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S-485接口在单片机系统中的扩展与组网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越豪[1](2020)在《煤矿井下无线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当前煤矿应力监测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并结合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关于煤化工技术的战略需求,以煤矿井下的巷道压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煤矿井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无线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巷道和顶板的压力数据,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并经过一定的比例换算成真实的压力数据进行显示,应力检测仪与监测子站之间的通讯部分采用的是基于WaveMesh协议的无线通信,监测子站与地面之间的通信部分采用的是工业以太网通信和RS-485接口,从而实现了井上井下的数据交换。井下应力检测仪的显示不再只是采用单一的按键开关,还可通过矿灯照射和无线通信模块来控制,大大减少了井下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再使用传统的有线传输,采用基于WaveMesh协议的无线通信,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效避免了有线传输因线路磨损而导致信息中断的问题。井上的上位机不再只是单一的显示各测点压力值,而且支持对数据的历史记录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查询,将不同时间点的压力值通过曲线动态显示,可以宏观的把握井下巷道压力的变化,系统支持矿级、局级监测数据共享,按照国标或者省标建立标准数据格式,可实现专家远程在线观测分析,使得监测结果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在煤矿井下应用该系统可以对巷道和顶板压力数据进行远程动态监测和实时显示,做到压力超限报警,并且能自动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及时帮助工作人员发现巷道围岩和顶板的变形情况,从而避免巷道底鼓和煤矿塌陷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煤矿安全高效地作业和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对煤矿的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何旺[2](2020)在《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工业领域对流量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涡轮流量计作为流量监测领域中大量应用的传感器,其传统感应线圈易受电磁干扰的影响,精度不高;且当前流量计智能化程度低,通讯接口单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无线传感技术和非线性矫正技术,开展了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的研究与开发。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新型 TMR(Tunnel Magnetoresistance)和 AMR(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ance)传感器替代感应线圈实现了变化磁场的检测,设计了传感器的差分放大、方波转换及高频滤波等信号调理电路,通过模块化的调理电路设计提高了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2)为提高智能化水平进行了新型工业流量计微处理器软件功能的开发,优化了流量测量算法,在测周法基础上引入了滑动均值滤波改善频率测量方法,并通过格拉布斯异常值剔除法消除测量粗大误差;设计了自动标定和校准等功能,实现了流量计的高稳定性、灵活配置和精准感知;(3)开发了有线/无线通用通讯接口,结合无线ZigBee技术构建涡轮流量计的物联网架构,实现了流量计节点到协调器网关的自动识别及组网,方便大量流量设备的快速部署;(4)针对现有涡轮流量计中传感器的非线性特性及温漂影响,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校正算法,并对网络进行离线和在线训练,实现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和温度补偿,保证全量程范围的准确测量。流量计的功能测试验证表明,通过校准配置流量计能够准确测量管道流量,并将数据从节点传输至网关,再上传到远程服务器,满足工业使用需求;设计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校正算法能够明显改善非线性误差和温度影响,提高测量精度,适用性范围广,完全可以应用在其他传感器的补偿校准当中。
郑泽鸿[3](2020)在《星型网络结构的鸟声采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成员之一,鸟声是鸟类的一种生物学特征,可用于识别鸟的种类,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鸟声采集方法一般通过将录音设备放置在野外相关区域按设定的程序进行录制与存储,工作人员定期取回存储卡后再对数据进行人工处理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长达两三个月的声音数据连续录制,无需人工值守,但实时性差,并且存储许多没有鸟声的声音信号,耗费存储资源。为了增强时效性,可由工作人员去野外现场录制鸟声,但录音区域范围有限,录制的鸟声数据量少,且人在现场会影响鸟类活动。或将待测鸟类从野外捕捉回来,在实验室环境进行鸟声采集,虽然鸟声音质极佳,但严重影响鸟类的正常生活。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基于无线网络的远程采集系统,实现无需人工介入的实时数据采集,为鸟声采集带来极大便利。但目前的远程采集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线网络的限制、数据共享的局限和设备的生产成本等,导致无法进行大规模部署。为适合各种野外环境的鸟声远程采集和无线传输,本文研究并设计一种星型网络结构的鸟声采集系统,主要工作如下:一、设计了远程鸟声采集系统方案,包括信号采集终端、无线网关、阿里云服务器。为方便大规模部署,以成本较低的单片机为主处理芯片,终端采用NXP RT1052,无线网关采用STM32F407ZGT6,终端与无线网关之间通过LoRa传输数据和命令,无线网关通过4G网络与阿里云服务器通信。二、设计了鸟声采集终端的声信号预处理算法,包括降噪、分段、筛选和压缩。以WebRTC的降噪算法为基础,提出基于最大后验估计器的改进方法,有效抑制背景噪声;采用基于先验概率的分段算法对声信号进行分段,提出一种非线性频率域的分析方法;基于线性预测的共振峰估计方法得到有声段中每个子片的特征信息,通过分类统计的方式判断有声段中是否存在鸟声信号,进一步筛选得到含有鸟声的片段;对鸟声片段进行MP3压缩,减少数据量。三、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组网方式,网关通过LoRa模块分时轮询并获取各鸟声采集终端的鸟声音频文件,再通过4G无线网络将这些鸟声文件上传至阿里云服务器,实现数据到云端的过程,进而扩展物种识别等应用服务。本设计系统实现了远程的鸟声数据采集,可以为鸟声识别和动物声学的研究以及生态环境的监测提供现场声音数据。
