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教学改革方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培宇[1](2021)在《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是高中物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应有育人效力的不二法门,也是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能力和高中生思政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就是充分依循教育政策指引,充分发掘物理课程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物理教学打造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除了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思政内容的开发设计,还要进一步盐融于汤般浸润到物理教学全过程。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首先在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课程思政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尝试梳理归纳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必要性等。其次,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进一步依据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和“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进行具体解释,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图。再次,以路径一和路径二为辅助,以路径三为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实施于实际的教学中。最后,通过结合李克特量表设计出测量学生在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情况的问卷,并布置习题检测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利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反思不足,提出优化路径的教学建议。实验研究表明,本课题提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学生思政素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并且在知识掌握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结果。由于该路径尚未成熟,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欠佳之处,针对这些欠缺提出教学建议有三。其一,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二,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其三,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同时,在整体研究过程在也发现出了不足和遗憾。第一,研究样本不足。第二,研究时间较短。第三,实践应用不足。这也为后继课程思政深入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2](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拉开了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序幕。浙江和上海作为第一批试点省市,2017年完成了首批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紧接着成为第二批试点省市,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2020年进行了首次考试。在新高考改革试点进行、逐步推广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显着特征之一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比较高,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打破应试教育的顽瘴痼疾,突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时代性。正确把握新高考的能力培养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有利于促进高中生更好地发展。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上。各学科要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学科教学支撑学生能力的提升。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应用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对新高考相关国家政策、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凝练出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要点,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五项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高中物理教学调查结果,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三是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综合运用提出的能力培养策略,选取高中物理中《向心力》和《质点与参考系》两个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说明能力培养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本文探索了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对新高考试点省市高中物理一线教学工作者有一些帮助,对全国即将启动新高考的省市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
陈露[3](2021)在《重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教育改革历史中,我国高考模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与完善。新的改革制度正在实施,按照重庆市新高考实施方案的要求,从2018年9月开始,重庆市高中学生学习的科目按照“3+1+2”组合进行选择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一时进行对比选择选考学科,这样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因为学生的选考意愿的不同,会出现多个学科组合的教学形式会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所不同,相应的教学模式将发生变化。同时,物理学科考试的方式、试卷结构、考试时间也发生较大变化,物理改革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变高。2020年的新课程标准给出了与旧课标不同的要求,首次提出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新的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了适当的增减,教学环节设计更加合理,问题提问和思路引导符合学科素养的要求。在新的高考背景下,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多研究课程标准,满足教育教学要求,为学校培养综合素质更高、发展更多元化的人才。如何应对重庆市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成为重庆市高中物理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本论文对正处于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情况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通过查阅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情况,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查阅近几年来关于高中物理考试数据,找到新的考试模式对物理教学的影响。通过结合现代教育学理论,总结得出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规律特点。采用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的方法,对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问卷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学习规律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1)分析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计划、物理课程教材改革、物理现状和高考试题的变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2)通过查找翻阅资料并参考浙江新高考教学情况,提出相关教育学基础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等。(3)对西大附中高中物理教师和高二年级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跟踪,数据分析发现选择不同学科组合的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不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同一学科组合的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明显,于是提出了分层教学策略。问卷结果发现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不同,为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学习效果,提出课堂导学案教学策略。根据所得数据,学生们对课堂上的物理实验很感兴趣。通过物理实验操作,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动机更明确,于是提出“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教学策略。(4)提出相关物理教学改革策略后,笔者根据教学情况在高二年级选取2组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实践。根据2组对照班级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情况,得出试验班级整体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级,试验班级学生分层差距逐渐缩小。通过对实验班级某些学生的访谈跟踪,发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物理的方法有提升,学习成绩逐步上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数据分析,说明物理分层教学策略、课堂导学案教学策略、“以学生实验为主”教学策略能够适应新高考教学改革。
