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禄梦豪[1](2021)在《经尿道钬激光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和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为剜除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0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最终入组钬激光剜除组47例,等离子剜除组46例,分别按照对应组别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然后统计对比两组之间的术前资料及术后3次随访数据。结果:钬激光组剜除时间较等离子组长,组织粉碎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等离子组短(P<0.05);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随访时等离子组血尿和Ⅰ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钬激光组(P<0.05),术后3月随访时,钬激光组尿道狭窄发生率高于等离子组,Ⅰ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离子组高于钬激光组(P>0.05),术后6月随访时,两组间术后效果基本稳定,随访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钬激光剜除与等离子剜除具有相似的近期疗效;钬激光组在术后恢复时间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小于等离子组;即使在只能做钬激光碎石的基层医院,基于等离子电切镜并加用激光固定装置和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等器械依旧能达到良好的手术疗效。
袁星辰[2](2020)在《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及其组分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2月因下尿路症状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90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症将患者分为MetS组与非MetS组,MetS组为1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非MetS组为7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前列腺超声检查结果、BPH相关指标;依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计算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储尿期评分,排尿期评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MetS组与非MetS组平均年龄、吸烟比例及饮酒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MetS组腹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患病率分别为84.8%、29.5%、46.2%及23.5%,显着高于非MetS组(P<0.05)。(2)MetS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肌酐显着高于非MetS组,LDL-C与肾小球滤过率显着低于非MetS组(P<0.05)。(3)MetS组与非MetS组患者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残余尿量平均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MetS组MCC、膀胱顺应性及Qmax均显着低于非MetS组(P<0.05)。(4)MetS组IPSS、储尿期评分及排尿期评分平均值分别为26.7±6.3、12.2±2.7与14.5±4.7;非MetS组IPSS、储尿期评分及排尿期评分平均值分别为23.6±5.4、9.3±3.1与14.3±4.2。MetS组与非MetS组患者的IPSS、储尿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排尿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etS成分个数的增加,IPSS、储尿期评分随之升高(P<0.05),排尿期评分则未见规律性变化(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Met S成分个数与IPSS、储尿期评分及排尿期评分相关性,结果显示IPSS、储尿期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排尿期评分呈正相关,但相关性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合并有腹型肥胖、高血压IPSS评分显着上升(P<0.05),但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血糖对IPSS无显着影响(P>0.05)。研究结论:(1)BPH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较高,是BPH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原因;(2)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进展与BPH下尿路症状关系密切,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管理对BPH下尿路症状的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陈文光[3](2020)在《不同病症力敏腧穴分布规律及压痛阈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力敏腧穴在体表的分布规律;比较患者不同部位的腧穴、腧穴与同神经节段非腧穴点,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相同部位腧穴压痛阈值的差异,为针灸临床诊治IBS、CPID、BPH选穴提供依据。方法:1.试验一研究对象为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IBS、40例CPID、40例BPH患者,按照力敏腧穴探查标准,分别对其进行力敏腧穴的探查,根据力敏腧穴判定标准判断探查的腧穴是否为力敏腧穴,对探查到的力敏腧穴按部位、经脉、腧穴与非腧穴点进行记录、统计分析。2.试验二研究对象为试验一纳入的研究对象中探查到2个以上力敏腧穴的患者和符合纳入标准107例健康受试者,将其分为IBS组、CPID组、BPH组、健康受试者组1(Contrl 1,Con 1组)、健康受试者组2(Contrl 2,Con 2组)、健康受试者组3(Contrl 3,Con 3组)。各组所选的腧穴为课题前期预试验和试验一的研究结果,按部位筛选出每个部位力敏腧穴出现频次较高的腧穴;先从按部位选取一个腧穴,再选其同神经节段的非腧穴点。其中IBS组和Con 1组所选的腧穴为天枢(腰腹部)、率谷(头面部)、胃俞(胸背部)、太冲(四肢部)及同神经节段的非腧穴点;CPID组和Con 2组所选的腧穴为次髎(腰骶部)、关元(腹部)、大包(胸背部)、三阴交(四肢部)及同神经节段的非腧穴点;BPH组和Con 3组所选的腧穴为膀胱俞(腰骶部)、肝俞(胸背部)、中极(腹部)、阴陵泉(四肢)及同神经节段的非腧穴点,对各组选择的腧穴利用手持测痛仪分别进行压痛阈值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统计分析。结果:1.40例IBS患者总共探查到246个力敏腧穴,平均出现力敏腧穴6.15个,按肢体部位划分,多集中在腰腹部;其中力敏腧穴频次前五的经脉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频次位于前五的腧穴分别为中脘、天枢、足三里、率谷、中庭;其中属于传统经穴的比率为80.1%,非经穴的比率为19.9%。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疾病状态时,天枢、率谷、胃俞、太冲压痛阈值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腧穴与同神经节段的非腧穴压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不同部位的腧穴之间压痛阈值比较:(1)太冲比天枢、胃俞低(P<0.01),太冲比率谷低(P<0.05)(2)率谷比天枢、胃俞低(P<0.05)(3)天枢比胃俞低(P<0.01)。