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一、浅谈如何使工程造价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柳颖[1](2020)在《生态系统视角下基于价值共创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文中提出

江海国[2](2019)在《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的许多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应用“智慧工地”、“BIM”、“RFID”、“AI”、“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等智慧手段,实现了项目增值、管理创效的目的。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我国传统的建设管理、经营模式理念与思维。在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仍然大量存在着服务能力水平滞后工程技术发展、服务阶段单一、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高素质人员不足、信任缺失等诸多问题,与投资人基于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目标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和“一带一路”工程建设咨询服务国际化等的能力和需求相差甚远。当下及未来,我国的工程监理服务水平如何提高、存在问题如何应对、服务如何转型并实施,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咨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现存问题,积极谋求服务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监理咨询服务能力与水平,特提出了本研究课题。在本研究中,首先对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的发展背景、国内外研究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文献调查分析,并对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的内外部环境、要求、时代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注册师(或建筑师)引领的专业咨询、工程总承包和3P的咨询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三种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同时对企业转型服务发展的保障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以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希望本文研究能对当下我国的工程监理服务顺利转型发展、完善相应的工程监理制度体系、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提供启发、借鉴与思考。

赵雅[3](2019)在《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铁路从起步发展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快建设,铁路建设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如今铁路建设步入大规模、高标准建设阶段,市场的作用也愈加明显。铁路建设综合工费标准、市场价格水平、施工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在不断发展,影响着铁路工程生产组织方式,进而影响铁路工程造价,铁路工程造价能否真实反映建设市场实际发生的成本成为很重要的内容。因此,研究铁路工程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分析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以铁路工程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为研究对象。首先,定义了铁路工程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然后,从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和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市场化两个路径对铁路工程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首先分析工料机价格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ANP和熵值法的组合分析模型,确定重要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应用敏感性分析,分别对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具使用费做单项影响分析。结合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在铁路工程单项概预算中的构成比率,对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做综合影响分析,分析其影响程度;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市场化,主要从劳务分包、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机械化施工生产方式以及周转性材料供应方式市场化四方面分析,采用了成本效益分析法、互斥方案损益平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影响分析。最后,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于国内外工程造价相关的先进经验,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应对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对铁路工程造价的改进建议。生产要素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不同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有不同经济效益,对工程造价产生着不同影响。为适应市场带来的改变,实现生产要素合理定价和优化配置,应结合铁路工程的特点,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使工程造价更加贴近市场。研究过程以问题为导向,得到的研究成果对以后的铁路工程造价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林琳[4](2018)在《当代粤西乡村聚落空间环境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东省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同时广东省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十九大提出“坚定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也指出我国“不平衡”发展问题在地区间和城乡间表现最为明显。粤西是发达省份的相对欠发达地区,因此在当代背景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广泛的代表性。粤西地理位置不利、交通不便;村落的优势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了地域文化逐渐丧失和社会组织的衰落;欠发达的经济发展也是粤西地区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制约因素;乡村景观也相对缺乏特色,导致旅游业发展较差。