陈敏[4](2020)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9月,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中国吹响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的号角,也勾勒出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新的蓝图。在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号召之下,上海市、浙江省先后开启了改革道路;此后,山东、海南、北京、天津等四个省市在2017年加入了新高考改革行列;2018年12月,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也加入了高考改革的队伍。高考改革队伍向中西部不断蔓延,随之产生的挑战也必将出现在更多的地区。本论文旨在了解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需求,结合目前已经采用新高考模式学校的实际,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也为即将启动改革工作的省市学校提供一些思路。2018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最新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新高考模式中物理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指南。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在物理教育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枢纽,也是近几年来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热门内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目标。在高中物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物理教育研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思维的方式,而且可以提高中学物理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还没有达成。本文首先深入学习新高考政策理论,然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实施新高考改革政策省市的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状态、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情况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数据,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找出新高考模式下影响物理教学实施的原因。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在新高考改革过程中新的物理教学理念虽然普及了,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物理学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物理老师和学生都还没有真正地转变观念。物理课程在新的高考模式中内容更丰富,课堂形式更灵活,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学生转变物理学习理念的基础之上,物理教师应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出发,研究分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学都应在硬件设施和政策指导上等充分做好迎接新高考的准备工作。新高考政策在全国不断的扩大推广实施,高中的物理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未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相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余乐乐[5](2020)在《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X县农村学校为例》文中认为精准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之一。随着“互联网+”理念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实现初中物理精准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备受关注,回顾教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精准不仅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而且是技术革新教学实践的时代呼唤,但是,如果不了解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情况,就不能精准地改善其现状,那么,初中物理的精准教学也将无从谈起,因此,要研究基于精准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对策,就必须先实施调查研究。基于精准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指导,充分地结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本研究从课前、课堂、优化、诊断、追踪与改进教学五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针对X县农村4所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实施了随机抽样调查,使用SPSS软件录入和处理了调查数据,具体结果为信效度检验表明问卷的可信度(克隆巴赫α值为0.896)和效度(KMO值为0.849)都较为良好;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建构的问卷维度与实际调查呈现的维度相一致;差异性比较的研究发现初二年级和女性同学分别在大多数方面显着好于初三和男生的情况,但是学校间不存在显着差异;相关性研究发现初中物理精准教学与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满意度均显着相关;总之,研究表明该调查样本呈现的现状存在三方面主要问题,即整体实施情况亟待提高、各层面实施存在性别和年级的显着差异、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满意度不高,尤其在诊断、反馈、落实、学习方法指导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研究通过调查数据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分析发现,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缺乏技术手段支持数量较大的诊断、反馈等教学工作,第二,教师凭经验的粗放式教学无法落实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第三,应试教学心理使得学习缺乏方法的指导,学生疲于练习造成物理学习兴趣、满意度不高;因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学生与教师的访谈,提出了以下可行的对策,首先,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的精准性;其次,通过协同课标、经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质功能落实的精准性;最后,通过转变学习习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活力激发的精准性。除此之外,通过细化和案例设计发现该对策对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能为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吝欢欢[6](202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关系为:物理观念是实质、科学思维是核心、科学探究是关键、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归宿。其中,科学思维贯穿于物理学习与应用的各个环节,处于统领地位,无论是观察、实验、科学探究,还是问题解决、科学创新都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为主线,将其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由此实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最终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国内外关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在相关理论研究与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关于思维、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理论的研究进展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章首先对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探讨,其中包括科学思维的本质内涵、主要特点以及基本类型等,并构建了物理认知的一般宏观过程。同时,概括论述了关于一般学习的基础理论,其中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基于第二章中我们对科学思维的基本认识,本文第三章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一般策略。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出了师生交互作用下以学生科学思维活动为主线的基本教学框架。第四章以续佩君教授关于物理思维能力测量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设计并编制了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测量试卷,以延安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为例对延安市区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区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整体偏低,而男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平均发展水平要高于女生,且其个体之间的离散程度也较大。第五章根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以及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基于文中所提出的关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及框架,从物理概念教学及规律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案例设计与评析。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论述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不足之处,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伟锋[7](2020)在《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国际竞争与社会发展促使物理学科发生变革,STEM教育理念与物理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契合,融入STEM教育理念是物理教学改革的趋势。本研究围绕“如何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这一核心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流程构建;(2)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3)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实践。