2.40例CPID患者中总共探查到243个力敏腧穴,平均出现力敏腧穴6.08个,按肢体部位划分,多集中在腹部;按每条经脉上不同位置力敏腧穴数量统计分析,其中力敏腧穴频次前五的经脉分别为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频次位于前五的腧穴分别为三阴交、次髎、关元、阴陵泉、地机;其中属于传统经穴的比率为78.2%,属于非经穴的比率为21.8%。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疾病状态时,次髎、关元、大包、三阴交压痛阈值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腧穴与同神经节段的非腧穴压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盆腔炎患者不同部位的腧穴之间压痛阈值比较:(1)三阴交比次髎、关元低(P<0.01)(2)大包比次髎低(P<0.01)。3.40例BPH患者中总共探查到251个力敏腧穴,平均出现力敏腧穴6.28个,按肢体部位划分,多集中在下肢;按每条经脉上不同位置力敏腧穴数量统计分析,其中力敏腧穴频次前五的经脉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频次位于前五的腧穴分别为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阴包;其中属于传统经穴的比率为77.7%,属于非经穴的比率为22.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疾病状态时,膀胱俞、肝俞、中极、阴陵泉压痛阈值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腧穴与同神经节段的非腧穴压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不同部位的腧穴之间压痛阈值比较:(1)阴陵泉比中极、膀胱俞、肝俞低(P<0.01)(2)中极比膀胱俞、肝俞低(P<0.01)(3)膀胱俞比肝俞低(P<0.01)。结论:1.从力敏腧穴分布规律来看:(1)IBS、CPID、BPH患者在力敏腧穴分布规律有其各自的特征,其中IBS患者力敏腧穴分布位置按经脉归类,其与足阳明胃经相关性最高,其次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按部位归类,腰腹部力敏腧穴分布最多;出现频次最高的力敏腧穴为中脘,其次为天枢、足三里、率谷、中庭。CPID患者力敏腧穴分布位置按经脉归类,其与足太阴脾经相关性最高,其次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按部位归类,腹部力敏腧穴分布最多;出现频次最高的力敏腧穴为三阴交、其次为次髎、关元、阴陵泉、地机。BPH患者力敏腧穴分布位置按经脉归类,其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关性最高、其次为足太阴脾经、任脉;按部位归类,下肢力敏腧穴分布最多;出现频次最高的力敏腧穴为中极、其次为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阴包。(2)IBS、CPID、BPH患者在力敏腧穴分布规律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首先三者力敏腧穴多分布在腹部和腰骶部、即病位所在的局部位置;其次三者力敏腧穴都在相关募穴、背俞穴出现,提示我们临床对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盆腔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寻找力敏腧穴时要注重募穴和背俞穴的探查;三者力敏腧穴频次前四的经脉都包括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最后三者力敏腧穴不仅分布在传统经腧穴置上,在经穴附近的非经腧穴置上同样存在力敏腧穴。2.从腧穴压痛阈值来看:IBS、CPID、BPH患者在疾病状态时,肢体远端腧穴压痛阈值比局部腧穴压痛阈值更低,腧穴与同神经节段的非腧穴点压痛阈值比较无差异性,IBS、CPID、BP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对同一腧穴压痛阈值进行比较,患者腧穴压痛阈值均比健康者低。
陶文林[4](2020)在《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单中心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国产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与进口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指南和共识的修订、临床路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BPH患者行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根据微创等离子手术设备的不同,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进口设备组和国产设备组。收集并记录患者术前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膀胱残余尿量(Post void residual,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评分)、血红蛋白值(Hemoglobin,HB);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值、手术时间、切割前列腺组织重量;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Qmax、PVR、IPSS及QOL评分和术后12月内相关手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果:1.进口设备组和国产设备组患者的年龄、BMI、术前前列腺体积、PSA、IPSS、QOL评分、Qmax、PVR及血红蛋白值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进口设备组和国产设备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值的变化幅度、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割前列腺组织重量及切割效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的Qmax、PVR、IPSS、QOL评分均较术前显着改善,经行t检验,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术后3个月、12个月Qmax、PVR、IPSS评分、QOL评分,经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期间均无TURS、再次手术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进口设备组出现尿路感染1例,术后继发出血1例;而国产设备组出现尿路感染3例,膀胱痉挛1例、拔除尿管后尿潴留1例,经对症治疗,均已治愈。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口设备组7.1%(2/28)与国产设备组17.2%(5/29)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国产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和进口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应用于PKRP治疗BPH患者时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国产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和进口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应用于PKRP治疗BPH患者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等方面,疗效相似;且二者在并发症的发生及安全性方面无显着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欣欣[5](2019)在《油菜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的机制及其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发病率逐年攀升,该病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临床上,更多的集中于治疗BPH的药物研发,有关油菜蜂花粉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机制以及相关临床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建立BPH大鼠模型,探究油菜蜂花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机制、最佳使用剂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选取雄性SD大鼠采用丙酸睾酮诱导建立BPH模型,对油菜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的机制展开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以及油菜蜂花粉低剂量组(50.0 mg/kg)、中剂量组(100.0mg/kg)和高剂量组(200.0 mg/kg)。