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网络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论文文献综述)
邵邃旭[1](2020)在《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因独特的“双四”教学模式而备受关注,这种新型的远程网络直播教学模式采用“异地同堂”的方式,将包括音频、视频、文本、图片、动画等资料在内的前端学校课堂教学实况同时传送到远端合作学校,让远端的学生和教师能实时参与前端课堂教学活动。该模式对落后地区、落后学校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又暴露出许多问题。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方法,以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为个案,结合自身网班教学经验,从网班教学的特殊性出发,调查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现状,对比语文传统教学和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效果,研究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推动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为以下五方面: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阐释了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现状调查。阐释了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特点、教学资源、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介绍了彭山一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应用情况,对彭山一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学情进行了调查,将网班和同层次非网班的语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是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根据调查结果,分别从语文教育教学层面、学校层面、语文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进一步分析了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重点分析了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是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化策略。针对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播放模式层面进行优化,采用直播模式与录播模式相结合的播放模式,阐述了不同班级、不同教学阶段、不同教学课型、不同教学内容的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播放策略。同时还给出了从学校层面、两端师生互动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进行优化的策略。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总结了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介绍了研究的不足,并对远程网络直播教学进行了展望。
柳宛伶[2](2020)在《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以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文中指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产业链推动了线上汉语教学的飞速发展,而一对一线上汉语课堂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语言环境、专业背景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发展迅速。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灵活性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案个性化,面对当今汉语学习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其教学方式近乎“量身定做”,受到对外汉语教学市场的广泛关注。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始终是根本。在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影响更大。鉴于此,研究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特别是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远程教育理论、混合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论文重点构建了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系框架,探讨在特定教学环境与模式下的教学能力构成。继而以厦门“中学西渐”公司的“Chinlingo”平台为依托,对参与平台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实习项目的职前教师(本文所讲“职前教师”是指在正式进入教师职业之前的、正在接受汉语国际教育或相关师范类教育的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全面调查了以上教师的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能力。调查发现职前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意识较强,但远程教育技术知识及一对一个别授课知识储备不足;有一定的角色转换观念;对线上交互协作能力的重视度较高;信息化课件的制作与设计能力存在学用脱节问题;重视线上教学情景的创设但很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线上课堂突发情况处置不当。此外,论文对62位职前汉语教师的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案例(含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观察、统计和比较了职前汉语教师的一对一线上教学角色转换能力、一对一线上教学设计能力与一对一线上教学实施能力。研究发现,职前汉语教师在实际一对一线上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角色转换效果不佳,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单一,师生线上互动效果欠缺,突发情况应对力度不足。最后针对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出现的教学能力问题,总结提出了几点培养建议。论文研究成果为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有利于促进线上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任丽颖[3](2020)在《新时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创新路径》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促使远程教育模式不断发生转变,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发展趋向也都随之发生重大改变。本文通过对新时代远程教育模式及特点、新时代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转变,新时代远程教育教师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探析,找出远程教育实现新突破的具体对策。
樊睿恺[4](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的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推进、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互联网+教育”生态的到来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信息化迅速普及的全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就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和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培育好思想政治教师良好的网络素养,使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握住网络这一有利的教育武器,发挥其正面的价值,在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的同时正确引领学生的网络价值观,真正实现在网络时代下的立德树人。本文运用文献检索法、比较研究法、社会调研法,基于问题意识和实证态度,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培育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有效的网络素养培育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的内涵及培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首先对网络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归纳出网络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而着眼教师群体的网络素养,最终由普遍到特殊,界定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的内涵及特征。