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见草油对高脂大鼠血脂及SOD、CAT活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月[1](2021)在《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的制备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加速老化,容易晒伤晒红,涂抹防晒护肤品可以起到预防紫外线晒伤的作用。市面上防晒护肤品的油相大多是矿物油,而植物油更容易被皮肤吸收。油茶籽油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自身也具有一定抵御紫外线损伤的功效,本论文基于油茶籽油自身具有防晒效果,制备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并验证其防晒性能,本论文分为三部分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油茶籽油自身的防紫外线能力时,采用了脱色处理。获得最佳脱色条件是活性炭是硅藻土的0.74倍用量;二者总质量占需脱色油茶籽油质量的5.5%;在70°C下处理31 min,在最优条件下脱色率达到了95.98%。在脱色处理后酸价、过氧化值分别是0.81 mg KOH/g、0.72 mmol/kg;碘值增大,说明了脱色处理让油茶籽油稳定性增强,不易发生氧化酸败。对比发现脱色处理前后油茶籽油在280~400 nm波段内对紫外光均有吸收。(2)基于油茶籽油自身具有的防紫外线能力,使用微乳技术来制备微乳液。以油茶籽油为油相,2%烟酰胺溶液为水相,制备出了油包水型微乳液,其中油茶籽油占55%、TS占36.66%、烟酰胺溶液占8.34%,Km=1:1、Ke=4:1。油茶籽油-烟酰胺微乳粒径为79.10 nm、PDI为0.215、Zeta电位为-13.276 m V,微乳液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颗粒分散均匀,稳定良好。油茶籽油-烟酰胺微乳在280~400 nm之间出现多个吸收峰,吸收紫外线能力优于油茶籽油。油茶籽油-烟酰胺微乳对DPPH·、·OH、ABTS+、O2-·均有清除作用,且清除自由基能力优于油茶籽油。(3)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中油茶籽油-烟酰胺微乳占83.33%、INCI占3.33%、OCR占6.67%、OMC占6.67%。无刺激性且感官评价良好。在小鼠实验试剂盒测定实验中,涂抹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的小鼠背部受试皮肤SOD试验中与紫外模型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CAT试验中涂抹了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的小鼠与紫外模型组的小鼠具有极显着差异(P<0.01),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可以提高SOD、CAT活性。相比较紫外模型组的小鼠,实验组可以显着降低MDA的含量,具有极显着差异(P<0.01)。同时涂抹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的小鼠组GSH-PX活性高,HYP含量高,与紫外模型组相比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在HE染色、VG染色、PAS染色、Weigert染色分析中,涂抹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的小鼠皮肤的表皮厚度与空白对照组差别不大,炎细胞浸润程度以及表皮完整度等都远远优于紫外模型组。
王雅静[2](2019)在《针刺预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的影响,揭示病理状态下指标的变化及针刺后的变化情况,观察针刺对AS兔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探究针刺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中所发挥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32只体重在2.5-3kg之间,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正常饲料喂养);造模组19只(高脂饲料喂养);电针预处理组6只(正常饲料+高脂饲料喂养)。空白组不施加干预因素,普通饲料喂养至实验结束。造模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造模,术后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空白组与造模组每组随机选取一只兔处死,取颈动脉切片,HE染色观察确认造模是否成功。确认造模成功后,造模组随机分组并进行干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药物组给予阿托伐他丁钙片混悬液喂服,1mg/kg/d;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关元”、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每日20min/次,每周针刺6天,休息1天,共治疗4周;电针预处理组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预先治疗3周,取穴及治疗方法与电针组相同,预先干预结束后由普通饲料转为高脂饲料喂养,采用与造模组相同的方法复制模型,HE染色确认模型复制成功后电针治疗4周。于实验取材前3天,兔腹腔注射无菌淀粉。电针治疗结束后,耳缘静脉注入水合氯醛麻醉,取心脏血,处死后取颈总动脉组织,腹腔注射PBS轻柔腹部,收集腹腔液,离心收集腹腔巨噬细胞。检测血脂TC/TG/LDL/HDL水平,HE染色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斑块形成及变化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脂质蓄积情况,酶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含量并计算CE含量占TC含量的百分比,判断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结果:1.血脂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兔血清TC、TG及LDL含量明显升高,HDL含量有所下降,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及电针预处理组兔血清TC、TG、LDL含量均有所降低,HDL含量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病理切片组织形态学HE染色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管内皮厚度增加,内膜结构损坏,组织纤维化,大量大小不一的泡沫细胞聚集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斑块明显;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内膜略显粗糙,增厚不明显;与电针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颈动脉内膜虽然也表现出略有增厚且粗糙,但增厚度较小,泡沫细胞相对更为少量,斑块面积缩小。3.