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成因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远[1](2021)在《大股东权力、利益侵占与内控风险 ——基于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文中提出经济进步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三千余家上市公司走上资本舞台,然而蓬勃发展之下财务造假事件频频发生,给资本市场各主体带来严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存在集中度过高的情况,极有可能引发内部控制失效和利益侵占等问题,进而导致财务造假事件发生。康得新作为一家材料高科技企业,短短七年的发展就达近千亿市值,之后大股东操纵百亿巨额造假导致退市,教训深刻。康得投资集团作为康得新控股股东,为满足自身资金需求而利用大股东权力侵占康得新利益,在此过程并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中小股东权益遭受损害,为维持康得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康得新实控人钟玉及其管理层实施财务造假行为,在此过程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为之造假提供了机会,增加了发现难度,资本市场的不完备也削弱了对财务造假该有的威慑力,使广大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给资本市场造成恶劣影响。康得新造假金额大且影响深,是资本市场众多造假事件的典型缩影,本文对康得新造假案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及财务指标分析,结合大股东控制、利益侵占及财务造假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研究大股东权力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首先介绍康得新造假案例背景,梳理出康得新财务造假的过程和后果;其次从财务和经营信息角度对其造假进行识别,用财务和大股东特征识别其不实表现;再次深入分析造假手段及成因,探究大股东控制导致财务造假的传导机制;最后结合康得新财务造假成因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建议对策。分析康得新造假链式传导机制发现,其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及资金链紧张成为链源因子导致利益侵占及内部控制失效,然后催生财务造假,同时外部监管不足为其提供了造假机会,资本市场不完善也进一步削弱了对造假的威慑力。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现象,康得新造假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教训和经验,本文对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大股东权力制约,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降低大股东操纵风险,防范大股东利益侵占;二是加强审计等中介机构监督,增强其独立性;三是增强资本市场威慑,提高违法成本,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通过这些对策以期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规范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胡豆[2](2021)在《辅仁药业审计失败案例研究》文中提出上市公司为了自身能更好的发展,需要吸引大量的资本注入,而投资方或债权人都会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来判断企业是否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况,从而决定是否投资或借款。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难以一直保持盈利,但为了引进资金,企业往往会在财务存在问题时,通过财务造假伪造财务数据。所以根据相关条例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需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得出审计报告后才能对外公布,而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就成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保证书。换言之,注册会计师拥有判断上市公司的年报是否公允反映该企业财务状况的权利。但根据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财务造假案件,我们会发现注册会计师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监督效果,2019年辅仁药业、康美药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出现了财务舞弊问题,而且舞弊金额巨大,从几百万到几百亿不等,而本来应该起到监督和查错纠弊作用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却没有发现上市公司中存在的舞弊状况,并对财务报表发表不适当的审计意见。这不仅会使利益相关者受到虚假信息误导,造成经济损失,还会使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信任程度下降,令会计事务所的名誉受到影响。此外,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结论会让本来应该退市的公司获得更多的资金,导致其它运行状况不错的公司反而无人问津。在这些审计失败事件曝光后,会让投资者对其他公司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也产生一定的怀疑,甚至不再有投资意愿,审计失败事件对证券市场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本文对辅仁药业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先分析审计失败的不同概念,比较不同概念的优缺点,然后选择与本文相符的概念作为理论基础,然后探讨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舞弊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发现可能会导致审计失败的因素。本文对于审计失败的原因是从三个方面分析的,对于辅仁药业来说,股权高度集中导致监管流于形式,使高管具有舞弊的动机与机会;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则是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监管不严,导致分所未认真评价业务风险并随意承接业务,且因为相关法规规定让其不畏处罚;然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未保持独立性还会导致审计人员未勤勉尽责,对审计程序的选择不妥当,此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也会出具不正确的审计意见。最后,结合以上审计失败的成因,针对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及建议,从而避免审计失败再次发生。
吴昊南[3](2021)在《大华对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问题探讨》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娱乐需求也日益增长。网络游戏作为主流的娱乐方式,借助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吸纳了大量资金进行行业发展,由此我国成功发展出一大批如腾讯、网易等优秀的网络游戏公司。虽然网络游戏行业在不断发展,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由于激烈的行业竞争、游戏生命周期不明确以及业务数据高度电子化等因素影响,网络游戏公司较传统企业审计风险更加难以应对。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对网络游戏公司执行收入审计业务时,应当针对业务的复杂性制定对策,科学化、系统化使用IT技术应对相应审计风险,这对网络游戏行业收入审计业务规范化执行以及审计理论方向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目前我国尚未颁布网络游戏行业收入确认的法规,仅有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网络游戏行业收入审计指南,在缺乏法规约束下,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业务规范化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种种困难。