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性直肠炎误诊为菌痢1例

淋球菌性直肠炎误诊为菌痢1例

一、淋菌性直肠炎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坚(Wong Chi Kin)[1](2016)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的应用规律,并与本草文献和《伤寒杂病论》内对黄柏之运用作比较,探索黄柏在应用规律和温病学派对伤寒之继承和发扬,总结黄柏之功效及运用原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正确地运用黄柏的依据。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础,分析有关黄柏运用和含有黄柏的医案,对其病种、症状、证型、病程长短、就诊次数和各卷门中的应用、病机、望诊、舌诊、脉象、黄柏配伍、成方等,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相关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柏的医案中,(1) 10卷中各卷都有应用黄柏的医案,但其应用次数不同,其中卷七应用最多,共应用26次,占应用总数的25.2%;其次是卷三,共应用21次,占应用总数的20.4%。(2) 62门中共有39门应用黄柏,应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淋浊、遗精、痿、痢、便闭、疝、虫、便血、痹等。(3) 绝大部分医案全程运用黄柏,共80则,占所有103则医案的77.7%。(4) 记载的诊次一般为1次,共占所有医案的66.0%。其次为2次,占15.5%。(5) 应用黄柏医案遍及8大现代医学系统,应用较多的系统依次为消化、运动、泌尿、生殖、神经、循环等,其中消化系统最多(34次,33.0%)。(6) 只有3次论及患者舌象情况,其中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各1次。(7) 全书合共有23处记载脉象。依次序出现次数最多为数脉, 其后为其他相兼脉,沉脉,弦脉,细脉,实脉,洪大脉,散脉,濡脉及革脉。(8) 最多见的证型为实证(多为湿热、热毒、心肝肠实火),近45%,而虚证(多为肝、肾单独或同时阴虚)稍多于虚实夹杂证(多为肾虚合并湿热,或心肾不交)(9) 根据《医学心悟》治病八法,除汗法和吐法外,其余下、和、温、清、消、补,六法都有医案记录。其中以清兼补法用最多。其后依次为清法,温补法,清和法,消法,清兼下法,消补法,温下法与补法。。(10)共有103条含黄柏组方,共采用四种剂型,其中采用汤剂69条,占67%;丸剂31条,占30%。(11)含黄柏的成方只有9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滋肾丸,共出现12次,占所有成方的31.6%;其次安胃丸7次,占18.4%。成方以丸剂多见,共出现30次,占78.9%;其次为汤剂,出现7次,占18.4%;散剂出现1次,占2.7%。(12)与黄柏配伍最多的中药依次是黄连、茯苓、知母、泽泻、熟地黄、白芍、川萆薛、生地、人参、肉桂、龟版(连同龟甲)、广皮、牛膝、山栀、青皮、茅苍术、川楝子、当归。配伍次数最多的是黄连,共28次,占4.1%。(13) 标记了7中炮制类型的黄柏,分别为:炒焦黄柏、炒黑黄柏、略炒黄柏、盐水炒黄柏、炒黄柏、黄柏、生黄柏。运用最多的是黄柏,共应用93次,占总数的90.3%。(14) 共有8处记载黄柏的用量,用量从5分到8两不等。结论:(1) 叶氏使用黄柏的医案多是一两剂药即对症取效,而且多在全程或前期就使用黄柏。疗效之显着,反映了叶氏辩证能力超群,或者揭示黄柏使用指征的把握其实并不困难。(2) 叶氏应用黄柏治疗的病症广泛,月.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分治表里上、中、下三焦,或趋降其寒性,增加其疗效。但其主治仍离不开其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苦寒坚阴等。(3) 黄柏药性苦寒最善清化湿热,滋阴降火。故望诊中出现湿热蕴结(色黄、形膨、胀、肿)、湿热熏蒸蒙蔽清窍(色苍、神呆、迷、欲昏),叶氏承《神农本草经》之旨,认为黄柏善解湿热蕴结,可使湿去热走,燥湿而不伤阴。或阴虚火旺(形瘦)、虚火上炎(色赤)等证候是叶氏使用黄柏的指征,叶氏多次提及黄柏的潜阳、和阳功效。(4) 叶氏在医案中只有3次论及舌象。分别为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证明黄柏在炮制后,寒性趋降,但仍能保持其化湿特性。(5) 所有黄柏医案中未见迟脉、结代脉等脉象,笔者认为若遇寒邪凝滞证型不宜用黄柏。(6) 脾胃虚弱、肾阴阳两虚、或素体虚寒者,慎用黄柏,或师李东垣法配伍健脾胃药或师朱丹溪法配伍补肾药。叶氏不只是一味使用黄柏泻实火,解热毒,还用来清虚火、潜阳、和阳,黄柏祛湿,湿去热走而阳气归源。(7) 清补法之所以使用最多,这是由于这些医案中,都不是以黄柏作为主药的缘故。(8) 叶氏擅长使用黄柏与其它药味配伍,实现相须为用或制约温燥药药性。(9) 叶氏使用含黄柏的内服膏剂和酊剂,这种剂型创新值得后世借鉴和研究。(10) 叶氏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李东垣独创的滋肾丸,大胆创新性地使用滋肾丸治疗多种病症如肝风、遗精、淋浊、便闭、疝、诸痛等,并取得良效。叶氏安胃丸是在仲景《伤寒论》中乌梅丸化裁而来,体现了叶氏对经方的传承与创新。(11) 叶氏采用含黄柏成方时多选丸剂,表明其使用黄柏每次量少,且不入汤剂水提取药理成分,而以吞服为主的用药特色。(12) 叶氏认为黄柏炒制的辅料及程度如果不同,可能引起不同的疗效药性药理变化。(13) 叶氏使用黄柏量小效宏的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吴云峰[2](2010)在《常见消化道出血部位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单凭经验诊断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对我院近几年来114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线索进行分析,及对其中误诊及漏诊的87例进行原因分析,初步探讨消化道出血诊断的病因,以避免误诊和漏诊。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遵义医院近5年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141例,其中男585例,女556例,