其次对研究这一课题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培育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是新时代优化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必然选择,是创新政治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当前培育学生正确网络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第二部分首先是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反馈分析,陈述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网络素养自我提升主动性不强、网络素养与教学活动整合能力不强、学校对教师网络素养的培训流于形式。然后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制约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培育的主要因素。具体体现在教师网络素养自我培育意识缺位、网络素养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网络素养培育难以形成系统合力三个方面。第三部分针对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建构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培育的对策。从教师理念的角度提出应该提高网络素养自我培育的主动性、从教学的角度提出要加强师生网络素养培育的交互性、从社会支撑引领的角度提出要形成网络素养多方面培育的系统性。
郭彧宏[5](2020)在《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随着远程直播教学的深入,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实施,学者们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关注也越来越高。远程直播教学推广后,为实现教育均衡做出一定的贡献,并得到了远端学校师生的欢迎,在带来极大好处的同时,远程直播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明显,怎样才能将直播教学效益最大化?远端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直播教学?在直播教学下,远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重要力量,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由于远程教学的隔空性,进行授课的前端教师面对着庞大的学生,包括本班的学生和远端学校的学生,因而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远端教师显得特别重要,远端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直播课堂的利用效果。远程直播课堂下,远端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发生了改变,远端教师不仅需要作为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在直播课堂这一环境下所需要的特殊教学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远端教师在直播课堂下的教学能力入手,一个半月亲身融入重庆市Z中学的直播课堂,通过观察Z中学教师利用直播课堂的情况,访谈Z中学的远端教师和远端学生,结合访谈结果以及深入直播课堂的观察结果,重点分析了远端教师利用直播课堂时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通过文献分析以及调研现状分析出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这一环境下的教学能力,从而尝试提炼出了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下的教学能力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提出了关于如何提升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远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远程直播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概念的阐述,提出了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以及所带来的启示。第二部分笔者根据对文献的分析以及远程直播教学的特点构建了远端教师教学能力的框架,包括一般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第二部分笔者为调查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情况,做了一个研究设计。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研究样本进行了解读;同时介绍了本研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即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本研究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设计了研究思路。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Z中学教师利用直播课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首先分析了Z中学的特征,其次分析了Z中学教师对远程直播课堂的应用情况以及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能力的现状。第四部分则根据文献的研究和所调查的资料对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能力进行提炼,构建了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第五部分根据这一框架提出了提升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的一些策略。
蒲玉芹[6](2020)在《凉山州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甘洛中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开拓了跨空间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以下简称远程直播教学),促进教育多元化发展和均衡发展。远程直播教学是通过卫星网、互联网,远端学校可以同一时间参与直播学校的课堂教学,远端学生可以实时参与直播教学活动,简称"异地同堂"。远程直播教学摆脱了空间限制,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对民族地区教学水平提高意义重大。民族地区普遍与名校合作,参与远程直播教学,提高了民族地区的办学水平。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四川省甘洛中学运用成都七中的远程直播教学作为具体案例,对直播班师生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等方法,分析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探究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为更好促进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发展提出了可行性措施。通过对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进行实践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优势突出,肯定了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认为远程直播教学能够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应地理直播教学,通过地理直播教学,可以开阔视野,激发学习斗志,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但是效果不是很显着。同时,地理远程直播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师生互动少、课堂容量大、教学速度快。(2)通过对师生调查发现,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教师作用不明显、学校监督管理工作不足、课堂互动少以及学生难以适应教学内容等问题。其原因:一是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二是教师对自己角色定位模糊,没有做好远端辅导教师的工作;三是学校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远端学校、教师两方面提出以下的解决措施:增强地理直播教学中的交流互动;地理教师适应多样化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帮助学生适应地理直播教学内容;学校加强对直播教学的监督管理。