本文从大华事务所角度出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对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业务中存在的审计风险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从而希望能够为我国网络游戏行业收入审计业务中审计风险的应对提供借鉴意义,助力网络游戏行业收入审计业务规范化开展,实现其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除引言和结语以外,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涵盖了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的概念、特点以及和传统审计的区别,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深口袋理论和理性经济人理论构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大华对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的案例概况及存在的审计风险。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业务中存在的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虚拟商品收入处理不合理、游戏公司自我充值虚构收入、电子数据实时性、完整性与可靠性难以保证以及对海量数据审计抽样可能导致错误审计结论。第四部分对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网络游戏公司收入确认不合理、网络游戏公司信息系统不完善、大华审计思维缺乏转变、网络游戏公司虚构交易舞弊线索隐蔽化、大华审计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滞后。第五部分对于降低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提出了五条对策建议。第一,要求网络游戏公司加强收入确认相关内部控制,包括加强虚拟商品收入确认时点内部控制、加强虚拟商品及玩家生命周期确认内部控制、加强虚拟商品价格确认内部控制等。第二,增加IT审计中对信息系统控制测试的审查力度,包括加强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审计的实施、重点关注信息系统应用控制审计的实施、通过BSC评价IT审计效果等。第三,培养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思维导向,包括对收入舞弊因素保持高度职业怀疑态度、以“数据先行”观念为指导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审计模式由抽样审计转变为总体审计等。第四,强化数据式审计工作的开展挖掘舞弊线索,包括借助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系统降低检查风险、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实施分析性程序、采用“网络云技术”识别风险因素及时预警等。第五,加强信息技术在网络游戏公司审计中的应用,包括构建审计大数据平台、定制开发使用审计工具等。希望本文的分析结果能够为大华事务所及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在对网络游戏公司执行收入审计业务时应对相关审计风险作出贡献,为推进网络游戏行业收入审计业务规范化开展添砖加瓦,助力我国审计行业健康发展。
刘琦[4](2021)在《内部控制视角下ZG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愈演愈烈,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舞弊金额都呈爆发式的增长。2019年的康得新、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2020年初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这些案件都刷新了人们对财务舞弊的认知,如何防治财务舞弊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法呈现出隐蔽性的特征,而ZG公司被证监会点名就是因其舞弊手段隐蔽且复杂,将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舞弊手段的隐蔽导致外部监督的作用有限,所以本文选择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对该财务舞弊事件展开研究。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财务舞弊的现状、原因、识别方法和治理对策等进行整理分析,对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进行系统性的了解,为后文,发现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ZG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事件的经过、舞弊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等,然后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对造成ZG公司财务舞弊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梳理;最后针对ZG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帮助公司更好的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有效的利用财务舞弊识别方法可以提升公司风险评估的能力。ZG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积极防止财务造假,推动公司长远的发展。对ZG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公司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司防治财务舞弊的能力,促进我国证券行业乃至整体经济体制的良性发展。
王子彦[5](2021)在《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藏格控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做大做强后选择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上市交易,以此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并分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是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许多上市企业没能经受住市场的冲击,或是盈利骤然下跌,或是直接亏损。为了继续获得市场的肯定与投资者的支持,针对于财务报表舞弊的想法逐渐萌生。尽管每一年证监会都会处罚多家上市公司,但财务舞弊现象依旧无法杜绝。上市公司往往会采用更加隐蔽的手段进行舞弊,涉案金额也越来越高。这导致市场投资者受骗后丧失信心,影响了整体的金融市场建设。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近两年热议的藏格控股,其在2016年借壳上市后,经营利润攀升,成为行业内第二大企业,却在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曝出存在财务舞弊的行为。经过分析发现藏格控股主要是通过虚增收入利润、虚增应收预付款、隐瞒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方式进行了财务舞弊。然后使用舞弊三角理论,从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三个角度切入,探讨企业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发现其存在运营压力增加、大额股权被质押、企业股权分布不均、内部控制失效等问题。最后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增设行业补贴、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优化信息披露方式、加大市场监管惩处力度等。希望通过对案例企业的分析,能够为发现财务舞弊行为提供新的思路,为建设一个更加成熟的市场环境贡献力量。
刘宇歌[6](2021)在《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并且对生产经营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购是生产经营的关键业务环节,其内部控制作为防范风险、提升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企业而言显得越发重要。然而,采购业务流程繁杂,易于滋生舞弊,导致企业采购内部控制难度较大,内部控制有效性难以保证。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能够识别与改善采购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进而控制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因此进行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对于规范企业运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A玻纤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采购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A公司采购业务及采购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结合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A公司采购业务特点及采购业务流程构建了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打分法与G1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指标的隶属度分析,开展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A公司在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结合评价结果针对A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提出了对策建议与优化方案,以求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风险、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等目的,同时希望能够对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提供评价与优化的借鉴意见。
