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

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

一、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魏璟[1](2021)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秦佳节[2](2021)在《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技术高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也开始慢慢变得非常重要,然后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它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开始变得更加富裕了,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计算机遍及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隐患,其中一个隐患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他是一个专业性的问题,对各个方面都有着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质量安全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但同时他也十分有意义,因此在这里我想表达一下我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看法。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参考。

于佳婧[3](2020)在《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兼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影响及启示》文中认为精准营销作为大数据技术投射在广告行业的主要应用成果,已因其有效的精准性逐渐成为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广告行业的大趋势。我国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数据的价值日益显现,而精准营销的顺利实现有赖于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处理及分析方面的卓越优势。精准而富有成效的广告营销背后,是海量的数据资源进入平台处理器,这其中有成千上万的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其中包含消费者的个人身份信息、浏览记录、消费喜好等,这些不断的被分析演练、二次开发利用,以用作分析消费者行为习惯,根据消费者喜好来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服务与产品。然而,在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因此如何在互联网大数据精准营销的利益和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权利中间找一个平衡点,显得极为必要和艰难。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于2018年5月正式实施,因其广泛的波及范围和严格的处罚手段,这一立法将会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带来深刻影响。本文立足于以往的研究基础,结合大数据精准营销自身的特点,对我国大数据精准营销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展开深入研究,并通过对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各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大数据精准营销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及成因,并基于GDPR的价值内核及立法框架,分析可为我国吸收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立法启示及解决措施。

卢坚[4](2019)在《“9·11”事件后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网络空间成为了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对网络空间主导权的争夺也成为了大国新一轮政治博弈的焦点。美国作为网络空间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其对信息网络系统的依赖性与日俱增,“9·11”事件后全球网络空间领域面临着复杂的安全问题,这给美国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所需要共同面临的复杂形势。所以加强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研究并提高本国网络空间领域的安全意识刻不容缓。本文根据三届政府的官方资料以及相关的论文和报告对“9·11”事件后的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正文第一章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解和分析,主要从它的概念界定、形成过程以及战略层级体系等方面入手。正文第二、三、四章则具体梳理和阐述了从小布什到特朗普三届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发展进程,以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具体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正文第五章主要就美国网络空间战略进行评估,不仅分析了它的转变过程和原因,还分析了战略的基础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语部分则预测了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网络空间的未来发展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纵观“9·11”事件后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发展历程,其中的一些政策能对中国有所启示。今后,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并深化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领域的合作关系,中国应该:第一,提升网络空间领域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第二,完善国内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建设;第三,持续推进网络空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第四,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各国的国际网络空间合作。

尹健[5](2019)在《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治理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步由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互联网信息力量不断冲击信息控制的旧模式,为政府的社会治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在5G时代来临的前夜,调整优化中国的互联网信息治理工作方向,以应对即将迎来革命性变化的网络信息传播形势,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从基本概念和定义出发,认为界定清楚互联网信息治理的主要概念是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在概念界定之后,从认识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出发,通过多个研究视角梳理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机制的形成路径。随后对我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提出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出现的大量失范现象,不良信息泛滥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导致我国要加强互联网信息治理。并且从治理主体、治理措施、治理效果三个维度总结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发现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互联网信息治理模式;在治理主体上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委员会为核心,私营部门、市民社会等多主体协同治理;通过立法规制、行政管理、自律调节、技术防范、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治理。此后,对主要发达国家互联网信息治理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在中外比较中,发现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主要存在非政府治理主体缺位、立法规制滞后、行政管理过度、自律调节不足、技术防范过严、国际话语权弱小等问题。最后,从以优质内容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以政府主导引领多元主体共治、以综合措施维系网络传播秩序、以中国方案推进网络共享共治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优化路径。最后,对本文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结合本文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与设想。

刘涛,郑红燕[6](2019)在《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加速,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受到了高度额重视。若计算机在安全方面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就会对整个网络系统造成网络不畅通等问题的发生,这代表了可能对计算机网络的用户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正常运作也会产生直接影响,一下就是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和对策的深入探讨。

