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ET和NO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金圣博[1](2020)在《基于Toll样受体信号介导炎症反应探讨温针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抗炎机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动物模型,在“从脾论治”高血压病的理论指导下,探寻温针灸足三里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机制,同时通过Toll受体信号通路(TLR4/My D88/NF-κB)介导下游炎症反应,从而探讨温针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抗炎机制及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机制,为高血压病中医药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基础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0只雄性京都种大鼠(WKY)纳入空白组,依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将4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至模型组、温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常规饲料适应性喂养一周,采用智能无创血压计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开始实验,予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单纯固定20min,日一次,不予针灸干预;予温针灸组大鼠温针灸双侧足三里穴20min;予针刺组大鼠针刺双侧足三里穴20min;予艾灸组大鼠艾灸双侧足三里穴20min,日一次,连续治疗15天,同时测量实验开始后的第1、3、5、7、9、11、13、15、17、19、21天上午9点~11点的各组大鼠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录入Excel并待统计。治疗结束,予各组大鼠水合氯醛(10%)腹腔麻醉,固定、脱毛、消毒,沿腹中线开腹,暴露腹主动脉并迅速采血,将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放入无菌EP管中冻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IFN-β、TNF-α含量;血清免疫指标Ig A、Ig M、Ig G含量;血管收缩因子Ang-Ⅱ、ET-1、VEGF含量。取一段完整的腹主动脉1cm,漂洗后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HE染色法进行修块、包埋、制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腹主动脉壁病理形态学变化。探查腹部,迅速取脾脏组织50mg放入EP管中冻存备用,HE染色法将固定好的大鼠脾脏组织修块、包埋、制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状态;采用Western Blot法,取脾脏组织50mg,研磨、离心,吸取上清液,提取脾脏组织蛋白质,使用BCA检测法测定蛋白质浓度,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灰带条图片灰度值,定量分析出各组TLR4、My 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取脾脏组织100mg,提取大鼠脾脏组织m RNA,采用q PCR法,通过逆转录反应、PCR扩增反应,导出q PCR数据并计算分析出TLR4、My D88、NF-κB p65 m RNA的表达水平。实验相关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实验第2天温针灸组、针刺组血压开始逐渐下降,实验第7天血压开始显着下降,温针灸组下降幅度大于针刺组;实验第15天实验干预结束,血压降幅明显程度依次为温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实验干预结束后继续测量血压至第21天发现,温针灸组与艾灸组血压较为平稳,无明显浮动,而针刺组、模型组、正常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上浮,其中针刺组血压上升幅度较为明显。2.各组大鼠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及淋巴细胞分布情况:正常组与温针灸组白髓面积相对较大,动脉周围淋巴鞘组织较厚,可清晰观察到鞘内侧淋巴小结,鞘外侧分布大量且密集的淋巴细胞;而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白髓和脾小结所占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动脉周围淋巴鞘显着缩小,鞘周围淋巴细胞分布也较为稀少,其中以模型组缩小程度最为明显。3.各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IFN-β、TNF-α含量分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IL-6、TNF-α含量显着升高,IFN-β含量显着降低;温针灸组TNF-α含量显着升高,IFN-β含量显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IL-6、TNF-α含量显着降低、IFN-β含量显着升高;针刺组TNF-α含量显着降低,艾灸组IFN-β含量显着升高。与温针灸组比较,针刺组与艾灸组IL-6、TNF-α含量显着升高,IFN-β含量显着降低。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TNF-α含量显着升高。以上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压异常与免疫炎症状态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且相互影响: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与IL-6、TNF-α含量之间呈正相关,与IFN-β含量之间呈负相关,说明随着大鼠血压值的升高,血清内IL-6、TNF-α含量也随之增加,加快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而IFN-β含量随之降低。5.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LR4/My D88/NF-κB)中的各信号分子蛋白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TLR4、My D88、NF-κB p65蛋白表达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温针灸组只有TLR4蛋白表达和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而艾灸组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温针灸组TLR4、My D88、NF-κB p65蛋白表达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与温针灸组比较,针刺组TLR4、My D88、NF-κB p65蛋白表达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而艾灸组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以上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LR4/My D88/NF-κB)中的各信号分子基因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大鼠脾脏组织TLR4、My D88、NF-κB p65 m 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温针灸组TLR4、My D88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大鼠脾脏组织TLR4、My D88、NF-κB p65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针刺组TLR4表达水平有所降低,而艾灸组TLR4、My D88 m RNA表达水平下降;与温针灸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大鼠脾脏组织TLR4、My D88、NF-κB p65 m 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以上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各组腹主动脉壁HE染色结果分析:正常组主动脉壁内膜光滑完整,各层细胞排列有序,内皮细胞未见脱落、增生,中膜平滑肌细胞及弹性纤维紧密排列有序;模型组腹主动脉壁内膜明显增生、增厚、凸起,内皮细胞存在脱落情况,中膜平滑肌层排列混乱,有增生、肥大,部分区域出现变形、萎缩,弹性纤维间隔参差不齐,偶有断裂、皱褶现象,外膜细胞欠平整,偶有脱落情况;温针灸组腹主动脉壁内膜略粗糙,少许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偶有弯曲、褶皱,弹性纤维间隙大致均匀,部分出现缩小现象;针刺组大鼠腹主动脉壁内膜粗糙、欠平整,内皮细胞存在脱落现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排列紊乱,弹性纤维出现褶皱、变形,间隙欠均匀,部分外膜出现突起、变形及细胞脱落现象;艾灸组大鼠腹主动脉壁内膜褶皱、变形,内皮细胞有脱落现象,中膜平滑肌细胞部分萎缩、减少,排列欠整齐,弹性纤维间隙不均匀,外膜欠光滑,偶有增生现象。8.