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库大坝白蚁危害及防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黄姗姗[1](2021)在《水库大坝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作为一种可持续性的防治策略,涉及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及管理层面等诸多领域。该文简述了水库大坝白蚁危害成因及防治历史,阐明了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理念和技术,提出了水库大坝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要坚持"大坝和环境相结合,以环境为主"的原则,明确了"普查分类—监控—预防—发现灭治"的技术路线,指出了水库大坝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的四大优势,并对水库大坝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杨威[2](2020)在《土石坝白蚁危害综合防治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白蚁危害是堤坝防洪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历史上,中国白蚁危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白蚁繁殖周期规律影响,白蚁危害已过长江,跨淮河,发展到黄河以北地区,河南白蚁危害日趋严重和广泛,昭平台水库大坝坝区也存在白蚁危害。昭平台水库建成于1959年,地处淮河流域沙河干流上游,大坝为土石坝。文章基于昭平台水库近年来对白蚁危害防治的实践,探索出了基于"查—防—治—管"的白蚁综合防治思路,以期对土石坝白蚁治理提供参考。
王俊丹[3](2020)在《白龟山水库白蚁危害综合治理对策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白蚁危害的综合治理是水库建设与维护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本文结合白龟山水库白蚁危害综合治理的实际情况,对水库白蚁危害综合治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以提供治理对策,提升治理效果。
李颖[4](2020)在《堤坝蚁穴与盐土防蚁屏障水盐运移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盐土防蚁屏障作为堤坝土栖白蚁防治的新技术,经过近20年的推广实践,已在浙江省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该项技术的防效性还有待从机理上进行研究,以解决制约该技术进一步推广的瓶颈。盐土防蚁屏障技术其防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掺盐土体的有效防治时间,由粘性土体中盐分的淡化速度来决定,与初始掺盐量、当地的气候条件、土体的质地和理化性质、地下水位及浸润线的位置有关。因此,准确认知堤坝蚁穴与盐土防蚁屏障中水盐运移规律,对堤坝工程除险加固及白蚁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资料分析、现场观测、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堤坝浸润线的位置、蚁穴通道的空间分布情况及组成部分的相互连接关系,探索白蚁对土壤环境p H因子的选择性,分析堤坝蚁穴系统的水力特点,研究白蚁巢穴对堤坝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非饱和渗流数值模型探讨防渗粘土中掺入食盐后的土体盐分淡化机理,并指导白蚁防治工程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结合国内外学者在白蚁巢穴土壤p H值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和钱塘江海塘典型区段白蚁调查的结果,采用饱和增长率模型,建立了蚁巢和周边环境土壤p H值的双参数拟合公式;根据白蚁对土壤p H值的选择性,构建合理的盐土屏障,能有效地降低白蚁危害。考虑堤坝侵润线的位置、蚁穴通道的空间分布情况及组成部分的相互连接关系,提出了堤坝土栖白蚁直通式、虹吸式和串联式蚁巢概化模型。(2)结合堤坝白蚁巢穴结构的主要特点,采用自主设计的室内土柱试验装置,利用重塑土和人造大孔隙构造白蚁通道,基于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白蚁通道大孔隙流及其影响下的基质土壤中溶质运移规律;白蚁通道大孔隙流的优先流特征显着,占土柱截面积约1‰的人造大孔隙累积出流量占总出流量的80%以上。提出了土柱试验大孔隙流水盐运移的数值模拟方法,并进行可行性验证,为进一步研究现场尺度的白蚁巢穴的稳定性及水盐运移规律提供了一种数值化的模拟手段。(3)基于非饱和渗流数值模型,分析了堤坝蚁穴系统的水力特征;采用简化的Bishop法和正压冲刺的破坏条件分别进行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评价,论证了堤坝蚁穴系统的水力致灾机理。白蚁巢穴的存在对背水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较迎水坡要大,安全系数最大降低幅度达到17%。背水坡白蚁巢通道的阻塞会造成土堤局部失稳塌陷;大孔隙通道的堵塞段长度是蚁穴导致土堤背水坡局部失稳的重要因素。