连续灌胃1个月后,处死大鼠,测量大鼠的前列腺湿重,计算前列腺指数(PI),分析前列腺组织形态,考察激素和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等指标。以前列腺增生患者(110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前列康片剂,20天为一个疗程,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108例)进行比较。根据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RUV)等指标,研究油菜蜂花粉对于BPH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对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阳性组、油菜蜂花粉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P<0.05);且高剂量组与阳性试验组效果相近,低剂量组油菜蜂花粉则对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对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大鼠的部分前列腺呈腺上皮增生,乳头状向腔内突出;上皮细胞表现为单层柱状或高柱状,腺腔内的分泌物减少;腺上皮的细胞胞浆呈透明状,细胞核呈圆形并居中。油菜蜂花粉高剂量试验组大鼠前列腺表现为少量增生,大小一致,排列整齐,接近正常前列腺组织形态。对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阳性组以及花粉各剂量组血清中的睾丸酮(T)和雌二醇(E2)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阳性组和高剂量组的改善最为显着。对大鼠前列腺组织ER-α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ER-α的表达显着增多,在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ER-α的表达均降低,且ER-α水平与药物浓度存在相关性。对大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清中的ACP、NPAP和PA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和GSH-Px活力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和GSH-Px活力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清SOD与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对大鼠血清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大鼠血清IGF-1、EGF、VEGF、b-FGF的含量具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清IGF-1、EGF、VEGF、b-FGF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TGF-β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油菜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显示:(1)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IPSS、QOL、Qmax、RUV指标之间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不具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前列腺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4.63%),且差异显着(P<0.05)。(4)综合疗效评价显示,研究组显效54.54%,有效25.45%,无效20.00%,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显效46.30%,有效25.93%,无效27.78%,总有效率为72.22%,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油菜蜂花粉对大鼠BPH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显着降低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改善前列腺组织细胞形态。油菜蜂花粉可以通过降低BPH模型大鼠血清中睾酮、雌二醇、总酸性磷酸酶水平,增强SOD与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调节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抑制BPH的发展。油菜蜂花粉能改善BPH患者的IPSS、QOL、Qmax、RUV,使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减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叶青[6](2019)在《中极穴齐刺配合太溪穴治疗肾虚血瘀型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研究目的评价陈枫教授集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中极穴齐刺配合太溪穴”治疗肾虚血瘀型前列腺增生症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法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前两组均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 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y of life,QOL)、中医证候评分、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urine,PVR)、前列腺体积5个指标进行评价。试验组采取中极穴齐刺配合太溪穴刺法治疗,每周治疗3次,对照组采用《针灸学第九版》推荐穴位针刺治疗,每周治疗3次。治疗3周、6周后,均使用IPSS评分、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治疗6周后,附加PVR与前列腺体积2个指标进行评价。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3 研究结果3.1基线资料该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公开招募的和针灸科病房住院病人,均已由泌尿专科医生诊断明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病例66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其中,治疗3周后试验组不能坚持参与研究脱落1例;对照组1例自行用药,予以剔除,治疗6周后对照组不能坚持参与研究脱落1例,故最终完成治疗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患者平均年龄61.33岁,平均病程3.35年,平均IPSS评分23.24分。