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攀枝花密地选矿厂多碎少磨工艺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超,张裕书,李潇雨,刘能云[1](2021)在《钛磁铁矿选矿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铁矿资源消费大国,钛磁铁矿源占全国铁矿资源储量的10%以上。本文从钛磁铁矿的工艺矿物学性质、钛磁铁矿选矿工艺、钛磁铁矿精矿提铁降杂及钛磁铁矿选矿过程中元素走向等方面综述了钛磁铁矿的选矿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陈碧,王勇[2](2019)在《白马表外矿选矿工艺试验》文中提出为了开发低品位、低钛型钒钛磁铁矿,针对表外矿矿石主要为海绵陨体结构、稀疏浸染状及星散浸染状等构造,铁、钛氧化物嵌布粒度相对较细且含量较少的问题,根据白马表外矿的原矿性质攀钢矿业有限公司与国内多家相关研究院所对攀枝花表外矿和白马表内矿选钛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采用两级抛尾阶磨阶选选铁工艺流程将干式抛尾与湿式抛尾有机结合,选钛采用重磁浮多种选矿方法联合。试验获得了相对原矿产率16.21%、全铁品位55.52%、全铁回收率53.79%、TiO2品位9.83%、V2O5品位0.775%的高铁高钒低钛的铁精矿,相对选铁尾矿产率0.98%、TiO2品位47.03%、TiO2回收率13.41%的钛精矿。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低品位、低钛型钒钛磁铁矿提供了基础依据。
郭小飞,代淑娟,朱巨建,李丽匣,王洪彬[3](2019)在《高压辊磨超细粉碎对钒钛磁铁矿分选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常规颚式破碎和高压辊磨2种不同粉碎方式,进行钒钛磁铁矿的分选试验,探究2种破碎方式对钒钛磁铁矿分选的影响,并结合粒度分析、单体解离度测试及比磁化系数分析,进一步研究高压辊磨机在钒钛磁铁矿选别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辊磨机粉碎产品的粒度较小,可直接通过弱磁选将钛磁铁矿和钛铁矿分离开,进行"铁钛平行分选";与颚式破碎机破碎产品相比,辊压产品经过一段磨矿过程就能通过相同的分选条件获得质量合格的钛磁铁矿精矿,并使钛铁矿精矿TiO2的作业回收率提高2.66%;2种破碎产品在球磨过程中的单体解离度存在差异,辊压产品中的含铁矿物能够优先实现单体解离,有利于钛磁铁矿的分选;"铁钛平行分选"能够简化磨矿过程,减少微细粒钛铁矿的生成量,提高钛铁矿强磁选的回收率,有利于钛铁矿的窄级别浮选。
吕超[4](2017)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精矿制备中钛渣的技术和理论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地区和河北承德地区,其中攀枝花地区总储量近百亿吨,钒和钛的储量分别居全世界的第三和第一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目前,钒钛磁铁矿精矿的利用主要以高炉-转炉冶炼生产钢为主,兼顾提钒,钒资源利用率较低。高炉渣中Ti02含量仅为22%左右,因回收利用困难而大量损失于高炉渣中,钛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为了提高炉渣Ti02品位,攀钢集团利用攀枝花选铁厂产出的铁品位为54%的钒钛磁铁矿精矿通过回转窑或转底炉预还原,预还原后的金属化球团在电弧炉中冶炼,得到的熔分钛渣的Ti02品位为45%左右,比高炉渣中Ti02的品位高出一倍,但杂质含量仍较高而难以进一步利用。攀枝花地区的钛资源,近一半以上赋存于钒钛磁铁矿精矿中,因此,如何利用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精矿制备出品位较高,可用于硫酸法制钛白的钛渣,对增加我国可供利用的钛资源量,提高攀枝花地区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精矿中的钛资源多年来难以利用的问题,提出“钒钛磁铁矿精矿深度精选除杂-选冶联合制备中钛渣”的学术思想,为降低钛渣中杂质含量和硫酸法制钛白提供技术支撑,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成果如下:(1)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选矿厂生产的钒钛磁铁矿精矿铁品位为54%,纯度不高。通过细磨深度弱磁选精选以及浮选脱硫,达到了深度精选降低杂质含量,提高铁精矿铁和钛品位的目的,为后续还原熔分得到较高品位的钛渣奠定了基础。高品位钒钛磁铁矿精矿的MLA(矿物解离分析)研究表明,深度精选后的钒钛磁铁矿精矿中钛磁铁矿含量达到95%以上,杂质大多以微米级的超微细片晶嵌布在钛磁铁矿颗粒中,难以进一步解离而无法利用矿物加工技术得到更深入的纯化。同时,为减少资源损失,采用弱磁选对精选尾矿进行再富集得到铁品位为54.06%的铁精矿,可以作为高炉冶炼的原料。损失在最终尾矿中的铁和钛都不超过10%。(2)为防止外来杂质进入渣相降低渣的Ti02品位,利用有机粘结剂造球,外配煤还原的方式进行球团的还原。研究表明,球团金属化率随还原温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加,金属化率超过90%,难以进一步提高。通过外配煤等温还原金属化球团的XRD检测,钒钛磁铁矿精矿的还原是逐级完成的,还原过程首先是钛磁铁矿(Fe2.75Ti0.2504)的脱氧生成 Fe2.5Ti0.504,Fe2.5Ti0.504 继续还原为钛铁矿(FeTi03)和金属铁,然后钛铁矿还原为亚铁假板钛矿(FeTi205)和金属铁的顺序,亚铁假板钛矿的继续还原很难。对不同温度下还原的金属化球团SEM-EDS分析表明,随着还原温度的提高,金属化球团中金属铁颗粒逐渐增多,球团中各元素的迁移聚集行为更明显。还原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着还原过程转化率的逐渐增加,反应活化能也随着增大。当还原温度为1250℃时,转化率低于0.7,还原以相界面反应机理控制。转化率大于0.7时,还原由随机成核随机生长机理控制。(3)金属化球团熔分热力学计算表明,生成单质Fe、V、Ti、Si在热力学上可以进行,铁水中的V、Si、Ti会与渣铁界面的FeO发生耦合反应,其中渣中FeO含量对钒的还原进入铁水的影响最大。