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滩55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二滩55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一、“二滩55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1](2016)在《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跨时代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传统能源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数量有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比较重。而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水电行业成为新时期企业关注的焦点。2009年,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箭)作为军民融合的国有企业,面对全球水电行业迅速发展,大力开发水轮发电设备为主导民品。从单机生产能力10MW,年生产能力50MW的一个水电车间扩张为目前的单机生产能力100MW,年生产能力1000MW的水电设备制造基地,迫切的需要制定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本文以云箭集团的市场营销战略选择为研究内容,笔者结合自己的销售管理实践经验,以MBA课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指导,运用相应的手法和模型对论题展开分析。论文对研究云箭集团市场营销战略的背景以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云箭集团目前所处的宏观环境、内部环境及竞争对手情况,将国外EPC总包项目作为未来的主攻市场,制定出云箭集团的总体营销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小型水电站机电设备系统集成技术方案解决商、供应商和服务商。

李年君[2](2010)在《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文中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环境课题。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近50年的气温变化,很可能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如果人类继续这样活动,到2100年时,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将高达750ppm,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将比1990年上升1.4-5.8℃,海平面上升将上升0.09-0.88m。如果全球的平均温度只上升2℃,全球部分沿海城市将消失,沙漠化面积扩大,沙进人退,耕地减少,病虫害危害加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威胁。研究认为,近百年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涉及科学或技术领域,而且与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有着广泛的直接联系。由于温室气体的全球性,任何单一和局部的措施很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需要全球采取联合、综合、持久性的行动。为此,国际社会在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了实现《公约》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约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和排放贸易(ET)三种机制。由于减排单位核证与转让并不是因采取了节能与提高能效的途径,而是产业的衰退,现在附件一国家之间进行的排放贸易(ET)越来越少;附件一国家通过投资项目的方式从同属于附件一的另外国家获得减排量的合作也不多,因此现在联合履行机制(JI)作用也有限。而清洁发展机制(CDM)之所以迅速成为当今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合作方式,正是因为一方面,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获得了减排承诺所需的CERs,同时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CDM本身让附件一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之间以项目为平台实现了包括减排技术(如能效、再生能源、生物固碳等技术)、减排政策(如欧盟的强制配额与CDM接轨)和减排市场(如国家间、地区间、企业之间开展的CERs一级、二级市场)等多种功能的融合。肖家河水电站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缓解当地电网供需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减少地区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优化电力结构;减少因化石燃料燃烧而导致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增加贫困地区就业机会等,符合CDM的要求,项目在联合国注册成功。按照EB规定的方法学和额外性论证评价工具等分析,如按照第一个计入期7年计算,预测可为附件一国家充抵1,359,449tCO2的减排承诺,降低了国外企业碳减排的边际成本。虽然我国也会获得一定的CERs收益,但该项目同时暴露出了我国CDM项目开发中许多带共性和紧迫性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碳信用提供国,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将严重挫伤我国广大业主开展包括CDM在内的合作积极性,对全球范围内《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下的减排行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创建国家碳交易所,构建我国相对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也将是解决肖家河CDM项目问题,提高我国碳交易国际竞争力,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手段。创建国家碳交易所需要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培育碳交易市场等外部法制保障建设;国家碳交易所定位,发起人选择,机构设置,基本职能,交易规则,业务模式,会员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以及核查和签发执行制度等方面的内部制度建设;以国家碳交易所为龙头,部分地方碳交易所并存,全国相对统一的平行、交叉的碳交易体系建设等三方面加以构建,以此将国家碳交易所建成在国内碳交易体系建设中具有龙头地位和作用,在国际碳交易体系中具有巨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性碳交易所。国家碳交易所需要合理配置碳交易要素,在一定时期内国内业务需要以“单位GDP减排40%-45%”目标转换或“总量控制”为基础,国际业务需要以CERs、VERs为主体开展,按照额外性碳交易费用原理引导交易对象降低交易成本,根据不同因素对碳交易需求的影响从运行机理上采取应对措施。在国家碳交易所的选址上,武汉不仅同享庞大的碳减排市场、国内外的碳交易经验和我国的减排政策,更具有“两型社会”的国家定位所带来的政策空间,以及水电为主的项目优势、丰富的人才科技优势和中部支点的经济区位优势。如果国家碳交易所落户武汉,按照文中设想和论述,国家碳交易所将在国内具有稳定、排他性的竞争优势,在国际上具有暂时性竞争性优势。建设国家碳交易所也会面临碳税和CDM不能继续等风险,但只要我们如文中构想,加快创建国家碳交易所为龙头的我国相对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建设,依靠不断提升的我国碳市场集合力量,不仅能够避免有关风险,更能化解如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中的一些问题,为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禤俊名,孙德花,刘帅[3](2010)在《第3章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宝钢:飞跃前行的钢铁巨人——技术创新体系强力支撑一、综述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技术创新是宝钢战略发展的基石和重点。成立30年来,宝钢坚持学习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宝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宝钢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有力地支撑了宝钢各相关发展阶段战略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经过多年