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的年龄、病程、IPSS评分等各项数据进行分组统计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各项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3.2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3周后,分别从主要疗效指标IPSS评分、IPSS分项症状评分,次要疗效指标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分析两组的治疗疗效。IPSS评分,分别进行组内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变化值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试验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改善幅度相似。IPSS分项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仅夜尿次数评分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项症状评分两组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QOL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QOL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分别从主要疗效指标IPSS评分、IPSS分项症状评分,次要疗效指标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VR、前列腺体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IPS S评分,分别进行组内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IPSS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IPSS分项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除尿急、尿费力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频与夜尿次数评分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项症状评分两组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QOL评分,两组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QOL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PVR,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治疗前比,试验组PVR更少,但两组改善PVR程度相似。前列腺体积,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前列腺体积疗效优于对照组。从两组的总体疗效比较来看,试验组显效2人,有效26人,无效4人,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1人,有效19人,无效11人,总有效率64.52%。经卡方检验,两组间疗效比较,X2=4.309,P=0.038(P<0.05),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BPH患者伴随疾病的组间疗效比较显示,试验组针刺法对于伴随高血压的BPH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余伴随疾病两组疗效相当。4 安全性研究中出现小腹部穴位起针后皮下出血5例,经处置后均恢复,并未影响研究进行,余未见不良反应。5 结论①中极穴齐刺配合太溪穴法与教材推荐穴位针刺法治疗肾虚血疲型BPH均有效。②中极穴齐刺配合太溪穴法比教材推荐针刺法的临床疗效更佳。③对于伴随高血压的BPH患者,中极穴齐刺配合太溪穴法比教材推荐针刺法疗效更佳。
李文霞[7](2019)在《膳食补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改善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患者和非BPH同龄健康男性间体内血清硒和发硒水平的差异,并探索膳食补硒对BPH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改善效果,以期为BPH患者寻求手术和药物以外的营养疗法和饮食指导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BPH患者(病例组)和非BPH同龄健康男性(对照组)各50例进行调查,记录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液和头发样本用于检测血清硒和发硒水平,基于调查结果和检测数据比较分析两类人群体内硒水平的差异。第二部分:此为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BPH患者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实验组每日服用含硒200”g的膳食硒增补剂(富硒玉米粉)40g,对照组每日服用含硒约0.9μg的安慰剂(普通玉米粉)40g,各持续12周。在开始服用前,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干预12周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硒水平、发硒水平、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生活质量量表修订版评分(Revised Version of Quality-of-life Scale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Patient,修订版BPHQL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相关生化指标。描述性分析中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相关分析等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病例组血清硒总体水平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发硒水平位于正常参考范围内;对照组血清硒和发硒总体水平均位于正常参考范围内。前者血清硒及发硒水平显着低于后者(P<0.05),且血清硒低于正常参考范围的人数显着多于后者。将病例组患者按不同疾病特征分类后比较体内硒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血清硒和发硒水平在不同病程、前列腺增生分度和IPSS症状分级的BPH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的组内比较:①体内硒水平: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硒和发硒水平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硒和发硒水平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下尿路症状:实验组患者干预后IPS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IPSS评分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显效者IPSS评分在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0l),而未显效者IPSS评分在干预后不变(实验组)或升高(对照组)。