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译对策论之基本策略: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黄婉怡[1](2021)在《第二届丝绸之路舞蹈教育学术研讨会采访口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诸多中国高校舞蹈学院都在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路径,舞蹈也日趋成为了中外高校加强文化、科技合作的“新桥梁”。受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委托,作者于2019年11月25日至11月27日,与同来自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位译者,承担了第二届丝绸之路舞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翻译工作。作者以此次口译实践作为案例研究,选取了采访口译为本文的案例分析,针对作者在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基于此次实践,作者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展开探讨,提出了在口译过程中由于半结构式访谈法而造成的访谈信息量大、语言冗余、逻辑结构松散等信息处理上的困难,并针对本次事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口译技巧进行解决,比如重构、删减以及解释。作者将本篇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次任务背景,第二部分分析了本次口译任务、介绍了委托方及其对翻译工作的要求,第三部分是描述翻译过程,通过对口译过程的描述来了解作者为达成本次翻译所做出的工作。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作者探讨了在译者主体性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翻译策略和方法对采访口译的相应处理。最后为结论部分,作者对本次口译实践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相应的发现和对未来工作的建议。通过此次口译实践,作者将平时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发现在采访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作者认为译员要积极对双方的沟通进行协调,对源语中冗余信息进行适当的删减,结构松散的部分进行逻辑梳理,以促进双方有效进行交流,顺利完成口译任务。作者希望通过本篇口译实践报告,能对译员发挥主体性有所启发,对未来口译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谭晓晴[2](2016)在《释意理论在外交口译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逐渐地融入到了国际社会中去,与世界各个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译员在交流过程中良好的口译水平成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与整个世界对话的根本。本文通过分析2015年1月份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现场实例,并且结合释意理论来帮助口译员在做外交口译的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说话人的想法,同时,也为口译者今后的口译实践提供了更多丰富的理论支持与经验,使其不断的提高口译水平。释意理论是由法国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创建的,此理论对口译的研究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释意理论的核心是意义,讲究的是翻译的意义对等。本文通过对释意理论的探究,来帮助口译者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应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来更好地指导实践。而外交口译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出声音的根本途径,是口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领域,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话交流的桥梁,因此外交口译的成功发展与国家外交关系的稳定发展是分不开的。本文结合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招待会作为实例来分析外交口译中的难点,并在理论的指导下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与技巧,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本文通过分析释意理论在外交口译过程中的应用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开展外交工作,准确无误的传达说话人的想法,保证外交场合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理论的指导来促进实践,帮助口译员更好地结合口译策略,精准的传达声音。
陈畅[3](2014)在《洪博培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演讲口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告作者以洪博培在阿里巴巴第七届网商大会上的演讲为语料,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此次交替传译进行描述。报告包括任务描述、过程描述、译前准备、案例分析、实践总结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本次任务的简要描述;第二章对本次口译实践过程进行了整体的介绍;第三章详细地对口译实践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列举陈述,包括文本分析、平行文本分析、词汇预测、设备准备;第四章是本报告的核心部分,通过列举实践录音中的典型案例来说明如何成功运用口译技巧及如何运用口译技巧来应对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一章对本次口译实践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整理出可借鉴的经验和应吸取的教训,为今后从事口译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好的经验。
李然[4](2013)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第一场辩论会同声传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在此报告中,笔者选取了平常练习中的一篇英文材料作为案例分析的基础,练习内容为对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奥巴马与罗姆尼第一场辩论会进行同声传译。本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整个口译过程。首先任务描述和任务过程是对整个任务的详细介绍;之后是练习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尽可能多地了解奥巴马与罗姆尼的背景,政策宣传等等;查询相关的词汇;接着是案例分析部分,也是本报告的核心部分,取材料中的一些例句分析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最后在实践总结部分,笔者总结了此次口译中的经验,指出了自己在口译中的不足,强调口译前准备,口译准确性,口译技巧的重要性;并且对自己提出了一些要求,从而更好地提高口译水平。
彭秀林[5](2012)在《刘宓庆口译理论基本框架研究——评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文中认为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以维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为口译研究的指导思想,并构成贯穿全书的理论主线,从口译研究的指导思想、本体论、认识论、对策论、方法论五个方面构建了口译理论的基本框架,具有首创性、整体性、开放性和操作性,标志着我国口译理论初具雏形。