各组血清免疫学指标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艾灸组血清Ig A、Ig G含量显着降低,血清Ig M含量显着升高,而针刺组血清Ig A含量显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血清Ig A、Ig G含量显着升高,艾灸组血清Ig G含量显着降低;与温针灸组比较,针刺组血清Ig A含量显着降低,艾灸组血清Ig A、Ig G含量显着降低;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血清Ig G含量显着降低。以上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各组血清AngⅡ、ET-1、VEGF含量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艾灸组血清AngⅡ、ET-1、VEGF含量显着升高,温针灸组血清ET-1含量显着升高,针刺组血清AngⅡ、ET-1含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AngⅡ、ET-1、VEGF含量显着降低,针刺组ET-1、VEGF含量显着降低,艾灸组ET-1含量显着降低;与温针灸组比较,针刺组ET-1含量显着增高,艾灸组AngⅡ、ET-1、VEGF含量显着增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针灸足三里可显着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疗效平稳、持久。2血压异常与免疫炎症状态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且相互影响;温针灸足三里穴可显着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存在的炎症状态。3温针灸足三里穴可通过抑制大鼠脾组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TLR4、My D88、NF-κB p65蛋白及m RNA表达调控信号传导。4温针灸足三里穴可通过调控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血清炎症状态,提高血清抗炎能力,良性调控血管舒缩功能,从而降低炎性损伤程度,发挥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赖鑫[2](2020)在《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心肌肥厚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心肌肥厚一旦形成,最终将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对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针灸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太冲、太溪穴为肝经、肾经之原穴,前者可以疏肝理气,清肝降压,镇惊熄风;后者可以滋肾阴,涵肝木,亦可强腰膝,二穴相配,共可滋阴固肾、平肝降压。故本实验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 eous Hypertension Rat,SHR)建立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采用电针太冲、太溪穴进行干预,通过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Western-blot 技术从蛋白层面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致病机理以及电针太冲、太溪穴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实验分组及干预将30只SHR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SHR组)、电针组(EA组)、非穴组(Sham组),每组各10只。并将10只同周龄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WKY组、SHR组:采取与Sham组和EA组相同的抓取和固定方法,但不以予针刺及电针治疗。Sham组:针刺大鼠相应穴位:太冲穴对应于后肢足背第3、4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溪穴对应于大鼠脚跟部前3-5mm处。EA组:选取单侧太冲和太溪穴进行针刺。针刺后,将两针柄连接于电针治疗仪,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2Hz/15Hz,强度为1mA,每次20min,每日一次,共连续治疗8周)。2.观察指标(1)血压、心率于实验开始前、实验中第1、2、3、4、5、6、7周、第8周实验完成后,检测上诉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变化;(2)心脏指数、左右肾指数于第8周实验完成后,测量上诉各组大鼠的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左、右肾脏重量以及体质量,并计算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左、右肾指数;(3)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Masson染色计算上诉各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利用天狼星红染色计算上诉各组大鼠心肌Ⅰ/Ⅲ胶原纤维比值;(4)心、肾组织的形态学观察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HE染色法观察上诉各组大鼠心、肾组织变化情况,并计算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5)心肌差异蛋白表达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PRM技术检测上诉各组大鼠心肌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6)检测蛋白的验证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上诉各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血压、心率结果显示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治疗时间主效应显着(P<0.01);分组因素主效应显着(P<0.01),时间和分组因素交互作用显着(P<0.01)。进一步固定时间因素于同一水平,从第0周到第8周,与WKY组比较,SHR组和Sham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从第1周到第8周,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的即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的即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2.心脏指数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左心室指数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增加(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左心室指数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指数降低(P<0.01,P<0.01,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3.肾脏指数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左、右肾指数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左、右肾指数增加(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SHR比较,EA组大鼠左、右肾指数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左、右肾指数降低(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4.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5.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结果显示与WKY 比较,SHR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细胞面积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降低(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6.心、肾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心肌HE染色:SHR组:与WKY组比较,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心肌细胞肥大,细胞间隙水肿明显;心肌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增生;EA组:与SHR组和Sham组比较,心肌细胞肿胀、肥大程度下降,间质水肿减轻,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减少。肾组织HE染色:SHR组:与WKY组比较,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EA组:与SHR组和Sham组比较,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减少。7.