皮如贵,梁智明,漆临生[4](2009)在《东方绝缘技术的进步与展望》文中指出介绍了东方电机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绝缘工艺和绝缘试验的技术进步,回顾了绝缘体系发展历程以及对未来绝缘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李鲁明,王洁刚,滕进,冯陈晨,孙德花,王依群,禤俊名,张思众,刘帅,余德方,王立涛[5](2009)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 100案例分析》文中认为以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创新之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持续完善,逐步建成了规章制度完善、组织队伍落实、运行机制有效、创新平台夯实、创新成果丰硕、创新文化浓厚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向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目标迈进。

张林超[6](2008)在《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安全研究 ——基于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安全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在我国中央政府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宏观背景下,本文以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为基础对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进行系统研究。国外关于产业安全的研究主要围绕两条主线,一是考察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产业安全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对产业安全的研究,大致上形成了产业国民控制论、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国民产业权益论、外资影响及抵御和抗衡能力论以及综合产业安全论等五类观点和见解。关于产业安全问题的成因,主要可以从外商直接投资论、制度非均衡论、投资与贸易自由化论及产业结构论等不同方面作出解释。本文对产业安全的理解,更加强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核心,只有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维护产业安全,并由此形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据此对产业安全概念作出如下新的定义:产业安全是这样一种状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重要的国民产业在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生存与发展不受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威胁而保持一国的经济安全。该定义基本上概况了目前学术界对产业安全的各种不同观点所表达的含义,并揭示出产业安全的本质是产业国际竞争力高低的状态。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条件下来自国外的资本、技术和产品对产业安全形成影响;内部因素包括国内产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对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产业国内生存环境包括金融环境、生产要素环境和市场需求环境三个方面,其决定了产业在国内生存的可能性;竞争环境主要是指过度竞争或垄断问题。从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出发,可以把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分为产业组织因素、产业结构因素、产业布局因素和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的各种因素构成产业安全的评价模型和分析基础。世界各国把维护产业安全、进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即使是国际竞争力十分强大的发达国家,也十分注重采取各项措施维护本国的战略性产业的产业安全,进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于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维护更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关于产业安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选择作为战略性产业的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进行产业安全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支柱,是国民经济的脊梁。装备制造业的安全发展,关系到整个工业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发展。而重大装备是装备制造业中“技术难度大、关联面广、成套性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需要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才能完成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①,重大装备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象征,尤其是强国必须要有水平相当的重大装备制造业。我国对发展民族装备制造业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任务;2006年8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了国务院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大再一次强调了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明确要求②。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包括电力装备在内的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大量装备,部分重大装备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大装备生产大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是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及民族工业的佼佼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发电设备设计制造和电站工程建设工业体系,基本满足了我国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7.2亿千瓦电力装机中,自给率接近90%。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代表了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前沿水平,选择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作为基础对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我国在几年前就已成为发电设备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具备了水电、火电、核电、重型燃气轮机、风电等各个领域高端装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能力。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状况如何?