(4)采用描述非饱和带多孔介质中水分运移的Richards方程和溶质运移的CDE对流-弥散方程,基于HYDRUS模型,利用空间矩分析方法,研究堤坝盐土防蚁屏障水盐运移规律,揭示其盐分淡化机理。依托已构建的模型,研究水位波动、渗透系数变化、降雨入渗和蚁道结构对防蚁屏障水盐运移的影响;蚁道大孔隙形成以后,在蚁道附近存在局部的绕流现象,溶质更容易沿着大孔隙优势通道捷径式运移;与均质土坝相比,存在全贯通的蚁道时,盐分运移淋洗的总量增加69%。(5)经过优化后的堤坝盐土防蚁屏障掺盐区位于堤坝外廓线1.0 m以下、浸润线1.0 m以上的范围;堤坝浸润线的确定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渗流计算或图解法获得;套井回填区初始时刻溶质浓度选定为8 g/kg,推荐均质坝迎水坡和背水坡的初始掺盐浓度分别为16 g/kg和12 g/kg;采用优化后的初始掺盐浓度布置盐土防蚁屏障,在均质坝和心墙坝中其防效性均可以达到50年。
区勤勇[5](2019)在《水库大坝白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许多地区的水库大坝易受到白蚁的危害,给水库堤坝的案例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白蚁病害的特点,产生的原因,结合各地水库堤坝的特点针对白蚁病害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
曾海英,钱明辉,于献文,朱少泽[6](2018)在《水库山塘大坝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剖析及长效管理机制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库山塘大坝结构以土石为主,修建于丘陵、山体之中,坝体遭受白蚁危害是一个突出问题,同时缺乏一个长效管理机制。采用堤坝白蚁监测控制技术,预防、治理相结合,对玉环所有的水库山塘大坝开展为期3年全面白蚁治理,后期2年持续开展白蚁监测控制,同时委托第三方每年对防治方案、施工资料、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有效地控制了水库山塘大坝白蚁危害。
曾海英,钱明辉,于献文,朱少泽[7](2018)在《水库山塘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剖析及长效管理机制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玉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库山塘结构以土石为主,修建于丘陵、山体之中,坝体白蚁危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问题。采用白蚁监测控制技术,预防、治理相结合,开展为期3 a的全面白蚁治理,后期2 a持续开展白蚁监测控制,同时委托第三方每年对防治方案、施工资料、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有效地控制水库山塘白蚁危害。
尹立志[8](2016)在《安徽省龙河口水库主副坝白蚁综合防治技术》文中提出调查发现危害安徽龙河口水库主、副坝的白蚁为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为控制这种白蚁对水库主、副坝的危害,水库管理部门把白蚁防治工作作为工程质量管理内容,并将先治后防的白蚁防治模式列入工程设计,从而使水库大坝达到长久免受白蚁危害的目的。
潘明杰,罗林峰[9](2015)在《白蚁监控技术(IPM)在水库大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白蚁监控技术(IPM),按照"普查分类→监控→预防→发现灭治"的技术路线,可以对防治主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白蚁综合灭治处理,也可以在水库大坝及河流堤防等水利工程中设立防止白蚁入侵的物理屏障和化学屏障,有效降低水库大坝白蚁危害。在某县的实际应用中,经过2年6次的治理,白蚁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韩京科[10](2015)在《基于水库白蚁防治过程中的技术应用之刍议》文中研究说明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水利工作的正常运行与否。在水库的各项工作中,白蚁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尤其是最近几年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要想顺利开展防治水库白蚁的工作就要在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引进更科学的技术。下面文章中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分析了水库白蚁防治过程中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把技术与水库白蚁防治工作联合在一起的方法,希望能供同行工作者参考。
二、水库大坝白蚁危害及防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库大坝白蚁危害及防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水库大坝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白蚁对水库大坝的危害性 |
1.1 危害 |
1.2 危害实例 |
2 水库大坝白蚁危害成因及防治历史 |
