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贴现”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战嘉琪[1](2021)在《三叉树模型下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同我们密不可分的利率成为金融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根据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关系,将其在坐标系上绘制成一条利率期限结构的曲线,利率期限结构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无论是债券的定价还是国债探究,利率期限结构都是十分重要的突破口.随着对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的深入,各位研究者们已不仅限于将Vasicek模型、CIR模型、HJM模型等连续模型应用于利率期限结构,更追求于二叉树模型、三叉树模型这样的离散模型,而二叉树Ho-Lee模型为离散模型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本文在二叉树Ho-Lee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了更符合实际市场的三叉树模型,弥补了二叉树Ho-Lee模型的不足.以债券为例,给出了单时段的贴现函数以及多时段的贴现函数的三项式格过程,由此推出了债券价格的三项式格过程,绘制出期限结构的三项式格过程图.借鉴二叉树Ho-Lee模型的方法,引入扰动函数,根据三叉树特有的路径独立性以及无套利限制条件,得到了属于三叉树Ho-Lee模型的相关结论,结合利率变化,得到三叉树Ho-Lee模型中利率的变化过程,利用局部预期假设,给出了利率沿利率三叉树变化时的概率.在本文的最后,把构建出的三叉树Ho-Lee应用于利率风险,将三叉树Ho-Lee模型与随机久期相结合,并把得出的三叉树Ho-Lee模型随机久期公式应用于计算利率敏感性缺口问题.
夏昌发[2](2021)在《中国消除宫颈癌的最优策略和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行动号召,并着手研究制定《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消除宫颈癌是否具有可行性,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沿着最优的路径实现消除目标是WHO和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议题。本论文将以中国为例,研究预算优化策略和消除宫颈癌的可能性,建立消除宫颈癌的最优路径并分析其公共卫生效果和卫生经济学成本效益。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流行病学模型模拟的研究设计,建立适宜我国人群宫颈癌防治效果评估的杂交模型,该模型由HPV动态传播模型和宫颈癌自然史模型组成。模型经过校准后用于模拟2015~2100年生活在我国的全部人群,并考虑我国城市化、老龄化和性行为模式的变化趋势。在当前预算和两倍于当前预算的限制下进行预算优化,分析无任何防控、维持现状不变、预算优化策略和不限制预算等情景下我国宫颈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对HPV疫苗常规接种和补接种策略、不同免疫接种史女性(未接种疫苗、接种过二价疫苗和接种过九价疫苗)的宫颈癌筛查策略进行全面评估,从中遴选出了一条消除宫颈癌的最优路径,并从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分别评价其卫生效果和成本效益。研究结果如果维持宫颈癌防治现状不变,预计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将继续上升,至2100年时可能上升至2015年的3倍。但如果我国从2020年开始采用预算优化策略,在不增加宫颈癌防控预算的情况下,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预计能在2072年和2074年消除宫颈癌。如果防控预算增加至当前预算的两倍,预计城市和农村分别在2063和2069年消除宫颈癌。如果防控预算不受限制,预计城市和农村分别在2057和2060年消除宫颈癌。在不增加预算并采用预算优化策略的情景下,与无任何防控相比,城市和农村地区预计将在2020~2100年间累计避免1102.0万和314.9万宫颈癌新发病例。我国实现消除宫颈癌目标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综合不同年代出生人群各自的最佳策略而形成的一条分时期、分阶段的最优路径,包括HPV疫苗常规接种、HPV疫苗补接种、不同免疫接种史女性(未接种疫苗、接种过二价疫苗和接种过九价疫苗)的宫颈癌筛查、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管理和治疗等6个方面。全面采纳消除宫颈癌的最优路径后,预计我国将在2047(95%CI,2043~2050)年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与防治现状相比,最优路径需要我国在2021~2035年间扩大宫颈癌的防控投入,但最终将使我国(于生活在或出生在2021~2100年间的女性中)节省997.11(794.41~1293.13)亿美元的经济支出,同时多挽救1.16(0.98~1.38)亿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贴现后的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为-339(-687~-79)美元/QALY,并可在 2021~2100 年间进一步预防 7,509,192(6,922,744~8359,074)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和2,529,873(2,366,826~2,802,604)例宫颈癌死亡病例。研究结论维持当前宫颈癌防控策略不变,我国将难以在宫颈癌发病率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实现消除目标;但如果我国进行防控预算优化,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可能在21世纪70年代实现消除目标。量身定制的最优路径是我国通向消除宫颈癌目标的最佳选择。如果我国从2021年(即第1个“100年目标”时)开始采纳该最优路径,我国将于2047年(即第2个“100年目标”之前)实现消除目标。最优路径需要我国在2021~2035年间增加宫颈癌防控投入,因为不论是从公共卫生、还是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投入都是值得的。
蒋岚翔[3](2020)在《基于互利的发电和售电交易主体竞合均衡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电力工业运营体制的整个演变过程中,顺应不同历史阶段需要,统一协作机制与相互竞争机制交替出现。我国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推进发电侧深化市场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放开了售电侧市场。多方主体参与配售电业务新形势下,原有电力市场格局正发生新变化,交易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各方竞争与合作(竞合)关系的复杂化。发电侧与售电侧作为新电改中市场交易的核心双方,其主体间的相互竞合正从各方位、多层面逐渐展开,对双方新市场结构下主体间竞合关系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原有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很少将竞争与合作因素同时纳入研究对象进行考量,因此,电力市场的现实状况及相关理论研究上都需要探索新的分析模式。