刘南萍[7](2019)在《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科学技术和教学理念不断地冲击着大学课堂教学,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正式进入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共存的后班级授课制阶段。后班级授课制阶段的到来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且伴随着高校教学质量下降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双重冲击,课堂讲授法因发展受到限制而陷入危机和困境之中。尽管如此,当前也并没有其他任何教学方法能取代讲授法在教学中的地位,讲授法依旧是后班级授课制阶段高等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通过对讲授法的使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探究,为我们对讲授法形成科学的认识,提出高校有效使用讲授法的对策或措施,以及了解讲授法久经指责而不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论文构建了讲授法发展的分析框架,综合采用历史与比较研究、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讲授法在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对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讲授法的历史发展特点和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校讲授法教学效果的建议。总体而言,有关后班级授课时代讲授法的现状及发展的研究结论如下:(1)讲授法久而不衰有深厚的历史基础:首先是前班级授课制时代的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讲授法能有效、快速地传授道德规范,深受教师欢迎;其次是班级授课制时代的教育重视知识传授,讲授法以能大量的、系统地传授结构化的知识而得到推广;最后是后班级授课制阶段教育心理学崛起、师生关系转化、教育技术兴起,讲授法的发展受到一定地限制与挑战,但膨胀化的科学知识需要系统化地传授给学生,讲授法有其存在的根本。(2)虽然后班级授课制阶段高校课堂教学中讲授法因误用受到批判,但学生对讲授法的整体满意度不低,且讲授法仍旧是高校中使用最多、最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之所以被视为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原因有三:一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讲授法以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二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讲授法以教师作为主导者;三是知识数量愈发增加,讲授法能有效地传递系统性知识。(3)在了解讲授法历史演变和后班级授课制阶段的讲授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讲授法认识和使用现状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有效应用讲授法几点措施:恰当确定、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讲究语言艺术;正确把握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后班级授课制阶段高校课堂讲授法的改革,要在深入了解讲授法的适用条件和使用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有效课堂,从根本上帮助讲授法摆脱困境,提高教学效果。
罗珍[8](2018)在《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是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会随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并且人类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的需求的变化也会使得其研究内容产生变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赋予了教育技术概念丰富的内容。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从教育技术学产生开始就经历了无数的变化,种类之多,形式之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教育技术应用热潮。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本文以信息时代为研究背景,根据文献共词分析、信息时代的主流技术的时间顺序二种方法,定位对应的技术。进一步把各种技术的发展演变进行一次大致的梳理,从中找出教育技术发展的轨迹,总结经验和教训,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硬件环境演变,软件环境,教学方式研究等3个方面了解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学的技术演变过程,这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密切,硬件的发展,软件的更新都会影响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方面。其中,对硬件环境演变的探究主要是结合硬件环境的变化历程进行探讨如何可以更好的将其应用于教学;软件研究则主要研究每一个时期出现的新的技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新的技术应用,例如微课、慕课、课件,再分析它们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教学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研究经过历史的演变,教学方式出现了哪些变化。希望能够对教师或者其他人了解这门技术的发展过程起到很大的作用,为研究者预测某个技术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吴佩佩[9](2018)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教育活动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云计算等与传统课堂的结合诞生了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新的教学形式,而新的教学形式的产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想要紧跟时代发展,迅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其中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其发展策略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策略。首先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的影响,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打破教师知识垄断,师生地位平等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教育模式多元化等,归纳出“互联网+”时代教育的特点,包括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等。“互联网+”时代教育产生了诸多新的变化,推动了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包括对课程设置变革的推动、对学习方式变革的推动以及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新要求。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新要求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变革,包括发展目标和发展内容的调试、发展途径和发展方法的革新、发展条件和发展政策的提供等等。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现状,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发展条件,但是教师若没有自主发展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地配合和学习,一切都是泡影,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推力,研究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策略十分必要。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观念的更新、知能的充实、角色的转变。观念的更新主要有自主发展意识的强化、终身学习意识的确立、网络学习意识的加强、“随机学习”意识的形成等。知能的充实主要包括信息素养的提高;“大数据”运用能力的提高;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方式整合能力的提升;开放式教学能力的提升。角色的转变包括了由“教者”向“学习者”的转变、由封闭的“书斋式学习者”向开放式的“网络学习者”的转变、由“知识累积型”教师向“技术运用型”教师的转变。通过研究“互联网+”下教师自主发展策略,以期对现实中教师观念的转变、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师生关系的转变有所启示,为教师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做准备。