吴云峰[3](2009)在《常见消化道出血部位诊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单凭经验诊断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对我院近几年来114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线索进行分析,及对其中误诊及漏诊的87例进行原因分析,初步探讨消化道出血诊断的病因,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郝怀珍,李向红,白志强[4](2006)在《消化道出血部位诊断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线索分析及误诊、漏诊分析,探讨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基本步骤。方法:对22年来住院的84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黑便、呕血、持续进行胃管引流和黏液性血便对消化道出血部位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结论:为避免误诊、漏诊,提出诊断消化道出血应遵循的诊断和验证诊断的步骤。

沈伟伟[5](2000)在《淋菌性直肠炎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文中研究指明

王晓[6](1995)在《幼女直肠阴道性淋病误诊为菌痢1例》文中研究说明幼女直肠阴道性淋病误诊为菌痢1例王晓(青海红十字医院皮肤科,西宁,810000)患儿女,4岁。排脓性稀便10天,每天大使8~10砍不等,量少,有时仅有少量脓性粘液排出。肛门有不适感,常自行搔抓肛门及外阴。无明显发烧、腹痛及食欲不振等症发生。某卫生院曾...

侯晓华,张锦坤[7](1986)在《结肠炎病因研究近展》文中提出 过去10年中,许多胃肠病学者与细菌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等学者共同协作,致力于结肠炎病因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或被忽视的病因.综合Yardley、H?chter、Tedesco等所述,结肠炎的病因见表.本文就其中若干种结肠炎作一简要综述.空肠弯曲菌性结肠炎本型细菌性结肠炎并非罕见,Dekeyser在1972年首次从急性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随之许多报告指出此菌可引起肠炎,包括急性结肠炎.大多数患者为急性病程,而最近又有慢性病程,即成为慢性结肠炎的报道.家禽中鸡被认为是天然带菌者,并为