同时,在转型背景的影响下,根植于过去地方生态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正在走向趋同与异化。由于对传统聚落空间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建设性大破坏”日益严重,传统聚落的整体“空调效应”削弱,曾经统一而丰富的聚落空间形态转向机械和单调,居住景观倾向于城市化而丧失了乡村特征,缺乏交往活动场所导致村落公共空间功能及界面单一化,这些都说明了乡村聚落整体空间结构的当代发展已经脱离了生产生活实际。此外,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如何改善人居环境缺乏具体实用的策略和方法指导,如何在当代转型背景下实现粤西欠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以及背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迫切而严峻的问题。由于当代转型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的人居环境提升存在着技术缺失,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旨在改善粤西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普通乡村环境。本研究对村落进行客观的调查和理解,结合当代量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其目的在于理解聚落空间本身演变的规律性特征的基础上,尤其与地方自然生态及人文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特征,探讨乡村聚落空间因地制宜的决策,从宏观到微观提出具体可操作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侧重于乡村聚落既有格局、建筑及周边乡土景观的优化,是在既有空间格局基础上的批判继承,强调与聚落空间相关的多因素协调与统一。通过对系统方法的梳理,力图协调“传承”与“变革”之间的关系,注重环境提升方法策略的一致性、相关性和整体性,并实现乡村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平衡和充分发展。论文的研究从对粤西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的人居环境特征分析入手,证明聚落空间营造特征反映了其背后特定的社会组织和地理气候特征。然后总结传统聚落空间营建中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策略。通过对当代乡村聚落空间转型过程的分析,明确乡村经济结构的变迁,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交通方式的改进是影响当代聚落空间形态转变的三大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粤西地区区域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目前乡村聚落人居环境构成的合理性、乡村对传统性的存留、乡村对现代性的勾连以及乡村外部支援力的增强是环境提升的潜在优势。进一步研究推导出基于乡村聚落人居环境现状进行解析与重构的合理性。接下来以建筑学科的人居环境研究为主线,基于传统的可持续经验转化,本研究将乡村聚落人居环境分解为宏观区域聚落系统、中观聚落整体尺度、微观建筑单体尺度三个层级,结合大量案例与规划实践进行分析,对乡村聚落人居环境提升理论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对环境提升的方法和策略从个案提升至一般规律。研究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空间秩序与使用功能的统一,传统民居及乡村景观符合当时当地的需求,其真正价值在于蕴含于营造智慧中的通用理念和原则,对于聚落空间的设计以全局角度来进行考虑,才能保证整个乡村聚落空间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从而保证聚落的各项功能圆满完成。当代乡村地域价值传承的关键,应当是继承场所回应现实的适应性机制,这与当代强调的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兼容的。传统聚落在营建、使用甚至消亡的过程中,通过综合的安排组织,使之具备低能耗、宜居并且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是当前环境提升需要继承的生态适应性机制;从生活出发,了解核心需求、面对现实状况、挖掘市场动力,给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宽容公平的环境,为村民提供足够自由的选择,是当前环境提升需要继承的文化适应性机制。对于乡村聚落空间环境的任何因循创新和功能更迭,都应当嵌入和适应原有的乡村聚落空间的环境体系。鉴于当前经济社会背景已经开始从大规模物质建设逐渐转向综合社会治理,在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具体过程中,有必要加强不同背景人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鼓励城乡各方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聚落空间的优化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措施,通过导向和示范项目引导带动,保持过程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最终通过改善乡村聚落空间的人居环境,促进粤西地区经济、生态、文化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陈佳卉[5](2018)在《A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加大了水利项目的投资。水利项目造价管理是水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阶段又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阶段,因此,加强水利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有利于促进水利行业投资的合理化配置。论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出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然后以A水利项目为例,整理和分析了该项目设计阶段与造价工作有关的审查意见和专家会议记录,从设计院的角度归纳出A水利项目设计阶段产生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将之与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常见问题对照,提出了设计院改进造价管理工作的建议,以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笑湉[6](2017)在《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计价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程价格作为建筑市场最敏感信息传递信号和最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途径,其确定和形成方式一直是政府、市场和企业关注的重点,而工程计价模式作为最基本的工程价格形成方式,其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工程造价一直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在工程计价模式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与市场经济下工程价格形成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工程量价费的计算方式、计价依据、价格管理方式、配套制度等方面。