添加CaO有利于还原并减少渣中FeO含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渣中Ti02品位和钒在铁中的分配,有利于实现渣铁更好的分离和有价元素的高效回收。钛氧化物还原为TiC的反应较容易进行,要抑制TiC的形成,必须合理控制熔分时的配加碳量。Factsage 7.0计算结果表明,碱度为0.8~1.2之间熔化温度较低,且在此碱度范围内,熔分温度为1550℃时渣粘度值较小。(4)熔分试验结果表明,原始球团原始碱度较小,渣熔化温度高,渣铁不分,少量CaO添加可有效促进渣铁分离。最佳的熔分条件下渣铁分离良好,得到含钒铁水中V含量为0.56%,Ti含量为0.43%,Si含量为0.12%。熔分渣中TiO2含量为56.32%,铁含量为6.34%。熔分渣中的铁主要以微细粒金属铁颗粒在渣中嵌布,可以通过细磨磁选有效去除,从而提高渣中Ti02的品位。经过磁选得到的非磁性产品Ti02品位高达60.38%,铁含量只有0.62%。由于该钛渣Ti02品位远高于常规的熔分钛渣,而低于常规的高钛渣,所以称为中钛渣,其中的杂质含量显着降低,可以作为硫酸法制钛白粉的合格原料。磁性产品可返回下次熔分,从而形成闭路流程,最大程度地回收利用其中的钛铁资源。
王建平[5](2016)在《ZCLA选矿机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预选抛尾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采用ZCLA选矿机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进行了预选抛尾试验研究。给矿TFe品位29.51%、Ti O2品位10.85%时,经ZCLA预选抛尾,精矿TFe品位可提高2.90个百分点,抛尾产率12.99%,尾矿TFe品位10.08%、Ti O2品位4.62%,m Fe含量仅0.64%,尾矿可作为废石直接排入尾矿库。该工艺为攀枝花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及表外矿的预选抛尾提供了新途径。
郭小飞[6](2013)在《攀西钒钛磁铁矿超细碎及铁钛平行分选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目前主要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铁、尾矿再磨-强磁-浮选的联合流程先后回收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由于工艺流程复杂容易造成钛铁矿的过磨,从而导致钛精矿中TiO2回收率较低。高压辊磨机是一种基于料层粉碎原理的新型高效的破碎设备,破碎产品具有粒度细、分布均匀、微裂纹多等特点。研究高压辊磨机在攀西钒钛磁铁矿超细碎中的应用及其对后续选别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对攀西钒钛磁铁矿的工艺矿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攀西钒钛磁铁矿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钛磁铁矿、钛铁矿、微量钛赤(褐)铁矿和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辉石、长石、绿泥石,少量碳酸盐、橄榄石、斜帘石等。矿石中的铁元素和钛元素主要以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形式存在。主要目的矿物的原生结晶粒度均较粗,约50%的钛磁铁矿结晶粒度小于0.178mm,约50%的钛铁矿结晶粒度小于0.15mm。本文使用高压辊磨机对攀西钒钛磁铁矿进行了超细碎试验,主要包括辊面压力、辊面速度和矿石含水量以及入料粒度对粉碎物料粒度特性的影响。在辊面压力5.6N/mm2、辊面速度0.195m/s、矿石含水量不大于5%的条件下,当入料P8o为15.5mm时,辊压中料-5mm、-3.2mm、-0.074mm产率分别为96.69%、91.05%、15.29%,P80降低至1.55mmm,破碎比达到10。本文还对不同的边料循环及分级全闭路循环工艺对粉碎物料粒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40%边料循环工艺可使破碎产品的P8o降低至1.45mm;-3.2mm分级全闭路循环工艺能够使破碎产品的细粒级明显增加,P80可降低至1.05mmm,能够采用磁选设备进行直接分选。采用铁钛平行分选工艺对高压辊磨超细碎后的钒钛磁铁矿进行选别试验,首先将原矿中的钛磁铁矿和钛铁矿运用湿式粗粒磁选设备加以分离,然后再分别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平行分选。湿式粗粒磁选的精矿(主要为钛磁铁矿)磨矿至-0.18mm含量占95%(-0.074mm约占45%),两段磁选能够得到Fe品位55.05%、回收率70.64%的铁精矿。粗粒磁选尾矿(主要为钛铁矿)磨矿至-0.074mmm占80%,进行弱磁选铁、强磁抛尾、脱硫、浮钛,得到的钛铁矿精矿Ti02品位可达48.08%,作业回收率40.15%。颚式破碎的钒钛磁铁矿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铁、尾矿再磨-强磁-浮钛工艺,需两段磨矿至-0.074 mm占65%,选铁尾矿再磨至-0.074mm占80%,得到的铁精矿Fe品位54.95%、回收率71.07%,得到的钛精矿Ti02品位48.15%、作业回收率39.06%,与铁钛平行分选工艺得到的产品相比,铁精矿回收率提高了0.43个百分点,钛精矿回收率降低了1.09个百分点。全流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得到的铁精矿和钛精矿均符合选矿厂的要求,但铁钛平行分选工艺得到的钛精矿中Ti02的回收率提高了1.13个百分点。本文还对高压辊磨超细碎后的钒钛磁铁矿的粒度特性和磨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粒度的变化与辊面压力密切相关,辊面压力的增加使粉碎产品的破碎比增大。边料循环和分级全闭路循环工艺能够使粉碎产品的粒度更细,但边料循环量的增加使粉碎产品粒度的均匀性降低,而分级全闭路循环则使粉碎产品的粒度更加均匀。分级全闭路循环的粉碎产品与颚式破碎产品相比细粒级含量明显增加,而且粒度分布更加均匀。高压辊磨超细碎钒钛磁铁矿的Bond球磨功指数(目标粒度0.074mm)为24.77kW·h/t,较颚式破碎产品降低14.05%,高压辊磨超细碎钒钛磁铁矿与颚式破碎产品的相对可磨度约为87.08%。