何新新[7](2019)在《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动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拥有广阔机遇的同时,其出现的安全隐患也给现有法律提出了挑战。时至今日,自动驾驶汽车已发生多起事故,如高某于2016年10月在我国京港澳高速路上驾驶一辆特斯拉智能汽车撞向路边停靠的机动车,司机当场死亡。无独有偶,Joshua于2016年5月7日在佛罗里达州高速公路上驾驶“特斯拉”智能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2018年3月18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一辆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测试过程中发生车祸,并造成一位妇女抢救无效死亡,等等。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尚不成熟,如此过早盲目投向市场,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产生质疑。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走在前列,已出台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反观我国,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立法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还停留在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在诸多的问题中,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安全评估标准、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民事责任确认以及汽车保险革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立法途径规制自动驾驶汽车引发的技术和信息网络安全风险,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目前,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风险对现行法制的冲击问题,学界关注不够充分。对此笔者希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引起更多学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立法进行探讨,以此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朝着规范化发展。本文从自动驾驶汽车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存在的安全风险出发,引出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风险对现行法律的挑战,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立法规制要以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安全”为核心,安全包括技术安全、个人隐私和网络信息安全、算法导致的伦理安全。接着是对域外立法的考察,并总结出自动驾驶汽车立法规制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域外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标准、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防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案、自动驾驶汽车侵权责任分配和保险规则的革新、自动驾驶汽车算法伦理监管。第三章在回应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风险及其对法律挑战之问题的同时,结合域外立法的启示,提出我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立法规制的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概念、特征、智能化分级及其带来的安全风险对现行法制的挑战进行分析。第一节自动驾驶汽车的界定,主要涵盖自动驾驶汽车的概念、特征和智能化分级。第二节第一部分论述了驾驶汽车安全风险,包括技术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安全以及算法伦理风险。本节第二部分深入分析自动驾驶汽车风险引发的法律问题。第二章对国外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立法规制的现状和内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国外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立法规制的主要内容及启示。第一节介绍了域外自动驾驶汽车立法规制现状,尤其是美国、德国、英国的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立法。第二节在前一节的基础上,总结国外为了应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风险而采取立法规制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安全标准,信息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规定,侵权责任分配和保险制度的革新以及伦理规则相关的立法。为了回应第一章中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风险和法律挑战,结合第二章对域外立法之评析,第三章提出我国自动驾驶汽车立法规制的建议。第一节首先阐释自动驾驶汽车立法规制价值,在法理上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涉及安全、自由和秩序价值,文章对这些价值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以安全为中心多重价值目标。第二节论述了自动驾驶汽车立法原则和立法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三节论述了自动驾驶汽车立法规制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审查、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从技术安全保障,隐私和数据安全保障、网络安全建设三个方面来探索建立自动驾驶安全保障体系;对自动驾驶民事责任和保险规则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最后提出探索自动驾驶汽车算法伦理监管规则。

毛伟昌[8](2019)在《我国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困境及其对策》文中认为互联网通过虚拟技术使人们实现了一种独特的在线生存的基本样态,开拓了人类陆地、海洋、天空、外层空间之外的“第五活动空间”。当下我国网络社会治理遵循的“亚社会”治理逻辑、绝对主权化逻辑、垂直化管制逻辑给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立法上理念迷失、制度缺位;执法上权责不清、执行不力;司法层面的纠纷升级,解决受制;守法层面,网络空间中的自我赋权行为、网络维权行为和霸权行为都加大了网络社会治理的难度。互联网诞生及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网络社会都以技术代码和自治规则为主要治理方式。但互联网这个领域并不是“法外之地”,它和陆地、海洋等物理空间一样,要用法治来规范,要维护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中的安全和利益。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必须坚持技术治理和法律治理的二元共治。一方面,技术治理和法律治理手段是两种不同的治理手段,这主要体现为技术治理手段是自律治理、分权治理和自我赋权治理,而法律治理手段则是他律治理、集权治理和体现协商一致的治理。另一方面,推进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既要优化技术治理手段,又要善用法律治理手段,坚持二者的统一:法律为技术治理提供价值指引和评价;技术增加了法律治理的方式、优化法律治理的结构。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要坚持技术治理手段和法律治理手段的辩证统一,以达到网络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均衡状态。其根本保障在于全面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推进。其次,政府治网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合理行政的基本原则。最后,要构建公民与政府间平等互动、开放参与的网络社会治理机制。