二、淋菌性直肠炎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淋菌性直肠炎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临证指南医案》相关研究进展
        1.1.1 《临证指南医案》中单味药的应用研究进展
        1.1.2 《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某病用药规律的研究进展
    1.2 黄柏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地道沿革
        1.2.2 分布
        1.2.3 性状
        1.2.4 炮制
        1.2.5 性味归经
        1.2.6 功效主治及相关论述
        1.2.7 现代应用
        1.2.8 张仲景对黄柏的方证研究
        1.2.9 近代名老中医对黄柏用药的体会
        1.2.10 黄柏配伍研究进展
        1.2.11 黄柏药理研究进展
        1.2.12 黄柏安全性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资料来源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步骤
        2.2.1 分析黄柏的药性与功效
        2.2.2 分析黄柏在经方中的应用
        2.2.3 筛选医案
        2.2.4 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
        2.2.5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黄柏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2 黄柏在各门中的应用情况
        2.3.3 黄柏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应用情况
        2.3.4 医案中患者的就诊次数
        2.3.5 所论述症状在现代医学系统中的分类情况
        2.3.6 医案中所论述望诊的情况
        2.3.7 医案中所论述舌象的情况
        2.3.8 医案中所论述脉象的的情况
        2.3.9 含黄柏医案的证型及脏腑虚实分布情况
        2.3.10 医案选用的治法分布情况
        2.3.11 含有黄柏的成方
        2.3.12 黄柏成方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13 各门中含黄柏成方应用的情况
        2.3.14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门中详细应用情况
        2.3.15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不同证型中的详细应用情况
        2.3.16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阴阳辩证中的应用情况
        2.3.17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脏腑中的应用情况
        2.3.18 含有黄柏组方的剂型分布
        2.3.19 与黄柏配伍的药味及其频次
        2.3.20 各种炮制黄柏的运用情况
        2.3.21 各种黄柏的用量统计
第三部分 讨论
    3.1 黄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各卷、门、系统应用的分析
    3.2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病证虚实、病位、病机与治则、治法的分析
    3.3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望诊的分析
    3.4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切诊的分析
    3.5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病程及就诊次数的分析
    3.6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成方及其在卷门中分布情况的分析
    3.7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组方剂型的分析
    3.8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与药味配伍的分析
    3.9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炮制种类的分析
    3.10 经方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用量的对比分析
    3.11 黄柏的药用忌宜
第四部分 结语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第七部分 致谢

(3)常见消化道出血部位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诊断分析
    3.1 临床诊断的常规步骤
    3.2 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4)消化道出血部位诊断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单纯表现为黑便者433例
    2.2 表现为呕血伴有黑便者, 有107例
    2.3 曾予胃管引流以观察胃内容物情况者有125例
    2.4 表现为黏液血便或滴血性血便者有159例
    2.5 表现为大量血便伴循环失代偿者有16例
    2.6 以贫血为主要表现者
3 讨论
    3.1 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3.1.1 对黑便的来源认识
        3.1.2 对同时存在多种病变的可能性估计不足
        3.1.3 主观地把滴血性血便及黏液血便归属为内痔的表现
        3.1.4 对缺铁性贫血不是最终的病因学诊断认识不深
    3.2 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的常规步骤
        3.2.1 呕血和胃管抽吸有血者属上消化道出血
        3.2.2 单纯黑便者
        3.2.3 大量血便不伴呕血者

四、淋菌性直肠炎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D]. 王志坚(Wong Chi Ki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2]常见消化道出血部位诊断分析[A]. 吴云峰.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 2010
  • [3]常见消化道出血部位诊断分析[J]. 吴云峰. 中外医疗, 2009(02)
  • [4]消化道出血部位诊断的探讨[J]. 郝怀珍,李向红,白志强. 实用医技杂志, 2006(15)
  • [5]淋菌性直肠炎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J]. 沈伟伟. 中国乡村医生, 2000(01)
  • [6]幼女直肠阴道性淋病误诊为菌痢1例[J]. 王晓. 皮肤病与性病, 1995(03)
  • [7]结肠炎病因研究近展[J]. 侯晓华,张锦坤.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86(03)

标签:;  ;  ;  ;  

淋球菌性直肠炎误诊为菌痢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