本文立足于新电改后电力市场格局,引入轻微利他偏好作为度量合作水平的连续量化指标,将电力市场发电侧与售电侧视为竞合系统,运用非合作博弈方法,量化研究双方主体在相互竞争及适度合作关系下,博弈均衡的实现及优化策略的选择问题,以期为现阶段电力市场监管及决策提供量化参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以新一轮电改重要政策为背景,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介绍了电力市场基本运营交易概况,梳理了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历程,阐述了新电改的相关现状。总结了电力市场优化策略与均衡分析已有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评价。介绍了本文所运用的相关理论概念及研究现状,对涉及的博弈方法作了概述。2、新电改提出单独核算输配电价,推动了直购电成为市场主流售电业务。由于直购电价一般低于标杆电价,而直接交易电量又要在年度计划电量分配中按容量扣除,发电商可能面临“量价齐跌”的境况。本文对直购电业务中发电商为防止收益下滑,彼此在竞争中产生的互利合谋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引入轻微利他偏好表示发电商之间的适度合作,构建了发电商之间多头Cournot竞合博弈模型,建立了互利水平与均衡最优交易电量(价)的量化关系,分析了互利竞合水平变化对各均衡变量的影响,得到了平抑竞合电量波动且衡量市场竞合程度的电价补贴指数,结合案例讨论了竞合关系得以实现的优化决策域及其稳定性的判定;进一步建立发电商之间长期竞合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发电侧长期竞合均衡的必要条件,建立了交易发电量、利他因子、贴现因子之间的量化函数关系,在案例中验证并实现了对长期竞合关系稳定性的判定及调整。3、售电侧市场化改革提出多途径培育售电主体,发电企业得以通过发售电一体化运营模式切入售电市场,实现电力全产业链经营。本文对发售电一体化发电集团内部利益博弈中发电与售电主体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考虑彼此互利条件下,构建了“一对多”模式的双方Leontief竞合博弈模型。分情境求解了双方竞合最优均衡电量(价),并将竞合博弈转化为BLPP模型,利用K-K-T条件及GA算法求解。通过案例仿真,进一步得到了双方竞合策略优化解集,发现了售电商竞合最优策略,找到了提升系统整体利润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互利竞合关系对双方各均衡变量的影响,揭示了一体化运营的发电集团超额利润的流向。4、独立售电商是售电侧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数量众多的重要主体形式。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长期交易博弈中,电力市场逐步形成“多买-多卖”的复杂群体格局。本文对双方电力购销业务中日渐频繁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行研究。基于互利条件下,分别构建了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两种渠道模式下主从竞合博弈模型,求解了竞合最优均衡电量(价),通过互利水平变化对各均衡变量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影响与渠道模式选择的相关性;进一步构建双方长期竞合演化动力模型,分情境量化表示了利他因子可行域,结合案例实现了对双方竞合关系的演化稳定策略的判定,指出了影响双方演化路径及结果的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实现了对双方竞合关系演化方向的量化调整。
陈蕾[4](2020)在《全周期非常规项目内部收益率解析及指标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在常规性投资项目评价实践中,最常用的评价指标就是净现值NPV与内部收益率IRR,尽管这两个指标存在许多缺陷,但对项目报酬率的局部评价而言,用两个指标相结合似乎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常规项目的NPV函数是随贴现率增加而单调递减的凹函数,其IRR的确定就具有唯一性。但在非常规项目中,NPV函数不再遵循随贴现率增加而单调递减,会呈现异型波动区间,其IRR就可能存在多解,这种异型波动的原因是现金净流量出现多次反号导致的,当现金流量的反号次数增多且现金流反向力度较强时,异型波动幅度就会加大且多次跨过贴现率横轴,从而形成多个IRR。非常规项目并非特殊项目,站在全周期的视角,非常规是常态存在的。本文通过对全周期房地产项目、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及需要反复投资的一些项目进行了研究,以IRR指标、修正内部收益率MIRR指标以及外部收益率ERR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研究,辨别其间的区别并进行取舍,归纳出共同点并继续沿袭,从而孕育出现金流量转化方法及与此相关的转化内部收益率指标TIRR。本文通过反复验证,以逼近转化为原则实现现金流量中间反号消除,以此计算的TIRR作为重要的非常规项目评价指标,以此替代IRR是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它可以结合ERR指标等一同评价项目。而本文所提供的研究思路也期待能对类似项目的投资评价有指导意义。
韩思远[5](2020)在《自由主义时期英格兰银行贴现政策研究》文中认为1847—1914年是英国实行经济自由主义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英国的生产力实现了极大突破,经济自由也成了英国政治上极力鼓吹的一个方面。然而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英国的经济自由并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英格兰银行已经开始执行一部分现代中央银行的调控职能,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就是他们的调节工具。就像现代中央银行一样,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可以在经济过热时抑制过度需求,防止在危机时恐慌的扩散;在经济萧条时刺激经济,推动国内需求复苏。在对外方面,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在金本位制扩张后保护国内的黄金不过分流失,并在特殊时期吸引外国闲置黄金来到伦敦投资。可以说英格兰银行在这一时期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政府对市场经行调控。本文通过细致地分析英格兰银行在危机期间与平稳时期的贴现政策,说明并论证了英格兰银行贴现政策从无到有,从受政府干预到自主决策,从作为应对措施发展为预防措施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英格兰银行对贴现政策的使用越来越熟练也越来越有效。贴现政策失效必然起源于英格兰银行不当的决策,脱离市场实际情况的贴现政策也会导致市场状况的恶化。这一时期的英格兰银行使用贴现率调节是一段开拓性的过程,为未来提供了参考模范与应对案例,是相当重要的一段时期。论文主要分三部分论证英格兰银行贴现政策的有效情况,以时间为线索,梳理英格兰银行贴现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发展情况。论文的结论是经济自由主义时期的英格兰银行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政府对市场进行调节。英格兰银行的贴现政策可以在市场过度繁荣或长期萧条的时期调节经济,并保持黄金不过度流失。但是这两个调节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英格兰银行的政策无法完全取代政府调节保护市场,在面对外国威胁时显得相对无力,进而也说明了经济自由主义存在的弊端与英国在19世纪末不断被赶超的原因。