产业竞争力状况如何?哪些是制约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影响我国发电设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否引发产业安全问题?政府层面和产业内企业层面如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包括发电设备在内的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维护产业安全?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基本逻辑。在分析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并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基于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分析和国际竞争力评价,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安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综合评价。总体来看,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三、四章,即理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对与产业安全相关的产业保护和贸易保护思想、产业安全的基本理论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该部分构成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即第五章,深入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在对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扼要分析了重大装备产业所具有的战略性产业特征;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特别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的代表性行业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为下一步关于产业安全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第六、七章,根据产业安全相关理论,重点以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为出发点,在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直接利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结论,从产业国内生存与竞争环境、产业控制力、产业对外依存度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扼要分析影响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就提高中国发电设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思路。本文利用产业安全评价模型,构建比交完整的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的方式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安全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程度的估算值为67.75。根据本文设定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及对应的五种不同产业安全状态,得出了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状况为“安全”的结论。因而从总体上说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是安全的,产业安全问题基本不存在。同时,由于评价值接近安全状态区间的底线,表明仍然存在一些潜在因素影响中国发电设备的产业安全,因而存在潜在的产业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维护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保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转变。具体而言,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介绍本文的逻辑结构;归纳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及主要观点;客观评价本文的创新与突破;指出研究难点、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二章:产业安全基本理论。本章首先简要梳理古典经济学前后以及当代最新的关于贸易保护、产业安全的经济思想和主要理论;然后再阐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关系;并重点研究产业安全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以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产业安全观和研究的基本逻辑。第三章: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本章在深入分析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的基础上,引入产业安全评价方法及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后面的针对特定产业的产业安全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指导。本章还选择美国、日本、韩国扼要介绍国外维护产业安全的实践及经验。第四章: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理论。本文推崇竞争力导向的产业安全观。本章对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相关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作简要介绍,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作初步研究,为将要进行的包括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进而对产业安全状况评价在内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五章:实证研究一:重大装备产业与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本章在界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概念的基础上,对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性产业特征以及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作出简要分析,并从发展历程、产业规模及产品产量、产业主导产品、产业内厂商结构、进入和退出壁垒、产业市场前景以及产业“走出去”情况等各个方面对作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代表性行业的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作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将要进行的产业安全实证研究做准备。第六章:实证研究二: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是产业安全状况评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竞争力导向的产业安全观及相关理论,本章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最重要的代表性行业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专门研究,为下一章的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奠定基础。结合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及重大装备产业的产业特征,构建专门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专门对业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为产业安全总体评价提供有关结论和数据。