巨噬细胞形态学油红O染色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巨噬细胞内染色较深,颜色明显,可见染成红色的大量的脂质小颗粒的存在,胞核呈现蓝色,符合泡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与模型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电针组巨噬细胞内的红色小颗粒减少,含有脂滴的细胞数量减少;与电针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含有红色脂滴的细胞数更为少量。4.酶法检测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胆固醇酯(CE)含量明显增加,巨噬细胞泡沫化,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组、电针预处理组胆固醇酯(CE)的含量有所降低,泡沫细胞的形成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胆固醇酯(CE)含量与总胆固醇(TC)含量比值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预处理关元、内关、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2.电针预处理关元、内关、足三里穴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减少泡沫细胞的堆积,有效减少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3.电针预处理关元、内关、足三里穴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含量,减少细胞内脂质蓄积,抑制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孟磊,王丹[3](2019)在《EPA和DHA对高脂血症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纯化后富含EPA和DHA的鱼油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月见草油组270 mg/(kg·d)、鱼油低剂量组330 mg/(kg·d)、中剂量组670 mg/(kg·d)、高剂量组1 330 mg/(kg·d);最后测定各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作病理学观察。结果鱼油的3个剂量均能降低高脂大鼠的TC、TG、LDL-C,仅高剂量组能升高HDL-C;鱼油高剂量组能显着抑制MDA含量上升,提高SOD活力,中剂量组疗效次之;镜下观察:正常组无异常,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索由中央静脉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模型组肝小叶结构轮廓基本消失,肝细胞体积增大,部分水样变性,部分脂肪变性;鱼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似;中剂量组脂变程度减轻,再增加剂量,最轻的是高剂量组肝脏脂变程度,肝小叶周边的细胞内仅有一些细小的脂肪滴散布。结论随着剂量的增加,鱼油具有调节血脂代谢异常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示高剂量鱼油可能对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韩宇昕[4](2016)在《红花籽油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及FAT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研究了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花籽油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FAT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从国美猪场选取60头6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四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含1.2%的大豆油);第2组(含0.8%大豆油,用0.4%红花籽油代替0.4%的大豆油);第3组(含0.4%大豆油,用0.8%红花籽油代替0.8%的大豆油);第4组(为1.2%红花籽油代替1.2%的大豆油)。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以及测定其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胴体、肉质指标、猪肉脂肪酸组成等,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的基因表达量。1.日粮中添加红花籽油改善了育肥猪的生长性能。红花籽油有提高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降低料重比(F/G)的趋势,但各处理组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添加0.8%的红花籽油组日增重最高。2.日粮添加红花籽油对猪血清中白蛋白(ALB) (P>0.05)、总蛋白的含量(TP)(P>0.05)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无明显影响;显着的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红花籽油有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的趋势(P>0.05)。3.日粮添加红花籽油显着降低了平均背膘厚(P<0.05);显着提高了育肥猪眼肌面积(P<0.05);并有提高育肥猪屠宰率、胴体重的趋势(P>0.05)。其中0.8%的红花籽油对胴体的改善效果最好。4.添加红花籽油降低了猪肉的滴水损失(P<0.01)和剪切力(P>0.05)。但红花籽油对肉色、大理石花纹、PH和熟肉率的影响不显着(P>0.05)。5.日粮添加红花籽油显着降低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其中添加0.8%的红花籽油组最低(P<0.05)。6.红花籽油改善了猪肉中呈味核苷酸,红花籽油显着的提高了肌苷酸的含量(P<0.05);对鸟苷酸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7.红花籽油对猪肉中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有一定改善作用,显着提高了甘氨酸、缬氨酸的含量(P<0.05)。8.添加红花籽油有提高亚麻酸、亚油酸、DHA、必需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趋势(P>0.05)。9.添加红花籽油提高猪背最长肌中FATP1的mRNA表达量,0.4%的红花籽油组的FATP1的mRNA表达量最高(P<0.05)。综上所述:红花籽油能够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调节血液生化指标,对猪肉品质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容晨曦[5](2016)在《刺玫籽油和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降血脂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刺玫果(Rosa davnrica Pall.)是一种具备开拓前景的自生经济灌木,它的果实具备举足轻重的治疗积极作用,刺玫果籽中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刺玫籽油(8 wt/wt%)等,然而刺玫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刺玫果籽常作为生产废料,一般不被国内利用,导致资源不合理耗费。