王宁[6](2020)在《技术进步条件下耐用品引入与定价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了技术进步下的耐用品引入与定价策略问题。考虑一家在两个时期向策略型消费者创新、生产和销售耐用品的企业。在第一个时期,企业提供低创新的产品。在这个时期,企业持续创新产品,并在第二期向消费者提供高创新水平的产品。本文中,我们考虑了三种情况下的企业产品引入与定价策略,分别是(1)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企业引均衡决策;(2)考虑产品折旧的企业均衡决策;和(3)考虑价值折旧的企业均衡决策。分别讨论了三种情况下一般创新和重大创新时的不同引入策略下的企业均衡总利润,然后通过利润最大化原则,得到企业的均衡决策。本文研究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是两种耐用品引入策略在不同技术条件和影响因素下的最优性问题。也就是说,产品创新水平的高低和折旧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最优引入策略的选择的?我们发现:在一般创新时,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和考虑价值折旧两种情况下的耐用品引入策略主要由产品创新水平决定,考虑产品折旧时,耐用品引入策略主要由产品折旧决定,在产品折旧下又受产品创新水平的影响,二者共同决定企业均衡决策。在重大创新时,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和考虑产品折旧两种情况下,单品换代策略总是最优的;而考虑价值折旧时,只有产品创新水平很高时,单品换代才是最优的,否则企业最优引入策略由产品创新水平和价值折旧决定。这与第一、二种情况是不同的。这是因为考虑价值折旧时,价值折旧影响消费者效用函数与企业第一期的产品定价,使得企业均衡决策在两种可能的消费者细分结构下都有意义。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同一换代策略下,产品创新水平是如何影响企业定价策略和相应的消费者细分结构的?单品换代下,在第一、三种情况下,企业定价策略主要由产品创新水平决定;考虑产品折旧时,主要由产品折旧和产品创新水平决定。共生换代时,我们发现企业的定价策略在一般创新和重大创新下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共生换代下的企业均衡决策与技术进步无关。最后,本文通过数值分析,对第三、四和五章的单品换代和共生换代的均衡利润进行了比较。并基于策略型消费者,分析了不同创新水平和贴现下,产品折旧和价值折旧对耐用品引入与定价策略的影响。
房柏铮[7](2020)在《周期性注资预警系统 ——基于复合二项模型》文中指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风险控制和红利分配是公司的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公司盈余水平过低可能会导致破产,而建立适当的、有效的预警系统是一种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小公司出现破产风险的可能。另一方面,公司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带给股东的回报总量,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分红同样值得深究。本篇论文前半部分使用蒙特卡洛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和探究预警系统中各个参数对风险控制效果的影响。主要基于带有常红利边界的复合二项模型,引入周期性注资预警系统,即通过监控相邻周期点盈余水平、破产概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预警条件,并在系统认为风险过高的周期点对公司盈余进行注资,以达到降低公司风险的目的。后半部分分析在分红策略为常红利边界时,红利值函数所满足的方程,并使用萤火虫算法,求解预警系统和模型中的未定参数,使得红利值函数达到最大。全文一共分为七个章节,其中绪论:分别描述与预警系统和复合二项模型相关的研究背景与现状,然后指出文章与之前的学者们研究的差别和创新之处,并在章节的最后简单的说明了全文的主要框架;预备知识:分别描述与预警系统和复合二项模型相关的研究背景与现状,然后指出文章与之前的学者们研究的差别和创新之处,并在章节的最后简单的说明了全文的主要框架;破产时刻:主要分析未引入预警系统前,破产时刻的分布情况与复合二项模型中的参数之间的关系;预警系统:引入预警系统的定义,并研究了预警系统中参数的性质与相互之间的关系。针对预警后仍破产的情况,对预警系统进行了完善,提出连续的周期性预警系统;周期性注资预警系统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探究常红利边界下的预警系统参数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最优预警参数的确定:构建并分析红利值函数,从理论上推导在常红利边界下的最优红利表达递推式,并使用萤火虫算法,寻找最优的预警系统参数,使得盈余过程的值函数达到最大;最后为结论与展望:主要为全文总结,包括内容、未解决的问题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吴昊[8](2020)在《基于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公司内在价值评估 ——以味之素公司为例》文中指出企业价值是衡量企业整体业绩与经营状况最准确、最全面的指标,企业价值评估在公司经营与投资战略层面都有广泛应用,在企业发展中的融资扩股、联营合伙以及并购交易均与股权、经营权的变动相关,这些行为需要投资者和经营者知道被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企业估值合理准确对公司的经营者和投资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个背景,本文首先对自由现金流的历史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做简单的归类与评述;其次对自由现金流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提出营业收入与成本的基本预测逻辑与方法;再次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对日本味之素公司进行估值,将理论运用于实务当中;最后是对估值的总结,通过实际估值的效果以及其适用性,来评价此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未来优化的方向。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营业收入与成本进行业务层面的详细测算,其逻辑原因在于净利润是经营性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预测其他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从过往文献上看,存在估值理论与实际业务不够紧密、业务层面分析自由现金流的深度不够、案例选取范围限于国内上市公司等问题,本文在上述方面均有一定的补充以及启发作用。