虽然期间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在不断完善工程计价模式,但大多数工程计价模式调整的方案仅解决了工程价格形成中表面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工程计价模式发展历程、实践现状,总结工程计价模式发展特点,综合评述工程计价模式市场化改革取得的成果和问题;通过对工程价格属性、市场经济下工程价格形成特点的分析和对比,找出我国工程计价模式与市场经济不适应之处,并从工程计价模式实践现状和市场化发展的角度说明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工程计价模式的重要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工程计价模式在价格形成中表现出对市场经济发展更好的适应性。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我国工程计价模式发展历程和市场经济下价格形成规律,制定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工程计价模式构建原则;其次,在分段推进、市场决定、丰富性、适应性和完整性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现行计价模式与市场经济不适应之处,分别对工程计价模式中工程量、价、费的形成提出改进建议,并将计价模式市场化改革按照发展进度分为三个阶段,详细定义政府和市场在各个阶段中的管理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政府和市场在工程价格形成中角色的合理转变;然后从政府、行业、市场和企业的角度分析本文提出的工程计价模式及改革路径的可行性,确保研究能够落地可行。最后在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计价模式和发展路径上,提出政府和企业在改革中的相关工作建议,并从计价模式完整性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配套制度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建议。

曹洋[7](2016)在《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活动的核心环节,围绕其构建的制度体系是行业运转秩序的基础。建筑设计及其实现不仅是建筑设计从业者的主体工作,更是建筑工程各个利益相关方博弈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各利益主体的价值立场冲突严重,致使本应投入于工程的社会资源蒸发于行业内耗之中。因此,有必要客观审视建筑行业现行制度环境的问题,并对其改进方式提出建议,进而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行业新秩序。西方的经验证明,建筑师的职业天性决定了其作为建设项目的核心角色最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和现实环境的制约,中国建筑师的业务水平尚无法支撑其新的角色定位,普遍存在的激愤情绪也使其对其他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存在偏见。中国建筑师必须拓展视野并提升自己,才能与新的制度环境相匹配。本文在客观还原中国建筑行业生态的基础上,探讨了行业新秩序的可能性及其概貌,以期增进建筑师对其他利益主体的理解,并正视自身的不足,进而在制度调整和自我提升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建筑行业基于伦理的价值共识和善意的协作氛围。全文分四部分。首先,文章从秩序的概念出发,重新勾勒了作为本文理论支撑的建筑伦理学的学术框架,简要介绍了其中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学术成果和理论工具,借此帮助读者建立起观察建筑行业现象的伦理视角。其次,基于大量的访谈调研,文章对建筑活动各相关群体(行政管理方、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和职业困境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由此呈现出建筑行业生态的现实场景。在第三部分,文章就行业内的一些焦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各方真实态度的分析,揭示出建筑活动伦理判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并由此引发对问题背后制度根源的思考。在结论部分,文章以西方建筑师负责制为蓝本,结合中国现实提出了以建筑师为核心的行业新秩序的构想,讨论了其制度支撑,并从伦理学角度进行了合理性证明。最后,文章还对新机制环境下建筑师的自我调整提出了建议。

李云珠[8](2014)在《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项目逐步增多,工程建设体系已经逐步完善。然而,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使工程经济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我国工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有关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策略。

陆悟深[9](2012)在《新时代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要求》文中认为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进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如何使造价良性地为经济服务,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一个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即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形成市场价格,实现市场交易行为。从长远的观点看,建筑产品的价格也要由市场形成。然而,定额是确定建筑实物工程消耗量的依据,也是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在造价管理中具体体现。要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建筑市场,实现国家对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就要充分发挥定额的指导作用。

古永荣[10](2009)在《如何使工程造价管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进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如何使造价良性地为经济服务,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实际发展需要,探讨了如何使工程造价管理适应经济发展。

二、浅谈如何使工程造价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如何使工程造价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
        1.2.2 应用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工程监理发展现状
    2.1 我国的工程监理发展概述
    2.2 我国工程监理的现状
        2.2.1 工程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分布
        2.2.2 2015-2018年建设工程监理业务承揽情况
        2.2.3 监理发展依托的建筑业发展情况
        2.2.4 新智慧技术诞生对监理的影响
    2.3 国外监理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1.1 新时代工程监理
        3.1.2 全过程工程咨询
    3.2 基础理论
        3.2.1 全过程工程咨询
        3.2.2 建筑师负责制
        3.2.3 安全监理制度
        3.2.4 纪检监督机制
        3.2.5 职业风险金制度
    3.3 本章小结
4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4.1 新时代下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4.1.1 2013-2018年专家(学者)的行业SWOT分析