赵丹[10](2018)在《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构想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是在国际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研究的经验借鉴基础上,结合我国素质教育艰难推进的局面,针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现状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完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缺一不可。对于身心日趋成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应当在打好文化基础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自主发展,为更好地实现社会参与做好准备。高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有自我掌控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意愿,有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越来越多可以改变教育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城市高中线上和线下的自主学习生活,为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基于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实现城市高中学生现阶段最重要的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目标的引导下,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学校的围墙试图重构时空,为城市高中学生设计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模式。基于相关研究和教育模式、机制创新的考量,城市高中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的构想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收集材料,在理论探讨、现实关照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整个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的构建。教育模式的设计、构建和该模式实施可能遇到的教育现实阻碍和改进策略的提出是研究的核心。首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是在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高度关注和大量研究的经验和影响下形成的符合中国教育现实和中国学生发展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核心素养框架。这三大核心素养目标的培育应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分学段关注、部分渗透、整体推进”,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这最重要的就是自主发展。在身心逐渐成熟的高中阶段,要使其能够掌握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能力。接着,采取电子问卷的形式对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进行调研。研究发现城市高中学生虽存在各项均不确定比例过高,善学但不乐学,会反思但不擅长总结提高,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有待加强等影响其自主发展的问题,需要加以重点培育。但其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在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中找到自我定位,兴趣引导学习,有时间有空间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自我调节,学会学习,并能自定步调为其在线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再者,结合我国城市良好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地平线报告中未来改变教育的新技术的审视,借鉴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区域案例和个别化特例的经验启示,通过这些有利条件,阐述了城市高中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的构建可行性。此外,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意见,几经修改后确定了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结构图,分析了该模式的特点、要素、运行过程和评价体系。接着在对相关主体的访谈和研究中发现了该模式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最后,提出的城市高中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虽只是一种设计,可能存在缺陷和不足,但却符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愿景。这种教育模式未来有可能在农村实施,不但可以实现所有高中学生的自主发展,更能使区域教育资源可以最大化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浅议网络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网络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提出问题 |
1.1.1 时代背景:远程网络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
1.1.2 社会背景:中小学远程网络教学值得关注 |
1.1.3 现实背景:远程网络直播教学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
1.1.4 未来趋势:远程网络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调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3.1 远程教育 |
1.3.2 远程网络直播教学 |
1.3.3 远程网络直播学校 |
1.3.4 远程网络直播老师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创新 |
2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现状调查 |
2.1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概况 |
2.1.1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特点 |
2.1.2 远程直播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3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教学资源 |
2.1.4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组织形式 |
2.1.5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教学过程 |
2.2 彭山一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概况 |
2.2.1 彭山一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运用情况介绍 |
2.2.2 彭山一中各层次类型班级的学情简介 |
2.3 彭山一中语文学科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学情调査 |
2.3.1 问卷调查 |
2.3.2 访谈调查 |
2.3.3 网班与非网班成绩比较 |
3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
3.1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点 |
3.1.1 从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层面 |
3.1.2 从学校层面 |
3.1.3 从语文教师层面 |
3.1.4 从学生层面 |
3.2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不足 |
3.2.1 从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层面 |
3.2.2 从学校层面 |
3.2.3 从语文教师层面 |
3.2.4 从学生层面 |
4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化策略 |
4.1 从播放模式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1.1 采用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播放模式 |
4.1.2 不同层次班级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1.3 不同教学阶段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1.4 不同语文教学课型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1.5 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1.6 不同语文授课教师教学内容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2 从学校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2.1 加强对远端语文教师的培训并实施激励措施 |
4.2.2 加强硬件投入 |
4.3 从两端师生交互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3.1 加强远端师生之间的交互 |
4.3.2 加强两端语文教师交互 |
4.4 从教师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4.1 远端语文辅导老师在远程网络教学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
4.4.2 远端语文辅导老师在远程网络教学课堂中要巧妙做好自身角色 |
4.4.3 远端语文辅导老师课后工作一定要到位 |
4.4.4 不断提升自身功底 |
4.5 从学生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5.1 优化生源 |
