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渡槽止水的构造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敏,孙佳斌,李锋,汪伦焰,袁晨晖[1](2020)在《基于案例推理的跨流域调水明渠工程事故应急决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跨流域调水明渠工程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案例推理的明渠工程事故应急决策方法。对跨流域调水明渠工程事故的特征属性进行提炼归纳,利用框架表示法对事故案例进行组织表达;依据两级检索策略,从案例库中获取符合事故基本特征信息的源案例集,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属性指标权重,并结合属性相似度和结构相似度构建情景匹配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跨流域调水明渠工程事故应急决策辅助救援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杨秀荣,张勇[2](2020)在《红岭灌区西干渠输水建筑物伸缩缝止水设计》文中指出以红岭灌区西干渠输水建筑为例,从技术和经济方面对止水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建筑物的止水设计方案,以期为止水设计积累经验并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谢向荣,郑光俊[3](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渠道工程中膨胀土渠道、大型渡槽设计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在强降水区深挖高填膨胀土渠道方面,开展了多裂隙膨胀土边坡综合抗剪强度取值方法、原生裂隙面控制的深层滑动稳定分析方法、坡面保护与坡体加固的新型结构及其控制标准、填方渠堤剩余沉降量预测与控制方法、水泥改性土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膨胀土边坡设计理论方法和标准体系。在超大型渡槽结构设计方面,开展了低耗水头新型渡槽型式、温度荷载模式、预应力设计方法等研究,发展了超大型渡槽设计理论方法、设计控制标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关键技术的研发,解决了渠道工程设计技术难题,缩短了关键工期,保证了工程顺利建设和按期通水,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张赢丹[4](2020)在《在役石拱渡槽结构安全稳定性评价及维修加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役石拱渡槽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遭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渡槽出现槽体混凝土老化、漏水和裂缝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病害得不到及时处理的话,就可能出现渡槽的结构损伤和性能劣化,严重时就会影响渡槽的结构安全。因此,为了保证在役石拱渡槽安全平稳的运行,及时掌握在役石拱渡槽的健康情况,通过结构检测及计算分析,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加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引沁灌区新愚公石拱渡槽为工程背景,对整个渡槽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了健康检测及安全稳定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给出了该石拱渡槽相应的维修加固方案。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考虑到在役石拱渡槽评价模型的因素众多,而这些因素中有些具有模糊性,本文引入了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并考虑到在役石拱渡槽安全稳定性评价的错综复杂性,而就目前的各种石拱渡槽的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如果单纯的用一种模糊方法很难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因此,本文在石拱渡槽安全稳定性评价模型中选择了两种对比模型,分别应用改进Sugeno模糊积分渡槽安全性评价模型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渡槽安全性评价模型对在役石拱渡槽进行了评价分析,验证了两种评价模型的可行性。(2)针对基于改进Sugeno模糊积分石拱渡槽安全稳定性评价模型,在建立渡槽安全稳定性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用“+,?”运算代替传统Sugeno积分中“?,?”运算,兼顾了指标体系中权重小又起重要作用的指标,使得评价系统更加的全面客观。(3)研究了在役石拱渡槽加固相关方法,并对各种加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考虑到影响石拱渡槽加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及模糊性,所以对渡槽的维修加固引入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4)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了在役石拱渡槽病害产生的原因;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考虑病害的各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建立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得出了在役石拱渡槽主拱圈加固的最优维修策略,即在主拱圈下增设C40钢筋混凝土。