刘庆雪[6](2011)在《跨学科视角下的口译交际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各国交往的日益加深,对于口译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口译是指用口头表达方式将原语信息转换为译语信息的一种即席翻译活动,是动态的跨文化口头交际的过程,具有即时性,不可预测性。译员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是交际双方是否交际成功的关键。但与只有译者在场的笔译相比,口译交际的双方都在场,也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口译活动的即席性决定了译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解码、编码的全过程。而在口译交际现场,译员常会遇到困难,有心理因素,也有语言因素,还有可能来自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译员的理解,记忆,表达造成困难,出现错译漏译的情况,影响口译交际效果,译员必须采取交际策略来克服这些障碍。口译策略的研究涉及了众多学科,如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有关理论。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语言学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角度,对口译现场障碍的应变交际策略进行了跨学科研究。口译对策论是介乎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一个分析平面,一方面它可以使理论的指导意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它也能使实际操作不至于失去理论指导。由于策略的研究能使口译译者具有更明确的理论指导意识,所以本文主要侧重于口译的理论分析和归纳性分析,同时结合具体实例,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进行理论指导下的口译策略研究。Bachman认为人的交际能力包括三大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从这一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出策略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策略能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交际能力,包括口头将原语信息转化为译语信息的即席翻译的能力。本文依照Bachmann的语言交际模式提出了口译交际能力的模式,即口译交际能力也包括三大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及心理素质。口译中的交际策略能力是译员翻译能力的重要体现,用以实现具体的交际目的,它的有效使用依赖于多方面知识体系的掌握。除了需要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作为一种语言心理计划,交际策略的运用既受认知机制的限制,也受心理因素的制约,还会受到交际现场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口译为跨文化交际,其交际策略的使用必定会受跨文化背景的制约。本文通过参考大量论着的资料,结合口译特点,从交际策略的角度研究了译员在口译现场解决心理、语言及跨文化等因素造成的问题时的具体应变策略,并对口译策略的选择原则进行了研究,指出合格的译员不仅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善于选择交际策略去应对各种问题可能层出不穷的口译现场。这些具体交际策略有推理策略、拖延策略、回避策略、笔记策略、修复策略、补偿策略、合作策略、非语言策略等。本文中提出的交际策略适用于一般性的口译活动,更主要是针对连续传译。因为连续传译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用处广泛,而且与同声传译相比,连续传译具有面对面的交流及在听与说的之间的有暂停时间,可以更适合于某些交际策略比如笔记策略、合作策略、非语言策略的使用。当遇到现场困难时,译员会运用策略来帮助自己实现交际目的,策略能力属于交际能力的一部分,研究口译者的交际策略对提高口译者的交际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具有现实意义。
王建国[7](2008)在《《口笔译理论研究》介评》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刘和平(2005)统计,截止2004年上半年,国内出版了约20部口译研究方面的专着,其中译着7本。这些着作"重点讨论口语、双语、口译理解、口译的组织与译前准备等口译活动所涉及的基本环节,口译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口译历史、口译研究梳理和方法论等。而刘宓庆的《口笔译理论研究》有其特点和特殊的价值"。本文拟从该书的宏观理论构架和口译理论的范畴研究两个方面来介绍该书,并做出简要的评价。
朱剑虹[8](2007)在《略论口译中的图式》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社会语言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口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国内外口译理论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方法也比较拘泥。近年来,众多学者用源于心理学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鲜见有人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口译研究。口译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牵涉到对原语的理解,对原语信息的把握,以及译语的表达。图式在口译过程的三个阶段(理解、脱离语言形式和表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活相应的图式能帮助口译者又快又准的完成口译任务。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手段,口译活动不可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困难。图式理论又为这种现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图式的特征及其在口译中的体现。通过对口译研究现状回顾,口译活动的特点探讨,以及英汉图式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图式理论运用于口译研究的可行性。然后,论文从口译活动的三个不同阶段分别说明了相应的图式有助于口译活动的完成。激活的图式在口译中可以帮助口译者消除歧义、预测下文,可以促进口译者的记忆、节约时间,可以减轻口译者的压力,迎合听众的期待。作者还发现图式差异是阻碍口译活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共生、调整和重构三种图式理论的技巧以解决图式缺省和图式相斥的现象。口译者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运用了图式理论,但图式理论在口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希望本文能引起口译者对图式理论的重视,并在今后的口译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好心理的图式,更好地完成口译活动。
刘文红[9](2004)在《口译对策论之基本策略:解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口译对策论的基本策略:解释,并就"解释"在词语、句子和语境中的正确应用,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进行了论述。
二、口译对策论之基本策略: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译对策论之基本策略: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第二届丝绸之路舞蹈教育学术研讨会采访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Interpreting Task Description |
2.1 Interpreting Task Analysis |
2.2 Introduction to the Entrusting Party |
2.3 Requirements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Three Interpreting Process |
3.1 Before Interpreting |
3.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Knowledge |
3.1.2 Interpreting Tools and Resources |
3.1.3 Interpreting Theory |
3.1.4 Interpreting Plan· |
3.1.5 List of Terms |