4.5.2 有意识培养学生适应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能力 |
5 研究结论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2.1 调查还不够深入 |
5.2.2 实证资料收集不充分,评价方面有一定的片面性 |
5.2.3 研究时间有待加长,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范围有待扩大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问卷(远端网班语文教师使用) |
附录2 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问卷(远端网班学生使用) |
附录3 访谈调查(远端网班语文教师使用) |
附录4 访谈调查(远端网班学生使用) |
附录5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直播与录播相结合模式的课堂实录 |
致谢 |
(2)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以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的兴起 |
二、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
三、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育的重要性 |
四、中学西渐公司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概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现实意义 |
二、学术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线上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二、一对一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三、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 |
四、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理论背景及重要概念 |
一、理论背景 |
二、重要概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基础能力 |
一、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
二、强调线上课堂观察与想象的教师角色转换能力 |
第二节 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特色能力 |
一、突出信息化与情境创设的教学设计能力 |
二、重在交互协作与应变的教学实施能力 |
第三章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问卷调查与综合分析 |
第一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现状问卷调查设计 |
一、问卷内容及设计 |
二、问卷设计目的 |
三、调查对象样本的选取 |
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二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统计与分析 |
一、教师基本信息与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模式分析 |
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统计与分析 |
三、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角色转换能力统计与分析 |
四、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设计能力统计与分析 |
五、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实施能力统计与分析 |
六、一对一线上汉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
第四章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实际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角色转换能力案例分析 |
一、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性不足 |
二、观察分析能力局限性较大 |
三、想象创新能力总体较强 |
第二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设计能力案例分析 |
一、信息化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
二、线上教学情境创设能力意识较强 |
第三节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实施能力案例分析 |
一、交互协作与引导能力总体较弱 |
二、突发情况应变能力存在明显短板 |
第五章 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培养建议 |
一、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结构 |
二、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 |
三、加强信息化素养,培养信息化能力 |
四、强调针对性教学,定制个性化方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问卷调查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新时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创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远程教育模式及特点 |
(一)远程教育的新模式和特点 |
(二)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模式和特点 |
二、新时代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
(一)教师角色的分化 |
(二)教师身份的认定 |
(三)教师能力的转变 |
(四)教师评价的创新 |
三、新时代远程教育教师发展趋势 |
(一)构建远程教育教师发展平台 |
(二)强化远程教育教师能力建设 |
(三)提升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
(四)创新远程教育教师培养模式 |
(4)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 本文拟创新点 |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及其培育的必要性 |
(一)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的相关概念 |
1、“网络素养” |
2、“中学教师网络素养” |
3、“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 |
(二)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的特征 |
1、综合性 |
2、创生性 |
3、德育性 |
(三)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
1、优化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必然选择 |
2、创新政治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途径 |
3、培育学生正确网络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
1、教师网络素养自我提升主动性不强 |
2、网络素养与教学活动整合不强 |
3、学校对教师网络素养的培训力度不够 |
(二) 制约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培育的主要原因 |
1、教师网络素养自我培育意识缺位 |
2、网络素养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
3、对网络素养培育难以形成系统合力 |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培育的对策研究 |
(一) 提高网络素养自我培育的主动性 |
1、积极转变观念,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 |
2、更新知识储备,用丰富的资源充实自己 |
3、加强师德建设,用思辨的态度提升自己 |
(二) 加强师生网络素养培育的交互性 |
1、着眼学生客观网络实际,针对性地培育教师网络素养 |
2、科学运用网络资源和手段,实现共建共享的思政课堂 |
3、注重网络榜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突出思想政治教师榜样作用 |
(三) 形成网络素养多方面培育的系统性 |
1、创建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强化社会资源和学校文化的联合 |
2、优化师范生培养方式,强化政治教师网络素养在职培训 |
3、完善政治教师素养评价体系,凸显网络素养的当代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五)研究创新 |
一、相关概念阐述和理论基础 |
(一)远程直播课堂相关概念 |
(二)教学能力相关概念 |
(三)理论基础 |
二、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样本解读 |
(二)研究工具制定 |
(三)研究思路 |
三、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现状分析 |
(一)Z中学的特征 |
(二)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现状 |
四、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提炼 |
(一)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分析 |