差异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SOD2、HSP27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SOD1、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蛋白、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1,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动力相关蛋白1、SOD1、SOD2、HSP27蛋白表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钙蛋白酶表达增加(P<0.01,P<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蛋白表达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钙蛋白酶、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动力相关蛋白1、SOD1、SOD2、HSP27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M型、肌酸激酶B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肌球蛋白轻链2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丙酰辅酶A羧化酶、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SOD1、SOD2、HSP27、分拣连接蛋白、HSP60、MAPK激酶蛋白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8.蛋白验证的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SOD1、SOD2、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HSP70 表达减少(P<0.05,P<0.01,P<0.05,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蛋白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或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P<0.05,P<0.01,P<0.01,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SOD1、肌球蛋白轻链、HSP70、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SOD2、HSP60表达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SHR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左、右肾指数、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心肌胶原纤维容积、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均增加;而电针可以逆转上诉指标。2.从HE染色图片的变化看,SHR大鼠心肌细胞、细胞间隙水肿明显;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增生,肾组织中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而电针可以逆转上诉心肌病理性表现。3.SHR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ATP合成酶、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SOD1、SOD2、HSP27、HSP70、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降低,而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的增加;4.电针可以增加SHR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ATP合成酶、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HSP70、MAPK激酶蛋白表达,而减少钙蛋白酶、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的表达。
靳若旭[3](2020)在《“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的降压疗效,为临床降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药物组和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两组均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治疗(20mg,一天一次),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12周后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本研究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基线数据(性别、年龄、病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4周后,两组受试者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4周后,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基础药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周后,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基础药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治疗4周后,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基础药物组,说明针刺降低血压、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近期疗效。(2)治疗12周后,基础药物+“活血散风”针刺组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基础药物组,说明针刺降低血压、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远期疗效。(3)针刺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不明显。
杨启帆[4](2020)在《穴位埋线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研究,探求穴位埋线协同西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招收的66例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西药组与合用组,每组各33例,西药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日早晨服用一片,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疗法,每20天埋线一次,连续治疗两次。治疗前后均对受试者进行血压、血浆内皮素、中医证候积分的监测,再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总有效率:合用组为90%,西药组为76.67%,两组均有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降压效果:两组治疗均有效,收缩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更优。3.血浆内皮素:两组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更优。4.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较前改善(P<0.05),在多个症状/体征分值上,均较前下降,西药组在眩晕、头痛、耳鸣、面赤几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的各项分值,除心悸、失眠、耳鸣、便秘、溲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多项合用组均优于西药组。结论:1.两组间总有效率相当,但加用穴位埋线疗法后,舒张压的下降更明显,对血压的控制效果更优。2.两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均较前下降,但合用组对水平的调节更优。3.两组均在中医证候的改善上有一定作用,合用组在多项上均优于西药组。
毕月明[5](2020)在《针药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单纯西药与针药联合两种降压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的疗效,评价针刺治疗的降压效果及对肾气亏虚症状的改善水平,为临床治疗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提供更行之有效的方法。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2018年至2019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晨起口服,1日1次,1次2.5mg)并配合针刺治疗,取穴太溪、太冲、合谷、关元、肾俞,每隔10分钟行针1分钟,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周3次,1周为1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法用量同治疗组),1周为1疗程,共4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中医证候积分及降压有效率进行收集与整理,并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降压率高于对照组,且收缩压降幅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针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且尤其适用于降低收缩压。2.对于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针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明显改善患者头晕头痛、神疲乏力、腰酸膝软及夜尿频多等症状。3.对于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针刺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明显降低患者服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纯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更为安全有效。