胡扬[9](2018)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SWOT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随着网络普及面越来越宽,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也更加难以控制。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管理技术比国外先进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强化对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认识。本文基于SWOT模型对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资源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战略分析的角度提出相应策略。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讨论本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表明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信息资源安全的定义以及详细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分析,同时简单阐述了电子政务信息涉及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的必要性,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二章通过对电子政务系统内信息资源安全管理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包括:政策现状、技术现状、管理现状、法律法规现状、文化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找出我国的优势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另外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与欧美国家的相互比较,找出外部环境的机遇,以及对我国自身研究和实践的启发,为下文进行SWOT分析提供分析基础。第三章,首先说明了SWOT分析存在的缺陷,研究中需要注意问题,然后对电子政务系统内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希望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的进行分析找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资源管理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第四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战略决策分析。论文认为改善我国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找相关策略,SO:增长型战略--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新发展(1)、ST:多种经营型战略--建立综合性的国际安全制度性框架,形成“威慑”力、WO:扭转型战略--以“法律政策先行、技管结合”的原则构建全方位的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模式、WT:防御性战略--建立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安全体系的应对的策略,可以从战略到管理,再到技术及法律对我国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资源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管理。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且提出未来完善论文的方向。

李松涛[10](2018)在《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具有涉及面广、复杂度高、监管主体多行业化等显着特征,其安全监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的政策滞后、主体缺位和体系不完备,导致客户信息大规模泄露、非法虚假交易、网络洗钱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尽快健全和完善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以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共安全管理、网上支付、信息安全等理论,归纳并分析了其金融、互联网和信息安全三大核心特征,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和探索性案例研究寻找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制度、管理和技术视角剖析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的监管主体内在关联和安全事件成因,使用博弈论和结构方程模型论证了政府需要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进行强力监管,寻找造成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和各因素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的效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分析、演绎分析等方法,经过系统集成和整合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制度设计方案,构建了以人民银行为主导,公安部、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银保监会等部门协同参与的多层次、多部门协同的强制监管介入的监管机制;实施差异化管理,加大对重点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安全检查和披露、定期向监管部门报送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事项报告、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安全的管理要求、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信息安全实行外部评估、监督和指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健全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推行电子身份认证和开展用户安全教育的八项监管政策;并设计出信息安全监管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做到量化评估监管效果,使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管理更加严谨细致和科学合理。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提炼出本文的主要结论:一是运用公共安全理论和探索性案例分析阐述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监管薄弱环节为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政策不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应承担的企业内部自身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持续存在的外部网络攻击、信息系统技术漏洞等风险;二是以博弈论为基础论证国内相关监管部门只有选择实施严格信息安全监管决策,制定合理的监管制度,完善的监管措施才能获得市场监管效益最大化;三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多元化数据分析,论证第三方支付机构因素、监管机构因素、个人客户因素对信息安全成因均具有显着性正向影响,且监管机构因素是造成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从模型得出保障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首先要求监管机构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用;四是研究提出了信息安全监管不能只靠一个监管机构进行监管,建议构建以人民银行为主导,公安部、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为辅的多层次、多部门协同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以及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政策体系和监管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本文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增强以人民银行为主导的多部门协同监管体系在互联网背景下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的监管能力和效用,从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等层面助推整个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二、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算机网络安全之网络攻击的特点
2 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分析
    2.1 环境因素影响网络信息传播
    2.2 资源共享存在漏洞
    2.3 网络病毒影响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
3 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
    3.1 计算机工程广义上的安全问题
        3.1.1 计算机网络工程具有脆弱性
        3.1.2 计算机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3.1.3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储存的安全问题
    3.2 计算机工程狭义上的安全问题
        3.2.1 计算机网络协议所存在的问题
        3.2.2 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问题
4 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对策研究
    4.1 提高技术防范措施
    4.2 加强管理层面的力度
5 结语