王攀[4](2018)在《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技术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电源装备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电源装备厂家直接面临美、日、欧各国公司的竞争,研究和发展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源装备是提高我国电源装备核心技术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以“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技术设计与应用”为题,从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构架入手,分析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重点设计基于Linux的焊接电源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基于uC/OS-II的电池化成设备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并面向电源装备开展应用。论文研究对于提高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开发技术水平,推动电源装备工业自动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际意义。研究工作得到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7A050506036)、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707010480)、广东省科学院项目(No.2017GDASCX-0848)的资助。论文研究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技术,从基于单片机系统的人机交互技术、基于工控机的人机交互技术、基于嵌入式的人机交互技术三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研究内容。论文主要工作包括:⑴开展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详细介绍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开发流程,完成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总体设计,包含系统架构介绍、系统工作机理介绍和模块功能分析与指标分解等内容,最后分析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提出采用软件可重构技术的设计思路,为后续系统调试和实现提供依据。⑵设计基于Linux的焊接电源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详细描述焊接电源系统构架,在综合各模块功能描述基础上提出超声波焊接电源人机界面需求;从硬件方面设计基于Linux的焊接电源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提出硬件总体方案,采用三星ARM9控制器S3C2440A作为硬件平台,具体阐述各模块原理和功能;从软件方面设计基于Linux的焊接电源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完成开发环境搭建、软件系统构建和QT应用程序设计。⑶设计基于uC/OS-II电池化成设备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详细描述电池化成分容测试设备系统架构,在综合各部分功能描述基础上提出电池化成设备人机交互模块功能需求;从硬件方面详细设计基于uC/OS-II的电池化成设备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包含中位机系统、触摸屏两方面,重点完成中位机系统硬件平台设计;从软件方面详细设计基于uC/OS-II的电池化成设备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分为uC/OS-II嵌入式系统移植、中位机应用程序开发、迪文屏界面程序开发等3部分工作。⑷开展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测试与应用效果实验。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调试,重点叙述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的测试实验过程中的可靠性测试、功能测试、环境测试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和测试步骤等;完成基于Linux的焊接电源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基于uC/OS-II的电池化成设备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应用效果实验;实验效果均表明,系统达到预期的功能。论文研究的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技术,已面向电源装备开展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达到预期功能,验证了本论文研究内容的可行性、有效性,结论的正确性。
孙均友[5](2018)在《微型实景平台实时交通状态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各先进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增多和交通环境污染等三大交通热点难点问题,而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解决交通三大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ATMS)是ITS的核心子系统,也是当前我国各先进城市普遍采用的主要交通管理形式。但作为ATMS中心关键设备的大屏幕在实时显示城市路网交通状态时,存在难以同时反映整体路网的宏观交通状态和某一平交口或路段微观交通状态的制约,本研究将微型实景平台作为城市路网宏观交通状态仿真的载体,设计可实时独立显示交通状态的实时交通状态仿真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当前ATMS中心大屏幕部分功能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可弥补该局限性的技术方案;构建微型实景平台实时交通状态仿真系统总体框架,将系统分为信息采集系统、交通流数据库和基于微型实景模型的交通状态显示系统三个子系统;对现有常见的交通流检测器进行对比,选择地磁和微波车辆检测器作为数据采集设备,搭建交通流检测平台,对两种检测器进行测试,规划了检测器在路网中的布设方案,并设定交通流数据传输协议;对交通流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数据库开发工具SQL Server对微型实景平台实时交通状态仿真系统交通流数据库进行详细设计;分析系统交通状态显示功能,对交通状态显示系统的关键模块进行详细的硬件设计,在微型实景平台上进行大规模铺设,并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