徐留刚[6](2020)在《耳穴电刺激降压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即时降压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耳穴降压沟进行电刺激,观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情况,分析耳穴电刺激降压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即时降压效果,为临床开展耳穴疗法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病房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0例,均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与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0例真刺激组与30例假刺激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降压治疗,患者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压力感受器连接至心电监护仪后,定位选取降压沟,连接使用华佗牌电子针疗仪(型号:SDZ-II型,生产证许可编号: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020)连接耳夹,真刺激组打开电源,调节中等强度的电流强度(6-1Omv),频率为1Hz,持续刺激穴位5min,分别记录刺激前及刺激1min,3min,5min时中心动脉压以及患者的心率;假刺激组不打开电源,只告知患者已通电,分别记录刺激前及假刺激1min,3min,5min时中心动脉压以及患者的心率。结果:(l)真刺激组刺激lmin、3min、5min时收缩压、舒张压较刺激前相比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 1);真刺激组lmin时心率与刺激前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3min、5min时心率与刺激前心率相比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2)假刺激组刺激lmin、3min、5min时收缩压、心率较刺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刺激组刺激lmin时舒张压与刺激前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刺激组刺激3min、5min时舒张压与刺激前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真、假刺激组组间比较:真、假刺激组刺激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l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3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刺激5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耳穴电刺激降压沟能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及心率下降,具有良好的即时降压效果,经持续刺激3min时有效并且在3min至5min时降压效果逐渐明显.
黄芹[7](2019)在《温盒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温盒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的影响。方法:将60例1级EH的患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下文简称A组)、温盒灸组(下文简称B组)、温盒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组(下文简称C组),每组各20例。A组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B组仅采用温盒灸治疗,C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采用温盒灸治疗,B、C两组均选取百会、足三里、涌泉,艾灸10次为1个疗程,共灸疗3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1月后对患者进行SBP、DBP水平比较,依据血压水平、血压变化情况分析三组对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短期和远期影响。结果:1.SBP、DBP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三组SBP、DBP在治疗后、治疗结束1月后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的SBP、DBP分别与A组、B组比较均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比较,B组、C组1月后随访的SBP、DBP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1月后随访的SBP、DBP均低于A组(P<0.05),且C组低于B组(P<0.05)。2.血压变化情况:治疗完成后A组下降15例,B组下降16例,C组显着下降5例、下降14例,三组总下降率分别为75%、80%、95%,C组的总下降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盒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并稳定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降压效果优于单纯温盒灸或生活方式干预。对百会、足三里及涌泉进行温盒灸有助于控制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进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陆圆圆[8](2019)在《降压按摩操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即时血压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主要选择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体中对降压按摩操进行宣传、推广和运用,同时观察降压按摩操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即时血压、非即时血压的影响、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和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条线以及家庭医生签约中的患者,此次研究总共选取了100例已经明确诊断,并且符合观察研究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人,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维持原有降压药物及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均使用CCB类降压药),治疗组加做降压按摩操,每天2次,早晚工间为宜,每次进行大约15分钟的锻炼,保证每周练习不少于5次,3个月为一个观察周期,在这3个月中,需要患者每周记录2-3次其做操前后10分钟的即时血压,每2周到诊室测量1次血压,以及3个月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来进行对比观察,从而探讨降压按摩操的优势及观察即时血压的意义。结果:降压疗效方面:(1)即时血压:对治疗组干预第1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后,治疗组在做操前后10分钟的即时血压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1)。