(3)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兼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影响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ACT
1.绪论
    1.1 大数据精准营销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1.1.1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精准营销迅猛发展
        1.1.2 精准营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
        1.1.3 针对精准营销的法律规范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3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深度访谈法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创新点及重点
        1.6.1 研究创新点
2.大数据精准营销与个人信息
    2.1 大数据精准营销概述
    2.2 个人信息与隐私
    2.3 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3.消费者对大数据精准营销的个人信息保护的认知及态度分析
    3.1 消费者对精准营销的个人信息保护的认知及态度维度提取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 调查问卷的发放
    3.4 信度与效度分析
    3.5 描述性统计分析
    3.6 交叉分析
4、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对个人信息保护困境及成因
    4.1 个人层面
    4.2 环境层面
    4.3 技术层面
    4.4 信息层面
5.《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概述
    5.1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解读
    5.2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6、基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策略建议
    6.1 数据主体自主形成自我防御体系
    6.2 数据控制者形成全闭环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6.3 数据监管者深化“一站式”监管模式
结论
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9·11”事件后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形成过程
        一、美国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网络空间的地位提升
        二、美国对网络空间问题的“安全化”过程
        三、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层级体系
        四、美国对网络空间安全本质的认知
    第二节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
        一、突出应对来自网络空间领域的三大安全威胁
        二、确保关键网络基础设施领域的安全
        三、确保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和技术优势
        四、获取网络空间领域的军事优势
        五、争夺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主导权
    第三节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指导原则
        一、广泛集中动员多主体的资源来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建设
        二、在灵活反应的原则指导下推动网络空间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三、以确保美国优势为目标驱动网络空间领域进攻能力建设
        四、将网络威慑作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小布什政府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第一节 小布什政府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形成的背景
        一、美国对网络的高度依赖性使得美国的网络脆弱性加强
        二、恐怖主义的发酵促使小布什政府日趋重视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
        三、黑客和内部人士等网络犯罪力量带来的威胁进一步凸显
    第二节 小布什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将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和培训计划纳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之中
        二、结合用户的具体特征从五个层面降低网络系统的脆弱性
        三、构建一体化的安全响应系统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安全
        四、分层次参与网络空间国际安全治理
    第三节 小布什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特点
        一、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内反对恐怖主义的色彩浓厚
        二、美国的网络空间应急响应能力是小布什政府的建设重点
        三、战略理念更保守,对网络空间的控制性明显增强
第三章 奥巴马政府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第一节 奥巴马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形成的背景
        一、新媒体影响下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扩散
        二、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不断加速
        三、网络经济犯罪活动不断增加
        四、“棱镜门”事件使美国在国际上陷入信任危机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继续加强对国内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防护体系建设
        二、在网络自由的幌子下利用新媒体等工具干涉别国内政
        三、突出加强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军事进攻能力建设
        四、以攻击溯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推行网络威慑战略
        五、针对“棱镜门”事件的影响对有关网络政策进行策略性地调整
        六、继续推动美国政府与私营部门和国际伙伴之间的合作
    第三节 奥巴马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特点
        一、把网络空间军事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剧国际安全形势紧张
        二、特别强调运用社交媒体,网络空间成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新空间
        三、突出网络空间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重视网络规则的塑造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形成的背景
        一、美国国内选举政治使网络空间安全问题进一步升温
        二、美国国内两党斗争使网络空间安全政策成为焦点议题
        三、特朗普政府不断渲染网络空间领域的大国竞争威胁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秉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在网络空间领域“以实力求和平”
        二、调整机制体制,战略性地管理国家网络安全风险
        三、将网络作为经济增长的“赋能器”,重振美国的综合实力
        四、增加预算和投入建设更具杀伤力的网络联合部队
        五、下放网络攻击权限,进一步突出主动威慑
        六、转向双边谈判与合作以制定国际网络空间规则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特点
        一、大国政治思维回归,强调网络空间领域内的大国竞争
        二、进攻性色彩浓厚,网络空间战略主动性增强
        三、把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挂钩的政治思维较为明显
第五章 “9·11”事件后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评析
    第一节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演变特征
        一、威胁认知从非国家行为体的网络犯罪向大国竞争扩展
        二、关注重点在国内与国际间徘徊
        三、手段选择从防御性向进攻性演变
    第二节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实施成效
        一、巩固了网络基础技术资源占据上的优势
        二、形成了完备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体系
        三、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
        四、储备了卓越的网络人才资源
        五、形成了强大的网络空间作战能力
    第三节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主要缺陷
        一、对网络节点高度依赖,应对网络犯罪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网络溯源技术制约着威慑效果的发挥
        三、公私矛盾带来国内网络合作体系的分裂
        四、利用网络输出价值观的做法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结语启示与对策
    一、提升网络空间领域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二、完善国内网络空间安全体系能力建设
    三、持续推进网络空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各国的国际网络空间合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5)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治理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2 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机制形成
    2.1 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2.2 多部门治理视角下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主体的结构与演化
    2.3 网络安全视角下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措施的结构与演化
    2.4 内容生态视角下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目标的演化
3 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现状考察
    3.1 互联网信息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关键挑战
    3.3 互联网信息治理的现状评价
    3.4 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国际镜鉴
4 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的路径优化
    4.1 内容层面:以优质内容弘扬主流意识形态
    4.2 主体层面:以政府主导引领多元主体共治
    4.3 措施层面:以综合措施维系网络传播秩序
    4.4 对外层面:以中国方案推进网络共享共治
5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6)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系统漏洞
    (二) 计算机病毒
    (三) 黑客攻击
二、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一) 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力度显着增强
    (二) 开发更加有效的病毒识别和查杀技术
    (三) 加强对网络数据信息的加密处理
    (四) 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三、结语