韩凯[6](2018)在《煤矿井下风水管路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分站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煤矿井下风水管路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结合风水管路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的煤矿井下风水管路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系统的关键点监测分站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参数数据,将采集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并经过一定的比例换算得到真实环境参数的数据。液晶屏将同时显示监测分站地址、温度、湿度、流量、风压力、水压力、参数单位和日历时钟等信息。操作按键可对报警值进行修改,报警值存储在掉电可保存的存储电路中。关键点监测分站与地面监测主站之间通过RS-485通信接口或以太网实现数据交换。关键点监测分站通过不同的编码地址来确定指令的接收。如果上位机的指令未到达,关键点监测分站将数据实时显示在液晶屏上。如果收到上位机的指令,关键点监测分站先将数据组成数据帧发送给上位机,再将数据实时显示在液晶屏上。传感器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如果数据超出报警值范围,监测分站则会控制语音报警装置和报警灯工作。应用该系统可以做到风水管路环境参数的动态监测、实时显示、故障报警,及时发现并帮助工作人员处理风水管路故障,从而确保煤炭企业安全高效地作业和井下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梁振琦[7](2018)在《基于蓝牙技术的抄表系统在智能电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智能电网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本地抄表在效率、速度、环境适应度及安全性上都还存在明显不足,其中RS485技术在本地抄表中存在布线复杂、施工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以及红外接口存在易受光干扰、传输速率低、抄表时间长和操作距离近的问题,居民用户不能对自家电表数据进行近场自动抄读。针对上述问题和需求,本文提出了运用蓝牙技术替代RS485技术进行本地抄表以及采用智能手机抄表软件通过蓝牙通讯查看电表数据的技术方案。首先对采集器和智能电表的电路上进行了改装,内置蓝牙通信模块,分别设置成主从模块,替换现有智能表中RS485通信。为了使采集器蓝牙主模块有序的采集各个电表蓝牙从模块的数据,本文设计了基于消息队列的算法用来进行主从模块之间的数据采集进程调度,利用Fork函数将主进程当做调度进程,子进程当做任务处理进程,主进程依据前台传输过来的任务规则获得需要运行的数个任务之后将它们派发给各子进程来运行。针对目前蓝牙使用的EO加密算法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DES加密算法代替EO算法,并对其进行了测试仿真。然后设计了简单的手机APP进行了用户近场抄表,利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了抄表程序的总体逻辑,并呈现了主体抄表软件界面;然后将用户手机抄表软件中的蓝牙设备设置成主模块,将电表蓝牙模块设置成从模块,进行搜索、授权、抄读数据,实现了用户与电表的有效互动。最后采取了室内单模块测试和现场多模块互联实验两种测试方案进行验证,测得数据准确可靠,设备安装简单,维护成本低,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技术方案使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末端抄表在环境适应强度、抄表速率、准确度、人性化互动等指标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许世豪[8](2017)在《基于STM32的嵌入式uClinux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各大半导体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的高性价比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工业控制、物联网、通讯设备、医疗服务、消费电子、安防监控等应用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意法半导体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该公司的STM32系列是拥有业界最宽广的单片机产品线、极具创新力的32位MCU产品,覆盖超低功耗、超高性能方向,同时兼具一流的市场竞争力。uClinux作为一款开源、易于移植、功能强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成为了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的技术热点。基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背景,本文研究了 uC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和驱动程序的开发,设计了开发板蓝牙模块的组网系统,建立了一个为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开发板设计的嵌入式软件平台,为今后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扩展性。本文首先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概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情况,介绍了以STM32为核心的Orion开发板组成的硬件平台,分析了 uClinux的特性和选择uClinux的理由。在uClinux移植的具体过程中:首先搭建了交叉编译的开发环境,根据本课题目标板硬件的特点和uClinux系统要求修改了 U-boot,完成了对引导程序的移植。接着详细介绍了内核的移植过程,并且研究了根文件系统的选型和实现方案,完善了开发板的软件平台。然后本文介绍了 uClinux下的设备驱动程序,提炼出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思路和开发过程。结合开发板的蓝牙功能模块,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网格网络的应用程序设计。