第七章:实证研究三: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在上一章专门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前文有关章节关于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的论述,本章利用现存的评价模型和方法,构建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产业对外依存度以及产业控制力等几个方面对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状况进行总体评估,并在对影响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作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安全的建议思路。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试图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结论上有所创新:在研究对象方面:关于产业安全的系统研究本来就起步很晚,在我国则是随着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才开始对产业安全问题予以关注,因而相关的文献并不多,更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我国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背景下,本文专门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进而对重大装备产业的产业安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产业安全角度研究我国重大装备产业,在国内尚属首次,该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并以实证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直接调查,专家咨询,引用大量的第一手最新数据,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状况进行第一次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根据发电设备这样的重大装备产业所具有的产业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安全评价模型和最新数据,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客观的评估,并得出了由价值的结论。在观点创新方面: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观点,得出了一些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发展有价值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新思路、新建议。(1)突破传统的以产业保护为重点的产业安全观,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维护产业安全、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根据产业国际竞争力导向的产业安全观,对产业安全的概念做了重新界定:产业安全是这样一种状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重要的国民产业在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生存与发展不受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威胁而保持一国的经济安全。(3)基于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综合评价,认为,以发电设备制造为代表的我国重大装备产业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安全的程度接近评价值范围的底线,因而仍然存在一些引发产业安全问题的潜在重要因素。(4)虽然我国重大装备产业面对开放经济具有较强的产业控制力,但随着我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重大装备产业内主要企业纷纷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外资并购而引发产业安全问题的潜在威胁。(5)随着我国重大装备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认为有选择的并购国外研发机构,是提高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6)随着我国重大装备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步趋于理性,进一步推动产业国际化经营,实施包括扩大产品出口、技术出口及部分产能逐步向国外转移的“走出去”战略,是维护产业安全、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李定中[7](2007)在《中国水电工程机电技术的发展概况》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回顾了我国水电开发的概况,展望了新世纪我国水电发展的美好前景;指出我国水电工程机电设计、安装和制造技术已逐步赶上和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大型水电站规划设计简况、机组国产化进程以及水电站机电设备近年来选型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为迎接水电开发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取得双赢,提出了对国内、外制造厂家的期望和要求。

曹伟[8](2007)在《厂顶溢流式水电站厂房动力分析》文中认为水电站厂房由于其结构特点和功能需要,运行中的振动问题非常普遍。炳灵水电站厂房本身既是发电建筑物,又是泄洪挡水建筑物,同时厂房的上下游面均与水体直接接触,形成凌空面,结构的质量与刚度沿其高度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突变,这就使得厂房结构的稳定性、动力载荷作用下的响应问题变得更加重要。但对于采用贯流式机组的厂顶溢流式水电站厂房的振动问题,国内研究尚属空白,而国外研究的也不是很多。本文以国内首座采用贯流式机组的厂顶溢流式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厂房的振动特性;主要包括厂顶溢流时水流脉动压力对厂房的影响,机组运行时机组动荷载对厂房的影响。进而考虑了动水压力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共振校核。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此种形式的水电站厂房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改进其抗振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炳灵水电站,分析电站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振源特性,包括机械振动、电磁振动和水力振动,研究其幅值和频率特性。(2)建立单机组段的有限元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分析厂房的自由振动模态和振动频率,鉴于结构形式的复杂性,分别建立若干种不同的计算模型,以反映整体和局部的振动形态。(3)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脉动压力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原理,对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求出点-面脉动压力的转换关系。(4)经相关分析,将点脉动压力转换为面脉动压力,并考虑机组振动荷载,计算联合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态反应,使得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精度。提出厂房结构振动允许建议值标准,根据厂房振动评价标准建议值,对振动状态加以评价,讨论水电站厂房的抗振设计问题以及减振措施。(5)研究机组振动是否会诱发厂房振动。(6)研究了厂顶溢流情况下厂房结构的振动特性。论文在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韩伟,王柏臣[9](2006)在《盘点电力2006》文中研究说明年终的盘点,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回顾与记录。对于一本难以将中国电力一年的大事小情尽悉收录的杂志来说,取舍之间,的确包含忍痛的成分。尽管我们以十分的精心与细心来尽量避免收录时错过某些细节与章节,但我们也承认,广大读者视野的关注之异以及我们工作的难免疏漏,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二者的稍有偏离。因此,作为一种记录形式,我们只寄望于在读者观后之余,了解到中国电力和电力设备行业2006年发展的轨迹,并为其发展加上这个注脚。于是,我们选择政策、选择事件、选择工程、选择产品。我们想通过政策来注释国家在电力发展中的战略布局及引领方向;通过事件来反映中国电力一年来的产业变革;选择工程来彰显电力所取得的业绩并作为鞭笞中国电力激情发展的一种动力;同时,我们用产品来诠释中国电力制造业的科技实力与现状。与内容主体的有欠完善一样,我们的努力也不会尽善尽美,但是,我们和中国电力界人一样在尽力尽为。