③生活质量: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④睡眠质量: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各成分得分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⑤生化指标:实验组中的AST、TP、ALB、TC、HDL和LDL等和对照组中的TP、ALB、ALP、Cre、TC、HDL和LDL等指标在干预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的组间比较:①体内硒水平:实验组患者血清硒和发硒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②下尿路症状:两组患者I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PSS各条目干预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睡眠质量: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各成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基线IPSS评分与干预效果的关系:两组患者基线IPSS评分与干预前后IPSS评分差值(IPSS 干预后g-IPSS 干预前)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发现,BPH患者体内血清硒水平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发硒水平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其血清硒和发硒水平均显着低于同龄健康男性。12周的膳食补硒后,BPH患者体内的血清硒和发硒水平均显着提高,但下尿路症状、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等未发生显着改变。此外,BPH患者干预结束后下尿路症状的改善程度与基线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苏惠[8](2018)在《元贝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元贝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痰热证,探索中医中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痰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从我院门诊及病房入组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同时符合癃闭肾虚痰热证诊断标准的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中药元贝合剂;对照组服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I-PSS、QOL、Qmax、Qave、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中医症状评分判定,比较治疗后两组I-PSS、QOL、Qmax、Qave、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程度及两组间的差异,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并观察三大常规、肝肾功能、PSA、常规心电图及血压指标作为安全性评价,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中纳入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70例,脱落9例,实际完成61例,总脱落率12.8%。2.治疗前,两组间的I-PSS、QOL、Qmax、Qave、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I-PSS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QOL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Qmax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Qave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实验组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出现,两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元贝合剂能明显改善BPH患者的I-PSS评分、QOL,提高BPH患者的Qmax、Qave,减少残余尿量及缩小前列腺体积,但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比较未发现二者在上述方面疗效存在差异。2.元贝合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痰热证患者的中医证候较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有显着改善作用。3.中药元贝合剂治疗BPH临床运用安全。
王冰[9](2017)在《血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以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寿命明显延长,许多增龄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性疾病等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BPH发病率同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本研究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BPH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相关性研究,已有研究表明血糖代谢紊乱是与老年男性患者的BPH发病有一定关系,但样本量较小。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查体中心BPH患者的临床情况,旨在分析各指标与BPH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体检中心,年龄>50岁的1500例男性的临床资料,检测其相关指标,研究前列腺体积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详细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等一般资料。采用CX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计算体重指数(BMI),受试者裸足,仅穿贴身内衣后测量其身高(m)、体重(kg),BMI=体重(kg)/身高2(m2)。用经腹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V),前列腺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计算公式为:V(cm3)= 0.52*(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cm)。对入选的730例BPH患者的血糖等代谢性指标(FBG、2hPBG、HbAlc、FINS、HOMA-IR)与BPH评价指标:如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BPH病程时间等进行统计。按照BPH和DM的诊断标准,将730例BPH患者分为单纯BPH组(n=330)与BPH合并DM组(n=400),并根据患者的FBG、2hPBG、HbAlc、FINS、HOMA-IR水平进行分组,分析血糖等指标对BPH进展的影响。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变量之间采用多元回归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前列腺体积与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血糖水平存在显着的正相关(P<0.05);与身高、体重、舒张压、血脂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MI、FBG、HBAlc水平均较非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显着升高(P<0.05)。2.单纯 BPH 组 PV39.24±16.65 ml,BPH 合并 DM 组 PV53.35±14.26ml,BPH合并DM组PV显着高于单纯BPH组PV,有统计学差异(t=5.381,P<0.005);BPH 合并 DM 组 PSA 3.46±1.12 ng/ml,单纯 BPH 组 PSA 1.88±0.98 ng/ml,BPH合并DM组PSA显着高于单纯BPH组PSA,有统计学差异(t=4.830,P=0.013);BPH 合并 DM 组 IPSS 13.12±4.25 分,单纯 BPH 组 IPSS 8.87±2.67 分,BPH 合并DM组IPSS显着高于单纯BPH组IPSS,有统计学差异(t=3.792,P=0.010);单纯 BPH 组 BPH 病程 12.79±3.672 年,BPH 合并 DM 组 BPH 病程 13.62±3.896年,BPH合并DM组虽然高于单纯BPH组,但无统计学差异(t=0.854,P=0.437)。