杨林靖[9](2014)在《基于WinCE的大棚温室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日益增加的需求,大棚温室种植应运而生。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管理已经不适应规模化的大棚种植,管理信息化,设备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目前,大多数大棚种植内的监测设备陈旧落后,智能化水平不够;而且,大部分大棚温室采用有线方式监测单一的环境因子,线路布置复杂且易腐蚀,并且难以形成高信息化、高集成度的整体的监测管理系统。鉴于以上原因,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大棚温室监测系统。本文通过对农村大棚监测管理的落后现状以及现实需求的研究分析,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以ARM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功能较齐全的大棚温室监测系统。为了体现信息化、人性化的原则,系统设计了三种温室大棚管理功能架构模式,包括管理员模式、雇员模式和无人模式。系统主要包括下位机部分、上位机部分和通信模块三部分。其中下位机选用STC12C5A60S2为处理器,并采用多种传感器进行多环境因子多点的数据采集;上位机处理器为ARM,负责数据的处理、显示与保存;通信模块采用STR-18无线数传模块,负责下位机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工作。另一方面考虑到施肥作业等会影响到农户的健康,还对有害气体进行了监测。考虑到大棚规模会不断扩大,系统还设置了预留功能方便用户操作,并描述了如何进行监测系统的扩展和级联。经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方便使用,各方面都达到预期目标。此外,相对于农业领域的其他种植方式,大棚种植能耗较大,本文对大棚种植的节能控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两者的进一步结合有望使大棚温室监测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改进和优化。
李作伟[10](2012)在《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步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带来了精准、便捷、高效的环境控制方法。设施农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设施设备对环境进行控制,而物联网技术能够为设施农业的环境精准控制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目前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应用情况复杂多样,设备设施不尽完善,推广应用速度较缓慢。对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进行调研,了解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和产品开发现状,促进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推广,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技术层面展开调研,提出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结构和各体系特征;根据体系框架结构,调查分析相关产品,归纳总结产品研发现状和所能实现的功能;并从顺舟科技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解决方案、大唐移动智能农业解决方案等代表性产品单位阐述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解决方案的技术成熟程度。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调查了现有设施农业配套物联网技术设备的比例和用户对物联网新技术的认知及接受程度,获取了充分的数据。论文针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后认为,相关产品设备技术相对成熟,系统解决方案适应性强。但是,在深层次数据感知方面设备缺乏,整个体系构建成本过高,在农业生产中尚未能大面积推广使用,设施农业普通用户对整个体系认知度低,相关产品普及利用度差。
二、RS-485接口在单片机系统中的扩展与组网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S-485接口在单片机系统中的扩展与组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井下无线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发展概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系统方案选型与设计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 系统方案选型 |
2.3 系统设计方案 |
2.4 系统工作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3 应力检测仪设计 |
3.1 硬件结构设计 |
3.2 传感器电路设计 |
3.3 压力调零电路设计 |
3.4 电源电路设计 |
3.5 电压监测电路设计 |
3.6 外部唤醒电路设计 |
3.7 显示电路设计 |
3.8 低功耗设计 |
3.9 压力采集与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
3.10 数码管显示程序设计 |
3.11 本章小结 |
4 监测子站设计 |
4.1 硬件结构设计 |
4.2 电源电路设计 |
4.3 液晶屏显示电路设计 |
4.4 地址编码电路设计 |
4.5 时钟电路设计 |
4.6 RS-485通信电路设计 |
4.7 液晶屏显示程序设计 |
4.8 地址编码程序设计 |
4.9 时钟电路程序设计 |
4.10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11 本章小结 |
5 基于WaveMesh无线通信设计 |
5.1 WaveMesh技术 |
5.2 无线通信同步休眠模式 |
5.3 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
5.4 无信通信程序设计 |
5.5 无线模块的通信调试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调试 |
6.1 系统硬件调试 |
6.2 系统软件调试 |