秦亮[10](2005)在《双排机水电站厂房结构动力分析与识别》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水轮发电机组的容量和尺寸日趋增大,由此诱发的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对于水电站振动问题在结构动力特性,振源识别、振动响应预测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对于双排机水电站厂房,由于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相关的动力研究更显不足,在双排机所特有的机组联合运行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十分必要。本文依据李家峡双排机水电站等大型水电站的真机试验数据,结合正反两方面分析,对水电站振动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机械、电磁、水力等三方面荷载的合理作用机制及特性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尾水涡带对厂房结构的作用,根据尾水管点压力脉动,推求出整个锥管面压力脉动分布,进而提出涡带的合理模拟方法。(2)根据双排机水电站厂房现场测试成果,对振源进行识别;找出影响厂房结构振动的最为主要的动荷载,从量级上评估水电站厂房振动问题中的各种动荷载的作用效果。(3)基于动力学原理分析停机过程中结构振动及荷载的变化,将机组测试与结构测试成果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小波分析的优点,提出一种应用停机过程识别厂房支承结构动力特性的方法。(4)对双排机水电站中双排布置的上下游机组单独运行时的稳定性规律和厂房结构振动情况进行研究,找到上下游机组单独运行时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双机联合运行时的运行特性和厂房结构振动响应,总结不同负荷组合情况下的上下游机组相互影响规律,为双排机电站运行提供依据。(5)分析水电站正常运行时水压脉动、机组垂向振动、厂房结构垂向振动之间的位移与频率关系,确定垂向动荷载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基于实测资料对厂房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反馈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厂房结构垂向动位移的方法。对多个大型电站工程的振动响应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较规范提供的计算方法更加接近实测值。(6)分析了机组起动过程中的轴向力、扭矩、不平衡力等几种主要荷载的变化情况,提出一种计算开机过程中厂房结构动力响应的方法。

二、“二滩55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滩55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市场营销战略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战略相关概念
    2.2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2.2.1 关系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2.2 4PS营销策略理论
        2.2.3 STP理论
    2.3 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2.4 市场营销战略特征
    2.5 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与实施方法
第3章 水轮发电机组行业介绍及云箭集团概况
    3.1 水轮发电机组行业基本情况
    3.2 云箭集团概况
    3.3 云箭集团发展历程
第4章 云箭集团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4.2 现有价格策略分析
    4.3 现有营销渠道建设分析
        4.3.1 直接销售渠道
        4.3.2 间接销售渠道
    4.4 现有促销策略分析
    4.5 销售管理制度分析
    4.6 云箭集团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5章 云箭集团市场营销内外环境分析
    5.1 云箭集团内部战略环境分析
        5.1.1 公司资产情况
        5.1.2 生产经营情况
        5.1.3 人力资源情况
        5.1.4 企业文化
    5.2 云箭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5.2.1 微观环境分析
        5.2.2 宏观环境PEST分析
        5.2.3 PEST总结
    5.3 水轮发电设备市场竞争格局研究
        5.3.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5.3.2 潜在进入者研究
        5.3.3 替代品威胁研究
        5.3.4 议价能力分析
        5.3.5 竞争格局分析总结
    5.4 云箭集团SWOT分析
        5.4.1 内部优势(Strength)
        5.4.2 内部劣势(Weakness)
        5.4.3 外部机会(Opportunity)
        5.4.4 外部威胁(Threat)
        5.4.5 SWOT分析
        5.4.6 SWOT总结
第6章 云箭集团市场营销战略设计
    6.1 云箭集团的STP市场营销战略
        6.1.1 总体战略目标
        6.1.2 市场细分
        6.1.3 目标市场
        6.1.4 市场定位
        6.1.5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6.2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异化营销战略
        6.2.1 产品及目标市场
        6.2.2 项目攻关侧重点
        6.2.3 渠道差异化
    6.3 云箭集团4PS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制定
        6.3.1 产品策略
        6.3.2 价格策略
        6.3.3 渠道策略
        6.3.4 促销策略
第7章 云箭集团市场营销战略实施保障
    7.1 组织保证
    7.2 人才保证
    7.3 条件保证
    7.4 管理保证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预期结果 第2章 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及提出的问题
2.1 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
    2.1.1 项目活动描述
    2.1.2 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的应用
    2.1.3 环境影响分析
    2.1.4 利益相关方的评价
2.2 肖家河CDM项目开发提出的问题
    2.2.1 CDM项目注册比例低
    2.2.2 没有定价权
    2.2.3 没有提供先进技术
    2.2.4 缺少自主开发的技术标准
2.3 解决肖家河CDM开发问题的初步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3.1 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的理论基础
    3.1.1 碳交易的气候学基础
    3.1.2 碳交易的经济学基础
    3.1.3 碳交易的法律基础
3.2 我国建立国家碳交易所的必要性分析
    3.2.1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有利提高我国碳交易的定价权
    3.2.2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有利加强我国标准体系的建立