(2)非即时血压: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30天后,治疗组的血压较干预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但对照组的血压较干预前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60天后,治疗组的血压较干预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而对照组的收缩压较干预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舒张压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90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压较干预前相比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1);(3)降压疗效: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90天后的降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病例为8例,有效病例为30例,无效病例为12例,降压的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显效病例为5例,有效病例为26例,无效病例为19例,降压的总有效率为62%,说明治疗组在降压疗效方面稍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1)对两组患者干预治疗90天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干预前都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3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8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42%。说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方面:(1)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90天后,治疗组仅在生理症状和躯体化症状这两方面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生活质量11个维度的数据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疗效方面稍优于对照组,但因为观察周期太短,效果不是很明显。结论:本文通过对降压按摩操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加上前期研究发现,降压按摩操在改善症状,辅助降压,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其相关疗效较为明确,同时我观察了即时血压,发现降压按摩操对即时血压也有效果,尤其对于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患者需要坚持并且有规律地练习降压按摩操,有叠加降压的作用,同时也没有短效降压药过度降压的弊端,对于他们的即时血压、非即时血压都有协同降压的作用,还可以明显改善其中医证候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压按摩操简单易学,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同时也不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在进行锻炼时也较为经济环保,比较适合在基层社区及各大医疗机构中进行宣传、推广和运用。
文明霞[9](2019)在《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针刺方法优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针刺、耳穴压豆及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三种干预方法的疗效及差异,筛选出最优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课题要求的99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耳穴压豆组(耳穴组)、针刺组及耳穴压豆联合针刺组(联合组),每组各33例。耳穴组选取肝、肾、三焦、交感、内分泌进行耳穴压豆治疗,针刺组选用合谷穴及太冲穴进行针刺治疗,联合组选取肝、肾、三焦、交感、内分泌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并选取合谷穴、太冲穴进行针刺治疗,三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共计21天。试验以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1d后的血压值及治疗前、治疗21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价指标,观察、记录并分析试验数据,客观评价针刺、耳穴压豆及针刺联合耳穴压豆的临床降压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BMI、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前血压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具有可比性。血压改善情况:1.耳穴组治疗5-21d、针刺组治疗7-21d、联合组治疗3-21d的血压较治疗前血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血压,联合组降压的起效时间早于针刺组及耳穴组。2.三组患者血压变化趋势的组间比较,三组血压的Roy最大根具有显着意义(P<0.05),血压与不同治疗方法的交互检验存在显着差别(P<0.05),说明三组血压随时间的递推发生了显着变化,且三组患者整体血压变化曲线存在差异;3.三组患者血压在治疗各个时点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得出,三组血压随治疗时间增加,血压逐渐下降,联合组的血压在治疗9-13d的下降幅度大于针刺组与耳穴组,针刺组与耳穴组的血压下降趋势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血压在各个时间节点的组间比较:针刺组与耳穴组的血压在各个时间节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联合组在治疗第11d、21d的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组与联合组在治疗第11d、13d、17d、21d的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组与联合组在治疗第11d、13d的D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三组在治疗21d后,联合组的SBP低于针刺组及耳穴组。总体表明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的降SBP疗效优于针刺治疗及耳穴压豆治疗。中医证候改善情况:1.耳穴组、针刺组及联合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有效率分别是79.3%、90%、96.70%;三组患者中医证候各项症候积分及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的中医证候;三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种治疗方法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无明显差异。2.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组内前后比较,三组患者眩晕、头痛、失眠、五心烦热等症状积分治疗前与治疗21天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软、心悸、耳鸣、健忘等症状积分治疗前与治疗21天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眩晕、头痛、失眠、五心烦热症状;结论:1.针刺、耳穴压豆及耳穴压豆联合针刺三种疗法均可有效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的血压,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的降SBP疗效优于针刺治疗及耳穴压豆治疗,耳穴压豆治疗与针刺治疗的降压疗效无明显差异。2.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的起效时间早于其余两种治疗,联合组在治疗9-13d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针刺组与耳穴组,针刺组与耳穴组在各个时间节点的血压下降趋势一致。3.三种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尤其对眩晕、头痛、失眠、五心烦热等症状改善疗效显着,三种治疗改善中医证候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许水清[10](2019)在《辰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和意义:观察辰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及机制,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57例,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晨起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辰时(7:00-9:00)针刺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以治疗前后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AngⅡ),血清一氧化氮(Nitrious oxide,NO)含量为观察指标,评价降压效应及探索机制。研究结果:1.诊室血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9%,高于对照组的63%,两组降压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56.67%,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T、NO、AngⅡ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T、NO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ngⅡ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ngⅡ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辰时针刺结合西药与西药治疗均有降低收缩压、舒张压的作用,辰时针刺结合西药的降压疗效优于西药治疗。2.辰时针刺结合西药与西药治疗均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辰时针刺结合西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西药治疗。3.辰时针刺结合西药与西药治疗均可以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ET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辰时针刺结合西药降低ET水平,升高NO水平的作用优于西药治疗。