因此,若能使刺玫籽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刺玫籽中的植物籽油和原花青素物质,将为刺玫果开发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本研究用长白山山区刺玫籽作为原材料,应用超声辅助法浸提刺玫籽油,刺玫籽颗粒脱脂后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刺玫籽原花青素,并选择效果最佳型号的大孔树脂对刺玫籽原花青素粗提物进行纯化,最后通过动物实验对得到的刺玫籽油和刺玫籽原花青素进行降血脂功能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选择长白山区的刺玫果籽,采用索氏抽提法(国标),测定刺玫籽粗脂肪含量是12.40%;直接干燥法(国标)测定刺玫籽水分含量为8.49%;选择铁盐催化法,测定刺玫籽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为1.55%。(2)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RSM)分析试验,对超声辅助法提取刺玫籽油及微波法提取刺玫籽中原花青素工艺进行优化,数学模型拟合度较好。选择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确定刺玫籽油超声最优提取条件:粉碎粒度为60目、料液比为1:4、超声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200 W、超声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为2次,刺玫籽油得率是11.92%,该条件浸提的刺玫籽油油质较好。获得微波法提取刺玫籽原花青素最优提取条件:提取时间70 s、料液比1:20、微波功率360 W、乙醇浓度60%、六偏磷酸钠添加量0.2%,单次浸提刺玫籽原花青素的提取率是72.58%,提取3次时,提取率可以达到93.19%。刺玫籽原花青素粗提物经大孔树脂DM-21型纯化,40%含量乙醇洗脱,经过纯化刺玫籽原花青素纯度为63.28%,较纯化前提高约6倍。(3)选用昆明雄性小鼠通过高脂饲料(胆固醇,蛋黄粉,猪油)饲喂建立高脂模型小鼠,探讨刺玫籽油及刺玫籽原花青素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经口灌胃5周,观察试验动物状态,获得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里各项指数。试验发现,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较,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小鼠体重及主要脏器指数无显着影响,说明两者并不会对动物机体(肝脏、肾脏、心脏、脾脏等主要器官)引起不良影响。中剂量、高剂量的刺玫籽原花青素会显着向下调整高脂小鼠血清内LDL-C、TC、TG含量(p<0.05),显着向上调节小鼠肝组织内SOD、CAT、GS H-PX水平(p<0.05),显着向下调整肝组织内MDA水平,对HDL-C、TNF-α和IL-6含量影响差异性不明显;低剂量(80 mg/kg)刺玫籽油能明显向下调节高脂小鼠血清内TG水平(p<0.05)及显着升高小鼠肝组织中CAT含量(p<0.05),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着。证明低剂量的刺玫籽油和中高剂量的刺玫籽原花青素对高脂血症小鼠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吴凝[6](2014)在《茵陈五苓散通过P38、P42/44MAPK通路调控高脂血症大鼠LDL-C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P38、P42/44MAPK通路观察茵陈五苓散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脂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一月后抽样检测大鼠血脂,TG、TC、LDL-C较空白组明显升高,提示造模成功。成模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治疗组)、血脂康组(对照组),再分别灌胃茵陈五苓散药液、血脂康药液、生理盐水,同时继续高脂饲料喂饲;50天后再检测各组大鼠血脂变化,并活检大鼠肝脏组织,提取总RNA,运用QPCR分析大鼠肝脏组织LDL-R的表达;提取总蛋白,利用P38MAPK、P42/44MAPK及其磷酸化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P38MAPK、P42/44MAPK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同样利用P38MAPK、P42/44MAPK及其磷酸化的单克隆抗体对活检的肝脏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在肝脏组织细胞中原位检测P38MAPK、P42/44MAPK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茵陈五苓散能够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TC、TG及LDL-C,升高HDL-C,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效果优于血脂康组(P<0.01);也能使大鼠肝脏组织LDL-R表达明显升高(P<0.01),优于血脂康组(P<0.01);同时可以抑制肝脏组织中的P38MAPK磷酸化,提高P42/44MAPK磷酸化水平(P<0.01),优于血脂康组(P<0.01)。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调节脂蛋白代谢作用,其通过调节P38MAPK和P42/44MAPK及其磷酸化水平,而调控肝细胞膜上LDL-R的表达,是其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分子机制。
王欣[7](2012)在《丰年虫油的提取与组分分析及其功能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丰年虫成虫富含油脂,且油脂的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目前有关丰年虫油脂功能性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丰年虫成虫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丰年虫体内的油脂,并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之后进行丰年虫油氧化稳定性的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丰年虫油的降血脂功能和体内抗氧化作用,为丰年虫油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丰年虫油的最佳溶剂为乙酸乙酯,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50W,液料比10:1,提取时间40min和提取温度60℃,在该条件下丰年虫油脂的出油率可达84.83%。超声波辅助提取所得丰年虫油与溶剂提取法所得的油脂相比,油脂的外观、理化性质和油脂的不饱和度都要优于溶剂法。采用GC-MS测得丰年虫油中共含有18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为30.96%,油酸为21.63%,亚麻酸11.14%,EPA4.55%。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1.05%,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1.02%,多不饱和脂肪酸占50.03%,而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总含量为42.1%。