3.空腹血糖的水平是按照7mmol/L进行判定。空腹血糖正常(<7.0mmol/L)BPH 组 PV40.79±13.87 ml,空腹血糖异常(≥7.0mmol/L)BPH 组 PV55.27±17.69ml,空腹血糖异常BPH组PV显着高于空腹血糖正常BPH组PV,有统计学差异(t=4.465,P=0.002);空腹血糖正常 BPH 组 PSA2.04±1.65ng/ml,空腹血糖异常BPH组PSA3.35±2.87 ng/ml,空腹血糖异常BPH组PSA显着高于空腹血糖正常BPH组PSA,有统计学差异(t=3.674,P=0.006);空腹血糖正常BPH组IPSS 8.78±3.76分,空腹血糖异常BPH组IPSS 12.46±5.27分,空腹血糖异常BPH组IPSS显着高于空腹血糖正常BPH组IPSS,有统计学差异(t=5.643,P=0.010);空腹血糖正常BPH组BPH病程12.65±3.58年,空腹血糖异常BPH组BPH病程13.68±3.77年,空腹血糖异常BPH组病程虽然高于空腹血糖正常BPH组病程,但无统计学差异(t=0.867,P=0.368)。4.HbAlc的判定是根据2009年ADA指南中关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理想水平(<7%)进行的,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HbAlc异常BPH组PV53.79±17.34 ml,HbAlc 正常 BPH 组 PV41.57±11.41 ml,有统计学差异(t=4.465,P=0.002);HbAlc异常BPH组与HbAlc正常BPH组患者的PSA、IPSS、BPH病程时间没有显着性差异(t=0.843,P=0.517)。5.高胰岛素血症(HINS)的评定是根据FINS>15mU/L。HINS异常BPH组PV56.57±26.75 ml,INS 正常 BPH 组 PV44.79±17.54 ml,有统计学差异(t=3.774,P=0.017);HINS 异常 BPH 组 BPH 病程 18.12±5.76 年,INS 正常 BPH 组 BPH病程13.88±4.65年,有统计学差异(t=3.825,P=0.031),两组患者的PSA与IP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6.根据HOMA-IR>2.8作为胰岛素抵抗的标准。HOMA-IR的计算公式为血糖(mmol/L)*血清胰岛素(mIU/L)/22.5。胰岛素抵抗BPH组患者的PV54.68±16.77ml,胰岛素敏感BPH组PV41.35±12.67 ml,两组有统计学差异(t=4.327,P=0.004);胰岛素抵抗BPH组患者的BPH病程16.79±4.43年,胰岛素敏感BPH组BPH病程12.78±3.76年,两组有统计学差异(t=4.367,P=0.036);两组患者的PSA及IPS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血糖水平与前列腺体积的变化密切相关,BMI、FBG、HBA1c可能是前列腺增生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2.对BPH病人常规筛查BG,并针对合并DM患者积极采取措施,可能会延缓BPH的发展。
蔡高[10](2012)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查体中心50岁以上男性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调查天津医科大学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疾病患病率等流行病学现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因素,包括前列腺专科因素、代谢疾病因素、个体一般情况、疾病诊治情况及家族遗传因素。初步分析该因素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宣传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的预防和诊疗基本知识,为相关的卫生政策制定以及医疗保险的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从2011年2月-12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天津地区老年男性(>50岁)中随机抽取812名进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集中调查采样检测方式,配以国际承认的间卷调查,泌尿科医师专科检查诊断,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收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从其一般情况,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现病史,遗传与家族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筛选出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的影响因素。所有数据和信息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统计描述方法分析患病率、患病年龄、相关因素等。研究结果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50岁以上男性人群BPH患病率为25.12%,患病年龄50-85岁,平均患病年龄(69.75±9.832)岁。50~55~,60~,65~,70~,75~,80~85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12%、18.7%、31.4%、50%、59.3%、59.1%、66.7%。2,统计分析显示BPH患病率与年龄、PSA、铁蛋白、腰围、高尿酸血、高收缩压、糖尿病家族史、PWV及生活习惯(吸烟,性生活频繁与初次性生活过早)共计9项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铁蛋白、高尿酸血与BPH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证实。研究结论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50岁以上男性人群BPH现患病率是25.12%,低于同类研究水平和既往预期水平。2,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因素可能为:年龄、PSA、铁蛋白、腰围、高尿酸血、高收缩压、糖尿病家族史、PWV及生活习惯(吸烟,性生活频繁及过早)。政府可从提高教育水平和规范普及途径入手,提高高危人群认知程度,医疗保险制度需大力改进以切实有助于无症状人群即时获得诊治。
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经尿道钬激光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创新性与可行性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临床资料 |
2.2.1 样本分组 |
2.2.2 知情同意 |
2.2.3 病史采集 |
2.2.4 体格检查 |
2.2.5 专科检查 |
2.3 研究方法 |
2.3.1 术前准备 |
2.3.2 仪器设备 |
2.3.3 麻醉体位 |
2.3.4 手术方案 |
2.3.5 术后处理 |
2.3.6 观察指标 |
2.3.7 随访计划 |
2.3.8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基线特征 |
3.2 术中指标比较 |
3.3 术后1 周随访情况 |
3.4 术后1 个月随访情况 |
3.5 术后3 个月随访情况 |
3.6 术后6 个月随访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术中对比 |
4.2 术后1 周对比 |
4.3 疗效与并发症 |
4.4 局限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机器人辅助经尿道前列腺水消融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1.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1.2 诊断标准 |
1.2.1 代谢综合征 |
1.2.2 高尿酸血症 |
1.2.3 高血压 |
1.2.4 高脂血症 |
1.2.5 糖尿病 |
1.2.6 吸烟 |
1.2.7 饮酒 |
1.3 资料收集 |
1.3.1 一般信息 |
1.3.2 体格检查资料 |
1.3.3 血液学检查资料 |
1.3.4 前列腺超声检查 |
1.3.5 BPH评分及LUTS症状评分 |