    3.2.3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有利技术引进
3.3 我国建立国家碳交易所的紧迫性分析
    3.3.1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3.3.2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是转变管理方式的需要
    3.3.3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是加快我国货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3.3.4 建立国家碳交易所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的需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的初步构想
4.1 总体构想
4.2 以国家碳交易所为龙头,构建我国相对统一的碳交易体系
    4.2.1 国际碳交易体系概况
    4.2.2 国内没有形成碳交易体系
    4.2.3 以国家碳交易所为龙头,建立我国相对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4.3 国家碳交易所的构建
    4.3.1 国家碳交所定位
    4.3.2 国家碳交所发起人选择
    4.3.3 国家碳交所组织机构设置
    4.3.4 国家碳交所的基本职能
    4.3.5 国家碳交所的交易规则
    4.3.6 国家碳交所的国际业务
    4.3.7 国家碳交所的国内业务
    4.3.8 国家碳交所会员管理办法
    4.3.9 国家碳交所财务管理办法
    4.3.10 国家碳交所交易项目的签发
4.4 我国碳交易法制保障建设
    4.4.1 确立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4.2 制定培育碳交易市场的政策
    4.4.3 出台碳交易所管理办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家碳交易所运行机理
5.1 碳排放权交易中的要素构成
    5.1.1 交易主体
    5.1.2 交易客体
    5.1.3 交易合同
    5.1.4 申报、交易制度
    5.1.5 交易机构
    5.1.6 监测与核查制度
5.2 单位GDP减排的目标分析
    5.2.1 “单位GDP减排40%-45%”的内涵
    5.2.2 “单位GDP减排40%-45%”过渡转换
    5.2.3 “总量控制”目标应成为我国努力的方向
5.3 碳交易成本理论分析
    5.3.1 现有碳交易理论的局限
    5.3.2 额外性费用理论
    5.3.3 肖家河项目案例说明
5.4 影响国家碳交易所交易的市场因素分析
    5.4.1 国际碳交易需求因素影响分析
    5.4.2 国内碳交易需求因素影响分析
    5.4.3 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因素影响我国碳交易市场
    5.4.4 企业碳排放权供求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碳交易所建在武汉的可行性
6.1 庞大的碳市场是武汉建国家碳交易所的沃土
6.2 我国政府、企业和百姓的重视,是武汉建立国家碳交易所的保证
    6.2.1 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
    6.2.2 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
    6.2.3 广大百姓开始参与
    6.2.4 国家需要武汉走在全国的前面
6.3 多种碳交易模式提供了经验和机会
    6.3.1 全球碳交易背景
    6.3.2 成功的国际碳交易模式
    6.3.3 正在摸索的国内模式
6.4 武汉建立国家碳交易所的SWOT分析
    6.4.1 优势因素(Strengths)
    6.4.2 劣势因素(Weaknesses)
    6.4.3 机遇因素(Opportunities)
    6.4.4 风险因素(Threats)
    6.4.5 劣势和风险对策建议
6.5 国家碳交易所落户武汉的四种标准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主要成果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4)东方绝缘技术的进步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绝缘技术的发展
2 绝缘技术的研发
    2.1 先进的试验设备
    2.2 高海拔防晕技术的开发
    2.3 300 MW汽轮发电机绝缘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应用
    2.4 交流电机VPI绝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5 引进技术与再创新
        2.5.1 二滩机组绝缘技术的引进
        2.5.2 600 MW汽轮发电机绝缘技术研究
        2.5.3 三峡机组绝缘技术研究
        2.5.4 400 MW燃气轮发电机绝缘研究
        2.5.5 1 000 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绝缘研究
        2.5.6 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绝缘技术
        2.5.7 空冷和核电泵绝缘技术
        2.5.8 F级快固化绝缘技术
    2.6 单只线棒VPI绝缘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3 科技进步结硕果
4 电机绝缘技术发展展望

(6)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安全研究 ——基于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重大意义
    1.2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基本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3.1 论文逻辑结构与主要结论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3.3 研究难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产业安全基本理论
    2.1 产业安全经济思想与理论溯源
        2.1.1 重商主义时期及以前的经济与产业安全思想与理论
        2.1.2 幼稚工业保护及国家经济学理论
        2.1.3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贸易保护理论
        2.1.4 新贸易保护理论的产业保护思想
    2.2 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
        2.2.1 国家安全及安全观的演进
        2.2.2 国家经济安全及其主要内容
    2.3 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及概念探析
        2.3.1 产业及其分类
        2.3.2 国内关于产业安全研究的主要成果
        2.3.3 关于产业安全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述评
        2.3.4 关于产业安全问题的成因
        2.3.5 对产业安全进一步认识及本文的产业安全观
    2.4 产业安全的模型解释
        2.4.1 建立产业安全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
        2.4.2 产业安全基本理论模型
        2.4.3 最佳产业安全状态的确定
        2.4.4 产业安全水平的测度
        本章小结
3. 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
    3.1 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
        3.1.1 基于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分析
        3.1.2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产业安全评价体系
        3.2.1 产业安全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3.2.2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3 国外维护产业安全的实践
        3.3.1 美国的产业安全实践