黄潆仪[7](2021)在《P银行会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因为会计风险的爆发而产生损失的现象频繁出现。特别是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不仅使其会计风险持续积累,而且还因为被处罚而使得商业银行蒙受直接或间接的损失。虽然分支机构在接受处罚之后,大部分商业银行都能够悉心整改,从而提高会计风险的防控力度。但是,类似案件却始终未曾有所减少,反而还与日倍增。由此能够充分说明,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风险防控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虽然表面上商业银行都能够重视会计风险防控,但是真正落于实处,具有会计风险管理高效执行力的商业银行少之又少。本研究以P银行为例,系统的分析了P银行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简要阐述了银行的会计风险;第三部分主要讲如何识别P银行会计风险,以及P银行目前存在的会计风险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风险、会计信息风险和会计内控机制风险;第四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P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在于其内部审计失效、会计信息流通不顺畅以及会计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这些原因导致P银行会计风险持续爆发,尤其是各分支机构相继被处罚;第五部分针对这些会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提出强化内部审计的效用、优化会计信息流通系统、改善风险控制机制等对策;第六部分结合P银行会计风险的经验教训,提出P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控的启示,包括高度重视银行内部审计效用、加快信息沟通系统的完善、打造多元化的风险控制机制等,并得出总体结论,只有重视内部审计、加快完善会计信息沟通系统、打造多元化的风险控制机制,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希望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会计风险防控水平起到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朱洁羽[8](2020)在《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以深圳S街道办事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社会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尤为突出,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也不容忽视,完善其内控建设,不仅能够使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还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利于增强政府对群众的影响力。作为我国特有的社会服务团体,街道办事处主要的存在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公益,完善内控建设既是在传统行政监督管理模式下的制度创新,也是革新行政单位发展的果实,又是运作和管理创新行政单位的需求。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系中的一员,街道办事处处于最末端,其有深广的业务面,也有齐全的部门职能,然而由于以往管理过程中内部、外部约束机制的缺失,使得街道办事处存在内部控制的滞后性问题,基层行政单位更有着丧失公信力、权力不受控、贪污舞弊、行政管理行为不合理等隐患。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及案例研究法对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问题及体系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内容要素等进行总结,确立了委托代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及COSO理论下与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契合点。本文对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描述分析,梳理内部控制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并列举了相关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细化了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最后,对文章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供研究启示,给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管理水平以参考。文章以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分析与探讨,并且提出改进对策与研究启示,完成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提供给深圳S街道办事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及单位工作效能的具有可行性的参考策略;另一方面,也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管理相关的理论成果更加丰富,为我国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行、业务效率的提升起到借鉴作用,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的行政职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王国永[9](2020)在《P汽车4S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在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2017年销量开始进入下行的汽车行业,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上半年汽车4S店亏损面已经达到38.3%,约八成的汽车4S店销量出现了下滑,但是豪华车市场却出现了增长,这是消费升级和豪华车品牌的市场渗透战略促成的。本文所研究的P汽车4S店经营的是德国进口豪华车品牌,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虽没有出现大幅下滑,但是随着本品牌网络的扩展,同城已经有了第二家4S店,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公司销售额和利润均出现了滞涨。P汽车4S店的董事会要求管理层提升运营效益,途径之一是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进而促进经营效率的提升。国内同行业的4S店也可以据此参考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从查阅整理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着手,搜集理论依据,应用理论,集中关注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国内内部控制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出台背景及框架内容,然后结合理论采用实地访谈法访问P汽车4S店的管理层及部分员工,调研4S店内控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论文的内容第一章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简述本篇论文的行文思路以及所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简述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所研究的4S店的基本信息和经营情况,对4S店的内控对应的五要素进行提炼,了解其内部控制整体实施的情况;第四章对4S店实地调研中发现的主要内控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历史上发生过的个别重大的内控事项以案例方式呈现;第五章给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重大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完善建议。