鲍钰[5](2020)在《小型农田水利装配式渠道与渡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型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化、施工装配化对于提高设计、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节能环保、水利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推广价值。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装配式建筑物发展迅速,但同时存在着预制构件尺寸不合理、质量要求不过关、强度等级不满足等问题。因此,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相关装配式建筑物定型设计、构件结构分析和砂浆材料等进行研究,对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具有较高的意义。本论文根据小型农田水利装配式建筑物建设情况,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灌区面积划分和灌水率等条件,对渠道和渡槽断面进行定型设计,以此来确定小型农田水利中常见的渠道和渡槽断面尺寸。(2)对装配式渡槽的布置和构造进行结构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接缝连接和防渗处理措施。以灌水时间1d、控制面积为300~500亩的矩形渡槽作为典型渡槽,采用工程中常见的带拉杆、不带拉杆两种不同形式的渡槽断面,在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条件下,采用ANYSIS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建模复核,结合工程造价比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带拉杆的装配式渡槽结构无论从结构受力还是经济方面均优于不带拉杆的装配式渡槽断面。(3)装配式渡槽砂浆材料的研究。从保证装配式渡槽的连接要求出发,进行了一种强度等级不低于M20、抗渗等级不低于P8的砂浆配合比研究,在传统砂浆的基础上,掺入不同量的硅粉(5%、7%、9%)和不同量的偏高岭土(1%、3%、5%)等量代替砂浆中的胶凝材料水泥。同时改变砂浆中的灰砂比(1:3、1:4、1:5)。以砂浆28d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作为试验指标。以灰砂比、硅粉、偏高岭土作为试验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强度等级不低于M20、抗渗等级不低于P8砂浆的配合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最优配合比:灰砂比为1:3,硅粉掺量为9%,偏高岭土掺量为3%。在试验室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配合比下的砂浆强度等级可达到M25,抗渗等级达到P10,具备一定的强度和抗渗的特点,完全能够满足小型农田渡槽连接所需。
刘思源[6](2019)在《高混凝土面板坝接缝止水结构数值模拟分析及位移变形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以堆石为支撑主体并将设置在上游迎水面的混凝土面板通过周边缝与趾板连接形成防渗结构的一种坝型,由于该坝型具有安全可靠、经济节省和适应性良好的特点,在高地震烈度区、深厚覆盖层、软岩地基和高陡边坡等复杂严酷条件下的坝型方案比对过程中,混凝土面板坝往往脱颖而出成为优选坝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现代碾压施工技术修建第一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筑坝技术、设计理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成果斐然。目前,我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技术难度、工程规模、最大坝高等均位于世界前列,200m级高面板坝建设技术和施工设备已趋成熟,正朝着300m级特高面板坝发起挑战。对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而言,面板是大坝挡水防渗的首道屏障,其中面板接缝的止水结构是大坝挡水防渗的关键设施,保证接缝止水结构的安全可靠,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重要研究内容。考虑高混凝土面坝堆石坝的接缝位移大变形的特点和高水头的荷载作用,对高混凝土面板坝止水结构性能进行研究,并积极探索高效可靠的新型止水结构型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得结论如下:(1)介绍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阐述了接缝止水技术的研究进展,接缝止水材料的研发应用,以及动态稳定止水新理念的内涵,在分析国内外具体工程案例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考虑高混凝土面坝堆石坝的接缝位移大变形的特点和高水头的压力荷载,积极探索高效可靠的新型止水结构型式;(2)针对以往开展的波形止水带及支撑橡胶棒的承载能力均局限于试验研究的现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对波形橡胶止水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不同工况条件下止水带承受接缝三向位移变形的能力和极限水压承载能力,对于直线段波形橡胶止水带,当支撑橡胶棒直径为100mm时,在工况I和工况II下都能承受不小于2.5MPa水压;对于拐角段波形橡胶止水带,为了保证支撑橡胶棒不掉进接缝,其直径临界值为140mm,在工况I和工况II下都能承受不小于2.5MPa水压,并根据面积等效原则,建议采取三根100mm直径橡胶棒绑扎在一起的构造型式;(3)针对传统锚固型止水盖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场安装固定工艺复杂、严寒地区受冰冻拉拔破坏显着的缺陷,提出一种利用胶粘剂粘接于混凝土表面的新型止水盖板结构,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涂料与新型盖板的粘结性能高于YEC环氧涂料11.8%38.6%,高于SK聚脲涂料34.8%53.4%,剪切位移是新型盖板承受接缝三向位移变形的控制工况;选用改性环氧涂料为胶粘剂且设置接缝剪切位移50mm、沉降位移100mm、张开位移50mm的工况条件,虽有盖板凸起与胶体粘结面松动和撕开,盖板边缘处有轻微变形的现象,但是对盖板止水效果没有影响,整体新型盖板止水结构没有破坏。