        3.3.2 日本的产业保护与产业安全实践
        3.3.3 韩国以国内产业保护为特点的维护产业安全实践
        3.3.4 国际经验及对我国产业安全实践的启示
        本章小结
4. 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理论
    4.1 产业国际竞争力
        4.1.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4.1.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4.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
        4.2.1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4.2.2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4.2.3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进展
    4.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竞争优势理论
        4.3.1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4.3.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4.4 后发优势理论及启示
        4.4.1 后发优势论的提出
        4.4.2 后发优势论的进一步研究及验证
        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一: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与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
    5.1 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与重大装备制造业
        5.1.1 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界定
        5.1.2 本文对重大装备制造业的界定
        5.1.3 重大装备制造业战略性产业特征
        5.1.4 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5.1.5 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5.2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历程
        5.2.1 本文对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界定
        5.2.2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历程
    5.3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现状分析
        5.3.1 产业规模及产品产量
        5.3.2 产业内厂商结构
        5.3.3 进入和退出壁垒
        5.3.4 “走出去”情况及成功的主要原因
        5.3.5 产业市场前景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二: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6.1 相关理论及评价的说明
        6.1.1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相关理论模型
        6.1.2 评价主体和范围
    6.2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
        6.2.1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6.2.2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
        6.2.3 基本数据
    6.3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6.3.1 绩效竞争力评价
        6.3.2 规模竞争力评价
        6.3.3 潜在竞争力评价
        6.3.4 产品竞争力评价
        6.3.5 环境竞争力评价
        6.3.6 综合评价及结论
    6.4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内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6.4.1 绩效竞争力
        6.4.2 规模竞争力
        6.4.3 创新竞争力
        6.4.4 服务竞争力
        6.4.5 全球化竞争力
        6.4.6 产品竞争力
        6.4.7 综合评价及结论
        本章小结
7. 实证研究三: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状况评价
    7.1 产业安全评价模型及方法
        7.1.1 评价模型
        7.1.2 评价方法
    7.2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
        7.2.1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2 评价方法的说明
        7.2.3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7.2.4 产业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评价
        7.2.5 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7.2.6 产业控制力评价
        7.2.7 产业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及评价结论
    7.3 影响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潜在因素
        7.3.1 国外厂商垄断高端原材料形成对产业发展的瓶颈性制约
        7.3.2 研发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高
        7.3.3 品牌弱势
        7.3.4 系统集成能力差,服务能力弱
        7.3.5 外资并购的潜在威胁
    7.4 维护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建议思路
        7.4.1 加快重大装备产业原材料国产化步伐
        7.4.2 推动产业重组,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重工业集团
        7.4.3 并购海外研发机构,加快产业自主技术创新
        7.4.4 引导资源整合,培育工程公司,提高系统集成能力
        7.4.5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形成国际知名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7.4.6 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7.4.7 提高产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7.4.8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继续实施重大装备产业扶持政策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厂顶溢流式水电站厂房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溢流式水电站发展概述
    1.3 贯流式水轮机的发展概况及分类
    1.4 水电站厂房的振动问题
        1.4.1 国内外水电站振动实例
        1.4.2 水电站厂房振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有限单元法及厂房流激振动研究的理论
    2.1 有限元结构动力分析理论
        2.1.1 动力有限元方程的推导
        2.1.2 求解特征值问题的基本计算方法
    2.2 厂房动水压力附加质量法
    2.3 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动力学分析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流脉动压力特性及机组动荷载