高压辊磨超细碎使钒钛磁铁矿颗粒内部产生了大量的晶内裂纹和解理裂纹。高压辊磨产品各个粒级的BET比表面积较颚破产品相应粒级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当粒度小于0.18mm时,高压辊磨产品的微裂纹更多、表面粗糙度更大。在磨矿细度相近的情况下,高压辊磨超细碎钒钛磁铁矿磨细后的单体解离度较颚式破碎产品平均提高0.53个百分点,但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高压辊磨超细碎对矿石单体解离度的影响逐渐减弱。高压辊磨超细碎钒钛磁铁矿粒度的降低,不但使得通过湿式粗粒弱磁选将钛磁铁矿和钛铁矿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开来成为现实,从而实现铁钛平行分选,而且高压辊磨料层粉碎产生的微裂纹使矿石更加易磨,仅需一段磨矿就能通过弱磁选获得合格的铁精矿,同时铁钛平行分选减少了部分钛铁矿的磨矿段数,能够有效减少磨矿过程中-0.019mm粒级钛铁矿的生成量,使钛精矿中Ti02的回收率得以提高。本文采用的“高压辊磨超细碎-铁钛平行分选”工艺为攀西钒钛磁铁矿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对高压辊磨机在钒钛磁铁矿选别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谭黔云,黄斌[7](2007)在《攀钢密地选矿厂阶磨阶选流程在生产应用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文中提出攀钢密地选矿厂改造成阶磨阶选流程,该流程能较大幅度提高钒钛磁铁矿的精矿质量和产量,达到了提质稳产的目的。笔者根据阶磨阶选流程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在生产应用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库建刚[8](2007)在《钛磁铁矿磁选行为及磁链形成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钛磁铁矿的研究及进展,详细介绍了攀西地区钛磁铁矿的研究成果。针对钛磁铁矿粗细粒级磁性的差异,提出了粗细粒级分别磁选的工艺,该工艺创新性地解决了攀矿选厂铁精矿品位低的难题,使铁精矿品位突破54%,回收率为74%,同时,结合不同粒级磁选行为的差异,建立了单个矿粒模型和磁链模型,并运用磁链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磁团聚对磁选精矿指标的影响,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对钛磁铁矿粗细粒级分别磁选的新工艺和新理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一、对钛磁铁矿的磁选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完成了窄粒级磁选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0.10+0.045mm粒级范围是磁选易选粒级,而+0.25mm粗粒级和-0.045mm细粒级均为难选粒级,且不同窄粒级获得最佳指标时对应的分选条件悬殊,如果采用全粒级入选,很难用同一个磁选条件满足不同粒级的分选要求,也就不可能达到最佳的磁选指标;另外,随着磁场强度的提高,-0.045mm粒级磁选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同时得到提高,这是本次试验研究中重要的发现之一。2.完成了全粒级磁选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磨矿细度是制约全粒级磁选指标的关键因素,提高磨矿细度可以使全粒级磁选的精矿品位突破55%,回收率为72.21%,而通过改变磁选机磁场强度和磁鼓转速对精矿品位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均无法使精矿品位突破54%。因此,提高磨矿细度才是提高全粒级磁选精矿指标的根本途径。3.完成了粗细粒级磁选行为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强度是影响细粒级精矿指标的关键因素,滞留时间、剪切分散和磁鼓转速对细粒级精矿品位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而磨矿细度是影响粗粒级精矿指标的关键。最佳精矿指标为:-0.074mm粒级:品位55.10%、回收率71.40%,-0.045mm粒级:品位54.47%、回收率72.21%,+0.074mm粒级:品位52.63%、回收率75.63%,+0.045mm粒级:品位53.96%、回收率74.88%,若将+0.074mm或+0.045mm两个粗粒级再磨至-0.15mm,则其精矿品位均可突破55%,回收率也可达到75%以上。4.通过对全粒级磁选行为和粗细粒级磁选行为的研究得出,如果采用粗细粒级(±0.045mm)分别磁选,细粒级采用改进后的磁选机,可获得较佳的精矿指标:品位54.12%、回收率为74.06%;如果对粗粒级再磨至-0.15mm,则可获得品位为55.25%、回收率为75.40%的铁精矿。因此,无论再磨与否,粗细粒级分别磁选均可获得最佳的精矿指标。二、钛磁铁矿磁链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理论分析中的运用1.建立了单个钛磁铁矿矿粒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通过对单个钛磁铁矿矿粒在攀矿选厂现用的φ1050mm×3000mm型磁选机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分析,详细计算了不同粒度钛磁铁矿磁选所需的磁场特性及磁选机的最大分选间隙,结果表明,现场使用的磁选机并不适合粒度小于0.12mm钛磁铁矿分选的结论。2.建立并论证了以磁偶极子为基础的磁链模型。通过分析和计算单个钛磁铁矿矿粒的磁极化场特征,以及矿浆中相邻矿粒间的磁作用能和作用力,得出钛磁铁矿矿粒间的磁引力远大于矿粒所受到的磁力、重力和水阻力,是矿粒团聚的原动力。磁链形成的机理分析表明,磁链是在矿粒进入磁场的瞬间并以直径较大的矿粒为中心形成的,当矿粒直径差别较小时,磁团聚将以磁链为主体,反之,磁团聚将以磁包裹为主体,由于磁链相对于磁包裹更易被剪切力破坏,因此也更有利于剔除磁夹杂和提高精矿品位。