        4.1.2 新时代下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SWOT分析
    4.2 新时代对工程监理的要求
    4.3 本章小结
5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5.1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的时代特征
    5.2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模式的研究
        5.2.1 注册师(或建筑师)引领的专业咨询服务模式
        5.2.2 项目总承包和PPP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模式
        5.2.3 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
    5.3 新时代工程监理企业转型服务发展保障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实证研究
    6.1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6.1.1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基本情况
        6.1.2 江南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
    6.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现状分析
        6.2.1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国内现状分析
        6.2.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国外现状分析
    6.3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可行性分析
        6.3.1 江南管理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路径
        6.3.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
        6.3.3 江南管理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研究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研究现状
        1.2.2 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市场化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建设市场基本构成要素
    2.2 铁路工程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相关定义
        2.2.1 市场机制
        2.2.2 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的相关定义
    2.3 价值链成本控制
    2.4 规模经济理论与边际成本递减理论
        2.4.1 规模经济
        2.4.2 边际成本递减
第三章 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的涵义及表现形式
        3.1.1 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的涵义
        3.1.2 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的表现形式
    3.2 问卷调查
        3.2.1 问卷调查的设计
        3.2.2 问卷调查的优化
        3.2.3 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整理
    3.3 铁路工程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现状
        3.3.1 人工单价市场化
        3.3.2 材料预算价格市场化
        3.3.3 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市场化
    3.4 铁路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市场化的现状
        3.4.1 劳务用工方式市场化
        3.4.2 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
        3.4.3 机械化施工生产方式
        3.4.4 周转性材料供应方式市场化
    3.5 当前铁路工程生产组织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5.1 存在的问题
        3.5.2 问题原因分析
第四章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4.1 铁路工程造价的涵义及费用构成
        4.1.1 铁路建设项目造价的涵义及费用构成
        4.1.2 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涵义及费用构成
    4.2 工料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4.2.1 工料机价格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
        4.2.2 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选择及构建
        4.2.3 影响因素组合权重确定
    4.3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单项影响分析
        4.3.1 单项影响分析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4.3.2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对人工费的影响分析
        4.3.3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对材料费的影响分析
        4.3.4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对施工机具使用费的影响分析
    4.4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综合影响分析
        4.4.1 综合影响分析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4.4.2 工料机费用构成比率
        4.4.3 综合影响程度计算
        4.4.4 计算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市场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5.1 劳务分包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5.1.1 影响分析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5.1.2 影响分析
    5.2 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对构件生产成本的影响分析
        5.2.1 影响分析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5.2.2 影响分析
    5.3 机械化施工生产方式对生产要素替代影响分析
        5.3.1 影响分析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5.3.2 影响分析