杨兴林[9](2020)在《基于非单调定价核的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定价核刻画了投资者在不同状态下对于回报的偏好,是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对于其单调性和形态的准确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金融资产的定价。定价核又称为随机贴现因子或边际替代率,它提供了资产价格和基本经济原理之间的联系,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之间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标准金融经济模型中认为定价核与代表性投资者的边际效用成比例,且在完全市场、风险厌恶、正确信念假设成立下定价核应该呈现出单调递减的特征,即定价核或代表性投资者的边际效用随着总财富的增加而减少。然而,自2000年初以来,许多实证研究指出定价核与总财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单调递减,还存在递增的部分,学者们将这种定价核非单调现象称为定价核之谜(Pricing kernel puzzle)。因此如何解释和刻画定价核这种非单调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和建模金融资产价格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此外,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对定价核之谜是否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给出有着坚实依据的回答,无疑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最后定价核之谜如果存在,如何均衡解释、刻画这种现象并应用到金融衍生品市场定价中,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本文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我国市场交易数据提取有关定价核信息,并构建正式的定价核单调性检验方法检验我国是否存在非单调定价核的典型事实特征(Stylized facts)。然后根据检验结果提供的经验证据支持,从方差风险视角构建均衡解释非单调定价核存在的现象。最后本文应用这种参数构建的非单调定价核和考虑标的资产收益率的动力学特征,构建新的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模型并实证探索和对比这些模型的应用效果。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发现如下:(1)基于中国市场证据的非单调定价核研究。本部分首先在扩展的Black-Scholes模型下解析求解了在资产收益率在风险中性测度下的概率密度。然后鉴于极端经济环境资产价格跳跃风险,本部分采用Jump-GARCH模型建模资产收益率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核估计方法提取出了资产收益率在物理测度下的概率密度分布。最后基于资产定价理论分析了我国市场定价核的形态以及构建统计检验检验了我国定价核的单调性。通过提取2015-2017年50ETF期权合约在风险中性测度下的月度概率密度分布,发现资产收益率的风险中性概率分布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采用具有时变跳跃强度GARCH波动率模型对2005年2月24日至2017年12月29日区间的对数资产资收益率建模并采用正态核估计方法估计出了月度资产收益率在物理测度下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同样发现资产收益率在物理测度下的概率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相较于风险中性概率分布,物理测度下的概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尖峰特征。基于资产定价理论,本部分展示了定价核对应的形状,并发现定价核呈现明显的非单调特征,其形状近似呈现为“U”形。进一步通过构建正式的单调性检验方法,对定价核的单调性进行了分段检验,同样发现定价核具有显着的非单调特征。(2)基于方差风险视角的非单调定价核均衡解释。本部分首先分别在物理测度和在风险中性测度下对50ETF收益率和中国波动率指数(i VX)进行建模,然后采用标准的极大似然函数估计方法估计出在物理测度下和风险中性测度下的条件方差,进而计算方差风险溢价。通过对样本区间为2006年10月9日到2017年12月29日的50ETF收益率和样本区间为2015年2月9日至2017年12月29日的i VX指数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我国明显存在负的方差风险溢价。然后在Epstein-Zin-Weil递归效用函数下考虑方差风险并假设消费对数增长率是对数价格变化和方差变化的仿射形式。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和分析,本部分发现在均衡模型考虑负方差风险后能够解释市场中定价核的非单调性,以及能够充分刻画市场中存在“U”形定价核的典型事实特征。随着代理人的风险厌恶水平的上升,对数定价核整体上移,定价核曲线的凸度(Convexity of curve)也会增大。固定跨期替代弹性系数,随着风险厌恶的增加,代理人也会更加偏好越早解决不确定性。在固定风险厌恶系数而改变跨期替代弹性时,本部分研究发现在跨期替代弹性系数小于1时,定价核呈现出“U”形特征,并且随着跨期替代弹性系数的减小,定价核下移,曲线的凸度变小。而当跨期替代弹性大于1时,对数定价核曲线呈现倒“U”形,表明市场中存在正的方差风险溢价,与经验证据不符(方差风险溢价为负)。本部分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和监管者认识市场中存在的非单调定价核现象,也为金融衍生品的定价考虑方差风险提供了经济均衡的理论基础。(3)基于条件偏度与非单调定价核的i VX指数的预测。i VX指数作为中国市场上首个度量市场投资者情绪的指标,对其准确建模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监管和投资意义。考虑资产收益率的非正态性,本部分采用IG-GARCH模型对其标的资产收益率的典型事实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考虑了方差风险溢价的非单调定价核对资产收益率的动力学过程进行风险中性化,进而在风险中性测度下实现对i VX指数的建模。通过对样本区间为2005年2月23日至2018年2月14日的上证50ETF收益率和样本区间为2015年2月9日到2018年2月14日的上证50ETF波动率指数的实证研究,本部分发现能够刻画标的资产收益率的条件负偏度的IG-GARCH模型相较于基准模型,不仅能够更好拟合样本内的资产收益率和i VX指数,而且能够提供更高的样本外预测精度。同样重要地是,实证结果也显示我国市场存在显着为负的方差风险溢价和具有非单调定价核的特征。(4)基于非单调定价核与仿射Jump-GARCH模型的VIX期货定价。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以来,投资者对于波动风险的对冲的需求更加旺盛,进而使得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发布的VIX期货合约成为交易最为活跃的衍生产品之一。本部分基于具有时变跳跃强度的仿射GARCH模型和前文均衡求解出的非单调定价核构建出闭式的VIX期货定价模型。为检验具有时变跳跃强度模型是否显着优于Heston-Nandi GARCH(1,1)模型以及非单调定价核是否在美国市场显着存在,本部分针对样本区间为1995年1月5日到2016年12月30日的S&P 500对数收益率和对样本区间为2007年1月3日至2016年12月21日的VIX期货价格进行了联合估计。研究发现,对于标的资产而言,含有跳跃成分的GARCH模型更能够刻画标的资产的非正态性(Non-normality)特征,具有更大的对数似然函数值。对于VIX期货定价而言,Jump-GARCH模型的定价表现显着优于GARCH模型。此外,对资产收益率与VIX期货的联合估计的结果表明Jump-GARCH模型和HN-GARCH模型均证实显着存在负的方差风险溢价和非单调的定价核。(5)基于非单调定价核和双指数跳模型的期权定价研究。本部分构建了一系列考虑跳跃随机风险、方差风险,且能够闭式求解期权价格的定价模型。鉴于资产价格具有上涨跳与下跌跳的典型事实特征,本文进一步拓展跳跃尺寸分布,假设跳跃尺寸服从具有时变跳跃强度的对称或非对称的双指数分布。另外在无套利定价约束下,本文采用了具有双指数跳跃风险的非单调定价核对其标的资产动力学过程风险中性化。