第六章研究结论和思考。笔者认为,尽管P汽车4S店内控中的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还是有效的,在当前4S店行业内还算是做的比较先进的,特别是其董事会对内部控制发现的问题是比较重视的,也及时采取了对应的完善措施,是可以支持P汽车4S店良性健康发展下去的。但P汽车4S店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内部控制仍要与时俱进,进行改善,并注意对人的因素重视,注意约束管理层滥用职权和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逐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吴灿华[10](2020)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案例分析展开》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保险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社会保险制度执行的实体机构,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大管家”,担负着具体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的职能,承担着业务经办及待遇发放等重要责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及运营与全体参保人员的利益息息相关,影响着社会保险制度是否能健康持续发展,关系着政府能否成功转型服务型政府。而随着保险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内部管理不断曝出短板,风险不断累积,内部工作人员贪污受贿、侵占挪用、欺诈骗保等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当下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以案明纪、以案说法”常常更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通过剖析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生的真实具体案例,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介绍分析案情,能够让我们更直观、更具体、更深刻地掌握到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及原因。内部控制覆盖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各个部门及每一个工作流程,关乎每一个工作人员及每一天的工作内容,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内部控制的每一个细节。所以本文选取具体的案例作为研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写作方法。首先介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相关概念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及政策法规;而后将经办风险归纳为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及信息风险三个类型,并选取三种风险对应的三个内部控制失效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然后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进行问题总结,具体包括组织机构控制存在制度建设漏洞、业务运作控制中以信任代替监督、基金财务控制中审核审批缺乏规范、信息系统控制没有适时依托大数据及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力度明显不足;最后针对健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提出了五个建议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够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及关注程度,有效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同时提升经办机构管理运营水平。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成因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成因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大股东权力、利益侵占与内控风险 ——基于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大股东侵占研究 |
1.2.2 关于财务造假动因研究 |
1.2.3 关于财务造假识别预防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大股东侵占相关概念 |
2.1.2 财务造假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大股东控制相关理论 |
2.2.2 利益侵占相关理论 |
2.2.3 财务造假相关理论 |
3 康得新造假案例背景 |
3.1 康得新介绍 |
3.1.1 康得新基本情况 |
3.1.2 康得新股权结构 |
3.2 康得新财务造假过程 |
3.3 康得新财务造假后果 |
3.3.1 公司困境重重 |
3.3.2 投资者损失巨大 |
3.3.3 资本市场受冲击 |
4 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
4.1 康得新财务造假的识别 |
4.1.1 财务指标异常 |
4.1.2 大股东股权质押 |
4.2 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手段 |
4.2.1 虚增利润 |
4.2.2 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 |
4.2.3 隐瞒关联担保 |
4.2.4 隐瞒募集资金使用 |
4.3 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成因 |
4.3.1 大股东侵占催生造假 |
4.3.2 内控失效加剧风险 |
4.3.3 监管不足提供机会 |
4.3.4 市场不完善削弱威慑 |
4.4 康得新财务造假因子链式传导机制 |
4.4.1 基于权力-侵占-内控的因子体系 |
4.4.2 基于权力-侵占-内控的链式传导 |
5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对策 |
5.1 加强大股东权力制约 |
5.1.1 建立股权制衡机制 |
5.1.2 增强董事会监事会独立性 |
5.1.3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
5.2 加强审计银行监管 |
5.2.1 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 |
5.2.2 规范银行资金业务 |
5.3 增强资本市场威慑 |
5.3.1 提高造假责任主体惩罚 |
5.3.2 完善退市及投资者保护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辅仁药业审计失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对审计失败的概念界定 |
二、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 |
三、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五节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审计失败与相关概念 |
一、审计失败概念界定 |
二、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的关系 |
三、舞弊对审计失败的影响 |
四、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
第二节 审计失败的基础理论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舞弊理论 |
第三章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背景介绍 |
一、辅仁药业背景介绍 |
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介绍 |
三、案情回顾 |
第二节 *ST辅仁违规与舞弊行为 |
一、虚增货币资金 |
二、在重大资产重组中提供信息虚假 |
三、虚增收入 |
第三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辅仁药业审计失败的原因 |
一、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