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梳理STEM教育的相关文献,概述了 STEM教育的起源、多元发展、概念内涵、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并对STEM教育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STEM教育呈现出整合性与跨学科性的特点,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开展STEM教育的两种常用教学模式,STEM教育评价方式注重多元化;其次,从STEM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明确了 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设计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设计流程为筛选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设计教学评价五个环节;之后,根据确定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流程,挖掘高中物理教材中相关STEM教育资源,完成了《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反应尺》、《竖直加速度测量仪的设计与制作》、《利用LED展示星座》和《制作简易静电除尘器》四个具体案例的设计;最后,选择案例《竖直加速度测量仪的设计和制作》进行了教学实践,对实践的效果通过收集学生的自评量表和活动记录单、与教师进行访谈进行的评测,发现课例设计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同,大多数学生认为本次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掌握了加速度测量技术,并且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对案例设计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进行总结,本研究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利用工程设计项目或问题整合教学内容是STEM教育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重要途径。第二,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
肖括[8](2020)在《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适应21世纪全球范围内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通过实践摸索、经验总结,教育趋势正在从知识本位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通过物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通过物理课程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中,成为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蓝图,可以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流程作系统有效的规划,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得以落地的有力保障。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培养,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设计能够体现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力求通过教学设计案例的研究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供参考素材。首先,通过对核心素养提出背景阐述和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存在不足的分析,明确了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梳理出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教学设计有关的研究现状。其次,基于对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分析了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具体环节设计策略,其中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分析说明都是在物理核心素养的背景要求下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培养策略,分别是注重学生已有物理观念转化、重视情景化教学;创设模型建构真实情境、课堂教学逻辑思维化;挖掘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潜力、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注重物理学史引入、加强学科知识与科技生活联系。再次,分析了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各部分在物理核心素养各维度中的具体体现,分别选取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各维度对应的典型课节,综合教学理论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基于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初步分析和研究总结,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更好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将核心素养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相结合,提出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并针对典型课节撰写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案例,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之中,使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为一线物理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韩煜[9](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理念,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笔者通过在中学教育实习期间的考察和调研发现:高中物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比初中提高了许多,使得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遇到了台阶性的困难。那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下,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其困难、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是许多物理教师需要应对的新问题。鉴于此,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调查与研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首先,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以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而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确定其具体研究内容。其次,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等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论述了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基础。再次,结合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编制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并分别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其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方面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思维方式、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等五个方面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笔者以高中物理中的《功》和《欧姆定律》两节课为例,将提出的相关教学策略运用到课堂中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最后,笔者对课题的研究情况和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陈亚容[10](2020)在《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物理师生态度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为了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不断的深入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教育兴国,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标志着中国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决心。新高考改革方案是国家成立高考制度以来最彻底的改革,直接诞生了“选课走班”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四川省早前发布《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表明从2018年秋季实施,到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按照综合改革方案录取,成为第三批试点改革的省份。但是四川省结合前两轮改革的经验,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宣布了延迟高考改革。物理学科是前两轮试点改革中备受诟病的学科,出现了很多颠覆传统的新问题,新高考伴随的“选课走班”制度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在改革来临前,提前了解学生对于选课走班的适应情况和试点省份在选课走班的实施过程对物理改革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研究了选课走班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国内实施的背景。研究了物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主要以眉山市的两所高中学校为例,以网络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师生对于选课走班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学生选择学科、选择老师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了重庆地区物理学科选课走班的教学现状:老师、学生的直观感受,学生评价、实验教学方面、教师培训方面等状况。通过调查发现:选课走班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学生对于选课走班认识不够且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开展走班教学的难度大,主要包括:走班教学所需的师资不够,硬件设施教室等相关配套不完善,物理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难度变大,学生的作业质量变差,教师的相关培训滞后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根据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策略:一是教师方面,提升个人的物理业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致,改变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物理课堂提升课堂管理的能力。二是学生和家长方面,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科目,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科目的科学认知。综上,在选课走班到来之前,学校、教师、学生应该密切配合,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选课走班,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其它地区改革经验找出适合自己开展选课走班的方法,解决选课走班引起的结构性缺员,确保教室满足选课走班的需求。物理教师应针对高考改革和选课走班对物理学科的挑战,抓住改革的时机,争取在“新一轮的洗牌”中不被淘汰,获得成功。本文对四川省选课走班的实施以及物理教学的推进提供了相关的参考。