1.3.6 BPH相关检测指标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1.5 质量控制方法 |
1.5.1 研究方案设计阶段 |
1.5.2 资料收集阶段 |
1.5.3 资料的整理、分析阶段 |
1.5.4 论文撰写阶段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
2.2 研究对象糖脂代谢、肾功能 |
2.3 不同组患者前列腺增生相关指标 |
2.4 不同组患者IPSS、储尿期评分及排尿期评分 |
2.5 MetS成分个数与IPSS、储尿期评分及排尿期评分的相关性 |
2.6 不同Met S成分IPSS分布差异 |
3 讨论 |
3.1 BPH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
3.2 代谢综合征对BPH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影响 |
3.3 MS的治疗与BPH下尿路症状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3)不同病症力敏腧穴分布规律及压痛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病例资料 |
1.1 病例情况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力敏腧穴探查 |
2.2 腧穴压痛阈值测量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处理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力敏腧穴分布规律 |
3.2 腧穴压痛阈值比较 |
4 讨论 |
4.1 中医古籍对腧穴敏化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腧穴敏化的认识 |
4.3 中西医对 IBS、CPID、BPH 的认识 |
4.4 IBS、CPID、BPH 患者力敏腧穴分布分析 |
4.5 IBS、CPID、BP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腧穴压痛阈值分析 |
4.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4)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单中心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2.4 主要仪器及材料 |
2.5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法 |
2.5.1 病史询问 |
2.5.2 体格检查 |
2.5.3 术前检查 |
2.5.4 术者要求 |
2.5.5 术前准备 |
2.5.6 手术方法 |
2.6 术后处理 |
2.7 术后随访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3.2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围手术期资料比较 |
3.3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术后疗效比较 |
3.4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并发症比较 |
4 讨论 |
4.1 前言 |
4.2 PKRP发展历史及现状 |
4.3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疗效的比较 |
4.4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
4.5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安全性比较 |
4.6 进口设备组与国产设备组并发症比较 |
4.7 本研究应用前景 |
4.8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 |
生活质量指数(QOL) 评分 |
致谢 |
(5)油菜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的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1.1 BPH的研究现状 |
1.1.2 BPH的诊断和治疗 |
1.1.3 油菜蜂花粉的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油菜蜂花粉抑制BPH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
1.3.2 油菜蜂花粉抑制BPH作用的临床研究 |
第二章 油菜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的机制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实验方法 |
2.2 前列腺相关指标的测定 |
2.2.1 前列腺形态学观察 |
2.2.2 血清睾丸酮及雌二醇水平的测定 |
2.2.4 大鼠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测定 |
2.2.5 前列腺组织中ER-α表达水平的测定 |
2.2.6 油菜蜂花粉对SD大鼠血清SOD、GSH-Px的活性与MDA的测定 |
2.2.7 大鼠血清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测定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 |
2.4.1 油菜蜂花粉对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的影响 |
2.4.2 油菜蜂花粉对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
2.4.3 油菜蜂花粉对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 |
2.4.4 油菜蜂花粉对大鼠前列腺组织ER-α表达的影响 |
2.4.5 油菜蜂花粉对大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2.4.6 油菜蜂花粉对大鼠血清SOD,MDA和 GSH-Px活力的影响 |
2.4.7 油菜蜂花粉对大鼠血清IGF-1、EGF、VEGF、b-FGF和 TGF-β水平的影响 |
2.5 讨论 |
2.5.1 油菜蜂花粉对大鼠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指数的影响 |
2.5.2 油菜蜂花粉对性激素的影响 |
2.5.3 油菜蜂花粉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2.5.4 油菜蜂花粉的抗氧化情况 |
2.5.5 油菜蜂花粉调节BPH大鼠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油菜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临床资料 |
3.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
3.1.3 实验方案 |
3.2 疗效观察 |
3.2.1 疗效判定标准 |
3.3 安全性 |
3.3.1 判断标准 |
3.3.2 不良反应 |
3.4 质量控制 |
3.5 统计学分析 |
3.6 研究结果 |
3.6.1 治疗前后患者IPSS,QOL,Qmax,RUV的变化 |
3.6.2 治疗前后患者前列腺体积对比 |
3.6.3 不良反应 |
3.6.4 综合疗效评价 |
3.7 讨论 |
3.7.1 治疗前后患者IPSS,QOL,Qmax,RUV的变化 |
3.7.2 治疗前后患者前列腺体积对比 |
3.7.3 不良反应 |
3.7.4 综合疗效评价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4.1.1 创新点 |
4.1.2 主要工作内容 |
4.2 后续研究工作 |
4.2.1 油菜蜂花粉提取工艺优化 |
4.2.2 油菜蜂花粉有效成分确定 |
4.2.3 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6)中极穴齐刺配合太溪穴治疗肾虚血瘀型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针灸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5 脱落标准 |
6 剔除标准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7)膳食补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改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相关概念界定 |
