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区美术教育发展之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卿[1](2019)在《传统地域文化在校外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文中认为将传统地域文化与校外艺术活动相结合,是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新思考。为此,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举办了区级艺术教育活动,该活动辐射天津市和平区30多所中小学校近2000多名学生。就传统地域文化在校外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王艳[2](2019)在《漳州木版年画引入绘画模块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福州市长乐区华侨中学将漳州木版年画引入绘画模块进行教学实践的研究。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施学分制的选课中,除了必修的美术鉴赏模块外,绘画是大部分高中美术课选修最多的模块,由于《绘画》教材中制定的不同绘画种类的实践,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相应教学条件的学校却很难落实教材要求的内容。为了优化课程,提高学生多方面素养能力的提升,不少一线教师因地制宜开发辅助教材,来弥补教学条件等因素造成的缺憾,笔者将漳州木版年画引入到绘画模块的教学实践,也是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通过大量收集的漳州木版年画资料,笔者编写了一本《漳州木版年画之旅》的辅助教材,这本教材与湘教版《绘画》教材结合使用。在辅助教材中,设计了6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各自的组织形式不同,但是每个单元之间的内容都相辅相成,不是以单独的知识点存在。同时,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都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辅助教材中,依照“课标”对应的目标与课程,设计了相应的评价表,让学生做好过程性记录,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与努力方向,有助于教师综合学生多方面的表现给予总结性评价。整体的课程相比较之前单独使用《绘画》教材而言,学生的素养、能力有整体的提升,但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修正与调整,让漳州木版年画引入的课程更加满足学生的需要。本篇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是描述漳州木版年画的概况和所具备课程资源的分析。第二章是对本校的绘画模块教学现状与教材使用进行分析与总结,指出漳州木版年画引入绘画模块实践的必要性,并且分析具备开发课程的条件。第三章是围绕漳州木版年画引入绘画模块的设计与实践。分别对课程目标、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对策,教学评价等开展情况进行介绍。第四章是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总结其影响,指出不足之处与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在肯定教学实践的同时展望今后的教学工作。
谭满英[3](2018)在《挖掘乡土资源,提升农村幼儿美术活动的质量》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推进与强化,我区农村幼儿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区的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何挖掘农村乡土资源,创新幼儿美术教育,提升农村幼儿美术活动的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一、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的制约首先,在教学条件上:环境是影响幼儿教学活动
林宁[4](2018)在《区域推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区域推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实践研究旨在对课程科学、系统规划前提下,紧密结合地方民俗、民间美术特色及教育资源配置情况,通过促进交流推动区域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共同发展。
赵曙曙[5](2016)在《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师范生专业发展实践与现状研究》文中认为高师美术教育是培养基础美术教育师资的摇篮,在人才培养计划上以学科本位为基础,以教育为手段,通过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以及基本美术专业技能,注重塑造师范生健全的人格以及人文素养,旨在培养适合当下基础美术教育的师资人才。长期以来,学术界很多教育专家都在积极的探索适合当下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本文笔者欲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采取跟班学习以及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借鉴国内外美术教育的最新成果,来研究我校美术教育方向师范生的发展现状。试图对我校美术教育做出较科学客观的认识,弥补我校现行的美术教育体系不足之处,促进我校美术教育的更快发展。本论文共分六个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国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文的基本介绍。第二章认识美术教育。从美术教育的内涵、分类、价值与目标以及近代中西方美术教育的演进进行阐述,回顾美术教育的历史,探明美术教育的开端与发展过程,吸取经验和教训,为现在和未来美术教育发展方向提供参照的依据。第三章美术教育中的师范生。依据校美术教育方向师范生的学习特点,明确美术教育师范生的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构建适合当下基础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第四章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师范生培养现状。该部分为全文的重点部分,笔者从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理论课程、教育实践四个方面展开了叙述,详细介绍了我校美术教育师范生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典型的个案研究来透视目前美术教育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胜任将来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借鉴全国优秀美术教师的录像课,以此为标本,剖析一些典型优质课的优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来引导美术教育师范生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美术教师。第六章构建美术教育师范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据第四章所述美术教育师范生的现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完善和发展的建议和对策,构建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发展蓝图。
黄家周[6](2015)在《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完成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体现和生命力所在。遵循恰当的路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精神文化生产理论、文化领导权思想、文化软实力思想是我们理解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地位,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则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我们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过程中应重视文化建设的视域,关注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加强对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轫期。“五四”运动前后,广西籍进步知识分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本地区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七军、红八军和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深受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牢固掌握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权,向各阶层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鼓舞了广西民族群众的抗战斗志。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根据新的工作方针,发动群众开展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为配合解放军南下解放广西创造了必要的舆论氛围和群众条件。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拓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的文化艺术事业全面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体现了中共灵活运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文革”十年却使广西文化艺术事业惨遭破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亦历经曲折。