通过对我国首支指数基金期权——50ETF的实证研究发现,在物理测度下,标的资产收益率的时变跳跃强度和方差显着存在,以及非对称双指数跳模型能够充分地刻画标的资产收益率的典型事实特征。在风险中性测度下,直接采用期权价格信息校准模型参数发现正态随机冲击和跳跃随机冲击的市场风险价格能够被显着估计。与此同时,通过对期权价格估计能够显着识别在各模型下负的方差风险溢价和非单调的定价核。此外,样本内、外的期权定价表现均表明,具有非对称双指数跳且考虑了非单调定价核的模型是一个相对不错的期权定价模型选择。与现有研究文献相比,本文主要具有以下三点创新点:(1)本文通过提取隐含在50ETF期权价格及其标的资产收益率的信息,检验了我国市场定价核的单调性。在作者所掌握的文献内,还没有见到通过应用正式的检验统计量和使用50ETF期权数据对我国定价核的单调性进行研究。通过期权数据提取定价核,有助于我们直观地了解我国定价核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定价核的非单调性特征提供了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2)定价核的非单调性特征与经典资产定价理论的假设不符。考虑到定价核非单调的典型事实特征,本文在仿射均衡框架中引入方差风险均衡解释了非单调定价核的现象。在仿射均衡下,宏观增长率(比如消费增长率)被假定为服从仿射过程。对定价核异象的均衡解释有助于加深我们从理论上对定价核的认识,为在资产定价模型中考虑非单调定价核提供了经济理论基础。(3)本文采用非单调定价核并在考虑标的资产不同的动力学特征后构建出了一系列新的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鉴于50ETF收益率具有负偏度的典型事实特征,本文在非单调定价核下采用能够刻画条件偏度的逆高斯GARCH模型建模并预测了中国波动率指数i VX;考虑跳跃风险,本文采用具有时变跳跃强度的Jump-GARCH模型并基于非单调定价核闭式求解出了波动率指数期货(VIX futures)的定价公式;考虑到标的资产价格受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冲击影响,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扩展Jump-GARCH模型,假设跳跃尺寸服从非对称双指数分布,并在非单调定价核下解析求解出了欧式期权定价公式。该部分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有关资本市场统计特征的研究,也为投资者和监管者提供了更为准确的金融衍生品定价方法,对于投资策略的构建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意义重大。
和杰星[10](2018)在《项目投资评估模型及在移动护士站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互联网+医疗”大环境下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建设“移动护士站”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评估为最终研究目的,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移动护士站项目为具体分析案例,在学习和分析了经典的投资评估思维方法、财务计算方法、贴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梳理了项目投资评估的三个要素,建立了一个易于理解和掌控的数学模型。模型的几个参数通过以往的部分成功案例经验值辅助确定:将每个案例根据模型需要,进行系统参数的划分,在已有案例整体及投资回报参数、垄断性经营参数和经营风险性参数的基础上,代入数学模型中求解,获得模型的各影响因素数据,进而确定了该模型。模型确定后,我们先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动护士站”具体项目为分析对象,使用该模型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动护士站”项目进行了投资和收益的贴现计算,获得投资收益评估参数;对可能的竞争对手出现方式、竞争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获得了垄断性评估参数;通过经营风险分析,评估出风险评估参数;通过将参数代入模型,获得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动护士站”项目正向的投资评估意见。该项目具体实施后很快就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项目过程和结果对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随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动护士站”项目的有效实施,该产品已实现快速规模复制,推广应用到云南省16个州市各级医院。目前该产品已被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采用并在全国各省复制推广,项目前景十分广阔。本文通过对“移动护士站”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分析计算和项目推广后后续收益情况实证,证明该决策辅助模型可以将模糊的概念数字化,获得的计算结果更加简洁、清晰,有利于快速且准确的进行项目投资决策。
二、“贴现”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贴现”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三叉树模型下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 |
1.3.1 结构框架 |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预备知识 |
2.1 三叉树模型 |
2.1.1 单时段三叉树模型 |
2.1.2 多时段三叉树模型 |
2.2 条件期望 |
2.3 利率三叉树模型 |
2.4 利率期限结构 |
2.4.1 预期假说理论 |
2.4.2 流动性偏好理论 |
2.4.3 市场分割理论 |
2.5 利率风险 |
2.5.1 久期 |
2.5.2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叉树Ho-Lee模型 |
3.1 三叉树Ho-Lee模型 |
3.1.1 基本假设 |
3.1.2 三项式格过程 |
3.1.3 债券价格的三项式格过程 |
3.2 无套利模型三叉树Ho-Lee模型 |
3.2.1 扰动函数h(T)和h~*(T) |
3.2.2 扰动函数的无套利限制条件 |
3.2.3 路径独立条件 |
3.3 三叉树Ho-Lee模型的无套利条件 |
3.3.1 三叉树Ho-Lee模型的性质 |
3.3.2 局部预期假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三叉树随机久期风险免疫原理 |
4.1 基于三叉树Ho-Lee模型的随机久期 |
4.2 三叉树Ho-Lee模型的随机久期利率风险免疫方法 |
4.3 利率敏感性缺口免疫条件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中国消除宫颈癌的最优策略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全球消除宫颈癌战略 |
2 我国宫颈癌流行现状 |
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4 本研究的意义 |
5 研究目标 |
6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数据来源 |
2.1 模型参数 |
2.2 人口社会学数据 |
3 模型构建与校准 |
3.1 模型构建 |
3.2 模型校准 |
4 统计分析方法 |
4.1 研究一: 预算优化与消除宫颈癌可能性分析 |
4.1.1 预算优化方法 |
4.1.2 消除宫颈癌的可能性及其公共卫生效果分析 |
4.2 研究二: 消除宫颈癌的最优路径及其效果与成本效益分析 |
4.2.1 最优路径遴选方法 |