2.1 良性前列腺增生 |
2.2 下尿路症状 |
2.3 补充和替代疗法 |
2.4 生活质量 |
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BPH患者体内硒水平调查 |
1 研究对象 |
1.1 BPH患者 |
1.2 非BPH同龄健康男性 |
2 研究方法 |
2.1 抽样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场所 |
2.4 测量指标与评估工具 |
2.5 资料分析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硒与发硒水平的比较 |
3.3 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同砸参考值分级的比较 |
3.4 不同疾病特征BPH患者体内硒水平的比较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膳食补砸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改善效果的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退出标准 |
1.4 研究对象的筛选与确定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抽样及分组方法 |
2.3 样本量 |
2.4 干预内容及方法 |
2.5 研究工具及测量指标 |
2.6 资料分析方法 |
2.7 伦理考量 |
2.8 质量控制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 |
3.2 膳食补硒对BPH患者干预效果的评价 |
3.2.1 膳食补硒对患者体内硒水平的影响 |
3.2.2 膳食补硒对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影响 |
3.2.3 膳食补硒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
3.2.4 膳食补硒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5 服用依从性 |
3.2.6 不良反应及其他效果 |
4 讨论 |
4.1 BPH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4.2 膳食补硒干预对BPH患者体内硒水平的影响 |
4.3 膳食补硒干预对BPH患者LUTS的影响 |
4.4 膳食补硒干预对BP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5 膳食补硒干预对BPH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
4.6 膳食补硒干预对BPH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7 患者的服用依从性 |
4.8 对护理实践的启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 |
致谢 |
(8)元贝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
病例来源 2. |
诊断标准 3. |
病例选择 4. |
研究方案 5. |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
研究结果 1. |
病例完成情况 2. |
一般资料 3. |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4. |
生活质量指数(QOL) 5. |
最大尿流率(Qmax)及平均尿流率(Qave) 6. |
残余尿量及前列腺体积 7. |
中医症状评分 8. |
临床疗效比较 9. |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
分析与讨论 1. |
祖国医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认识 2. |
导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痰热证的经验总结 3. |
元贝合剂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 |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
(9)血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诊断要点 |
2.2.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2.2.2 糖尿病诊断要点 |
2.3 排除标准 |
2.3.1 其他前列腺梗阻者 |
2.3.2 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
2.3.3 其他 |
2.4 研究方法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前列腺体积与年龄、身高、体重、BMI等相关性分析 |
3.2 BPH与非BPH患者一般资料与生化指标比较 |
3.3 单纯BPH组与BPH合并DM组两组患者前列腺相关指标 |
3.4 不同空腹血糖BPH患者前列腺相关指标 |
3.5 不同HbAlc的BPH患者前列腺相关指标 |
3.6 不同HbAlc的BPH患者前列腺相关指标 |
3.7 不同胰岛素敏感情况的BPH患者前列腺相关指标 |
第四章 讨论 |
4.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概述 |
4.2 糖尿病(DM)概述 |
4.3 血糖与BPH关系探讨 |
4.4 HbAlc与BPH的关系 |
4.5 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与BPH |
4.6 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查体中心50岁以上男性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目的、方法、背景、现状、成果、意义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尿道钬激光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禄梦豪. 兰州大学, 2021(12)
- [2]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 袁星辰. 青岛大学, 2020(01)
- [3]不同病症力敏腧穴分布规律及压痛阈值研究[D]. 陈文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4]微创等离子手术平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单中心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 陶文林. 河南大学, 2020(02)
- [5]油菜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的机制及其临床研究[D]. 郭欣欣.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中极穴齐刺配合太溪穴治疗肾虚血瘀型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D]. 陈叶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7]膳食补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改善效果的研究[D]. 李文霞. 苏州大学, 2019(04)
- [8]元贝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D]. 苏惠.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09)
- [9]血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D]. 王冰. 山东大学, 2017(09)
- [1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查体中心50岁以上男性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蔡高.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标签:前列腺论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论文; 前列腺增生症论文; 健康论文; 蜂花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