(2)以酸值、过氧化值和羰基值为测定指标,研究发现温度和光照都能够促进丰年虫油发生剧烈的氧化酸败反应,且温度越高,氧化酸败的速度越快,促使油脂更快速的酸败变质。在丰年虫油中添加没食子酸丙酯(PG)、维生素E(VE)、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茶多酚四种抗氧化剂,可以明显的抑制丰年虫油酸值、过氧化值和羰基值的升高,从而有效的抑制了丰年虫油的酸败变质。其中PG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VE、BHT和茶多酚。(3)丰年虫油能够减缓小鼠体重的增加,降低小鼠的肝指数,且灌胃剂量越高,小鼠的肝指数越低。丰年虫油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并提高小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从而达到调节血脂的作用。丰年虫油可以通过增强肝脏和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这几种酶的活性,降低肝脏组织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小鼠肝脏和脑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来有效的调节小鼠肝脏和脑组织的抗氧化性,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李鑫[8](2011)在《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临床疗效及对SOD、MDA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证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1:1随机分为苏子油软胶囊组(30例)及血脂康胶囊组(30例)。分别给予苏子油软胶囊和血脂康胶囊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全项(TC,TG,HDL-C, LDL-C).肝肾功能比色法检测苏子油软胶囊组血清SOD,MDA的水平。结果:1.苏子油软胶囊组中TC,TG,LDL-C和MDA治疗后明显下降SOD显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DL-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苏子油软胶囊组与血脂康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检查TC、TG、LDL-C、HDL-C经成组t检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在肝功,肾功,血尿常规等安全性评价中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苏子油软胶囊能够改善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降低TC,TG及LDL-C水平,具有调脂作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提示苏子油软胶囊是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2.苏子油软胶囊可以降低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血清MDA和升高SOD,具有抗氧化作用
张君萍[9](2011)在《沙葱籽油和多糖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沙葱为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植物,学名蒙古韭(Allium Monglicum Regel),别名蒙古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沙葱可食用和药用,地上部分入蒙药,能开胃、消食、杀虫,有“菜中灵芝”的美称。沙葱种子中脂肪和总糖含量较高。沙葱种子含油量约为15.0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90.37%,总糖中以多糖为主,沙葱籽多糖含量约为7.59%。本研究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沙葱籽油,以超临界CO2萃取脱脂后的沙葱籽滤渣为材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沙葱籽多糖(AMRP),并对沙葱籽油和多糖的降血脂生物活性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超临界CO2萃取沙葱籽油的工艺优化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沙葱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沙葱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得率有显着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沙葱籽油萃取率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根据萃取率回归方程对沙葱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1.50MPa;萃取温度46.00℃;萃取时间101.60min;该条件下最大萃取得率预测值为15.07%,与实测值相符,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利用优化工艺参数提取沙葱籽油,具有最大的产量值。2.沙葱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及理化性质分析沙葱籽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出9种脂肪酸成分。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5.73%)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9.63%;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4.50%)和油酸(19.28%),另外还检出单不饱和脂肪酸7-十八碳烯酸(2.84%)、11-二十碳烯酸(2.17%),多不饱和脂肪酸9,15-十八碳二烯酸(1.57%),占脂肪酸总量的90.37%,与维药黑种草子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相类似。用常规方法对沙葱籽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沙葱籽油各项理化指标均良好,产物纯度高,品质好。3.超声波辅助提取沙葱籽多糖的工艺优化以超临界CO2萃取脱脂后沙葱种子滤渣为材料,将RSM用于沙葱籽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对影响沙葱籽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水料比(V/m)、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最佳水平范围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依据回归分析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水料比48.00:1,提取温度73.10℃,提取时间1.60h,超声波功率300W,提取次数2次,沙葱籽多糖得率的理论值为7.59%,与试验值相符。