6.3 系统整体调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意义和应用前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涡轮流量计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涡轮流量计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涡轮流量计非线性矫正方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总体方案设计 |
2.1 涡轮流量计流量测量原理 |
2.2 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的功能需求 |
2.3 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总体结构设计 |
2.4 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信息传输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的整体硬件设计 |
3.1 传感器的研究与选型 |
3.1.1 传感器的比较 |
3.1.2 TMR原理介绍 |
3.1.3 AMR原理介绍 |
3.2 流量计组网方式的研究与选择 |
3.3 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硬件总体结构 |
3.4 传感器及信号调理模块 |
3.5 流量计微处理器模块 |
3.5.1 STM32F103处理器 |
3.5.2 电源模块 |
3.5.3 显示模块 |
3.6 柔性化接口模块 |
3.6.1 4~20mA输出电路 |
3.6.2 RS485接口 |
3.6.3 ZigBee无线模块 |
3.7 网关模块 |
3.8 流量计整体外观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软件功能的设计开发 |
4.1 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微处理器软件功能 |
4.1.1 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微处理软件功能架构 |
4.1.2 流量测量方法 |
4.1.3 标定与校准方法 |
4.1.4 通用通信接口 |
4.2 ZigBee网关软件功能 |
4.2.1 网关的运行程序 |
4.2.2 网关组网 |
4.3 远程应用程序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涡轮流量计非线性矫正和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
5.1 涡轮流量计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
5.2 流量计非线性矫正方法与选择 |
5.3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矫正及温度补偿方法 |
5.4 样本采集及训练过程 |
5.4.1 实验平台和样本采集 |
5.4.2 神经网络训练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的功能测试与验证 |
6.1 涡轮工业流量计运行测试和验证 |
6.2 数据通讯的测试验证 |
6.3 非线性矫正及温度补偿结果和测试 |
6.3.1 训练结果 |
6.3.2 神经网络与最小二乘法比较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课题总结 |
7.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3)星型网络结构的鸟声采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基于无线网络的鸟声采集系统 |
1.2.2 鸟声信号的预处理 |
1.2.3 无线通信技术在鸟声采集中的应用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的整体框架与需求分析 |
2.1 鸟声智能采集识别平台的整体框架 |
2.2 鸟声采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3 鸟声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
2.3.1 终端设备的硬件设计 |
2.3.2 网关设备的硬件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鸟声降噪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
3.1 引言 |
3.2 鸟声降噪算法的选择 |
3.2.1 常用开源降噪算法的概述 |
3.2.2 三种开源算法的鸟声降噪测试 |
3.3 WebRTC降噪算法的原理分析 |
3.4 基于最大后验估计器改进的鸟声降噪算法 |
3.4.1 基于最大后验估计器的算法改进 |
3.4.2 改进的鸟声降噪算法的仿真测试 |
3.4.3 改进的鸟声降噪算法的硬件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鸟声提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
4.1 引言 |
4.2 鸟声的分段处理 |
4.2.1 基于先验概率的鸟声分段算法分析 |
4.2.2 鸟声分段算法的性能测试 |
4.2.3 基于非线性频率域的鸟声分段算法改进 |
4.2.4 改进的鸟声分段算法的性能测试 |
4.3 鸟声的筛选处理 |
4.3.1 鸟声的共振峰特征分析 |
4.3.2 基于共振峰估计的鸟声筛选算法 |
4.3.3 鸟声筛选算法的性能测试 |
4.4 鸟声的数据压缩 |
4.5 鸟声提取算法的硬件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星型网络结构的鸟声数据无线传输设计 |
5.1 引言 |
5.2 网关与鸟声采集终端的通信设计 |
5.2.1 LoRa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
5.2.2 LoRa网关通信方案的选择 |
5.2.3 网关与终端的LoRa通信设计 |
5.3 网关与服务器的通信设计 |
5.3.1 鸟声音频文件上传的实现过程 |
5.3.2 鸟声文件信息发布的实现过程 |
5.4 鸟声采集系统的实验测试 |
5.4.1 鸟声音频文件的无线传输测试 |
5.4.2 鸟声采集系统与鸟声识别服务器的对接测试 |
5.4.3 鸟声采集系统的无线数据传输距离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技术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电源装备技术概述 |
1.3 人机交互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人机交互技术 |
1.3.2 基于工控机的人机交互技术 |
1.3.3 基于嵌入式的人机交互技术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总体设计分析 |
2.1 引言 |
2.2 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开发流程 |
2.3 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总体设计 |