随着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广西文化建设事业重现新的曙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呈现新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推进期。广西通过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工程、建设千里文化长廊工程、推进知识共享工程等活动,实现了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双学”活动的开展、“四个广西”建设理念的提出、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广西精神”的凝练、“桂理昕”宣传品牌的形成、“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中国梦”理念和“四个全面”思想在广西的广泛宣传,彰显了新时期广西马克思大众化的新特征。我们通过对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的系统考察和分析,概括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六条基本路径:一是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其引领群众的能力;二是利用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四是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功能和社会力量参与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作用;五是发扬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六是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本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创新。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过程中蕴含着以下特点:首先,围绕实现群众利益需求而确定目标任务;其次,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再次,采取了多层面的保障措施;最后,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代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选择和实现过程中依然有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尚存在某些路径不够顺畅、不够明晰、不够完备和适用性欠强等问题,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效。新时期新形势下广西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第一,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基。围绕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充实民族教育的内容;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丰富民族教育的形式。第二,改善民族地区的文化民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第三,充分利用广西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特别是要着力促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提升民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第四,建立和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我们应遵循统筹兼顾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心”,健全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经费和奖惩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反馈和辅助等方面的实践机制。
周云[7](2015)在《新疆高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笔者以教育调研为基础,以五所新疆院校所开办的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对新疆高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新疆高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课程体系同质化严重,课程体系中本土设计文化缺失,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新疆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脱节等几方面,这些问题制约新疆设计教育发展,构建新疆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孙大艳[8](2015)在《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研究 ——对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却一直存在着办学思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内涵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市场发展需要的情况。开展工作室化教学是解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而如何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则一定要从本地区的市场需求、生源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本文在充分的考察及调研基础上,从生源情况、地区人才需求情况、教学条件、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了解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现状,认识新形势下基础教学面临的诸如教学方向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教学内容与学生技能需求的适应性、基础教学与其他技术课程的对接、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创新等问题,阐述实行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在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探索方面,介绍工作室人才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教学条件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重点阐述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针对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对普遍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作了相应的研究与探讨,并给出具有一定建设意义的解决方案。
吴天[9](2015)在《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笔者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历程的调查研究,分别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科研项目,工作机构,学术研究等诸多方面着手,分别对不同时期的美术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建美术系初期,到发展成美术学院,从招收专科学生,到发展成招收本科学生;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第一个美术学硕士学位点,到至今的跨专业的博士学位点的建设,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崛起,在新疆美术教育界有着特殊的意义,这表明美术教育工作者们突破了旧的观念束缚,自觉的进入现代文化的行列中,同时美术学院作为全疆师资力量培养的主力军,为全疆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培养与输送大量的人才。从1978年成立至今,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已经历经30多年的历程,成为新疆高校美术专业的优质品牌,受到区内外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进行思考与回忆,综合时代背景,对学院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对每个时期重要人物的访谈,历经30多年的办学发展历程,以及积极投身美术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做一梳理与整合。从中去总结他们对美术教育事业的观点与看法,提取经验与价值,乃至对全疆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这些都值得本人研究和分析。同时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育史出发,对美术学院做一统计与梳理,从而对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基础与史实数据。