对三氯乙酸(TCA)脱蛋白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TCA终浓度为5%左右,TCA沉淀蛋白的时间为2h或稍长。4.沙葱籽多糖的分离与纯化及结构分析超临界CO2萃取脱脂后的沙葱种子滤渣,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TCA法除蛋白,乙醇沉淀得AMRP粗品。采用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对AMRP粗品进行初步分离,得到AMRP-Ⅰ、AMRP-Ⅱ采用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对AMRP-ⅠAMRP-Ⅱ进一步纯化;AMRP-Ⅰ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只洗脱出单一的峰;AMRP-Ⅱ洗脱曲线为四个明显的洗脱峰,试验共分离得到5个组分。用气相色谱(GC)、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分析对AMRP-Ⅰ、AMRP-Ⅱ的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纯化的AMRP为杂多糖,AMRP-Ⅰ由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4种单糖组成,AMRP-Ⅱ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6种单糖组成;UV检测显示AMRP-Ⅰ、AMRP-Ⅱ在波长260nm与280nm处未见有核酸和蛋白特征吸收峰,经IR检测证实AMRP-Ⅰ、AMRP-Ⅱ具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5.沙葱籽油、多糖的降血脂功能考察沙葱籽油、多糖对高血脂小鼠降血脂功能研究。采用KM小鼠作为试验动物,将小鼠随机分为5小组:空白对照组(NC)、高脂模型组(HM)、高剂量组(HD)、中剂量组(MD)、低剂量组(LD)。用不同浓度的沙葱籽油、多糖给小鼠灌胃,连续灌胃35天,测定小鼠体重变化、脏器指数和小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AI)、丙二醛(MDA)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沙葱籽油、多糖连续灌胃35天后,沙葱籽油、多糖对高血脂小鼠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使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下降;各干预组小鼠血清的TC、TG水平比试验前下降显着(p<0.01), LDL-C水平比试验前下降显着(P<0.01或P<0.05),各干预组小鼠的血清HDL-C水平比试验前显着升高(P<0.01或P<0.05),各干预组小鼠的动脉硬化指数(Al)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都显着降低(P<0.01);表明沙葱籽油和多糖均能有效调节小鼠脂质代谢,减少脂质在体内的积累。沙葱籽油、多糖均能显着降低高酯血症小鼠血清MDA(P<0.05)含量,提高血清SOD (P<0.01或P<0.05)、GSH-Px (P<0.01)活性;表明沙葱籽油、多糖均能显着提高机体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起到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作用。
张建新,张立佳,王临宾,林福壁,朱杰[10](2011)在《黄粉虫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黄粉虫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雄性ICR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不同剂量(5、10、20mL/(kg.d))的黄粉虫油对小鼠进行灌胃,观察各实验组小鼠血脂水平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黄粉虫油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亦显着降低;黄粉虫油能降低小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提高肝脏总抗氧化(T-AOC)能力。结论:黄粉虫油具有调节血脂和增强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二、月见草油对高脂大鼠血脂及SOD、CAT活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月见草油对高脂大鼠血脂及SOD、CAT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油茶籽油概述 |
1.1.1 油茶籽油简介 |
1.1.2 油茶籽油的化学成分组成 |
1.1.3 油茶籽油的开发应用现状 |
1.2 微乳 |
1.2.1 简介及分类 |
1.2.2 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 |
1.2.3 研究现状及展望 |
1.3 防晒护肤品的研究现状 |
1.3.1 防晒的原因 |
1.3.2 防晒剂分类 |
1.3.3 皮肤防晒领域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油茶籽油自身防紫外线能力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未经处理的油茶籽油理化性质的测定 |
2.3.2 未经处理的油茶籽油紫外光吸收波长的的测定 |
2.3.3 脱色工艺研究 |
2.3.4 脱色后油茶籽油理化性质的测定 |
2.3.5 处理后油茶籽油紫外光吸收波长的测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脱色工艺研究 |
2.4.2 脱色处理前后的油茶籽油相关理化指标 |
2.4.3 脱色处理前后的油茶籽油紫外吸收情况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油茶籽油为油相的烟酰胺微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油茶籽油-烟酰胺微乳的制备 |
3.3.2 单因素试验 |
3.3.3 油茶籽油微乳的性质表征 |
3.3.4 紫外光吸收能力的比较 |
3.3.5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2 油茶籽油微乳的性质表征结果 |
3.4.3 紫外光吸收能力的比较结果 |
3.4.4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的制备及防晒能力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COSCP)的制备 |
4.3.2 单因素试验 |
4.3.3 正交试验 |
4.3.4 感官评价 |
4.3.5 皮肤敏感性、刺激性试验 |
4.3.6 建立皮肤紫外线损伤模型及动物分组 |
4.3.7 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
4.3.8 检测指标及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4.4.2 正交试验结果 |
4.4.3 感官评价结果 |
4.4.4 皮肤敏感性、刺激性结果 |
4.4.5 建模结果 |
4.4.6 小鼠体重变化 |
4.4.7 相关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分析 |
4.4.8 UV对皮肤组织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2)针刺预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EPA和DHA对高脂血症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动物及饲养条件 |