二、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ET和NO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ET和NO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Toll样受体信号介导炎症反应探讨温针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抗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温针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炎症状态的调控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温针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温针灸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发挥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图1 Toll样受体家族及其信号传导通路 |
附图2 Toll受体信号通路影响血压机制 |
附图3 动物实验技术路线图 |
附图4 qPCR实验过程中部分扩增曲线 |
附图 5qPCR实验过程中部分熔解曲线 |
综述 |
综述一 TLRs通路各层级在高血压病及免疫功能调节中的作用机理分析 |
综述二 针灸调节血压及免疫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综述三 高血压病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研究现状 |
一、中医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认识 |
二、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病因病机 |
三、针灸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 |
第二节 现代医学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的研究现状 |
一、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生理病理 |
二、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
三、高血压心肌肥厚的治疗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节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附件 |
(3)“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脱落及剔除标准 |
1.2.5 中止标准 |
1.2.6 不良事件及其处理措施 |
2.研究所需材料 |
2.1 试验材料 |
2.2 其他耗材 |
3.研究方法 |
3.1 样本量估算 |
3.2 随机分组方法 |
3.3 对照方法 |
3.4 盲法 |
3.5 技术路线图 |
3.6 治疗方案 |
3.6.1 分组及治疗 |
3.6.2 观察周期 |
3.7 观察指标 |
3.7.1 一般性指标 |
3.7.2 实验室指标 |
3.7.3 疗效指标 |
3.7.4 安全性指标 |
3.8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标准 |
3.8.1 疗效评价标准 |
3.8.2 安全性评价标准 |
3.9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
3.10 受试者权益保护 |
3.10.1 伦理审查 |
3.10.2 知情同意 |
3.11 质量控制 |
4.研究结果 |
4.1 病例完成情况 |
4.1.1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
4.1.2 病例脱落、中止情况 |
4.2 基线结果 |
4.3 治疗结果 |
4.3.1 组内比较 |
4.3.2 组间比较 |
4.4 安全性分析 |
5.讨论 |
5.1 祖国医学对EH的认识 |
5.1.1 病名的探究 |
5.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5.1.3 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
5.2 现代医学对EH的认识 |
5.2.1 分类及危险分层 |
5.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5.2.3 治疗 |
5.3 针刺调节血压的机制研究 |
5.3.1 针刺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5.3.2 针刺对内分泌方面的作用 |
5.4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综述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穴位埋线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一般性资料 |
2.1 病例来源及估算 |
2.2 随机分组情况 |
2.3 对照设计 |
2.4 盲法 |
3 病例筛选标准 |
3.1 诊断标准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剔除及脱落标准 |
3.5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
4 研究方法 |
4.1 技术路线图 |
4.2 研究材料与药物 |
4.3 治疗措施 |
4.4 观察指标 |
4.5 不良事件的处理 |
4.6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
6 结果 |
6.1 病例完成情况 |
6.2 基线分析 |
6.3 研究结果 |
6.4 小结 |
讨论 |
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1.1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的认识 |
1.2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
2 西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2.1 西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的认识 |
2.2 西医对高血压病机制的研究 |
2.3 西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
3 立题依据 |
3.1 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病的依据 |
3.2 肝火亢盛型的选取依据 |
3.3 选穴依据 |
3.4 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
3.5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相关研究 |
4 疗效分析 |
4.1 穴位埋线对总有效率的影响 |
4.2 穴位埋线对血压的影响 |
4.3 穴位埋线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
5 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综述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件三:血压计录单 |
附件四:硕士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针药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耳穴电刺激降压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即时降压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
1.1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
1.2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1.3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
2.1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
2.2 高血压的辨证分型 |
2.3 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
3. 高血压的中医特色疗法 |
3.1 体针针刺疗法 |
3.2 穴位贴敷疗法 |
3.3 耳尖放血疗法 |
3.4 耳穴贴压疗法 |
3.5 耳穴电刺激疗法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一般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或剔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穴位选取 |
3.2 操作方法 |
3.3 测量方法 |
3.4 观察指标 |
3.5 统计学处理 |
4. 不良事件报告 |