二、对审计准则的违背 |
第四节 虚假财务报告及其审计失败的后果 |
一、*ST辅仁虚假财务报告的后果 |
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后果 |
第四章 辅仁药业审计失败成因分析 |
第一节 辅仁药业存在的舞弊问题 |
一、财务舞弊的起因 |
二、*ST辅仁股权过于集中 |
三、内部控制薄弱 |
四、对舞弊的处罚力度不够 |
第二节 瑞华会计师事务存在的问题 |
一、承接业务时未审慎评价业务风险 |
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总所对分所监管不严 |
三、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不具有威慑力 |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
一、独立性受到质疑 |
二、审计程序欠妥 |
三、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四、未勤勉尽责 |
第五章 审计失败防范措施及建议 |
第一节 针对被审计单位 |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二、加大对公司违规的处罚力度 |
第二节 针对会计师事务所 |
一、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二、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的监管 |
三、适当改变审计收费的机制 |
第三节 针对注册会计师 |
一、严格审计轮换制增强独立性 |
二、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
三、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
四、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之处 |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大华对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审计风险概念的研究 |
1.2.2 关于网络游戏公司收入确认的研究 |
1.2.3 关于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理论概述 |
2.1 审计风险概述 |
2.1.1 审计风险内涵 |
2.1.2 审计风险模型 |
2.2 网络游戏公司收入特点 |
2.2.1 虚拟商品收入确认时点难以确定 |
2.2.2 虚拟商品促销形式多样且多变 |
2.2.3 闲置的虚拟货币会产生沉淀收入 |
2.2.4 交易数据海量化 |
2.3 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 |
2.3.1 重大错报风险 |
2.3.2 检查风险 |
2.4 网络游戏公司与传统企业收入审计的区别 |
2.4.1 审计环境的变化 |
2.4.2 审计线索的变化 |
2.4.3 审计对象的变化 |
2.4.4 审计方法的变化 |
2.5 审计风险的理论基础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2.5.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5.3 深口袋理论 |
2.5.4 理性经济人理论 |
3 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案例分析 |
3.1 ZQ网络游戏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1.1 ZQ网络游戏公司简介 |
3.1.2 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情况简介 |
3.1.3 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确认过程 |
3.1.4 ZQ网络游戏公司盈利模式 |
3.2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介绍 |
3.2.1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2.2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收入审计业务过程 |
3.2.3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应对 |
3.3 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3.3.1 虚拟商品收入确认时点不合理 |
3.3.2 虚拟商品促销收入处理不合理 |
3.3.3 虚拟商品沉淀收入处理不合理 |
3.3.4 ZQ网络游戏公司自我充值虚构收入 |
3.4 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的检查风险分析 |
3.4.1 电子数据难以实时获取 |
3.4.2 电子数据完整性与可靠性难以保证 |
3.4.3 对海量数据审计抽样可能导致错误审计结论 |
4 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
4.1 网络游戏公司收入确认不合理产生固有风险 |
4.1.1 虚拟商品收入确认时点存在主观性 |
4.1.2 虚拟商品及玩家生命周期确认存在主观性 |
4.1.3 虚拟商品价格确认存在主观性 |
4.2 网络游戏公司不完善的信息系统导致控制风险 |
4.2.1 信息系统存在越权访问数据的可能性 |
4.2.2 信息系统存在故意篡改数据的可能性 |
4.3 大华审计思维缺乏转变加大检查风险 |
4.3.1 将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等同于传统审计业务 |
4.3.2 分析性程序数据样本量过小 |
4.3.3 延续传统审计思维进行审计抽样 |
4.4 网络游戏公司虚构交易舞弊线索隐蔽化 |
4.4.1 信息系统数据修改难度小,修改痕迹难以挖掘 |
4.4.2 客户交易订单量大,虚构订单难以挖掘 |
4.4.3 自我充值数据与正常充值数据混杂,难以察觉 |
4.5 大华审计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滞后 |
4.5.1 事务所未构建高效率云审计平台 |
4.5.2 缺乏专用IT审计软件 |
5 降低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的对策 |
5.1 要求网络游戏公司加强收入确认相关内部控制 |
5.1.1 加强虚拟商品收入确认时点内部控制 |
5.1.2 加强虚拟商品及玩家生命周期确认内部控制 |
5.1.3 加强虚拟商品价格确认内部控制 |
5.2 增加IT审计中对信息系统控制测试的审查力度 |
5.2.1 加强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审计的实施 |
5.2.2 重点关注信息系统应用控制审计的实施 |
5.2.3 通过BSC评价IT审计效果 |
5.3 培养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思维导向 |
5.3.1 对收入舞弊因素保持高度职业怀疑态度 |
5.3.2 以“数据先行”观念为指导实现审计关口前移 |
5.3.3 审计模式由抽样审计转变为总体审计 |
5.4 强化数据式审计工作的开展挖掘舞弊线索 |
5.4.1 借助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系统降低检查风险 |
5.4.2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实施分析性程序 |
5.4.3 采用网络云技术识别风险因素及时预警 |
5.5 加强信息技术在网络游戏公司审计中的应用 |
5.5.1 构建审计大数据平台 |
5.5.2 定制开发实用审计工具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内部控制视角下ZG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 |
一、财务舞弊的概念 |
二、财务舞弊方法 |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一、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整体的关系 |
二、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关系 |
第三章 ZG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
第一节 ZG公司介绍 |
一、公司简介 |
二、股权结构 |
三、供应商、客户关系 |
四、组织结构 |
第二节 ZG公司财务舞弊的基本情况 |
一、财务舞弊案件的披露 |
二、调查结果 |
三、处罚结果 |
四、财务舞弊的影响 |
第三节 ZG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 |
一、未披露大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事项 |
二、未披露其他形式资金占用事项 |
三、虚增营业收入 |
四、通过虚假业务操控应收预付款 |
第四章 基于内部控制的ZG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内部环境因素 |
一、治理结构不合理,制衡失效 |
二、员工职位构成不合理 |
三、高管胜任能力有待加强 |
四、企业文化落实有待加强 |
五、外审机构聘任受控制 |
第二节 风险评估因素 |
一、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
二、风险分析能力不足 |
第三节 控制活动因素 |
一、审批程序上存在漏洞 |
二、会计控制系统存在不足 |
三、资产管控意识薄弱 |
