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想+新东方=?(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茹[1](2019)在《基于CBR和Mean-CVaR的股票投资组合推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个人财富的增加,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日益增长。股票作为理财投资中重要部分,投资者对于股票的投资需求也随之增长。个人投资者由于投资知识及经验匮乏等因素影响,难以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因此,设计合适的股票投资推荐系统满足中小投资者增长的投资需求,具有现实意义。此外,当前对投资产品推荐的研究集中在投资产品的风险收益与投资者之间的匹配,并没有考虑股票的多重属性与投资者的多重偏好,所以研究基于股票的多重属性与投资者的多重偏好的投资产品推荐具有理论意义。本研究提出并实现了能够满足用户偏好的智能股票投资组合推荐系统,从多种属性上衡量用户对股票的偏好,并且可以根据历史类似案例学习,然后向投资者推荐相应的股票投资组合。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来确定股票的属性,以及个人对股票的偏好属性,结合TOPSIS的方法完成股票的排序推荐;其次,利用Mean-CVaR方法进行股票投资组合优化,确定出每支股票在组合中的投资权重;最后构建案例内容,建立案例之间的检索机制,从而推荐给用户合适的投资组合。通过对不同情境下用户的投资推荐案例进行分析,本研究验证了投资组合推荐系统的可用性、鲁棒性及有效性。
孙林[2](2017)在《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品牌延伸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加速了在线教育行业的成型与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在线教育行业格局的迅速演变。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演越烈,新东方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为实现公司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开发新市场,抢占新领域。为避免开拓新市场带来的经营风险,新东方通过整合现有品牌资产,利用自身积累下来的优质品牌价值进行品牌延伸成为最佳发展战略。结合目前我国职业认证培训市场发展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如何帮助新东方品牌在职业认证领域重新把握市场定位,探索品牌延伸策略与新产品品牌经营的成功路径,这是新东方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重点研究之所在。首先,本文阐述了关于品牌延伸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对品牌定义、品牌延伸定义及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于品牌延伸的重要价值及不当的品牌延伸所带来的危害进行了逐一介绍,并且分析了学者对于其他行业品牌延伸成功案例的理论研究于成功要素总结。然后,通过PEST分析法与五力分析法针对我国在线认证培训行业竞争现状与整体市场竞争环境做了详细的阐述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与人物访谈得出新东方在线培训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新东方品牌延伸的背景原因与品牌优势,结合新东方品牌延伸基本可行性条件的分析,对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品牌延伸进行SWOT分析和品牌延伸模式的探究。综合以上,提出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品牌延伸的实施策略,从品牌延伸的市场定位,新产品与原品牌联想策略,品牌延伸与用户关系策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新东方品牌延伸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提出在品牌延伸中的品牌经营与新产品营销建议。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结合当前面临的市场机遇与挑战,新东方应系统整合自身品牌资源优势,采用水平延伸与垂直延伸的方式加快品牌延伸,在实施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品牌联想策略,明确品牌延伸市场方向,避免盲目扩展;同时要提高延伸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品牌延伸的正面效应,加强用户关系的维护与观察,根基用户反馈适时调整策略,使得延伸产品深入用户内心,优化品牌延伸效果。本文以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品牌延伸为研究案例,结合中外学者关于品牌延伸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希望对于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也希望本文的一些研究成果能够对其他行业或者领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引导作用。
