第3章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环境分析 |
3.1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
3.2.2 潜在的进入者威胁分析 |
3.2.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2.4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3.2.5 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
3.3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SWOT分析 |
3.3.1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优势 |
3.3.2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劣势 |
3.3.3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机遇 |
3.3.4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挑战 |
3.4 小结 |
第4章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现状分析 |
4.1 SD分行简介及信用卡业务概况 |
4.1.1 中国银行SD分行简介 |
4.1.2 中国银行SD分行组织架构 |
4.1.3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业务概况 |
4.2 SD分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 |
4.2.1 产品策略 |
4.2.2 价格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促销策略 |
4.2.5 人员策略 |
4.2.6 服务过程策略 |
4.2.7 有形展示策略 |
4.3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问题分析 |
4.3.1 企业发展方向问题 |
4.3.2 信用卡业务定位问题 |
4.3.3 信用卡产品同质化严重 |
4.3.4 营销渠道不全面且效率较低 |
4.3.5 产品定价无明显优势 |
4.3.6 信用卡营销活动少缺乏吸引力 |
4.3.7 营销人员效率低 |
4.3.8 配套服务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
4.3.9 有形展示力度较小 |
4.4 小结 |
第5章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制定 |
5.1 SD分行信用卡营销STP战略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产品策略 |
5.2.1 建立清晰、完善的产品体系 |
5.2.2 场景化布局推出特色信用卡 |
5.3 渠道策略 |
5.3.1 强化线下营销渠道 |
5.3.2 完善优化线上渠道 |
5.3.3 提升渠道效率 |
5.4 价格策略 |
5.4.1 构建灵活定价机制 |
5.4.2 适度降低各项费用 |
5.5 促销策略 |
5.5.1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
5.5.2 积极开展多样化促销活动 |
5.6 人员策略 |
5.6.1 提升营销人员积极性 |
5.6.2 组建业务专业化、全面化的营销队伍 |
5.7 服务过程策略 |
5.7.1 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
5.7.2 优化客户服务系统 |
5.8 有形展示策略 |
5.8.1 线上展示 |
5.8.2 线下展示 |
5.9 小结 |
第6章 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
6.1 转变发展方向提升信用卡业务占比 |
6.2 重塑信用卡营销理念 |
6.3 加大信息技术保障力度 |
6.3.1 建立金融专业化信息科技队伍 |
6.3.2 构建SD分行特色大数据分析平台 |
6.4 构建新型风险管控体系 |
6.5 优化完善全员营销绩效考核机制 |
6.6 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国际结算业务基础产品 |
2.1.2 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求链理论 |
2.2.2 品牌营销理论 |
2.2.3 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 |
2.2.4 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 |
第3章 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现状分析 |
3.1 中国银行YZ分行概况 |
3.2 YZ地区国际结算业务现状 |
3.3 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现状 |
3.4 中国银行YZ分行现有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措施 |
3.4.1 增加产品种类 |
3.4.2 运用管理手段 |
3.4.3 进行源头营销 |
3.4.4 依托网点建设 |
第4章 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现状调查问卷 |
4.1.1 问卷调查目的 |
4.1.2 问卷调查设计 |
4.1.3 问卷样本收集 |
4.1.4 问卷统计分析 |
4.2 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存在的问题 |
4.2.1 竞争措施偏少 |
4.2.2 重视程度不够 |
4.2.3 产品运用欠缺 |
4.2.4 小户关注不足 |
4.2.5 存在区域盲点 |
4.2.6 体系有待整合 |
4.3 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竞争主体多,应对预案少 |
4.3.2 利润贡献低,内生动力弱 |
4.3.3 专业人才缺,产品推广慢 |
4.3.4 权限流程长,办理效率低 |
4.3.5 小户贡献低,耗费精力多 |
4.3.6 考核体系散,激励功效差 |
第5章 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策略 |
5.1 提升服务客户需求能力,多措并举增强拓展能力 |
5.1.1 完善需求快速响应机制 |
5.1.2 提升基层网点服务能力 |
5.1.3 加强专业人才团队建设 |
5.1.4 新冠疫情下提升应变力 |
5.2 注重资源和绩效的投入,引导支行重视市场拓展 |
5.2.1 加强多种资源高效投入 |
5.2.2 激励约束措施步步紧随 |
5.3 做实结算产品运用服务,增强市场拓展软实力 |
5.3.1 加大重点产品叙做力度 |
5.3.2 抢抓窗口产品叙做机会 |
5.3.3 做实海内外联动的产品 |
5.3.4 运用好传统与创新产品 |
5.4 发挥中行百年品牌优势,拓展小型国际结算客户 |
5.4.1 主打轻资本型业务品牌 |
5.4.2 运用品牌强化服务口碑 |
5.4.3 用好品牌拓展小型客户 |
5.5 运用国际结算金融科技,扫除区域金融服务盲点 |
5.5.1 丰富供应链的拓客渠道 |
5.5.2 推动票据项下市场拓客 |
5.5.3 通过授信切入实现拓客 |
5.5.4 发展普惠金融科技拓客 |
5.5.5 巧借优势攻坚重点区域 |
5.5.6 科技引领拓展乡镇客户 |
5.6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结算量质提升 |
5.6.1 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服务 |
5.6.2 打响跨境撮合服务品牌 |
5.6.3 做好客户服务精细管理 |
5.6.4 做实风险管理护航发展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6)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范畴的界定 |
一、金融科技的概念与范畴界定 |
二、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范畴界定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市场结构理论 |
二、银行业市场结构理论 |
三、信息技术的经济学理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的研究综述 |
二、技术创新对银行业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
三、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综述 |
第三章 金融科技与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发展 |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发展 |
一、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变化 |
二、中国银行业进入壁垒变化 |
三、中国银行业产品差异化的变化 |
第二节 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
一、金融科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
二、金融科技业务功能的发展 |