二、物理教学改革方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改革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化物理课程改革 |
1.1.2 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师思政工作水平 |
1.1.3 实施课程思政有效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 |
1.4.2 关于课程思政价值的研究 |
1.4.3 关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研究 |
1.4.4 关于课程思政原则的研究 |
1.4.5 关于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 |
1.4.6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课程思政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杜威的道德教育论 |
2.2.2 社会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理性审视 |
3.1 课程思政的内涵 |
3.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
3.1.2 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 |
3.2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 |
3.2.1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2 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3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4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图谱 |
3.3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1 课程思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2 课程思政在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3 课程思政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 |
3.4.1 实施对象的感知价值 |
3.4.2 课程内容的呈现质量 |
3.4.3 授课方式的推陈出新 |
3.4.4 社会环境的榜样影响 |
3.4.5 实施主体的传道素养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 |
4.1.1 内容开发特色性原则 |
4.1.2 元素融入有机性原则 |
4.1.3 教学过程以人为本原则 |
4.2 路径一“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2.1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2.2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2.3 典型案例设计:以“运动的描述”一章为例 |
4.3 路径二“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3.1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3.2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3.3 典型习题设计:以“相互作用”为例 |
4.4 路径三“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4.1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4.2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4.3 典型案例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
第五章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路径实践研究 |
5.1 实验研究设计 |
5.1.1 路径选取及应用说明 |
5.1.2 研究目的 |
5.1.3 研究假设 |
5.1.4 研究变量 |
5.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
5.1.6 实验测量工具 |
5.2 问卷的编制 |
5.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
5.2.2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的编制 |
5.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5.3.1 实验过程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3.3 实验结论与反思 |
5.4 教学建议 |
5.4.1 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5.4.2 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
5.4.3 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 |
附录二 后测习题作业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一轮高考改革能力取向更加显着 |
(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主要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一)加德纳的理解教育理论 |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三章 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分析 |
一、新高考相关政策及其能力要点 |
(一)基于能力培养的政策分析 |
(二)政策中的能力核心要点整合与凝练 |
二、《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分析 |
(一)《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分析 |
(二)《考试说明》能力要点凝练 |
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 |
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析 |
五、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核心要点凝练与内涵分析 |
(一)能力要求核心要点凝练 |
(二)能力要点内涵分析 |
第四章 能力培养目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一)教师问卷 |
(二)学生问卷 |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问卷的分析 |
(二)学生问卷的分析 |
四、调查结论 |
(一)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 |
(二)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 |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 |
(四)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 |
(五)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
二、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 |
(一)有效介入能力目标 |
(二)分解能力目标 |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
(一)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过程,提高理解能力 |
(二)加强思维训练,增强论证意识,提升推理论证能力 |
(三)增强简化意识,善于抽象类比,培养模型建构能力 |
(四)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散思维,推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
(五)激发学习兴趣,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
第六章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一、《向心力》教学设计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过程 |
(三)教学设计评析 |
二、《质点与参考系》教学设计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过程 |
(三)教学设计评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3)重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分析重庆市关于高考招生改革相关政策及方案 |
1.3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物理学科的变化 |
1.4 分析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
1.5 分析新高考前后物理试题变化 |
1.6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
2.物理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4 深度学习理论 |
2.5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对高考改革方案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3.1 学生问卷 |
3.2 教师问卷 |
3.3 教师访谈 |
4.教学策略改变与教学课例实践举例 |
4.1 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
4.2 实施课堂导学案教学策略 |
4.3 实施“以学生实验为主”教学策略 |
4.4 教学实践1-《欧姆表的原理》 |
4.5 教学实践2-《楞次定律》 |
4.6 教学策略实施效果分析 |
5.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新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下物理教学情况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新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下物理教学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问题 |
致谢 |
(4)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2.从改革进程看新高考特点 |
2.1 新高考改革历程 |
2.2 新高考各省改革方案要点 |
2.3 新高考改革之新 |
3.新高考模式下物理学科的地位变化 |
3.1 新高考模式简介 |
3.2 物理学科简介 |
3.3 物理学科要求 |
3.4 “2017版”课标带给高中物理教学的变化 |