2.3.1 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架构 |
2.3.2 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工作机理 |
2.3.3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与指标分解 |
2.4 面向电源装备嵌入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Linux的焊接电源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
3.1 引言 |
3.2 焊接电源系统构架及人机交互模块需求 |
3.3 基于Linux的焊接电源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硬件设计 |
3.4 基于Linux的焊接电源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软件设计 |
3.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3.4.2 软件系统的构建 |
3.4.3 应用程序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uC/OS-II电池化成设备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
4.1 引言 |
4.2 电池化成设备系统构架及人机交互模块需求 |
4.3 基于uC/OS-II的电池化成设备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硬件设计 |
4.3.1 中位机硬件电路设计 |
4.3.2 人机界面模块 |
4.4 基于uC/OS-II的电池化成设备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软件设计 |
4.4.1 uC/OS-II嵌入式系统移植 |
4.4.2 中位机应用程序开发 |
4.4.3 迪文屏界面程序开发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效果实验 |
5.1 引言 |
5.2 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测试试验 |
5.3 基于Linux的焊接电源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应用效果实验 |
5.4 基于uC/OS-II的电池化成设备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应用效果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微型实景平台实时交通状态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与本研究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交通流检测技术应用现状 |
1.2.2 数据库技术研究现状 |
1.2.3 交通状态显示技术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2.微型实景平台实时交通状态仿真系统技术框架 |
2.1 系统框架分析 |
2.2 系统框架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交通流数据采集与传输 |
3.1 交通流信息采集设备及其测试 |
3.1.1 交通流信息采集设备 |
3.1.2 交通流信息采集设备测试 |
3.2 交通流检测器在路网中的布设 |
3.2.1 检测器布设原则 |
3.2.2 地磁车辆检测器的布设 |
3.2.3 微波车辆检测器的布设 |
3.3 本章小结 |
4.交通流数据分析与数据库建立 |
4.1 数据需求分析 |
4.2 数据流程分析 |
4.3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3.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微型实景平台交通状态显示系统构建 |
5.1 微型实景平台 |
5.2 交通状态显示设备及其铺设 |
5.2.1 显示设备技术性能 |
5.2.2 显示设备铺设 |
5.3 交通状态显示控制设备 |
5.3.1 电源模块 |
5.3.2 交通状态显示控制模块 |
5.3.3 模块集成 |
5.4 交通状态显示控制程序 |
5.5 本章小结 |
6.交通状态仿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方案 |
6.2 系统测试及评价 |
6.2.1 交通状态显示信息准确性测试 |
6.2.2 交通状态显示亮度均衡性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7.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致谢 |
附录 |
(6)煤矿井下风水管路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分站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发展概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系统方案设计和工作原理 |
2.1 系统方案选型 |
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3 系统的工作原理 |
3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3.2 控制器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3.3 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 |
3.4 AD转换电路设计 |
3.5 电源电路设计 |
3.6 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
3.7 复位存储电路设计 |
3.8 地址编码接口电路设计 |
3.9 光耦隔离电路设计 |
3.10 通信电路设计 |
3.11 按键电路设计 |
4 监测分站软件设计 |
4.1 主程序设计 |
4.2 迪文液晶屏显示程序设计 |
4.3 复位存储程序设计 |
4.4 通信程序设计 |
5 系统调试 |
5.1 硬件电路板调试 |
5.2 软件功能调试 |
5.3 系统整体调试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监测分站原理图 |
附录二 监测分站PCB图 |
致谢 |
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7)基于蓝牙技术的抄表系统在智能电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电表及相关通信技术的应用 |
1.2.2 蓝牙通信安全现状 |
1.2.3 手机近场抄表研究现状 |
1.3 智能电表抄表技术改进要点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系统总体架构及相关技术 |
2.1 系统概述 |
2.1.1 总体设计方案 |
2.1.2 系统数据流及数据格式 |
2.2 蓝牙技术的发展及相关原理 |
2.2.1 蓝牙技术的发展 |
2.2.2 蓝牙技术的原理协议 |