磁链模型不仅解释了强磁性物料在磁选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磁团聚现象,而且为磁团聚导致精矿品位低的难题的解决和新型微细粒级磁选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3.磁链模型在钛磁铁矿理论回收计算中的应用。通过计算钛磁铁矿理论回收率与其粒度的关系,得出攀矿选厂现用的磁选机仅适合粒度大于0.045mm粒级钛磁铁矿的分选,当粒度小于0.045mm时,只能采用改进型磁选机,否则不能获得理想的磁选指标,这一结论在细粒级磁选行为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总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磁选工艺——钛磁铁矿粗细粒级分别磁选工艺,该工艺不仅解决了攀矿选厂铁精矿品位低的难题,提高了回收率,而且有利于矿石中其它有益组分的回收;另外,本论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以磁偶极子为基础的磁链模型,该模型不仅较好地解释了磁选中磁团聚对磁选指标的影响,而且论证了细粒级钛磁铁矿相对于粗粒级更易于形成磁团聚的事实,得出了应对细粒级单独进行处理的结论,即粗细粒级分别磁选,该理论为钛磁铁矿粗细粒级分别磁选工艺提供了依据。
潘新潮[9](2003)在《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磨矿作业是矿物加工过程中的关键作业,选矿厂处理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磨矿作业,而且磨矿作业在基建投资及经营费用方面均在全厂占大头,不仅如此,磨矿产品质量的好坏还直接影响选别作业的技术经济指标。磨矿过程是复杂而又多变的生产系统,球磨机在磨矿过程中参变数众多,问题错综复杂。国内大多数选厂的球磨机的工作效率不是很高,经常出现磨矿的细度不够,循环负荷过大了或过小了,磨矿的分级效率大低以及引起选别指标的下降等等现象,这是由于一些选厂磨机装球的尺寸过大,一些选厂补加钢球时,单一补加一种大球,结果造成磨机内球荷过大,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从球磨机的装补球制度方面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球磨机的初装球的精确化以及补加球的科学化,来改善磨矿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选厂的经济指标。精确化装补球方法,主要通过测定矿石的力学性质,分析磨矿机全给矿的粒度组成特性,并对全给矿的矿粒进行粒度分组,每组粒度按照段希祥教授推倒的球径半理论公式,见第三章的公式(3. 3) ,计算该组物料所需要的钢球尺寸,确定待磨矿物所对应的球荷特性。然后通过实验室小试,验证此球荷特性的磨矿效果是否是最佳的。至于补加球方案是根据精确化的初装球,作图画出初装球的球荷累积特性曲线,根据此特性曲线画出补加球的球荷累积特性曲线,从而确定补加球方案。我们曾在好几个选厂进行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工业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 在给排矿粒度不变下,提高磨机生产率10%~15%;② 在磨矿细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矿物的单体解离度5~6个百分点;③ 在选矿条件不变下提高回收率1~3个百分点及精矿品位同时提高;④ 在钢球材质不变时,降低球耗10%~20%;⑤ 在装球不变下减少磨机功率3%~5%;⑥ 降低磨机噪音5分贝以上;⑦ 延长衬板寿命约30%。本论文应用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大红山选厂的磨矿改进试验中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论说明:① 一段磨矿的溢流细度(-200目的产率)为74. 30%,比投产时的细度60. 18%提高了14. 12个百分点;单体解离度比投产时提高了9. 76个百分点;单体金属率比投产时提高了8. 13个百分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Abstraet)点;循环负荷由投产时的170.20%增大到289.20%,达到正常的循环负荷;质分级效率上升到39.37%,比投产时的18.56%提高了1.1倍,量分级效率为50.06%,也比投产时的46.72%提高了3.34个百分点。②二段磨矿的溢流细度达到94.49%,比投产时的细度80.66%,提高了13.83个百分点;单体解离度比投产时提高了8.43个百分点;一19林m的金属率为2.46%,比投产前的3.99%降低了1.53个百分点,证明铸铁段减轻过粉碎的作用是明显的。③一段磨矿的球耗下降了约5.87%,二段磨矿钢耗下降了7.5%以上。④球径精确化后,选厂的电耗也有明显的下降,每年每台磨机可以节省电能555 667度。
黄晓燕,李茂林[10](2001)在《我国铁矿选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文中提出本文在大量资料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铁矿选矿业面临着资源质量差,又因投入不足而使技术经济水平低的困境,开矿不如买矿成了不争之实。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提高我国铁矿选矿技术经济水平,将极大地促进冶金矿山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冶金资源增值增效,矿山企业解困。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要的资源供应。
二、攀枝花密地选矿厂多碎少磨工艺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攀枝花密地选矿厂多碎少磨工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钛磁铁矿选矿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 |
2 钛磁铁矿选矿工艺 |
3 钛磁铁矿精矿提铁降杂 |
4 钛磁铁矿选矿过程元素走向 |
5 结论与建议 |
(2)白马表外矿选矿工艺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攀西地区表外矿的共性 |