4.2.2 公共卫生效果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
4.2.3 敏感性分析 |
结果 |
1 研究一: 预算优化与消除宫颈癌的可能性 |
1.1.预算优化策略 |
1.2 消除宫颈癌的可能性 |
1.3 预算优化策略的卫生效果 |
2 研究二: 消除宫颈癌的最优路径及其效果与成本效益 |
2.1 消除宫颈癌的最优路径 |
2.2 采用最优路径消除宫颈癌的时间线 |
2.3 最优路径的公共卫生效果 |
2.4 最优路径的成本效益 |
2.5 敏感性分析 |
2.6 假设使用人均GDP作为ICER阈值 |
讨论 |
1 主要发现 |
2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
3 证据的政策参考价值 |
3.1 我国宫颈癌防治的成就及不足 |
3.2 建立消除宫颈癌的战略规划 |
4 本论文的优势和局限性 |
4.1 优势与创新性 |
4.1.1 研究优势 |
4.1.2 技术方法创新 |
4.1.3 研究思路创新 |
4.2 研究局限性 |
5 对未来研究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 |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
文献综述 流行病学模型在宫颈癌防治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基于互利的发电和售电交易主体竞合均衡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电力市场相关概况 |
1.2.1 电力市场运行模式 |
1.2.2 电力市场交易类型 |
1.2.3 电力市场发电侧定价机制 |
1.2.4 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状况 |
1.3 电力市场优化策略与均衡分析方法现状 |
1.3.1 非博弈论研究方法 |
1.3.2 基于博弈论研究方法 |
1.3.3 相关研究评价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
2.1 合作竞争理论 |
2.1.1 竞合内涵与特征 |
2.1.2 竞合研究现状 |
2.2 利他理论 |
2.2.1 利他与合作 |
2.2.2 轻微利他均衡 |
2.2.3 利他研究现状 |
2.3 博弈论相关方法 |
2.3.1 重复博弈 |
2.3.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2.3.3 演化博弈 |
第3章 直购电交易模式下发电商竞合决策模型与优化策略分析 |
3.1 问题与假设 |
3.1.1 相关问题 |
3.1.2 基本假设 |
3.2 直购电模式发电商互利竞合模型 |
3.2.1 Cournot互利竞合模型 |
3.2.2 互利竞合模型均衡变量分析 |
3.3 直购电模式发电商互利重复博弈模型 |
3.3.1 互利竞合重复博弈模型 |
3.3.2 互利竞合重复博弈分析 |
3.4 案例与仿真 |
3.4.1 互利竞合模型仿真分析 |
3.4.2 利他重复博弈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发售电一体化发电集团各主体竞合决策模型与最优策略研究 |
4.1 问题与假设 |
4.1.1 相关问题 |
4.1.2 基本假设 |
4.2 发售电一体化运营各主体互利竞合模型 |
4.2.1 Leontief互利竞合模型 |
4.2.2 互利竞合模型情境分析 |
4.3 基于BLPP的互利竞合模型求解 |
4.3.1 互利竞合模型的BLPP转化 |
4.3.2 BLPP模型的GA求解 |
4.4 案例与仿真 |
4.4.1 模型生成求解 |
4.4.2 仿真分析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竞合动力模型及演化策略分析 |
5.1 问题与假设 |
5.1.1 相关问题 |
5.1.2 基本假设 |
5.2 双边市场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互利竞合均衡 |
5.2.1 发电商单渠道售电互利竞合模型 |
5.2.2 发电商双渠道售电互利竞合模型 |
5.3 双边市场独立售电商与发电商互利竞合演化博弈 |
5.3.1 发售电系统互利竞合演化模型 |
5.3.2 发售电系统互利竞合演化策略稳定性 |
5.3.3 发售电系统互利竞合演化影响因素 |
5.4 案例与仿真 |
5.4.1 双方互利竞合系统演化动态仿真 |
5.4.2 演化博弈策略影响因素仿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及建议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相关建议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和论文情况 |
1、科研工作 |
2、发表论文 |
(4)全周期非常规项目内部收益率解析及指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研究综述 |
2.1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历史沿革 |
2.1.1 国外理论研究发展阶段及现状 |
2.1.2 我国理论研究发展阶段及现状 |
2.2 投资项目常用的经济评价指标 |
2.2.1 常用经济评价指标分类 |
2.2.2 常用经济评价指标描述 |
2.2.3 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全周期非常规项目内部收益率的理论分析 |
3.1 项目全生命周期 |
3.2 非常规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多解分析 |
3.2.1 净现值函数与贴现率的关系 |
3.2.2 非常规项目及其内部收益率的多解原理 |
3.3 收益率优化逼近的理论探讨 |
3.3.1 MIRR与 IRR的比较研究 |
3.3.2 ERR与 IRR的比较研究 |
3.3.3 ERR与 MIRR的区别与联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非常规项目内部收益率评价指标优化 |
4.1 转化内部收益率指标TIRR |
4.1.1 转化内部收益率指标TIRR的基本思想 |
4.1.2 转化内部收益率指标TIRR与内部收益率IRR的充分匹配性 |
4.1.3 转化内部收益率指标TIRR的公式化 |
4.2 以外部收益率ERR验证或补充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分析——三种典型非常规项目现金流形态 |
5.1 非常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 |
5.1.1 对AB段异型波动曲线的分析 |
5.1.2 现金流量转化调整内部收益率 |
5.1.3 外部收益率的替代与补充 |
5.2 非常规项目——多次追加投资项目 |
5.2.1 对CD段异型波动曲线的分析 |
5.2.2 现金流量转化调整内部收益率 |
5.2.3 外部收益率的替代与补充 |
5.3 非常规项目——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
5.3.1 对EF段异型波动曲线的分析 |
5.3.2 不适宜通过现金流量转化计算TIRR |
5.3.3 外部收益率的替代与补充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5)自由主义时期英格兰银行贴现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贴现政策的起源 |
第一节 贴现政策的作用对象 |
第二节 贴现政策的调节目标 |
第三节 贴现政策的早期发展 |
第二章 政府干预下的贴现政策 |
第一节 英格兰银行贴现政策的实施 |
(一) 1847年金融危机处理政策 |
(二) 1847年至1858年的政策实施 |
第二节 贴现率的影响 |
(一) 银行贴现率对贸易的影响 |
(二) 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
第三章 脱离政府的贴现政策 |
第一节 1858年之后新的变化 |
(一) 国际市场的拓展 |
(二) 国际黄金供给的变化 |