    3.1 水流脉动压力特性
    3.2 机组正常运行时的基础荷载
第四章 水电站厂房振源分析及共振校核
    4.1 厂房振源分析
        4.1.1 机械振源
        4.1.2 电气原因引起的振动
        4.1.3 水力振动的振源
        4.1.4 其它振源
    4.2 计算模型
    4.3 结构固有振动特性计算分析
        4.3.1 结构自振频率及其振型
        4.3.2 共振复核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厂房结构的动力分析及振动安全评价
    5.1 引言
    5.2 水流脉动压力研究概况
    5.3 脉动压力点-面脉动压力转换系数
    5.4 厂房建筑物允许振动的标准
        5.4.1 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允许振动标准
        5.4.2 振动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和振动控制标准
        5.4.3 振动对仪器设备的影响和振动控制标准
        5.4.4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和振动控制标准
        5.4.5 炳灵水电站厂房段振动控制标准论证
    5.5 脉动压力作用下的振动分析
        5.5.1 结构振动反应分析
        5.5.2 结构动应力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双排机水电站厂房结构动力分析与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1.2 大型水电站振动问题突出的原因
        1.1.3 双排机水电站的振动问题
    1.2 水电站结构振动相关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1.2.1 厂房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1.2.2 振源研究
        1.2.3 振动响应计算
    1.3 动态信号分析识别技术
        1.3.1 傅立叶变换
        1.3.2 小波分析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电站厂房振动的振源分析与作用机制
    2.1 水电站厂房振动的主要机械荷载分析
        2.1.1 机械荷载产生的原因
        2.1.2 离心力作用机制分析
    2.2 水电站厂房振动的主要电磁荷载分析
        2.2.1 电磁荷载的产生原因
        2.2.2 不平衡磁拉力与扭矩作用机制分析
    2.3 水电站厂房振动的主要水力荷载分析
        2.3.1 水压脉动随工况的变化研究
        2.3.2 尾水涡带分析
        2.3.3 涡带诱发的水力不平衡力
        2.3.4 轴向水推力的脉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排机厂房振动现场测试与振源识别
    3.1 李家峡双排机水电站工程概况
    3.2 试验方案与测试系统
        3.2.1 测点布置及测试工况
        3.2.2 现场测试系统
    3.3 机组正常运行时水电站厂房振动信号统计特征
    3.4 李家峡水电站测试整体规律分析
        3.4.1 机组测试结果分析
        3.4.2 厂房测试结果分析
    3.5 双排机水电站厂房内的振源识别
        3.5.1 李家峡电厂内的振源频率理论分析
        3.5.2 实测振源分析
    3.6 各种动荷载对厂房结构的影响实测研究
        3.6.1 振动峰值时的分频能量比重
        3.6.2 各种负荷下分频引起的振动
        3.6.3 分频振动随负荷变化分析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双排机厂房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与识别
    4.1 双排机厂房支承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4.1.1 计算方案的确立
        4.1.2 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
        4.1.3 计算结果分析
    4.2 上部结构动力仿真分析
        4.2.1 计算方案的确立
        4.2.2 计算结果分析
    4.3 基于小波分析的水电站厂房支承结构自振特性识别
        4.3.1 动力学识别原理
        4.3.2 小波分析原理
        4.3.3 识别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排机机组与厂房振动特性
    5.1 上下游机组单机运行特性比较
        5.1.1 机组稳定性的差别
        5.1.2 相同负荷下导叶开度的差别
    5.2 双排机联合运行特性
        5.2.1 上游排机组运行特性
        5.2.2 下游排机组运行特性
        5.2.3 双排机机组运行规律总结及原因分析
    5.3 上下游机组单机运行时厂房结构的振动分析
        5.3.1 上游机组运行时厂房结构振动状况
        5.3.2 下游机组单机运行时厂房结构振动状况
    5.4 双排机联合运行时厂房结构振动分析
        5.4.1 结构振动随上游机组负荷的变化分析
        5.4.2 结构振动随下游机组负荷的变化分析
        5.4.3 联合运行时厂房结构振动的能量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正常运行中的厂房结构振动反馈分析与预测
    6.1 水轮发电机组结构振动位移与压力脉动的关系
        6.1.1 尾水脉动与推力轴承垂向振动的关系
        6.1.2 尾水及顶盖脉动与机组振动的关系
    6.2 机组结构振动与厂房结构振动的关系
    6.3 机组——结构作用分析
    6.4 反馈计算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开机过程中的厂房结构振动预测方法研究
    7.1 开机过程实测分析
    7.2 开机过程中的荷载分析
        7.2.1 轴向力荷载
        7.2.2 扭矩的变化
        7.2.3 不平衡力
    7.3 有限元计算分析
    7.4 减小开机过程中结构振动的措施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二滩55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王丹.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2]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 李年君. 武汉理工大学, 2010(07)
  • [3]第3章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案例分析[A]. 禤俊名,孙德花,刘帅.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10, 2010
  • [4]东方绝缘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 皮如贵,梁智明,漆临生. 东方电气评论, 2009(02)
  • [5]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 100案例分析[A]. 李鲁明,王洁刚,滕进,冯陈晨,孙德花,王依群,禤俊名,张思众,刘帅,余德方,王立涛.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09), 2009
  • [6]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安全研究 ——基于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D]. 张林超.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7]中国水电工程机电技术的发展概况[A]. 李定中. 第十六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7
  • [8]厂顶溢流式水电站厂房动力分析[D]. 曹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2)
  • [9]盘点电力2006[J]. 韩伟,王柏臣. 电力设备, 2006(12)
  • [10]双排机水电站厂房结构动力分析与识别[D]. 秦亮. 天津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二滩550MW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