1.1 表外矿的定义与结构构造 |
(1)稀疏浸染。 |
(2)星散状构造。 |
1.2 主要工艺矿物物理性质 |
2 白马表外矿原矿性质 |
2.1 多元素化学分析及镜鉴分析 |
2.2 全粒级筛析 |
3 抛尾试验 |
3.1 抛尾工艺流程 |
3.2 抛尾产品检测 |
4 选铁试验 |
4.1 选铁流程试验 |
4.2 选铁产品检测 |
5 选钛试验 |
5.1 选铁尾矿性质研究 |
5.1.1 化学多元素及物相分析 |
5.1.2 镜鉴分析 |
5.2 选钛工艺流程 |
5.3 选钛试验结果分析 |
6 结 论 |
(3)高压辊磨超细粉碎对钒钛磁铁矿分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分选试验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破碎产品粒度特性 |
2.2 钛磁铁矿选别试验 |
2.3 钛铁矿选别试验 |
2.3.1 钛铁矿强磁选试验 |
2.3.2 钛铁矿浮选试验 |
3 结论 |
(4)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精矿制备中钛渣的技术和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钒钛磁铁矿分选研究现状 |
1.3 富钛料的生产工艺 |
1.3.1 电炉熔炼法 |
1.3.2 还原—锈蚀法 |
1.3.3 酸浸法 |
1.4 钒钛磁铁矿精矿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
1.4.1 高炉-转炉冶炼工艺 |
1.4.2 还原-磨选法 |
1.4.3 钠化提钒-回转窑还原-电炉法 |
1.4.4 预还原-电炉法 |
1.5 钒钛磁铁矿还原机理相关研究进展 |
1.6 钒钛磁铁矿精矿还原-熔分制备钛渣的研究现状 |
1.7 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1.7.1 论文研究意义 |
1.7.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原料以及研究方法 |
2.1 试验原料及设备 |
2.1.1 试验原料 |
2.1.2 试验设备 |
2.2 研究方法 |
2.3 试验工艺流程 |
第三章 高品位钒钛磁铁矿精矿的制备及其工艺矿物学研究 |
3.1 磨矿细度试验 |
3.2 精选磁场强度试验 |
3.3 钒钛磁铁矿精矿浮选脱硫 |
3.4 精选尾矿弱磁选富集铁精矿 |
3.5 高品位钒钛磁铁矿铁精矿工艺矿物研究 |
3.5.1 MLA元素组成分析 |
3.5.2 MLA统计分析矿物组成与含量 |
3.5.3 钛磁铁矿的显微结构分析 |
3.5.4 矿物粒度特征分布 |
3.5.5 目的元素赋存状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品位钒钛磁铁矿精矿还原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
4.1 还原热力学计算 |
4.2 高品位钒钛磁铁矿精矿球团外配煤还原试验研究 |
4.2.1 煤种对高品位钒钛磁铁矿还原的影响 |
4.2.2 外配煤用量对还原的影响 |
4.2.3 还原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4.3 还原过程的物相转变 |
4.4 金属化球团的微观结构形貌SEM-EDS分析 |
4.5 等温还原动力学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金属化球团深还原熔分机理研究 |
5.1 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深还原熔分过程热力学计算 |
5.2 熔分钛渣的熔化温度、粘度的模拟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金属化球团熔分试验研究和中钛渣的制备 |
6.1 金属化球团还原熔分实验研究 |
6.1.1 金属化球团主要成分化学分析 |
6.1.2 金属化球团熔分试验 |
6.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6.2.1 熔分温度的影响 |
6.2.2 CaO添加量对熔分效果影响 |
6.2.3 不同CaO添加量熔分渣SEM-EDS以及XRD分析 |
6.2.4 渣碱度对熔铁中铁回收率以及钒、钛和硅含量的影响 |
6.2.5 碳粉添加量对熔分的影响 |
6.2.6 配碳量对渣中FeO含量的影响 |
6.2.7 熔分时间对熔铁中钒和钛含量的影响 |
6.2.8 最佳条件下熔分渣SEM-EDS分析 |
6.3 熔分钛渣细磨磁选除铁制备中钛渣试验 |
6.3.1 熔分渣磁选除铁磨矿细度的影响 |
6.3.2 磁场强度对熔分渣磁选除铁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7.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将来工作布景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和参与的主要项目 |
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荣誉、奖励 |
(5)ZCLA选矿机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预选抛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矿物性质 |
2试验结果及分析 |
2.1条件试验 |
2.1.1分选坡度试验 |
2.1.2转筒转速试验 |
2.1.3尾矿清洗水试验 |
2.1.4磁介质种类试验 |
2.2连续生产试验 |
2.3 ZCLA抛尾时最佳回收粒度 |
2.4抛尾尾矿性质分析 |
2.5抛尾对后续选别的影响 |
3结论 |
(6)攀西钒钛磁铁矿超细碎及铁钛平行分选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钒钛磁铁矿资源特征及选矿技术现状 |
1.1.1 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及特征 |
1.1.2 钛磁铁矿选矿技术 |
1.1.3 钛铁矿选矿技术 |
1.1.4 钒钛磁铁矿选矿技术存在的问题 |
1.2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技术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