3.1.6 Contingency Plan |
3.2 While-interpreting |
3.2.1 Process Description |
3.2.2 Quality Control |
3.3 After-interpreting |
3.3.1 Self-evaluation |
3.3.2 Peer Evaluation |
3.3.3 Evaluation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Logical Reorganization |
4.2 Omission |
4.3 Explana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ppendix1:Glossary of terms |
Appendix2:Source and Target Texts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在学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2)释意理论在外交口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释意理论概述 |
2.1 释意理论主要观点 |
2.2 以“脱离原语语言外壳”为核心的翻译程序三步骤 |
2.2.1 理解原文 |
2.2.2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
2.2.3 表达 |
2.3 “交际意义”和“认知补充” |
第三章 外交口译介绍 |
3.1 外交语言的特点 |
3.2 外交口译的内容及特点 |
3.2.1 外交口译的内容 |
3.2.2 外交口译的特点 |
3.3 对译者的要求 |
3.3.1 良好的双语语言能力 |
3.3.2 拥有跨文化意识 |
3.3.3 良好的外交意识 |
3.3.4 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
3.3.5 全面的知识背景 |
第四章 释意理论在外交口译中的应用—以2015年1月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为例 |
4.1 释意理论指导下外交口译中的难点分析 |
4.1.1 排比句型 |
4.1.2 四字成语 |
4.1.3 连动句型 |
4.1.4 外交术语 |
4.1.5 俗语 |
4.2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外交口译策略 |
4.2.1 得意而忘形 |
4.2.2 结构的重组 |
4.2.3 词性的转换 |
4.2.4 逻辑的加工 |
4.2.5 补充说明 |
4.2.6 简化重复 |
4.2.7 顺应惯例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洪博培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演讲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任务描述 |
1.1 任务来源及内容 |
1.2 任务要求 |
第2章 过程描述 |
第3章 译前准备 |
3.1 文本特征分析 |
3.2 平行文本分析 |
3.3 词汇预测 |
3.4 设备准备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口译技巧的运用 |
4.1.1 顺译法 |
4.1.2 意译法 |
4.2 失误案例分析 |
4.2.1 错译 |
4.2.2 漏译 |
第5章 实践总结 |
5.1 经验 |
5.2 教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第一场辩论会同声传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任务描述 |
第2章 过程描述 |
第3章 译前准备 |
3.1 背景准备 |
3.2 相关词汇整理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问题及应对措施 |
4.1.1 专业性名词 |
4.1.2 数字的翻译 |
4.1.3 一词多义 |
4.1.4 死译 |
4.2 使用的口译技巧 |
4.2.1 增词法 |
4.2.2 省略法 |
4.2.3 词性转换法 |
第5章 实践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刘宓庆口译理论基本框架研究——评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五个特征”: |
(二) “五个基本”: |
三、口译认识论 |
四、口译对策论 |
五、口译方法论 |
(6)跨学科视角下的口译交际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2 A Brief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 |
1.2.1 Brief History of 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in Western World |
1.2.2 Brief History of 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in China |
1.3 Structure of the Dissertation Chapter 2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Interpretation |
2.1 Definition of Interpretation |
2.2 Types of Interpreting |
2.3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Interpretation |
2.3.1 Dynamic Cross-cultural Oral Communication |
2.3.2 Extemporaneousness |
2.3.3 Unpredictability |
2.3.4 Stressfulness |
2.3.5 Presence of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Interpreting Communication |
2.4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
2.4.1 Listening and Decoding |
2.4.2 Memorizing |
2.4.3 Encoding and Re-expression |
2.5 Criteria of Interpretation |
2.5.1 General Criteria of Interpretation |
2.5.2 Criteria of Interpreting in Terms of Public Speaking Skills |
2.5.2.1 Rhythm and Voice |
2.5.2.2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and Gestures |
2.5.3 Criteria of Interpretation in Terms of Communicative Effect Chapter 3 Literature Review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pretation |
3.1 Three Popular Sets of Research on Interpreting |
3.1.1 French Research |
3.1.1.1 Three Levels of Interpretation |
3.1.1.2 Core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
3.1.1.3 Equivalence i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
3.1.2 Gile's Research |
3.1.2.1 Gile’s Effort Model |
3.1.2.2 Gile’s Coping Tactics |
3.1.3 The Xiada Model of Interpretation |
3.2 Strategic Competence Study in Interpretation |
3.2.1 Introduc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heory |
3.2.1.1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Strategic Competence |
3.2.1.2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
3.2.2 Introduc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pretation |
3.2.2.1 Interpreting Competence and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