2.2.3 蓝牙设备的组成及技术特点 |
2.3 当前智能电表的发展与介绍 |
2.4 相关竞品技术及其在抄表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本地通信模块及软件设计 |
3.1 蓝牙模块及载波模块设计 |
3.2 蓝牙内嵌模块 |
3.3 基于消息队列的进程通信算法设计 |
3.3.1 消息队列 |
3.3.2 进程管理 |
3.4 基于DES的加密算法设计 |
3.4.1 DES加密算法简述 |
3.4.2 用DES加密取代蓝牙中的EO流加密 |
3.5 DL/T645-2007协议转面向对象通信协议设计 |
3.6 远程传输机制算法设计 |
3.6.1 无线物联网络系统分布 |
3.6.2 软件实现 |
3.6.3 参数设置 |
3.7 本章小结 |
4 移动终端抄表软件设计 |
4.1 功能概述 |
4.2 功能模块说明 |
4.3 数据库选型 |
4.4 程序流程图 |
4.5 界面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5 设计方案的实现及测试 |
5.1 主要目标 |
5.2 实验方案 |
5.3 实验室内的单模块通讯实验 |
5.3.1 蓝牙串口通讯模块 |
5.3.2 基本实验过程 |
5.4 现场多模块互联实验 |
5.4.1 实验方法和过程 |
5.4.2 实验结果分析 |
5.5 采用蓝牙抄表的优势 |
5.6 优化和扩展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基于STM32的嵌入式uClinux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嵌入式微控制器 |
1.2.2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概述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准备工作 |
2.1 硬件平台 |
2.1.1 STM32F4微控制器 |
2.1.2 Orion开发板 |
2.2 软件系统架构 |
2.2.1 引导加载模块 |
2.2.2 uClinux操作系统 |
2.2.3 上层应用程序 |
2.3 开发环境的搭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引导加载程序的移植 |
3.1 引导加载程序概述 |
3.1.1 引导加载程序的作用 |
3.1.2 引导加载程序的工作模式 |
3.1.3 引导加载程序的空间布局 |
3.2 U-boot概述及分析 |
3.2.1 U-boot工程简介 |
3.2.2 U-boot源码结构 |
3.2.3 U-boot源码分析 |
3.3 U-boot移植 |
3.3.1 建立开发板目录 |
3.3.2 删减U-boot文件 |
3.3.3 启动代码结构优化 |
3.3.4 系统时钟移植 |
3.3.5 修改板级配置文件 |
3.3.6 在工程中支持宏配置 |
3.3.7 编译U-boot |
3.4 U-boot启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uClinux操作系统移植 |
4.1 uClinux简介 |
4.2 基于STM32的uClinux移植 |
4.2.1 uClinux的板级移植方案 |
4.2.2 内核配置和编译 |
4.2.3 uClinux的固化与执行 |
4.3 uClinux下文件系统的实现 |
4.3.1 根文件系统的选型 |
4.3.2 jffs2文件系统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uClinux网卡驱动开发 |
5.1 uClinux驱动程序介绍 |
5.1.1 设备驱动概述 |
5.1.2 系统内核的中断处理 |
5.2 uCLinux下的网卡驱动程序 |
5.2.1 uClinux下网卡驱动程序设计的数据结构和基本方法 |
5.2.2 驱动模块的加载和卸载 |
5.2.3 驱动程序的设计 |
5.3 网卡驱动程序的实现 |
5.3.1 模块的加载及设备初始化 |
5.3.2 设备成员及函数的初始化 |
5.3.3 设备注册、打开、关闭 |
5.3.4 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
5.3.5 参数设置及数据统计 |
5.3.6 网卡数据信息统计 |
5.4 网卡功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蓝牙模块组网的应用程序开发 |
6.1 主模块 |
6.1.1 主模块设计 |
6.1.2 发现阶段设计 |
6.1.3 忙阶段设计 |
6.2 BLE模块 |
6.3 WDT模块 |
6.4 温湿度采集模块 |
6.5 low_power模块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WinCE的大棚温室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大棚的节能控制 |
1.4.1 积温与作物生长发育 |
1.4.2 大棚节能控制策略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2章 WinCE 嵌入式系统的搭建 |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2.1.1 嵌入式系统定义、特点、分类与组成 |
2.1.2 嵌入式操作系统分类与特点 |
2.2 WinCE 系统的概述 |
2.3 WinCE 系统的定制 |
2.3.1 WinCE 系统的移植原理 |
2.3.2 WinCE 系统的内核定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棚温室监测系统的架构 |
3.1 系统分析 |
3.1.1 系统需求与设计分析 |
3.1.2 系统待解决问题 |
3.1.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2 系统的功能设计 |
3.2.1 管理员模式与雇员模式 |
3.2.2 无人模式 |
3.3 系统中类的设计 |
3.3.1 参与者类 |
3.3.2 控制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棚温室监测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下位机的设计 |
4.1.1 环境数据采集模块 |
4.1.2 下位机处理器 |
4.1.3 环境因子控制器 |
4.2 系统上位机的设计 |
4.2.1 处理器硬件结构设计 |
4.2.2 处理器软件设计 |
4.3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 |
4.3.1 通信模块的硬件实现 |
4.3.2 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实验大棚温室的特点 |
5.1.1 实验大棚结构与应用特点 |
5.1.2 实验大棚环境特点 |
5.2 实验大棚测试结果 |
5.2.1 无线通信模块的测试 |
5.2.2 预警参数设置与系统测试 |
5.2.3 控制器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附录B (实物图) |
(10)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设施农业概况 |
1.1.1 设施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