1.2.1 高压辊磨机的工作原理 |
1.2.2 高压辊磨机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
1.2.3 高压辊磨机在铁矿石粉碎领域的应用前景 |
1.3 论文选题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1 选题背景 |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试验原料与研究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2 试验设备与试剂 |
2.3 研究方法 |
2.3.1 超细碎试验 |
2.3.2 选别试验 |
2.3.3 检测方法 |
第3章 攀西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 |
3.1 矿物组成及定量 |
3.2 主要矿物的嵌布状态和能谱分析 |
3.2.1 钛磁铁矿 |
3.2.2 钛铁矿 |
3.2.3 磁黄铁矿和黄铁矿 |
3.2.4 脉石矿物 |
3.3 FE、TI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和化学物相分析 |
3.3.1 Fe、Ti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 |
3.3.2 Fe、Ti元素的化学物相分析 |
3.4 主要矿物的粒度分布 |
3.5 主要金属矿物的单体解离度 |
3.5.1 -0.074mm占80%时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 |
3.5.2 不同筛分粒级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单体含量变化 |
3.6 小结 |
第4章 攀西钒钛磁铁矿高压辊磨机超细碎试验 |
4.1 试验物料和设备 |
4.2 操作因素对高压辊磨机超细碎效果的影响 |
4.2.1 辊面压力对超细碎效果的影响 |
4.2.2 辊面速度对超细碎效果的影响 |
4.2.3 给矿含水量对超细碎效果的影响 |
4.2.4 给矿粒度组成对超细碎效果的影响 |
4.3 边料及闭路循环工艺对超细碎效果的影响 |
4.3.1 40%边料循环对超细碎效果的影响 |
4.3.2 30%边料循环对超细碎效果的影响 |
4.3.3 控制粒度为3.2mm的闭路试验对超细碎效果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超细碎钒钛磁铁矿铁钛平行分选试验 |
5.1 铁钛平行分选试验流程的确定 |
5.2 钛磁铁矿选别试验 |
5.2.1 磁场强度对湿式粗粒磁选结果的影响 |
5.2.2 磨矿时间对湿式粗粒磁选精矿磨矿细度的影响 |
5.2.3 磨矿细度对二段磁选结果的影响 |
5.2.4 磁场强度对二段磁选结果的影响 |
5.2.5 精选试验 |
5.2.6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产品选铁开路试验 |
5.2.7 颚式破碎产品选铁开路试验 |
5.3 钛铁矿选别试验 |
5.3.1 强磁抛尾试验 |
5.3.2 脱硫浮选条件试验 |
5.3.3 钛铁矿浮选条件试验 |
5.3.4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产品钛铁矿浮选开路试验 |
5.3.5 颚破产品钛铁矿浮选开路试验 |
5.4 全流程闭路试验 |
5.4.1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钒钛磁铁矿铁钛平行分选闭路流程试验 |
5.4.2 颚式破碎钒钛磁铁矿阶段磨矿、阶段选别闭路试验流程 |
5.5 小结 |
第6章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产品特性及其对铁钛平行分选的影响 |
6.1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的理论基础 |
6.1.1 粉碎物理学基础 |
6.1.2 “料层粉碎”理论 |
6.1.3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过程分析 |
6.2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钒钛磁铁矿产品特性研究 |
6.2.1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产品的粒度特性 |
6.2.2 粉碎产品的磨矿特性 |
6.2.3 粉碎产品微裂纹观察 |
6.2.4 粉碎产品比表面积变化 |
6.3 破碎方式对矿石在不同磨矿细度时单体解离度的影响 |
6.3.1 样品筛析 |
6.3.2 JC1与HP1样品中铁氧化物解离状态检测 |
6.3.3 JC2与HP2样品中铁氧化物解离状态检测 |
6.3.4 JC3与HP3样品中铁氧化物解离状态检测 |
6.3.5 检测结果 |
6.4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铁钛平行分选破磨能耗与选别效率分析 |
6.4.1 高压辊磨机超细碎对破磨系统能耗和效率的影响 |
6.4.2 料层粉碎产生的微裂纹对磨矿过程的影响 |
6.4.3 铁钛平行分选对选别指标的影响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简介 |
(8)钛磁铁矿磁选行为及磁链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钛磁铁矿资源与性质 |
1.1.1 钛磁铁矿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 |
1.1.2 钛磁铁矿性质研究 |
1.2 关于攀枝花钛磁铁矿的研究 |
1.2.1 攀枝花钛磁铁矿资源地质特征 |
1.2.2 攀枝花钛磁铁矿矿物学特征 |
1.2.3 攀枝花钛磁铁矿磁性研究 |
1.2.4 攀枝花钛磁铁矿选矿研究成果及生产工艺改进 |
1.3 磁团聚理论研究概况 |
1.3.1 磁团聚现象及其影响 |
1.3.2 磁性颗粒间的磁作用 |
1.3.3 磁性颗粒的磁团聚理论 |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研究方法 |
2.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科学意义 |
2.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3 试料性质及试验设备 |