2.1 危害成因 |
2.2 防治历史 |
3 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理念与技术 |
3.1 理念 |
3.2 技术 |
4 水库大坝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技术 |
4.1 技术路线 |
4.2 技术优势 |
5 结语 |
(2)土石坝白蚁危害综合防治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昭平台水库大坝白蚁危害的形成 |
1.1 水库基本情况 |
1.2 白蚁治理情况 |
1.3 危害的原因分析 |
2 昭平台水库大坝白蚁综合防治体系探索 |
2.1 查 |
2.2 防 |
2.3 治 |
2.4 管 |
3 结语 |
(3)白龟山水库白蚁危害综合治理对策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龟山水库白蚁危害综合情况概述 |
2 水库容易发生白蚁危害的原因 |
2.1 土质条件满足 |
2.2 含水量条件满足 |
2.3 食料条件满足 |
3 白蚁危害综合治理对策 |
3.1 白蚁危害综合治理防治措施 |
3.1.1 钻孔灌药。 |
3.1.2 喷洒药剂。 |
3.1.3 保持屏障完整。 |
3.2 白蚁危害综合治理灭杀措施 |
3.3 白蚁危害综合治理组织措施 |
3.3.1 制定各种白蚁防治规划。 |
3.3.2 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堤坝白蚁防治工作的认识。 |
3.3.3 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 |
3.4 白蚁危害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
4 白蚁危害综合治理效果 |
5 结语 |
(4)堤坝蚁穴与盐土防蚁屏障水盐运移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堤坝蚁穴系统 |
1.2.1 堤坝蚁穴系统的结构 |
1.2.2 堤坝蚁穴系统的稳定性 |
1.3 盐土防蚁屏障 |
1.3.1 金属盐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
1.3.2 食盐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
1.3.3 盐土防蚁屏障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
1.4 土壤大孔隙流 |
1.4.1 土壤大孔隙 |
1.4.2 土壤大孔隙流特点 |
1.4.3 土栖动物导致的大孔隙流 |
1.5 土壤大孔隙优先流水盐运移研究 |
1.5.1 直接观测技术 |
1.5.2 室内模型试验 |
1.5.3 数学模型研究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1.6.1 研究目标 |
1.6.2 研究方案 |
1.6.3 预期目标 |
第二章 白蚁对土壤环境pH因子的选择性分析 |
2.1 白蚁巢穴土壤pH值特性 |
2.2 钱塘江海塘典型区段白蚁调查 |
2.3 现场采样土壤的pH值观测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白蚁通道大孔隙流室内土柱试验与模拟 |
3.1 堤坝蚁穴的大孔隙构造单元 |
3.2 室内试验装置及步骤 |
3.2.1 试验装置 |
3.2.2 试验步骤 |
3.2.3 注意事项 |
3.3 土柱试验水盐运移数值模型 |
3.3.1 控制方程 |
3.3.2 模拟区域 |
3.3.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3.3.4 模型参数 |
3.3.5 模型检验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模型验证 |
3.4.2 溶质淡化机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堤坝蚁穴系统的水力特点及稳定性研究 |
4.1 堤坝蚁穴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类 |
4.1.1 蚁穴系统的三维结构特征 |
4.1.2 堤坝蚁穴系统的分类 |
4.2 堤坝蚁穴系统的非饱和渗流数值模型 |
4.2.1 控制方程 |
4.2.2 模拟区域 |
4.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4.2.4 模型参数 |
4.3 堤坝蚁穴系统渗流特性分析 |
4.3.1 浸润线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
4.3.2 渗流面的水通量 |
4.4 蚁穴系统对堤坝稳定性影响评价 |
4.4.1 整体稳定性分析 |
4.4.2 局部稳定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堤坝盐土防蚁屏障盐分淡化机理研究 |
5.1 堤坝盐土防蚁屏障构造 |
5.1.1 初始掺盐量 |
5.1.2 初始掺盐的位置 |
5.2 堤坝盐土防蚁屏障水盐运移数学模型 |
5.2.1 控制方程 |
5.2.2 模拟区域 |
5.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5.2.4 模型参数 |
5.3 盐分淡化的空间矩分析方法 |
5.4 堤坝盐土防蚁屏障水盐运移特性分析 |
5.4.1 不同水位变化情景分析 |
5.4.2 不同饱和渗透系数影响分析 |
5.4.3 不同降雨入渗条件下情景分析 |
5.5 蚁道对盐土防蚁屏障水盐运移的影响 |
5.5.1 蚁道位置的影响 |