第四节 信息与沟通因素 |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
二、信息披露不准确 |
第五节 内部监督因素 |
第五章 基于内部控制的ZG公司财务舞弊治理对策 |
第一节 改善内部环境 |
一、改善治理结构 |
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 |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四、完善外审机构聘任制度 |
五、完善监督举报机制 |
第二节 重视风险评估 |
第三节 完善控制活动 |
一、加强审核和审批控制 |
二、完善会计控制系统 |
三、提高资产管控的能力 |
第四节 加强信息与沟通 |
第五节 优化内部监督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藏格控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一章 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财务舞弊概述 |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
二、财务舞弊的特点及类型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舞弊三角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藏格控股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
第一节 藏格控股公司简介 |
一、藏格控股公司概况 |
二、藏格控股上市过程及经营情况 |
第二节 藏格控股舞弊案例回顾 |
一、财务舞弊发现过程 |
二、财务舞弊后果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藏格控股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
一、虚增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 |
二、虚增往来账款 |
三、隐瞒股东占用非经营性资金 |
第二节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舞弊动因分析 |
一、压力角度 |
二、机会角度 |
三、自我合理化角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防治企业财务舞弊对策及建议 |
第一节 企业内部层面 |
一、缓解舞弊压力 |
二、减少舞弊机会 |
三、消除舞弊借口 |
第二节 企业外部层面 |
一、降低行业发展成本 |
二、提升外部审计效率 |
三、优化信息披露方式 |
四、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特色与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1 内部控制目标 |
2.1.2 内部控制五要素 |
2.1.3 内部控制评价 |
2.1.4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2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2.2.1 采购及采购内部控制 |
2.2.2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A玻纤公司简介 |
3.1.1 A玻纤公司行业背景 |
3.1.2 A玻纤公司基本情况 |
3.2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基本情况 |
3.2.1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流程 |
3.2.2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特点 |
3.2.3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现状 |
3.3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4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的必要性 |
4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 |
4.1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4.1.3 评价等级的确定 |
4.2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 |
4.2.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2.2 确定指标隶属度 |
4.2.3 模糊综合评价 |
4.2.4 评价结果分析 |
4.3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内部环境存在薄弱环节 |
4.3.2 采购风险评估体系缺失 |
4.3.3 控制活动存在缺陷 |
4.3.4 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完善 |
4.3.5 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
5 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
5.1 改善采购业务内部环境 |
5.1.1 提高采购人员整体素质 |
5.1.2 建立采购人员绩效评价机制 |
5.1.3 加强管理层对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视 |
5.2 建立采购业务风险评估体系 |
5.2.1 设置风险评估小组 |
5.2.2 明确采购业务风险评估目标 |
5.2.3 采购业务风险识别的优化 |
5.2.4 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优化 |
5.3 优化采购业务控制活动 |
5.3.1 请购与审批 |
5.3.2 供应商管理 |
5.3.3 验收入库 |
5.3.4 付款活动与会计处理 |
5.3.5 采购控制 |
5.4 健全采购业务信息与沟通机制 |
5.4.1 充分发挥SAP系统管理优势 |
5.4.2 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 |
5.4.3 与供应商打造产业共同体 |
5.5 加强采购业务内部监督 |
5.5.1 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
5.5.2 建立采购业务反舞弊机制 |
5.5.3 规范采购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7)P银行会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防范 |
1.2.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影响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理论基础 |
2.1 风险理论与相关基础理论 |
2.1.1 风险理论 |
2.1.2 风险识别理论 |
2.1.3 风险控制理论 |
2.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概述 |
2.2.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 |
2.2.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特点 |
2.3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
2.3.1 会计核算风险 |
2.3.2 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
2.3.3 会计内控机制风险 |
2.3.4 联行业务风险 |
第3章 P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 |
3.1 P银行概况 |
3.2 P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
3.2.1 会计核算风险 |
3.2.2 会计信息风险 |
3.2.3 会计内控机制风险 |
第4章 P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
4.1 调查问卷分析 |
4.1.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
4.1.2 调查结果分析 |
4.2 P银行会计风险成因 |
4.2.1 会计核算风险的成因 |
4.2.2 会计信息风险的成因 |
4.2.3 会计内控机制风险的成因 |
第5章 P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对策 |
5.1 强化会计核算风险意识和审计效力 |
5.1.1 强化会计核算风险意识 |
5.1.2 提高内部审计效力 |
5.2 优化会计信息流通系统 |
5.2.1 健全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
5.2.2 提高基层信息流通效率 |
5.3 健全会计风险控制机制 |
5.3.1 调整会计选人用人机制 |
5.3.2 完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 |
5.3.3 落实会计监督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P银行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启示 |