3.5 从高校公布选考科目看:物理地位提升 |
4.新高考模式下物理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
4.1 高中物理教师问卷调查 |
4.2 高中学生新高考模式下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
5.调查研究的综合结论以及应对策略 |
5.1 调查研究的综合结论 |
5.2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应对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X县农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精准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 |
2.“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实践呼唤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初中物理教学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精准教学的内涵 |
2.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
3.对国外精准教学研究的整体评述 |
(三)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精准教学的内涵 |
2.精准教学工具的研究 |
3.精准教学模式的研究 |
4.精准教学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
5.对国内精准教学研究的整体评述 |
三、理论基础 |
(一)教学最优化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四、精准教学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与描述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工具设计 |
(二)调查问卷实施 |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1.问卷的信度 |
2.问卷的效度 |
(四)现状的统计描述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整体现状的统计描述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各层面现状的统计描述 |
(五)现状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性别差异比较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年级差异比较 |
3.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学校差异比较 |
(六)现状的统计相关性分析 |
1.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
2.初中生物理学习满意度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
(七)本部分小结 |
五、精准教学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现状整体与各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整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各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二)现状存在显着差异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性别显着差异的问题及原因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年级显着差异的问题及原因 |
(三)现状存在显着相关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物理学习兴趣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显着相关的问题及原因 |
2.物理学习满意度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显着相关的问题及原因 |
(四)本部分小结 |
六、基于精准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对策 |
(一)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的精准性 |
1.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教学平台智能诊断初中物理教学提升整体的精准性 |
2.运用智能手机及其软件充分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细节的精准性 |
3.与常用办公软件的有效融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精准性 |
(二)协同课标与经验作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功能落实的精准性 |
1.通过教学设计精准落实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
2.通过规范设计教学评价的量表精准落实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
(三)转变学习习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活力激发的精准性 |
1.转变学习方式:从“机械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
2.转变“苦练”战术:假阅万卷书,真学一案例 |
3.转变“苦学”思维: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
4.转变“效益最大化”观念:用“个性学习”弥补“集体性学习”缺陷 |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科学思维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物理认知过程中科学思维的概念内涵及主要特点 |
2.1.1 概念内涵 |
2.1.2 主要特点 |
2.2 物理认知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基本类型及物理认知的一般过程 |
2.2.1 基本类型 |
2.2.2 物理认知的一般过程 |
2.3 相关学习理论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基本培养策略 |
3.1 物理认知过程中科学思维的构成要素及其培养策略 |
3.1.1 物理认知情境 |
3.1.2 科学思维目标(问题) |
3.1.3 科学思维材料和结果 |
3.1.4 科学思维过程 |
3.1.5 非认知因素与自我监控 |
3.2 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框架 |
第四章 延安市区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
4.1 物理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及测量意义 |
4.1.1 基本概念 |
4.1.2 测量意义 |
4.2 物理思维能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
4.3 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实际测量与分析 |
4.3.1 被试的选取及情况 |
4.3.2 考题的命制和说明 |
4.3.3 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设计与评析 |
5.1 物理概念教学的案例设计与评析——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教学为例 |
5.2 物理规律教学的案例设计与评析——以“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为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科学思维方法主要类型简介 |
附录2 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测量A卷 |
附录3 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测量K卷 |
附录4 对A卷考题命制的基本思考 |
附录5 对A卷评定标准的具体说明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7)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 |
1.3.2 关于STEM教育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调查研究法 |
1.5.3 案例研究法 |
1.6 研究思路 |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2.1.2 多元智力理论 |
2.1.3 从做中学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STEM教育 |
2.2.2 教学设计 |
2.2.3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3.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3.1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
3.1.1 综合性原则 |
3.1.2 情境性原则 |
3.1.3 发展性原则 |
3.1.4 实践性原则 |
3.2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流程 |
3.2.1 适合开展STEM教育的教材内容筛选 |
3.2.2 基于STEM理念的物理教学分析 |
3.2.3 基于STEM理念的物理教学目标确定 |
3.2.4 基于STEM理念的物理教学过程设计 |
3.2.5 基于STEM理念的物理教学评价设计 |
3.3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
3.3.1 案例设计一: 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反应尺 |
3.3.2 案例设计二: 竖直加速度测量仪的设计与制作 |
3.3.3 案例设计三: 利用LED展示星座 |
3.3.4 案例设计四: 制作简易静电除尘器 |
4.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实践 |
4.1 教学实践过程 |
4.2 教学实践调查工具 |
4.3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
4.3.1 学生自评量表分析 |
4.3.2 活动记录单反馈 |
4.3.3 小结 |
4.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4.1 访谈对象 |
4.4.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4.4.3 小结 |
4.5 教学反思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结论 |
5.3 研究不足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当前一线高中教师教学设计现状 |
1.1.3 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3.2 关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3.3 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
2.1.1 核心素养内涵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2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信息加工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 |
3.1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
3.1.1 解读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
3.1.2 挖掘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