1.3 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4.1 高脂大鼠造模及分组 |
1.4.2 给药方法 |
1.4.3 检测方法 |
1.4.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肝脏病理改变观察 |
2.2 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结果见表1。 |
2.3 鱼油中EPA和DHA对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红花籽油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及FAT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红花 |
1.1.1 红花的化学成分 |
1.1.2 红花的生长条件 |
1.1.3 红花的药理作用 |
1.1.4 红花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1.2 红花籽油 |
1.2.1 红花籽油的提取方法 |
1.2.2 红花籽油的生物学功能 |
1.3 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S)的概述 |
1.3.1 FATPs家族 |
1.3.2 FATP1的表达调控 |
1.3.3 FATP1的功能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 试验仪器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胴体性能的影响 |
3.4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3.5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中呈味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
3.7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3.8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3.9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背最长肌FAT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胴体性能的影响 |
4.4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4.5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4.6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中呈味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
4.7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
4.8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9 红花籽油对育肥猪背最长肌FAT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刺玫籽油和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降血脂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立题背景 |
1.2 高血脂症研究背景 |
1.3 原花青素及其研究进展 |
1.3.1 原花青素 |
1.3.2 原花青素的生物利用程度和代谢 |
1.3.3 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和氧化还原作用 |
1.3.4 原花青素的抗心肌缺血和心肌保护作用 |
1.3.5 原花青素的降血脂作用 |
1.3.6 原花青素的其他生物活性 |
1.3.7 原花青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
1.4 植物籽油的研究进展 |
1.4.1 植物籽油的提取方法 |
1.4.2 植物籽油的功能作用 |
1.4.3 刺玫籽油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刺玫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 |
2.2.2 刺玫籽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
2.2.3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降血脂体内试验 |
2.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刺玫籽成分含量 |
3.2 刺玫籽油单因素结果 |
3.2.1 粉碎粒度对得率的影响 |
3.2.2 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 |
3.2.3 超声温度对得率的影响 |
3.2.4 超声功率对得率的影响 |
3.2.5 超声时间对得率的影响 |
3.3 刺玫籽油响应面试验结果 |
3.3.1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3.3.2 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3.3.3 验证试验 |
3.3.4 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
3.4 微波法提取刺玫籽原花青素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1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
3.4.2 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3.4.3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
3.4.4 微波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 |
3.4.5 SH添加量对提取率的影响 |
3.5 刺玫籽原花青素响应面试验结果 |
3.5.1 响应面法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显着性分析 |
3.5.2 响应面曲面分析 |
3.5.3 验证试验 |
3.5.4 提取次数确定试验 |
3.6 大孔树脂纯化试验结果 |
3.6.1 大孔树脂型号的确定 |
3.6.2 吸附时间及解析时间的确定 |
3.6.3 洗脱剂浓度的确定 |
3.7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的降血脂功能研究 |
3.7.1 高脂血症模型小鼠造模结果 |
3.7.2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高胆固醇膳食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
3.7.3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高胆固醇膳食小鼠血脂指标的影响 |
3.7.4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高胆固醇膳食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