(7)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六、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自动驾驶汽车界定及其法律挑战
    第一节 自动驾驶汽车界定
        一、自动驾驶汽车概念
        二、自动驾驶汽车的特征
        三、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分级
    第二节 自动驾驶汽车风险的法律挑战
        一、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风险
        二、自动驾驶汽车风险引发的法律问题
第二章 域外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现状及评析
    第一节 典型国家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现状
        一、美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现状
        二、德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现状
        三、英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现状
    第二节 典型国家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评析
        一、域外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标准评析
        二、域外自动驾驶汽车致害的侵权责任和保险规则
        三、域外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和隐私权保护规则
        四、域外自动驾驶算法伦理规则评析
第三章 我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建构
    第一节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的价值
        一、安全价值
        二、立法保护的自由和秩序价值
        三、安全为中心的多重价值目标
    第二节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模式与立法原则
        一、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模式
        二、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原则
    第三节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二、制定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标准
        三、强化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四、明确自动驾驶汽车民事责任和保险规则
        五、探索自动驾驶车辆算法监管规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困境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网络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自由与秩序理论
    第二节 网络空间理论
    第三节 社会治理理论
第二章 网络社会治理面临的法治困境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缺失
        一、立法层面:理念迷失,制度缺位
        二、执法层面:权责不清,执行不力
        三、司法层面:纠纷升级,解决受制
        四、守法层面:网络空间的自我赋权、维权与霸权行为
    第二节 网络社会治理的逻辑反思
        一、“亚社会”化治理逻辑
        二、绝对主权化管理逻辑
        三、垂直化管制逻辑
第三章 网络社会治理: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 技术治理与法律治理的区别
        一、自律与他律
        二、分权与集权
        三、自我赋权与协商一致
    第二节 技术治理与法律治理的统一关系
        一、法律为技术治理提供价值与规范指引
        二、技术增加法律治理的方式、优化法律治理的结构
第四章 网络社会治理的对策:走向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
    第一节 根本保障:全面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化
    第二节 政府“依法治网”及其合理限度
    第三节 构建公民与政府间平等互动、开放参与的网络治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SWOT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点
    第四节 基本概念和分析模型
        一、电子政务
        二、政务信息资源
        三、政务信息资源安全
        四、SWOT分析模型
第一章 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安全
    第一节 电子政务及发展
        一、电子政务的内容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二节 信息资源安全的内容
        一、信息资源安全的定义
        二、信息资源安全的特点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现状
    第一节 国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一、美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二、英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第二节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现状
        一、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
        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机构
        三、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四、重视互联网安全人才的培养
第三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经验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国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经验总结
    第二节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经验总结
    第三节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能力反思
第四章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SWOT分析
    第一节 SWOT分析隐含的假定及不足
        一、SWOT分析法在运用过程中隐含的假定
        二、SWOT战略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
        三、SWOT战略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第二节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SWOT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内部优势分析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内部劣势分析
        三、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外部机遇分析
        四、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外部挑战分析
第五章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策略
    第一节 推动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新发展
        一、积极构建中美电子政务战略稳定关系
        二、面向“一带一路”提供电子政务网络空间治理公共产品
        三、深度对接和用好既有的政务信息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四、围绕新技术开展新布局
    第二节 构建全方位的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模式
        一、以政策为导向,标准为规范,多措并举促安全
        二、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合理的管理协调机制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四、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人才的培养
        五、强化人员安全保密意识
    第三节 建立综合性的国际安全制度性框架,形成“威慑”力
        一、国际电子政务网络空间安全冲突升级
        二、形成“威慑”力的安全治理局面
    第四节 建立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安全体系
        一、国家主导,社会参与
        二、明确等级保护,提倡全局治理,积极防御
        三、加快我国自主安全技术的研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我国出台的《网络安全法》配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附录 B 联邦政府出台的直接或间接地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
致谢