(三) 贴现政策新的调节目标 |
第二节 贴现率的具体影响效果 |
(一) 黄金繁荣时期 |
(二) 竞争时期 |
(三) 预防性贴现政策时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技术进步条件下耐用品引入与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策略型消费者 |
1.2.2 耐用品定价研究 |
1.2.3 产品更新换代 |
1.2.4 研究小结与发展趋势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1.3.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的难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产品创新水平 |
2.2 消费者效用 |
2.3 博弈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企业均衡决策 |
3.1 一般创新 |
3.1.1 单品换代策略 |
3.1.2 共生换代策略 |
3.1.3 最优策略 |
3.2 重大创新 |
3.2.1 单品换代策略 |
3.2.2 共生换代策略 |
3.2.3 最优策略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产品折旧的企业均衡决策 |
4.1 一般创新 |
4.1.1 单品换代策略 |
4.1.2 共生换代策略 |
4.1.3 最优策略 |
4.2 重大创新 |
4.2.1 单品换代策略 |
4.2.2 共生换代策略 |
4.2.3 最优策略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考虑价值折旧的企业均衡决策 |
5.1 一般创新 |
5.1.1 单品换代策略 |
5.1.2 共生换代策略 |
5.1.3 最优策略 |
5.2 重大创新 |
5.2.1 单品换代策略 |
5.2.2 共生换代策略 |
5.2.3 最优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数值分析 |
6.1 策略型消费者的企业最优引入策略 |
6.2 考虑产品折旧的企业最优引入策略 |
6.3 考虑价值折旧的企业最优引入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管理启示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周期性注资预警系统 ——基于复合二项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
1.3 本文的主要结构 |
第二章 模型与算法 |
2.1 模型构建与基本假设 |
2.2 蒙特卡洛模拟 |
2.3 萤火虫算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破产时刻 |
3.1 破产时刻的分布情况 |
3.2 初始盈余与破产时刻分布的关系 |
3.3 小结 |
第四章 预警系统 |
4.1 预警系统的构造 |
4.2 预警系统中参数的性质 |
4.3 连续周期性注资预警系统 |
4.4 引入注资预警系统后的效果 |
第五章 周期性注资预警系统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
5.1 注资量的合理设置的必要性 |
5.2 红利边界值的变化对公司安全的影响 |
5.3 预警系统对累计红利现值的影响 |
第六章 最优预警参数的确定 |
6.1 常红利边界分红策略下的模型与红利值函数 |
6.2 最优预警参数的数值计算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公司内在价值评估 ——以味之素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
1.4.3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介绍 |
2.1 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概述 |
2.1.1 股利折现模型(DDM模型) |
2.1.2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FCFE模型) |
2.1.3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FCFF模型) |
2.2 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选择 |
2.2.1 股利折现模型 |
2.2.2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
2.2.3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
2.3 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预测 |
2.3.1 预测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意义 |
2.3.2 营业收入预测方法 |
2.3.3 营业成本预测方法 |
2.3.4 预测方法的选择 |
第三章 味之素公司案例分析 |
3.1 味之素公司简介 |
3.2 味之素公司营业收入预测 |
3.2.1 味之素公司营业收入构成 |
3.2.2 日本食品制造板块营业收入预测 |
3.2.3 味精部分营业收入预测 |
3.2.4 其他部分收入预测 |
3.3 味之素公司营业成本预测 |
3.3.1 味之素公司营业成本构成 |
3.3.2 动物营养部分营业收入及成本预测 |
3.3.3 其他部分成本预测 |
3.4 味之素公司自由现金流预测 |
3.4.1 显性预测期的息前税后经营利润 |
3.4.2 显性预测期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额 |
3.4.3 显性预测期的自由现金流量 |
3.4.4 过渡期和永续期的自由现金流量 |
3.5 味之素公司内在价值评估 |
3.5.1 确定折现率 |
3.5.2 味之素公司内在价值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非单调定价核的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2.相关研究综述 |
2.1 关于期权定价理论的文献综述 |
2.1.1 期权定价早期理论的文献综述 |
2.1.2 有关期权定价模型拓展的文献综述 |
2.1.3 均衡期权定价的文献综述 |
2.1.4 波动率衍生品定价的文献综述 |
2.2 关于标的资产离散建模的文献综述 |
2.2.1 GARCH波动率模型的文献综述 |
2.2.2 标的资产服从跳跃扩散过程的文献综述 |
2.3 关于定价核的文献综述 |
2.4 文献评述 |
3.非单调定价核: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 |
3.1 引言 |
3.2 理论与模型 |
3.2.1 定价核 |
3.2.2 提取风险中性概率密度 |
3.2.3 估计物理测度概率密度 |
3.3 实证研究 |
3.3.1 50ETF收益率和在物理测度下的概率密度 |
3.3.2 期权数据和定价核 |
3.4 定价核单调性的检验 |
3.5 本章小结 |
4.非单调定价核之谜——基于方差风险视角的解释 |
4.1 引言 |
4.2 方差风险溢价 |
4.2.1 方差风险和方差风险溢价的概念介绍 |
4.2.2 隐含在我国市场的方差风险溢价 |
4.3 均衡模型 |
4.3.1 效用函数 |
4.3.2 定价核 |
4.3.3 风险中性过程 |
4.4 定价核之谜分析 |
4.4.1 定价核单调性的讨论 |
4.4.2 影响定价核的因素分析 |
4.4.3 金融衍生品的闭式定价公式 |
4.5 本章小结 |
5.基于条件偏度与非单调定价核的i VX指数预测 |
5.1 引言 |
5.2 模型构建 |
5.2.1 标的资产收益率的动力学过程 |
5.2.2 嵌套模型 |
5.3 隐含波动率指数 |
5.3.1 非单调定价核 |
5.3.2 等价鞅测度 |
5.3.3 资产收益在风险中性测度下的动力学过程 |
5.3.4 iVX指数构建 |
5.4 实证研究 |