6.2.1 高度重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效用 |
6.2.2 加快会计信息沟通系统地完善 |
6.2.3 形成多元化的会计风险控制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P银行会计风险成因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以深圳S街道办事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
2.1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及其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2.1.1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的界定 |
2.1.2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的含义 |
2.1.3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的特征 |
2.1.4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的功能 |
2.2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
2.2.1 全面性原则 |
2.2.2 重要性原则 |
2.2.3 制衡性原则 |
2.2.4 适应性原则 |
2.3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 |
2.3.1 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
2.3.2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
2.3.3 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
2.3.4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
2.4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的内容要素 |
2.4.1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的控制环境要素 |
2.4.2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的风险评估要素 |
2.4.3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的控制活动要素 |
2.4.4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的信息与沟通要素 |
2.4.5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的监督要素 |
2.5 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2.5.2 系统控制理论 |
2.5.3 公共管理理论 |
2.5.4 内部控制理论 |
2.5.5 COSO内部控制框架理论 |
3 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表现 |
3.1 深圳S街道办事处情况介绍 |
3.1.1 深圳S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
3.1.2 深圳S街道办事处组织架构及职责划分 |
3.2 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案例简介 |
3.2.1 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的建设简况 |
3.2.2 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回顾 |
3.3 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1 缺乏内部控制环境 |
3.3.2 资产管理、预算风险控制等业务不到位 |
3.3.3 内部控制活动难以落实 |
3.3.4 内部信息沟通不及时 |
3.3.5 审计监督缺位现象严重 |
4 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
4.1 深圳S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
4.1.1 缺少自上而下的制度文件 |
4.1.2 内部控制未纳入街道办事处绩效考核 |
4.1.3 内部控制责任主体不明确 |
4.2 深圳S街道办事处资产、预算等业务的风险评估系统缺乏 |
4.2.1 缺乏事前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
4.2.2 缺乏事中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 |
4.2.3 缺乏事后风险评价 |
4.3 深圳S街道办事处各部门控制活动管理体制不合理 |
4.3.1 街道办事处业务线过多,人员配置不够 |
4.3.2 未出台可操作的内部控制行为规章制度 |
4.3.3 各部门对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活动缺乏培训了解 |
4.4 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
4.4.1 街道办事处层级较多,信息逐层上报时间长 |
4.4.2 内部信息报告不透明、不充分 |
4.5 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外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
4.5.1 无专门审计人员 |
4.5.2 体制内审计频率低 |
4.5.3 重大工程项目缺乏外部审计 |
5 完善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
5.1 健全深圳S街道办事处的内控环境体系 |
5.1.1 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岗位分工 |
5.1.2 完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
5.1.3 完善人事制度 |
5.1.4 完善组织文化建设 |
5.2 完善深圳S街道办事处的风险评估系统 |
5.2.1 对风险评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
5.2.2 全面分析预算、采购等经济活动的潜在风险 |
5.2.3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并汇报 |
5.3 改进深圳S街道办事处控制活动的调整机制 |
5.3.1 优化完善经济活动业务过程 |
5.3.2 加强体制内交流学习 |
5.4 规范深圳S街道办事处的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
5.4.1 完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机制 |
5.4.2 畅通上下级信息传递的路径 |
5.4.3 运用信息化手段缩短信息传达、反馈的时间 |
5.5 完善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的监督体制 |
5.5.1 设立内部审计岗位,专岗专责 |
5.5.2 借助体制内审计单位力量开展审计 |
5.5.3 建立重大项目外部审计制度 |
6 研究结论及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深圳S街道办事处内部控制能力不足会为权力寻租留下空间 |
6.1.2 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及各部门的不重视、不了解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成因 |
6.1.3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员配备是提升内部控制能力的关键所在 |
6.2 研究启示 |
6.2.1 行政事业单位应自上而下提高内部控制重视程度 |
6.2.2 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各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风险评估 |
6.2.3 行政事业单位应发挥和内外部审计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P汽车4S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2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的含义 |
2.2 内部控制的目标 |
2.3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
2.4 内部控制的原则 |
3 P汽车4S店的内部控制现状 |
3.1 P汽车4S店的概况介绍 |
3.2 P汽车4S店内部控制环境 |
3.2.1 P汽车4S店董事会和组织框架 |
3.2.2 P汽车4S店人力资源政策 |
3.2.3 P汽车4S店企业文化 |
3.3 P汽车4S店的风险评估 |
3.4 P汽车4S店的控制活动 |
3.5 P汽车4S店的信息与沟通 |
3.6 P汽车4S店的内部监督 |
3.7 从五要素角度评价P汽车4S店的内控有效性 |
3.8 P汽车4S店内控的访谈 |
4 P汽车4S店内控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内部控制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