强巴德切[10](2014)在《新课改背景下西藏中学美术教学改革初探》文中研究指明让西藏的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绘画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民族艺术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与学生相沟通,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绘画艺术,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是21世纪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我区美术教育发展之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区美术教育发展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地域文化在校外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
二、目标 |
三、设计 |
四、重点与特色 |
五、过程 |
1.“津娃迎春”大型创意灯会 |
2.“童画里的天津”创意小洋楼展示大赛 |
3.“版韵童心”儿童版画创作大赛 |
六、亮点及效果 |
七、反思 |
(2)漳州木版年画引入绘画模块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漳州木版年画教学资源分析 |
(一) 漳州木版年画概况 |
(二) “年画”蕴含的美术教学内容 |
1、闽方言的“谐音”寓意 |
2、绚丽或沉静的色彩 |
3、精美的服饰纹样 |
4、构图形式多样 |
二、年画引入高中美术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
(一) 民间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现状分析 |
(二) 高中美术教材分析 |
(三) “长乐侨中”开展教学的条件分析 |
三、年画引入绘画模块的设计与实践 |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
(二)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安排 |
(三) 结合《绘画》教材的年画教学内容 |
1、“辅教”教材与湘版《绘画》教材相补充的内容 |
2、“辅教”教材的拓展内容 |
(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对策及方法 |
1、多感官的教学组织形式 |
2、根植于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
3、多样的教学方法 |
(五) 多元式教学评价 |
1、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
2、档案袋式评价 |
四、年画引入绘画模块的教学反思 |
(一) 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效 |
1、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
2、对教师的积极影响 |
(二) 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
1、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节课时较少 |
2、“辅教”忽视了年画与其他美术作品的联系 |
3、课程轮回的实践次数不足 |
(三) 改进课程教学的努力方向 |
1、教师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
2、教材上:不断完善编写 |
3、学生上:点燃思维的火花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长乐区高中美术开设绘画模块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漳州木版年画观展实践表 |
附录3: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评价表 |
致谢 |
(3)挖掘乡土资源,提升农村幼儿美术活动的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一) 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的制约 |
(二) 幼儿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模糊 |
(三) 家长在观念上对幼儿美术教育存在误区 |
二、推动农村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策略 |
(一)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 丰富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 |
1. 接触乡土资源, 培养幼儿的创作灵感 |
2.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 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创作 |
(二) 有效利用多媒体设施, 创新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形式 |
(三)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明确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 |
(四) 转变美术教育观念, 确定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 |
(4)区域推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之缘起———我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现状 |
1. 单一版本教材与多样化地域形态。 |
2. 丰富本土资源与复杂的地区差异。 |
3. 区域推进与以校为本的课程特性。 |
二、教材成型记———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
1. 资源分析。 |
2. 需求评估。 |
3. 目标确立。 |
4. 教材完善。 |
三、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校本课程 |
1. 区内课程的校际交流。、 |
2. 课程理念的思考探寻。 |
四、结语 |
(5)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师范生专业发展实践与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研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调查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4.3 行动研究法 |
1.4.4 文献整理法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双语教育 |
1.5.2 美术双语教育 |
1.5.3 美术专业汉语 |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认识美术教育 |
2.1 美术教育的内涵与分类 |
2.1.1 美术教育的内涵 |
2.1.2 美术教育的分类 |
2.2 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标 |
2.2.1 美术教育的价值 |
2.2.2 美术教育的目标 |
2.3 近代美术教育的演进 |
2.3.1 中国近代师范类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
2.3.2 西方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
小结 |
第三章 美术教育中的师范生 |
3.1 美术教育师范生的社会地位 |
3.2 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师范生的学习目标 |
3.2.1 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 |
3.2.2 美术教育师范生的学习目标 |
3.3 美术教育师范生专业发展构成要素 |
3.3.1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知识 |
3.3.2 美术教育理论知识以及美术专业基本技能 |
3.3.3 学科综合基础知识 |
3.3.4 独特的人格 |
小结 |
第四章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师范生培养现状分析 |
4.1 美术学科技能课程模式化 |
4.1.1 美术教育师范生国画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
4.1.2 美术教育师范生素描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
4.1.3 美术教育师范生色彩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
4.1.4 美术教育师范生书法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
4.1.5 美术教育师范生设计类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
4.1.6 对美术教育师范生技能课程的建议 |
4.2 美术学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脱节 |
4.2.1 美术学科教学论学习现状 |
4.2.2 美术教育微格教学学习现状研究 |
4.2.3 美术教育美术史论课程学习现状 |
4.2.4 美术学院双语教育课程学习现状研究 |
4.3 美术教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
4.3.1 美术教育师范生教育见习、研习现状 |
4.3.2 美术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现状 |
小结 |
第五章 中小学美术教师优秀录像课对师范生的启示 |
5.1 案例研究的方法 |
5.2 研究意义 |
5.3 研究结果 |
5.3.1 教学环节分解比较 |
5.3.2 美术教师教学设计分析 |
小结 |
第六章 构建美术教育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6.1 调整美术教育课程设置 |
6.1.1 明确培养目标 |
6.1.2 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
6.2 注重美术教育理论性课程建设 |
6.2.1 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 |
6.2.2 改善传统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 |
6.2.3 增加教育实践性活动 |
6.2.4 加强美术教育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联系 |