3.7.5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高胆固醇膳食小鼠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刺玫籽油提取工艺分析 |
4.2 刺玫籽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分析 |
4.3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降血脂功能分析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茵陈五苓散通过P38、P42/44MAPK通路调控高脂血症大鼠LDL-C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汇表 |
1 前言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材料 |
2.1.1 动物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方法 |
2.2.1 动物造模 |
2.2.2 药物配制及用法 |
2.2.3 取材 |
2.2.4 大鼠动脉组织HE染色 |
2.2.5 QPCR检测 |
2.2.6 Western blot检测 |
2.2.7 免疫组化检测 |
2.2.8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大鼠血脂检测结果 |
3.2 QPCR检测结果 |
3.3 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丰年虫油的提取与组分分析及其功能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丰年虫概述 |
1.1.1 丰年虫主要营养组成 |
1.1.2 丰年虫的研究及其应用 |
1.2 昆虫油脂的研究概况 |
1.3 超声波在油脂提取中的应用 |
1.3.1 超声波在油脂提取中的应用 |
1.3.2 超声提取应注意的问题 |
1.4 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特性 |
1.4.1 单不饱和脂肪酸 |
1.4.2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
1.5 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 |
1.5.1 研究的意义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3 研究的技术方案 |
第二章 丰年虫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组分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2.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提取工艺条件对丰年虫出油率的影响 |
2.2.2 丰年虫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
2.2.3 不同方法提取丰年虫油理化特性的对比 |
2.2.4 丰年虫油的脂肪酸组成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丰年虫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3.1.3 酸败指标的测定方法 |
3.1.4 酸败模型的建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温度对丰年虫油酸败的影响 |
3.2.2 光照对丰年虫油酸败的影响 |
3.2.3 抗氧化剂对丰年虫油酸败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丰年虫油功能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动物及饲料 |
4.1.3 试验试剂 |
4.1.4 试验设备与仪器 |
4.1.5 丰年虫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影响试验 |
4.1.6 丰年虫油对小鼠肝脏及脑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
4.1.7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丰年虫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4.2.2 丰年虫油对小鼠肝脏及脑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临床疗效及对SOD、MDA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论治 |
1.3 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 |
1.4 中药调脂临床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2 高脂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
2.2 高脂血症的治疗进展 |
3 苏子油的相关研究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目的 |
1.2 一般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4 治疗方案 |
1.5 观察指标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测定方法 |
1.8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可比性分析 |
2.2 疗效评价 |
2.3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痰浊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意义的认识 |
3 高脂血症与自由基(SOD,MDA)相关性分析 |
4. 苏子油软胶囊成分分析 |
5 苏子油软胶囊对痰浊阻遏证高脂血症患者调脂作用分析 |
5.1 病例入组情况 |
5.2. 疗效评价 |
5.3. 安全性评价 |
6 苏子油软胶囊对痰浊阻遏证高脂血症患者SOD,MDA的影响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9)沙葱籽油和多糖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葱属植物研究进展 |
1.2.1 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1.2.2 葱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
1.3 沙葱研究进展 |
1.3.1 沙葱资源分布 |
1.3.2 沙葱的植物学特征和习性 |
1.3.3 沙葱的营养成分 |
1.3.4 沙葱的化学成分 |
1.3.5 沙葱的药用价值 |
1.4 植物油脂研究概况 |
1.4.1 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
1.4.2 植物油脂提取方法研究 |
1.5 植物多糖研究概况 |
1.5.1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 |
1.5.2 多糖的分离纯化 |
1.5.3 多糖的结构分析 |
1.6 降血脂研究进展 |
1.6.1 高脂血症简介 |
1.6.2 降血脂有效成分 |
1.6.3 脂质代谢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
1.6.4 生物体内的脂质过氧化 |
1.6.5 高脂血症与中药治疗 |
第二章 超临界CO_2萃取沙葱籽油的工艺优化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超临界CO_2萃取油脂的工艺流程 |