    5.4 周转性材料供应方式市场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5.4.1 周转性材料使用及计价特点
        5.4.2 施工企业周转性材料自有方式分析
        5.4.3 施工企业周转性材料租赁方式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下的铁路工程造价改进建议
    6.1 国内外工程造价先进经验及启示
        6.1.1 国内相关行业工程造价先进经验
        6.1.2 国内典型地区工程造价先进经验
        6.1.3 国外发达国家工程造价先进经验
        6.1.4 启示
    6.2 改进铁路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方式的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当代粤西乡村聚落空间环境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达省份相对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发展需要指引
        1.1.2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聚落发展面临抉择
        1.1.3 建设性大破坏背景下需要乡村适宜发展的途径
        1.1.4 粤西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的特殊性
    1.2 研究对象、尺度及视角选择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尺度
        1.2.3 研究视角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3 总结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1.6 基础调查研究概况
        1.6.1 主要研究地域范围
        1.6.2 聚落样本选择原则
        1.6.3 聚落样本调查概况
        1.6.4 其他资料来源
第二章 粤西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环境特征分析
    2.1 聚落形成的背景
        2.1.1 自然背景
        2.1.2 社会背景
    2.2 乡村聚落整体空间形态构成
        2.2.1 聚落选址分布及外环境特征
        2.2.2 村域环境要素构成
        2.2.3 聚落空间肌理构成
    2.3 以渐进演化形成的乡村聚落地域化特征
        2.3.1 民系与聚落
        2.3.2 聚落空间特征与社会组织
    2.4 传统乡村聚落空间营建的可持续理念
        2.4.1 适应气候融合环境
        2.4.2 强调功能整体统筹
        2.4.3 就地取材节约能源
        2.4.4 兼容并蓄开放多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粤西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环境问题认知与解读
    3.1 当代乡村聚落空间转型过程及阶段特征
        3.1.1 自然经济时期(1949 年以前)
        3.1.2 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时期(1949-1978)
        3.1.3 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时期(1978-1993)
        3.1.4 农村经济放缓及调整期(1993-2003)
        3.1.5 农村经济发展新时期(2003 至今)
        3.1.6 阶段总结
    3.2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当代主要因素
        3.2.1 经济结构的变迁
        3.2.2 生活模式的转变
        3.2.3 交通组织的完善
    3.4 粤西区域现实问题
        3.4.1 地理位置无优势、交通不太便利
        3.4.2 经济发展缓慢、资金有限
        3.4.3 地处边缘,民系错综复杂,弱势文化遗存面临丧失
        3.4.4 乡村景观相对缺乏特色、旅游性弱
    3.5 粤西欠发达地区乡村整体环境提升的潜在优势
        3.5.1 乡村既有资源
        3.5.2 乡村传统性的存留及自觉再造
        3.5.3 乡村与现代性的勾连及融合
        3.5.4 乡村外部支援力度的增强
    3.6 解决思路:基于乡村聚落空间环境现状进行解析与重构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粤西区域城乡系统的整体提升
    4.1 区域城乡整体发展演进模式分析
        4.1.1 “城——镇——村”的区域聚落系统历史溯源
        4.1.2 村镇聚合——自下而上推进城乡转型
        4.1.3 城镇辐射——自上而下推进城乡转型
        4.1.4 城中村——乡村性在城市的延续
    4.2 从极化到扁平化——未来城乡空间格局新趋势
    4.3 城镇化背景下聚落空心化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4.4 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4.4.1 梳理村镇空间体系,明确乡村合理定位
        4.4.2 确保对乡村资源的良性利用
        4.4.3 探索多样性的乡村发展路径
    4.5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环境提升目标
        4.5.1 综合发展治理
        4.5.2 保持“山水—田园—村落”的地域化生态格局
        4.5.3 以农村居民点社区为核心,恢复社区活力
    4.6 实现多重目标的乡村聚落空间环境整治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代粤西地区乡村聚落的环境提升
    5.1 传统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结构特征解读
        5.1.1 聚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同质化特征
        5.1.2 聚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异质化倾向
    5.2 聚落形态结构转变模式分类分析
        5.2.1 突变式模式
        5.2.2 多核心分散扩张式模式
        5.2.3 衰退式模式
        5.2.4 异址新旧村独立并行式模式
        5.2.5 模式总结与对比
    5.3 聚落尺度下的量化模拟分析
        5.3.1 量化分析工具介绍
        5.3.2 聚落组成模式的气候适应性
        5.3.3 聚落整体形态比较
        5.3.4 新旧组团形态对比
        5.3.5 量化模拟分析总结
    5.4 聚落空间特征分析与优化策略
        5.4.1 演化过程:传统自组织动态过程转向他组织规划模式
        5.4.2 聚落空间组织逻辑:逐渐失去对传统格局的遵循
        5.4.3 优化策略
    5.5 聚落空间环境提升模式
        5.5.1 聚落改建模式
        5.5.2 聚落扩展模式
        5.5.3 聚落重建模式
    5.6 街巷空间环境提升
        5.6.1 传统街巷空间结构及功能
        5.6.2 当代街巷空间环境提升面临的问题
        5.6.3 街巷空间环境提升方法
    5.7 村域边界空间环境提升
        5.7.1 村域边界结构及功能
        5.7.2 当代村域边界空间环境面临的问题
        5.7.3 村域边界空间环境提升方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当代粤西地区乡村聚落建筑空间环境提升
    6.1 居住建筑的原型、现型与转型
        6.1.1 宅院的基本原型——三间两廊
        6.1.2 传统民居模块组合平面拓展模式