1.1.2 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 |
1.2 物联网技术概况 |
1.2.1 物联网技术体系 |
1.2.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史 |
1.2.3 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农业的结合点 |
1.3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 |
2.1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 |
2.1.1 物联网体系结构 |
2.1.2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 |
2.2 设施农业物联网体系各部分特征 |
2.2.1 信息采集系统 |
2.2.2 设施农业物联网网关 |
2.2.3 设施农业物联网信息处理系统 |
2.2.4 设施农业控制系统 |
2.2.5 RFID 技术体系 |
第3章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调研 |
3.1 信息采集设备 |
3.1.1 JZH-0 系列无线传感器 |
3.1.2 温室娃娃 |
3.1.3 农用通一体化采集仪 N-A20 |
3.1.4 Auto-all 集群环境数据采集系统 |
3.1.5 农业气象监测仪 |
3.1.6 信息采集设备调研分析 |
3.2 网关设备 |
3.2.1 KL-H1100 物联网网关 |
3.2.2 飞瑞斯物联网智能网关 |
3.2.3 旗硕科技增强防护型智能基站 |
3.2.4 MG601 无线传输模块 |
3.2.5 网关设备调研小结 |
3.3 信息处理平台 |
3.3.1 农业数据信息远程监控中心 |
3.3.2 威控科技农业环境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
3.3.3 旗硕农业监控平台 |
3.3.4 淮安市现代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
3.3.5 信息处理系统调研小结 |
3.4 控制器及综合控制系统 |
3.4.1 温室数据采集控制器(AgriMat-Ⅲ) |
3.4.2 RY-2009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
3.4.3 ASE 中央灌溉控制器(GW-CM-ASE1) |
3.4.4 WSQ 温室温湿度控制器 |
3.4.5 AUTO-500 基本型温室控制器 |
3.4.6 SFY-1000 生产型温室控制器 |
3.4.7 PHT2K32 温室控制系统 |
3.4.8 控制系统调研小结 |
3.5 RFID 相关产品 |
3.5.1 RFID 标签 |
3.5.2 RFID 标签读写器 |
第4章 设施农业的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调研 |
4.1 昆仑海岸农业大棚远程监控系统 |
4.1.1 方案概述 |
4.1.2 系统结构和特点 |
4.2 大唐移动智能农业解决方案 |
4.2.1 方案概述 |
4.2.2 总体框架设计 |
4.2.3 系统应用 |
4.3 温室大棚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
4.3.1 系统概况 |
4.3.2 系统组成 |
4.4 顺舟科技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解决方案 |
4.4.1 方案概述 |
4.4.2 系统结构与特点 |
4.5 “农用通”农业环境联网监控管理方案 |
4.5.1 方案概况 |
4.5.2 系统结构与特点 |
4.6 RFID 技术应用案例 |
4.6.1 顺舟科技的食品溯源系统 |
4.6.2 历源 RFID 肉牛质量安全追溯及生产管理系统项目 |
4.6.3 日本 RFID 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
4.6.4 畜牧业 RFID 生猪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解决方案 |
4.6.5 RFID 追踪系统在奥运蔬菜供应链中的应用 |
4.6.6 RFID 技术的应用特点 |
4.7 解决方案调研总结 |
4.8 用户调查 |
第5章 调研总结 |
5.1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
5.1.1 设施农业物联网产品 |
5.1.2 现有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 |
5.2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5.2.1 用户接受度问题 |
5.2.2 产品稳定性问题 |
5.2.3 价格问题 |
5.3 促进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推广应用的建议 |
5.3.1 开展技术培训 |
5.3.2 注重产品的稳定性 |
5.3.3 不断降低成本 |
参考文献 |
附录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RS-485接口在单片机系统中的扩展与组网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井下无线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D]. 马越豪.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涡轮工业流量计的研究与开发[D]. 何旺.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3]星型网络结构的鸟声采集系统研究[D]. 郑泽鸿. 广州大学, 2020(02)
- [4]面向电源装备的嵌入式人机交互技术设计与应用[D]. 王攀.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5]微型实景平台实时交通状态仿真技术研究[D]. 孙均友. 新疆大学, 2018(12)
- [6]煤矿井下风水管路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分站的设计[D]. 韩凯.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7]基于蓝牙技术的抄表系统在智能电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D]. 梁振琦.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1)
- [8]基于STM32的嵌入式uClinux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许世豪. 东南大学, 2017(04)
- [9]基于WinCE的大棚温室监测系统的设计[D]. 杨林靖. 湖南大学, 2014(04)
- [10]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 李作伟. 河南科技大学, 2012(06)
标签:人机交互论文; 人机交互系统论文; 嵌入式软件论文; 嵌入式linux论文; 通信接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