5.5.2 蚁道贯通度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堤坝盐土防蚁屏障工程应用研究 |
6.1 堤坝盐土防蚁屏障应用技术 |
6.1.1 浸润线位置确定方法 |
6.1.2 冲抓套井回填施工方法 |
6.2 盐土防蚁屏障技术在均质坝中的应用 |
6.2.1 模型概化 |
6.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6.2.3 模型参数 |
6.2.4 结果分析 |
6.3 盐土防蚁屏障技术在心墙坝中的应用 |
6.3.1 模型概化 |
6.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6.3.3 模型参数 |
6.3.4 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水库大坝白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库大坝存在的白蚁病害 |
1.1 白蚁病害的种类 |
1.2 白蚁病害的特点 |
1.2.1 后果严重 |
1.2.2 影响范围广 |
1.2.3 病害的隐蔽性强 |
1.2.4 具有反复性 |
1.3 病害发生的原因 |
1.3.1 前期遗留 |
1.3.2 环境的吸引 |
1.3.3 迁徙分飞的作用 |
2 水库大坝白蚁的治理措施 |
2.1 物理方法 |
2.1.1 屏障法 |
2.1.2 灯光诱杀法 |
2.2 化学方法 |
2.2.1 应用毒杀法 |
2.2.2 应用毒饵诱杀 |
2.3 生物防治 |
2.3.1 借助动物防治 |
2.3.2 借助植物防治 |
2.3.3 借助微生物防治 |
2.4 综合防治 |
2.4.1 未除险加固水库大坝的白蚁治理 |
(1)诱杀坑的建立。 |
(2)在有鲜活迹象区域放置毒饵。 |
(3)进行灌浆。 |
(4)在白蚁发生区域设置监控坑。 |
2.4.2 已除险加固水库大坝的白蚁治理 |
3 大坝白蚁防治的建议 |
4 结束语 |
(7)水库山塘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剖析及长效管理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时间和地点 |
2.2 调查方法 |
2.3 玉环市水库山塘白蚁危害种类调查 |
2.4 水库山塘白蚁监测控制施工安排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防治初期白蚁危害情况与其他县市的危害比较 |
3.2 5 a治理过程中白蚁危害情况变化 |
3.3 5 a防治后与其他措施防治情况比较 |
4 结语 |
(8)安徽省龙河口水库主副坝白蚁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龙河口水库基本概况 |
2 白蚁危害现状 |
3 黑翅土白蚁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
4 蚁害原因分析 |
5 综合治理措施与方法 |
5.1 治理范围 |
5.2 治理目标 |
5.3 治理思路 |
5.4 近期综合治理技术 |
5.4.1 白蚁防治药物 |
5.4.2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 |
5.4.3 实施方案 |
5.5 后期综合治理技术 |
5.5.1 白蚁防治药物 |
5.5.2 实施方案 |
6 建议 |
(9)白蚁监控技术(IPM)在水库大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白蚁监控技术 (IPM) 简介 |
2.1 常见的白蚁堤坝活动特征 |
2.2 主要技术路线 |
3 应用实例分析 |
3.1 某县水库白蚁危害概况 |
3.3 应用效果 |
4 结语 |
四、水库大坝白蚁危害及防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库大坝白蚁区域性综合治理研究[J]. 黄姗姗. 安徽农学通报, 2021(11)
- [2]土石坝白蚁危害综合防治的实践[J]. 杨威.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08)
- [3]白龟山水库白蚁危害综合治理对策及效果[J]. 王俊丹. 河南科技, 2020(20)
- [4]堤坝蚁穴与盐土防蚁屏障水盐运移特征研究[D]. 李颖.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5]水库大坝白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分析[J]. 区勤勇. 内蒙古水利, 2019(11)
- [6]水库山塘大坝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剖析及长效管理机制探究[A]. 曾海英,钱明辉,于献文,朱少泽. 浙江省水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 [7]水库山塘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剖析及长效管理机制探究[J]. 曾海英,钱明辉,于献文,朱少泽. 浙江水利科技, 2018(05)
- [8]安徽省龙河口水库主副坝白蚁综合防治技术[J]. 尹立志. 江淮水利科技, 2016(06)
- [9]白蚁监控技术(IPM)在水库大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J]. 潘明杰,罗林峰. 浙江水利科技, 2015(04)
- [10]基于水库白蚁防治过程中的技术应用之刍议[A]. 韩京科. 2015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