        6.1.3 当代民居增殖与异化模式
        6.1.4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6.2 乡村聚落其他功能类型建筑
        6.2.1 公共建筑
        6.2.2 防御建筑
        6.2.3 生产建筑
    6.3 各类建筑的存续
    6.4 乡村建筑风貌特征
        6.4.1 建造材料特征
        6.4.2 装饰细节特征
    6.5 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候适应性量化分析
        6.5.1 屋顶日照强度模拟
        6.5.2 外墙遮阳效果模拟
    6.6 建筑空间环境提升方法
        6.6.1 主要原则
        6.6.2 传统建筑修缮及更新改造实践
        6.6.3 村镇公共建筑新建
        6.6.4 当代住宅建筑改造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空间环境提升路径措施总结
    7.1 乡村地域性的消解
    7.2 乡村地域价值再认识
        7.2.1 绝对价值:先天的原生态价值
        7.2.2 相对价值:当代城镇体系中的交互性价值
    7.2 乡村地域价值的当代传承
        7.2.1 关键:传承场所回应现实的适应性机制
        7.2.2 传统聚落生态价值传承
        7.2.3 传统聚落文化价值传承
    7.3 功能与空间整合的实施路径
        7.3.1 功能与空间秩序
        7.3.2 区域宏观层面功能整合策略
        7.3.3 聚落中观层面功能整合策略
        7.3.4 聚落微观层面功能整合策略
    7.4 乡村聚落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7.4.1 促进基于新乡村共同体社区的形成
        7.4.2 分阶段实施,以点带面促进聚落整体提升
        7.4.3 过程保留弹性、动态完善
    7.5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结论
    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致谢

(5)A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综述
        1.2.1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综述
        1.2.2 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概述
    2.1 水利项目及其特点
    2.2 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工作内容
    2.3 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目标
    2.4 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常见问题
        2.4.1 利益目标不易协调
        2.4.2 造价管理具有倾向性
第三章 A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A水利项目简介
    3.2 技术层面问题
        3.2.1 计价依据变化较大造成造价工作返工
        3.2.2 定额套用自由裁量权大
        3.2.3 项目划分不合理
        3.2.4 材料询价具有盲目性
    3.3 管理层面问题
        3.3.1 水利造价计价具有倾向性
        3.3.2 造价工作不能按计划进行
        3.3.3 工程计价与其他专业数据不对应
第四章 A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问题成因判定
    4.1 法律法规的变化
    4.2 定额计价的局限性
    4.3 编制规定改变
    4.4 设计单位管理执行不到位
    4.5 设计中新材料的选用
    4.6 询价平台渠道有限
    4.7 造价软件系统不统一
第五章 A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问题的对策
    5.1 加强沟通
    5.2 流程优化
        5.2.1 采取校核制度
        5.2.2 内审制度
        5.2.3 讨论会议制度
    5.3 汇总审查意见
    5.4 统一定额的使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A泵站改扩建工程报告修改补充意见
附录 B:A泵站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总体计划表
致谢

(6)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计价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3.1 研究对象的确定
        1.3.2 研究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2 市场经济与工程计价模式研究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工程价格含义
        2.1.2 工程计价模式的含义
        2.1.3 市场经济的含义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资源配置理论
        2.2.2 工程价格形成理论
3 我国工程计价模式实践现状
    3.1 我国工程计价模式发展历程
        3.1.1 计划经济下的工程计价模式
        3.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初期的工程计价模式
        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的工程计价模式
        3.1.4 近年计价模式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梳理
    3.2 我国工程计价模式实践现状
        3.2.1 工程计价模式现状
        3.2.2 工程计价依据的现状
        3.2.3 与工程计价模式相关其他方面现状
    3.3 我国工程计价模式发展综述
        3.3.1 工程计价模式市场化改革进程综述
        3.3.2 工程计价模式市场化改革成果综述
        3.3.3 工程计价模式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综述
        3.3.4 工程计价模式市场化改革发展综述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工程计价模式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4.1 市场经济下工程价格形成特点
        4.1.1 工程价格的属性
        4.1.2 市场经济下工程价格形成方式
        4.1.3 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工程计价模式特点分析
        4.1.4 市场经济下工程价格形成特点
    4.2 我国工程计价模式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4.2.1 工程价格计算方式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4.2.2 工程价格形成依据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4.2.3 工程价格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4.2.4 工程计价模式实践环境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4.2.5 工程计价模式配套制度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4.3 工程计价模式与市场经济适应性评述
    4.4 本章小结
5 适应市场经济的工程计价模式的构建