2.2.2 超临界CO_2萃取沙葱籽油各工艺参数的确定 |
2.2.3 超临界CO_2萃取沙葱籽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预处理试验对萃取得率的影响 |
2.3.2 萃取工艺条件对萃取得率的影响 |
2.3.3 超临界CO_2萃取沙葱籽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
2.3.4 响应曲面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沙葱籽油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分析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3.2 试验方法 |
3.2.1 油脂的提取 |
3.2.2 油脂脂肪酸成分分析 |
3.2.3 沙葱籽油理化性质的检测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油脂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 |
3.3.2 沙葱籽油理化性质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超声波辅助提取沙葱籽多糖的工艺优化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4.2 试验方法 |
4.2.1 超声波辅助提取多糖流程 |
4.2.2 多糖含量测定 |
4.2.3 蛋白质含量测定 |
4.2.4 超声波辅助提取沙葱籽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 |
4.2.5 三氯乙酸脱蛋白条件优化 |
4.2.6 传统水提法提取多糖工艺流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超声波辅助提取沙葱籽多糖的单因素影响 |
4.3.2 超声波辅助提取沙葱籽多糖的的工艺条件优化 |
4.3.3 验证试验 |
4.3.4 三氯乙酸脱蛋白条件优化 |
4.3.5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传统水提法提取多糖的比较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沙葱籽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5.2 试验方法 |
5.2.1 DEAE-52纤维素柱层析法 |
5.2.2 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法 |
5.2.3 纯化多糖结构的初步分析 |
5.2.4 纯化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沙葱籽多糖的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初步分离 |
5.3.2 沙葱籽多糖的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 |
5.3.3 多糖结构的初步分析 |
5.3.4 沙葱籽多糖理化性质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沙葱籽油、多糖的降血脂功能 |
6.1 材料与仪器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6.2 试验方法 |
6.2.1 分组 |
6.2.2 饮食诱导高脂模型建立 |
6.2.3 降血脂各指标的测定方法 |
6.2.4 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方法 |
6.2.5 数据统计处理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高脂模型的建立 |
6.3.2 小鼠生长发育及体重变化的观察 |
6.3.3 沙葱籽油、多糖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6.3.4 沙葱籽油、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 |
6.3.5 沙葱籽油、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 |
6.3.6 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 |
6.4 讨论 |
6.5 小结 |
全文结论 |
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黄粉虫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黄粉虫油的制备[13] |
1.2.2 实验设计与分组 |
1.2.3 指标测定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黄粉虫油对小鼠体质量和肝脏指数的影响 |
2.2 黄粉虫油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2.3 黄粉虫油对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 |
四、月见草油对高脂大鼠血脂及SOD、CAT活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油茶籽油防晒护肤品的制备与研究[D]. 吴月.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针刺预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影响[D]. 王雅静.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EPA和DHA对高脂血症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J]. 孟磊,王丹.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02)
- [4]红花籽油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及FAT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D]. 韩宇昕.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5]刺玫籽油和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降血脂功能的研究[D]. 容晨曦.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6]茵陈五苓散通过P38、P42/44MAPK通路调控高脂血症大鼠LDL-C的实验研究[D]. 吴凝. 中南大学, 2014(03)
- [7]丰年虫油的提取与组分分析及其功能性研究[D]. 王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3)
- [8]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临床疗效及对SOD、MDA影响[D]. 李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沙葱籽油和多糖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D]. 张君萍.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10]黄粉虫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张建新,张立佳,王临宾,林福壁,朱杰. 食品科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