邱辉[3](2015)在《概念隐喻与心智模式 ——基于中国企业家话语语料库的批评隐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英国哲学家Mark Johnson合着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的正式出版,标志着隐喻开始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研究转入到认知领域的研究中来。他们在论述中基于大量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并且认为我们的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建构的。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概念隐喻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催生出不同的隐喻分析理论,如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批评隐喻分析是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结合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手段,对真实话语文本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框架。批评隐喻分析已在多种不同的话语文本中得到实践,如政治话语、教育话语、经济话语、宗教话语等等。研究者通过分析不同文本中的概念隐喻,揭示了它们是如何影响话语和说话人的思维,以及话语背后的价值理念等问题。我们认为,批评隐喻理论还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家话语社团中的共享心智模式。心智模式这个概念源于心理学,是指那些深深根植于我们头脑中的设想、概括或图片,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周围的世界,还决定了我们如何采取行动。目前对企业家心智模式的研究主要来自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家心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企业发展与企业多元化战略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等。在研究方法上,通常以研究者的直觉把握和哲学思辨为主,缺乏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在研究路径上,侧重于从企业家的行为中直接提炼精神,而不是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寻找共享心智模式来提炼企业家的精神气质。然而,当前的研究鲜有从语言学的视角来探析中国企业家的共享心智模式。因此,我们着眼于该空白点,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等不同语言学理论,借鉴语料库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等分析手段,来探究中国企业家话语社团的共享心智模式,试图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做出贡献。作为心智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家的概念隐喻不但会影响到企业家对其所处环境和相关事物的概念化过程,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家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在特定情境下所做出的决策和行为。由于支配人们言语交际的概念系统与支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是相同的,所以语言就成了我们分析概念系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认为:隐喻性语言可以反映出企业家心智模式中那些能够对现实世界进行预测和归因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又如同我们的概念系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因此,本研究从企业家的话语隐喻切入,探析隐喻表达背后的概念隐喻,以支配性概念隐喻的寻找和确定来揭示企业家的心智模式。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语料、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整体框架。第二章对国内外批评隐喻分析进行研究综述,梳理了批评隐喻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路径。第三章从整体上分析了中国企业家话语中的隐喻现象,通过支配性与辅助性概念隐喻的寻找和确定来探讨中国企业家在话语隐喻选择背后所传递的意识形态意义。第四章从个案的角度剖析了不同行业之间企业家概念隐喻的共性与个性。第五章对比分析了中西企业家话语中概念隐喻的异同及其原因。第六章对企业家不同概念隐喻的社会认同度进行了评估。第七章探讨了概念隐喻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从知识传播和知识管理的角度,指出概念隐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第八章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发现、创新之处以及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本研究以定性分析为导向,以定量统计为支撑,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结合批评隐喻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对中国企业家心智模式进行了归纳与论证,为中国企业家的心智模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从而弥补了现有企业家心智模式研究方法的不足。此外,本研究所提炼的以概念隐喻为基础的企业家心智模式,不但有助于提高企业家在演说过程中的隐喻使用能力,推动企业内部文化理念的传播,还有助于促进跨国商务活动中企业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胡成[4](2010)在《楼宇媒体的广告效果评估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媒体形式的多元化,新兴媒体逐渐开始走进消费者视线抢夺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企业营销意识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广告需求,广告市场的争夺愈演愈烈,广告之间的竞争与抵消开始成为广告投放不可忽视的因素。摆在广告主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广告媒体,为了赢得广告主,媒体的自有广告评估体系也带上一定的倾向性,这让广告主对广告效果评估的数据难以取舍,要得到符合媒体特点同时又客观的广告评估结果需要投入大量的经历,广告的投放和评估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首先从理论研究入手,研究广告的基本定义和特点,研究广告对消费者作用机制。