    5.1 市场经济下的工程计价模式构建原则
        5.1.1 分阶段推进改革
        5.1.2 市场决定工程造价
        5.1.3 灵活和适应性强的工程计价模式
        5.1.4 完整的计价体系
    5.2 适应市场经济的工程计价模式构建
        5.2.1 工程价格计算方式
        5.2.2 工程价格形成依据
    5.3 我国建设工程计价模式市场化路径
        5.3.1 工程计价模式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
        5.3.2 工程计价模式市场化改革的第二阶段
        5.3.3 工程计价模式市场化改革的第三阶段
    5.4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计价模式改革可行性分析
        5.4.1 政府的角度
        5.4.2 行业的角度
        5.4.3 市场的角度
        5.4.4 企业的角度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工程计价体系相关建议
    6.1 完善工程计价模式相关建议
        6.1.1 政府相关工作建议
        6.1.2 企业相关工作建议
    6.2 完善与工程计价模式相关配套措施
        6.2.1 工程合同体系
        6.2.2 造价信息体系
        6.2.3 工程担保保险制度
    6.3 建立有序的建筑市场
        6.3.1 调节建筑市场结构
        6.3.2 规范企业竞争行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访谈记录整理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7)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缘起:从几个案例说起
    2 问题的提出:建筑设计协作进程如何从多方博弈走向共享共赢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4 论文框架
    5 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建筑伦理视角的建立
    1.1 建筑伦理既有研究概述
        1.1.1 何为建筑伦理
        1.1.2 建筑伦理学的发展概况
        (1)西方建筑伦理学发展概况
        (2)中国建筑伦理学发展概况
    1.2 建筑伦理的秩序解读
        1.2.1 中国传统文化对伦理概念的解读
        1.2.2 建筑伦理的本质内涵:关于秩序的建筑学说
    1.3 建筑伦理视角对建筑设计机制优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1.3.1 作为一门道德哲学的现实意义
        (1)西方规范伦理学对建筑设计机制优化研究的启示
        (2)中国传统伦理观对市场活动的影响
        1.3.2 作为一种秩序学说的现实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筑设计协作利益相关方的建筑伦理观
    2.1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建筑伦理观
        2.1.1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内涵
        2.1.2 建筑行政管理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1)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市场角色
        (2)经济视角下建筑行政管理方的职业行为逻辑
        2.1.3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行政管理方的职业立场
        2.1.4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难处
    2.2 建筑建设方的建筑伦理观
        2.2.1 建筑建设方的内涵
        2.2.2 建筑建设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1)不同类型建设方职业行为逻辑的共性
        (2)不同类型建设方职业行为逻辑的差异
        2.2.3 建筑建设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建设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建设方的职业立场
        2.2.4 建筑建设方的难处
    2.3 建筑设计方的建筑伦理观
        2.3.1 建筑设计方的内涵
        2.3.2 建筑设计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2.3.3 建筑设计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设计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设计方的职业立场
        2.3.4 建筑设计方的难处
        2.3.5 小结:在市场规则与专业理想间徘徊的建筑设计方
    2.4 建筑施工方的建筑伦理观
        2.4.1 建筑施工方的内涵
        2.4.2 建筑施工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2.4.3 建筑施工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施工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施工方的职业立场
        2.4.4 建筑施工方的难处
    2.5 建筑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
        2.5.1 建筑使用方的内涵
        2.5.2 建筑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
        (1)业主的建筑伦理观
        (2)客户的建筑伦理观
        (3)一般使用者的建筑伦理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设计协作进程中典型矛盾的伦理解读
    引论:忧郁的职业性
    3.1 认知层面的建筑伦理摩擦
        3.1.1 技术价值层面的建筑价值观摩擦:以“功能”为例
        (1)建筑相关群体对建筑功能的不同理解
        (2)与功能相关的建筑伦理摩擦
        3.1.2 社会文化价值层面的建筑价值观摩擦:以“文化态度”为例
        (1)投资与建筑文化价值观摩擦
        (2)纯利率与建筑文化价值观摩擦
        3.1.3 感性认知价值层面的建筑价值观摩擦:以“创新”为例
        (1)建筑师:创新的维度
        (2)工程师:创新的标准
        (3)施工方:创新的成本
        (4)行政管理方:创新的价值
        (5)开发商:创新的风险
    3.2 职业活动层面的建筑伦理摩擦
        3.2.1 策划与设计阶段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关于“任务书”
        (2)关于“调研”
        (3)关于“专项设计前置”
        3.2.2 施工阶段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关于“施工招投标”
        (2)关于“变更”
        (3)关于“监理”
        (4)关于“完成度”
        3.2.3 使用阶段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关于“非法改造”
        (2)关于“使用”
        3.2.4 与“推进速度”相关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3.2.5 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行政干预是“合理的犯规”吗?