三、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 |
第三节 金融科技下中国银行业的创新发展 |
一、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技术创新的影响 |
二、金融科技对银行业业务功能的影响 |
三、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组织机构的影响 |
第四章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理论框架 |
第一节 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
一、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要素 |
二、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 |
三、银行业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 |
四、银行业产品差异化的构成因素 |
第二节 金融科技的要素特征分析 |
一、金融科技的技术特征 |
二、金融科技的金融功能特征 |
三、金融科技的机构组织特征 |
第三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框架 |
第五章 金融科技对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
第一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机制分析 |
第二节 金融科技的量化指标构建 |
一、金融科技量化的文献综述 |
二、金融科技的量化指标选取 |
第三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实证分析 |
一、模型设定 |
二、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四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异质性分析 |
一、地区异质性分析 |
二、业务异质性分析 |
第六章 金融科技对中国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影响 |
第一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进入壁垒的机制分析 |
一、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经济性进入壁垒的影响机制 |
二、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管制性进入壁垒的关系 |
第二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实证模型 |
一、银行业进入壁垒的衡量 |
二、模型设定 |
三、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三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实证分析 |
一、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实证结果 |
二、银行准入监管在金融科技影响进入壁垒中的调节作用 |
三、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异质性分析 |
四、银行业进入壁垒相关问题分析 |
第七章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产品差异化的影响 |
第一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产品差异化的机制分析 |
第二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产品差异化的实证模型 |
一、银行业产品差异化的衡量 |
二、模型设定 |
三、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三节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产品差异化的实证分析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相关问题分析 |
一、研究结论 |
二、金融科技影响下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问题分析 |
三、金融科技下中国银行业的监管问题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金融科技影响下银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二、金融科技影响下银行业的监管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科技银行 |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
2.3 科技金融 |
2.4 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5 战略管理理论 |
2.6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JSB徐州科技支行发展现状研究 |
3.1 基本情况 |
3.2 市场地位 |
3.3 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 |
3.4 产品创新 |
3.5 管理及考核模式 |
3.6 资产质量 |
4 JSB徐州科技支行宏观环境分析(PEST) |
4.1 政治环境 |
4.2 经济环境 |
4.3 社会环境 |
4.4 技术环境 |
4.5 小结 |
5 JSB徐州科技支行发展SWOT分析 |
5.1 优势 |
5.2 劣势 |
5.3 机遇 |
5.4 威胁 |
5.5 组合策略 |
5.6 JSB徐州科技支行发展策略选择 |
6 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提出 |
6.1 国内外科技银行发展经验分析 |
6.2 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提出 |
7 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保障 |
7.1 加强支行团队建设 |
7.2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7.3 强合作、扩基数、树品牌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个人金融 |
2.1.2 个人金融业务转型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金融创新理论 |
2.2.2 生命周期理论 |
2.2.3 成本收益理论 |
2.2.4 市场营销理论 |
3 农行蓬莱支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优势及现状 |
3.1 农行蓬莱支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优势 |
3.1.1 品牌优势 |
3.1.2 客户优势 |
3.1.3 科技创新优势 |
3.2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
3.2.1 当地同业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情况介绍 |
3.2.2 当地同业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
3.2.3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开展情况 |
3.3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
3.3.1 经营理念不断革新,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
3.3.2 技术持续革新,金融服务日益智能化 |
3.3.3 公私联动推进,金融营销呈现多元化 |
3.3.4 产品推陈出新,客户价值提升化 |
3.4 蓬莱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评价 |
4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
4.1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4.1.1 储蓄存款增长不稳定 |
4.1.2 个人贷款增长缓慢 |
4.1.3 产品响应市场速度慢,服务理念落后 |
4.1.4 个人中间业务收入波动大 |
4.1.5 个人客户质量有待提升 |
4.2 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原因 |
4.2.1 定位认识与管理局限 |
4.2.2 综合考核与资源配置局限 |
4.2.3 产品与服务局限 |
4.2.4 营销体系局限 |
4.2.5 贵宾客户维护局限 |
5 促进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 |
5.1 提升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定位,完善管理体系 |
5.1.1 制定个人金融业务长期发展规划 |
5.1.2 加强网点管理,推进个人金融发展软转型 |
5.2 改善个人金融业务考核与激励机制 |
5.2.1 科学制定综合考核办法 |
5.2.2 资源配置适当倾斜 |