(10)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政府监管研究现状
        2.1.1 国外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政府监管研究
        2.1.2 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政府监管研究
    2.2 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研究现状
        2.2.1 信息安全理论研究
        2.2.2 国外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研究
        2.2.3 国内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研究
    2.3 网络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2.3.1 社会公共安全理论研究
        2.3.2 国外网络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研究
        2.3.3 国内网络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研究
3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的发展及特征分析
    3.1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发展
    3.2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的金融特征
        3.2.1 支付功能
        3.2.2 信用中介
        3.2.3 资金管理
    3.3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的互联网特征
        3.3.1 开放性
        3.3.2 传播性
    3.4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的信息安全特征
        3.4.1 复杂性
        3.4.2 动态性
        3.4.3 易扩散性
        3.4.4 高风险性
4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4.1 案例分析方法及思路
    4.2 探索性案例分析
    4.3 基于制度视角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分析
    4.4 基于技术视角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分析
    4.5 基于管理视角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分析
5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影响因素及决策分析
    5.1 博弈论与博弈均衡
    5.2 影响因素行为博弈模型
        5.2.1 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之间基于遵守信息安全监管行为的模型
        5.2.2 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基于信息安全监管行为的模型
        5.2.3 人民银行与其他监管机构之间基于客户信息安全监管行为的模型
    5.3 模型分析
    5.4 决策启示
6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问卷调查的多元分析
    6.1 问卷调查的背景
    6.2 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问卷设计目标及实施
    6.3 信度与效度检验
    6.4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参与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6.5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6.6 影响因素相关性一阶模型构建及模型检验
    6.7 影响因素因果性二阶模型构建及假设检验
    6.8 模型分析
7 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制度体系设计
    7.1 监管目标:确保稳定、有效和公平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
    7.2 监管机制:以人民银行为主,多方协同的强制监管介入
    7.3 监管政策:制定制度、管理和技术三位一体的监管规范
        7.3.1 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大对重点机构信息安全检查和披露
        7.3.2 定期向监管部门报送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事项报告
        7.3.3 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安全的管理要求
        7.3.4 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信息安全实行外部评估
        7.3.5 监督和指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技术标准
        7.3.6 规范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7.3.7 推行电子身份认证,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7.3.8 开展用户信息安全教育
    7.4 效果评估:建立监管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7.4.1 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7.4.2 第三方支付机构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率指标
        7.4.3 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信息安全标准达标率指标
        7.4.4 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信息泄漏率指标
        7.4.5 第三方支付机构网上交易欺诈率指标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魏璟.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2]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 秦佳节. 软件, 2021(06)
  • [3]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兼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影响及启示[D]. 于佳婧. 暨南大学, 2020(04)
  • [4]“9·11”事件后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研究[D]. 卢坚.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2)
  • [5]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治理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D]. 尹健. 暨南大学, 2019(02)
  • [6]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J]. 刘涛,郑红燕.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06)
  • [7]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立法规制研究[D]. 何新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8]我国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困境及其对策[D]. 毛伟昌. 武汉大学, 2019(06)
  • [9]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SWOT策略研究[D]. 胡扬.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10]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信息安全监管研究[D]. 李松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