6.3 强化美术教育实践性课程 |
6.3.1 构建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 |
6.3.2 建立稳定的美术双语学习环境 |
6.3.3 加强新媒体艺术教育 |
6.3.4 增设“同课异构”、微课设计、教学叙事比赛等教学实践活动 |
6.4 注重美术教育技能课程 |
6.4.1 注重基础性 |
6.4.2 强调创新性 |
6.4.3 加强人文性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论文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在研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6)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选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创新 |
第2章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关系相关问题探析 |
2.1 有关概念阐释 |
2.1.1 文化和文化建设 |
2.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 |
2.1.3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 |
2.2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
2.2.1 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 |
2.2.2 精神文化生产理论 |
2.2.3 文化领导权思想 |
2.2.4 文化软实力思想 |
2.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
2.3.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2.3.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
2.4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 |
2.4.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2.4.2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2.4.3 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氛围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2.5 民族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相辅相成 |
2.5.1 民族文化建设过程中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
2.5.2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以民族文化建设为条件 |
第3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 |
3.1 广西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 |
3.1.1 广西民族地区的总体概况 |
3.1.2 广西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 |
3.2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发轫期 |
3.2.1 广西对“五四”运动的声援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3.2.2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3.2.3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3.2.4 解放战争时期广西爱国民主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3.3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开拓期 |
3.3.1 新中国成立开始了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征程 |
3.3.2 “文革”十年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经曲折 |
3.3.3 思想大解放开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 |
3.4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全面推进期 |
3.4.1 广西系列文化建设工程与转型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3.4.2 广西“双学”活动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桂宣传 |
3.4.3 “四个广西”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 |
3.4.4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与“桂理昕”宣传品牌的形成 |
3.4.5 “广西精神”的凝练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提出 |
3.4.6 党的十八大后广西的理论宣传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系列活动 |
第4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
4.1 开展民族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引领群众能力 |
4.1.1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贯穿于广西革命和建设的始终 |
4.1.2 多渠道培养民族干部增强其引领民族群众的能力 |
4.2 利用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
4.2.1 重视有民族特点的报刊图书的宣传功能 |
4.2.2 发挥民族文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作用 |
4.2.3 善用传统大众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 |
4.2.4 发挥现代传媒打造理论传播新模式的作用 |
4.3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 |
4.3.1 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广西的发展及其功能 |
4.3.2 社会主义文化在广西的发展及其功能 |
4.4 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功能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 |
4.4.1 广西先进人物教育示范功能的发挥 |
4.4.2 广西妇女组织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参与作用 |
4.4.3 广西青年学生组织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参与作用 |
4.5 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
4.5.1 民族团结教育是广西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法宝 |
4.5.2 新世纪新阶段广西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新举措 |
4.6 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推进自身实践创新 |
4.6.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 |
4.6.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对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 |
第5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主要特点 |
5.1 明确的目标任务 |
5.1.1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宣传马克思主义 |
5.1.2 结合满足民族群众利益需求选择科学理论大众化的路径 |
5.2 鲜明的民族特点 |
5.2.1 以民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为宣传重点对象 |
5.2.2 以普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重要内容 |
5.2.3 运用民族文化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载体 |
5.3 多层面的保障措施 |
5.3.1 物质保障 |
5.3.2 组织保障 |
5.3.3 人力保障 |
5.3.4 制度保障 |
5.4 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 |
5.4.1 多样化态势 |
5.4.2 综合化态势 |
第6章 完善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思考 |
6.1 阻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
6.1.1 主要问题 |
6.1.2 制约因素 |
6.2 发展民族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基 |
6.2.1 发展民族教育提升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 |
6.2.2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并充实民族教育内容 |
6.2.3 根据民族地区特点丰富民族教育形式 |
6.3 改善文化民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
6.3.1 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6.3.2 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