3.2.2.2 Gene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Coping with Problems in Interpretation Chapter 4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rom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
4.1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ro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
4.1.1 Inference Strategies |
4.1.2 Stalling Strategies |
4.1.3 Avoidance Strategies |
4.1.4 Note-taking Strategies |
4.1.5 Repair Strategies |
4.1.5.1 Dealing with Interpreters’Own Mistakes |
4.1.5.2 Dealing with Problems Caused by the Speaker |
4.2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rom Linguistic Perspective |
4.2.1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
4.2.1.1 Parrot Repetition |
4.2.1.2 Substitution |
4.2.1.2.1 Superordinates |
4.2.1.2.2 Synonyms and Antonyms |
4.2.1.3 Fuzzy Interpreting |
4.2.1.3.1 Use of Hedges in Interpreting Numerals |
4.2.1.3.2 Generalization of Semantic Meaning |
4.2.1.4 Paraphrase |
4.2.2 Cooperation Strategies |
4.2.3 Non-verbal Strategies |
4.3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Study |
4.3.1 Problem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
4.3.1.1 Differences in Coding System |
4.3.1.2 Ethnocentrism |
4.3.2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n Cultural Translation in Interpretation |
4.3.2.1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on Culture-specific Words |
4.3.2.2 Avoidance Strategies on the Redundant Words in Chinese |
4.3.2.3 Dealing with Metaphoric Language |
4.3.2.4 Appropriate Choice on Terms of Address |
4.3.2.5 Transposition and Paraphrase of Idiomatic Expressions Chapter 5 Selec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pretation |
5.1 Principle of Selec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pretation |
5.1.1 Maximizing Information Recovery |
5.1.2 Being Easy to be Understood |
5.1.3 Cultural Appropriateness |
5.1.4 The Law of Least Effort |
5.1.5 The Law of Self-protection |
5.2 Relation between the Selection of Strategies Used and Interpreting Competence |
5.3 Practical Implications Chapter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Questionnaire on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
(8)略论口译中的图式(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0.1 Motivation of the Research |
0.2 Significance of the Reaserch |
0.3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
0.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One Schema Theory |
1.1 Definition of Schema |
1.2 Characteristics of Schema |
1.3 Mode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Chapter Two Feasibility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
2.1 Traditional Studies on Intepreting |
2.1.1 Interpreting Studies in the West |
2.1.2 Interpreting Studies in China |
2.2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Interpreting |
2.2.1 Definition of Interpreting |
2.2.2 Main Types of Interpreting |
2.2.3 Unique Features of Interpreting |
2.2.4 Interpreting Process |
2.3 Interpreting and Schema Theory |
2.4 Comparison of Schemata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2.4.1 Schemata Correspondence |
2.4.2 Schemata Divergence |
Chapter Three Facilitative Role of Schema in Interpreting Process |
3.1 In Comprehension |
3.1.1 Ambiguity Eliminator |
3.1.2 Development Anticipator |
3.2 In Deverbalization |
3.2.1 Memory Enhancer |
3.2.2 Time Saver |
3.3 In Reproduction |
3.3.1 Pressure Reducer |
3.3.2 Higher ExG Maker |
Chapter Four Major Strategies for Schemata Modification |
4.1 Accretion |
4.2 Tuning |
4.3 Restructuring |
Conclusion |
5.1 Findings of the Study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
Bibliograghy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四、口译对策论之基本策略: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二届丝绸之路舞蹈教育学术研讨会采访口译实践报告[D]. 黄婉怡.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释意理论在外交口译中的应用[D]. 谭晓晴. 天津理工大学, 2016(04)
- [3]洪博培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演讲口译实践报告[D]. 陈畅. 河北大学, 2014(11)
- [4]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第一场辩论会同声传译实践报告[D]. 李然. 河北大学, 2013(S2)
- [5]刘宓庆口译理论基本框架研究——评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J]. 彭秀林.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11)
- [6]跨学科视角下的口译交际策略研究[D]. 刘庆雪.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07)
- [7]《口笔译理论研究》介评[J]. 王建国. 语言与翻译, 2008(02)
- [8]略论口译中的图式[D]. 朱剑虹. 湖南师范大学, 2007(06)
- [9]口译对策论之基本策略:解释[J]. 刘文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06)