张岩[7](2019)在《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在社会经济进步的历程中不断发展,建成了大量的水工建筑物,但是由于各个时期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多年的运行之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例如我国很多在役渡槽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安全问题,需要经过科学的健康诊断之后,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除险加固。但目前国内尚且没有特别统一的渡槽健康诊断检测方法和安全鉴定标准,严重影响了渡槽的评价和维护决策。本文以混凝土渡槽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模型,设计了各指标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得出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结果,开发出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软件,并结合实例进行测试,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渡槽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根据初步建立的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软件的初步开发,设置了渡槽诊断、用户登录、渡槽维护、渡槽基本信息、帮助和参数设置六个模块,实现对混凝土渡槽的信息管理和诊断功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出渡槽的健康等级,给出维护建议。(2)运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清水沟渡槽的健康状态评价实例对初步开发的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进行测试,二者评价结果相同,证明了本系统是准确可用的,对今后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3)分析了本系统数据库的连接实现、系统界面的开发、系统各个模块的开发和各项主要功能的运行过程,成功实现了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软件的开发。(4)对各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经过多位专家的讨论,选取层次分析法进行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共选取了16个底层指标,并使用科学的数学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减少了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工作的主观误差,提高了健康诊断的准确性。(5)参照公路桥梁的有关安全评价资料,根据混凝土渡槽结构检测结果和评价参数以及国内外混凝土渡槽安全评价经验,制定评级标准,初步建立出混凝土渡槽结构的评价模型。
郭春雷,张宁,孟江红,任鑫龙[8](2018)在《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2016年11标渡槽伸缩缝止水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近年来多项渡槽工程伸缩缝止水设计及建成后效果分析,列出多种伸缩缝止水形式以及各自优缺点,供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龙泉河渡槽伸缩缝设计进行参考选择。最终根据使用条件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在费用允许的条件下,龙泉河渡槽伸缩缝选择了复合止水形式,进行了多重防护。可为设计人员在需要考虑伸缩缝止水的其他渡槽等工程设计中提供参照方案,并增加对伸缩缝止水材料的了解。
梁艳东[9](2016)在《渡槽伸缩缝防水处理施工技术》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渡槽施工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调水工程、输水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渡槽建设施工的两种结构形式,并分析了渡槽伸缩缝处漏水的原因,阐述了渡槽伸缩缝防水处理施工技术,以期为渡槽伸缩缝防水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
徐江,向国兴,罗代明,蒙进[10](2016)在《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技术在贵州峡谷山区的应用》文中提出山区长距离调水工程受输水水头、地形、地质条件的控制,采用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跨越深山峡谷。在对公路行业连续刚构桥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输水渡槽的功能特点,采用"桥槽合一"的技术路线开展了山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技术的研究。通过各方的联合攻关,在结构布置、结构构造、预应力体系、附属设施、材料、施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已将该技术应用于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总干渠草地坡、徐家湾、河沟头、焦家4座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的建设中。目前,4座连续刚构渡槽均已合龙,正在开展附属设施的施工,应力、变形等各项指标符合设计预期,预计将于今年接受充水试验以及试通水运行的考验。
二、渡槽止水的构造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渡槽止水的构造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2)红岭灌区西干渠输水建筑物伸缩缝止水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止水设计考虑因素 |
2.1 伸缩缝设置长度的选择 |
2.2 止水设计因素 |
1)安全性 |
2)适宜性 |
3)施工简便与检修更换方便 |
3 伸缩缝止水设计 |
3.1 渡槽 |
3.2 隧洞及暗涵 |
3.3 输水明渠 |
4 结语 |
(3)南水北调中线渠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膨胀土渠道设计与施工 |
2.1 膨胀土大气影响分带、裂隙连通性下的抗剪强度取值研究 |
2.2 随机分布长大裂隙渠道边坡稳定计算与评价方法 |
2.3 膨胀土保护层的厚度和范围研究 |
2.4 渠道边坡M型支护新结构 |
2.5 填方渠道剩余沉降控制标准和动态预测方法 |
2.6 渠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标准 |
3 超大型渡槽设计与施工 |
3.1 U型渡槽温度荷载加载方式研究 |
3.2 U型渡槽环向筋预应力损失计算及测试方法 |
3.3 U型渡槽预应力配筋设计及优化研究 |
3.4 超大型梁板一体箱型渡槽经济槽跨优化研究 |
3.5 分体式扶壁梯形渡槽结构设计研究 |
3.6 超大型渡槽设计施工技术规定 |
4 渠道工程关键配套装备研究 |
4.1 薄壁预应力渡槽预应力锚固体系 |