(二)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图 |
五、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
(一)立足学校,优化远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 |
(二)立足个人,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凉山州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甘洛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促进远程直播教育的发展 |
1.1.2 民族地区教育落后,远程直播教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
1.1.3 远程直播教学在中学的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 远程卫星网络学校 |
1.5.2 远程直播教学 |
1.5.3 远程直播课堂 |
1.6 理论基础 |
1.6.1 传播理论 |
1.6.2 教学交互理论 |
1.6.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1.6.4 学习理论 |
2 远程直播教学概述 |
2.1 远程直播教学由来 |
2.2 成都七中远程直播教学概况 |
2.2.1 远程直播教学的特点 |
2.2.2 远程直播教学发展快速的原因 |
2.3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概况 |
2.3.1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过程 |
2.3.2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组织形式 |
3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范围 |
3.1.1 甘洛中学学习情况简介 |
3.1.2 甘洛中学教师现状调查 |
3.1.3 甘洛中学远程直播教学班现状调查 |
3.2 问卷调查分析 |
3.2.1 问卷设计与实施 |
3.2.2 问卷数据收集与处理 |
3.3 访谈调查 |
3.3.1 访谈对象 |
3.3.2 访谈程序 |
3.3.3 访谈内容分析 |
3.4 课堂观察 |
3.4.1 观察对象与目的 |
3.4.2 观察程序 |
3.4.3 观察统计分析 |
4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实际教学效果分析 |
4.1 对远端学生正面影响 |
4.1.1 激发部分远端学生的学习动机 |
4.1.2 开阔了远端学生视野,提高认知能力 |
4.1.3 提高部分远端学生地理成绩 |
4.1.4 促进远端学生能力的提高 |
4.2 对远端教师正面影响 |
4.2.1 提高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
4.2.2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
4.2.3 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
4.2.4 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
4.3 远端学校正面影响 |
5 地理远程直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地理远程直播教学存在的问题 |
5.1.1 地理直播教学之中,师生互动少 |
5.1.2 卫星网络教育平台不稳定 |
5.1.3 远端地理辅导教师作用不明显 |
5.1.4 远端学生对地理直播教学内容难以适应 |
5.1.5 远端学校对直播管理不足 |
5.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远程直播教学本身存在问题 |
5.2.2 远端学生原因 |
5.2.3 教师存在的原因 |
5.2.4 远端学校监督、管理不足 |
6 提高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质量的措施 |
6.1 增加远程直播教学中的交流互动 |
6.1.1 远端教师加强与前端教师的交流沟通 |
6.1.2 加强远端师生的互动 |
6.1.3 增加前端授课教师与远端学生的交流 |
6.1.4 增加两端学校的交流 |
6.2 远端地理教师适应多样化角色,转变教学方式 |
6.2.1 根据实际教学,调整教学方式 |
6.2.2 积极参与课前备课 |
6.2.3 直播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
6.2.4 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查漏补缺 |
6.2.5 采用翻转课堂,改进地理远程直播课堂 |
6.3 帮助远端学生适应地理远程直播教学 |
6.3.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6.3.2 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6.3.3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6.3.4 做好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 |
6.4 远端学校加强对远程直播教学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
6.4.1 要控制入口,把好网班的生源关 |
6.4.2 选择本校优秀的地理教师担任远端教师 |
6.4.3 加强网班教学工作的监督管理 |
6.4.4 加大对远程直播教学的投入,保证直播平台的稳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讲授法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和本研究的出发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目标 |
1.4.1 文献法 |
1.4.2 历史与比较研究法 |
1.4.3 问卷法 |
1.4.4 访谈法 |
1.5 基础概念界定 |
1.5.1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 |
1.5.2 高等教育 |
1.5.3 教学方法 |
1.5.4 讲授法 |
1.6 研究思路 |
1.6.1 研究框架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 |
第2章 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历史演变 |
2.1 前班级授课制阶段的讲授法 |
2.1.1 前班级授课制阶段我国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1.2 前班级授课制阶段西方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1.3 前班级授课制阶段中西方讲授法的发展比较 |
2.2 班级授课制阶段的讲授法 |
2.2.1 班级授课制阶段我国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2.2 班级授课制阶段西方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2.3 班级授课制阶段中西方讲授法的发展比较 |
2.3 后班级授课阶段的讲授法 |
2.3.1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中国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3.2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西方讲授法的发展变式及特征 |
2.3.3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中西方讲授法的发展比较 |
第3章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
3.1 研究方法与工具 |
3.1.1 资料来源 |
3.1.2 问卷调查 |
3.1.3 访谈调查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高校学生对讲授法的认识现状 |
3.2.2 高校讲授法的使用现状 |
3.2.3 高校学生对讲授法的满意度情况 |
3.2.4 高校学生对讲授法的改进措施意见 |
3.3 存在问题与讨论 |
3.3.1 学生对讲授法的定义有一定的认识但仍不够正确 |
3.3.2 学生对讲授能达成的教育目的和能传授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认识 |
3.3.3 教师和学生:学生对讲授法的满意层面较为狭窄 |
第4章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4.1 讲授法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比较及引发的思考 |
4.1.1 教学目的的特点:传授系统性知识 |
4.1.2 教学内容的特点:系统性、结构化间接知识 |
4.1.3 教师与学生的特点 |
4.2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受到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
4.2.1 教学目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讲授法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矛盾 |
4.2.2 教学内容:知识数据化、碎片化和讲授法系统传授结构性知识的矛盾 |
4.2.3 教师与学生:“以学习者中心”新型师生关系和讲授法教师主导的矛盾 |
4.2.4 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拓宽和讲授法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矛盾 |
4.3 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应变策略 |
4.3.1 完善讲授法 |
4.3.2 与其他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相结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文献综述 |