接着从定义出发,对广告目标与广告效果的分类标准上进行文献梳理,找出广告目标与广告效果评估的关系。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本文还搜集了当前广告效果评估的主流模式,对基于销售量的评估体系和基于心理的评估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各自的评估方法与缺陷,提出了基于广告主诉求的广告效果评估思路。在这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广告主广告诉求下的广告效果分类体系,并完善了二三级指标的探讨,邀请广告投放企业市场部工作人员参与研究工作,完成指标权重的设定。最后,选取武汉新东方的两则楼宇广告案例,对其进行广告效果评估,对受众进行问卷调查,使本体系在实证中得到验证。
贾媛[5](2009)在《论企业家形象对品牌形象的建构意义》文中指出在这个形象制胜的时代,形象的价值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良好的企业家形象是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力量,是品牌形象的人格化体现,对发展品牌形象有积极的建构意义。本文回顾了品牌形象和企业家形象的相关理论,尝试理清品牌形象和企业家形象的概念,探讨了企业家形象和品牌形象的关系。结合具体案例从不同维度和层面考察审视企业家形象,讨论了考量企业家形象的指标,阐释了企业家形象对品牌形象的建构意义。通过本文的分析阐述,本文认为企业家形象是品牌不可分割的重要资产,是构成品牌形象的要素,是品牌形象传播的符号,是建构品牌形象的重要力量,对品牌形象有积极的建构意义,主要体现在赢得消费者认同和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关系上。企业家形象是品牌形象的高度浓缩和感性体现。将企业家形象有效的传播出去,可以极大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加品牌的美誉度,激发消费者产生良好的品牌联想,赢得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认同与理解。然而企业家形象在对品牌形象产生积极建构意义的同时也潜在着很大的风险,本文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旨在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企业家形象应注意的问题。企业家形象对品牌形象的建构需要依托有效的管理和传播,本文结合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就企业家形象的管理问题展开论述。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大众媒介时代下商业化利益驱使下企业家形象存在的问题,以唤起企业家自身在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反思。
魏凌朋,褚伟[6](2003)在《远程教育:鸡肋还是肥甘?》文中研究指明 非典无意间造就了网络经济的一时繁荣。新浪网日均页面浏览量激增40%,北京最大的个人互联网接入商263集团紧急增加5000个接入点,网络经济的商机真的来了吗?这个信号似乎在远程教育领域得到验证。
官冲,何志毅[7](2003)在《新东方的竞争战略》文中提出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这对于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来说,既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凶猛的竞争挑战。对于北京的一所民办学校——新东方学校来说,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在
原昊[8](2002)在《联想:消化不良现端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是撑着了、还是吃不饱?这道问题无疑摆在了联想的面前。联想投资赢时通、FM365、新东方的结局,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消化不良的联想。$E 曾一时独领风骚的财经网
姜虎[9](2001)在《留学教父俞敏洪》文中研究指明俞敏洪: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校长,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郑伟建[10](2001)在《新东方:双赢的奇迹──访私立“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俞敏洪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每年培训学生15万人,堪称中国民办教育史上的奇观。他身边聚集着一批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他们给中国的外语教育带来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百万家产。“新东方”的双赢奇迹给民办学校的教育产业化带来了诸多希望。
二、联想+新东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想+新东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BR和Mean-CVaR的股票投资组合推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股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投资产品推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3.3 研究目的与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均值-方差理论 |
2.2 TOPSIS综合评价法 |
2.3 权重求解法 |
2.3.1 判断矩阵权重求解 |
2.3.2 熵权法 |
2.4 粒子群算法概述 |
2.5 基于案例推理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投资者多重偏好的股票推荐 |
3.1 投资者多重偏好的确定 |
3.2 股票多重属性的确定 |