3.1.3 分析学情,因学定教 |
3.1.4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导向 |
3.1.5 明晰重难点,课堂主次分明 |
3.1.6 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
3.1.7 优化教学活动,凸显核心素养培养 |
3.1.8 综合评价,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
3.2 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3.2.1 培养物理观念的策略 |
3.2.2 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 |
3.2.3 培养科学探究的策略 |
3.2.4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 |
第4章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
4.1 凸显物理观念培养的教学设计 |
4.1.1 物理观念内容分析 |
4.1.2 教学设计案例:《牛顿第一定律》 |
4.1.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1.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4.2 凸显科学思维提升的教学设计 |
4.2.1 科学思维内容分析 |
4.2.2 教学设计案例:《平抛运动》 |
4.2.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2.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4.3 凸显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
4.3.1 科学探究内容分析 |
4.3.2 教学设计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4.3.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3.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4.4 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教学设计 |
4.4.1 科学态度与责任内容分析 |
4.4.2 教学设计案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
4.4.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4.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第5章 研究总结 |
5.1 研究的总结 |
5.2 建议 |
5.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设计 |
附录B 《平抛运动》教学过程设计 |
附录C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 |
附录D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过程设计 |
致谢 |
(9)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2 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3 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 |
2.1.1 素养的概念 |
2.1.2 核心素养的概念 |
2.1.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2.1.4 物理教学 |
2.1.5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与教学理论 |
2.2.4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3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4 调查问卷的实施 |
3.2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1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
3.2.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3.2.3 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
3.2.4 核心素养情况分析 |
3.3 教师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1 访谈目的及对象 |
3.3.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3 访谈结果分析 |
3.4 调查的总结 |
3.4.1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总结 |
3.4.2 对教师访谈情况的总结 |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
4.1 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上的策略 |
4.1.1 深入学习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课程要求上的差异 |
4.1.2 积极组织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了解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
4.1.3 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的认识,提前做出准备 |
4.2 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上的策略 |
4.2.1 寻找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建构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
4.2.2 注重物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
4.2.3 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数理结合,降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难度 |
4.3 初高中物理思维方式上的策略 |
4.3.1 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4.3.2 注重科学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4.3.3 引导学生质疑批判,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
4.4 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上的策略 |
4..4.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4.4.2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
4.4.3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
4.4.4 利用物理学史和STSE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
4.5 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上的策略 |
4.5.1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4.5.2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4.5.3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第5章 教学设计与实践 |
5.1 教学案例一:《功》 |
5.1.1 教学情况分析 |
5.1.2 教学目标确立 |
5.1.3 教学过程设计 |
5.1.4 教学反思 |
5.2 教学案例二:《欧姆定律》 |
5.2.1 教学情况分析 |
5.2.2 教学目标确立 |
5.2.3 教学过程设计 |
5.2.4 教学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物理师生态度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选课走班的现状以及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 |
2.1 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师生对选课走班的了解程度及看法 |
2.2.2 学生选课情的影响因素 |
2.2.3 高中物理选课走班教学现状调查 |
3.选课走班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
3.1 选课走班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
3.1.1 物理学科地位受到冲击 |
3.1.2 选课走班对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要求 |
3.1.3 选课走班促使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
3.1.4 选课走班为高中物理教师大发展提供驱动力 |
3.2 选课走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1 物理走班教学师资和教室不足 |
3.2.2 教学组织难度大 |
3.2.3 教学管理和课后作业监督难度大 |
3.2.4 物理分层教学难以开展 |
3.2.5 教师教学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松懈 |
4.高中物理教学应对选课走班背景下的策略 |
4.1 教师方面的策略 |
4.1.1 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
4.1.2 关注个性差异,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
4.1.3 健全管理制度,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 |
4.2 学生方面的策略 |
4.2.1 参与选课指引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
4.2.2 加强学生对物理课程的认识 |
4.3 家长方面的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四、物理教学改革方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D]. 李培宇.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 喀什大学, 2021(07)
- [3]重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陈露. 西南大学, 2021(01)
- [4]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5]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X县农村学校为例[D]. 余乐乐.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 吝欢欢. 延安大学, 2020(12)
- [7]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张伟锋.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8]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肖括. 河南大学, 2020(02)
- [9]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D]. 韩煜. 扬州大学, 2020(05)
- [10]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物理师生态度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D]. 陈亚容.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