1.5 研究的方法、思路和步骤 |
第2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出现过的教育技术环境 |
2.1 以文献共词分析探寻教育技术的技术发展脉络 |
2.1.1 硬件环境 |
2.1.2 软件环境 |
2.1.3 教学方式 |
2.1.4 总结 |
2.2 以信息时代的代表性主流技术探寻教育技术发展脉络 |
第3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硬件技术发展演变 |
3.1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分析 |
3.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演变 |
3.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演变 |
3.4 网络与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演变 |
3.5 网络电视的发展演变 |
3.6 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演变 |
3.7 电子书包的发展演变 |
3.8 VR的发展演变 |
3.9 云计算的发展演变 |
3.1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演变 |
3.11 物联网发展演变 |
3.12 人工智能的发展演变 |
第4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软件环境的发展演变 |
4.1 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 |
4.1.1 Authorware的发展趋势分析 |
4.1.2 flash的发展趋势分析 |
4.1.3 Moodle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 |
4.1.4 微信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 |
4.2 应用软件资源 |
4.2.1 课件的发展趋势分析 |
4.2.2 资源博客的发展趋势分析 |
4.2.3 微课的发展趋势分析 |
4.2.4 MOOC的发展趋势分析 |
4.2.5 SPOC的发展趋势分析 |
4.2.6 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5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教学方式的发展演变 |
5.1 计算机辅助教学 |
5.2 自主学习 |
5.3 合作学习 |
5.4 任务驱动学习 |
5.5 远程教学 |
5.6 网络教学 |
5.7 移动学习 |
5.8 翻转课堂 |
第6章 发展趋势总结 |
6.1 硬件技术发展趋势总结 |
6.2 软件技术发展趋势总结 |
6.3 教学方式发展趋势总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存在的不足 |
7.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和教师 |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 |
一、“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
二、“互联网+”时代教育的特点 |
第二节 “互联网+”对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推动 |
一、对课程设置变革的推动 |
二、对学习方式变革的推动 |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
一、对知能结构的要求 |
二、对教学技术与方法的要求 |
三、对师生角色观的要求 |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 |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内容的调适 |
一、发展目标的调适 |
二、发展内容的调适 |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方式的革新 |
一、发展途径的革新 |
二、发展方式的革新 |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条件和政策的提供 |
一、发展条件的提供 |
二、发展政策的提供 |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重心 |
第一节 观念的更新 |
一、自主发展意识的强化 |
二、终身学习意识的确立 |
三、网络学习意识的加强 |
四、“随机学习”意识的形成 |
第二节 知能的充实 |
一、信息素养的提高 |
二、“大数据”运用能力的提高 |
三、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方式整合设计能力的提升 |
四、开放式教学能力的提升 |
第三节 角色的转变 |
一、由“教者”向“学习者”的转变 |
二、由封闭的“书斋式学习者”向开放式的“网络学习者”转变 |
三、由“知识积累型”教师向“技术运用型”教师的转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构想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五)研究设计 |
一、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
(一)国际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形成的脉络梳理 |
(二)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内涵诠释 |
(三)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意义审视 |
二、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现状调查 |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研反馈信息梳理分析 |
(三)调研结果描述: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现状的结论 |
三、城市高中学生依托互联网实现自主发展的有利条件 |
(一)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助力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 |
(二)从地平线报告看未来改变教育的新技术带来的新趋势 |
(三)我国“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及启示 |
四、“互联网+”背景下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构建 |
(一)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专家咨询分析 |
(二)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特点 |
(三)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系统要素 |
(四)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结构设计及运作 |
(五)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评价 |
五、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实施的问题及建议 |
(一)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实施的可能问题探究 |
(二)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实施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浅议网络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为例[D]. 邵邃旭. 西南大学, 2020(05)
- [2]职前汉语教师一对一线上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以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D]. 柳宛伶. 华侨大学, 2020(01)
- [3]新时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创新路径[J]. 任丽颖.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0(03)
- [4]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网络素养的培育研究[D]. 樊睿恺.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5]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D]. 郭彧宏. 西南大学, 2020(01)
- [6]凉山州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甘洛中学为例[D]. 蒲玉芹.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后班级授课制阶段讲授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D]. 刘南萍.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8]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演变研究[D]. 罗珍. 深圳大学, 2018(01)
- [9]“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策略研究[D]. 吴佩佩.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构想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分析[D]. 赵丹. 西南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