3.3 股票属性与投资者偏好的匹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ean-CVaR的股票投资组合优化 |
4.1 CVaR风险度量方法 |
4.2 Copula-GARCH模型 |
4.2.1 GARCH模型 |
4.2.2 Copula模型 |
4.2.3 Copula-GARCH模型 |
4.3 Mean-CVaR模型 |
4.4 基于PSO算法的最优投资组合确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CBR的股票投资组合推荐 |
5.1 投资案例的构建 |
5.2 投资案例的检索 |
5.3 投资案例的修改与存储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投资组合推荐系统实现及案例分析 |
6.1 投资组合推荐系统设计 |
6.1.1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
6.1.2 数据库设计 |
6.1.3 页面设计 |
6.2 基于CBR的股票组合推荐应用 |
6.3 基于Mean-CVaR模型的股票投资组合推荐应用一 |
6.3.1 筛选股票 |
6.3.2 确定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权重 |
6.4 基于Mean-CVaR模型的股票投资组合推荐应用二 |
6.5 案例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2)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品牌延伸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品牌延伸相关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品牌的定义、功能 |
一、品牌定义 |
二、品牌的功能 |
第二节 品牌延伸理论研究 |
一、品牌延伸定义 |
二、品牌延伸的影响要素分析 |
三、品牌延伸操作策略研究综述 |
第三节 品牌延伸的重要意义 |
一、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企业开支 |
二、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 |
三、有利于树立新产品形象 |
四、加强品牌联想,提高品牌形象 |
第四节 品牌延伸不当带来的问题 |
一、损害原品牌形象 |
二、产生跷跷板效应 |
三、形成株连效应 |
四、淡化品牌特点 |
五、有悖于用户心理 |
第三章 新东方在线品牌延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行业竞争背景分析(PEST分析) |
一、政治因素方面(Political) |
二、经济因素方面(Economic) |
三、社会因素方面(Social) |
四、技术因素方面(Technological) |
五、PEST分析总结 |
第二节 竞争环境分析(五力分析) |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
四、内容提供方分析 |
五、用户群体分析 |
六、五力分析总结 |
第三节 新东方在线品牌延伸内部环境分析 |
一、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的品牌意识问题 |
二、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产品的品牌形象问题 |
三、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 |
第四章 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的品牌延伸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新东方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新东方品牌分析 |
一、新东方品牌价值分析 |
二、新东方品牌优势分析 |
第三节 新东方品牌延伸SWOT分析 |
一、新东方在线品牌延伸的优势 |
二、新东方在线品牌延伸的劣势 |
三、新东方在线品牌延伸面临的机会 |
四、新东方在线品牌延伸面临的威胁 |
五、SWOT分析总结 |
第四节 新东方品牌延伸策略分析 |
一、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品牌延伸的条件 |
二、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的品牌延伸模式 |
三、品牌延伸策略总结 |
第五章 新东方在线品牌延伸的策略实施及建议 |
第一节 品牌延伸具体实施策略 |
一、明确品牌延伸的市场定位 |
二、重视品牌经营,强化母品牌联想策略 |
三、加强营销推广策略 |
四、服务差异化策略 |
五、产品体验差异化策略 |
第二节 品牌延伸的相关建议 |
一、品牌延伸的原则 |
二、品牌延伸中注意的问题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概念隐喻与心智模式 ——基于中国企业家话语语料库的批评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问题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语料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语料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批评隐喻分析的研究综述 |
2.1 批评隐喻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1 概念隐喻理论 |
2.1.2 批评话语分析 |
2.1.3 语料库语言学 |
2.2 批评隐喻分析的研究路径 |
2.2.1 批评隐喻分析的实际应用 |
2.2.2 批评隐喻分析的一般路径 |
2.3 企业家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 |
2.3.1 隐喻的识别 |
2.3.2 隐喻的解读 |
2.3.3 隐喻的阐释 |
第三章 企业家话语隐喻与心智模式 |
3.1 语料库与数据统计 |
3.2 "做企业"隐喻 |
3.2.1 战争隐喻 |
3.2.2 旅行隐喻 |
3.2.3 体育隐喻 |
3.2.4 游戏隐喻 |
3.2.5 气候隐喻 |
3.3 "企业"隐喻 |
3.3.1 人体隐喻 |
3.3.2 物体隐喻 |
3.3.3 容器隐喻 |
3.4 混合隐喻 |
3.4.1 植物隐喻 |
3.4.2 亲情/养育隐喻 |
3.5 小结 |
第四章 企业家概念隐喻的行业比较 |