2.3.1 试料筛析结果与分析 |
2.3.2 多元素化学分析 |
2.3.3 矿物组成 |
2.3.4 磁性测试结果分析 |
2.3.5 试验设备 |
2.4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钛磁铁矿窄粒级磁选行为 |
3.1 试验原理和方法 |
3.2 磁场强度对窄粒级钛磁铁矿磁选行为的影响 |
3.2.1 -0.40+0.25mm粒级磁选行为 |
3.2.2 -0.25+0.10mm粒级磁选行为 |
3.2.3 -0.10+0.074mm粒级磁选行为 |
3.2.4 -0.074+0.045mm粒级磁选行为 |
3.2.5 -0.045mm粒级磁选行为 |
3.3 磁鼓转速对窄粒级钛磁铁矿磁选行为的影响 |
3.3.1 -0.40+0.25mm粒级磁选行为 |
3.3.2 -0.25+0.10mm粒级磁选行为 |
3.3.3 -0.10+0.074mm粒级磁选行为 |
3.3.4 -0.074+0.045mm粒级磁选行为 |
3.3.5 -0.045mm粒级磁选行为 |
3.4 窄粒级钛磁铁矿磁选行为的对比 |
3.4.1 磁场强度对窄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3.4.2 窄粒级磁选行为的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钛磁铁矿全粒级磁选行为 |
4.1 磁场强度对全粒级钛磁铁矿磁选行为的影响 |
4.1.1 磁场强度对钛磁铁矿磁选指标的影响 |
4.1.2 磁场强度对钛磁铁矿磁选行为的影响 |
4.2 磁鼓转速对全粒级钛磁铁矿磁选行为的影响 |
4.2.1 磁鼓转速对钛磁铁矿磁选指标的影响 |
4.2.2 磁鼓转速对钛磁铁矿磁选行为的影响 |
4.3 剪切力对全粒级钛磁铁矿磁选行为的影响 |
4.4 全粒级钛磁铁矿最佳磁选指标对比 |
4.5 磨矿细度对全粒级钛磁铁矿磁选行为的影响 |
4.6 全粒级钛磁铁矿粗选磁选行为 |
4.6.1 磁场强度对粗选磁选行为的影响 |
4.6.2 磁鼓转速对粗选磁选行为的影响 |
4.6.3 磨矿细度对粗选磁选行为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钛磁铁矿粗细粒级磁选行为 |
5.1 细粒级钛磁铁矿磁选行为 |
5.1.1 磁场强度对细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5.1.2 磁鼓转速对细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5.1.3 沉降速度对细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5.1.4 滞留时间对细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5.1.5 剪切力对细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5.1.6 工作间隙对细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5.2 粗粒级钛磁铁矿磁选行为 |
5.2.1 磁场强度对粗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5.2.2 磁鼓转速对粗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5.2.3 磨矿细度对粗粒级磁选行为的影响 |
5.2.4 粗粒级再磨后磁场强度对磁选行为的影响 |
5.3 钛磁铁矿粗细粒级分别磁选精矿指标 |
5.3.1 以0.074mm为分离粒度时的磁选指标 |
5.3.2 以0.045mm为分离粒度时的磁选指标 |
5.3.3 其它粗细粒级磁选试验的结果分析 |
5.3.4 粗细粒级分离粒度对磁选指标的影响 |
5.4 钛磁铁矿粗细粒级磁选对其它组分走向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钛磁铁矿磁链形成机理研究 |
6.1 单个矿粒在磁选机磁场中的运动模型 |
6.1.1 现场磁选机磁场特性分析 |
6.1.2 单个钛磁铁矿矿粒在磁场中的受力分析 |
6.2 单个矿粒模型在计算中的误差及原因分析 |
6.2.1 不同粒度钛磁铁矿的回收与磁选机分选间隙的关系 |
6.2.2 钛磁铁矿的粒级回收率 |
6.2.3 连生体矿粒在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
6.2.4 矿粒在磁选机磁鼓表面上的受力分析 |
6.3 矿粒在磁场中形成磁链的模型及理论分析 |
6.3.1 矿粒的磁偶极子模型及其磁极化场特征 |
6.3.2 相邻两矿粒的磁引力计算及磁链的形成机理分析 |
6.4 磁链在磁场中的运动及现场磁选机适应性分析 |
6.4.1 磁链在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
6.4.2 按磁链模型讨论现场磁选机的适应性 |
6.5 实际矿粒对磁链模型的影响 |
6.5.1 磁化率低的矿粒对磁链形成的影响 |
6.5.2 钛磁铁矿矿粒直径对磁链形成的影响 |
6.5.3 钛磁铁矿剩磁对磁选的影响 |
6.5.4 试料粒级的矿粒个数分布特征 |
6.6 钛磁铁矿粗细粒级分别磁选的优越性 |
6.7 不同粒级钛磁铁矿理论回收率的计算 |
6.7.1 -0.045mm粒级在磁链模型下理论回收率的计算 |
6.7.2 其它粒级在磁链模型下理论回收率的计算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
7.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7.2 建议 |
7.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绩 |
附录B符号说明 |
(9)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磨矿选矿中的地位与作用 |
1.1 磨矿作业的分类 |
1.2 磨矿作业在选矿中的地位与作用 |
1.2.1 磨矿作业在选矿中的地位 |
1.2.2 磨矿作业在选矿中的作用 |
1.2.3 选矿前对磨矿的要求 |
1.3 磨矿作业的现状 |
1.3.1 磨矿机的发展简介 |
1.3.2 磨矿理论方面的探索 |
1.4 选矿厂中磨矿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磨矿介质对磨矿效果的影响研究 |
2.1 磨矿介质的工作原理 |