4.1.1 人力资源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2 员工的职业道德有待提升 |
4.1.3 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不够 |
4.2 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2.1 不相容职务没有做到完全分离 |
4.2.2 售后索赔环节员工恶意串通舞弊 |
4.3 信息与沟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瑕疵车辆没有及时告知客户 |
4.3.2 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
4.4 内部监督环节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4.1 销售折扣与折让缺少严格的监督 |
4.4.2 呆滞料和配件批发环节缺少监督 |
4.5 资产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5.1 公司车辆频繁发生交通事故 |
4.5.2 库存配件的安全管理需加强 |
5 P汽车4S店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
5.1 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5.1.1 完善员工离职退出机制 |
5.1.2 把绩效考核落到实处 |
5.1.3 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 |
5.1.4 引导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 |
5.2 完善内部控制活动的对策 |
5.2.1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完善措施 |
5.2.2 零配件索赔环节员工串通舞弊完善措施 |
5.3 完善信息与沟通的对策 |
5.3.1 新车的瑕疵,强制履行告知义务 |
5.3.2 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 |
5.4 完善内部监督的对策 |
5.4.1 新车销售中折扣权限的监督 |
5.4.2 完善售后事故车折扣的监督 |
5.4.3 加强对呆滞料和批发环节的监控 |
5.5 资产安全管理完善对策 |
5.5.1 预防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对策 |
5.5.2 配件库存管理的完善措施 |
6 结束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一 P汽车4S店内部控制调研表 |
附录二 车辆瑕疵告知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案例分析展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激励理论 |
三、非对称信息理论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概述 |
第一节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应用及发展 |
三、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及发展 |
第二节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概述 |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概述 |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
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
第二章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面临的风险类型 |
一、道德风险 |
二、操作风险 |
三、信息风险 |
第二节 道德风险:办理补缴养老保险费中的索贿受贿案 |
第三节 操作风险:财务人员侵占挪用基金 |
第四节 信息风险:贪污丧葬抚恤费案 |
第三章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组织机构控制:制度建设存漏洞 |
一、内控主体责任制度建立不健全 |
二、岗位制衡制度未执行到位 |
三、人少事多显疲态 |
四、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未落实 |
第二节 业务运行控制:以信任代替监督 |
一、业务操作不规范,执行不到位 |
二、印章管理及密码管理不规范 |
三、复核环节流于形式 |
四、档案管理不规范 |
第三节 基金财务控制:审核审批失规范 |
一、审核能力不足 |
二、不相容岗位仍旧存在 |
三、印章管理及密钥管理不规范 |
四、未落实“三个全面取消” |
第四节 信息系统控制:依托大数据滞后 |
一、信息系统控制存在漏洞 |
二、信息化程度不够 |
三、系统权限及操作口令管理混乱 |
第五节 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监管力量显不足 |
一、内部控制检查执行力弱 |
二、监督能力不足 |
三、内审监督未形成业务闭环 |
第六节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
二、多头管理的弊端 |
三、缺乏考核及问责机制 |
第四章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健全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完善经办风险防控组织架构 |
一、搭建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
二、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内部控制文化 |
三、大力推行轮岗制度 |
第二节 规范经办风险防控工作流程 |
一、梳理排查风险,降低风险影响 |
二、优化经办流程,严格流程控制 |
三、夯实会计基础,加强财务管理 |
第三节 提升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实效 |
一、创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 |
二、落实执行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 |
三、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机制 |
第四节 依靠信息系统强有力支撑 |
一、管控好信息化系统 |
二、加大信息化投入 |
三、紧跟大数据时代 |
第五节 提升内审能力,强化监督职能 |
一、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升内审信息化水平 |
二、加强内部控制外部监督 |
三、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成因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股东权力、利益侵占与内控风险 ——基于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D]. 孙志远.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辅仁药业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 胡豆.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大华对ZQ网络游戏公司收入审计风险问题探讨[D]. 吴昊南.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内部控制视角下ZG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D]. 刘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藏格控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D]. 王子彦.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6]A玻纤公司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D]. 刘宇歌.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7]P银行会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D]. 黄潆仪. 沈阳大学, 2021(06)
- [8]行政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以深圳S街道办事处为例[D]. 朱洁羽.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9]P汽车4S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王国永.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10]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案例分析展开[D]. 吴灿华.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内部控制论文; 审计风险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