4.1 马云话语语料库中的隐喻 |
4.1.1 马云话语语料库概况 |
4.1.2 马云语料库与中国企业家语料库对比 |
4.2 任正非话语语料库中的隐喻 |
4.2.1 任正非话语语料库概况 |
4.2.2 任正非语料库与中国企业家语料库对比 |
4.3 马云与任正非话语语料库的对比分析 |
4.3.1 支配性隐喻对比 |
4.3.2 辅助性隐喻对比 |
4.4 小结 |
第五章 企业家概念隐喻的中西对比 |
5.1 中国企业家话语隐喻的特点 |
5.2 西方商务话语隐喻研究概览 |
5.3 企业家话语隐喻的中西对比 |
5.3.1 战争隐喻比较 |
5.3.2 旅行隐喻比较 |
5.3.3 体育隐喻比较 |
5.3.4 养育隐喻比较 |
5.4 小结 |
第六章 企业家概念隐喻的社会认同度 |
6.1 概念隐喻认同度调查的基本情况 |
6.2 企业家概念隐喻的总体认同度分析 |
6.3 不同群体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1 不同性别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2 不同年龄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3 不同学历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4 不同工龄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3.5 不同收入员工的隐喻认同度比较 |
6.4 小结 |
第七章 概念隐喻与企业文化的传播 |
7.1 企业文化与心智模式 |
7.1.1 企业文化的结构 |
7.1.2 心智模式的建构 |
7.1.3 心智模式与隐喻认知 |
7.2 概念隐喻与知识管理 |
7.2.1 组织知识的创造与传播 |
7.2.2 知识的创造:隐喻的使用 |
7.2.3 知识的传播:隐喻的扩散 |
7.3 概念隐喻与文化模因 |
7.3.1 文化模因与文化传播 |
7.3.2 隐喻的复制与传播 |
7.3.3 概念隐喻与企业文化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8.1 研究发现 |
8.2 创新之处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企业员工调查问卷设计 |
作者简历及读博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4)楼宇媒体的广告效果评估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2 广告的内涵 |
2.1 广告的基本特点 |
2.2 广告的作用机制 |
2.3 广告目标 |
2.4 广告效果 |
3 广告效果评估的现状分析 |
3.1 基于销售量的评估体系 |
3.2 基于心理的评估体系 |
3.3 存在的缺陷 |
3.4 广告效果评估模式的新思路 |
4 基于目标的广告效果评估体系构建 |
4.1 广告效果评估方法的选择 |
4.2 广告效果评估指标分解 |
4.3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5 新东方楼宇广告效果评估应用 |
5.1 项目背景 |
5.2 新东方楼宇媒体广告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层次分析法专家问卷 |
附件2 广告前受众调查问卷 |
附件3 广告后受众调查问卷 |
(5)论企业家形象对品牌形象的建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 研究分析样本说明 |
1.6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品牌形象与企业家形象的概念辨析 |
2.1 形象 |
2.2 品牌形象 |
2.2.1 品牌 |
2.2.2 品牌形象 |
2.3 企业家形象 |
2.3.1 企业家 |
2.3.2 企业家形象 |
2.4 企业家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关系 |
2.4.1 企业家形象是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 |
2.4.2 企业家形象是品牌形象的传播符号 |
2.4.3 企业家形象是建构品牌形象的重要力量 |
第三章 企业家形象对品牌形象的建构意义 |
3.1 企业家形象的视觉识别及其对品牌形象的建构意义 |
3.2 企业家形象的理念识别及其对品牌形象的建构意义 |
3.3 企业家形象的行为识别及其对品牌形象的建构意义 |
3.4 企业家整体形象对品牌形象的积极建构作用 |
3.5 企业家形象对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 |
3.5.1 典型案例 |
3.5.2 分析与总结 |
第四章 企业家形象的有效管理 |
4.1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 |
4.2 企业家形象的管理 |
4.2.1 企业家形象展示的舞台 |
4.2.2 企业家形象管理的路径 |
4.2.3 企业家形象管理的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联想+新东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BR和Mean-CVaR的股票投资组合推荐研究[D]. 刘玉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2]新东方在线认证培训品牌延伸策略研究[D]. 孙林. 中央民族大学, 2017(08)
- [3]概念隐喻与心智模式 ——基于中国企业家话语语料库的批评隐喻研究[D]. 邱辉. 浙江大学, 2015(12)
- [4]楼宇媒体的广告效果评估与实证分析[D]. 胡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7)
- [5]论企业家形象对品牌形象的建构意义[D]. 贾媛. 西北大学, 2009(08)
- [6]远程教育:鸡肋还是肥甘?[J]. 魏凌朋,褚伟. 信息产业报道, 2003(06)
- [7]新东方的竞争战略[J]. 官冲,何志毅. 东方企业家, 2003(01)
- [8]联想:消化不良现端倪[N]. 原昊.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02
- [9]留学教父俞敏洪[J]. 姜虎. 新财经, 2001(08)
- [10]新东方:双赢的奇迹──访私立“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J]. 郑伟建. 中国工商,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