4.2 超大型预应力渡槽伸缩缝止水结构 |
4.3 膨胀土渠道试验及监测装置 |
5 结语 |
(4)在役石拱渡槽结构安全稳定性评价及维修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2.在役石拱渡槽安全稳定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
2.1 在役石拱渡槽安全稳定性评价方法 |
2.2 模糊积分理论 |
2.2.1 模糊测度 |
2.2.2 模糊积分的基本原理 |
2.3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
2.3.1 AHP-模糊综合评价基本理论 |
2.3.2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 |
2.4 基于改进Sugeno模糊积分的渡槽安全性评价模型 |
2.4.1 指标模糊测度的确定方法 |
2.4.2 满意度函数的选取 |
2.4.3 基于改进Sugeno模糊积分的渡槽安全性评价步骤 |
2.5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渡槽安全性评价模型 |
2.5.1 构造判断矩阵和权重的确定方法 |
2.5.2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渡槽安全性评价步骤 |
2.6 本章小结 |
3.在役石拱渡槽安全稳定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实例 |
3.1 实例概况 |
3.1.1 工程实例简介 |
3.1.2 工程实例中的各因素指标 |
3.2 基于改进Sugeno模糊积分的渡槽安全性评价模型的实例应用 |
3.2.1 建立备择集 |
3.2.2 各指标满意度的确定 |
3.2.3 各指标模糊测度g的确定 |
3.2.4 综合评价值计算过程 |
3.3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渡槽安全性评价模型的实例应用 |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2 指标评价标准 |
3.3.3 渡槽底层指标结构状态模糊综合评价 |
3.3.4 渡槽结构综合状态评价 |
3.4 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在役石拱渡槽维修加固方法优选研究 |
4.1 渡槽加固的意义 |
4.2 渡槽加固存在的问题 |
4.3 工程实例分析 |
4.3.1 新愚公石拱渡槽的现场检测及分析 |
4.3.2 建立ANSYS有限元结构静力分析 |
4.3.3 建立渡槽主拱圈加固方案优选评价指标体系 |
4.3.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渡槽主拱圈最优加固方案 |
4.3.5 针对渡槽其他病害构件的加固处理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5.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小型农田水利装配式渠道与渡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渠道断面研究进展 |
1.2.2 装配式渡槽研究进展 |
1.2.3 砂浆研究进展 |
1.3 存在主要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小型农田水利混凝土渠道及渡槽断面定型设计 |
2.1 渠道定型断面设计 |
2.1.1 设计参数 |
2.1.2 定型设计成果 |
2.2 渡槽断面定型设计 |
2.2.1 设计参数确定 |
2.2.2 定型设计成果 |
3 小型农田水利装配式渡槽研究 |
3.1 装配式渡槽断面结构 |
3.1.1 布置和构造 |
3.1.2 防渗处理 |
3.2 渡槽荷载 |
3.3 典型渡槽结构设计与分析 |
3.3.1 渡槽尺寸拟定 |
3.3.2 典型渡槽有限元分析 |
3.3.3 横梁配筋计算 |
3.3.4 造价比较 |
3.4 结论 |
4 装配式渡槽砂浆研究 |
4.1 试验目的 |
4.2 试验方案设计 |
4.2.1 试验原材料选取 |
4.2.2 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
4.2.3 因素水平设计 |
4.3 试验测试方法 |
4.3.1 试件制作 |
4.3.2 试件养护 |
4.3.3 抗压强度测定 |
4.3.4 抗渗压力测定 |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4.1 试验结果 |
4.4.2 试验数据分析 |
4.5 验证试验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生产项目 |
(6)高混凝土面板坝接缝止水结构数值模拟分析及位移变形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混凝土面板坝发展概述 |
1.2.2 面板坝接缝止水研究概述 |
1.2.3 面板坝止水材料研究概述 |
1.2.4 动态稳定止水新理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波形橡胶止水带数值模拟分析 |
2.1 概述 |
2.2 ABAQUS软件介绍 |
2.3 波形止水带建模与计算结果 |
2.3.1 波形止水带模型建立 |
2.3.2 直线段波形止水带计算结果 |
2.3.3 拐角段波形止水带计算结果 |
2.3.4 波形止水带极限承载水压计算结果 |
2.4 结论 |
3 新型止水盖板三向位移变形试验 |
3.1 概述 |
3.2 新型盖板小试样三向粘结强度试验 |
3.2.1 试验目的 |
3.2.2 试验材料及仪器 |
3.2.3 试验设计及步骤 |
3.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5 结论 |
3.3 新型盖板大试件三向位移变形试验 |
3.3.1 试验目的 |
3.3.2 试验材料 |
3.3.3 试验设计及步骤 |
3.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5 结论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渡槽病害成因研究现状 |
1.2.2 渡槽结构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方法 |
2.1 层次分析法 |
2.1.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2.1.2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 |
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
2.2.2 隶属度的确定 |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析步骤 |
第三章 混凝土渡槽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建立 |