6.3.3 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 |
6.3.4 维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及培育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意识 |
6.4 利用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
6.4.1 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因子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 |
6.4.2 深入挖掘和弘扬广西红色文化 |
6.4.3 广泛宣传和践行广西精神 |
6.5 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 |
6.5.1 建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心” |
6.5.2 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制度 |
6.5.3 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机制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着及科研情况 |
(7)新疆高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课程体系发展概述 |
二、新疆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三、课程体系中存在问题与建设性思考 |
(8)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研究 ——对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
(一)生源情况分析 |
(二)岗位技能适应情况分析 |
(三)教学条件分析 |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分析 |
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
(一)工作室教学的起源 |
(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
三、新形势下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实施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
(一)适应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相对应的趋势 |
(二)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
(三)有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的对接 |
(四)有利于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
四、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
(二)教学组织体系的转变 |
(三)教学条件的要求 |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
五、在我区中职设计类专业实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一)缺乏有利于工作室运行的制度环境 |
(二)生源特点使工作室的开放教学面临挑战 |
(三)工作室的商业行为易对教学产生冲击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关于课题的选择和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2 改革开放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历史概况 |
2.1 改革开放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所处政治背景 |
2.2 改革开放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发展 |
2.3 改革开放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师资队伍 |
2.4 改革开放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专业班与课程设置 |
3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概况(1978-2012) |
3.1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筹建时期发展概况(1979-1981) |
3.1.1 筹建时期政治背景分析 |
3.1.2 筹建时期发展情况 |
3.2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稳定时期发展概况(1982-1999) |
3.2.1 新疆美术事业所处政治背景分析 |
3.2.2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师和招生情况 |
3.2.3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课程开设情况 |
3.2.4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科研概况 |
3.3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建院初期概况(2000-2008) |
3.3.1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情况 |
3.3.2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
3.3.3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概况 |
3.3.4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科研成果总结 |
3.4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综述(2009-2012) |
3.4.1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情况 |
3.4.2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业教师情况 |
3.4.3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设置概况 |
3.4.4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科研成果统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1 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存在的问题 |
4.2 解决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
4.3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发展前景展望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10)新课改背景下西藏中学美术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新课程下我区中学美术教学的优势 |
1.1 利用我区传统的美术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 |
1.2 利用我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
2 探索符合新课程特点和我区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 |
2.1 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
2.2 优化教学情境,满足学生需要 |
2.3 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
2.4 积极评价,及时鼓励、表扬,培养自信心 |
四、我区美术教育发展之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地域文化在校外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 刘卿. 中国校外教育, 2019(S1)
- [2]漳州木版年画引入绘画模块的教学实践研究[D]. 王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3]挖掘乡土资源,提升农村幼儿美术活动的质量[J]. 谭满英. 早期教育(美术版), 2018(09)
- [4]区域推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实践研究[J]. 林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8(21)
- [5]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师范生专业发展实践与现状研究[D]. 赵曙曙. 新疆师范大学, 2016(11)
- [6]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为例[D]. 黄家周.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8)
- [7]新疆高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现状研究[J]. 周云. 创意设计源, 2015(04)
- [8]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研究 ——对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D]. 孙大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3)
- [9]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历程研究[D]. 吴天. 新疆师范大学, 2015(02)
- [10]新课改背景下西藏中学美术教学改革初探[J]. 强巴德切. 西藏科技,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