2.2 磨矿介质对磨矿的巨大影响 |
2.3 影响磨矿介质工作的因素分析 |
2.3.1 磨矿介质的形状及工作特性 |
2.3.1.1 球形介质与棒形介质 |
2.3.1.2 短圆柱或短圆锥形介质 |
2.3.2 磨矿介质的尺寸对磨碎作用的影响 |
2.3.3 磨矿介质的材质对磨矿过程的影响 |
第三章 磨矿中装补球方法的研究 |
3.1 初装球方法的现状分析 |
3.1.1 磨机钢球尺寸的确定方法 |
3.1.2 磨机的初装球 |
3.2 补加球方法的现状分析 |
3.2.1 简单补球方法的分析 |
3.2.2 合理平衡装补球方法的分析 |
3.3 现行装补球制度的缺陷 |
3.4 磨机装补球理论的发展趋势 |
3.4.1 增强以提高单体解禽度为目的的意识 |
3.4.2 用科学性强及较简单的方法 |
3.4.3 稳定磨机内球荷总量及配比 |
第四章 精确化装补球制度的提出及应用研究 |
4.1 不同装球方法下磨矿产品的比较试验 |
4.1.1 试验方法 |
4.1.2 试验结果 |
4.2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提出及探讨 |
4.2.1 精确化装补球的内容 |
4.2.2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提高了后续选别作业的效率 |
4.3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选厂的应用研究 |
第五章 破碎统计力学原理在磨矿中的应用研究 |
5.1 矿石破碎学 |
5.1.1 矿石破碎学的概念 |
5.1.2 矿石破碎学与碎矿和磨矿的区别及联系 |
5.1.3 矿石性质对破碎过程的影响 |
5.2 破碎统计力学原理 |
5.2.1 破碎过程的统计现象 |
5.2.2 破碎统计力学的研究方法 |
5.2.3 破碎统计力学原理 |
5.2.3.1 单一球径球组破碎的统计力学 |
5.2.3.2 混合球径组破碎的统计力学 |
5.3 破碎统计力学原理确定球荷特性的应用研究 |
第六章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大红山选厂磨矿改进试验的应用研究 |
6.1 大红山选厂二期工程的磨矿现状 |
6.1.1 大红山选厂简介 |
6.1.2 大红山选厂二期三系列的磨矿现状 |
6.2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大红山选厂二期工程磨矿改进试验的应用研究 |
6.2.1 原矿力学性质研究 |
6.2.1.1 矿石的普氏硬度系数f、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
6.2.1.2 自然矿块的力学性能测定 |
6.2.2 两段磨矿的改进试验研究 |
6.2.2.1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一段球磨机的应用研究 |
6.2.2.1.1 磨机循环各产品粒度组成特性 |
6.2.2.1.2 磨机球荷特性确定 |
6.2.2.1.3 磨机补加球方案的确定 |
6.2.2.2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二段球磨机的应用研究 |
6.2.2.2.1 二段磨矿的球径精确化的试验研究 |
6.2.2.2.2 铸铁段替代钢球试验研究 |
6.3 大红山选厂三系列实施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后的磨矿及选矿效果 |
6.3.1 工业试验前磨矿系统状态资料 |
6.3.1.1 一段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6.3.1.2 二段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6.3.2 工业试验后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6.3.2.1 一段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6.3.2.2 二段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6.3.3 球耗的降低 |
6.3.4 电耗情况 |
6.3.5 车间6~10月生产指标统计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攀枝花密地选矿厂多碎少磨工艺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钛磁铁矿选矿技术研究进展[J]. 陈超,张裕书,李潇雨,刘能云. 矿产综合利用, 2021(03)
- [2]白马表外矿选矿工艺试验[J]. 陈碧,王勇. 现代矿业, 2019(12)
- [3]高压辊磨超细粉碎对钒钛磁铁矿分选的影响[J]. 郭小飞,代淑娟,朱巨建,李丽匣,王洪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4]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精矿制备中钛渣的技术和理论研究[D]. 吕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5]ZCLA选矿机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预选抛尾中的应用[J]. 王建平. 矿冶工程, 2016(03)
- [6]攀西钒钛磁铁矿超细碎及铁钛平行分选技术研究[D]. 郭小飞. 东北大学, 2013(03)
- [7]攀钢密地选矿厂阶磨阶选流程在生产应用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A]. 谭黔云,黄斌. 鲁冀晋琼粤川六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7
- [8]钛磁铁矿磁选行为及磁链形成机理研究[D]. 库建刚.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9]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及应用研究[D]. 潘新潮. 昆明理工大学, 2003(04)
- [10]我国铁矿选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A]. 黄晓燕,李茂林. 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