5.4.1 数据 |
5.4.2 资产收益率的似然函数 |
5.4.3 风险中性测度下的模型估计 |
5.4.4 样本外预测 |
5.5 本章小结 |
6.基于非单调定价核与仿射JUMP-GARCH模型的VIX期货定价 |
6.1 引言 |
6.2 模型 |
6.2.1 资产收益率过程 |
6.2.2 仿射GARCH过程 |
6.3 风险中性化 |
6.3.1 定价核 |
6.3.2 等价鞅测度 |
6.3.3 风险中性测度下的动力学过程 |
6.4 VIX期货定价理论 |
6.4.1 隐含波动率指数 |
6.4.2 VIX期货定价公式 |
6.5 实证分析 |
6.5.1 数据 |
6.5.2 模型估计 |
6.5.3 模型定价表现分解 |
6.5.4 样本外预测 |
6.6 本章小结 |
7.非单调定价核和双指数跳模型的期权定价研究 |
7.1 引言 |
7.2 模型理论 |
7.2.1 双指数跳GARCH模型 |
7.2.2 基准模型 |
7.3 基于标的资产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
7.3.1 数据 |
7.3.2 似然函数 |
7.3.3 参数估计值 |
7.4 期权定价理论 |
7.4.1 测度转换 |
7.4.2 风险中性过程 |
7.4.3 期权定价公式 |
7.5 基于期权价格的实证分析 |
7.5.1 期权数据 |
7.5.2 参数估计 |
7.5.3 样本内定价表现 |
7.5.4 样本外期权定价表现 |
7.6 本章小结 |
8.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未来研究展望 |
8.2.1 定价核的提取和其它金融衍生品的定价 |
8.2.2 定价核非单调性的解释 |
8.2.3 资产收益率建模和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3 -A.风险中性概率密度推导 |
附录3 -B.资产收益率似然函数和跳跃残差项的构建 |
附录4 -A.HESTON-NANDI模型的隐含方差期限结构项的计算 |
附录4 -B.命题4-1 证明 |
附录4 -C.风险中性化HESTON-NANDI模型 |
附录4 -D.风险中性条件方差剧目函数的解析求解 |
附录4 -E.多期总收益的剧目函数求解 |
附录5 -A.等价鞅约束 |
附录5 -B.风险中性化随机变量 |
附录5 -C.风险中性化后的动力学过程 |
附录5 -D.命题5-1 证明 |
附录6 -A.JUMP-GARCH模型的等价鞅约束 |
附录6 -B.风险中性化JUMP-GARCH模型的随机变量 |
附录6 -C.JUMP-GARCH模型的风险中性过程 |
附录6 -D.命题6-1 证明 |
附录7 -A.命题7-1 证明 |
附录7 -B.命题7-2 证明 |
附录7 -C.命题7-3 证明 |
附录7 -D.命题7-4 证明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10)项目投资评估模型及在移动护士站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
1.3.1 项目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及流程 |
1.3.2 传统护理业务流程及弊端 |
1.3.3 移动护理项目建设解决的问题 |
1.3.4 移动护理项目决策及后评估 |
第二章 项目决策模型分析 |
2.1 评估与决策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2.2 项目决策评价的传统非贴现财务方法 |
2.2.1 回收期法 |
2.2.2 会计收益率法 |
2.3 项目决策贴现财务评估方法 |
2.3.1 项目财务评估及贴现方法引入 |
2.3.2 财务贴现的计算法 |
2.4 项目决策评价的财务贴现方法 |
2.4.1 净现值法 |
2.4.2 内部收益率法 |
2.4.3 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的比较 |
2.5 不确定条件下投资决策财务方法 |
2.5.1 问题及简单方法 |
2.5.2 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 |
2.5.3 对待风险的态度 |
2.5.4 期望净现值标准 |
2.5.5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
2.5.6 敏感性分析法 |
2.5.7 决策树法 |
2.5.8 仿真模型 |
2.5.9 博弈论法 |
2.5.10 投资评价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
2.6 多属性体系评估方法 |
2.6.1 决策矩阵的规范化方法 |
2.6.2 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 |
2.6.3 多属性决策方法分析 |
2.7 小结 |
第三章 项目决策模型建立 |
3.1 评估决策思想 |
3.1.1 对移动护士站行业创造价值量估算 |
3.1.2 对移动护士站行业投资价值估算 |
3.2 基本模型 |
3.2.1 模型基本形式 |
3.2.2 决策模型建立 |
3.3 模型参数确定 |
3.3.1 案例分析1:钢铁企业烧结烟尘灰处理技术 |
3.3.2 案例分析2:安防产业 |
3.3.3 案例分析3:商用节能灶 |
3.3.4 参数确定 |
3.4 小结 |
第四章 移动护士站项目评估决策应用 |
4.1 云南移动护士站项目需求分析 |
4.2 项目设计的产品概述 |
4.3 产品设计方案 |
4.3.1 产品总体结构设计 |
4.3.2 产品网络架构设计 |
4.3.3 产品硬件设计 |
4.3.4 产品功能分析 |
4.3.5 商务与服务模式设计 |
4.3.6 产品价值分析 |
4.4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移动护士站项目决策 |
4.4.1 项目情况分析 |
4.4.2 项目投资收益评估 |
4.4.3 垄断性评估 |
4.4.4 风险评估 |
4.4.5 代入模型评估 |
4.4.6 项目实施及验证 |
4.4.7 产品复制推广策略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贴现”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叉树模型下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 战嘉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国消除宫颈癌的最优策略和路径研究[D]. 夏昌发.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3]基于互利的发电和售电交易主体竞合均衡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D]. 蒋岚翔. 贵州大学, 2020(01)
- [4]全周期非常规项目内部收益率解析及指标优化研究[D]. 陈蕾.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自由主义时期英格兰银行贴现政策研究[D]. 韩思远. 山东大学, 2020(09)
- [6]技术进步条件下耐用品引入与定价策略研究[D]. 王宁.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7]周期性注资预警系统 ——基于复合二项模型[D]. 房柏铮. 湘潭大学, 2020(02)
- [8]基于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公司内在价值评估 ——以味之素公司为例[D]. 吴昊. 兰州大学, 2020(01)
- [9]基于非单调定价核的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D]. 杨兴林.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10]项目投资评估模型及在移动护士站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和杰星.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