3.1 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 |
3.2 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状态底层指标的评判标准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4 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状态评估值的计算 |
3.5 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状态评级标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1.1 完善性 |
4.1.2 合理性 |
4.1.3 可修改性 |
4.1.4 安全性 |
4.1.5 提示性 |
4.2 系统开发目的 |
4.3 系统需求分析 |
4.4 系统开发模式 |
4.5 系统结构设计 |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数据库的连接实现 |
5.3 开发平台 |
5.4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5 系统主界面的实现 |
5.6 各模块的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实例测试 |
6.1 工程概况 |
6.2 结构缺陷检测 |
6.2.1 井柱基础及托梁(墩柱) |
6.2.2 槽箱 |
6.2.3 槽箱顶部拉梁 |
6.2.4 人行桥 |
6.2.5 栏杆 |
6.2.6 T型梁 |
6.2.7 上下游连接段 |
6.3 渡槽挠度测量 |
6.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
6.5 混凝土强度检测 |
6.6 耐久寿命预测 |
6.7 过流能力验算 |
6.8 安全性能分析 |
6.8.1 静力安全分析 |
6.8.2 抗震安全分析 |
6.9 渡槽底层指标结构状态评价 |
6.10 系统运行 |
6.11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2016年11标渡槽伸缩缝止水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渡槽止水型式 |
2.1 中部埋入橡胶止水带加临水面填双组分聚硫密封胶辅助防渗止水 |
2.2 橡皮粘合式搭接止水 |
2.3 橡皮压板式止水加双组分聚硫密封胶辅助防渗 |
2.4 紫铜片止水 |
2.5 SK单组分手刮聚脲涂层止水 |
3 渡槽止水选择 |
4 结 语 |
(9)渡槽伸缩缝防水处理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渡槽伸缩缝主要采用的结构型式 |
1.1 搭接型止水结构 |
1.2 嵌缝对接型止水结构 |
2 渡槽伸缩缝漏水的主要原因分析 |
2.1 渡槽设计施工原因导致漏水 |
2.2 施工原因导致渡槽伸缩缝漏水 |
3 渡槽伸缩缝防水处理施工技术 |
3.1 案例资料 |
3.2 处理方案设计 |
3.3 处理方法 |
3.4 施工注意事项 |
(10)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技术在贵州峡谷山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的产生 |
1.2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及应用 |
1.3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技术路线 |
2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技术 |
2.1 总体布置 |
2.2 边、主跨比 |
2.3 主梁构造 |
2.3.1 总体构造 |
2.3.2 箱梁截面的宽度与高度 |
2.3.3 梁底曲线 |
2.3.4 箱梁几何构造尺寸 |
2.4 下部构造 |
2.4.1 槽墩 |
2.4.2 桩基承台 |
2.5 三向预应力 |
2.5.1 纵向预应力 |
2.5.2 横向预应力 |
2.5.3 竖向预应力 |
2.6 重要附属设施 |
2.6.1 伸缩止水缝 |
2.6.2 箱梁保温板及过水铺装层 |
2.6.3 过水箱体的防渗 |
2.7 主要材料 |
2.7.1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 |
2.7.2 钢材 |
2.8 施工技术 |
2.9 安全监测 |
2.9.1 施工期监控 |
2.9.2 运行期安全监测 |
2.1 0 主要检测技术 |
2.1 0. 1 桩基检测 |
2.1 0. 2 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张拉力检测 |
3 应用实践 |
3.1 应用情况 |
3.2 关键技术问题对策 |
4 结语 |
四、渡槽止水的构造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案例推理的跨流域调水明渠工程事故应急决策方法研究[J]. 李慧敏,孙佳斌,李锋,汪伦焰,袁晨晖. 工程管理学报, 2020(06)
- [2]红岭灌区西干渠输水建筑物伸缩缝止水设计[J]. 杨秀荣,张勇. 广东水利水电, 2020(06)
- [3]南水北调中线渠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J]. 谢向荣,郑光俊. 水利水电快报, 2020(02)
- [4]在役石拱渡槽结构安全稳定性评价及维修加固研究[D]. 张赢丹.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5]小型农田水利装配式渠道与渡槽研究[D]. 鲍钰. 扬州大学, 2020(06)
- [6]高混凝土面板坝接缝止水结构数值模拟分析及位移变形试验研究[D]. 刘思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7]混凝土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系统研究[D]. 张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8]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2016年11标渡槽伸缩缝止水设计[J]. 郭春雷,张宁,孟江红,任鑫龙.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8(03)
- [9]渡槽伸缩缝防水处理施工技术[J]. 梁艳东.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22)
- [10]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技术在贵州峡谷山区的应用[J]. 徐江,向国兴,罗代明,蒙进. 人民珠江,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