5. 研究结果 |
6.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于耳穴降压机理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于耳穴降压机理的认识 |
3. 耳穴电刺激降压沟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的分析 |
4. 有创血压的优势性分析 |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7)温盒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患者一般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生活方式干预组(A组) |
2.2 温盒灸组(B组) |
2.3 温盒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组(C组) |
2.4 随访 |
3 观察指标与方法 |
3.1 血压值 |
3.2 指标评定标准 |
3.3 指标评定时间 |
3.4 观察记录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结果与分析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SBP水平比较 |
3 DBP水平比较 |
4 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
第三部分:讨论 |
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2 西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3 目前国内外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
3.1 针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3.2 灸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3.3 综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4 温盒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依据 |
5 选穴依据 |
6 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的依据 |
7 本研究体会 |
8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四部分: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A:病例观察表 |
附件B:综述 |
参考文献 |
(8)降压按摩操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即时血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临床观察 |
2.1 观察内容与目的 |
2.2 技术路线图 |
2.3 资料与方法 |
2.3.1 观察对象 |
2.3.2 诊断标准 |
2.3.3 纳入标准 |
2.3.4 排除标准 |
2.3.5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4.1 样本量的估计 |
2.4.2 进行随机分组 |
2.4.3 治疗干预方案 |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3.1 观察指标 |
3.2 相关疗效的评价标准 |
3.2.1 降压疗效的评价标准 |
3.2.2 中医证候疗效的评价标准 |
3.2.3 生活质量疗效的评价标准 |
4 统计结果与分析 |
4.1 统计方法 |
4.2 观察结果 |
4.2.1 两组患者病例的完成情况 |
4.2.2 两组患者基本基线对比 |
4.2.3 治疗组做操前后即时血压的比较 |
4.2.4 治疗组干预前后血压的比较 |
4.2.5 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的比较 |
4.2.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的比较 |
4.2.7 两组患者干预90天后降压疗效的比较 |
4.2.8 两组患者干预90天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4.2.9 两组患者干预90天后生活质量疗效的比较 |
5 分析与讨论 |
5.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5.2 高血压的中医外治法 |
5.3 非药物治疗——降压按摩操(功法类) |
5.4 降压按摩操对高血压的疗效结果 |
5.4.1 降压按摩操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
5.4.2 降压按摩操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 |
5.4.3 降压按摩操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CRF表 |
附录3 降压按摩操的操作步骤与动作要点 |
(9)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针刺方法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案 |
2.1 试验设计 |
2.2 病例选择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测记录 |
2.5 临床疗效评价 |
2.6 数据管理、统计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8 伦理学原则 |
2.9 技术路线图 |
3.结果及分析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基线分析 |
3.3 治疗结果及数据分析 |
3.4 安全性评价 |
3.5 依从性评价 |
讨论 |
1.古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
1.1 病名及病因病机 |
1.2 治疗方法 |
2.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
2.1 诊断及发病机制 |
2.2 治疗方法 |
2.3 西医治疗高血压现状分析 |
3.受试者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
3.1 受试者选择依据 |
3.2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机制概述 |
3.3 针刺“四关穴”降压疗效确切 |
3.4 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概述及耳穴选择依据 |
3.5 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肯定 |
4.疗效结果及分析 |
4.1 基线分析 |
4.2 统计结果组内及组间分析 |
4.3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分析 |
4.4 安全性分析 |
4.5 依从性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综述 中医非药物外治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件2 量表 |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辰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ET和NO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Toll样受体信号介导炎症反应探讨温针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抗炎机制[D]. 金圣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D]. 赖鑫.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估[D]. 靳若旭.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穴位埋线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D]. 杨启帆.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针药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肾气亏虚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D]. 毕月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耳穴电刺激降压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即时降压效果的临床观察[D]. 徐留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温盒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影响[D]. 黄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降压按摩操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即时血压的临床观察[D]. 陆圆圆.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针刺方法优选研究[D]. 文明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辰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的临床研究[D]. 许水清. 河北中医学院,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