5.3 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
5.3.1 加强产品组合营销,挖掘个人客户价值 |
5.3.2 加强服务管理,提升客户体验与认同 |
5.4 构建完整的个人金融业务营销体系 |
5.4.1 公私条线强强联动,合力开展营销 |
5.4.2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营销人员 |
5.5 提升对高端客户的维护管理 |
5.5.1 扩户提质,有效管户、全员参与 |
5.5.2 成立财富管理中心,提升对高端客户的维护管理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银行B县支行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研究 |
1.2.2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研究 |
1.2.3 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影响的研究 |
1.2.4 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消极影响的研究 |
1.2.5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措施的研究 |
1.2.6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本文理论基础 |
2.1 战略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
2.2 迈克尔·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基本理论 |
2.3 差异化战略基本理论 |
2.4 4PS营销理论 |
3 中国银行B县支行内外部基本情况分析 |
3.1 中国银行B县支行基本情况 |
3.2 中国银行B县支行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
3.3 中国银行B县支行竞争环境分析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3.3.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3.5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3.4 中国银行B县支行经营情况分析 |
3.5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B县支行的影响 |
3.5.1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B县支行的积极影响 |
3.5.2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B县支行的消极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4 中国银行B县支行经营策略现状分析 |
4.1 差异化策略的运用现状 |
4.1.1 产品差异化运用现状 |
4.1.2 服务差异化运用现状 |
4.1.3 人事差异化运用现状 |
4.1.4 形象差异化运用现状 |
4.2 4Ps营销策略的运用现状 |
4.3 中国银行B县支行经营策略的不足之处 |
5 中国银行B县支行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改进措施 |
5.1 严格控制经营成本 |
5.2 扎实推进差异化战略 |
5.3 精准实施聚焦策略 |
5.4 积极拓展分销渠道 |
5.5 确保政策传导落实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建设银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概述 |
2.1 网络金融业务 |
2.1.1 网络金融的定义 |
2.1.2 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 |
2.2 网络金融业务的比较优势 |
2.2.1 网络金融业务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的优势 |
2.2.2 网络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
2.3 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理论及分析工具 |
2.3.1 营销4P理论 |
2.3.2 SWOT分析 |
第三章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现状、态势及问题 |
3.1 建设银行网络金融发展历程 |
3.2 建设银行网络金融业务发展目标 |
3.2.1 总行发展战略 |
3.2.2 石河子分行发展目标 |
3.3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现状 |
3.3.1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产品种类 |
3.3.2 主要产品定价情况 |
3.3.3 网络金融产品的营销渠道 |
3.3.4 网络金融业务宣传方式 |
3.4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发展态势 |
3.4.1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动态发展趋势 |
3.4.2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金业务业绩指标系统内排名情况 |
3.5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
3.5.1 客户覆盖度低阻碍经营业绩 |
3.5.2 客户活跃水平不高影响KPI考核 |
3.5.3 重点业务推进不力落后全疆全国 |
3.6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现存问题 |
3.6.1 对网金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访谈分析现存问题 |
3.6.2 对石河子建行网金业务目标客户进行调查访谈分析现存问题 |
3.6.3 对基层营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存问题 |
第四章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策略分析 |
4.1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2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竞争对手策略分析 |
4.2.1 石河子地区银行同业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策略对比 |
4.2.2 互联网公司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策略对比 |
第五章 强化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的对策 |
5.1 提升产品影响力 |
5.2 拓展营销渠道 |
5.3 优化服务价格 |
5.4 完善促销方式 |
第六章 建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6.1 资源保障 |
6.2 制度保障 |
6.3 文化保障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四、创新金融产品 拓展市场份额(论文参考文献)
- [1]Z行张掖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学莺.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研究[D]. 李贤.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D]. 黄智. 广西大学, 2021(12)
- [4]中国银行SD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D]. 付豪.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中国银行YZ分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拓展研究[D]. 方亮. 扬州大学, 2021(09)
- [6]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D]. 戚瀚英. 中央财经大学, 2020(02)
- [7]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D]. 刘晓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农行蓬莱支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D]. 姚宣腾.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9]中国银行B县支行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研究[D]. 王攀峰. 河南大学, 2020(02)
- [10]中国建设银行石河子分行网络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胡静. 石河子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