        (2)开发商的社会责任
        (3)公众能否为城市建设负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秩序重构:基于建筑伦理的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建议
    引论:市场经济环境下制度、契约与道德的统一
    4.1 中外建筑师职业权责的比较
        4.1.1 中外建筑师在建筑生产活动中职业权责的比较
        (1)中国建筑师执业制度的现状及其历史成因
        (2)西方建筑师的执业制度概貌
        (3)中国现行工程管理制度的问题
        4.1.2 中外建筑师在城市建设决策中职业权责的比较
    4.2 以建筑师为核心的行业秩序重建
        4.2.1 建筑行业新秩序概貌
        (1)参照系:西方建筑师与建设工程其他利益主体的关系
        (2)符合中国国情的中间路线
        4.2.2 建筑行业新秩序的伦理学支撑
        (1)道义论路径的辩护
        (2)目的论路径的辩护
        (3)契约论路径的辩护
        4.2.3 建筑行业新秩序的制度支撑
        (1)建筑师对建设工程的全程业务
        (2)支持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3)建筑师的职业风险控制
        (4)城市建设决策中专业话语权的提升
        (5)建筑行业协会管理与监督职能的强化
    4.3 新的设计协作机制环境下建筑师的自我调整
        4.3.1 价值认知层面的调整:设计价值观的伦理回归
        (1)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价值观的迷失
        (2)建筑创作是否需要价值标准
        (3)基于建筑伦理的建筑创作价值观初探
        4.3.2 职业活动层面的调整:建筑师职业伦理准则的制定
        (1)自省: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2)自治:建筑师职业伦理准则探索
        4.3.3 业务水平层面的调整:建筑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1)市场意识的提升
        (2)沟通能力的提升
        (3)图纸质量的提升
        (4)施工知识的补足
        (5)后期服务意识的加强
    本章小结
结语:制度与善意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采访记录
    建筑行政管理方采访
    建筑建设方采访
    建筑设计方采访
    建筑施工方采访
附录三 美国建筑师学会(AIA)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
附录四 西方建筑学固有的伦理维度
附录五 规范伦理学主要分支概述
附录六 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致谢

(8)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工程经济造价管理现状探讨
    1. 施工前阶段的造价。
    2. 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
    3. 工程项目竣工后, 由建设单位编制的竣工决算。
二、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1.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2. 建立价格信息站, 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
    3. 改善定额。
    4. 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养。
三、结语

(9)新时代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国际接轨, 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
    (一) 境外工程项目的造价发展概况
    (二) 我国工程项目的造价发展概况
    (三) 我国市场形势下对工程造价的要求
二、全团队造价管理
三、限额设计下, 按比例分配设计费用
四、加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一) 全生命周期成本
    (二)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特点
    (三) 加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五、发挥定额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一) 工程定额的作用
    (二) 如何发挥工程定额的作用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造价改革
    (一) 工程造价改革的意义
    (二) 工程造价改革的原则
七、综述

四、浅谈如何使工程造价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系统视角下基于价值共创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柳颖.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2]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D]. 江海国. 重庆大学, 2019(02)
  • [3]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市场化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D]. 赵雅.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4]当代粤西乡村聚落空间环境提升研究[D]. 林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5]A水利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研究[D]. 陈佳卉.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2)
  • [6]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计价模式研究[D]. 刘笑湉. 重庆大学, 2017(06)
  • [7]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D]. 曹洋. 天津大学, 2016(12)
  • [8]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探讨[J]. 李云珠. 经济师, 2014(11)
  • [9]新时代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要求[J]. 陆悟深. 企业导报, 2012(14)
  • [10]如何使工程造价管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J]. 古永荣. 科技信息, 2009(36)

标签:;  ;  ;  ;  ;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